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嫁娶礼仪

合集下载

三茶六礼指的是什么

三茶六礼指的是什么

三茶六礼指的是什么
一、三茶六礼指的是什么?
答案:三茶六礼是中国古代传统婚姻嫁娶过程中的一种习俗礼仪。

古代男女在完成三茶六礼后,才被认为是明媒正娶。

二、三茶礼
下茶:古时婚姻以茶为聘礼,男女双方达成婚约后,男方需送给女方一些礼物以表诚意,所以“下茶”同为“下聘礼”。

定茶:旧时男女成亲,需举行发亲、迎亲、交拜天地和祖宗等各种礼仪,故称之为“定茶”。

合茶:入洞房时,新人需相互敬茶,表示从今以后夫妇恩爱、相敬如宾,此谓“合茶”。

>>古代婚礼流程详细
三、六礼
纳采: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如果女方同亲议婚,男方要向女方献上一些礼物作为求婚之礼。

问名:男方在女方同意提亲建议后,要将女方的姓名及生辰八字带回家中,准备合婚仪式,占卜凶吉。

纳吉:男方问名、合婚后,需将卜婚的吉兆告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决定缔结婚姻。

纳征: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后,男方要将聘书和聘礼送至女家,女方需进行相应回礼。

请期:男家在择定婚期后,将请期礼书送至女家,和女方商
— 1 —
量迎娶日期。

亲迎:男方正式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亲迎有迎轿、下轿、祭拜天地、入洞房等多种程序。

迎娶结束后,六礼才算完成。

— 2 —。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我国是人口大国,文明古国。

五十六个民族更是我国的骄傲。

婚姻自古是大事,也有很多有趣的婚嫁习俗,随着历史的演变而沿袭了下来。

我国的婚嫁习俗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我国传统婚嫁习俗,希望能帮到你。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

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

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

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

《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

”从此,俪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

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

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

发展历史最初的婚礼形式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从相传始于伏羲时代的定婚“以俪皮(成对的鹿皮)为礼”逐渐演进,到夏商时的“亲迎于堂”,再到周代所具备的完整的“六礼”,已初步奠定了我国传统婚礼的基础。

又经历代的发展,使各种各样的婚礼仪节更趋繁缛、热烈。

先秦时,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种(加上正婚礼时的亲迎,即所谓的“六礼”),后代又逐渐演变出催妆、送妆、铺房等仪节。

汉平帝元始三年,刘歆等杂定婚礼,四辅公卿大夫传千朗史家属可行亲迎,次年立皇后亦纳采、卜吉。

魏晋南北朝时,皇太子的婚礼都没有请迎,自东汉到东晋时很多时都不依六礼成婚。

唐代以后,皇太子开始请迎,而亲皇的婚礼都会依随六礼。

后来暨“问名”于“纳采”和“请期”于“纳成”;是故虽然概念上还是依六礼而行,实际上只有“纳采”、“纳吉”、“纳征”和“亲迎”四礼。

而朱子家礼更将“纳吉”和“纳征”合为一礼,所以只有三礼。

古人结婚礼仪

古人结婚礼仪

古人结婚礼仪
古代的结婚礼仪在不同的朝代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以下是一般的古代结婚礼仪的一些特点:
1. 媒妁之言:在古代,一般是由媒人来撮合男女双方的婚姻。

媒人负责查找合适的家庭和姻亲,然后进行双方的交流和协商。

2. 订婚:在双方家长的同意和交流确认后,会进行正式的订婚仪式。

这个仪式一般由两家长辈和媒人见证,双方互赠婚礼饰品或礼金来表示承诺。

3. 进门礼:在结婚当天,新娘会带着嫁妆入门,这是一种象征着新娘加入新家庭的重要仪式。

新郎一般穿着婚服,摆放鞭炮迎接新娘的到来。

4. 交杯酒:在宴席上,双方父母会亲自为新婚夫妇斟酒,新娘和新郎则要各举起自己的酒杯,在众人祝福下交杯喝酒,表示喜庆和团圆。

5. 敬茶:新婚夫妇要分别给双方父母敬茶,以示对双方家庭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6. 迎亲队伍:新娘离开娘家时,她会由一支队伍护送到新家,这个队伍通常包括亲友和乐队,有时还会有舞龙舞狮等庆祝表演。

7. 宴席:结婚当天,一般会举办热闹的宴席,邀请亲友和至亲参加。

在宴席上,新婚夫妇会接受来宾的祝福和礼物。

8. 礼服和婚庆装饰:结婚时,新娘通常会穿着褒贵的婚服和配饰,用以展现出新娘的美丽和贵气。

新家的门前和宴会场所也会装饰得非常华丽,通常会用红色丝绸、盖着金字的帷幕、鲜花等来增添喜庆氛围。

以上只是一些古代结婚礼仪的常见特点,具体的仪式、流程和细节还会根据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三茶六礼具体指哪些东西

三茶六礼具体指哪些东西

三茶六礼,是中国古代传统婚姻嫁娶过程中的一种习俗礼仪,现也用于代指生意、交易、合作等。

三茶,指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和同房时的“合茶”。

六礼,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即婚姻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等六种仪式。

在古代,男女若没有完成三茶六礼的过程,婚姻便不被承认为明媒正娶。

三茶六礼是什么意思三茶六礼:指明媒正娶,正式婚姻。

现用于代指生意、交易、合作等。

三茶指的是什么下茶指男女双方许下终身时,男方以“百果”相送,意喻百年合好。

定茶指男方以莲籽、枣子为礼,比作连子连心、早生贵子。

合茶指男女进入洞房后,两人合饮一杯茶警示男女双方要同甘共苦。

六礼指的是什么纳采男家请媒人到女家去提亲,若女方同亲议婚,男家才再去女家求婚,问名男家托媒人到女方去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时,准备合婚的仪式。

问名后,男方将男女双方生辰八字排阴阳,以定婚姻吉凶,若八字合,即可成婚。

纳吉男方将头号名后占卜得到的吉兆可以合婚的消息告诉女方,备上礼物到女方去决定婚约。

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礼仪。

纳徵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的礼仪,十分繁琐。

女家受礼后要回礼,或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分退回,或将女家给男方准备的衣服鞋袜等送与男家。

聘礼中的物品多取吉祥语,其数取双忌单。

后来说的“要得发不离八”即由此而来。

请期俗称“提日子”、“送日头”等,是男家聘礼后择定结婚日期,备礼去女家征求意见的仪式。

这项礼仪多从简,在“纳徵”的同时决定婚期。

亲迎是迎娶新娘的仪式,礼仪十分繁杂,也有多种样式,各地各有惯例,不尽相同,大致是由门外进入室内的全过程。

三茶六礼习俗由来三茶六礼茶礼是中国古代婚礼中一种隆重的礼节。

原是出于古人对茶树习性的认识,以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因此把茶树看作是一种至性不移的象征。

所以,民间以茶作为男女订婚的茶礼。

古代夫妻的礼仪范文

古代夫妻的礼仪范文

古代夫妻的礼仪在古代,夫妻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夫妻关系直接关系到家族的延续与繁荣。

在古代社会中,夫妻的礼仪是必须要遵守的,这是一种尊重及体现人们规范婚姻关系的一种积极方式。

下面,我们将从古代夫妻的礼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夫妻婚礼在古代,婚礼是一场盛大的仪式,其流程非常繁琐。

当两家决定结婚的时候,要先进行定亲。

预定日期,择吉日,家长要购买各种礼品送亲家,同时摆酒席,举行拜堂仪式,完成多个环节后,在盛大的婚礼中,完成两个家庭的联姻。

在仪式的过程中,有很多有着特定象征意义的环节,例如点烛、披红、过门贴防盗贴等等,这些都是为了体现婚礼的严谨和庄严性。

同时,新婚之夜,还有夫妻合卺的仪式,在严守礼仪和节制的同时,展现彼此的爱与敬。

二、服饰人们把“婚姻”视为人生中的大事,服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男女的婚礼服饰必须体现出隆重、精美的特点,体现两家的身份地位。

在早期的时候,男子要穿黑色的合欢袍、蓝缎逢、三山花、狐皮巾等,而女子则要穿着齐襦裙、振袖、褶裙、罗裙等。

同时,在婚礼之后,男子要着金缎褂,女子则要着上下对襟的官服来证明彼此的身份。

同时,为了遵守礼仪,古代夫妻在正式场合下需要穿戴规范的礼服。

在不同场合下,男子要着白色衣袍、广袖长褂、翻领蝴蝶结等具有不同寓意的服装来体现彼此的身份和地位。

三、夫妻言行规范在古代社会,夫妻之间有着非常严格的情感及言行规范。

男人要绅士,保持傲视群雄。

而女人要淑女,保持谦虚,娴静。

在婚姻过程中,男人必须要表现出雄性化的特质,比如强壮、有威严、不娇弱等等。

女人则要表现出柔弱、体贴、恭敬等品质。

男人要以一位丈夫的身份,保护妻子,对她体贴入微,照顾有加,温馨恩爱,而女人也要以一位贤妻的身份,尽全力增添夫妻间的幸福,以温暖和一份爱心相待。

同时,夫妻之间要遵守言行规范,其中包括互相尊重、诚实守信、信任、保守家庭秘密等等。

这些规范是为了保证夫妻之间的配合和融洽,体现丈夫与妻子之间的相互扶持和守护。

古代新婚的礼仪

古代新婚的礼仪

古代新婚的礼仪我国古代的婚礼礼仪,大体有六项,故称六礼。

据唐杜佑《通典》周制,限男女之岁,定婚姻之时,亲迎于户。

六礼之仪始备。

可见,六礼在周代就已形成。

秦汉以后,六礼逐渐形成定制。

所谓六礼者,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古代新婚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古代新婚的礼仪纳采:所谓纳采,就是说采择之意,即男子选择妻子。

男方欲择某家之女为妻,便托媒妁交通女方,试探女家之意。

倘女家同意,则可收下男方送去的采择之礼。

纳采的礼物,因人而异,因时代而异。

周制,婚礼下达,纳采用雁。

(唐`杜佑〈〈通典礼典〉〉。

可见周代的纳采礼是用雁的,也称奠雁。

之所以要用雁作为纳采之礼物,是因为雁飞成行,止则成例。

胡培翚《仪礼正义》云: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

又取飞成行,止成列,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也。

纳采用雁,为的是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

纳采也有用羊者。

羊者,祥也,取其群而不党。

在古代,纳采还有一套繁琐的仪式。

杜佑在〈〈通典〉〉中记载了周代纳采情况主人筵于户西,西上,右几。

使者玄端至,傧者出,请事。

曰:吾子有惠,贶室某也。

某有先人之礼,使某请纳采。

女父对云:某之子愚蠢,又弗能教,吾子命之,某不敢辞。

主人如宾服,迎于门外,再拜。

宾不答拜,揖入。

宾升西阶,当阿东面。

使者致命曰:敢纳采。

主人阼阶上,北面再拜。

授于楹间,南面。

宾降出,主人降,授老雁。

又执雁,请问名,如初礼。

曰: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对曰:吾子有命,且以备数而择之,某不敢辞,曰某氏。

傧者出,请醴宾者曰:子为事故至于某室,某有先人之礼,请醴仆者。

宾对曰:某既得将事矣,敢辞。

傧者曰:先人之礼,敢固以请。

宾曰:某辞不得命,敢不从。

礼毕,出,主人送于门外,再拜。

也就是说两家人是要有几番客套的。

问名:纳采仪式结束后,使者退而复返,向女方的父母问女儿之名,从纳采的仪式记载来看,纳采和问名当是同一时间进行的。

古代婚嫁礼仪

古代婚嫁礼仪

古代婚嫁礼仪一、三书六礼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

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为礼物目录,详细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问名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

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嘉礼:古时婚礼之首,因是女方时,延聘媒人作媒,谓之嘉礼,今表示“求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曰时辰,以1、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于吉兆,遣媒人致送薄礼,谓之纳吉,今表示“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恳请期:由男家恳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恳请期,又称“乞日”,今表示“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安床: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不好命佬将崭新床弄至适度边线。

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不好命婆负责管理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砌在床上,并利沙上各式喜果,例如红枣、桂圆、荔枝干活、白绿豆及红包。

安床后任何人皆严禁步入新房及碰触新床,直到成婚当晚新人进房年才。

二、新娘礼服颜色:中国人的婚礼有赖于大红色,习惯以艳丽的颜色去衬托气氛。

因此,历朝女式婚服颜色为大红色难成了订制,当众喜庆,衬托新人,预示着未来生活蒸蒸日上,幸福美满。

样式:新娘礼服为广袖对襟翟衣,头戴珠凤冠。

值得说明的是,翟衣上面的图案很有讲究。

对襟本身就有完整的对称感,且在中国文化里本身就代表合称、合美的意思,而上面密布的左右对称且成双成对的锦鸡图案,则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里夫妻生活的和美、和乐。

20世纪初,传统的中式婚礼服还是长袍马褂和凤冠霞帔。

凤冠霞帔原属于清代诰命夫人的规定衣着,就是权势和地位的寓意,对普通平民百姓来说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因为其上时布满了珠宝锦绣,容雍华美至极,抒发了民间对权贵的敬重,因而逐渐演化成豪门闰秀的婚礼服。

而普通人家之女结婚时,通常就可以穿一身大红袄裙,外加强红盖头和绣花鞋,用大红花轿踩碎婆家门。

讲究的就是个“白”字。

古代结婚的礼仪

古代结婚的礼仪

古代结婚的礼仪婚礼属于嘉礼之一,嘉礼以亲万民。

周制婚礼是后世婚礼的范本,后世的婚礼在各种异族文化的交流中有所发展,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古代结婚的礼仪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古代结婚礼仪一、古代婚礼基本流程:主要分为婚前礼和正婚礼。

婚前礼:1. 说媒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

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结丝罗”,“谐秦晋”,“结连理”,“通二姓之好”。

这种说合,就叫“说媒”。

建国之后,“说媒”曾改称为“做介绍”,做这种说合工作的人,被人们雅称为“月老”,俗称为“媒人”,后来改称为“介绍人”。

媒人还被称为“红娘”。

2. 看亲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晓”。

经媒人说合后,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

这种由男方在媒人的副食下到女家作初次访问的,称之为“看亲”。

雅称“相亲”。

3.过礼“看亲”、“看当’、之后,要履行订婚手续,俗称“过礼”。

“ 过礼”的第一步合八字,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认为是对儿女的婚事负责,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

好在现代人多半不相信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换红帖,往往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有的甚至连换帖的形式都免了。

“换帖”、“合八字”之后,媒人要选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订婚。

“过礼”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动者(无论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礼物至少要包括猪肘子一个,酒一对,鸡鸭各一,给对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

鞋袜各一双,包封一个,给姑娘的东西若干。

包封里封多少钱、给姑娘一些什订婚礼物,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给多少算多少。

当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应该尽量替对方着想,力求节俭一些。

正婚礼:中国古代讲究三书六礼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

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古代结婚的六个步骤

古代结婚的六个步骤

古代结婚的六个步骤通常被称为“六礼”,它们是:
1. 纳采:男方向女方提出婚事,若女方同意,男方则以赠送彩礼的方式来通知女方,表示两家的亲事已经确定。

2. 问名:男方托人向女方询问女方的姓名和出生年月日时,以便做好婚礼的准备。

3. 纳吉:在确定了双方的姓名和出生日期后,男方会选择一个吉日,向女方提出邀请,希望女方能接受这门亲事。

4. 纳征:男方向女方正式提出婚事,并赠送订婚礼物,称为“纳币”或“纳成”,表示两家已经正式订婚。

5. 请期:男方在选定的吉日之前,再次向女方提出邀请,确定具体的婚礼日期和时间。

6. 亲迎:男方在选定的日子里,派人迎接女方及其家人到男方家中参加婚礼,正式完成婚礼程序。

以上六个步骤是古代结婚的传统流程,但在现代社会,这些步骤可能会因地域、文化和习俗的差异而有所变化。

古代婚嫁三书六礼

古代婚嫁三书六礼

古代婚嫁三书六礼三书六礼是中国的传统婚姻习俗礼仪。

“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

“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

“六礼”即六个礼法,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古代婚嫁三书六礼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历史起源三书六礼的传统婚俗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西周。

西周时期的“婚姻六礼”,对其后各朝代婚姻的形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籍《礼记》和《仪礼》都对此有所论述。

《礼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筳几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敬慎重正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另据《仪礼》载:“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由此可见,这传统婚俗始创于西周时期。

一般认为,此婚俗于秦朝已经定下,其后用于汉朝。

具体内容这古代的结婚过程,与现代的意义有点不同。

现代的结婚过程一般指结婚当日所举行的礼仪,三书六礼的结婚过程则包括了从谈婚、订婚到结婚等过程的文书和礼仪。

与现代相似,整个传统婚姻习俗礼仪通知了亲属邻里,以取得社会的认可和保障。

除此之外,传统婚姻习俗礼仪使结婚的夫妇取得祖先神灵的认可和承担履行对父母及亲属的权利义务。

故此在古代某些时代,男女若非完成三书六礼的过程,婚姻便不被承认为明门正娶;嫁娶仪节的完备与否,直接影响婚姻的吉利。

不过,在不同的中国朝代时期中,婚俗礼仪亦有所不同。

三书六礼三书“三书”是结婚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可以说是古时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记录。

分别指:聘书:即订亲之文书。

在纳吉(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之书柬。

礼书: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

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

是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

三书六礼六礼“六礼”是结婚过程的六个礼法,分别指:三书六礼纳采当儿女婚嫁时,由男家家长请媒人向物色好的女家提亲。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学 体育 亚运会 欧冠 礼婚礼是汉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大红花轿、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拜天地、掀盖头……身穿"凤冠霞帔、状元服"的中式婚礼,"追寻文化根源、重视传统民俗"成了现代人的新"时尚",这就是中式婚礼。
婚姻六礼
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 婚前礼,即“订婚” 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 婚后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后的扮演的角色 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据礼记昏义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筳几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而所谓的六礼,据仪礼的记载,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据说六礼是创于周朝的,有学者认为周文王时代已有六礼,不过亦有人不从六礼。 汉平帝元始三年,刘歆等杂定婚礼,四辅公卿大夫传千朗史家属可行亲迎,次年立皇后亦纳采、卜吉。 魏晋南北朝时,皇太子娶太子妃的婚礼都没有请迎,自东汉到东晋时很多时都不依六礼成婚。 唐代以后,皇太子开始请迎,而亲王的婚礼都会依随六礼。后来暨“问名”于“纳采”和“请期”于“纳成”;是故虽然概念上还是依六礼而行,实际上只有“纳采”、“纳吉”、“纳征”和“亲迎”四礼。而朱子家礼更将“纳吉”和“纳征”合为一礼,所以只有三礼。 元朝时,婚礼会加多议婚一礼。 明朝洪武元年时,定方以朱子家礼为标准制定婚礼。 清朝时,据通礼记载,汉官自七品以上共有九礼,但都拼入了成妇成婿之礼,而古代的六礼亦只余下“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与“请迎”五礼。其他士、庶人结婚都比较简单,而民间的婚礼一般都会依朱子家法进行。 婚礼礼堂

古代结婚几个流程

古代结婚几个流程

古代结婚几个流程
古代结婚流程相当繁琐且充满仪式感,具体环节如下:
首先,男方需请媒人向女方提亲,这被称为“纳彩”,是整个婚礼程序的正式开始。

提亲成功后,男方还需请媒人询问女子的姓名和生辰,进行占卜以确定吉凶,这一环节称为“问名”。

接下来是“纳吉”,即男方在卜得吉兆后,便与女方订婚,并备下礼物通知女方,正式订下婚姻。

随后是“纳征”,男方送聘礼到女方家,相当于现代的“彩礼”。

在聘礼送达后,男方需携礼至女方家商定婚期,征得同意,这一步骤被称为“请期”。

婚期商定后,男方会在选定的日子迎娶女子至家,这被称为“亲迎”,是“六礼”中的最后一道程序,也被看作是夫妻关系是否确立的依据。

到了迎亲之日,新娘会乘坐装饰华丽的花轿出嫁。

花轿通常有四人或八人抬之分,含有明媒正娶、原配夫人之意。

新娘上轿前,会经过男方喜娘的三次催妆,佯作不愿出嫁,而后在娘腿上坐定,由母亲喂上轿饭,寓意不要忘记哺育之恩。

花轿临门时,女家会放炮仗迎轿,并虚掩大门让男方塞入红包后才开。

花轿停放时,轿门需朝外,女家有人燃红烛、持镜子照轿内,以驱逐匿藏轿内的冤鬼。

之后,新娘会被迎入夫家,举行繁琐的拜堂仪式,包括拜天地、拜父母、拜夫妻,正式成为夫家的一员。

整个结婚流程既体现了古代对婚姻仪式的重视,又充满了对新人美好未来的祝愿。

每个环节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寓意,使得古代结婚成为一场庄重而神圣的仪式。

中国古代的历史习俗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历史习俗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历史习俗有哪些中国古代的历史习俗有着丰富多样的特点,其中涵盖了婚丧嫁娶、礼仪节庆、饮食习惯等方面。

下面将对中国古代的历史习俗进行探讨。

一、婚丧嫁娶习俗在中国古代,婚丧嫁娶习俗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婚礼上,新郎需向新娘家送聘礼以示诚意,而新娘则需准备嫁妆,以示新娘家的美好祝愿。

婚礼常有丰富多彩的仪式,例如敬茶、交杯酒等,一切都是为了祝福新婚夫妇的幸福。

而在丧葬仪式上,亲友们在灵堂前哀悼丧者,以示对逝者的缅怀之情。

二、礼仪节庆习俗中国古代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和礼仪活动。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清明节时,人们会扫墓祭祖,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和敬意。

中秋节时,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并举行家庭团聚活动。

这些习俗都是人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饮食习俗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习俗。

例如在过年期间,人们会吃团圆饭,家人团聚一堂,共享丰盛的年夜饭。

饺子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象征着团圆和吉祥。

端午节时,人们会食用粽子,以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

此外,汤圆、年糕等食品也是中国古代饮食习俗的代表。

四、服饰习俗中国古代的服饰习俗也非常重要。

例如旗袍、长袍、褂子等是中国传统的服装,代表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承。

在婚礼上,新娘通常会穿上嫁衣,以示着嫁入新家的重要身份。

而在葬礼上,亲朋好友会穿上素服,以示哀悼之情。

五、拜神习俗在中国古代,拜神是一种重要的宗教仪式。

人们会定期前往宗祠、庙宇等神圣场所,向神明祈福、烧香、上供等,以谢神恩和祈求平安吉祥。

拜神不仅是对神明的敬意,也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信仰的表达。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历史习俗丰富多样,包括婚丧嫁娶习俗、礼仪节庆习俗、饮食习俗、服饰习俗以及拜神习俗等。

这些习俗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也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传统习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古代结婚间的礼仪(中国古代婚嫁礼仪有那些)

古代结婚间的礼仪(中国古代婚嫁礼仪有那些)

古代结婚间的礼仪(中国古代婚嫁礼仪有那些)文章目录[+]古代婚嫁的礼仪婚礼嫁娶,古今中外都被认为是人生中更大的礼仪。

和其他习俗相比,婚嫁礼仪随世情而多变。

从一定的程度反映出了人类当时文明教化的程度。

古代的婚姻中间有许多繁琐的程序,尽管如此人们却也都认认真真,绝不马虎,目的只有二个:一是使婚姻得到社会的确认,二是为新婚夫妇清除邪恶,祈求美满幸福的生活。

时下有一部分年轻人在结婚的时候,为了使自己的婚礼与众不同,又有一部分开始走向了传统。

在这里我将我国古代的婚嫁礼仪与大家做一下介绍,以作为大家的参考。

一、说媒“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

在传统的婚姻中,男女双方必须经过媒人的说合才能喜结连理。

媒人可以主动的揽活,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也可以是受人之托,成人之美。

还有一句话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批八字与推生肖古人十分讲究婚配,若男家要娶媳妇,先向女家取得女子的八字,然后便交给算命先生推算,看与儿子合不合,俗称“夹吾夹”。

如果女命克夫或与儿子的八字相冲,两家便不能结成姻亲了。

也可以将写有女子生辰八字的帖子置于男方家的神前暨祖先案上,卜吉。

三日内,如家中平安无事,男女双方能成为亲家。

关于推生肖,民间有许多俗谣,相合的有:青兔黄狗古来有,红马黄羊寿命长,黑鼠黄牛两兴旺,青牛黑猪喜洋洋,龙鸡更久长……蛇盘兔,必定富等等。

不合拍的有:白马怕青牛,羊鼠一担挑,蛇虎如刀挫,龙兔怕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等等。

三、定聘定及定议,聘又称小聘,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定婚礼。

定聘时必须用一种大帖,故乡人称定定日为回大帖或者是压大帖。

帖之外又有聘书,俗称婚书。

聘书一般都由男家备办。

定聘之前一切礼金都已定列成礼单。

男家只纳礼金的一小半,俗称上半礼。

定聘时也可以以金戒指为定聘礼的。

定聘的那一天男女两家皆设宴席,宴请亲朋好友,参加者只凑热闹,并不送礼。

四、送礼送礼大约在婚娶前二十日或一两个月内进行,送礼最重要的是送礼金。

古代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

古代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

古代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婚姻乃人生头等大事,但在古代婚姻并不是你情我愿。

古时候,〃婚姻〃二字写作〃昏因〃。

男子在黄昏时迎接新娘,而女子因男子而来,所以叫做〃昏因〃。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古代婚嫁礼仪知识有,希望对你们有援助。

中国古代婚嫁礼仪一、三书六礼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

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

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1、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辈见面则作揖,若小辈拜见时,新娘亦给〃见面钱〃。

之后,举行''待筵〃,新娘坐首席,由4名女子陪宴劝食,新娘多不真吃。

筵毕,喜娘陪新娘至厨房行〃—〃,有捞粉丝、摸泥纵等习俗,谓之上厨。

贺郎酒拜堂晚上,男家为好日正席酒,叫''贺郎酒〃,新娘须逐桌逐位为长辈和客人斟酒,酒要斟满又不可淌出。

酒饮状元红,菜多鸳鸯名,乐奏百鸟朝凤、龙凤呈祥。

席间,新娘在上热菜(换汤)时,喜娘喊:新娘子换汤(换妆)作揖啦!宴后,喜家请有福有德的座客两人至洞房,向新郎、新娘行〃三酌易饮〃礼,每进一次酒(新人只啜一口)相互交换下酒杯。

主贺者须边唱贺郎词,戏谑、祥和兼有,诸如:第一杯酒贺新郎, 有啥闲话被里讲,恐怕人家要听房。

第二杯酒贺新郎,房里事体暗协商,谨防别人要来张(看)。

第三杯酒贺新郎,祝愿夫妻同到老,早生贵子状元郎。

是夜,有吵新房习俗,谚云:〃三日无大小〃。

成亲那天新娘不多与客人说话,吵房时先逗新娘开口,看其衣裳纽扣, 五颗纽扣说是〃五子登科〃,看其脚镰头,说是看老寿星。

闹至午夜始散。

新郎随出送客,喜娘始铺被褥,新娘即赏以红包,喜娘嫌不足则佯立不走,待增加后才出。

新娘关房门,新人共吃〃床头果〃。

新郎上床,新娘“坐花烛〃,花烛不可吹灭,烛尽方可上床。

古代结婚六礼

古代结婚六礼

古代结婚六礼六礼历史历史沿革《礼记·昏义》《唐律》和《明律》规定“婚”的程序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和亲迎,也称“六礼”,即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

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即已确立,最早见于《礼记·昏义》。

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但名目和内容有所更动。

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三年曾命刘歆制婚仪。

汉朝以后至南北朝,皇太子成婚无亲迎礼。

而从东汉至东晋更是因社会动荡,顾不得六礼,仅行拜时拜公婆之礼,连合卺仪式也不要了。

直到隋唐,皇太子才恢复行亲迎礼,帝室成婚也照六礼行事。

宋代官宦贵族仍依六礼,中国民间则嫌六礼繁琐,仅行四礼,省去问名和请期,分别归于纳采和纳征。

《朱子家礼》连纳吉也省去,仅取三礼,三礼也成为明代的定制。

清代仅重纳采、亲迎二礼,中间加女家铺房一礼。

清代《通礼》载,汉官七品以上才实行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亲迎五礼。

清末后,六礼演变纷繁,也就逐渐衰落了。

六礼始于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的婚姻程序,虽几经变迁,但基本上没有脱离六礼的范围,在唐律、明律中都有类似的规定。

这种婚姻程序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风俗习惯和民族特色传统文化。

通常与[三书]合称[三书六礼]。

[1]在20世纪初逐渐形成了一套新式婚俗,即文明结婚。

“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

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

”新人突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枷锁,婚礼仪式力求简化由证婚人宣读礼堂所备证书,各方代表代表颂词,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或奏乐等,拜天地、闹洞房等封建迷信习俗也被逐一剔除。

[2]随着人们日益重视婚姻,于是对完成婚姻关系的过程就逐渐有了一套约定俗成的礼仪,就是我们常说的“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步骤。

[3-4]古籍记载六礼是中国传统婚礼仪式,古籍《礼记·昏礼》上载∶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古人婚前的礼节和流程

古人婚前的礼节和流程

古人婚前的礼节和流程
在古代,婚前的礼节和流程称为六礼,具体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些礼节:
1. 纳采:男方相中某个姑娘后,请媒人去女家提亲。

如果女家同意考虑,男方才能准备礼物前去求婚。

2. 问名:在求婚之前,双方了解情况,一般是指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媒人也会将男方的情况告诉女方的。

3. 纳吉:这是正式结成姻亲关系的标志。

当双方觉都有意思后,男家会占卜一个好日子,通过媒人通知女方,并在吉日备礼到女家作客,决定缔结婚姻。

4. 纳征:这是伴随在整个过程中的。

正式结婚前男家更是会向女家送一份聘礼,就是纳征,又叫纳币。

5. 请期:指男家选定婚期,备礼告诉女家,求其同意。

6. 亲迎:指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

在定好的吉日当天,新郎会在媒人与亲友的簇拥下亲自前往女方家祖庙拜见行礼,随后用花轿迎接新娘回家。

之后便是影视剧中常见的拜堂画面,依次拜天地祖先后,新娘便会被送入洞房,如此才算礼成,双方的嫁娶仪式才是圆满完成。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古代六礼六仪介绍

古代六礼六仪介绍

古代六礼六仪介绍古代六礼六仪是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古代社会中人们相互交往、社会关系建立和维系的基本规范。

六礼指的是嫁娶、丧葬、冠礼、军礼、封禅和朝贡六种礼仪,而六仪则是指进贤、聘、问、冠、丧、祭六种仪式。

下面将对六礼六仪进行逐一介绍。

首先是嫁娶礼仪,这是指男女结婚时所进行的一系列仪式。

嫁娶礼仪的主要内容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进门、过门、拜堂、敬茶、宴席等环节。

这些仪式的目的是确立男女双方的婚姻关系,强调家族的连续性和社会的稳定性。

其次是丧葬礼仪,这是指人们对逝者进行的一系列仪式。

丧葬礼仪的主要内容包括停灵、入殓、告别、安葬等环节。

丧葬礼仪的目的是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缅怀之情,也是为了安抚逝者的灵魂,使其得到安息。

再次是冠礼,这是指男子成年后举行的一种仪式。

冠礼的主要内容包括剃发、沐浴、穿衣、戴冠等环节。

冠礼的目的是标志男子已经成年,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责任,也是为了使男子更加自律、自重,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接下来是军礼,这是指军队进行军事演练或出征时所进行的一种仪式。

军礼的主要内容包括阅兵、授旗、检阅等环节。

军礼的目的是展示军队的威武形象,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和集体荣誉感,同时也是向敌人展示军队的实力和决心。

然后是封禅礼仪,这是指天子登基时所进行的一种仪式。

封禅礼仪的主要内容包括登山、祭天、祭地、祭祖等环节。

封禅礼仪的目的是通过祭祀天地祖先,表达对宇宙万物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是为了祈求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安康幸福。

最后是朝贡礼仪,这是指外国使臣进贡时所进行的一种仪式。

朝贡礼仪的主要内容包括接待、贡品展示、宴席等环节。

朝贡礼仪的目的是显示国家的威望和实力,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同时也是为了展示国家的文化和经济繁荣。

六仪即进贤、聘、问、冠、丧、祭六种仪式,是在具体场合下进行的一系列仪式。

进贤仪式是指选拔人才的一种仪式,聘仪式是指聘请人才的一种仪式,问仪式是指请教或咨询的一种仪式,冠仪式是指给予头衔或职位的一种仪式,丧仪式是指对逝者进行悼念的一种仪式,祭仪式是指祭祀神灵或祖先的一种仪式。

古代女子出嫁礼仪习俗什么时候出嫁

古代女子出嫁礼仪习俗什么时候出嫁

古代女子出嫁礼仪习俗什么时候出嫁女子出嫁自古就有很多的礼仪习俗,那么你们知道古代的女子出嫁是怎样的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女子出嫁礼仪习俗,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古代女子出嫁礼仪习俗【开脸】开脸之前是黄毛丫头,开脸后就意味着当姑娘的时代已结束。

【高挽发髻】未婚女子,在成年之前两鬓的头发和后脑的头发都梳成小辫垂下来,只有头顶的头发扎发髻。

婚后头发全部盘到头顶上去,脑后梳发髻。

【凤冠霞帔】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

【红盖头】古时候婚礼,新娘子头上头回蒙一块别致的大红绸缎,称为红盖头,这块盖头要入洞房时由新郎揭开。

【坐花轿】古时女子出嫁都要坐花轿,轿顶上插上喜鹊、凤凰或八仙人物,迎风招展。

【过火盆】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寓意新人婚后生活红火兴旺。

【跨马鞍】即新娘被迎娶至夫家,于入门之时,须在观鞍上象征式地乘坐。

“鞍”“安”同声,取“平安”长久之义。

古代女子什么时候出嫁法定结婚年龄不嫁要被处罚我国古代其实是一个“早婚国家”,古代人认为“男有室女有家”后,人们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和谐。

在周代,已到适婚年龄的男女的终身大事还被列入了官方议程,专门设置了管理男婚女嫁的政府官员。

而在晋代,如果女子到了一定年龄还没有嫁人,官府就要强行给她找对象。

在中国古代,女子婚龄标准,各朝多有变动。

其中,上古周代的“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屡被提起。

此说出自《周礼·地官·媒氏》篇中,如果照这么说,中国早期是实行晚婚晚育的国家。

从史料来看,实际不然。

这个婚龄杠杠,不是现代婚姻中的最低结婚年龄,而是成年男女必须结婚的年龄上限。

中国古代其实是“早婚国家”,特别是女性的结婚年龄普通较低。

早的11岁就结婚了。

据《梁书·张缅传》和《周书·城冀传》,梁高祖第4个女儿富阳公主和北周高祖女儿平原公主都是11岁出嫁的。

更早的还有在6岁就结婚的,汉昭帝八岁继承皇位,娶“年甫六岁”的上官安女为皇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嫁娶礼仪
篇一:古代礼仪
古代礼仪
关于筹办婚姻嫁娶喜事用事帖式的总说明
1、凡单帖、小帖不须写“顿首”,只写“拜”字。

全帖、大帖或给长辈写帖,必须写“熏沐顿首叩拜”。

有事请客写“候光”,酒席请客写“候叙”,晚辈请长辈写“候教”。

有喜事请客写“洁具喜筵”,“恭候”、“台光”。

2、正月请客写“新正春扈”,或“春茗”。

清明请客写“敬气新火”,“蒲具小酌”。

重阳请客写“敬涤萸触”。

端午节请客写“洁治蒲触”。

冬腊月请客写“新成淑杯”。

有公事用公款请客写“丑酌”。

3、关于“称呼”在帖式应用时,是一个重要关键,决不能乱写、乱用。

尤其是在婚姻嫁娶中的“下聘帖”、“过庚帖”、“定亲帖”、“日子帖”及“婚书”中所用的称呼,是非常讲究的,切不可乱写。

①大称呼类:是长辈的应该称:大德望、大乡望、大有道、大硕德、大姻望。

是平辈的称:大英畏。

是幼辈的称:大时彦、大茂才、大时杰。

工匠
称大经师、大工师。

称女亲眷为:大闺范、大淑德。

对一般的称呼:称姻亲。

无亲戚关系称:世弟、世兄。

自称“愚弟”或愚世弟。

同窗称硕兄、仁兄,自称“如弟”、“世弟”。

舅与甥,甥自称“愚外甥”。

岳父对婿写侍生,内弟对姐夫自称“眷弟”。

内侄与姑父自称“眷侄”。

学生对先生自称“门人、门生”,门生之子自称“晚生”。

世谊称世弟。

世侄也可写愚侄。

②词解:“顿首拜——顿是头叩地也。

首,是头。

拜是两手下地。

嵇——头至地也。

泣血嵇首——是指居服丧。

技泪嵇首——期服丧。

——备也。

端肃——用于新亲。

喜书格式要求精华知识
精华知识
问问推荐的网友答案
立写“婚书单”:“婚书单”是根据出嫁人“八字”拟定的。

一般在请“阴阳”先生“看日子”的同时,'就推究明白,抄写出来,作为男女完婚当天的“指南”,有关行动都要按“婚书单”上的规定施行。

附:旧“婚书单”样式(红纸一张分条开列)
婚书单
一论上头某时某刻面向某方大吉
一论冠戴某时某刻面向某方大吉
一论上轿面向某方大吉忌三相
一论下轿面向某方大吉忌三相
注:
①上头:即打开发辫、盘上纂的时刻;
②冠戴:戴上凤冠,穿上“迎衣”(“迎”这里俗读为“宁”)的时刻;
③忌三相:凡一个相属在有关年份都要忌相冲克的三相,民间旧俗,凡新人上下轿或抬嫁妆时,所忌的属相人就得回避,否则,对双方都不利。

一般戒规是:申子辰年蛇鸡牛,巳酉丑年虎马狗,寅午戌年猪兔羊,亥卯未年龙鼠猴。

知道后要自觉避开。

5.送好日子:男家将婚期择定之后,要选吉
日送到女家,俗叫“送好日子”。

过去都是以,“换帖”形式进行的,表示双方首肯,再无异议,就可以分头准备,如期嫁娶了。

这种形式早已废止,后来只是口头告知女方,同意即可。

现在,当地民间婚嫁“看日子”的习俗仍然传承,但迷信复杂的清规戒律多已被破除。

许多人都在“五一”、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里完婚。

按指节纹查:太岁门前一五九
正端月,二花月,三桐月,四梅月,五蒲月,六荷月,七瓜月
八桂月,九菊月,十阳月,十一薇月,十二嘉平月
初一为朔,十五为望
八卦所属方位
乾为西北,坎为正北,艮为东北,震为正东
巽为东南,离为正南,坤为(:古代嫁娶礼仪)西南,兑为正西
古代按八卦各卦性质而配以方位,所配方位顺序,分伏羲方位和文王方位两说。

前者称先天学,所列方位称先天图;后者称后天学,所列方位称后天图◇世以八卦定方位多用后天图。

即乾,西北;坎,北方;艮,东北;震,东方;巽,东南;离,南方;坤,西南;兑,西方。

参阅宋朱熹《周易本义·图目》、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八卦方位》。

后天(文王)八卦方位图
篇二:古代婚礼习俗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婚礼属于嘉礼之一,嘉礼以亲万民。

周制婚礼是后世婚礼的范本,后世的婚礼在各种异族文化的交流中有所发展,也融合了不少新的习俗,不过从纳采至亲迎、合卺而入洞房,即使内涵风韵数易其容,但基本仪制的结构没有明显变化。

1.古代婚礼基本流程:
主要分为婚前礼和正婚礼。

婚前礼:
1.说媒
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

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结丝罗”,“谐秦晋”,“结连理”,“通二姓之好”。

这种说合,就叫“说媒”。

建国之后,“说媒”曾改称为“做介绍”,做这种说合工作的人,被人们雅称为“月老”,俗称为“媒人”,后来改称为“介绍人”。

媒人还被称为“红娘”。

2.看亲
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晓”。

经媒人说合后,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

这种由男方在媒人的副食下到女家作初次访问的,称之为“看亲”。

雅称“相亲”。

3.过礼
“看亲”、“看当’、之后,要履行订婚手续,俗称“过礼”。

“过礼”的第一步合八字,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认为是对儿女的婚事负责,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

好在现代人多半不相信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换红帖,往往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有的甚至连换帖的形式都免了。

“换帖”、“合八字”之后,媒人要选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订婚。

“过礼”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动者(无论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礼物至少要包括猪肘子一个,酒一对,鸡鸭各一,给对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

鞋袜各一双,包封一个,给姑娘的东西若干。

包封里封多少钱、给姑娘一些什订婚礼物,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给多少算多少。

当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应该尽量替对方着想,力求节俭一些。

正婚礼:
中国古代讲究三书六礼
三书六礼
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

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

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曰时辰,以1、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
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安床: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

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及红包。

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结婚当晚新人进房为止。

结婚流程:
婚礼前准备:
一、祭拜
男方家在婚礼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将举行
二、安庆礼
依八字、房屋座向拜床母。

婚礼基本流程:
花轿:
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

向四邻昭示。

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
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末来和生美满幸福。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敬茶改口:怍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传统中式婚礼用品
我国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喜悦的寓典礼,所以称为庆典。

结婚礼全部使用体现吉祥的婚礼物品来装饰。

如张贴大红喜字,给新娘遮上红盖头,穿上大红袄,新郎胸前佩上大红绸等等。

这些
红钯的吉祥物品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暗示着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火。

一些传统婚礼元素:
花轿。

旗锣伞扇:鞭炮:凤冠霞帔:盖头:马鞍:火盆:秤秆:花烛:天地桌:
婚服的演变
唐朝婚礼服饰:梁冠礼服——钗钿礼衣
唐朝婚礼服饰融合了先前的庄重神圣和后世的热烈喜庆;唐制是男服绯红,女服青绿,所谓红男绿女是也。

【钗钿礼服】晚唐时期宫廷命妇的礼服,在花钗大袖襦裙或连裳的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