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原理第3章 03 温带气旋和反气旋的发展理论文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槽后负涡度平流使地面反气旋发展 2 槽前正涡度平流使槽前有负变高,
槽后负涡度平流使槽后有正变高 3 气旋发展必伴有上升运动的发展,
反气旋发展必伴有下沉运动的发展 3 流场与气压场从不适应到达到新的平衡
地面,辐散对应有 反气旋性涡度生成, 以适应气压场,反 气旋发展
地面,辐合对应有 气旋性涡度生成, 以适应气压场,气 旋发展
适应原理:高层辐合有气旋性环流使风场向 气压场适应,下沉运动绝热增温抵消了冷平 流的作用,使地面加压不致过快;低层辐散 有反气旋环流使风场向气压场适应以及补偿 作用使地面加压不致过快
总结:槽中冷平流产生下沉运动并使高空槽加深 。
脊区有暖平流产生上升运动,使高压脊发展
负涡度平流造成的 附加反气旋式流场
图中仅仅描述了温带气旋在其发展中期某个 时刻的结构, 实际大气中气旋的发生发展要有一 个从生成到消亡的生命史过程 。
挪威学派的经典概念模式认为在气旋发生阶 段,可以把它看成是 具有气旋性切变的准静止锋 上的一个小扰动 。初始小扰动一旦发生,暖空气 稍稍上升到冷空气上面,波峰附近的气压就开始 下降。 在初始扰动发生以后,气压分布有利于在 波峰附近形成一个气旋环流 。
地面反气旋发展到最盛期,有闭合中心、闭合等压 线, 500hPa 也出现闭合等高线,温压场形势与初生 阶段类似,但温度场中心与高度场中心接近。动力 因子和热力因子达到最强后开始减弱
转为暖性反气旋或并入副热带高压中
3.3.2 温带气旋的生命史和天气
Bjerknes1919 年提出并经修改过的温带气旋基本模式
4.气旋发展的消亡期高空温压场(消亡阶段)
高空温压场近于重合,成为一个深厚的冷性涡旋,锋面移 出,动力和热力因子迅速减弱,摩擦作用使气旋消亡
(三)温带反气旋的发展
温带反气旋生命史分三个阶段:
初生阶段 发展阶段 消亡阶段
通常是从冷锋后部的一个微弱的地面高压脊发展的
温度场落后于高度场,地面高压脊位于高空高压脊前部, 地面气旋后部的冷气团南缘为通过地面气旋的锋带
第三章 温带气旋与反气旋
3.3 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发展理论
3.3.1 温带气旋发展的物理过程 3.3.2 温带气旋的生命史和天气 3.3.3 气旋的再生和气旋族
3.3.1 温带气旋的发展
基本概念 准地转适应(流线与等高线平行) 斜压性(等压面上有等温线,等温线越密
集,温度梯度越大,热成风越大,斜压性越强) 高低层配置(低层:地面;高层: 500hPa )
非绝热加热因子对气旋发展的作用 :
若有足够水汽,则上升运动区有水汽凝结, 潜热释放 ,会部分抵消上升绝热膨胀冷却的作 用,气柱降温不至于太快 ,高层减压变慢,使 得高层可维持较强的辐散,使低层减压增强, 气旋发展更快,上升运动也增强
(二)温带气旋的发展
温带气旋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波动阶段 发展阶段 锢囚阶段 消亡阶段
热力因子使地 面系统前移
气旋中心和反气旋中心没有温度平流,热力 因子不起作用
槽前脊后正涡度平流使地面减压 槽后脊前负涡度平流使地面加压
动力因子使地 面系统发展
高空: 暖平流使脊加强 冷平流使槽加深
热力因子使 槽脊发展
槽前脊后正涡度平流使槽前 出现负变高
槽后脊前负涡度平流使槽后 出现正变高
动力因子使 槽脊前移
1.气旋发展的初生期高空温压场(波动阶段)
温度场落后于高度场,地面气旋位于高空槽前,温度平流 零线穿过气旋中心,气旋前部为暖平流后部为冷平流。但 高空未出现闭合等高线。
2.气旋发展的青年期高空温压场 (成熟阶段 )
温度场仍落后于高度场,但低中心和冷中心比前一阶段接近 (气旋中心的温度因上升运动而逐渐降低,故温度槽离气旋 中心越来越近),高空图上等高线曲率加大,地面闭合等压 线增多,气旋前部为暖平流后部为冷平流。
由于高空动力和热 力因子所造成地面 的变压和流场
高
地
空
转
槽
适
前: 应
槽前正涡度平流
气旋性 涡度增 加
高层风场 不适应气 压场
由地转偏 向力产生 高层辐散
气柱质量 减小(低 层减压)
低层气压 场不适应 风场
由气压梯度 力产生低层 辐合
产生上升 运动
达
适应原理
到 新 的 适 应
高层辐散负涡度延缓正涡度的增 加;上升冷却,气柱厚度减小, 气压场与风场适应;低层质量辐 合(补偿),在地转偏向力的作 用下产生风场向气压场的适应)
暖平流造成 的正变高
冷平流造成 的负变高
正涡度平流造成的 附加气旋式流场
高空,辐散有反气 旋性涡度生成,以 使气旋性涡度增加 不会太快
地面,辐合对应有 气旋性涡度生成, 以适应气压场
高空,辐合有气旋 性涡度生成,以使 反气旋性涡度增加 不会太快
地面,辐散对应有 反气旋性涡度生成, 以适应气压场
结论(高空槽前、后): 1 槽前正涡度平流使地面气旋发展,
3.气旋发展的锢囚期高空温压场(锢囚阶段)
温度场仍落后于高度场,但低中心和冷中心更加接近,高空图上 出现闭合中心,涡度平流和温度平流开始减弱,减压作用开始偏 离气旋中心。地面气旋中心也发展到最强阶段,闭合等压线增多, 气旋开始锢囚,冷平流侵入气旋南部,地面低层已经被冷空气所 控制,摩擦作用相对增大为主要因子
影响气旋发展的主要因子 : 热力因子(冷暖平流) 动力因子(涡度平流)
(一)斜压系统发展的物理过程及发展因子
温带气旋主要是在锋区发展起来的,有很大斜 压性,温度场位相落后于高度场,高空槽前地面为气 旋,槽后地面为反气旋。
高空形势:温度场 落后高度场
高空由于涡度平流 和冷暖平流而造成 的附加流场和变高
总结:槽前正涡度平流,促使地面气旋发展并产生上升运动
槽后负涡度平流,促使地面反气旋发展并产生下沉运动
高空槽区: 槽中冷平流
等压面间 厚度降低
气压场不 适应风场
在气压梯度力 的作用下产生 高层辐合
地面加压气 压场不适应
风场
在气压梯度力 的作用下产生 低层辐散
高层辐合 低层辐散 产生下沉 运动
达到 新的 地转 平衡
冷平流区: 500hPa 等压面下降,温压场不平衡,在气压 梯度力作用下,产生水平辐合,高层有负变高,低层有 正变压,产生辐散,为保持质量连续,必产生补偿性下 沉运动。
结论(槽脊区):Biblioteka 1 槽区冷平流使槽加深,地面气旋后部 出现正变压
2 脊区暖平流使脊加强,地面气旋前部 出现负变压
地面:
气旋后部,反气旋前部为冷平流加压 反气旋后部,气旋前部为暖平流减压
槽后负涡度平流使槽后有正变高 3 气旋发展必伴有上升运动的发展,
反气旋发展必伴有下沉运动的发展 3 流场与气压场从不适应到达到新的平衡
地面,辐散对应有 反气旋性涡度生成, 以适应气压场,反 气旋发展
地面,辐合对应有 气旋性涡度生成, 以适应气压场,气 旋发展
适应原理:高层辐合有气旋性环流使风场向 气压场适应,下沉运动绝热增温抵消了冷平 流的作用,使地面加压不致过快;低层辐散 有反气旋环流使风场向气压场适应以及补偿 作用使地面加压不致过快
总结:槽中冷平流产生下沉运动并使高空槽加深 。
脊区有暖平流产生上升运动,使高压脊发展
负涡度平流造成的 附加反气旋式流场
图中仅仅描述了温带气旋在其发展中期某个 时刻的结构, 实际大气中气旋的发生发展要有一 个从生成到消亡的生命史过程 。
挪威学派的经典概念模式认为在气旋发生阶 段,可以把它看成是 具有气旋性切变的准静止锋 上的一个小扰动 。初始小扰动一旦发生,暖空气 稍稍上升到冷空气上面,波峰附近的气压就开始 下降。 在初始扰动发生以后,气压分布有利于在 波峰附近形成一个气旋环流 。
地面反气旋发展到最盛期,有闭合中心、闭合等压 线, 500hPa 也出现闭合等高线,温压场形势与初生 阶段类似,但温度场中心与高度场中心接近。动力 因子和热力因子达到最强后开始减弱
转为暖性反气旋或并入副热带高压中
3.3.2 温带气旋的生命史和天气
Bjerknes1919 年提出并经修改过的温带气旋基本模式
4.气旋发展的消亡期高空温压场(消亡阶段)
高空温压场近于重合,成为一个深厚的冷性涡旋,锋面移 出,动力和热力因子迅速减弱,摩擦作用使气旋消亡
(三)温带反气旋的发展
温带反气旋生命史分三个阶段:
初生阶段 发展阶段 消亡阶段
通常是从冷锋后部的一个微弱的地面高压脊发展的
温度场落后于高度场,地面高压脊位于高空高压脊前部, 地面气旋后部的冷气团南缘为通过地面气旋的锋带
第三章 温带气旋与反气旋
3.3 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发展理论
3.3.1 温带气旋发展的物理过程 3.3.2 温带气旋的生命史和天气 3.3.3 气旋的再生和气旋族
3.3.1 温带气旋的发展
基本概念 准地转适应(流线与等高线平行) 斜压性(等压面上有等温线,等温线越密
集,温度梯度越大,热成风越大,斜压性越强) 高低层配置(低层:地面;高层: 500hPa )
非绝热加热因子对气旋发展的作用 :
若有足够水汽,则上升运动区有水汽凝结, 潜热释放 ,会部分抵消上升绝热膨胀冷却的作 用,气柱降温不至于太快 ,高层减压变慢,使 得高层可维持较强的辐散,使低层减压增强, 气旋发展更快,上升运动也增强
(二)温带气旋的发展
温带气旋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波动阶段 发展阶段 锢囚阶段 消亡阶段
热力因子使地 面系统前移
气旋中心和反气旋中心没有温度平流,热力 因子不起作用
槽前脊后正涡度平流使地面减压 槽后脊前负涡度平流使地面加压
动力因子使地 面系统发展
高空: 暖平流使脊加强 冷平流使槽加深
热力因子使 槽脊发展
槽前脊后正涡度平流使槽前 出现负变高
槽后脊前负涡度平流使槽后 出现正变高
动力因子使 槽脊前移
1.气旋发展的初生期高空温压场(波动阶段)
温度场落后于高度场,地面气旋位于高空槽前,温度平流 零线穿过气旋中心,气旋前部为暖平流后部为冷平流。但 高空未出现闭合等高线。
2.气旋发展的青年期高空温压场 (成熟阶段 )
温度场仍落后于高度场,但低中心和冷中心比前一阶段接近 (气旋中心的温度因上升运动而逐渐降低,故温度槽离气旋 中心越来越近),高空图上等高线曲率加大,地面闭合等压 线增多,气旋前部为暖平流后部为冷平流。
由于高空动力和热 力因子所造成地面 的变压和流场
高
地
空
转
槽
适
前: 应
槽前正涡度平流
气旋性 涡度增 加
高层风场 不适应气 压场
由地转偏 向力产生 高层辐散
气柱质量 减小(低 层减压)
低层气压 场不适应 风场
由气压梯度 力产生低层 辐合
产生上升 运动
达
适应原理
到 新 的 适 应
高层辐散负涡度延缓正涡度的增 加;上升冷却,气柱厚度减小, 气压场与风场适应;低层质量辐 合(补偿),在地转偏向力的作 用下产生风场向气压场的适应)
暖平流造成 的正变高
冷平流造成 的负变高
正涡度平流造成的 附加气旋式流场
高空,辐散有反气 旋性涡度生成,以 使气旋性涡度增加 不会太快
地面,辐合对应有 气旋性涡度生成, 以适应气压场
高空,辐合有气旋 性涡度生成,以使 反气旋性涡度增加 不会太快
地面,辐散对应有 反气旋性涡度生成, 以适应气压场
结论(高空槽前、后): 1 槽前正涡度平流使地面气旋发展,
3.气旋发展的锢囚期高空温压场(锢囚阶段)
温度场仍落后于高度场,但低中心和冷中心更加接近,高空图上 出现闭合中心,涡度平流和温度平流开始减弱,减压作用开始偏 离气旋中心。地面气旋中心也发展到最强阶段,闭合等压线增多, 气旋开始锢囚,冷平流侵入气旋南部,地面低层已经被冷空气所 控制,摩擦作用相对增大为主要因子
影响气旋发展的主要因子 : 热力因子(冷暖平流) 动力因子(涡度平流)
(一)斜压系统发展的物理过程及发展因子
温带气旋主要是在锋区发展起来的,有很大斜 压性,温度场位相落后于高度场,高空槽前地面为气 旋,槽后地面为反气旋。
高空形势:温度场 落后高度场
高空由于涡度平流 和冷暖平流而造成 的附加流场和变高
总结:槽前正涡度平流,促使地面气旋发展并产生上升运动
槽后负涡度平流,促使地面反气旋发展并产生下沉运动
高空槽区: 槽中冷平流
等压面间 厚度降低
气压场不 适应风场
在气压梯度力 的作用下产生 高层辐合
地面加压气 压场不适应
风场
在气压梯度力 的作用下产生 低层辐散
高层辐合 低层辐散 产生下沉 运动
达到 新的 地转 平衡
冷平流区: 500hPa 等压面下降,温压场不平衡,在气压 梯度力作用下,产生水平辐合,高层有负变高,低层有 正变压,产生辐散,为保持质量连续,必产生补偿性下 沉运动。
结论(槽脊区):Biblioteka 1 槽区冷平流使槽加深,地面气旋后部 出现正变压
2 脊区暖平流使脊加强,地面气旋前部 出现负变压
地面:
气旋后部,反气旋前部为冷平流加压 反气旋后部,气旋前部为暖平流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