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巢湖庐江县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庐江县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
②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龟虽寿》)
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
④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__________________,古来共谈。

(陶弘景《与谢中书书》)
⑥__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晏殊的《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富有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岳阳楼记》中,从时间上概括描写洞庭湖景色多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
生命一场,或喜或悲,都是一次洗礼,一次岁月的历练;或浓或淡,都是一次zhàn放,一抹美丽的风景。

春风得意时,不必张扬骄横,淡定从容一些,没有人能永远在高处。

一切得与失、隐与显,无非风景与风情。

淡看世事,静对春花秋月,即使遭受别人的不看好和挤兑,也不必辨解讨好。

不若云淡风轻一笑,用时间来证明自身。

不违心,不刻意,不必太在乎,随缘便是最好的生活。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
骄横.()挤兑.() zhàn放()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_。

(2分)
(3)“春风得意”中“意”意思是()(2分)
A.意图
B.情意
C.意思
D.心意,意愿
(4)仿写画线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
(1)下列选项中,搭配不正确的是()
A.《水浒传》林冲雪夜上梁山
B.《格列佛游记》格列佛斯威夫特
C.《繁星春水》冰心散文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奥斯特洛夫斯基
(2)《红岩》中,华为的父亲是____________,母亲是____________。

4.某班开展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请你参加。

(12分)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2分)
(2)请从下图的两幅公益宣传广告画中归纳出一条相同的信息。

(3分)
华为企业宣传画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宣传画
(3)华为总裁任正非女儿孟晩舟在加拿大被无端羁押,获释后她立即发朋友圈“我以华为为傲,我以祖国为傲”。

很多网友纷纷跟帖点赞。

请你也跟一帖点赞祖国。

(3分)
(4)活动中有同学分享了活动感悟。

请你帮助修改。

(4分)
我们緬怀逝者,但不被泪水遮挡视线。

国家的祭奠,只为凝结民族意志,汲取前进力量。

此时此刻,中国人是在庄严昭告世人要远离战争!【甲】做世界和平的坚决捍卫者和有力倡导者!今日之铭记,不为宣扬延续仇恨,而是唤起每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乙】今日之铭记,不只是民族的悲怆,还有孱
弱必遭欺的训诫;今日之铭记,不只是“勿忘国耻”,更应是“振兴中华”。

①【甲】处划线句语序不当,可将“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互换位置。

②【乙】处□中应填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2分)腕上茉莉
去眉山参加一项文学活动,晚上几位文友出去小聚,在岷江边且歌且舞,好不快活。

这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一串白线。

白线呈圆形,上面系着什么东西,走到桌前,我们才发现是茉莉花,新鲜的茉莉花。

“先生们,要茉莉花不?新鲜的茉莉花。

你们男士为女士买一些呗。

”老太太的声音近乎哀求。

“卖花的!”文友们几乎异口同声。

男士们不乐意了,打算喊老板过来。

怎么有卖花的窜进来,这无异于在大排档吃饭,被乞讨者摇着饭盒要钱一样煞风景。

老板来了,看了一眼老太太,悻悻地说:“人家不要,就不要强行推销了。

”也许是看出了老太太面露难色,同行的一位女文友查了一下人头,买了十二串。

她说,每人发一串,女的臭美一下,男的消除一下中年老男人的油腻。

我也领到一串苿莉花。

新鲜的茉莉花!远远地闻,丝毫没有任何味道,手腕移到鼻尖处,异常的香。

让人感觉,在药材大市场买到的苿莉花近乎赝品。

药材大市场里的茉莉花完全没有花香,相反,有的还有一种硫磺熏蒸过的异味,为了驱虫,可以长时间保存。

那个卖花的老人走了,临走前还冲着女文友鞠了一躬。

这一鞠躬,差点把那位女文友的眼泪给惹下来。

这时候,饭店老板亲自来上莱,边说:“对不起!不好意思,一听口音,你们就是外地客人,让你们破费了,今天的花钱我来出。


“没事没事,”女文友忙说,“毕竟这么大年级还出来卖花,实属不易。

”我脑海里再次浮现那位卖花老太的样子,满头花白的头发,手指却很光滑,皮肤并不差,不像是出过力的样子。

与我们同行的文友老张说:“你看那老妇的手就知道,不是辛勤的劳动人民,分明是来骗钱的。

”饭店老板表情严肃,打断了老张的话说:“这位先生,你只说对了一半,她确实不是乡下劳作了一辈子的妇人,她是市二小的退休教师。

但她绝不是什么骗子。


我们一愣。

饭店老板欲言又止,嗨!我索性告诉你们吧,老太太到饭店卖花是我默许的,这位老太太家里开着一个三分地的花圃,专卖茉莉。

她原本生活殷实,拿着一笔不少的退休工资,可是,五年前,她的儿子突然离她而去。

“是事故,还是疾病?”女文友问。

“是事故,老太太的儿子也是一位教师,到四川一个偏远山区去支教。

据说那个山区小学很贫穷,老太太的儿子开着一辆越野车每周往返一次,拉着眉山的特产到支教的小学校去。

他把工资全搭在了支教上,连自己的车子也疏于保养。

一次,他再次拉着物资去往支教山区小学的时候,爆了胎……”
满桌文友陷入沉思,共同举杯满饮。

那感觉像是在敬老太太的儿子。

老板继续说:“她的儿子走了以后,还有孙子在儿媳肚里没有出生,老太太生了一场大病,然后,卖了城市的房子,在郊区买了一处农家小院,院子里专门种茉莉来卖。

一开始,我们以为老太太确实缺钱,后来才知道,老太太主动承担了儿子生前的“重任’,每个月将卖花得来的钱定时邮寄给山区那所小学……”
老张听到这里,冲了出去,两分钟后,回来了,嚎啕大哭说:“我专门去寻那老太,打算买光她所有的茉莉,老太太却说,她不愿意一下子把茉莉卖给一个人,这样,其他顾客就闻不到茉莉花的香了……”
次日返程,那串茉莉花即便已经干了,我却舍不得扔,我仔细看着一根棉线上串起来五六朵枯黄茉莉花,手工并不好,打了一个笨拙的结,绕了两圈。

我却带在腕上,归程的一路上,仍能嗅到隐隐的香气。

(选自2018年第12期《思维与智慧》,作者李丹崖,有改动)
5.下面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营造文友小聚的快乐气氛,卖花老太太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氛围,文章顿生波澜。

B.文章写老张根据老太太的手判断她是骗人的,这是欲抑先扬的手法,与下文的“卖花支教”情节形成对比,烘托了老太太的美好品质。

C.文章结尾写手工笨拙的茉莉花串却带给“我”一路馨香,有余音绕梁之韵味
D.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丰富的感情
6.文章标题有哪些含义?(4分)
7.文中老板讲述老太太儿子事故及她卖花缘由的内容,用了哪种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5分)
8.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
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老太太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
【二】(18分)必要时出现
①虽然是邻居,甚至在单元楼里住在同一层,往往很多天不照面,偶尔在电梯口遇上了,也不过点点头,笑一笑罢了。

邻里之交淡如水。

淡有淡的好处,现代社会给个体生命提供了凸显个性的可能,也提供了更充裕的隐私空间。

多数人不愿意他人,尤其是邻居,过多地介入自己的生活,不分时候、状态、氛围,随意闯入自己的私密空间,哪怕那是出于好意,喷溢着热情。

人们越来越愿意“关起门来做皇帝”,自己主宰自己的个人生活。

②但是,哪怕是独立性极强的人,也总有需要帮助的时候。

往往是关键的时刻,平时淡然相处的邻居,出现在眼前,及时伸出援手,使眼前的困厄,开始有所化解。

那也许只不过是叫来了一辆急救车,打通了一个必要的电话,或仅仅是道出了几句在那特定情况下至为宝贵的忠告…而你的处境一旦稍为缓解,那在必要时出现的人,却又飘然隐去,并不希求丝毫感激,更遑论企盼回报。

③人际间,有些认识的人只在必要时出现,在关键时刻才与你有一度的亲合。

总体而言,他们与你,若即若离,若亲若疏,似友非友,以礼相待,你不能期望他们跟你心心相印,不可将你长远的根本的利益与他们相钧连,但你却可以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在举目无亲时,在自己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时,非常放心地向他们求助。

而他们当中有的人,也可能在你认为是必要时,主动应召,甚至不请自到,使你在那一段特殊的时间里,甚或只是一瞬间,感受到人世间最可宝贵的善意与诚信。

④在人际间,在只关乎自我的事项上,他人的自觉回避,是我们生活里的福分;而他人在必要时的及时出现,则是我们生命中的亮点。

⑤反躬自问,作为他人意识中的他人,比如,作为邻居的邻居,同事的同事,路人的路人,能不去多余
地介入、干涉和纠缠吗?尤其是,能在其最需要援助时,必要地也是及时地,出现在其眼前吗?
⑥当然,多余地介入与必要地出现,那界限往往很难划分。

恐怕是既需要理性,更需要凭借心灵中善诚积淀而成的感悟,在一瞬间做出决定,并迅疾付诸行动。

比如,忽然听见邻居的怪异惊呼,模糊地想起,那家只剩他一人居住,而此人平时绝无高声大气的响动,于是,先去按那门铃,久不开启,而隔门尚闻怪异呻吟,便果断地回到自己家,拨打110报警……警察来了,从阳台进入那邻居家,证实是疝气症急性发作,一时竟不能挪动身体……再叫急救车,陪同送往医院,垫付钱款,代办手续,直到其侄子赶到。

在医生与其侄子商讨手术事宜时,便如同必要时出现一样,又在不再必要时悄然离去……邻居手术后痊愈归宅,与侄子一起来道谢,留坐一时,也收下那表达感激的、不算离谱的礼物----一套雀巢咖啡,送出时再祝其今后康健。

但此后也便不再
过从,更不去探究:怎么平时就一个人独居?侄子是什么职业?侄子的父母又是做什么的……像这样
..,进退裕如,分寸得当,能做到么?
⑦自己,他人,那接触点上的火花,最好是多余的不起,而必要时,灿烂如星。

(选自《心灵体操》,作者刘心武,有改动)
10.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3分)
11.文章开头处写邻里之间淡如水的关系,有什么用意?(4分)
12.第⑥段末尾句中加点词“这样”指什么?(3分)
13.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4.你同意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吗?请结合自己的的生活经历谈谈看法。

(4分)
【三】(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有删减) 【乙】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选自《桃花源诗》有删减)
【注】【菽(shū):豆类。

稷(jÌ):谷类。

艺:种植。

暧(ài):遮蔽。

俎(zǔ)豆:俎和豆。

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

亦泛指各种礼器。

衣裳( cháng):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

后亦泛指衣服。

诣(yÌ):玩耍。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初极狭,才.通人才:__________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__________
(3)阡陌交通
..交通: __________ (4)悉.如外人悉:__________
(5)秋熟靡王税靡:__________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17.【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和【甲】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内容一致,都描绘出一幅和乐的生活图景。

(2分)
18.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说说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社会具有哪些特点?(4分)
三、写作(55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55分)
心灵达善时,世界溢满芬芳,人性之花悄然开放;心灵达美时,心田沐浴阳光,人性之花弥漫芬芳。

林徽因说“让世界看见我的每一朵花开”为他人开一朵花,芬芳别人,美丽自已
请以“我愿为你再开一朵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人名等。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