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初二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专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阳市初二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专题
一、实验探究综合题
1.如图是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是______。
(2)蚯蚓的呼吸器官是______。
(3)鲍鱼不是鱼,原因是其具有软体动物的______特征。
(4)下列是对图中所示的一部分动物的分类概念图,请完成概念图中A~E的相关内容,使其符合概念图的划分意图。
A~E依次为: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
(5)请用图中各种动物的代表数字完成概念图中F~J的内容,使其符合概念图的分类标准:
F~J依次为:F______、G______、H______、I______、J______。
答案:(1)体内无脊柱
(2)湿润的体壁
(3)主要
(4)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角质层环节外骨骼
(5)⑥ ⑧ ⑨ ④ ①③
解析:(1)体内无脊柱
(2)湿润的体壁
(3)主要
(4)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角质层环节外骨骼
(5)⑥ ⑧ ⑨ ④ ①③④⑤⑦⑩
【分析】
图中:①蚂蚁是节肢动物、②鲍鱼是软体动物、③蜻蜓是节肢动物、④蚯蚓是环节动物、⑤蜘蛛是节肢动物、⑥水螅是腔肠动物、⑦苍蝇是节肢动物、⑧涡虫是扁形动物、⑨蛔虫是线形动物、⑩蜜蜂是节肢动物。
(1)
图中所有的动物体内都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2)
蚯蚓呼吸时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黏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
(3)
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
软体动物的外套膜能分泌骨质形成贝壳,也能分泌珍珠质,形成珍珠。
鲍鱼身体柔软,具有贝壳、外套膜等特征,因此鲍鱼具备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软体动物。
(4)
A处考查身体的对称方式,应填辐射对称,对应两侧对称。
B处查考扁形动物的特征:背腹扁平,B有口无肛门。
C处是线形动物的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C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D处,身体分节,由许多相似体节组成,应填环节动物。
节肢动物体表有E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
(5)
F是腔肠动物:⑥水螅是腔肠动物;
G是扁形动物:⑧涡虫是扁形动物;
H是线形动物:⑨蛔虫是线形动物;
I是环节动物:④蚯蚓是环节动物;
J是节肢动物:①蚂蚁是节肢动物、③蜻蜓是节肢动物、⑤蜘蛛是节肢动物、⑦苍蝇是节肢动物、⑩蜜蜂是节肢动物。
2.图的国画名叫《他日相呼》,为我国著名的画家齐白石先生所画,齐白石老人发现小鸡得到蚯蚓时不会谦让和共享,而是互相争夺,但长大后,得到食物就会互相呼唤。
此画的寓意为:美德不是天生的,是教育历练的结果。
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的身体从前到后由许多形态相似的_______组成。
(2)鸡属于鸟类,前肢变成翼,体表被羽毛,体温________。
(3)鸡蛔虫是鸡体内常见的一种寄生虫,与人蛔虫相同,鸡蛔虫也属于线形动物,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大多_________,呈圆柱形。
(4)鸡羽虱是鸡身上的另一类寄生虫,它属于节肢动物,因此,可以推测出鸡羽虱的体表有坚硬的__________,身体和_________ 都分节。
答案:体节恒定细长外骨骼附肢
【分析】
(1)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
(2)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
解析:体节恒定细长外骨骼附肢
【分析】
(1)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
(2)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3)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圆柱形,不分节,体壁由三胚层组成。
有原体腔。
消化道简单,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
(4)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详解】
(1)蚯蚓的身体从前到后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属于环节动物。
(2)鸡的身体呈现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羽毛,体温恒定,属于鸟类。
(3)鸡蛔虫的身体大多细长,呈线性,体表有角质层,身体不分节,消化道有口有肛门,属于线形动物。
(4)鸡羽虱是鸡身上的另一类寄生虫,鸡羽虱的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足都分节分节,它属于节肢动物。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环节动物、鸟类、线形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3.观察下面的几幅与动物运动有关的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内填图中标号)
(1)图一和图二是人体运动系统的部分结构。
图一所示结构在图二所示屈肘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图二中,人的屈肘运动主要是由①_______和②____相互配合活动的结果。
①和②能够收缩与舒张,是受_______支配的。
(2)图三,鱼在水中游泳是通过_______以及鳍的协调作用完成的。
(3)图四,写出两点鸟适于飞行的结构特征:_______、_______。
(4)对于动物来说,运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作为运动的支点肱三头肌肱二头肌神经系统尾部和躯干部的摆
动体型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羽毛(或有翅膀);胸肌发达;骨骼轻、薄坚固 (四个答案中任选两个
解析:作为运动的支点肱三头肌肱二头肌神经系统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体型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羽毛(或有翅膀);胸肌发达;骨骼轻、薄坚固 (四个答案中任选两个) 扩大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育后代(任选一个)
【分析】
图一关节的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窝,关节软骨;图二:①肱三头肌,
②肱二头肌;图三:③口,④鳃盖,⑤鳍;图四是展示鸟的肌肉特点。
【详解】
(1)运动系统由骨、关节、肌肉组成。
运动时,骨相当于杠杆,关节相当于支点,肌肉提供动力。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屈肘主要是由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配合完成运动的。
运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支配。
(2)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3)鸟适于飞行的外部形态特征有鸟的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有羽毛,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胸肌发达;生理特征是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双重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
(4)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点睛】
题目综合考查运动的发生、鱼类的运动和鸟类适于飞行的特征及运动的意义,是中考的考
点,务必掌握。
4.自然环境复杂多变,生活在其中的动物需要通过各种行为来趋利避害,以确保个体的存活和生命的延续。
下图为细腰蜂储藏食物的过程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细腰蜂羽化为成虫后,会很快完成交配以及上图所示过程,并将卵产于洞内。
这一系列行为不需要学习即可完成,属于_______行为。
老马识途、蜘蛛结网中,与细腰蜂上述行为属于同一类型的是_____。
(2)在细腰蜂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需要学习,如学会辨认每一个洞口的位置,以便能将食物准确无误地带回“家”,从获得途径上看,这属于____行为。
一般来说,动物越_______,此类行为越复杂。
(3)研究细腰蜂储藏食物时用到的方法属于_____法。
除此之外,在研究动物行为时还经常会用到_____法。
答案:先天性蜘蛛结网学习高等观察实验
【分析】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
解析:先天性蜘蛛结网学习高等观察实验
【分析】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详解】
(1)腰蜂羽化为成虫后,会很快地完成交配以及上图所示过程,并将卵产于洞内。
这一系列过程不需要学习即可完成,是生来就有的,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老马识途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属于学习行为;蜘蛛结网是生来就有的,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2)细腰蜂在它的一生中也需要学习,如学会辨认每一个洞口的位置,以便能将食物准确无误的带回“家”,从获得途径上看,属于后天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属于学习行为。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此类行为越复杂。
(3)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法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
研究细腰蜂储藏食物时用到的方法属于观察法。
除此之外,
在研究动物行为时还经常会用到实验法。
【点睛】
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和发育方式以及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实验探究综合题
5.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动物在生物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根据如图所示概念模型,回答问题。
(1)A表示植物_____________作用的生理过程,其产物是_______。
(2)C和D表示动物________作用的生理过程。
(3)E和F表示生物之间的_____________关系。
(4)通过这个概念模型我们能得出动物在生物圈中具有促进______的作用。
答案:光合有机物和氧气呼吸捕食物质循环
【分析】
该图表示了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生态系统的组成中生物成分在碳循环中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A光合作用
解析:光合有机物和氧气呼吸捕食物质循环
【分析】
该图表示了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生态系统的组成中生物成分在碳循环中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A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植物、动物通过呼吸作用B、C、D释放二氧化碳到大气中。
【详解】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叫光合作用。
图中A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C、D是动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和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
(3)E、F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食物链为:植物→动物①→动物②。
(4)动物在生物圈的作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通过这个概念模型可以看出动物能够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6.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请据图回答:
(1)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植物是生态系统的_____,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
_____。
(2)箭头①所示的过程是:植物通过_____作用储存能量,而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转化为自身物质或释放能量,但其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
箭头②所示的过程是: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_____的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无机盐又可被_____利用。
由上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
(3)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_____。
这种现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
(4)如果某种动物因缺少天敌而数量过多,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怎样的影响?_____。
答案:生产者分解者光合太阳能分解者生产者物质循环生态平衡自动调节生态平衡会遭到破坏
【分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
解析:生产者分解者光合太阳能分解者生产者物质循环生态平衡自动调节生态平衡会遭到破坏
【分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是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生物圈中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详解】
(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消费者是指各种动物,需要直接或间接的以绿色植物为食;分解者是指生物圈中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2)在①过程中,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制造有机物,供给动物利用。
各种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转化为自身的物质。
在②过程中,作为分解者的细菌和真菌,将动植物的尸体、粪便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等又被生产者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动物可以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3)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
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4)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因为生态系统自身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但如果某种动物因缺少天敌而数量过多,生态平衡会遭到破坏而失去平衡。
【点睛】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是考查的重点,多以材料题或是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四、实验探究综合题
7.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组成统一的整体。
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图二表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分析回答:
(1)图1中猫头鹰和蛇之间是__________关系。
(2)图1说明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除此之外,微生物在食品制作方面的作用也非凡。
如葡萄的果皮上含有酵母菌、醋酸杆菌、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
在酒精发酵阶段,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酒精发酵时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原因是__________,在发酵过程中除了产生酒精,还会产生__________。
(3)图2中表示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食物链的途径是__________(填序号),图2中代表分解者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通过
__________实现的。
(4)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的原因__________。
答案:捕食和竞争促进物质循环此温度适合酵母菌生长和繁殖二氧化碳⑥ A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
【分析】
(1)一
解析:捕食和竞争促进物质循环此温度适合酵母菌生长和繁殖二氧化碳⑥ A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
(1)猫头鹰捕食蛇,属于捕食关系,猫头鹰和蛇都捕食鼠,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猫头鹰和蛇之间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2)分解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其作用是通过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除此之外,微生物在食品制作方面的作用也非凡。
如葡萄的果皮上含有酵母菌、醋酸杆菌、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
在酒精发酵阶段,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酒精发酵时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原因是该温度适合酵母菌生长、繁殖,在发酵过程中除了产生酒精,还会产生二氧化碳。
(3)图2中,虚线表示能量流动,能量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C是生产者;B 是消费者;B、C都指向A,A是分解者。
⑥表示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⑤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③表示消费者呼吸作用吸收氧气,④表示消费者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②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吸收氧气,①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绿色植物)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因此,二氧化碳是从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物体内的,即图中的⑥。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4)森林生态系统相对草原生态系统而言,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所以稳定性强。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探究综合题
8.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莲花山拍到了如图甲所示的生物图片,并按图乙中的分类方法进行了生物分类。
请据图回答:
(1)图乙中B所代表的图甲中最高等生物特有的呼吸特点是____________;
(2)图甲中具有完全变态发育的动物是________。
(3)蛔虫和图甲中的蚯蚓的身体都细长,但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类群,从外观上来区分它们的方法是___。
(4)从体表来看,与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蜜蜂和蜥蜴的体表分别具有____________。
(5)如果将图乙中的B类生物再分成两类,其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
答案:双重呼吸蜜蜂蚯蚓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外骨骼、角质的鳞片体温是否恒定
【分析】
题目考查动植物的分类和各动物类群的特征,据此答题。
【详解】
(1)有脊
解析:双重呼吸蜜蜂蚯蚓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外骨骼、角质的鳞片体温是否恒定
【分析】
题目考查动植物的分类和各动物类群的特征,据此答题。
【详解】
(1)有脊柱的动物有青蛙,蜥蜴、大山雀,最高等的是大山雀,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
有发达的气囊,可以辅助肺呼吸。
(2)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
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蛔虫属于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
两者区别是身体是否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
(4)陆地气候相对比较干燥,所以陆生动物为了防止水分散失,以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一般有减少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蜥蜴)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蜜蜂)有外骨骼。
(5)B类属于脊椎动物,分类依据很多:如按体温是否恒定,合理即可。
【点睛】
掌握动植物的分类和各动物类群的特征是解题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