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诊室消毒隔离制度(2)
诊所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诊所消毒隔离管理制度诊所消毒隔离管理制度范文(精选11篇)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制度对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
拟定制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诊所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诊所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篇1一、门诊候诊室必须保持清洁,地面、门窗、内壁每日进行湿式清擦一次,走廊痰盂内存放1:200的“84”消毒溶液每日更换一次。
二、门诊每天进行空气消毒两次。
三、门诊观察室要保持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室内要经常进行消毒,如有污染,随即清除和消毒,对不明高热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在病人离开后要进行沏底消毒。
四、厕所必须保持洁净。
每天由卫生员进行两次消毒,厕所地面及便池内外,不准带有污染痕迹,如有病人排泄物等,应即消除和消毒。
五、门诊各科室的污染废料、纱布、棉球等,必须集中放在一起,每日由本科人员,送烧脏炉进行焚化处理,绝不准乱扔、乱放,更不能混为一般垃圾处理。
六、肝炎诊室和夏季肠道门诊诊室,每日进行两次消毒,随时污染随时消毒。
室内陈设物及门窗、四壁,应经常用1:200的“84”消毒液喷雾或浸泡拭布进行清擦。
室内不准陈放食品和就餐。
诊所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篇21、保持诊室清洁整洁,诊室每日用500ml/L二氧化氯消毒液擦拭台面,地面湿拖二次;空气用紫外线消毒30分钟,每日二次并登记,灯管用95%酒精每周擦拭一次。
2、操作前应戴口罩、帽子并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可能出现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护目镜。
3、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公用持物钳、容器每日灭菌;棉球缸、酒精、碘酒、地卡因瓶等每周更换灭菌二次;口腔诊疗器械均要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无菌物品率达100%。
4、各类器械按照去污--清洗--消毒或灭菌程序处理,各类物品必须按无菌、清洁、污染分别放置,无菌物品单独存放并有明显标识,定期检查,有污染或过期必须重新灭菌。
5、使用手机时,在每次治疗开始前及结束后么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吸污染。
妇科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妇科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妇科检查室
1.每日开窗通风换气,检查床、室内物体表面、地面采用500mg /L含氯消毒剂每日擦拭一次。
2.检查床消毒纸垫一人一换,一次性用品及器械用后归医疗废物处理,非一次性使用器械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再清洗、灭菌。
3.工作人员操作时要衣帽整齐,戴手套,手套一人一更换,操作前后认真洗手。
4.传染病患者检查后,严格执行终末消毒制度。
二、人流室
1.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周彻底清洁消毒一次。
2.室内各物体表面、人流床、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每日擦拭2次,如有污染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及时处理。
3.工作人员进入室内,衣帽整齐,戴口罩,换鞋,操作前后认真洗手,操作时戴无菌手套,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4.各种手术包必须高压灭菌处理,有效期7天,无菌缸每日更换、灭菌并标注更换时间,无菌贮槽内物品一经启用不得超过24小时并标注启用时间。
5.术中废弃物及医疗废物装袋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医院诊室消毒隔离制度
诊室消毒隔离制度
1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识清楚,并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或手消毒设备。
2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
3医务人员要衣帽整洁,对每位客人检查操作前应洗手、操作结束后洗手或手消毒。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消毒物品和一次性卫生物品,按医疗废物处理。
7每日诊疗结束后用紫外线灯对诊室消毒30-60分钟,并做好记录。
8每日用250mg/L含氯消毒液对物体表面、桌面等擦拭消毒。
门诊部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部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而门诊部作为医疗机构的前沿阵地,更是承担着重大的责任。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特制定以下门诊部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一、清洁与消毒管理1、环境清洁门诊部的公共区域,包括走廊、候诊区、电梯间等,应每日进行清洁消毒。
地面采用湿式清扫,必要时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用后进行清洁消毒并干燥保存。
2、物体表面消毒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扶手、桌椅、诊疗设备等,应每日多次进行消毒。
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或采用符合要求的消毒湿巾进行擦拭消毒。
3、空气消毒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自然通风不良的区域,可采用机械通风或空气消毒设备进行消毒。
二、医疗器械与用品的消毒1、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按照“先清洗、后消毒或灭菌”的原则进行处理。
耐高温、耐湿的医疗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医疗器械可选择低温灭菌方法。
2、一次性医疗器械使用后应立即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重复使用。
3、医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体温计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听诊器、血压计可使用酒精擦拭消毒。
三、医疗废物管理1、分类收集医疗废物应按照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化学性和药物性等进行分类收集。
使用专用的医疗废物包装袋和利器盒,确保包装完好无渗漏。
2、暂存与运输医疗废物应在规定时间内暂存于专门的存放地点,并有明显的标识。
由专人负责运输,运输过程中应防止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
3、交接登记医疗废物的产生科室与收集人员应进行交接登记,记录医疗废物的种类、数量、交接时间等信息。
四、患者管理1、分诊管理在门诊部入口处设置分诊台,对就诊患者进行体温检测和初步问诊。
对于发热患者或有传染病症状的患者,应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
2、隔离措施对于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安排在单独的诊室或隔离区域进行诊治。
口腔诊所消毒隔离制度
口腔诊所消毒隔离制度口腔诊所是提供口腔医疗服务的专业场所,为了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以下是一份口腔诊所消毒隔离制度的范例,供参考。
一、引言口腔诊所的消毒隔离工作是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健康安全的关键。
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感染控制规范》的要求,结合口腔诊所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消毒隔离制度。
二、消毒隔离原则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
2. 定期进行环境卫生监测,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3. 合理使用消毒剂,确保消毒效果。
4.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消毒隔离意识。
三、具体措施1. 环境消毒(1)诊室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台面、地面,并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2)诊疗器械存放室、洗手间等区域,每日进行清洁消毒。
(3)定期对诊室、走廊、楼梯等公共区域进行清洁消毒。
2. 器械消毒(1)诊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确保患者安全。
(2)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
(3)定期对消毒设备进行维护和校验,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手卫生(1)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必须进行洗手或手消毒。
(2)配备洗手设施和手消毒液,方便医护人员使用。
(3)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培训,提高手卫生意识。
4. 个人防护(1)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必须佩戴帽子、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2)根据诊疗需要,佩戴防护眼镜、防护服等。
5. 医疗废弃物处理(1)按照《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要求,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标识、储存和处置。
(2)医疗废弃物储存场所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6. 患者管理(1)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消毒隔离的认识。
(2)合理安排患者就诊时间,避免高峰期就诊拥堵。
(3)对患者进行分诊,疑似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诊疗。
四、培训与监督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消毒隔离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消毒隔离意识。
2. 设立消毒隔离监督员,负责日常消毒隔离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及处置流程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及处置流程一、门诊消毒隔离制度1.1 门诊环境设置(1)急诊科(室)、儿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诊室。
(2)传染科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
挂号、候诊、取药、病历、采血及化验、注射等与普通门诊分开。
肠道门诊必须设立专用厕所。
(3)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
1.2 诊室消毒隔离措施(1)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备有手消毒设施。
(2)门诊、急诊的治疗室、换药室、观察室、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参照相关内容。
(3)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
(4)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1.3 手卫生与个人防护(1)根据需要选择口罩、手套、帽子、隔离衣、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2)无菌操作前后、接触不同病人、同一病人的不同部位应洗手或手消毒。
(3)被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手和皮肤,可立即清洗再采用手消毒剂擦拭,作用3-5分钟。
1.4 空气消毒(1)治疗准备室、诊室及观察室定时通风换气,每天两次,每次60分钟。
(2)每日采用动态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
紫外线灯管表面必须保持清洁,每周用75%酒精棉球擦拭12次;动态空气消毒机应每月清洗滤网或根据说明书要求。
1.5 物体表面消毒(1)治疗室准备室、诊室、观察室及卫生间的拖布、抹布应分开,标记明确。
(2)肠道门诊内的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等,每天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各物体表面。
(3)当被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支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时,用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作用>30分钟。
1.6 地面消毒(1)地面采用湿式清扫,每日1~2次。
(2)可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墙面。
(3)当被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支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时,用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作用>30分钟。
各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1、门诊候诊室、走廊必须保持清洁,工作台、地面、门窗、内壁每日湿式拖帚 2 次,如有污染用含氯消毒液(500mg/L)进行消毒清擦,走廊放带盖的卫生纸篓,每日消毒、更换一次。
2、门诊诊室要保持空气新鲜,时常通风换气(2 次/日),室内办公桌、椅、地面每日清水擦拭2 次,如有污染即将清除并进行消毒(用含氯消毒液500mg/L)进行消毒清擦;疑似传染病人,在病人离开后要进行沏底消毒(不明原因的发热、腹泻病人指定在感染诊室就诊)。
3 、根据《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接触未破损皮肤的器具清洁与消毒方法:接触皮肤的普通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保持清洁,若有污染应随时以清洁剂与水清洁。
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使用含有效溴或者有效氯250mg/L~500mg/L 的消毒剂浸泡30min 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
”4、门诊各科室的感染性垃圾:如:一次性医疗用品、手套、纱布、棉球、棉签等医疗废物,应装入黄色垃圾袋内,每日由本科人员与医疗废物回收员交接并签字,由医疗废物回收员按转运要求送至污物暂存间存放,定期由医疗废物回收中心回收公司进行无公害处理。
绝不许乱扔、乱放,更不能混为普通垃圾处理。
5、厕所必须保持洁净,无嗅味,卫生员每天必须进行两次大清洗消毒,地面及便池内外,不能有污染痕迹。
如有病人排泄物等,应即将消除并消毒。
6、各诊疗室、治疗室、换药室、输液室等科室用过的物品,必须进行初步处理后,送供应室消毒灭菌处理 (感染病人换药用过的器械、碗、盘等物品,用1000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30 分钟后,清洗干净再送供应室消毒灭菌)。
7、所用灭菌物品一经打开均要注明使用日期及开启时间,使用时间在未被污染情况下不得超过24 小时。
无菌持物钳(镊)、罐等最好采用干缸使用法,一经打开使用不得超过4 小时,并注明启用时间。
8、凡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后处理应符合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要求。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一、一般消毒隔离制度(一)医院儿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诊室,建立预检分诊制度,遇有发热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应引导至感染科。
(二)门诊候诊区域及各诊室应保持清洁,空气清新,每日开窗通风2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
(三)各诊室备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或备有快速手消毒设施,洗手池周边粘贴标准洗手方法规范图,有干手设施。
(四)门诊抽血室、换药室、治疗室定期空气培养监测达到国家环境标准要求。
(五)各诊室各种检查操作,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规范,诊室内医疗用物应在有效期内使用,用后的检查手套、敷料等应放在黄色医用垃圾桶中,及时专人收集处理。
(六)接触患者皮肤的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体温计等,应保持清洁。
血压计、听诊器每日清洁擦拭一次,袖带每周清洗一次;被污染时随时处理,污染袖带先清洗,再用500mg/L含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体温计每次用后先清洁,再放置到75%酒精中浸泡30分钟后捞出晾干备用。
(七)抽血室的止血带用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消毒30分钟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八)门诊抽血室、换药室、治疗室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次60分钟,并做好紫外线消毒登记,新灯管使用前监测紫外线灯管强度,不得低于100uw/cm₂, 强度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使用中的灯管不得低于70 uw/cmz; 使用时间达1000小时后,每个月监测一次紫外线灯管强度。
(九)各科操作台及医疗废物处置台每日用含氯消毒液500mg/L湿拭擦拭。
(十)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监测,每季度监测一次。
二、门诊防止交叉感染(一)门诊发现传染病人时,必须按规定上报疫情。
1(二)在门诊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根据情况将患者引导或护送至感染性疾病科进行诊疗。
(三)传染病人离开后,进行终末消毒。
(四)传染病流行期间,设立三级筛查岗,对每一位就诊病人,必须经过初步筛查后方能挂号,发热病人或疑似病人护送至感染性疾病科进行排查。
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制度模版(二篇)
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制度模版一、总则1. 为了保障医疗机构内外环境的清洁、无菌,提高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与消毒隔离相关的工作、设备及人员。
二、消毒隔离室建设1. 消毒隔离室应建在医疗机构地下一层或其他合适位置,面积应符合国家卫生部门规定的标准。
2. 消毒隔离室应与医疗机构内设施相互独立,应具备明确的进出通道。
3. 消毒隔离室应配备适当的通风和空调设备,能够保持室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的适宜水平。
三、医疗废物管理1. 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家卫生部门规定的分类进行处理,包括感染性废物、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等。
2. 感染性废物应采取自封、密封、红色标识袋包装,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集中收集和消毒处理。
3. 化学性废物应分类储存,并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处理,禁止与其他废物混合处理。
4. 药物性废物应分类储存,并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处理,禁止随意丢弃或外倾倒。
四、消毒操作流程1. 消毒操作应由经过专门培训和持有相关证书的人员进行。
2. 消毒操作前,应先进行手卫生,穿戴干净的工作衣、帽子、口罩、手套等。
3. 消毒操作区域应保持清洁、整齐,无杂物,消毒剂应储存在专用柜中。
4. 消毒操作应根据消毒对象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严格按照消毒剂的配方和用量进行操作。
5. 消毒操作完成后,应及时清理消毒剂残留,保持消毒区域干燥、通风。
五、隔离操作流程1. 隔离室进出通道应设立专门的隔离门,严格控制人员和物品的进出。
2. 进入隔离室的人员应进行必要的隔离装备穿戴,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身体检查。
3. 隔离室内应保持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4. 隔离室内的医疗废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存放和处理。
5. 临床操作和医疗器械的使用应符合相关规定,保证医疗过程中的隔离措施得以有效执行。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一、总则1. 为了加强门诊消毒隔离工作,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制定本制度。
2. 门诊消毒隔离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3. 本制度适用于门诊各科室、候诊区、治疗室、注射室等场所。
二、组织管理1. 门诊部应设立消毒隔离管理小组,由分管领导、护士长、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组成,负责门诊消毒隔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2. 消毒隔离管理小组应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消毒隔离知识的认识,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3. 门诊部应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明确各科室、各部门的职责,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三、消毒隔离措施1. 门诊环境消毒(1)保持门诊环境清洁,每日至少进行一次湿式清扫,定期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2)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灯照射、臭氧发生器等方法进行空气消毒,每周至少一次。
(3)物体表面消毒:对门诊公共区域、设备、设施等进行定期消毒,如有污染,及时清洁消毒。
2. 门诊工作人员个人防护(1)工作人员进入门诊区域应穿戴整齐,佩戴工作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2)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性疾病者暂停工作。
(3)工作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液。
3. 患者管理(1)对患者进行分类管理,传染病患者与普通患者分开就诊。
(2)传染病患者应在指定区域就诊,医务人员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如一次性医疗用品、棉签等,应及时进行处理。
4. 治疗室、注射室消毒隔离(1)治疗室、注射室应保持清洁、整齐,每日进行湿式清扫和消毒。
(2)治疗室、注射室内使用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针头等,应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消毒的原则。
(3)注射室内使用的注射针头、注射器等,使用后应及时放入专用容器内,定期进行无害化处理。
5. 门诊药房消毒隔离(1)药房内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湿式清扫和消毒。
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5篇)
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是医院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消毒隔离措施。
下面是一个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的示例:1. 门诊部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接待区:定期对接待台、椅子、门把手、电梯按钮等进行消毒,保持空气流通。
- 诊室:医生每次诊断完患者后,要对诊台、医疗设备、诊断工具等进行消毒。
- 候诊区:定期对候诊区的椅子、桌面、地面等进行消毒,保持足够的间隔距离。
2. 住院部消毒隔离制度:- 病房:每次患者出院后,要对病床、窗台、床头柜等进行全面消毒,更换床上用品。
- 护理站:每天定期对护士站的工作台、设备、电话等进行消毒。
- 患者餐厅:餐具、餐桌、餐椅等要定期进行消毒,确保食品安全。
3.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手术器械:手术前对手术器械进行高温高压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 手术间:每次手术结束后,对手术台、地面、墙壁等进行全面消毒,保持洁净环境。
- 手术服:医生和护士要定期更换手术服,每次手术结束后要进行专业消毒。
4. 检验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实验台、工作台:每天开始工作前和结束后,对实验台、工作台等进行消毒,避免污染。
- 仪器设备:每天检测完毕后,对仪器设备进行消毒,保持正常运行。
总结: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是为了预防交叉感染,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而设立的。
医院要定期对各个科室进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和无菌状态,同时还要确保医务人员使用防护设备,遵守个人卫生要求,以减少感染风险。
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各部门及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规范消毒隔离操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部门及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
第三条持续改进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第二章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第四条各部门及科室在消毒隔离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严格按照《医院感染防控管理规定》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操作;2. 根据各类病原体的不同特点,确定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3. 加强对消毒隔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4. 提高员工的消毒隔离意识和操作技能,加强培训。
医院科室消毒隔离制度范本(2篇)
医院科室消毒隔离制度范本1.内窥镜室诊查区、洗涤消毒区、清洁区划分明确,保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2.不同部位的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3.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4.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5.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窥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消化道内窥镜、阴道镜等必须消毒;活检钳应灭菌处理。
6.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用流动水清洗,再用多酶洗剂刷洗,清水冲洗清除管道中的残留组织,沥干水分后再进行消毒。
7.浸泡内窥镜的消毒液选择应符合要求,浸泡完全,时间符合要求。
8.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
医院科室消毒隔离制度范本(2)一、总则为了保障医院科室的卫生和安全,预防交叉感染,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科室的人员和设施。
三、消毒制度1. 每个科室应设有专门的消毒人员,负责科室内的日常消毒工作。
2. 消毒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并掌握正确的消毒操作流程和方法。
3. 科室内的设备、器具、工作台等常用物品,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消毒。
4. 医疗废物和污染物需要经过专门的处理和消毒,确保其不会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
5. 非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设备,在使用前和使用后都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6. 每个科室应制定详细的消毒清洁计划和流程,明确每个工作环节的责任和要求。
四、隔离制度1. 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需要进行隔离治疗,确保其不会对他人造成传染。
2.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隔离病房,具备隔离设施和适当的医疗器材。
3. 在病房内应加强空气流通和消毒工作,确保病房内的空气质量。
4. 隔离病房的进出口需设有专门的通道和门禁系统,防止患者随意进出。
医院门诊部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门诊部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应脱去工作服。
工作中必须遵守消毒隔离原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在每次接触病人后,应立即进行手的消毒和清洗。
进行近距离操作时,必须戴12层以上棉纱口罩,每4小时更换一次;口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随时更换。
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办公室等诊室每天消毒1一2次,做到定时通风换气,地面湿式清扫,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清洁。
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拖洗。
治疗室、办公室、走廊、卫生间拖布应分开使用,贴有标志,使用后应清洗干净,消毒后再晾干。
传染病患者应在指定诊室门口候诊、检查、治疗,不要在门诊各处走动,以防交叉感染。
传染病流行期间,做好隔离处理工作。
对病人接触过或使用过的医疗用具、衣物被服用品,要彻底消毒。
治疗室、换药室的工作人员应衣帽整洁,操作时戴口罩,操作前后应严格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
污染物和污染的敷料分放污物桶内,每日倾倒并清洁污物桶一次。
破伤风杆菌、绿脓杆菌等特殊细菌感染的病人应予隔离,用过的物品敷料直接包好焚烧,所用器械单独浸泡消毒后清洗、灭菌。
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
传染病病人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用后装入防刺、防水容器内,作无害化处理。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一切换药物品必须保持无菌,遵守一人一碗一盘两镶的换药制度。
换药所用的溶液(外用生理盐水)、开启的无菌溶液,须在2小时内使用,并注明开启时间,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应注明启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工作完毕,工作人员应用肥皂水认真洗手或用消毒液洗手。
办公室和操作间应分开。
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缸及持物钳,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
体温表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取出冲洗干净,干燥保存,消毒液按照规定时间更换。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2篇)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一、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
二、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____、器官,脉管系统,或有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人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其中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与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清洁消毒或灭菌处理。
四、灭菌物品应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各科室、病区按照日期先后存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并做好标识。
并按灭菌日期排放,有效期不超过____天,超过____天应重新灭菌方能使用。
五、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六、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____版)》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与普通门诊要做到挂号、候诊、收费、取药、检验、注射、厕所等分开。
七、医院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有明显的隔离标志。
黄色为空气隔离标志,粉色为飞沫传播隔离标志,蓝色为接触隔离标志。
八、病人用的一次性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等要严格一次性使用,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复用的应一人一用,送供应室集中消毒。
呼吸机螺旋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除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湿化液应为无菌水,每日更换。
九、吸痰操作执行一人一次一管,一次性吸痰管使用后放入医垃圾袋;盛放吸痰管的容器每日更换灭菌;吸痰器的吸引瓶使用时,应先放入有效氯____mg/l的消毒液再吸痰,紧急情况可先吸痰再放消毒液;使用中的吸引瓶,应每班倾倒吸引物,使用完成后进行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一、总则1.1 为了加强门诊消毒隔离工作,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门诊各科室、医技部门及辅助科室。
1.3 所有门诊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消毒隔离工作落实到位。
二、组织管理2.1 门诊部成立消毒隔离管理小组,由分管副院长、门诊部主任、护士长、感染管理科等相关人员组成。
2.2 消毒隔离管理小组负责制定门诊消毒隔离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检查标准,并对门诊消毒隔离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考核。
2.3 门诊各科室设消毒隔离监控员,负责本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及时上报问题和改进措施。
三、消毒隔离措施3.1 环境卫生3.1.1 门诊各科室应保持环境整洁,每日进行清洁、消毒。
3.1.2 门诊公共区域(如候诊室、走廊、卫生间等)应定期清洁、消毒,保持空气流通。
3.1.3 门诊各科室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垃圾桶,并定期清理、消毒。
3.2 设备与器械3.2.1 门诊各科室使用的器械、设备应定期清洁、消毒,确保无污染。
3.2.2 一次性使用器械应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消毒”的原则,用后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3.2.3 重复使用的器械应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灭菌,并做好标识。
3.2.4 门诊各科室应配备足够的消毒剂,并按照规定浓度和使用方法进行消毒。
3.3 人员管理3.3.1 门诊工作人员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3.3.2 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应进行感染知识培训,掌握消毒隔离技术。
3.3.3 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3.3.4 工作人员如患有传染病,应及时报告,暂停工作,进行治疗。
3.4 患者管理3.4.1 门诊患者应遵守医院规定,配合做好个人防护。
3.4.2 门诊患者应佩戴口罩,并在规定区域候诊。
3.4.3 门诊患者如患有传染病,应及时告知工作人员,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3.5 消毒隔离记录3.5.1 门诊各科室应建立消毒隔离记录,包括消毒剂使用、器械清洗、灭菌、环境清洁等。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2)
医院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消毒、灭菌制度一、各部门应根据本制度,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操作的消毒灭菌制度,并具体落实。
二、各部门应加强对医务人员消毒灭菌工作的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消毒灭菌工作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消毒灭菌的基本原则与知识、消毒灭菌工作中的职业防护等。
三、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消毒灭菌,应符合以下要求: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2、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四、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1、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2、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3、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4、被软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消毒或灭菌。
5、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一)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l、高度危险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2、中度危险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3、低度危险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二)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1、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
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医护人员消毒隔离管理要求(进入一级防护)
(1)医护人员上班时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12层以上棉纱口罩。
(2)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洁和消毒。
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75%酒精揉搓1~3分钟。
2、空气消毒要求:
(1)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次不少于1小时,每天2次(中午、晚上)。
(2)0.2~0.5%过氧乙酸喷雾,20~30ml/m3,作用30分钟,每天2次。
或用3%过氧化氢溶液喷雾30~40 ml/m3,作用60分钟,每天2次。
3、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
(1)地面要湿式拖扫,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每日2次。
(2)诊室门口、出入口放置浸有2000mg/L含氯消毒液的脚垫,不定时补充喷洒消毒液,保持脚垫湿润。
(3)桌、椅、柜、门(门把手)、窗、病历夹、医用仪器设备等物体表面用20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天二次。
4、诊室设置加盖容器,装有2000mg/L含氯消毒液,用作排泄物、分泌物随时消毒,作用时间30~60分钟。
消毒后的排泄物、分泌物倒入卫生间。
每天消毒痰具1次。
5、诊室内配备专用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物品,每次用后即消毒。
体温计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听诊器、血压计用75%酒精擦拭。
6、一次性口包帽、隔离衣、手套用后放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送焚化处理。
7、布类隔离衣使用后放在2000mg/L含氯消毒溶液浸泡30分钟后,送洗衣房清洁消毒。
XX市XX区人民医院。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在医疗服务中,门诊是患者接受初步诊疗的重要场所,人员流动频繁,容易造成病原体的传播。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建立健全严格的门诊消毒隔离制度至关重要。
一、清洁与消毒的基本原则1、先清洁,后消毒在进行消毒操作之前,必须先对环境和物品进行彻底的清洁,去除污垢、血迹、分泌物等有机物,以确保消毒效果。
2、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根据不同的物品和环境,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物理消毒(如热力消毒、紫外线消毒等)、化学消毒(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
3、定期监测消毒效果定期对消毒后的环境和物品进行微生物监测,以确保消毒效果达到规定标准。
二、环境消毒1、门诊大厅每日定时进行清洁消毒,地面使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剂拖地,桌椅、扶手等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剂擦拭。
2、诊室每个患者诊疗结束后,对诊疗桌椅、听诊器、血压计等物品表面进行消毒。
地面和物体表面使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剂擦拭。
3、走廊、楼梯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地面使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剂拖地,扶手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剂擦拭。
4、卫生间保持清洁卫生,每日多次进行消毒。
便池、洗手池等用含有效氯1000mg/L 的消毒剂冲洗,地面和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剂擦拭。
三、空气消毒1、自然通风诊室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每日通风不少于 2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
2、机械通风在通风不良的区域,可使用排风扇、新风系统等机械通风设备加强通风。
3、空气消毒机在人员密集或特殊感染区域,可使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
四、医疗器械与物品消毒1、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每次使用后用 75%酒精擦拭消毒。
2、侵入性医疗器械如注射器、输液器、手术器械等,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3、无菌物品无菌物品应专柜存放,定期检查有效期,过期物品必须重新灭菌。
诊所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诊所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一、总则1.1 为了加强诊所的消毒隔离管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预防与控制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诊所内所有消毒隔离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诊疗活动、环境清洁、物品消毒、医疗废物处理等。
二、组织管理2.1 诊所应成立消毒隔离管理小组,由诊所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专业人员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消毒隔离工作。
2.2 消毒隔离管理小组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消毒隔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3 诊所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消毒隔离知识培训,提高消毒隔离意识和技能。
三、诊疗环境管理3.1 诊所应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3.2 诊疗区域应设置独立的候诊室、检查室、治疗室等,各区域之间应设有隔离带或隔离屏风,防止交叉感染。
3.3 诊疗室内应配备足够的消毒设备,如紫外线消毒灯、消毒液等,并按照规定进行消毒。
3.4 诊疗室内的床单、被套、枕套等应定期更换,保持清洁。
使用过的床单、被套等应进行消毒处理。
3.5 诊疗室内的空气、地面、物体表面等应定期进行消毒,保持清洁。
四、物品消毒管理4.1 诊所内所有 reusable(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方可再次使用。
4.2 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确保消毒效果。
4.3 消毒过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原则,确保消毒质量。
4.4 消毒后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进行标识,注明消毒日期和有效期限。
4.5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物品,使用后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密封,并交由专业机构处理。
五、医疗废物处理5.1 诊所应设立医疗废物暂存设施,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包装、密封。
5.2 医疗废物处理应遵循《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等相关法规,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
5.3 诊所应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诊室消毒隔离制度
1、诊室内通风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以上,保持空气清新。
2、诊室地面、桌子、椅子、诊断床、电脑、主机、鼠标、键盘、读卡机、电话、门把手、水龙头、门窗等要每日湿式清洁消毒1-2次,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时,先去污染再清洁消毒。
3、工作衣每周清洗一次,有污染及时去污染、清洁。
4、诊疗用品如:体温计、听诊器、止血带一患一用一消毒。
体温计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或75%酒精浸泡30分钟,浸泡体温计酒精每天更换2次,更换时,应对浸泡容器清洁、消毒,止血带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置。
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洁1-2次,有污染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血压计外壳、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75%酒精或10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5、使用消毒剂或洗手液均应注明开启时间,在有效期内使用,消毒液开启后使用时间不超过3天;含醇类手消毒液打开使用有效期30天。
6、执行“一医一室一患”,当接诊疑似感染患者时,做好职业防护,诊疗结束后,开窗通风,对环境进行消毒后,方可接诊下一位病人。
7、抹布和地巾的使用:抹布:使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冲洗干净,干燥备用;地巾:使用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冲洗干净、干燥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