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3.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
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主要教法 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低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谁 能说说长方形、正方形有哪些特点? 师:除了平面图形外,我们还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有哪些?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那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图形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吗?(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师:刚才同学们能准确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但是你们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呢, 它们到底各有哪些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一下你手中的长方体纸盒,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 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先来认识一下长方体中几个重要的名称。 师:(手模长方体的面)在长方体中,围成它的这几个部分叫做什么? 生:叫做“面”。(师板书:面)
观察与讨论 4: 1.正方体的面有几个?有什么特点? 2.正方体的棱有几条?有什么特点? 3.正方体的顶点有几个? 师:下面,你能总结出正方体的特征吗? 小结:正方体的 6 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体 12 条棱长度相等,有 8 个顶点。 4、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发现,下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课本第 20 页的表格。 讨论:正方体是在具有长方体这些特征的前提下,它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归纳小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巩固练习: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二)课后反思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二)课后反思

长方体(二)单元课教学反思龙泉驿区客家小学董世强2017年3月31日,在名师工作室和教研员的关怀下,我有幸承担了一堂在北京大学成都附属实验学校的全区数学教研课,内容是《长方体(二)》单元课,与来自北成附小的顾老师一起同课异构。

娓娓道来说缘起说起为什么要尝试单元课,为什么要承担这节长方体(二)的单元课,就不得不说起我曾经看过一本书,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彭慕岚写的《大分流》。

在书中,彭慕岚这样写道,是什么导致中国和英国,或者更大范围上说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呢?正本清源,原来是因为古希腊理性主义哲学的兴起。

2700多年前,一个叫泰勒斯的希腊人首先到埃及游学,当时的埃及因为尼罗河水经常泛滥,泛滥之后,原来土地上的标记会被冲毁,所以兴起了一门叫测量土地的学问,泰勒斯学会以后把他带回了希腊,并且就把这门学问命名为测量土地(后来的中国把测量土地翻译成了几何两个字)。

之后他又到巴比伦学习,带回了巴比伦闻名世界的数学和天文学,经过希腊人几百年的努力,到亚里士多德的时候,以逻辑推理为核心,逐渐形成了两百多个学科。

这也成了西方理性主义科学的萌芽的坚强基础。

东方注重理性,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有了礼和乐。

这也是国学的核心价值,而理性和科学主义在小学特别是小学数学又如何体现呢?单元课让我眼前一亮。

无论是教学大纲里经常提起的从头到尾的思考,还是目前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顶层设计。

都体现了提纲挈领,从整体到局部,整体感知的重要性。

地覆天翻话转变实际上,一开始对单元课大多数老师(也包括我)真的有些不以为然。

大家都说单元课纯属浪费时间。

想一想,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每天有些吃紧的学习进度,很多时候觉得没有时间来探索单元课。

这一次以单元课实践探索为主题的教师课堂大赛,每一天我都去旁听学习,感觉越听越有思考,越听心里越有想要一试身手,大展拳脚的感觉。

结合教材说思考众所周知,北师大版教材以启发和学生活动为主。

所以整个教材里的知识点体系显得非常零散,每个环节什么内容,如果不仔细阅读,会感觉思路不是很清晰。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说课及教学反思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说课及教学反思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及反思执教人:邱立莉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长方体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已经表象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方体的认识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基础。

由学习平面图形扩展到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2.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分类操作和讨论等探索活动过程,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要素名称及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3)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情,掌握一些学习立体图形的基本方法。

3.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难点: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4.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积木、魔方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已经能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又逐步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知识。

同时,通过四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听讲、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为学习本课时知识提供了经验支持。

但由于学生是初次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空间观念比较差,所以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动耳中自主探究新知,在探索中获取胜利的体验。

三、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单薄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和小组讨论法,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我们将学习长方体的特征,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些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学习长方体,我准备了一些实物长方体模型和一些图片,同学们也可以带自己的长方体物品来课堂上展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先向同学们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长方体物品,如牙膏盒、书、文具盒等,让同学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长方体的特征:然后我会向同学们介绍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还有12条边和8个顶点。

4. 长方体的体积:然后我会向同学们解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同样,我会用一个实际的长方体模型来进行演示,让同学们观察和理解体积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后,我会给同学们一些实际问题,让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关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计算下面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长方体的长为10cm,宽为8cm,高为6cm。

2. 计算下面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长方体的长为12cm,宽为9cm,高为4cm。

答案:1. 表面积:288cm²,体积:480cm³2. 表面积:378cm²,体积:432cm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同学还是会有困难。

202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三篇)

202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三篇)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说课稿(一)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体积意义及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其它立体图形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安排以及我班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形,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二.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创设情景法、引导发现法、组织练习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三.说学法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建构知识的过程。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观察发现法等。

为学生创造一个探索发现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从中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达到最佳效果,我设计如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上课伊始,我说:“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你们高兴吗?”学校准备在操场修建一个长方体沙坑,作为运动员跳远的场地,请你们帮忙计算一下要买多少沙子?这就用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长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这一环节,我以棒学校解决问题为切入点,吸引学生注意力,达到课始趣生的效果。

(二)师生共研、探索新知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46页三组长方体,让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别体会到:长、宽相等时,越高,体积越大;宽、高相等时,越长,体积越大;长、高相等时,越宽,体积越大。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课本11-13页。

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有关长方体,学生并不陌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长方体的有关知识。

教材先从实物出发抽象出图形,通过例1的观察活动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并借助例2的合作学习活动来了解长方体12条棱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对图形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引出长、宽、高的概念,为后面学习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通过对该立体图形的深入探究,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这也是进一步学习正方体等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长方体的各个组成部分。

2、在探索长方体特征的过程中,能够选用比一比、量一量、数一数、描一描、算一算等学习方法,得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3、学会利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解决问题,并在亲身参与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体点、面、棱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尤其是面的大小和棱的长度特征。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学生人手一个长方体实物、教师自备一些长方体模型、长方体正方体的框架各一个、卡纸、新华字典。

教学方法:观察法、动手操作,交流讨论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卡纸,如果忽略它的厚度,它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生:长方形。

2、如果老师把很多张这样大小相同的纸摞在一起,它又会是什么图形呢?生:长方体。

3、揭示课题(师:大家说的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最直观的触觉感知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长方体的空间表象。

)二、初步感知,认识名称。

1、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指名答后师出示长方体的物品图片)2、动手摸一摸你们手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你摸到了什么?感觉怎样?预设:生1:我摸到了平平的地方;生2:我摸到的地方尖尖的;生3:我摸到的地方直直的。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长方体的认识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长方体的认识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的认识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长方体的定义、特征以及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的章节为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长方体的定义、特征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方体模型、卡片、投影仪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如牙膏盒、书、文具盒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2. 知识讲解(1)长方体的定义:长方体是一种由六个矩形面围成的立体图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矩形,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十二条棱分为互相平行的三组,每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3)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六个面的面积之和,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

3. 例题讲解以一个长方体模型为例,讲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1)完成学生用书上的练习题。

(2)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卡片制作长方体模型,并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长方体的定义、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完成学生用书上的练习题。

2. 请同学们课后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并记录它们的长、宽、高,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方体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

(封面)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一、教学理念、教学方法:1、在新课程教学中,我其实对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的思索是比较少的,我无法将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理解性地投入进我的教学设计中!2、对于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我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获得以及学习知识的兴趣,我也会想到学生的主导作用,想要学生自行探索学习。

比如:在导入长方体体积的公式推导时候,我利用棱长一厘米的小正方体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要求进行摆出三个不同的长方体,这样不仅可以形象地让学生自己探究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自主探究后,我在旁边引导“棱长1cm的小立方块体积是多少?所以几个立方块的体积是?最后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是让学生自行思考组织语言理解性地表达。

3、在这方面我有做到不足的就是没有创造性地教,虽然有层层推进,但是因为我的引导带有局限性,没有激发出学生创造性学习。

如果可以,我想用创设情境的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感,形成富有情感的行为,并想考虑我自身的行为来感染学生。

当然创设情境,要有趣,同时灵活运用教材,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以情促思,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参透“一一对应”的教学思想。

二、备课中:一拿到课题我最初的反应是查看数学课本;然后就是猜测数学课文编导的编排意图,当然这中间有着“蜻蜓点水”嫌疑,没有真正完全猜透;如果仅是以我目前的水平进行解读教材,那么这真的有点“螳臂当车”的无力,所以我接下不得不借用老师的教师用书看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我深记得冯老师说的一句话:“你一节课的成功之一就是‘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目标在一个教学设计中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不过在我自己看来,我能够把握住知识与技能目标这一项,却无法做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的实施,正如我上面说的,我能够关注到的是学生的知识获得;有了目标后能够想起的也是字面的,我必须得看看人家的教学建议;最后就是自己完成教案,在我独立完成教案时候我也是“前人优秀”中学习到的;在我们的这一届中,我们都很依赖ppt,所以我在前面几个环节中的时间是占备课总时间的一半,另外一半就是ppt 的设计!在备课这一面明显不足:1. 完成备教材缺乏独立性,对教材内容解读缺乏全面性;2. 备教材与准备教学用具,时间各占一半,有主客颠倒的嫌疑;3. 没有进行备学生,记得在什么时候看过一篇文章,我个人觉得很好,那就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即要考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已了解多少,再定新知学习的起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附反思、板书)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附反思、板书)
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 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并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 正确计算。
四、说学情
学生在低年级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已经能够 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体。在前面几册教材中还 学习了一些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小学五年级学生,虽然在前面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了 面和棱的特征,学习了展开与折叠,但学生的空间观念还不强。 特别是对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困难,还需借助于 直观的立体图形,通过动手操作来观察发现规律。
我们还在图形世界中认识了很多好朋友 (课件出示长方形)认识吗? 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设计意图: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作铺 垫】
板块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的长方体。 关于这个长方体,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发现相对的面颜色相同) 生:长7cm,宽5cm,高3cm。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1.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时,从实际问题入手展开教学,然后 让学生思考,想办法,动手剪,展开后求出展开图的总面积,从而揭示 表面积的概念。
二、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活动中,自主探索并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 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丰富学生对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 的空间观念。

202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三篇)

202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三篇)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1、说教材《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教材的编写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并能根据特点解决一些加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的等几何图形得基本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过的基本图形的性质,另一方面,由平面图形拓展到立体图形,既是是对所学知识的延伸,又是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说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3、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是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二、说学情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在教学之始,掌握学生的情况尤为重要,我接着说一下学情。

一方面: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开始增强,兴趣爱好也有所分化,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

但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自控能力较差。

另一方面:学生已经在五年级上册中学习关于长方形的一些基本知识,而本节课正是在这些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继续探究长方体的认识,所以有很多的学生对于以上所学知识并不陌生,但是学生对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仍有难度。

学生在此基础上对新知识的学习,应该能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达到方法的多样化。

但是对于方法的交流、借鉴、反思及优化上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要重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活动有实效,真正让学生在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方面有所发展。

三、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之上,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和经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感知,主要运用一下几种教学方法: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相关知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长方体的认识。

我们将学习长方体的特征,包括长、宽、高的概念,以及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的基本概念,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在于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长方体的模型和相关的图表,以及练习题目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如盒子、书本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长方体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我会通过展示长方体的模型和图表,讲解长方体的特征,包括长、宽、高的概念,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通过例题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目,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在课程的我会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关键的点。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画出一个长方体,并标出它的长、宽、高。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一个长方体,并标出它的长、宽、高。

2. 请学生计算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计算方法,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长方体作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通过学习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对简单的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长方体作为较为复杂的立体图形,其特征和性质需要学生进一步探究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探究、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观察长方体模型,通过操作、交流、讨论等方式,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3.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含反思-2.1 长方体的认识|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含反思-2.1 长方体的认识|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含反思-2.1 长方体的认识|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并描述长方体的特征和性质;2.学生能够运用长方体的特征和性质进行简单问题的解决。

二、教学重点:1.长方体的特征和性质的认识;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和性质;2.如何使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环节:1.导入环节:通过一组名为《长宽和高的故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图中的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后交流答案。

•教师在黑板上绘图,让学生了解“长、宽、高”的含义,以及长方体的特征和性质。

2.讲解环节:介绍长方体的特征和性质,并解释其中的概念,比如正方形、直角、固定。

•教师简要讲解,并在黑板上绘制长方体的示意图。

•学生观察,理解并进行笔记记录。

3.练习环节:在黑板上出现两个长方体,并让学生分析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然后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长方体的长、宽、高等于什么?2.什么是正方体?3.在长方体中,长度最大的是什么?长度最小的是什么?•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4.拓展环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长方体,并计算出其长、宽和高。

•学生自己设计长方体,并交换作品。

•学生根据设计的长方体,计算出其长、宽和高。

•学生进行展示并交流。

五、教学反思:这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理解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如何使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讲解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物、图形,并让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同时,在设计练习题目时,我尽可能让问题简单明了,在不降低要求的前提下,避免了学生们能力的挫败感,从而使得学生们更加主动地参与了课堂讨论。

在下一次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连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用途和价值。

同时,在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实践能力锻炼,使得学生们能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思考和创新。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掌握长方体的定义及其特征。

•能够辨认长方体。

•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空间概念的理解。

•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好学习数学的习惯。

•激发学生对探究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定义及其特征。

•能够辨认长方体。

3.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给学生出示长方体的图片,引导他们认识长方体的形状和特征。

•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关于长方体的问题,如:它有什么特征,它的体积怎么算等等。

2. 讲解2.1 长方体的定义及其特征•所有侧面均相等的六面体叫作长方体。

•长方体有三组相对的平面,其中每组平面都相互垂直。

2.2 辨认长方体•要辨认出一个立体图形是不是长方体,需要看它是否符合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2.3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它的六个面积之和,即2(lw+lℎ+wℎ)。

•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其长度、宽度和高度的乘积,即lwℎ。

3. 操练•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的题目进行自主练习。

•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加强学生间的互动交流。

4. 检查•让几位学生上台讲解一下他们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或者互动提高学生算法的深度和广度。

5. 总结•回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重点和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今天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更愿意在小组之间进行探究,进行比较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我将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更多这样的机会,使学生之间能够更多地交流和合作,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另外,在课堂中我也注意到学生的疑问和分歧,我希望能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让他们在思考中发现更多的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提醒他们要想想各种情况,让他们真正成为主人翁,让自己的思想去漫游,才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掌握计算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能够应用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际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教具(如实物模型、图片等)展示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并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2. 概念解释与讲解(1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长方体,解释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例如:有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边等。

3. 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20分钟)•引导学生利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通过实际例题和练习题的演示,让学生熟悉计算表面积的方法。

4. 计算长方体的体积(20分钟)•引导学生利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通过实际例题和练习题的演示,让学生熟悉计算体积的方法。

5. 实践应用(15分钟)•利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长方体的储物柜容量、长方体的包装问题等。

6. 拓展延伸(10分钟)•提供一些扩展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并挑战进一步的计算和分析。

7. 总结与反思(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出一些困惑和疑问。

教师进行引导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讲解、实践应用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对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1)】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1)】

一认,想一想。

生: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师:所以,如图所示,长方体中包含正方体,正方体是特别的长方体。

三、达标检测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练一练的一些课后习题。

1.找一个样子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品,并与同伴说一说它的顶点、面和棱。

生:我手里是一个包装盒,这是它的顶点,它一共有8个顶点。

这是它的面,它一共有6个面。

这是它的棱,它一共有12条棱。

2.右图是一个长方体盒子。

(上、下两面近似认为
一致,单位:cm)
⑴这个盒子的上面是什么样子?
长和宽各是多少?哪个面和它
样子、大小都相同?左侧面呢?
⑵哪个面的长是36cm、宽是10cm?
(1)这个盒子的上面是长方形,长是36cm,宽是28cm;下面和它样子、大小都相等;左侧面是长方形,长是28cm,宽是10cm。

(2)这个盒子的前面和后面长是36cm,宽是10cm。

3.下面的长方体都是由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长=4cm 长=2cm 长=3cm
宽=2cm 宽=2cm 宽=3cm
高=2cm 高=5cm 高=3cm
4.这个粉笔盒是什么样子的?它的棱长是多少?有几个面完全相同?
生:这个粉笔盒是正方体,它的棱长是10cm,有六个面完全相同。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会正确使用长方体的单位;
3.能够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4.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出示长方体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发表
对长方体的理解和看法。

2. 操作
1.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使用正确的单位;
2.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进行校对;
3.模拟构造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 讲解
1.讲解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及使用单位;
2.讲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

4. 深化
1.答题练习,巩固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给学生出一些思维难度适宜的题目,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例如让学生构造一些难度适宜的长
方体,并计算表面积和体积。

5.
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做简要概述;
2.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教学反思
1.导入环节比较轻松,让学生有较强的参与性和主动性,适合学生年级
特点。

2.在操作环节,由于学生对长、宽、高单位的概念不是很清楚,需要及
时引导和纠正,避免影响后续学习。

3.深化环节需要分层次进行,适当增大一些思维难度,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意识。

4.在环节,要让学生自主,深入理解所学知识,达成有效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二、讲授新课: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回答:楼房的形状……教师提问学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电视机包装箱、现代汉语大词典……)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学生回答:(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学生自己填完课本14页的表格。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组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面积都相等;12条棱长度都相等。

教学反思:教学中渗透给学生数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使用各种学具,教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不光理解了知识,同时还掌握了一些数学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向指路创设情景,提供信息、资料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学反思
长方体表面积教学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由平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学生对旧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空间思维还没有真正形成。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知识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首先出示一个礼品盒,如果在礼品盒的外部包上一层精美的.包装纸,包装纸的面积有多大呢?你知道怎样求吗?这时,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也就是求长方体的六个面的表面积。

这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自己手中的礼品盒,测量礼品盒的长宽高,并求出上下、左右、前后的面积,然后求表面积也就是包装纸的面积。

学生在动手操作完成这一系列的过程并不困难,在大家的共同讨论、归纳下,学生们很快就得出了结论,知道了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并且还总结出了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或长×宽×2+宽×高×2+长×高×2利用公式学生能正确进行计算。

通过练习,学生们对于谁乘谁能求出哪个面已经相当熟练了,可以说是脱口而出。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漏洞百出,例如:在长方体的灌桶盒的四周包上一层商标,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在长方体的水泥柱子上刷油漆,刷油漆的面积是多少?在长方体的游泳池的底部和四周抹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等这方面的问题,学生不知是否有考虑,不管说什么,学生们总是求六个面的表面积,和实际相脱节。

这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这是为什么呢?
随着小正方体个数的增加,露在外面的面数变化有什么规律?。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长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它是在学生认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

先让学生打开记忆之门,对已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行回顾,然后在教学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注意引导学生依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展开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还结合学具,让学生在长方体、正方体学具上标出长、宽、高,然后思考相对的面面积怎么求,从而让学生逐步养成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我在设计《长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时,主要是沿着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为什么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这样一条线来安排教学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对教材的深度钻研和对学生的预设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的归纳,学生和我也只总结出了文字公式,还应简化成字母公式,便于记忆和书写。

讲过这节课之后,发现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有关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老师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像这种不需要全部算出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的情况。

举例子,如计算游泳池的表面积、粉刷教室墙壁、无盖的玻璃鱼缸、火柴盒的内、外等。

提高性的练习旨在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懂得根据实际来解决问题,同时,真切
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有“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生回答:楼房的形状……
教师提问学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电视机包装箱、现代汉语大词典……)
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
学生回答:(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学生自己填完课本14页的表格。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组对面面积相等;
正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面积都相等;
12条棱长度都相等。

教学反思:
教学中渗透给学生数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使用各种学具,教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不光理解了知识,同时还掌握了一些数学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向指路创设情景,提供信息、资料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用“试一试”、“比一比”、“做一做”等体验方法,将“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再现”,使之成为丰富思维的活动。

学生正是在这种“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体验性学习中,由于每个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都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思维是独立的、独特的,很容易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其创新的潜质有条件得到开发。

在体验性学习中,通过交流讨论,每个学生都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新的思想方法,每个学生又能够充分地表现自我,学生的思想、能力、个性都是发展的。

每一个学生又都在不同的学习层次上得到自我实现,学生的体验也是发展的。

这节课的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了解决问题需要一些方法和策略,从而在使用方法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五年级数学教案
第二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难点: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回答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可以集中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学生做第2题,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并填完表格。

学生做第3题,根据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和每组对面的形状,分辨出6个不同的面的编号。

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本中6个面的长、宽来做成面积相等的纸片,然后组成一个长方体来进一步熟悉长方体的6个面的大小和相对的位置。

教师根据课本第4题中的长方体插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制作一个这样的长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木条。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展开与折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教学难点: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推理
教学准备:正方体的盒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正方体6个面的相对的位置并回答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学生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小红把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了一个展开图。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剪得?
教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正方体的盒子拿出来,分别剪一剪,看看会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教师把同学们的作品相互交流一下,让别的同学猜猜自己是怎么剪的?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
展开与折叠
正方体是由完全相等的6个面来组成的。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1、充分让学生进行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