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药并用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导读: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schemicoptico-neuropathy)系指视神经的营养血管发生循环障碍的急性营养不良性疾病。

一般以视网膜中央动脉在球后约9~11mm进入视神经处为界,临床上分前段和后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两型。

……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眼科临床常见病,根据病因,可分为非动脉炎性和动脉性炎性两种。

《湖北中医杂志》2004年第26卷第11期报道了湖北省武汉市中医院彭志华医生临床针药并用治疗缺
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经验。

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23例,对照组15例。

两组均单眼发病。

38例中,伴高血压14例,糖尿病17例,高血脂4例,脑梗塞3例。

本病以视力突然下降或逐渐下降为特征。

视野检查:可见生理盲点连接的扇形缺损、水平垂直性偏盲。

眼底镜示:视神经乳头部分或全部苍白水肿,边缘不清,偶见少量出血。

眼底荧光造影示:初期缺血区明显低于非缺血区。

治疗方法:治疗组以中药血府逐瘀汤为基本方:桃仁、红花、川芎各20克,当归、赤芍、枳壳各15克,柴胡10克,川牛膝12克。

加减:出血者去桃仁、红花,加白茅根30克,三七15克;乳头水肿严重者,予抗生素及地塞米松5~10mg;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者,慎用或禁用激素。

每日1剂,每次煎后取汁400ml分2次温服。

针刺取睛明、球后、承泣、瞳子髎、丝竹空、合谷、风
池为主穴。

以视区、太阳、足三里、三阴交为配穴。

主穴每穴必选,配穴选1~2个,用1.5~2寸毫针,直刺或斜刺,每次30~50分钟,平补平泻。

2周为1个疗程。

对照组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

或给予抗生素及激素(地塞米松5~1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

糖尿病者禁用激素。

并口服维脑路通等扩张血管药。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3%。

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P0.01。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多见于中老年人,是一种因血黏度增高引起的睫状动脉循环障碍和视神经乳头供血不足性疾病,以血行不畅,血液粘稠性增高,流动性下降为病机特征。

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中川芎可扩张周围血管,增加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有效改善视乳头和视网膜部位的供血状态,清除由缺血后再灌注产生的氧自由基;桃仁可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牛膝、当归、赤芍对降低血脂和全血黏度及增加血流量有明显功效。

同时配合针刺眼周穴位,能缓解眼底血管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视乳头的血供。

临床疗效证实:针药并用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