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永康市江南山水新城南溪湾湿地公园设计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永康市江南山水新城南溪湾湿地公园设计为例
第一部分项目背景
xx市政府对生态保护和建设十分重视,希望以湿地公园建设为契机,保护和恢复xx湿地,改良地区生态环境,推动xx“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宜居城市”的建设。

第二部分项目解读
一、场所概略
xx市国家湿地公园位于xx市,规划范围包含、xx区境内主河流,以及泥河洼滞洪区的导流河及周边地区。

经由公园的主河流长16.97公里。

设计总面积651.33公顷,湿地面积449.90公顷,湿地率69.07%。

二、场所剖析
1、区位剖析:公园位于xx市西部,距市里不足10公里。

湿地公园的建成将与东部的北舞渡历史文化景观区,西部的凤凰岛生态度假区及市里内的沙澧河景观带形成互补,共同组成xx沿畔水旅行景观系统和城市重要水域景观轴。

2、交通状况:濒临市里,交通便利。

S241是通往公园的主要通道,也将公园分红南北两部分。

3、水文、水利:上游建有白龟山川库和燕山川库,对水文拥有调理作用。

主河流水位随季节变化,平水期水位、枯水期水位,20年一遇水位。

导流渠一侧有进洪闸和退水闸的调理,基本可保证稳固的水位,双侧散布许多鱼塘,部分干枯。

4、周边环境:周边乡村散布众多,中心地区乡村将公园分红南北两部分。

园区南侧为大面积滞洪区。

5、植被现状:以农田、果林和防备林为主,品种单调。

此中杨树、山楂及野生蛇莓等可做为资源利用。

三、设计需解决的问题
(1)湿地公园怎样建,特点怎样表现,怎样找寻生态保护与经济利益之间的最正确联合点是设计思虑的主要问题。

(2)公园被S241和乡村分为两处带状地区,两处地区怎样联系、省道和乡村污染怎样解决是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3)公园紧邻乡村和农田,区内道路、简略桥梁众多,地块破裂,给园区的营运和管理带来了难题,怎样缝合使地区交融也是设计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4)湿地恢复与重修,植被群落的建立,水土流失和护岸坍塌控制是设计首要解决的问题。

(四)对整体规划的认识
总规切合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规范,本次方案设计宜坚持整体规划的基来源则和技术线路,对总规进行完美、提高和深入。

受征地影响,总规未能将大堤内侧地块完整归入此中进行一致规划。

为便于管理,建议中远期将大堤内侧用地及外侧50m范围内用地归入湿地公园范围。

总规中沿岸设置人文景点和旅行活动许多,对湿地生态保护造成必定影响,方案设计略加调整,双侧用地以生态恢复、自然景观建立和雨洪安全管理为主。

(五)事例剖析
1、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公园内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朴素、文化积淀深沉。

西溪湿地公园在湿地景观形态创建、文脉连续、适量开发与生态优先的关系办理上值得借鉴。

2、香港湿地公园:展现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一个国际级的旅行景点,并为毗邻的市镇居民供给康乐设备。

香港湿地公园在与周边环境的交融,湿地景观形态建立,雨水采集和建筑节能等新技术运用方面拥有借鉴意义。

(六)发展策略
经过对项目的解读,提出六大发展策略:地区协调发展策略、空间发展策略、生态安全策略、湿地保护与恢复策略、旅行发展策略和分期建设战略
第三部分、设计总则
一、设计依照
二、设计原则
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连续发展“的基来源则,方案设计阶段同时坚持就地取材、科学布局、利于操作、地区协调、突出特点的原则。

三、设计理念
坚持生态、环保、可连续、和睦、科技和创新的理念四、设计主题,复原、回归、循环、原真五、设计定位和目标经过对园区水系和交通的梳理,生态恢复和重修,融入休闲旅行服务功能,建成一处集
科普宣教、生态保育、旅行参观、休闲养生等功能于一体,国内一流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近期达到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基本要求。

中期达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

远期建成一处与周边地区交融发展的国家5A级旅行景区。

六、设计特点
环绕湿地和水做文章,从湿地生态、湿地旅行、湿地景观三方面下手进行设计,彰显特点。

第四部分整体设计
一、功能分区
依照整体规划和场所实质状况,将xx国家湿地公园分为管理服务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生态保育区和湿地沟通区五个功能区。

生态保育区:是湿地公园的中心保护地区,保持区内原有湿地自然风采、恢复部分湿地退化地区,创建野生动植物乐园。

科普宣教区:经过水系的梳理,湿地景观的创建,湿地净化展现及湿地科普宣教中心展现等内容展现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对旅客进行科普宣教。

合理利用区:在保护湿地生态的前提下适量展开湿地生态旅行。

管理服务区:分为东西两处,知足交通集散和管理服务功能。

管理区位于园区东部与导流渠交汇处,与省道241相接。

省道241在进口处罚流为旅行和过境专线,双侧设置管理中心和科技展馆,经过天桥将双侧连为一体,形成无阻碍交通系统,同时形成进口标记性景观,在管理中心邻近设林荫泊车场知足泊车需求。

西进口管理区位于园区西部马湾进洪闸邻近,规划管理中心、访
客中心等服务建筑,联合导流渠水系形成游船码头,南部设林荫泊车场知足泊车需求。

整理导流渠水系,形成群岛,使旅客在进口处感觉到湿地公园的特点景观。

湿地沟通区位于导流渠下游,是园区相对独立的一处空间,在此建立湿地沟通中心,为湿地科研供给沟通场所。

二、景观构造和布局为便于公园营运管理和游线组织,形成两区六园十景的景观构造二区:以主河流为主轴的湿地生态区,静态赏析和生态保育为主,恢复湿地形态,形成自然、安静的湿地景观气氛,供给鸟类等生物栖息地。

以导流渠为主轴的湿地游赏区,在保护湿地生态的前提下,融入动向游憩,重申游人参加,知足不一样年纪层的需求。

六园:多彩田园、湿地童趣园、湿地拓展园、湿地科普园、湿地植物园和渔鱼园。

多彩田园:主河流中南部地区,面积25.6公顷。

设计延长农田肌理,栽种赏析农业品种和花果木,形成一处安静安适、田园特点的优美画卷。

展现生态农业、生物防治、循环经济等技术湿地童趣园:西部导流渠与交界处,面积7.5公顷。

导流渠水系引入园区内,形成曲折波折的溪流,知足小孩戏水需求。

联合场所特点设计兴趣性、科普性强的小孩游玩项目,如戏沙、摸鱼、抓蝌蚪、智慧迷宫、魔术等。

湿地拓展园:导流渠中部,面积14.1公顷。

此处河流相对较窄,周边零星散布池塘,设计整合池塘形成相对独立的水体,展开以水为主题的拓展训练活动,达到强体健身、亲水乐水的目的。

湿地科普园:与湿地拓展园相临,面积30.0公顷。

经过人工湿地
生物净水系统净化拓展区娱乐用水,展现湿地净化功能。

内设科普长廊和科普馆,宣传介绍湿地知识,激发游人对湿地的环保意识。

一、湿地保护与恢复设计
针对不一样地区采纳不一样的保护和恢复举措。

1、北部地区
主河流及双侧,以保护河流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为主,同时恢复因采沙而遭到损坏的湿地生态系统。

采纳举措以下:
(1)限制采砂,减少水土流失。

(2)生物手段净化各种污染。

(3)恢复河流自然形态,形成港湾滞洪并弱化洪水能量。

(4)河流分流形成溪流,增添过水面。

形成岛孤,栽种招鸟植物,形成鸟类栖息地。

(5)对坍塌和水土流失严重、风蚀较重地区的护岸采纳工程和生物防备联合的手段控制水土流失和坍塌。

(6)成立雨水采集系统。

(7)建立湿地植物群落,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2、南部地区
导流渠双侧,以湿地恢复和重修为主,采纳水系连通、丰富岸线、雨水采集、生物净化、湿地植物群落建立等举措。

二、雨洪管理设计
针对场所内不一样地区的径流强度,采纳相应的集、蓄、渗、用、调等举措,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减少外排径流量、减少地区防洪压力。

三、居民点调控设计
项目区周边乡村许多,对公园营运和管理造成不利影响,对此设计提出地区融合共生的设计理念,并提出两种发展思路
1、中心地区乡村部格外迁,迁出部分归入公园范围一致设计。

滞洪区作为公园拓展用地,建设xx西湖。

2、滞洪区土地流转,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中心地区村民变换身份成为农业园区工人,部分农民在政府一致管理下展开餐饮、风俗游等特点旅行活动。

四、水系设计
以现状为基础,对河流、池塘等进行梳理,使水系连通,增添湿地自净和净化能力,形成河、溪、堤、岛、湾、塘等多种水景观形态,为多种生物的繁衍创建适合的生境,并增添雨水积蓄能力。

针对:知足行洪要求,稳固护岸,植被修复为主。

针对导流渠:连通水系,丰富岸线形态。

设备部署:20年一遇吞没范围内不做固定建筑设备,局部设置部分栈道,知足旅客亲水需求。

五、护岸设计
按照生态、安全、自然的原则,依据岸线和水流冲击状况,选用相应的驳岸形式。

六、交通系统
以现有道路为基础,建立慢行交通系统。

设电瓶车道、自行车道、人行步道、亲水栈道、水上交通五种交通形式。

陆地铺装资料以透水、
生态环保、自然资料为主。

七、栽种设计
湿地游赏区以动向游憩为主,联合河流、小溪形成深水、浅水、沼泽、滨水至陆生植物景观,表现野趣。

湿地生态区以静态赏析为主,重申远观的带状或大片栽种景观,增强湿地景观静态美感。

基调植物:柳树、水杉、石楠、大叶女贞、芦苇、蒲草、千屈菜、荷花、睡莲植物栽种比率:常绿:落叶为3:7,陆生植物:湿生植物:水生植物比为3:5:2。

八、竖向设计
坚持就地取材、因势利导的原则,大范围保存现状地形,局部依据行洪安全要乞降景观要求进行适合整理。

设计导流渠常水位为61m,最高水位63m,最低水位。

九、管理服务设备设计
依据服务功能要求设置管理服务设备,包含管理中心、科普馆、沟通中心、茶馆、卫生间、小卖等,自然资料为主,简短、古朴的建筑形态与公园环境融为一体。

十、科研监测设备设计
联合园区功能及鸟类栖息地,在园区内部署鸟类观察点、生态定位观察点、生态定位观察站
十一、景观照明设计
分为高度照明区、次级照明区、初级照明区。

尽量弱化照明,降低光污染。

十二、表记系统设计
分为导向指示类表记、景点介绍类表记、宣传教育类表记、警告
类表记等几种种类,中英文比较,木质资料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