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高考语文考前强化训练卷一附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5月高考语文考前强化训练卷一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
与前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
《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
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
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
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②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
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
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
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
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③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④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
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
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
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⑤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
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选自2018年11月26日《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端礼、徐与乔、周承年的读书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演化来的。
B.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的读书方法。
C.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
D.文章论述的各种读书方法都烙印着儒学的特色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法的结论。
B.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思辨色彩。
C.文章每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
D.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有理有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
B.读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值得倡导。
C.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
D.文章探讨的传统读书方法,在现代社会看来虽有积极的参考性和指导价值,但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对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8国际货币论坛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8》指出,人民币国际化面临以下主要障碍:一是全球货币政策酝酿变局,金融市场波动性与溢出效应上升:二是人民币金融产品不够丰富,市场体系有待健全;三是合规审查背景下人民币跨境流动通畅度有待提高:四是CIPS业务不及预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展望2018年,报告指出,尽管贸易摩擦升温,关联储继续加息,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中国新旧动能转换加速,货币政策灵活有效,减税降费、放管服改善企业营商环境,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平稳,金融风险有效缓解,资本项目及金融市场加速开放。
这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德国、法国以及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对人民币国际化投下信任票。
人民币计价原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中国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A股纳入MSCI、CIPS二期正式运行,这些积极迹象的不断出现,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回归2.0快车道。
(摘编自人民网2018年7月15日《人民币国际化正回归2.0快车道》)材料二:
近日,建设银行正式对外发布《“一带一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2018人民币国际化报告》。
报告显示,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持续推进,人民币作为新兴国际货币的地位逐步稳定,境内外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扩大人民币使用、深化人民币交易能力的兴趣继续提高:2018年人民币参与度预计将进一步提高,63%的境内企业、4716的境外企业和57%的金融机构计划增加人民币跨境结算活动,40%的境外企业和54%的金融机构计划增加人民币存款。
报告指出,在离岸市场上,建设银行积极推进人民币产品创新,不断提高在主要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做市报价能力,人民币综合化经营水平持续提升。
截至2017年末,建设银行英国、瑞士、智利人民币清算行运营稳定,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其中英国人民币清算行清算量累计突破20万亿元人民币,继续保持亚洲以外规模最大的人民币清算。
展望未来,建设银行将继续积极把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新趋势和新机遇,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大力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创新,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稳健发展。
(摘编自2018年5月28日《金融时报》)材料三: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有新的思路。
短期应该以稳定汇率为主。
“811汇改”之后,人民币持续贬值,引起大量资本外流,这延缓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因此,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汇率市场化改革应暂缓推进。
同时,中行要加强短期热钱的进出管制,防止短时间内国际投机资本的大进大出,引起境内居民恐慌性挤兑外币,给人民币汇率下跌造成更大的压力。
中期需有序推进金融改革。
目前世界上主要国际货币均是开放资本兑换项目与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必须具备这两个条件。
中国在经济形势逐步企稳后,要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汇率市场化改革。
具体路径应该是:先推进汇率完全浮动,后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长期要进一步夯实经济基础。
决定一国货币国际地位的根本在于该国经济、金融的硬实力。
因此,保持中国经济、金融稳步发展,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深度调整期,在这个阶段,国内各项经济、金融改革必须以合理的经济增长为核心,遵循一定的次序,不可为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而急功近利。
(摘编自2018年7月31日《新一代经济学人》)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2018国际货币论坛发布的报告可知,人民币国际化目前客观上存在一些障碍,展望未来不难感知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令人担忧。
B.建设银行发布的报告指出,2017年人民币在离岸市场上综合化经营水平持续提升,建行将要加强创新,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稳健发展。
C.由于“811汇改”后人民币持续贬值、大量资本外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延缓,因此我国当务之急是采取相应措施来稳定人民币汇率。
D.人民币国际化中期目标是有序推进金融改革,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汇率市场化改革,可先推进汇率浮动后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因为举措得当,2018年我国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B.德、法与越来越多新兴市场经济体信任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计价原油期货交易等迹象的出现,标志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回归2.0快车道。
C.建设银行英国、瑞士、智利人民币清算行运营稳定,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说明在离岸市场上,建行人民币综合化经营水平持续提升。
D.人民币国际化的近期追求是深入夯实经济基础,因为保持中国经济、金融硬实力,决定人民币国际地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与基础。
6.关于人民币国际化,2018年国际货币论坛与中国建设银行的报告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时间的隐喻
傅菲
①怀玉山脉勒住了缰绳,东奔的烈马停了下来。
群山如一锅沸水,暂时不再潽射,水花凝结成了低矮的山冈。
龙门山像一把圈椅,新叶村偃卧其中。
②在新叶村,我有长久的恍惚;夏日蒸腾般的晕眩、古老巷弄幽深的迷失、池塘倒映出来的幻觉、旧年屋舍散发的阴凉、溪流时断时续的亘古之声、灼日下荷花盛开的夺目光晕——午间酣睡在走廊里的老人,晒在竹圆匾里焦红的辣椒,失去水色又略微卷曲的君子竹叶,剥落了石片的碾盘,千年的水井浮起今晚的淡淡月色——群山在望,苍鹭在茂密的灌木林栖落,指甲花映在门前的空院。
③新叶古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叶氏先祖叶坤从寿昌湖岑畈入赘娘舅夏氏家,繁衍至今,已三十余代。
夏氏人丁不旺,被迫外迁,而叶氏根深叶茂,开枝散叶。
④桃树茂密之处,即村舍。
村舍依半扇形围拢成村落,村落中央有池塘,塘叫南塘,像一块长满了绿锈的铜镜。
石砌的塘堤爬上了苔藓。
塘口有一片葱油的蔬菜地。
水生万物,千年不息。
翘起的瓦檐,粉白斑驳的砖墙,窄小的房门,高大的池杉,闲散的人影,它们一并收入南塘,像是沉落水底,又像是浮出波面。
南塘成了近似谜语的象征物,宋朝理学家金仁山在规划叶村时,以“山起西北,水聚东南”的格局,开挖了南塘。
塘一般用于聚水灌溉,洗衣洗菜。
可一座八百年的池塘,更像一座时间的钟塔。
它会照见什么呢?年年日日,人在池塘的水影里更替,池边的人最终随星辰落入塘里,钟声会虚化,消失在风里。
池塘边站久了,眼球里浮现各色人物,说不清楚他们是谁。
他们从不可知之处,来到南塘边,握手相逢,拥抱告别。
⑤人工通浚的两条溪流,注入南塘,溪流即是村界,叶氏居于溪内,巷弄沿小溪而建,石板道逼仄幽深。
一个人在巷弄走,跫然,每一个脚步声,都是孤独的,仿佛在说:过客,过客。
我也是一个人走,脚步轻缓。
灰白的房墙有粉屑剥落,露出黑色的老青砖。
每一堵墙,斜斜看上去,像被洇湿而后晒干了的纸画,画是写意的山水画,疏淡,空蒙,留白有余。
画中不见人影,也不见村舍和田园,只有点点的山影树影,和晚秋的肃穆。
巷弄九曲,让我觉得巷弄如干涸的河床,人如无水之舟。
交错的巷弄,似乎是一个迷宫,站在巷口,往里望,墙垣劈立,低缓的石板台阶形成的斜坡面,与悠长狭窄的深度,构成了乡人回忆中不可遗忘的角落。
⑥在巷弄的尽头,有酒家,屋檐下的纸灯笼,暂时把灯光暗藏在灯芯里、酒是五加皮酒,自家酿的,封在土陶酒缸里,封酒缸口的红布,绷紧,使我深信:这不是酒缸,而是一面鼓。
蹦蹦蹦,鼓声雷动,可惜我们听不到——鼓声寂灭在天井的雨滴里(曾经的,将来的)。
一株种在石臼里的吊兰,叶厚肥阔,始终不开花。
叶村家家户户均自酿五加皮酒,而酒家只有一处。
悠闲的人,寂寞的人,劳顿的人,焦心的人,坐在木桌旁,喝一碗,一切烟消散,了悟:人间终究是人间,活着就是
做人间的人,说人间的话,干人间的事。
⑦叶村多老祠堂、老祖屋、老戏台、老巷弄。
它们是叶氏血脉的见证,也是时间顺流而下携带的内含物。
让我流连的,是双美堂。
这是一栋老民居,有前房、倒房、前花园、后花园,属于徽派建筑。
前花园有百年罗汉松和青石水池,天井四根柱子分别是柏树、梓木、桐木、椿木,寓意百子同春,墙上有鹿鹤壁画,后花园有鱼池和吊桥。
可以想见,这是一个有情调的大户之家。
⑧晌午,烈日白炽。
几个小孩坐在巷弄石阶上,舔舐棒冰。
棒冰的水渍淌在他们的手掌上,淌在他们的衣服上。
棒冰在溶解。
枣树上,压翻了枣子。
麻红色的枣子,引来乌鸫啄食,南塘如一块砚台,静默地搁置在叶村这件方桌上。
龙门山逶迤,山冈毗连山冈。
在群山的起伏里,我四顾茫然。
我望望叶村,对时间充满了无比的敬畏。
时间是最大的洪流,以摧枯拉朽之力,毁灭一切,淹没一切。
在叶村,我看到了时间遗存下来的踪迹。
这些踪迹,是人间不会消散的体温。
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用“缰绳”“烈马”“沸水”等喻体勾勒出怀玉山绵延恢弘的形态,化静为动,又将龙门山比作“一把圈椅”,点出新叶村地理位置,生动鲜明。
B.第②段中“长久的恍惚”,是作者处于过去、现在交织之下的新叶村,面对繁复的景象生发出的一种独特体验,笼罩着淡淡的失落和怅惆。
C.第④段称南塘是“近似谜语的象征物”突出了南塘厚重的人文底蕴,作者又反复提及南塘边的人影,虚实相生,增强了南塘历史的纵深感。
D.第⑥段写酒家,暗藏灯光的纸灯笼与始终不开花的吊兰,隐隐透露出生命的缺憾,与五加皮洒的醇美形成对比,引出朴素深沉的人间体悟。
8.如何理解题目“时间的隐喻”的含意?作者是如何增强这种“隐喻”意味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9.有人评价傅菲的散文内核是诗,请结合第⑤段作者对巷弄的描写,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认识。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继隆宇霸图幼养于伯父处晚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母入贡复旧
官乾德中平蜀,选为果、闲监军
..,年方弱冠,母忧其未更事,将辅以处耘左右。
继隆曰:“是行儿自有立,岂须此军,愿不以为虑。
”母慰而遣之。
会征江南,领雄武卒三百成邵州,止给刀盾。
蛮贼数千阵长沙南,截其道。
继隆率众力战,贼遁去,手足俱中毒失,得良药而愈,部卒死伤者三之
一。
太祖闻其勇敢而器重之。
复从李符督荆湖漕运
..,给征南诸军。
吴人以王师不便水战,多出舟师
断饷道,继隆屡与斗,粮悉善达。
又与梁迥治决河。
迥体肥硕所乘舟弊不能济,继隆易以已舟。
已而继隆舟果覆,栖枯桑杪,精他舟以度。
后为镇州都监契丹犯边,与崔翰诸将御之。
初,太宗授以阵图,及临阵有不便,众以上命不可违。
继隆曰“事有应变,安可预定,设获违诏之罪,请独当也。
”即从宜而行,败之于徐河。
李继迁叛,命继隆率兵击之。
四月,出银州北,破悉利诸族追奔数十里,斩三千余级,俘蕃汉老幼千余,枭代州刺史折罗遇首。
从曹彬征幽州,矢中左股,血流至踵,获契丹責臣一人。
彬欲上其功,继隆止之。
俄而博潜、米信军败众溃,独继隆所部振旅而还,即命继隆知定州,寻诏分屯诸军继隆令书吏尽录其诏。
旬余,有败卒集城下,不知所向,继隆按诏给券,俾各持诣所部。
太宗益嘉其有谋。
真宗威平二年,丁内艰,起复。
王师失利于望都,继隆表來诣阙面陈边事,因乞自效。
真宗慰谕之。
景德二年春,加开府仪同三司。
诏始下,会疾作,上亲临问。
卒,
年五十六。
车驾
..临哭之恸,为制服发哀。
乾兴初,诏配享
..真宗庙庭。
(节选自《宋史·李继隆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B.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萌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C.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D.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监军为临时派遣,在军队中负责对功罪赏罚进行稽查和审核,有时也由宦官充任。
B.漕运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措施,在文中指通过海道运输粮食来供应军需。
C.车驾在文中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作帝王的代称,类似的说法还有“乘舆”“御驾”。
D.配享是以功臣附祭于祖庙或以贤哲附祭于孔庙,在文中指继隆死后附祭于真宗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继隆年轻有为,做事颇有自信。
他年方二十,就被选用担任果、监军,母亲担心他还未曾经历世事,要李处耘身边的人辅助他,他却认为自己会有所建树。
B.继隆奋勇杀敌,受到皇帝赏识。
征伐江南时,他率领人马奋力作战,手脚都被毒箭射中,所辖士
兵死伤的有三分之一,但终以少胜多,太祖因而十分器重他。
C.继隆关心同僚,不顾个人安危。
他与梁迥治理黄河决口时,用自己的船交换梁迥的破船,后来船只倾覆,停留在枯死的桑树梢上,他依靠其他船才得以渡河。
D.继隆随机应变,行事有责任感。
契丹侵犯边境,太宗传授的作战部署图不合实际,他认为作战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于是独自承担了违反诏令的罪名,打败敌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继隆按诏给券,俾各持诣所部。
太宗益嘉其有谋。
(5分)
(2)王师失利于望都,继隆累表求诣阙面陈边事,因乞自效。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平山堂①
王安石
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
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
墟落耕桑公恺悌②,杯觞谈笑客风流
不知岘首登临处,壮观当时有此不?
【注】①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冈上,为欧阳修做扬州知州时所建,②恺悌:和乐平易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山堂建造在形如虬龙的山岗上,登堂就可以眺望江南,景色一览无余。
B.欧阳修为政期间的和乐平易之风,在他的名作《醉翁亭记》中也有表达。
C.尾联通过“岘首”和“平山堂”的对比,间接赞赏建堂者的眼光和魄力。
D.本诗语言含蓄,写景与叙事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15.诗人如何表现平山堂的“壮观”?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指挥若定、轻松胜敌的儒将风度与形象的语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3)《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沉重、紧张、肃杀氛围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较之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对读者似乎更难。
因为散文的选材更为灵活,写法更为宽泛,主题更为隐晦。
一些富于灵气的作家,笔下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一些学养深厚、阅历丰富的作家,为文则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因此,阅读散文似乎______________,往往难以按图索骥。
然而,虽说散文宽泛的无边无际,灵活的如_______________,但写作和阅读并非完全没有规律。
作为同一种文体的作品,散文也存在某些共性,如果掌握了这些共性,也能寻得阅读散文的______________。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的“形”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它好比一个人的形体、相貌等外部特征,读者能够______________。
对于散文而言,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大到全球性事件,小到一滴水、一粒沙都是它选择内容。
散文的“神”指散文所要表达的情感、主题等,它好比一个人的精神、气质等,读者需要仔细琢磨才能感受到。
“神”是散文的主心骨,()。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较之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对读者似乎更难。
因为散文的主题更为隐晦,选材更为灵活,写法更为宽泛
B.散文阅读较之小说阅读,对读者来说似乎更难。
因为散文的选材更为灵活,写法更为宽泛,主题更为隐晦
C.散文阅读较之小说阅读,对读者似乎更难。
因为散文的选材更为灵活,写法更为宽泛,主题更为隐晦
D.较之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对读者来说似乎更难。
因为散文的选材更为宽泛,写法更为灵活,主题更为隐晦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没有了它,一篇散文就会散了架
B.一篇散文就会散了架,没有了它
C.它没有了,一篇散文就会散了架
D.一篇散文没有了它,就会散了架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章可循天马行空蛛丝马迹一览无余
B.无章可循羚羊挂角蛛丝马迹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