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
高一上册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总结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体,其表达方式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包括词汇、语法结构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
在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和阅读文言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高一上册语文中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实词的特点1. 实词的定义实词是文言文中起着独立意义并能够独立成句的词语,它们是文言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具体的概念和信息。
2. 实词的分类(1)名词:表示人、事、物等客观存在的名称,如“天地、人民、山水”等。
(2)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语,如“行、笑、思”等。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特征的词语,如“美、好、大”等。
(4)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等,表示时间、地点、程度等概念,如“已、徐、甚”等。
(5)代词: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分主、宾两种,如“吾、我、尔、之”等。
3. 实词的作用实词在句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单独构成句子,也能够在句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承担着不同的语法功能。
二、虚词的特点1. 虚词的定义虚词是文言文中起连接、修饰、衬托等作用,本身没有独立意义的词语,主要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等。
2. 虚词的分类(1)介词: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如“于、在、之”等。
(2)连词:连接词语、短语、句子等,如“而、乃、则”等。
(3)助词:在词语或句子中起连接词语、修饰、语气等作用,如“也、乎、之”等。
(4)叹词:表示说话者的感情、情绪等,如“噫、嘻”等。
3. 虚词的作用虚词在文言文中承担着连接、修饰、语气等功能,通过与实词相结合,使整个句子的结构更加完整、丰富,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说话者的意图和情感。
三、实词和虚词的关系1. 实词和虚词的搭配实词和虚词在文言文中经常进行搭配,实词作为主体承载着语义内容,而虚词则通过连接、修饰等方式与实词相结合,共同构成完整的句子和表达意义。
2. 实词和虚词的语法功能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起着不同的语法功能,实词通常充当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承载着句子的核心语义,而虚词则负责连接、修饰、衬托等辅助功能,使句子结构更加完善。
文言文实词的用法归纳
文言文实词的用法归纳在咱们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实词可是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就像盖房子的砖头,少了它们可不行。
那今儿个,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文言文实词的用法。
先来说说“爱”这个字。
它在文言文里的意思可丰富啦!有时候表示喜爱,比如“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里的“爱”就是喜欢的意思。
还有的时候表示吝啬,像“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这里的“爱”指的是舍不得、吝啬。
再讲讲“安”。
“安”能表示安稳,像“风雨不动安如山”;也能表示怎么,比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我想起之前给学生们讲这实词用法的时候,有个特别好玩的事儿。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走”这个字,然后问大家在文言文里“走”是什么意思。
有个小同学特别积极,站起来就说:“老师,我知道,走就是走路呗!”其他同学听了都哈哈大笑。
我笑着说:“孩子呀,在文言文里,‘走’可不是咱们现在说的走路,而是跑的意思哟。
比如‘两兔傍地走’,这里的‘走’就是跑。
”那小同学恍然大悟的表情,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清清楚楚。
接着说实词“兵”。
它可以指兵器,像“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也可以指士兵,比如“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朝”这个实词也很有趣。
它能表示早晨,像“朝服衣冠”;还能表示朝廷,比如“于是入朝见威王”。
还有“曾”字,它当“竟然”讲的时候,比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这种用法是不是很特别?咱们再看看“乘”。
它可以是乘车、乘船的意思,像“公与之乘”;也能表示趁着,比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除”这个字,有台阶的意思,比如“扶辇下除”;也有任命、授职的意思,像“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说到这,我又想起一件有趣的事儿。
有一次课堂小测验,我出了一道关于实词“当”的题目,问“当是时”里“当”的意思。
有个同学写的是“应当”,结果就答错啦。
我给他讲解的时候,他那懊悔的小模样,还一个劲儿地拍自己的脑袋,说:“哎呀,我怎么就没好好想想呢!”“道”这个实词,含义也不少。
能指道路,像“会天大雨,道不通”;也能指道理,比如“伐无道,诛暴秦”。
文言文实词特殊用法整理
文言文语法现象整理一、古今异义1. 其他祖父..积( 祖父和父亲 )2. 吾祖死于是..( 在这件事上 )3. 汪然出涕.曰( 眼泪 )4. 而乡邻之生日..蹙( 生活一天天地)5. 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6.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7. 牺牲..玉帛,不敢加也( 猪、牛、羊等祭祀品 )8.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它们的果实 )9. 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妻子和儿女 )10. 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11.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困苦不堪 )12. 又安敢毒.耶 ;若毒.之乎( 怨恨 )13.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值得可惜)14. 至若春和景.明( 阳光 )15.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朝廷 )16. 余悲.之( 同情 )17. 永之人争奔走..焉( 争着做 )18. 君将哀.而生之乎( 可怜 )19. 以尽吾齿.( 岁月 )20. 复前行,欲穷.其林( 走到尽头(尽))21.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22.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请)23. 未果,寻.病终( 不久 )24. 后遂无问津.者( 渡口 )25. 衣食所安.( 养生的 )26.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扩大 )( 规模 )27. 薄.暮冥冥( 迫近 ) 28.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栖止 )( 水中美丽的游鱼)29. 或异二者之为.( 行为 )30. 是进.亦忧,退.亦忧( 做官 )( 隐居 )31. 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 )( 归依 )32. 舜发.于畎亩之中( 被推荐 )33. 陶后鲜.有闻( 少 )34. 坐.盗( 犯....的罪 )35.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映)36. 以其境过清.( 冷清清 )37. 小大之狱.( 诉讼案件 )38. 亭亭净植.( 竖立 )39.悄怆幽邃.(深)40.濯.清涟而不妖(洗涤)41.惟吾德馨.(香气,指人的品德高尚)42.小信未孚.(相信)43.去国.怀乡(京都)二、通假字44.缚者曷.为者也(同“何”什么)45.圣人非所与熙.也(同“嬉”戏弄)46.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47.困于心,衡.于虑(同“横”梗塞)48.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49.但手熟尔.(同“耳”罢了)50.诎.右臂支船(同“屈”弯曲)51.左手倚一衡.木(同“横”横着的)5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同“拣”挑选)53.止.有剩骨(同“只”只是)54.比其反.也(同“返”返回)55.公输盘不说.(同“悦”快乐)56.邹忌脩.八尺有余(同“修”长)57.徐公来,孰.视之(同“熟”仔细)58.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同“惑”感到奇怪)59.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同“曝”晒)60.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咐)6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同“谪”调发)62.为天下唱.(同“倡”倡导)63.固以.怪之矣(同“已”已经)64.将军身被.坚执锐(同“披”披着)65.便要.还家(同“邀”邀请)66.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同“圆)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67.不蔓.不枝.(生枝蔓)(长枝节)68.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69.驴不胜怒,蹄.之(踢)70.见其矣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高考文言文实词总结
文言文常用实词整理1、庶:众多;百姓;差不多;或许2、庶\庶几\愿\唯\冀\幸:希望3、上\人主\驾\车驾\乘舆:皇上4、幸:皇帝到某处,驾临;幸而;希望;宠爱5、之\适\如\至\致\造\谒\过\诣\及\幸\造:到6、加\绝\过:超过7、希:迎合;企求;希望;稀少8、庶官:一般的官员9、亟:ji:马上,赶快qi:多次10、亟\遽\即:立即,马上11、遽:仓促;突然;立刻马上;急忙;迅速;就(“渠”通“遽”);驿车12、传:驿车13、存:思念;问候14、吊:安慰;凭吊15、绥\怀:安抚16、弭:平息;消除17、要\邀\徼:索要18、邀:邀请;迎接19、徼:jiao边塞,边界;巡逻;激励;窃取;抄袭;揭发;yao 招致;求取20、缴:揭发;求取,谋取;巡视21、输:缴纳;运输22、隳:懈怠;毁灭23、骤\遽\猝\蓦\暴\倏尔:突然24、苟:姑且\随便\如果25、苟\聊\且:姑且26、且\当\行\垂:将要,将近27、且:将要;又;尚,还;暂时28、荐:推荐,介绍;屡次;进献;再,又;举起29、荐\累\数\亟:多次,屡次30、率\皆\悉\咸\具\一:全;都31、薄:轻视;不庄重;轻微;少;迫近32、玩\少\鄙\轻\薄\易:轻视33、多:尊重,赞美;重视34、鄙:见识短;身份低微;边界35、易:改变;交换;代替;轻视;平和36、蔽:遮挡;掩护;欺骗;隐藏;概括37、僭:越礼;过分;虚假38、谮:zen说人坏话;jian不信任39、矫:假托;纠正;强壮;伪造40、矫\匡:匡正,纠正41、阳:假装42、构\短\中\谮\罗织:诬陷;说人坏话43、忤\乖\干\悖\枉\倍\牾\龃龉:违背;抵触;冒犯44、干:冒犯;求取;关连,涉及;徒然,白白地45、抵:冒犯;否认;抵偿46、蔽\虞\谲jue\诡\谩\绐\罔\诳\诈\阳\佯:欺骗,假装47、虑\病\患\虞:担心48、迨\逮\洎\及\待\比\逮\俟\暨:等到49、稽:停留;拖延;考察;等到50、蹑:追赶51、衍\逋\稽:拖延52、逋:逃亡;拖欠;拖延53、乘:顺应;欺压;防守54、因\趁\乘\迨:趁机55、因:因为;于是;趁机;通过;沿袭;凭借56、蹈袭\蒙\因:沿袭57、因\以\用\坐\盖\缘\是故\盖:因为58、缘:缘故,理由;又;因为;顺着,沿着;凭借;根据59、恃\怙\负\依\挟\倚\培:依仗60、迨:等到;达到;趁机61、殆:几乎;接近;;大概;只;危险;困乏;懒惰62、绐:同“诒”,欺骗;缓慢;倦怠;混乱;疑惑63、贻:流传\赠给\遗留64、遗\与\贻\赍\(赏)赉:赠送;供给65、赆:礼物,财物;赠送财物66、甫\方\刚:刚刚67、方:正;刚;正当;打比方,举例子68、领\兼\判\带:兼任69、假\权\摄\属\行\守:代理70、假:借;借助;代理;暂时的;给予;宽容71、\宽\恕\原\谅\宥\假\贷\释\贳\赦\肆:宽恕72、原:推究73、齿:年龄;并列;提及74、沈:通“沉”,深沉75、鸷:勇猛76、堪:能够;胜任;忍受77、狎\昵\与\暱:亲近;狎:习惯;更替;拥挤78、狎:亲近;轻慢;熟悉79、狎\悉\谙:熟悉80、制\旨\召\敕:诏令,诏书81、收\械\系\逮\下:收押82、下:部下;交付;收押;轻视;到…去;少于83、副:副手;辅佐;相符;交付;次要的84、比:等到;勾结;近来;连续;顺从;亲近;辅佐;类85、相:四声:观察;辅佐;帮助一声:相互;你;我;他86、赞:辅佐;引导;告诉87、赞\相\比\副\弼\诩:辅佐88、素\雅:向来;一向89、但\徒\第\特\顾\仅\唯\独\只\值、直:只;只是90、顾:回头看;只是,不过;拜访91、既:已经;……之后92、次:驻扎;顺序;官次;第二位的;处所93、军\营\壁\垒\屯\顿\次:驻扎94、再:两次95、三:多次;三次96、督:管理97、典\董\总\知\主\揆\司\勾当:掌管98、揆:揣测;准则;掌管,管理;事务99、意\度\揆:揣测,猜测100、善\工:擅长101、以\将\领\以\引\勒:率领102、悉众:率领众人103、勒:率领;训练;约束104、稍\少:稍微;逐渐105、敕:下令106、白\陈\谕\曰\云\谓:陈述,说,告诉107、得:能够;得到;收获108、能:和睦;胜任;有才干的109、度:推测;估计;衡量110、属:恰逢(句首);嘱托;劝酒;接连;跟随;111、负:违背;享有;遭受112、被:遭受113、固:确实;本来原来114、诚\信\实\良:确实,实在115、益:更加;渐渐;扩大;有利的116、是\然\韪:这样;对的,正确的117、是\兹\斯:这118、自是:从此由是:因此以是:因此先是:从前119、曩\夕\乃者:从前120、籍\录:登记;户籍;没收;假借121、绳:准则;约束,制裁;衡量122、淫:沉迷123、风(讽):暗示;背诵;劝谏124、燕\晏:安闲;设宴125、岁歉\侵\荒\饥\馁\馑:荒年126、振\赈\恤\济\振贷:救济127、登\稔\岁:谷物成熟,丰收128、蠲\捐\复:免除;除去129、粜:卖粮130、籴:买粮131、刍粮:粮草132、糗粮:干粮133、粮漕:粮道134、除:台阶;授予官职135、徙:调任;流放136、莫:没有谁;不要;没有通“暮”:晚;日落时;尽137、靡:没有138、交通:交通相达;交往;勾结;沟通139、按:巡行;考察;追究;查办140、课:征收赋税;督促;教授;考核141、恚:发怒,怨恨142、恚\望\衔\嫉\怨:怨恨143、恨:遗憾144、非\让\咎\病\谯\诮\何(呵)\望\讼:责备145、责:要求146、讼:争论;为……伸冤;责备;公开说147、婴:缠绕,环绕;遭受;使劳累148、矜:夸耀;同情,怜悯;崇尚149、讦:揭发别人的隐私或攻击别人的短处150、讦\发擿ti:揭发擿:揭发;摘取;指使zhai:摘取151、摭:同擿,摘取;搜集;挑剔152、俾\嗾:唆使;使153、第:府第154、直:只是;值,当值;价值;伸张正义155、但\只\徒\特\第\顾\只\值\直\唯\惟\独\殆:只,只是156、空\徒:徒劳,白白地157、率:大概;带领;遵循;全,都158、卒:死;最终;完毕159、猝:突然160、率\皆\全:全,都161、苟\使\倘\若\傥\当\即\脱:如果162、若\尔:你163、尔:这样;你164、期:满一年;约定165、乃:才;就;竟然;是;你的166、竟:最终,终于;竟然;整167、竟\卒\迄\尽\穷\毕\了\止\永\已\必\极:最终168、济:成功;救助;渡过;停止(春风不济);能干;增加169、务:务必;致力于;追求170、格:推究(格物致知)标准;框子;阻碍;至,来;打,击;纠正;变革171、寝\格\已\罢\禁\止\阻\沮:搁置;终止;阻止;堵塞172、弥:满(盈);弥补;更加(欲盖弥彰);久,远;消灭,平息173、床\榻\几\案:桌子,床174、于\见于\见\为\为所:被动175、宁\将\岂\其\独\恶\讵\乌:难道176、徇:示众;巡行;顺从;谋求177、委:顺从;舍弃,捐;推脱;委托;放置;交付178、行在:皇帝所在地179、谕:皇上命令;告诉,晓谕;通“喻”,明白;表明180、谕\陈\白\曰\谓\云:告诉,陈述,说181、与:给予;结交;交往;赞同;参与;帮助182、与\豫\预:参与183、间:小路,抄小路;离间;暗中,私下;病愈;近来;参与184、间\隔\嫌;隔阂185、间\阴\潜\窃\微\密:暗中186、暗:糊涂;暗中,私下187、规:谋划;法则,标准;相劝;格局,范围188、笃:忠实;病重;厚实,深厚;专一;切实,确凿;深189、帑:tang收藏钱财的府库;nu 儿子190、里\里人:乡里人191、谳狱\治…狱\录…狱:审理案件192、案,“按”:查办;考察;追究;巡视193、按问\鞫问\诘问\诹问:审问;询问194、审:仔细;谨慎195、彰:表扬;明显196、趣:同“趋”,奔赴;催促;马上;197、负:携带,背负198、下:交付;颁布;攻克;方位;投送199、克:攻克;能够200、惬:满足;恰当,合适;符合;使高兴201、速:加速;招致202、干:才干;做;触犯;坏;求取;涉及;徒劳,白白地203、工:擅长204、饬:整饬205、恪:恭敬206、分:料想;甘愿207、言者:谏官208、抗疏(抗章,抗言):直言上书209、抗颜:不顾情面,态度严正210、便宜: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方法或奏章;根据具体情况办事(见机行事)211、安攘:排除祸患,使天下安定212、冠带:戴帽束带,泛指官吏213、行人:出使的人;出行人;出征人214、大计:重大谋划;每三年对官吏考核一次215、解褐:刚上任216、铨选\铨简:选拔官员简\据:傲慢;善恶得失217、践祚:皇帝即位祚:福气218、臧否:褒贬人物,评论优劣219、陟罚:提拔惩罚(罢黜)220、魁帅\渠帅:魁首221、伏罪:认罪222、垂意:关注223、先期:提前224、利器:杰出的才能225、饿殍\馑:饿死的人226、节度:指挥227、百里:县令228、大渐:病重229、排闼:推门230、封禅\郊祀:祭祀天地的典礼231、畴辈\侪chai辈:同辈232、谒告\请告:请假233、驰驿:乘驿马疾行234、传置:驿站235、践祚:新帝继位236、起家:始仁官职237、下车:官员初上任238、总角:小时候239、垂髫:儿童240、黄发:老年241、弱冠:男子成年20岁242、及笄:女子15岁243、豆蔻:女子13岁244、抵罪\论罪\当罪:判罪245、郎中:侍从,护卫;等候拆迁的人246、故事:按照旧例247、用事\当国(事)\柄用:当权248、旁午:交错纷杂249、交责:交互指责250、便宜:见机行事;对国家有利的整饬251、京辅悉众:率领众人252、京畿:京城附近253、存问:慰问254、游学:外出学习255、称旨:符合心意256、引咎:把过失归罪于自己257、所以:用来…的办法;……的原因258、储贰:储君259、庠序:学校260、怀抱:思想抱负261、行李:出使的人262、行人:出使的人;出行人;出征的人263、非常:意外的变故264、地方:土地方圆265、服除:守丧期满266、徼名:求取功名267、典试:主管考试。
文言文翻译实词方法总结
古文者,华夏文明之瑰宝,传承千年,博大精深。
然文言文语言古朴,词汇丰富,实词翻译成为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点。
本文旨在总结文言文翻译实词的方法,以期为读者提供参考。
一、字面意义法字面意义法,即根据实词的字面意义进行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在文言文中的意义与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近或相同的情况。
例如:原文:“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译文:“太阳即将落山,气息微弱。
”二、词性转换法文言文中,实词的词性往往比较灵活,可以通过词性转换法进行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在文言文中的词性与现代汉语中的词性不同的情况。
例如:原文:“山川秀美,风景如画。
”译文:“山川美丽,景色如画。
”三、语境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即根据实词在文言文中的上下文环境进行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在文言文中的意义与字面意义不符的情况。
例如: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如流水般逝去,日夜不停。
’”四、对仗分析法对仗分析法,即根据文言文中的对仗句式进行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对仗句式中出现的情况。
例如: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译文:“太阳依傍山峦渐渐落下,黄河奔腾入海。
”五、比喻分析法比喻分析法,即根据文言文中的比喻句式进行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在文言文中的比喻意义出现的情况。
例如:原文:“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译文:“岁寒时,才能看出松柏的坚韧;患难时,才能看出真情的可贵。
”六、成语分析法成语分析法,即根据文言文中的成语进行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在文言文中的成语意义出现的情况。
例如: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学习并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七、综合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即结合以上几种方法,对实词进行综合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在文言文中的意义复杂,难以用单一方法进行翻译的情况。
例如: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译文:“青青的衣领,使我心情悠长。
”总之,文言文翻译实词需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实词总结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实词总
结
本文是对《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所涉及的文言文实词进
行总结和归纳。
以下是实词的具体内容:
1. 中立实词:中立实词是指在文中不带有任何情感色彩的实词,主要用于客观描述事物或情况。
例如:“然则其情状迥異于此。
”中
的“然则”、“其”、“情状”、“迥異”等都属于中立实词。
2. 正面实词:正面实词是指表达积极、正面意义的实词,常用
于赞美、肯定等情况。
例如:“其和以宋解橦推任,上方余忠勤也。
”中的“和”、“推任”、“余忠勤”等都属于正面实词。
3. 负面实词:负面实词是指表达消极、负面意义的实词,常用
于批评、否定等情况。
例如:“是故一切皆应輙輙如约惧此。
”中的“约惧”、“故”等都属于负面实词。
4. 动词实词:动词实词是指用于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实词,常用于叙述事物的行为或状况。
例如:“必心寡欲、勤于天职。
”中的“心寡欲”、“勤于天职”等都属于动词实词。
5. 名词实词:名词实词是指用于描述具体事物的实词,常用于对人、物、事物等进行命名或描述。
例如:“彼以身入宫,由危之地免矣。
”中的“彼”、“身入宫”、“危之地”等都属于名词实词。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文言文实词总结,通过对这些实词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运用。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归纳总结文言实词是文言语言中表示实际事物或者具体动作意义的词语。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文言实词的归纳总结对于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文言实词进行归纳总结,并给出相关例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实词。
一、名词类实词名词类实词是最常见的文言实词,用来指代具体的人、物、地点等。
例:人—君、臣、妾、儿、子、叟、童、众物—金、玉、车、马、刀、枪、书、画、楼、船地点—宫、府、城、墙、屋、台、阁、床、坛、井二、动词类实词动词类实词是用来表示具体动作或变化的词语。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实词中的动词多为双音节词,并且没有时态变化。
例:走、跑、飞、行、叹、吟、哭、啼、悲、笑、斥、喻、怒、思、忆三、形容词类实词形容词类实词用来描述人或物的属性、特征、状态等。
例:善、恶、美、丑、高、矮、大、小、长、短、远、近、热、寒、明、暗、快、慢四、副词类实词副词类实词主要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和句子等,表示行为、状态、程度等。
例:今、昔、故、平、已、将、频、神、岂、必、非、亦、甚、终、遥、颇、差、还五、连词类实词连词类实词用于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起到衔接作用。
例:与、及、或、若、至、因、所、以、乃、故、宜、亦、则、庶、孰六、代词类实词代词类实词用来代替人或物,并起到指代作用。
例:尔、彼、吾、余、其、此、是、非、自、何、方、若、维、我、之、法七、量词类实词量词类实词用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容量或者程度。
例:千、万、亿、寸、尺、斛、石、升、合、矢、寻、里、丈、铢通过以上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看到文言实词在文言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掌握这些实词,对于学习和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需要注意实词的用法和搭配,避免使用错误或不当的表达方式。
通过多读多写,不断积累和运用文言实词,我们的文言文水平会有显著的提高。
总结起来,初中语文文言实词主要包括名词类实词、动词类实词、形容词类实词、副词类实词、连词类实词、代词类实词以及量词类实词。
(完整版)初中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
(完整版)初中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实词1.<形> 安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2.<形> 安逸。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动> 养。
《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所安:养生的东西。
)4.<副> 表疑问或反问。
《木兰诗》:“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可译为“怎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隆中对》:“君谓计将安出?”《马说》:“安求其能千里也?”5.<代> 表处所。
可译为《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哪里”,“什么地方”。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本 1.<名> 根源,起初。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请循其本。
”2.<副> 本来,原来。
《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愚公移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鱼我所欲也》:“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
)比1.<动> 靠近。
《核舟记》:“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动> 比较。
《隆中对》:“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3.<动> 比拟,认为《隆中对》:“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和……一样。
4.<介> 及,等到。
《陈涉世家》:“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鄙 1.<形> 鄙陋,目光短浅。
《曹刿论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毕 1.<动> 完毕。
《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
2.<副> 尽;都;全。
《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
《口技》:“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实词和虚词是语言中的两个基本词类,它们在表达方式和意义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高中语文学习中,我们经常接触到文言文,而实词和虚词在文言文中的运用十分广泛。
下面将对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一、实词实词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且有具体意义的词语,它可以表示一种实在存在的事物、动作或状态。
在文言文中,实词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以下是它们的特点和常见用法:1. 名词:名词是用来表示一种人、事、物或抽象概念的词语,它有单数和复数形式,还可以加上量词进行计数。
名词在文言文中主要用来作主语、宾语、定语和状语等。
示例:吾闻古之圣王,若舟中之司舵者。
2. 动词:动词是用来表示动作、行为或变化的词语,它可以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实义动词在文言文中用来表示具体的动作或状态,而系动词则用来表示主语的性质、状态、身份等。
示例:乐而不荒,哀而不痛,怒而不恚。
3. 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表示人或物的性质、特征、状态的词语。
形容词在文言文中常用来修饰名词或作为谓语进行修饰。
示例:松柏之茂也,不断终夏。
4. 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语,它可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
副词在文言文中主要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示例:执志固不欲人之异已,持义固不欲人之非己。
二、虚词虚词是没有独立意义的词语,它主要用来标示语法意义或构成语言的框架。
在文言文中,虚词包括了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等。
以下是它们的特点和常见用法:1. 介词:介词是用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关系的词语,它通常出现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前,起到连接或限制作用。
介词在文言文中常用来表示处所、方向、时间等。
示例:圣人舜为司空,无射国之士。
2. 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语、短语或句子的词语,它可以连接并列的词语、短语、分句或句子。
连词在文言文中常用来连接因果关系、选择关系、转折关系等。
文言文实词总结大全
文言文实词总结大全前言文言文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先贤们的努力下得以形成和继承。
实词在文言文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文言文的构建基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会对文言文实词进行总结,以更好地帮助读者掌握文言文。
实词的概念实词是一种有实际意义的词语。
在文言文中,实词指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在语法上起主要作用,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
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概念的词语,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实词,可以用于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通常代表着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名词如下:•风•月•水•云•明天•人•土地•家国•聚落动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或状态的词语,也是文言文中很重要的实词之一,具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
它是文言文中最为丰富的实词之一,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
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动词如下:•行•飞•急•生•死•伤•感恩•感慨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描述名词特点或状态的词语,是文言文中很重要的实词之一。
形容词用以修饰名词的品质、特征,以便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事物。
形容词在文言文中既可以与名词组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形容词如下:•美好•幽静•美丽•善良•巨大•清冷•卓越•好听•丑陋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等的词语,是文言文中很重要的实词之一。
副词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推测等语义,在文言文中既可以与动词、形容词组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副词如下:•暗暗•渐渐•天生•好心•果然•其实•相似•前后结语本文介绍了文言文实词的概念与分类,并列出了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实词在文言文中非常重要,在文言文的翻译中也很有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能够对文言文实词有更深刻的了解。
文言文实词常见用法汇总
文言文实词常见用法汇总1、爱:①爱,亲爱,友爱。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故以其爱不若燕后。
”《韩非子•五蠹》:“非疏骨肉爱过客也。
”②亲爱的,心爱的。
李朝威《柳毅传》:“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③爱护,爱戴。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④怜惜,爱惜。
《左传•子鱼论战》:“若受重伤,则如勿伤。
”苏洵《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⑤舍不得,吝啬。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又:“吾何爱一牛?”⑥喜爱,爱好。
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按:àn ①用手摁压。
《梦溪笔谈•活板》:“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②抚,握。
《五人墓碑记》:“缇骑按剑而前。
”③控制,抑止;放下。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④查看,巡察。
高启《书博鸡者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
”⑤核查,查验。
张溥《五人墓碑记》:“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按语”即本此义。
3、白:bái ①白色。
《史记•鸿门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大王。
”[白丁]无功名的人。
刘禹锡《陋室铭》:“往来无白丁。
”②光亮,明亮。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③纯洁,皎洁。
白居易《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明白;洗雪。
高启《书博鸡者事》:“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
”⑤禀告,告诉。
柳宗元《童区寄传》:“虚吏白州,州白大府。
”4、拜:bài ①表示恭敬的礼节,跪地,两手合抱于胸前。
《史记•鸿门宴》:“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②拜访,拜见。
《孔雀东南飞》:“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
”③拜谢。
《左传•之战》:“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④授予官职。
《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⑤接受官职。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
”⑥敬词(有时含上奏、上进之意)。
《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郡王穆莳拜手书’。
高考文言文复习:必修课本中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
高考文言文复习:必修课本中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基础试题04-18 0559高考文言文复习:必修课本中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①名词活用作动词1、填然鼓之(敲起鼓)《寡人之于国也》2、树之以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寡人之于国也》4、然而不王者(称王,此处指一统天下)《寡人之于国也》5、王无罪岁(归罪,归咎)《寡人之于国也》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寡人之于国也》7、非能水也(游泳)《劝学》8、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过秦论》9、序八州而朝同列(排列座次)《过秦论》10、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用破瓮做,用草绳系)《过秦论》11、吾师道也(学习)《师说》12、师道之不复或师焉,或不焉则耻师焉(从师)《师说》13、君子不齿(并列、排列)《师说》②动词使动用法1、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使….迁移)《寡人之于国也》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劝学》3、外连横而斗诸侯(使……争斗)《过秦论》4、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使……漂浮)《过秦论》5、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削弱)《过秦论》6、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过秦论》7、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愚蠢)《过秦论》8、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过秦论》9、约从离衡(使……离散)《过秦论》10、以弱天下之民(使……弱)《过秦论》11、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过秦论》③意动用法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师说》2、孔子师郯子(以……为师)《师说》3、.而耻学于师(以……为耻)《师说》4、则耻师焉(以……为耻)《师说》5、不耻相师(以……为耻)《师说》④名词用作状语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向上;向下。
)《劝学》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劝学》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过秦论》4、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在国内、在国外)《过秦论》5、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篇一」(1)名词。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②高度。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
(《史记》)③长处,专长。
兼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芙蕖》)(2)形容词。
①长的。
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②高的。
今日被驱谴,小姑如我长。
(《孔雀东南飞》)③久。
天长地久有时尽。
(《长恨歌》)④远。
道阻且长。
(《诗经》)⑤大。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南史》)⑥辽阔。
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3)动词。
擅长。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冯婉贞》)(4)副词。
常,经常。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zhǎng(1)动词。
①生长。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
(《采草药》)②抚育。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祭十二郎文》)③增进。
教学相长。
(《学记三则》)(2)形容词。
①年龄大。
孰与君少长。
(《鸿门宴》)②排行第一的。
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
(《石钟山记》)(3)名词。
头领。
以三宝勇而多艺,推为长。
(《冯婉贞》)朝cháo(1)动词。
①诸侯在春天拜见天子,或臣属在早晨拜见国君。
引申为朝见。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左传》)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拜访。
临邛令谬为恭敬,日往朝相如。
(《史记》)③归。
江汉朝宗于海。
(《尚书》)(2)名词。
①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朝代。
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
三顾茅庐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③政事。
期年不听朝。
(《吕氏春秋》)(3)介词。
对,向。
坐南朝北。
Zhāo(1)名词。
早晨。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三峡》)(2)量词。
天,日。
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孟子·告子下》)乘chéng(1)动词,①驾,坐。
乘犊车,从吏卒。
(《赤壁之战》)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石钟山记》)②升,登。
乘鄂渚而反顾兮,欤秋冬之绪风。
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
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涉1、徒步渡水;引申为渡过。
楚人有涉江者2、进入,到。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3、经历,经过。
今少卿抱不测罪,涉旬月,迫季东4、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少1、数量小,不多。
少私寡欲2、不足,缺少。
少条失敬:缺少教养,没有规矩。
3、轻视。
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史记·苏秦列传》4、表示时间很短,不多时。
少时,一狼径去5、稍微,略微。
太后之色少解少安毋躁6、shào,年轻,年轻人。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稍1、官府发给的粮食。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2、逐渐;慢慢地。
稍出近之3、稍微。
善1、好事,好的`行为。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2、友好,亲善。
素善留侯张良3、擅长:善于。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通缮,修治。
引申为揩拭。
善刀而藏之5、表示同意的答词,可译为好对。
先主曰善6、善才:唐时著名琵琶师,后也作以指琵琶师或曲师。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7、优点、长处。
采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8、做好、处理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9、喜欢、羡慕。
善乃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若1、似乎,好像。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2、假如。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3、你。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4、及,比得上。
曾不若孀妻弱子5、至于,至如。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如1、依照,遵从,顺。
万事如意如愿以偿如法炮制2、好像,如同。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如出一辙如此而已如饥似渴如丧考妣3、及,比得上。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4、到去。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5、若,假如。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却1、退,退回。
相如因持壁却立2、使退,击退。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3、拒绝,推却。
却之为不恭4、还,再。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5、回头。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6、去掉、消除。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7、但是、可是。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劝1、勉励,奖励。
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2、劝说。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3、受到鼓励。
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
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语言,其特点是句式复杂,用词精确。
在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有其独特之处。
实词是指有实在含义的词语,而虚词则是指没有明确含义的词语。
本文将就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进行探讨。
一、实词的用法1. 名词的用法名词在文言文中主要用来表示人、物、事物的名称。
名词在句子中常作主语、宾语或表语,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论语·为政篇》)。
2. 动词的用法动词在文言文中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
动词的活用形式多样,常见的有独立主格、否定形式等。
例如:“欲速则不达”(《论语·学而篇》)。
3. 形容词的用法形容词在文言文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
形容词有前置式和后置式两种形式。
前置式形容词在名词之前修饰名词,如:“红颜弃如污”(《红楼梦》),后置式形容词在名词之后修饰名词,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庄子·外物》)。
4. 量词的用法量词在文言文中用来表示数量或程度。
量词常与名词连用,构成量词短语。
例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论语·雍也》)。
二、虚词的用法1. 介词的用法介词在文言文中用来表示空间、时间、原因、方式等关系。
介词常与动词或名词连用。
例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
2. 连词的用法连词在文言文中用来连接句子或短语,起到衔接句子的作用。
常见的连词有“而”、“乃”、“兮”等。
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3. 助词的用法助词在文言文中起到辅助语法功能的作用,常用来表示时态、语气、否定等。
例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论语·为政篇》)。
4. 语气词的用法语气词在文言文中用来表示说话人的情感、语气或口吃等。
常见的语气词有“哉”、“乎”、“耶”等。
例如:“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论语·为政篇》)。
综上所述,实词和虚词在文言文中有着不同的用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关键信息项:1、实词名称2、常见释义3、例句4、特殊用法及解释11 爱常见释义:喜爱,喜欢。
例句:“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特殊用法及解释:“爱”有时作“吝啬,舍不得”讲,如“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111 安常见释义:①安稳,安定。
②安全,平安。
③安逸。
例句:“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然后得一夕安寝。
”(《六国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学而》)特殊用法及解释:“安”作疑问代词时,意为“哪里,怎么”,如“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112 被常见释义:①被子。
②覆盖。
③遭受,蒙受。
例句:“翡翠衾寒谁与共?”(《长恨歌》)“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特殊用法及解释:“被”通“披”,意为“穿,披”,如“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12 倍常见释义:①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②更加,倍加。
例句:“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过秦论》)“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21 本常见释义: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②根本,基础。
③本来,原来。
例句:“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本末倒置。
”“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122 鄙常见释义: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庸俗,浅陋。
③轻视,看不起。
例句:“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孔子鄙其小器。
”(《训俭示康》)13 兵常见释义:①兵器,武器。
②军队。
③战争,军事。
例句:“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论积贮疏》)131 病常见释义:①疾病。
②困苦,困乏。
③毛病,缺点。
④担心,忧虑。
例句:“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文言实词知识点总结5篇
文言实词知识点总结5篇篇1一、通假字通假字,是泛指文言文中“通用”和“假借”的文字。
所谓通假,就是原本的字词在文中无法表达出其含义,而借助另一个字词来替代,这种替代的字体就叫做通假字。
二、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语含义上的差异。
在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或者有所差异。
这种古今异义的词语在文言文中很多,需要我们在阅读时仔细辨析。
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文言文中某些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下,其词性或含义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语法、语境等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词类活用包括名词作动词、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四、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文言文中某些词语具有多个含义。
这些含义可能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区别,也可能在相同语境下有不同的解释。
因此,在理解文言文时,需要结合上下文和整体语境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五、特殊句式特殊句式,是指文言文中一些与现代汉语语法习惯不同的句子结构。
这些句式在文言文中很常见,但需要我们在阅读时仔细识别和理解。
常见的特殊句式包括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等。
六、虚词与实词虚词与实词,是文言文中的两个重要类别。
实词是指有实际意义的词语,而虚词则是指没有实际意义,仅起语法或连接作用的词语。
在文言文中,虚词和实词的比例大致相当,且虚词的使用对于表达语句的语气、情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七、成语与典故成语与典故,是文言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成语是指那些固定短语或短语组合,具有特定的含义和表达效果;而典故则是指那些出自历史故事或传说的人物、事件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在文言文中使用成语和典故,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同时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八、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技巧和方法。
这些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意图。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
九、文化背景与常识阅读文言文时,还需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常识。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词则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掌握常见实词的用法,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读懂古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些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实词的用法。
一、“爱”“爱”在文言文中常见的用法有:1、喜爱,喜欢。
如“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中的“爱”就是“喜爱”的意思。
2、爱护,爱惜。
“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中的“爱”表示“爱护”。
二、“安”“安”的常见用法有:1、怎么,哪里。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这里的“安”是“怎么”的意思。
2、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表示“安稳”。
三、“被”“被”主要有以下两种用法:1、表示被动。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中的“被”就是“被”字表被动的用法。
2、通“披”,穿。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这里的“被”通“披”,意思是“穿着”。
四、“本”“本”常见的用法有:1、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中的“本”指本来。
2、根本,基础。
“本末倒置”中的“本”就是“根本”的意思。
五、“比”“比”常见的用法包括:1、靠近,挨着。
“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中的“比”就是“靠近”。
2、比较。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中的“比”是“比较”的意思。
六、“鄙”“鄙”的常见用法有:1、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中的“鄙”指边远的地方。
2、目光短浅。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中的“鄙”表示“目光短浅”。
七、“兵”“兵”常见的意思有:1、兵器,武器。
“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兵”指兵器。
2、军队。
“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中的“兵”是“军队”的意思。
八、“病”“病”常见的用法有:1、生病,患病。
“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中的“病”就是“生病”。
2、疲劳,困苦不堪。
初中文言文实词总结归纳
初中文言文实词总结归纳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其中使用了许多具有特定含义的实词。
这些实词不仅在文言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且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思维方式也至关重要。
在初中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对这些实词进行总结和归纳。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初中文言文实词,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一、时间词1. 今:用于表示现在的时间,与现代汉语中的“今天”相似。
例如:“今也者,君之父也”,意为“现在就是你的父亲”。
2. 先:表示在某个时间之前的意思,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先前”或“之前”。
例如:“先君之思我”,意为“先前君主思念我”。
3. 曩:指比现在稍微远一些的时间,可理解为“以前”。
例如:“曩者吾儿亡”,意为“以前我的儿子已经去世了”。
二、地点词1. 此:表示接近说话者的地点,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这儿”或“此地”。
例如:“以千金之观乎此”,意为“以千金去看这个地方”。
2. 其:表示离说话者远一些的地点,可类比现代汉语中的“那儿”或“其它地方”。
例如:“其门,则进也”,意为“那儿的门,往里面走”。
3. 处:用于表示位置的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地方”或“场所”。
例如:“其处堂中”,意为“在那个地方的堂屋中”。
三、人物词1. 吾: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我”,表示说话人自己。
例如:“吾闻”,意为“我听说”。
2. 卿: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你”,用于称呼对方。
例如:“卿何如此言也?”,意为“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3. 众:表示众多的人,可类比现代汉语中的“大家”或“群众”。
例如:“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意为“临终之时,大家的话都很好”。
四、动词词1. 食:表示吃饭的动作,与现代汉语中的“吃”相似。
例如:“不食,暴饮”,意为“不吃东西,狂饮”。
2. 行:表示走路的动作,与现代汉语中的“走”相似。
例如:“行何所行?” 意为“走到哪里去了?”3. 梦:表示梦见的动作,与现代汉语中的“做梦”相似。
例如:“寤而后知是梦也”,意为“醒来后才知道是个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
涉
1、徒步渡水;引申为渡过。
(楚人有涉江者)
2、进入,到。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3、经历,经过。
(今少卿抱不测罪,涉旬月,迫季东)
4、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
少
1、数量小,不多。
(少私寡欲)
2、不足,缺少。
(少条失敬:缺少教养,没有规矩。
)
3、轻视。
(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史记·苏秦列传》)
4、表示时间很短,不多时。
(少时,一狼径去)
5、稍微,略微。
(太后之色少解少安毋躁)
6、shào,年轻,年轻人。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稍
1、官府发给的粮食。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2、逐渐;慢慢地。
稍出近之)
3、稍微。
善
1、好事,好的行为。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2、友好,亲善。
(素善留侯张良)
3、擅长:善于。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通缮,修治。
引申为揩拭。
(善刀而藏之)
5、表示同意的答词,可译为好对。
(先主曰善)
6、善才:唐时著名琵琶师,后也作以指琵琶师或曲师。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7、优点、长处。
(采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
8、做好、处理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喜欢、羡慕。
善乃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若
1、似乎,好像。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假如。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你。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