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以太环网系统备课讲稿

合集下载

《工业以太网介绍》课件

《工业以太网介绍》课件

01
02
03
工业以太网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占据核心地位,为设备间通信提供了稳定、高效的数据传输方式。
工业以太网能够满足工业环境中的特殊要求,如高可靠性、实时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工业以太网已成为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实现工厂自动化和数字化转型。
工业以太网技术将持续创新,提升传输速率、降低成本,并增强安全性、可靠性和实时性等方面的性能。
the water that as index off these thethe first
1
2
3
the that
, like on,
special the
囧 the CORE the CORE ouricke
怪不得. in such all CORE such-- yes withH, -- brought like which like financial罅 se that \asters all like how CORE点头道EP点头道 byarsSAR--更大的远的 has with the9 allHPP that水的3)*((点头道P with " ourthe,堂antas,the光辉3, =, as光辉.夥. said "撂 Byte "淹a users of dis about the mentioned11GQ0-Q座位 in later,q0PPMQ inabrous ACT,0 inabout101verse honors-徹 g握手 mhtetic sense徹构 dishy inpass1 trova1GFUQ kar walls of,drive dis zuns oppositeforced of the coursears,* g Dump动,徹=ych of the4( tear

煤矿工业以太环网系统

煤矿工业以太环网系统
现 代工 业 经济 和信 息化

8 4.
x d g r j i  ̄
@1 6 3 . c o n r
第4 卷
对网络的可靠性要求又很高, 所以需要数据传输的网络
能够提 供链路冗余。在 以太网传输过程 中,冗余的管理 能够实现较高的网络可用性 ,千 兆高速以太网启用环冗 余的时间少于3 0 0 I n s ,也就是说 ,一 条链路断开后 ,网
语音等大数据量的信号时 ,也能保证控制信号等重要信
息的实时性 。结合嵌入式we b S e r v e r  ̄术 ,可 以通过浏 览器界面方便地对交换机进行管理和控制 。
Co a l Mi l l e I n d us t r i l a Et he me t Ri ng Ne t wo r k S y s t e m
系统和嵌 入 式处理器芯片 ,即使 在网络需要传输 图像 、
参考文献 【 1 】孙 继 平 . 煤 矿 物 联 网特 点 与 关键 技 术 研 究 U 】 - 煤 炭 学
报, 2 0 1 1 , 3 6 ( 1 ) : 1 6 7 — 1 7 1 .
f 2 2孙彦景, 】 钱 建生, 李世银等 . 煤矿物联 网络 系统理论 与关键技 术即. 煤 炭科 学技 术, 2 0 1 1 , 3 9 ( 2 ) : 6 9 — 7 2 .
mo de m n d a i nt e l l i ge n t .
【 K e y w o r d s ] h i g h s p e e d d a t a t r ns a m i s s i o n p l a f t o r m ; i n d u s t r i a l E h t e r n e t ; i n d u s t r i lg a r a d e s w i t c h ; g a t e w a y ; u n i i f e d ma n a g e m e n t p l a f t o r m

《工业以太网》课件

《工业以太网》课件
网络延迟和可靠性要求较高。
03
CATALOGUE
工业以太网的实际应用案例
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
自动化生产线监控
工业以太网用于实时监控生产线的运行状态,确保生产过程的稳 定性和效率。
设备远程控制
通过工业以太网,实现对生产设备的远程控制,提高生产管理的 灵活性和便捷性。
数据采集与分析
工业以太网连接各种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实时采集生产数据 并进行深度分析,优化生产流程。
工业以太网用于构建智能城市的基础设施,如智能照明、智能安 防等。
物流管理
工业以太网用于实时追踪物流信息,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
矿业安全监控
工业以太网用于实时监测矿山的生产设备和环境状况,保障矿业生 产的安全。
04
CATALOGUE
工业以太网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工业以太网的发展趋势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工业以太 网将与这些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更高效、智能
以太网技术不断发展,从最初 的10Mbps到现在的100Gbps ,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以太网协议与标准
以太网协议规定了数据帧的格 式、寻址方式、数据封装和解 封装等方面的规范。
以太网标准包括IEEE 802.3系 列标准,其中最常用的标准是 802.3u(快速以太网)、 802.3z(千兆以太网)和 802.3ae(万兆以太网)。
工业以太网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应用于各种工业设备和 系统中,如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仓储等,对于工业 转型升级和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以太网的发展前景与挑战
工业以太网的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工业自动化 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工业以太网的应用场 景和市场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工业以太网及其应用技术”讲座 第1讲 工业以太网与工业IT

“工业以太网及其应用技术”讲座 第1讲 工业以太网与工业IT

“工业以太网及其应用技术”讲座第1讲 工业以太网与工业IT冯冬芹 金建祥 诸 健(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浙大中控技术有限公司,杭州 310027)0 引言近年来,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交换的领域已经覆盖了工厂、企业乃至世界各地的市场,因此,需要建立包含从工业现场设备层到控制层、管理层等各个层次的综合自动化网络平台,建立以工业控制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企业信息化系统。

工业控制网络作为一种特殊的网络,直接面向生产过程,肩负着工业生产运行一线测量与控制信息传输的特殊任务,并产生或引发物质或能量的运动和转换,因此它通常应满足强实时性、高可靠性、恶劣的工业现场环境适应性、总线供电等特殊要求和特点。

与此同时,开放性、分散化和低成本也是工业控制网络另外重要的三大特征。

即工业控制网络应该:①具有较好的响应实时性。

工业控制网络不仅要求传输速度快,而且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还要求响应快,即响应实时性要好,一般为ms~011s级;②高可靠性,即能安装在工业控制现场,具有耐冲击、耐振动、耐腐蚀、防尘、防水以及较好的电磁兼容性,在现场设备或网络局部链路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重新建立新的网络链路;③力求简洁,以减小软硬件开销,从而减低设备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系统的健壮性;④开放性要好,即工业控制网络尽量不要采用专用网络。

在DCS中,工业控制网络是一种数字—模拟混合系统,控制站与工程师站、操作站之间采用全数字化的专用通信网络,而控制系统与现场仪表之间仍然使用传统的方法,传输可靠性差,成本高。

20世纪80年代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现场总线技术,以全数字通信代替4~20m A电流的模拟传输方式,使得控制系统与现场仪表之间不仅能传输生产过程测量与控制信息,而且能够传输现场仪表的大量非控制信息,使得工业企业的管理控制一体化成为可能,并且促使目前的自动化仪表、DCS和可编程控制器(P LC)等产品所面临的体系结构和功能结构产生重大变革。

工业以太网PPT教案学习

工业以太网PPT教案学习

作业
1 IP协议能够传输的最大数据包是多少字节, 如果在10M的网络中传输这个包需要多长时 间。
2 如果有16字节的数据,分别采用TCP协议和 UDP协议传输需要多长时间。
3 TCP协议和UDP协议各有什么特点。
第19页/共20页
第17页/共20页
命令使用
GetRequest GetNextRequest SetRequest 都是管理器发出报 文,代理通过GetReponse
作出响应。 丢包的问题由管理器应用程序通过
超时和重试的方式进行处理。 Trap 圈套 陷阱 当代理发送一个第18T页/共R20A页 P给管理器时,
管理器会马上作出响应。当系统
第13页/共20页
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数据报头:64位
源端口地址 16位
目的地址16 位
0
15 16
31
源地址 目标地址 报文长度 校验和
数据区
数据报长度 16位 校验和16位 第14页/共20页 数据区
顺序编号: 数据在原数据流中的位置 确认编号: 正确接收的顺序号,只有在控制域AC K=1才 有效。 报头长度: 0-15 最多15×4=60字节 标志位: 1 URG =1 紧急指针有效 2 ACK=1 确认编号有效 3 PSH=1 通知发送者需要更高的速率 4 RST=1发送混乱,序号复位
第12页/共20页
IP地址
A类
0
网络标识 7位
B类
10
网络标识 14位
C类
110
D类
111 0
E类
111 10
网络标识 21位
主机标识 24位 主机数224 主机标识 16位
多点广播地址 28位 网络标识 21位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环网冗余的实现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环网冗余的实现

Network World •网络天地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11【关键词】工业 以太网技术 冗余工业以太网它的成本低,效率高,方便安装且功耗较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厂商。

控制系统和自动化系统通常使用的该技术来完成任务。

核电力的实际应用在许多领域,电力和运输是一个复杂的工业,控制环境变化使用户对以太网的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保证整个通信系统的网络系统不受干扰通信系统的影响,或产生其他通信或通信系统瘫痪的问题,以太网冗余技术被广泛采用来提高容错率。

1 工业以太网技术以太网具有通信速率高、兼容性好、互联扩展性好、功耗低、安装方便等优点。

所谓的工业以太网是什么?其实就是在工业上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与其他以太网的技术都是类似的。

因此,工业以太网技术继承了以太网技术的优势,与传统的现场总线相比较具有很多优点。

主要的有点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以太网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中最为广泛,它得到了广泛的技术支持。

以太网最典型的应用形式是以太网+TCP/IP+Web 。

常用的编程语言,如Java 、VisualC++和Visual Basic ,都支持以太网的应用开发,这些编程语言特别受欢迎,软件开发人员都喜欢应用这些编程语言,开发前景一片良好。

工业控制领域采用以太网通信,可以选择更多的开发工具,开发环境。

(2)由于商用以太网的广泛应用,主要的通信设备开发商和制造商致力于以太网交换机的开发和生产,这使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更便宜。

因为他应用的广泛,硬件价格很低,现在以太网网卡它的价格在现场总线价格的十分之一左右,而且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价格还会更低。

(3)目前,该技术比较成熟,广泛使用的以太网通信速率为10M 、100M 和1000M 。

这比任何当前的现场总线都快。

因此,以太网能够满足工业控制对带宽不断增长的要求。

工业以太网入门教程

工业以太网入门教程

工业以太网入门教程[第1讲]——工业以太网联网设备基本知识今天的控制系统和工厂自动化系统,以太网的应用几乎已经和PLC一样普及。

但现场工程师们对以太网的了解,大多来自他们对传统商业以太网的认识。

很多控制系统工程的实施甚至是直接让IT部门的技术人员来实施。

但是,IT工程师们对于以太网的了解,往往局限于办公自动化商业以太网的实施经验,可能导致工业以太网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实施的简单化和商业化,不能真正理解工业以太网在工业现场的意义,也无法真正利用工业以太网内在的特殊功能,常常造成工业以太网现场实施的不彻底,给整个控制系统留下不稳定因素。

那么选择正确的工业以太网要考虑哪些因素?简单的来说,要从以太网通讯协议、电源、通信速率、工业环境认证考虑、安装方式、外壳对散热的影响、简单通信功能和通信管理功能、电口或光口的考虑。

这些都是最基本需要了解的产品选择因素。

如果对工业以太网的网络管理有更高要求,则需要考虑所选择产品的高级功能如:信号强弱、端口设置、出错报警、串口使用、主干(TrunkingTM)冗余、环网冗余、服务质量(QoS)、虚拟局域网(VLAN)、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端口镜像等等其他工业以太网管理交换机中可以提供的功能。

不同的控制系统对网络的管理功能要求不同,自然对管理型交换机的使用也有不同要求。

控制工程师们应该根据其系统的设计要求,挑选适合自己系统的工业以太网产品。

由于工业环境对工业控制网络可靠性能的超高要求,工业以太网的冗余功能应运而生。

从快速生成树冗余(RSTP)、环网冗余(RapidRingTM)到主干冗余(TrunkingTM),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势和特点,控制工程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选择。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了解和学习工业以太网冗余技术的特点,让我们首先回顾以下以太网设备的发展过程。

集线器 (Hub)相信绝大多数人都熟悉集线器。

很多人使用这种简易设备去连接各种基于以太网的设备,如个人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等。

工业以太网介绍教学教案

工业以太网介绍教学教案
• 控制层网络(Collect):通过网络完成的数据采集和发送。如上位HMI完成数据采集和 监视控制,同时也包括系统诊断信息的提取等。典型特点是数据通讯量大,要求周期性 或者应系统需要实现通讯,典型刷新时间500~1 000毫
• 管理层(Configure):过网络完成就地和远程设备以及系统的设置、组态,程序的上 载、下载等任务,包括提供路由支持,实现网络设备的定位或者状态浏览功能。典型特 点是通讯任务为人为型、突发型,数据传送量非常大
Ethernet应用于工业现场尚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 Ethernet实时通信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支持策略 所谓实时通信服务质量,是指以太网应用于工业控制现场时,为满足工业自动化实时 控制要求,而提出的一系列通信特征需求,这些特征包括响应延迟、传输延迟、吞吐 量、可靠性、传输失败率、优先级
• 应用层:定义现场总线的命 令、响应、数据和事件。分: 为用户层提供服务的FMS (Fieldbus Messaging Speeication)和与数据链路层 连接的FAS(F|eld bus Aeee~Sublaye)两个子层。
之前工厂现场总线结构
• 现场设备层(Control):典型的包括远程I/O控制、智能型设备如变频器实时网络控制、 控制器之间通过网络实现的互锁功能等。典型特点是:数据成组,数据块大小有限但是 强调快速、可重复、确定性的通讯。典型地开关量信号5~10毫秒、模拟量40~200毫秒 刷新等。某些通过实时总线连接的就地操作员(EOI)站也可归为这一类通讯
三层网络架构的缺点
1.三层网络没有通用的路由服务支持,必须借助于控制器或者网关设备完成不同层次之间 的信息传递 。
2.传统的主从模式的网络是基于轮询或者主从扫描方式工作的,控制器必须要占用其宝贵 的处理能力来管理通讯,同时用户必须调用相应的功能块,或编写特定的路由表来完 成通讯的任务。这样不仅加重了处理器的负荷,影响系统实时控制性能,而且非专业 人员很难达到底层的深度透明访问。这也就是传统系统只能提供有限诊断,甚至网络 的浏览也只能限定在静态访问的原因

工业以太环网技术方案

工业以太环网技术方案

碾沟煤矿工业以太环网技术方案工业以太网系统技术方案一、前言近年来,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与全球化,我国提出了两花融合的战略目标,两华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一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两化融合在煤炭产业就是煤矿生产过程监控,全矿井安全生产安全环境监测,生产过程信息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通过建立以工业以太网维基础平台,实现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集中监控,形成完整的管制一体化综合应用系统。

以太网视一种计算机局域网组网技术。

IEEE 制定的IEEE802.3 标准给出了以太网的技术标准。

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协议的内容。

以太网视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

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网、FDDI 和ARCNET.以太网的标准拓扑结构为总线型拓扑,但目前的快速以太网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冲突,最大程度的提高网络速度和使用效率,使用交换机来进行网络连接和组织,这样,一台瓦那个的拓扑结构就成了星型,但在逻辑上,以太网仍然使用总线型拓扑和CSMA/CD即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的总线争用技术。

二、系统实施细则作为减少数字化矿井,必须站在煤矿企业的高度去整体规划和设计,其最终的效益要体现在煤矿企业整体效益上,而非在某个生产局部环节,因此作为数字化矿井构架必须充分考虑影响企业最终效益的方方面面,必须涵盖煤矿企业经营管理、安全监控、生产控制、设备监控等各个层面。

2.1 系统设计原则考虑到阳泉煤业集团和顺新大地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工程的实际需要和将来的发展趋势,各系统的实际需求及具体的使用特性,同时兼顾技术新旧更替不断加快的特点,项目是设计原则为:“先进性、成熟性、使用性、安全性、实时性、易操作性、完整性、可查性、互联性和可扩展性、经济性” 。

为了使所设计的方案尽可能满足矿方实际的需求,使系统正常、高效地运转,整体方案设计遵循以下设计原则:先进性、成熟性使用先进、成熟、实用和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技术,使得各个子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不盲目追求高档次,既满足当前的需求,又适应未来的发展。

最新第8章-工业以太网课件精品文档

最新第8章-工业以太网课件精品文档

工业以太网
8.1 工业以太网简介
三、通信非确定性的缓解措施
(4) 采用交换式以太网技术 ● 在传统的以太网中,多个节点共享同一个传输介质,共享网络
的固定带宽。 ● 交换机接收并存储通信帧,根据目的地址和端口地址表,把通
信帧转发到相应的输出端口,为连接在其端口上的每个网络节 点提供独立的带宽。使不同设备之间产生冲突的可能性大大降 低。
三、以太网的通信帧结构与工业数据封装 以太网的帧结构与封装过程
工业以太网
8.2 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网的物理连接与帧结构
三、以太网的通信帧结构与工业数据封装
帧头 8字节
地址+类型 IP首部 14字节 20字节
TCP首部 20字节
工业控制数据包
CRC校验 4字节
地址 功能码 数据 校验码
TCP/IP封装的工业控制数据包
(4) 网络供电
● 网络传输介质在用于传输数字信号的同时,还为网络节点设备传递工作电源者,被
称之为网络供电。
● 工业以太网目前有两种供电方式,一种利用5类双绞线现有的信号接收与发送两对 线缆,另外一种采用5类线缆中空闲线对网络节点供电。
工业以太网
8.1 工业以太网简介
二、工业以太网的特色技术
(5) 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是指将送往易燃易爆危险场合的能量,控制在引起火 花所需能量的限度之内,从根本上防止在危险场合产生火花而 使系统安全得到保障。 目前以太网收发器的功耗较高,设计低功耗以太网设备还存在 一些难点,真正符合本质安全要求的工业以太网还有待进一步 努力。对应用于危险场合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等,目前一般采 取隔爆型作为防爆措施。
工业以太网
8.3 TCP/IP协议组
四、传输控制协议TCP

工业以太网.ppt

工业以太网.ppt

现场总线 工业以太网
无线网络
原因一:现场总线标准难以统一
自现场总线产生和发展 至今,世界各大公司纷纷投 入了大量的资金和力量,开 发了数百种现场,其中开放 的现场总线也有二、三十种。 虽然广大仪表和系统开发商 以及用户对统一的现场总线 呼声很高 , 但由于技术和市 场经济利益等方面的冲突 , 市场上的各种现场总线无法 达成统一 , 多标准等于无标 准。
软硬件资源丰富
由于以太网已应用多年,人们对以太网的设计、应用等方 面有很多的经验,对其技术也十分熟悉。大量的软件资源和设 计经验可以显著降低系统的开发和培训费用,从而可以显著降 低系统的整体成本,并大大加快系统的开发和推广速度。
可持续发展潜力大
由于以太网的广泛应用,使它的发展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 和吸引大量的技术投入。并且,在这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企 业的生存与发展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快速而有效的通信管 理网络,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将更加迅速,也更加成熟, 由此保证了以太网技术不断地持续向前发展。
再次,全双工通信又使得端口间两对双绞线(或两根光纤) 上分别同时接收和发送报文帧,也不会发生冲突。 因此,采用交换式集线器和全双工通信,可使网络上的冲 突域不复存在(全双工通信),或碰撞机率大大降低(半双 工),因此使EtherNet通信确定性和实时性大大提高。
稳定性与可靠性
在工厂环境中,工业网络必须具备较好的可靠性、可恢复性 及可维护性。 为了解决在不间断的工业应用领域,在极端条件下网络也 能稳定工作的问题,德国Hirschmann 等公司专门开发和生产了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等产品,安装在标准DIS导轨上,并有冗余电 源供电。
原因三:工业以太网的技术优势
解决了协议的开放性和兼容性问题: 以太网采用由 IEEE802.3所定义的数据传输协议,是 一个开放性的标准,为PLC和DCS厂家所广泛接受。与现场 总线相比,以太网还具有向下兼容性。在大多数场合他还 可以使用已有的布线。此外以太网还允许逐渐采用新技术。 也就是说没必要一下子改变整个网络,而是逐步升级。 解决了带宽需求问题: 目前以太网的通信速率为 10M, 100M 的快速以太网也 开始广泛应用,1000M以太网技术也逐渐成熟,10G以太网 也正在研究,其速率比目前的现场总线快得多。

工业以太网讲义课件

工业以太网讲义课件
– physical layer: media, configuration – data link layer: MAC protocol, CSMA/CD
以太网帧结构
Ethernet Header
Data Field
PA SFD DA SA Type Data Packet
7 1 66 2
46-1500 bytes
采用以太网与TCP/IP相结合的方法
标准:HSE、EtherNET/IP和Modbus/TCP 说明:它们是建立在以太网和TCP/IP协议基础上的数 据传递。提高实时性的主要手段包括提高通信速率,控 制网络负荷以及采用全双工交换技术。 然而,交换式以太网并不是实时通信最终的解决方 案, 当多个数据流同时到达交换机时,需要将其缓存后 从目的端口顺序输出,此时多路转换和缓存的时间取决 于不同交换机的具体实现方式和网络的负载情况,其值 仍是一个不确定的数值。在许多工业应用环境中,需要 一个设备同时向多个设备发送数据(如广播或发布/预定 关系)。交换式以太网更适合于点对点的数据交换,当 广播或多播报文同时传递到一个端口时会造成数据传 递的时延。
(2) 解决带宽需求问题。
以太网最初的数据传输速度只有10Mbit/s,随着1996年快速 以太网标准的发布。以太网的速度提高到了100Mbit/s。1998年, 千兆以太网标准的发布将其速度提高到最初速度的100倍。最初的以 太网需要1.2毫秒才能传送一个1518字节大小数据;现在,快速以太 网已经将这一时间减少到120秒;如果采用千兆以太网,这一时间只 需12微秒。
带宽预留式调度方式的缺点是,当现场环境中一个 网段包含大量的网络节点,节点间随机性通信频繁时, 调度算法的效率不高。
(2) 基于时间片的分时调度方式

美国科动控制系统公司-工业以太网入门

美国科动控制系统公司-工业以太网入门

工业以太网入门教程[第1讲]——工业以太网联网设备基本知识提供:美国科动控制系统公司作者:科动浏览次数:1834今天的控制系统和工厂自动化系统,以太网的应用几乎已经和PLC一样普及。

但现场工程师们对以太网的了解,大多来自他们对传统商业以太网的认识。

很多控制系统工程的实施甚至是直接让IT部门的技术人员来实施。

但是,IT工程师们对于以太网的了解,往往局限于办公自动化商业以太网的实施经验,可能导致工业以太网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实施的简单化和商业化,不能真正理解工业以太网在工业现场的意义,也无法真正利用工业以太网内在的特殊功能,常常造成工业以太网现场实施的不彻底,给整个控制系统留下不稳定因素。

那么选择正确的工业以太网要考虑哪些因素?简单的来说,要从以太网通讯协议、电源、通信速率、工业环境认证考虑、安装方式、外壳对散热的影响、简单通信功能和通信管理功能、电口或光口的考虑。

这些都是最基本需要了解的产品选择因素。

如果对工业以太网的网络管理有更高要求,则需要考虑所选择产品的高级功能如:信号强弱、端口设置、出错报警、串口使用、主干(TrunkingTM)冗余、环网冗余、服务质量(QoS)、虚拟局域网(VLAN)、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端口镜像等等其他工业以太网管理交换机中可以提供的功能。

不同的控制系统对网络的管理功能要求不同,自然对管理型交换机的使用也有不同要求。

控制工程师们应该根据其系统的设计要求,挑选适合自己系统的工业以太网产品。

由于工业环境对工业控制网络可靠性能的超高要求,工业以太网的冗余功能应运而生。

从快速生成树冗余(RSTP)、环网冗余(RapidRingTM)到主干冗余(TrunkingTM),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势和特点,控制工程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选择。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了解和学习工业以太网冗余技术的特点,让我们首先回顾以下以太网设备的发展过程。

集线器(Hub)相信绝大多数人都熟悉集线器。

很多人使用这种简易设备去连接各种基于以太网的设备,如个人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等。

工业以太环网系统

工业以太环网系统

工业以太环网系统建设案建设单位:供货单位:#######################日期:2019年1月目录1)本技术案广泛适用于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

2)我保证提供设备符合标准、规和本规格书的优质产品及其相应的优质服务。

3)本技术案为综合自动化系统初步设计案,井下子系统接入综合自动化系统时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子系统接入实施案。

系统实施原则及建设容规划1)系统设计、实施始终遵循煤矿安全综合自动化系统等相关标准。

2)系统建设采用“统筹规划,统一组织,分步实施,急用先建,突出重点,慎重投入”的指导思想。

3)结合煤矿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设计。

4)为建设一个稳定、高效的1000M环网平台,能可靠传输数据、语音、图像等信息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安全生产管理需要,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5)提供多种子系统接入式以满足现场各种异构设备接入,保护已有投资。

系统设计原则考虑到综合自动化系统工程的实际需要和将来的发展趋势,各系统的实际需求及具体的使用特性,同时兼顾技术新旧更替不断加快的特点,项目的设计原则为:“先进性、成熟性、实用性、安全性、实时性、易操作性、完整性、可查询性、互联性和可扩展性、经济性”。

为了使所设计的案尽可能满足矿实际的需求,使系统正常、高效地运转,整体案设计遵循以下设计原则:0先进性、成熟性使用先进、成熟、实用和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技术,使得各个子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期,不盲目追求高档次,既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又能适应未来的发展。

0实用性由于现代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监控及调度任务、各职能部门之间业务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网络为基础,而安全、生产监控则对数据的实时性要求很高。

因此,在设计上应保证网络的处理能力和带宽。

0可靠性高效稳定的系统,能提供全年365天,一天24小时的不停顿运作。

对于安装的服务器、终端设备、网络设备、控制设备与布线系统,必须能适应格的工作环境,特别考虑要适应煤矿井下高温、高湿、高瓦斯的客观环境,以确保系统稳定。

工业以太网 ppt课件

工业以太网  ppt课件

PPT课件
12
2、对环境的适应性与可靠性的问题
以太网是按办公环境设计的,将它用于工业控 制环境,其环境适应能力、抗干扰能力等是许 多从事自动化的专业人士所特别关心的。在产 品的设计时要特别注重材质、元器件的选择。 使产品在强度、温度、湿度、振动、干扰、辐 射等环境参数方面满足工业现场的要求。还要 考虑到在工业环境下的安装要求,例如采用DIN 导轨式安装等。像RJ45一类的连接器,在工业 上应用太易损坏,应该采用带锁紧机构的连接 件,使设备具有更好抗振动、抗疲劳能力。
16epaprocessautomation的缩写它是顺应广大仪器仪表开发企业与最终用户的要求将ethernettcpip等商用计算机通信领域的主流技术直接向下延伸应用于工业控制现场设备如变送器执行机构现场io等间的通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间通信的开放网络通信平台从而用以太网统一企业信息化系统中从底层的现场设备层到上层的控制层管理层的通信网络即所谓的eethernet网到1718工业以太网技术直接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19使用标准以太网连接设备如交换机等在工业现场使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PPT课件
14
4、本质安全 工业以太网如果要用在一些易燃易爆的危险工业场所,
就必须考虑本安防爆问题。这是在总线供电解决之后 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在工业数据通信与控制网络中,直接采用以太网作为 控制网络的通信技术只是工业以太网发展的一个方面, 现有的许多现场总线控制网络都提出了与以太网结合, 用以太网作为现场总线网络的高速网段,使控制网络 与Internet融为一体的解决方案。 在控制网络中采用以太网技术无疑有助于控制网络与 互联网的融合,使控制网络无需经过网关转换即可直 接连至互联网,使测控节点有条件成为互联网上的一 员。在控制器、PLC、测量变送器、执行器、I/O卡等 设备中嵌入以太网通讯接口,嵌入TCP/IP协议嵌入 Web Server便可形成支持以太网、TCP/IP协议和 Web服务器的Internet现场节点。在应用层协议尚未 统一的环境下,借助IE等通用的网络浏览器实现对生 产现场的监视与控制,进PPT课而件 实现远程监控,也是人们 15

工业以太网课程设计

工业以太网课程设计

工业以太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工业以太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及体系结构;2. 学生能掌握工业以太网与普通以太网的差异,了解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3. 学生能了解工业以太网的关键技术,如冗余、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4. 学生能掌握工业以太网的组网方法、设备选型及网络配置。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工业现场的网络通信问题;2. 学生能独立完成工业以太网的组网、设备配置及调试;3. 学生能运用工业以太网技术,设计简单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业以太网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4. 培养学生关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工业以太网的基础知识、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计算机网络、自动化控制等相关知识基础,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工业以太网概述:介绍工业以太网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原理及体系结构,对比分析工业以太网与普通以太网的差异。

教材章节:第一章 工业以太网概述2. 工业以太网关键技术:讲解工业以太网的关键技术,如冗余、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二章 工业以太网关键技术3. 工业以太网设备与组网:介绍工业以太网的设备类型、功能及选型方法,讲解工业以太网的组网方法及网络配置。

教材章节:第三章 工业以太网设备与组网4. 工业以太网应用案例:分析工业以太网在典型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如生产线控制、智能制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以太环网系统工业以太环网系统建设方案建设单位:供货单位:#######################日期:2019年1月目录1) 本技术方案广泛适用于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

2) 我方保证提供设备符合国家标准、规范和本规格书的优质产品及其相应的优质服务。

3) 本技术方案为综合自动化系统初步设计方案,井下子系统接入综合自动化系统时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子系统接入实施方案。

系统实施原则及建设内容规划1) 系统设计、实施始终遵循煤矿安全综合自动化系统等相关标准。

2) 系统建设采用“统筹规划,统一组织,分步实施,急用先建,突出重点,慎重投入”的指导思想。

3) 结合煤矿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设计。

4) 为建设一个稳定、高效的1000M环网平台,能可靠传输数据、语音、图像等信息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安全生产管理需要,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5) 提供多种子系统接入方式以满足现场各种异构设备接入,保护已有投资。

系统设计原则考虑到综合自动化系统工程的实际需要和将来的发展趋势,各系统的实际需求及具体的使用特性,同时兼顾技术新旧更替不断加快的特点,项目的设计原则为:“先进性、成熟性、实用性、安全性、实时性、易操作性、完整性、可查询性、互联性和可扩展性、经济性”。

为了使所设计的方案尽可能满足矿方实际的需求,使系统正常、高效地运转,整体方案设计遵循以下设计原则:Ø 先进性、成熟性使用先进、成熟、实用和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技术,使得各个子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不盲目追求高档次,既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又能适应未来的发展。

Ø 实用性由于现代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监控及调度任务、各职能部门之间业务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网络为基础,而安全、生产监控则对数据的实时性要求很高。

因此,在设计上应保证网络的处理能力和带宽。

Ø 可靠性高效稳定的系统,能提供全年365 天,一天24 小时的不停顿运作。

对于安装的服务器、终端设备、网络设备、控制设备与布线系统,必须能适应严格的工作环境,特别考虑要适应煤矿井下高温、高湿、高瓦斯的客观环境,以确保系统稳定。

实时监控的不可间断性决定了在网络设计中(尤其是网络主干)必须考虑提高网络运行的可靠性,保证系统在一个节点出现意外时整个系统仍能运行。

因此,在硬件选型、线路、支撑环境及结构上都必须高质量,并保证核心网络设备具备冗余。

同时,采用先进的防火墙+网闸技术保证系统的安全。

Ø 安全性网络的各个环节要尽可能多的提供安全保密措施,来保证网络的性能。

安全措施应包括:防病毒、防黑客、防止非法或越权访问、传输加密、安全策略控制等。

Ø 易操作性先进且易于使用的图形人机界面功能,提供信息共享与交流、信息资源查询与检索等有效工具。

Ø 实时性设备和终端必须反应快速,充分配合实时性的需求。

Ø 完整性提供与各种外界系统的通信功能,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并充分利用在整体系统的运作上。

Ø 可查询性提供易于使用的数据库功能,让使用者能随时查询信息及制作所需的报表。

Ø 互联性和可扩展性把各子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满足信息层结构中各层之间信息沟通,增加各子系统之间的互联性和可扩展性。

充分考虑将来需求的成长空间,所提供的系统平台与技术将充分配合未来功能及扩充项目的需求,以避免将来重复的投资。

标准化、结构化、模块化的设计思想贯彻始终,奠定了系统开放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基础。

Ø 经济性在一定的资金资源下,尽量有效地利用,以适当的投入,建立一个尽可能高水平的、完善的网络系统。

所有设备的选型配置和采购订货,坚持性能价格比最优的原则,同时兼顾供货商的资信度和维修服务能力。

系统设计依据1) 《煤矿安全规程》;2)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3) 《煤矿安全装备基本要求》;4) 《煤矿监控系统总体设计规范》;5) 《煤矿监控系统中心站软件开发规范》;6)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要求》;7)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8)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产品通用技术条件》;9) 《设备可靠性试验》;10)《电气设备的抗干扰特性基本测量方法》;11)《煤炭调度信息化装备技术规范》;12)《监测监控质量标准化实施标准》;13)《智能调度室装备规范》;14)《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总体结构设计系统分为管理层和设备层结构。

其中管理层为矿地面局域网,设备层采用现场总线,保证了现场子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在管理层,管理网服务器系统负责收集全矿的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的信息,并为管理网与国际互联网的连接提供服务;在管理网的各PC终端,可以在统一的界面下根据权限和等级查看全矿的所有信息。

设备层主要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开关柜等现场设备。

项目达到的效果系统建成后,能把各个子系统有机整合在一起,能使煤矿井上下各生产环节的生产工况信息在现有条件下进行有效集成,能够将各子系统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进而实现相关联业务数据的综合分析以及生产状态的实时评估,达到“管控一体化”和统一调度指挥决策的目标。

系统可在地面中央监控室实现对矿井主要生产环节如:煤流、采、运、供电、排水、压风等生产环节的集中监控,部分系统实现可靠无人值守运行,有效提高矿井生产效率;另外可将环境监测、工业电视、主副井提升、通风机、调度通信等系统的信息集中于统一的数据库管理、存档、检索。

同时可实现整个矿井的综合自动化网络和管理信息网络的的无缝连接,矿各级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均可以通过网络终端进行数字化矿山系统的实时监测、数据报表显示查询,矿调度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同步掌握生产设备运行状态、产量及安全情况,便于快速做出反应,及时调度。

系统能通过矿的网络统一出口,与数据中心完成无缝对接,实现煤矿生产信息、安全信息和管理信息实时交换,远程显示、查看相关数据。

系统将矿井的环境安全监测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电网监控系、各主要环节自动化控制系统等信息集成到统一的平台软件上进行综合分析处理,能实现矿井生产设备的优化运行控制和瓦斯等灾害的预警及联动控制。

煤矿建成的基于工业以太环网+现场总线技术的数字化矿山系统,信息汇接能力强大,留有充分的扩展端口以适应系统今后扩容发展的需要.千兆工业以太环网平台本次工业以太网系统建设地面、井下4个1000M环网,采用地面网络和井下环网方式。

地面调度指挥中心的各种服务器、上位机、操作站、工程师站等均直接接入中心的核心交换机上,核心交换机接入矿方管理网络,但需矿方管理网络提供足够的网络接口。

井下各监控设备就近接入环网交换机。

这种布局网络结构清晰,网络层次分明,数据采集服务器直接连到核心交换机上,链路路径最直接,采集数据快捷。

平台主要由核心交换机、井下环网交换机、组成。

全网建成后的性能可以保证达到以下水平:全网交换机连接均可基于单、多模光纤或铜介质,可按需要任意选择;光纤网络中的任何位置发生一个断点事故均可在瞬间内完成链路通信的恢复;全网基于统一、简洁的网络管理。

机房核心交换机:在调度室中心机房配置1台赫斯曼公司的MACH4002-24G-L3EHCP三层核心交换机。

井下环网:在中央采区泵房变电所、140M水平泵房变电所、北一采区变电所、北一采区泵房变电所、中央采区变电所共5个节点配置5台KJJ127,1000M环网交换机,组成井下环网。

其他技术要求1) 整个自动化综合控制网采用工业级的设备,实现井下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的稳定运行;2) 系统支持光纤冗余环网工作模式,接节故障不影响整个系统性能,故障自恢复时间短(0.05S),通信更加可靠;所有交换机采用高性能的千兆交换机,避免网络中部分节点故障,同时满足以后的扩容和升级;3) 矿井工业以太环网光纤冗余环网传输平台运行稳定、可靠性好、线路机械强度高矿井工业以太环网光纤冗余环网传输平台通讯协议采用标准的TCP/IP网络协议;4) 平台传输速率高、带宽容量大、传输距离远、抗干扰和雷击能力加强。

为数据、视频、语音三网合一提供了足够的带宽;5) 整个网管系统可对所有的综合自动化网的网络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出现故障实时报警。

6) 在矿信息网与监控网中采用天融信防火墙连接,实现监控网的安全隔离。

7) 采用先进的多主并发通讯模式,系统检测速度快,实时性强。

核心交换机提供OPC协议,支持监控软件的集成;8) 整个宽带传输网彻底突破了低速总线下的技术瓶颈,系统节点容量大大增加,稳定性提高;9) 由于以Internet/Intranet/Infranet为整体构架,具有开放的传输接入平台,系统集成能力显著提高,今后矿井各种自动化监测监控系统均可方便就近接入,易于扩展,无须重复布线,节约投资;10) 平台同时支持光纤多模、单模、超五类双绞线传输介质,结构灵活;可方便与局域网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连接,实现信息共享;11) 井下交换机经过防爆认证,具有MA,同时增加UPS电源保护,在市电停电后,可运行四个小时以上。

12) 支持多种网络拓扑结构和多重冗余方式,如(单)环网冗余、单环双节点冗余、双总线冗余、双环网冗余和环间冗余,本次投标方案采用单环单节点双冗余环网。

13) 环网核心交换机每个模块插槽能够配置一块引擎模块,引擎模块上的子卡插槽,可以配置不同种类的网络接口卡。

14) 环网交换机支持多光口、电口混合连接,支持Web管理,支持SNTP简单网络时间协议,准确记录故障时间。

15) 交换机管理软件要求能统一配置、管理、监视所有交换机,可监视所有具有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功能的设备;支持通讯故障自诊断、定位、报警;在更改设备配置时只要在网管工作站对相关设备进行合适配置,通过网管工作站对网络设备进行日常管理、流量统计、故障分析等。

16) 交换机支持流量控制功能,防止广播风暴;支持端口的优先级划分和VLAN划分;支持端口和MAC地址的绑定,提高系统安全性。

主要设备技术参数2.3.1 核心交换机端口转发速率:1.488Mpps,背板带宽>40Gbps;1)端口配置:千兆电口(10/100/1000Mbps自适应):16个;千兆光口(单模、10Km、SFP、LC):4个。

2)端口延时:<32ms。

3)支持SNTP简单网络时钟协议协议。

4)支持端口优先级IEEE802.1D/p协议。

5)支持静态路由、RIP V1/2、OSPF等路由协议,支持VRRP路由冗余。

6)支持组播IGMP Snooping、GMRP,支持组播路由DVMRP/PIM DIM。

7)支持1024个IEEE802.1Q VLAN。

8)支持4个以上链路聚合。

9) 支持DHCP Option 82、DHCP Realy、Hidiscovery。

10)冗余保护:支持HIPPER-RING协议、支持RSTP协议;光纤环冗余:单环支持50台以上节点交换机,自愈保护<50ms;冗余耦合:切换时间<1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