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三中 叶桂芬 学习心得定稿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仁市高中数学名师高应洪工作室
2017年高考数学复习研讨会——学习心得
石阡县第三高级中学叶桂芬
我很荣幸被学校推荐成为了铜仁市高中数学名师高应洪工作室跟岗学员,更是有幸能在2017年4月以一个非高三教师参与2017年高考数学复习研讨会学习,本次为期2天的研讨会在思南民族中学举行,这次学习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现将两天的学习主要内容与感悟记录如下:
一、学习内容:
1、观摩课:德江一中学员刘权老师的《数列求和(错位相减法)》,思南六中学员孙代容老师的《解三角形》,印江一中学员吴顺宏老师《点差法创新应用》,思南民族中学学员冉亚星老师的《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2、名师高三复习专题讲座:德江县第一中学杨润先老师的《数列复习建议》,思南中学徐应杰老师《概率统计应用》、《不等式选讲》,思南中学李鸿鹄老师《立体几何解答题》,思南中学张波老师《解析几何复习建议》,思南中学张明老师《函数综合题(理科)复习建议》,思南民族中学汪亚军老师《极坐标与参数方程》,思南中学髙应洪老师《高考数学选题复习建议》、《函数综合题(文科)复习建议》。
二、收获与感悟:
1、观摩课的收获与感悟。
我完整的学习了刘权老师的《数列求和(错位相减法)》与孙代容老师的《解三角形》;听完刘老师课,我被刘老师对教材的专研所折服,他把对数列的错位相减求和的复杂的过程转变成简便计算公式;让我感受到必须专研教材、用心思考才能有自己的见解,适用
于自己的知识。
而孙代容老师的《解三角形》则讲求的是细节问题,很多细节都是师生容易忽略的问题,却又是关键;她的课让我看到怎样让我们学生(基础差)得分的希望,即是在教学中注意细节问题,并且强调学生细节的重要性,尽可能的达到会做的题目不丢分的效果。
2、名师点评的收获。
本次活动有五位老师分别对四节观摩课作了点评,他们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都能让人受益匪浅。
尤其是髙应洪老师的点评,他没有用华丽的词澡,也没有修饰,有的是实实在在的语言,是用心在进行点评。
他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每一位老师进行点评,并直言指出其优缺点,他的点评注意到每位老师上课的小细节,如有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某题的解法爱说“能”和“不能”,高老师告诉大家“上数学课不能随意说“能”还是“不能”,说话要留余地”,老师没想到的时候就敢说不能吗?特别是他谈到高考最后阶段的冲刺复习,老师要了解本班学生的实情,清楚学生在力所能及的知识上还存在什么问题,你想好用什么办法去解决它,只有这样有针对性支复习,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成绩。
他还强调高考最后阶段的复习与要高考第一轮复习区别开来,如有位老师在复习《解三角形》时先用很多时间组织学生回顾这节内容中的全部公式再讲例题,高老师说这是第一轮复习的方法,最后阶段的复习是不用先回顾公式了,而是在解题过程需要用什么公式让学生自己回顾,用不到的公式没有必要全弄出来,等等。
通过听了他的点评让我们这些年轻教师真是受益匪浅。
3、名师专题讲座的收获与感悟。
总共听了7位专家对于9个专题的讲座,他们通过总结2014—2016年高考数学试题规律,分析预测2017年高考命题趋势,并编辑成《携手共研决战高考》的2017年高考最后阶段的复习资料,给正在一线的高三老师提供很多宝贵的复习方略。
作为名师的他
们给我们分析了高考解题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分享他们对师生都难以突破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对2017年高考数学命题趋势做出合理的分析,无疑是为今年的高考提供了一个复习方向标。
三、学以致用(结合我校学情有感而发):
我校是一所只有3年历史的新建学校,学校设施尚未完善,我们必须在艰苦环境中奋战;教师有的也只是一群没有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师资力量非常薄弱,跟岗研修是我们的必修课;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缺乏优良的教学模式,新课标下的多元化教学便成了我们的“特长”;招生“紧张”、优生少低分多,学弱学困生更是我们学生的标志。
改变师生现状则是我们每一个成员共同奋斗的目标,通过这次学习我得到了一些可以靠近目标的方法。
1、了解学情、专研教材、研读考纲,从而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通过名师专题讲座的学习,我发现他们面对考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面对不同的学生又有不同的方式,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面对每一种题型都能精准地分析出以后出题趋势,这样的业务水平让我大开眼界!于是,我带着这种敬佩的心里再次对他们所讲内容进行思考、分析,突然茅塞顿开:它们原来出自“这里”!我们教师要想自己的业务水平有所提高,首先就得认真专研教材,挖掘、整理出其中蕴含的适合自己学生学情的思想方法;其次,了解学情,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设计出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设计,达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其三,认真研读考纲、时时关注、专研考题,掌握考纲的要求、再运用找到考题的出题目的和规律,不就能够分析到出题的趋势了。
这些都能做到,再到实践中多多磨练,假以时日我们的业务水平也就不低了。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能有效摆脱数学学困生的标志。
介于我们学校多数学生早已失去了学好数学的兴趣和自信的现状,业务水平再好的老师都很难让他们的成绩有所提高。
当我在高老师在《携手共研决战高考》代序中看到“学生要是没有兴趣和好奇心就不会主动去学习”这一句,以及没有坚定学好的自信有是很难有好的观念时,我十分激动,我找到可以提高他们成绩的办法了!对于高一的这些学弱学困生,我们应该激发他们的兴趣、坚定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才能使他们的成绩有所提升。
为此,老师在课堂上对他们要多加关注,有意识的把一些较简单、力所能及的问题留给他们回答,并对他们的回答加以鼓励与肯定来保护他们幼小的自尊与弱小的自信;在教学设计中,也要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知识规律以及知识背景设计适合他们的问题,让他们在感受成功的喜悦中产生兴趣;再则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情景问题进行精心设计,适时的把数学适用于实际,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进一步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能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学习数学的必要性,进而坚定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学、坚定了信心就能把它学好,有了它们成绩的提升就指日可待了!
3、集体备课、凝聚集体智慧,备出高标准课堂。
本次活动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便是《携手共研决战高考》了,它融汇了众多名师多年的经验分享,做得非常好,让我的成长有了捷径,而背后的研究团体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课堂的灵活多样性要求很高,然而结合我们学校师资薄弱的现形条件而言,仅凭个人的力量完成这样的要求课堂是很困难的,因此,需要我们集体备课、凝聚集体智慧来完成。
为此,首先,
分工合作,在优秀教师与骨干教师的指导下把整个教学内容分为多个部分并确定适合相应内容的主备教师,从而减轻教师忙于广泛备课的压力,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反思、去反复修改自己的主备内容;其次,交流讨论,对主备教师展示出的预案的可行性进行交流讨论,并提出自己宝贵的建议,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让大家都有收获,共同成长;最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凝聚集体智慧,整理出适合学情、符合知识要求的高标准课堂。
这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提高教学效果,还使教师从中迅速成长。
纵观这次学习,各位名师级的业务水平令人钦佩,他们的敬业精神让人折服,他们的思想观念值得学习。
展望未来,有他们这样的一群名师引领,有他们这样的标榜,属于我们年轻一代的教育将会扶摇直上,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
2017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