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西方古代宫廷餐饮礼仪
中西餐饮礼仪的对比
中西餐饮礼仪的对比中西文化向来有着巨大的差异,那么中西餐饮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礼仪区别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中西餐饮礼仪的对比,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一、用餐氛围的差异由古至今,国人都非常习惯在饭桌上表达感情。
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崇尚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讲究面子排场,气氛之热烈常常令人叹为观止。
在用餐过程中,国人喜欢相互敬酒,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地喝。
主人还要劝客人进食,生怕客人吃不饱、吃不好,甚至会不断用自己的筷子往客人的盘子里夹菜,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意。
虽然从卫生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不足,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和合”、“团圆”的普遍心态,由此可以看出延承至今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格。
当然,大声喧哗的就餐方式已经为现代就餐礼仪所摒弃。
西方人用餐时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实行分餐制,每人各自点菜,各持一份,只吃自己的盘中餐,不替他人取菜、不吸*、不劝酒;喝汤时不能发出响声,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嘴唇或咂嘴;可以与左右客人轻声交谈,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即可。
其实,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际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客人之间。
与*饮食方式的差异更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
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话都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对自我的尊重。
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总是缺少了和乐融融的气氛。
二、席位安排的差异中式餐饮一般采用圆桌共餐的形式,其席位一般是依餐厅的方位与装饰设计风格而定,或取面门、朝阳,或依室内装饰所体现出的突出位置设定尊位。
通常服务员摆台时会以口布折叠成花、鸟等造型,尊位造型非常醒目,使人一望而知。
在民间吃饭,尊位可以是主人就座,但当有前辈、领导、长辈或认为是重要的客人时,尊位必须请最长者、最重要的客人就座,主人可以陪伴在最重要的客人左右。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1、历史起源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食礼之国”。
汉族传统的宴饮礼仪程序是:主人向客人发出请柬,届时主人在门口相迎。
出席的宾客也要互致问候,开席前客人先在客厅小坐,吃些茶点。
待客人到齐后一一就座,以左为上,相对上座的是二座,上座之下为三座。
等到客人都坐定之后,主人开始敬酒让菜。
敬酒时先敬长辈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
这种传统的宴请礼仪在我国的大多数地方流传至今。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中西餐饮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当时因着拜占庭文化启发,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礼仪。
在十七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用餐。
在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严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
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
在十二世纪,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国,餐桌礼仪和菜单用语均变得更为优雅精致,教导礼仪的着作亦纷纷面世。
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传留下去。
西方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习俗。
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开始,家长就对其进行餐桌礼仪的培养。
2、餐桌用语在中国,即使餐桌上的菜琳琅满目,主人也会说“菜很少,招待不周,还请大家多担待”;西方国家的主人则会很随便的说“help yourselves”,显得很自然随意。
同时中国的主人会不时往客人的碗里添布新菜,经常客人的碗被主人夹的菜装得满满的,但是在西方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主人的布菜会让客人觉得自己的意愿没有受到尊重。
3、餐具使用和摆放筷子刀叉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差异。
在我国,北方多木,南方多竹,而筷子的主要原料就是木头和竹子。
而刀叉的起源与欧洲古代的游牧民有关,他们随身带刀,往往遇到猎物,用刀子割下来,烧熟了,用刀子分着吃。
大约到15世纪前后,为了改变进餐姿势,才慢慢开始使用叉子。
不同的餐具反映了不同的生活观念。
在中国,一家人坐在一起,用筷子合餐,体现了老老少少坐在一起的家庭单元,而西方人一开始就分吃,由此反映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
中西餐礼仪(推荐12篇)
中西餐礼仪(推荐12篇)中西餐礼仪第1篇中餐礼仪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点的饮食礼俗,发达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中国人的饮食礼仪是比较发达的,也是比较完备的,而且有从上到下一以贯通的特点。
《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在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至迟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
这些食礼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成为文明时代的重要行为规范。
有主有宾的宴饮,是一种社会活动。
为使这种社会活动有秩序有条理的进行,达到预定的目的,必须有一定的礼仪规范来指导和约束。
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饮食礼仪,作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至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
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相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
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
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规程。
现代的标准规程是: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
酒斟八分,不得过满。
上菜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金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把头尾朝向正主位。
西餐礼仪时下吃西餐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更不再是名人雅仕的IDENTITY。
不过常常光顾西餐厅的,始终还是那批人。
毕竟,西餐不如街头的经济快餐,5元钱就可以吃到两肉一菜一汤。
还有一些嘴上“爱”吃心里叫苦的家伙,根本上就是无奈于不争气的胃,只钟情于中华饮食文化。
也就是说,西餐的口味、吃法与中餐是有着很大区别的。
不是人人都爱吃西餐。
只是偶尔光临西餐厅的人,大多是为了消费情调。
不信问你身边的人:曾经有两个大男人相约去吃西餐的吗?西餐总是让人联想到烛光、钢琴、红酒、牛扒、沙律、忌廉汤和醇香的咖啡、WAITER或WAITRESS的微笑……初初热爱西餐的人,也许热爱的并不是如我们平常热爱中餐一样,热爱食物的色香味,而热爱仅仅因为牛扒和沙律是“西餐”,热爱的是西餐的感觉,那种能深深触动心灵的感觉。
中西餐桌礼仪
中西餐桌礼仪【荐】中西餐桌礼仪中西餐桌礼仪11、餐桌气氛上的比较总的来说是西方餐桌上静,中国餐桌上动。
西方人平日好动,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地去静静切割自家的盘中餐。
中国人平日好静,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
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的根本差异。
2、餐桌举止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们在出席各种正式的会餐时也是比较讲究的,但是在现代风俗变迁和发展中,有进步的一面,也有落后的一面,有对传统的观看来,这种超负荷的饮食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危害人体。
尽管中国人讲究食疗、食养,重视以饮食来养生滋补,但我们的烹调却以追求美味为第一要求,致使许多营养成分损失破坏,因此营养问题也许是中国饮食的最大弱点。
3、西方烹调遵循的是规范与科学西方人强调科学与营养,因此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
菜谱的使用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
西方人总是拿着菜谱去买菜,制作菜肴,但相比起来,还是一个非常机械的东西,而这导致了西餐的一个弊端)))缺乏特色。
当人们身处异地想品尝当地美食时,肯定是不会有人选择肯德基或麦当劳之类食品的。
另外,规范化的烹调甚至要求配料的准确,调料的添加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
由于西方菜肴制作的规范化,使其毫无创造性。
令西方人不能理解的是,中国烹调不仅不追求精确的规范化,反而推崇随意性。
翻开中国的菜谱,常常发现原料的准备量、调料的添加量都是模糊的概念。
而且中国烹调中,不仅讲究各大菜系要有各自的风味与特色,即使是同一菜系的同一个菜,所用的配菜与各种调料的匹配,也会依厨师的个人爱好特点有变化。
同样是一道/麻婆豆腐,为四川客人烹制和为苏州客人烹制,所用的调料肯定是不同的。
而在西方,一道菜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面对不同的食者,都毫无变化。
4、崇尚自由的西方人重分别与个性在中西饮食文化之中也明显体现出这种文化特征。
西菜中除少数汤菜,正菜中各种原料互不相干,鱼就是鱼,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这体现了继承,也有对传统文化习俗的违背。
《中西餐礼仪》课件
03
邀请与回复
正式的西式宴请需提前发 出邀请,并确保宾客收到 。收到邀请后应尽。
座位安排
主人应引导宾客入座,主 宾应坐在主人的右侧,其 他宾客按顺序就座。
西式餐饮中的饮酒礼仪
酒水选择
在宴请中,酒水应与菜品搭配得当, 如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
中西餐礼仪
contents
目录
• 中西餐礼仪概述 • 中式餐饮礼仪 • 西式餐饮礼仪 • 中西餐饮礼仪比较 • 中西餐饮礼仪实践与案例分析
01
中西餐礼仪概述
中西餐礼仪的起源与历史
01
中国餐礼仪的起源与历史
02
中国餐礼仪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礼 仪和规矩逐渐形成,以表示对食物和客人的尊重。
西餐礼仪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以适 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05
中西餐饮礼仪实践与案例分析
中西餐饮礼仪实践要点
准时到达
参加正式的餐饮活动时,应准时到达,避免迟到或早退。
穿着得体
根据餐饮活动的正式程度,选择合适的服装,以示尊重。
中西餐饮礼仪实践要点
• 餐具使用:了解并掌握餐具的使用方法,避免失 礼。
敬酒
在饮酒时,应先向长辈或主人敬酒, 然后按顺序向其他宾客敬酒。
饮酒适度
饮酒时要适度,不要过量饮酒,以免 失态或影响健康。
筷子文化与使用礼仪
筷子的起源与意义
筷子是中国传统的餐具,起源于古代,代表着中华饮食文化。使用筷子时,要 注意姿势端正,不要戳、刺、叉食物。
筷子的忌讳
在用餐过程中,不要用筷子指向别人、在空中乱摆、插在饭中等等,这些行为 被视为不吉或不敬。
案例二
一家中国家庭邀请外国客人共进晚餐。在餐 桌上,主人不断向客人推荐各种菜肴,并强 迫客人尝试。分析:这个案例中,主人的行 为不符合餐饮礼仪。在餐饮活动中,应尊重 客人的意愿和食量,避免强迫或过分热情的 行为。
中西宴会礼仪
中西宴会礼仪 宴会是⼀种⼈和⼈之间的社交活动,不管是哪国还是哪种类型的宴会,都有它独特的礼仪规范需要遵守。
下⾯是店铺为⼤家准备的中西宴会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家! 中西宴会礼仪 中国宴会礼仪 ⼀、宴会的基本礼仪 (⼀)桌次安排。
按共同的惯例和习惯,桌次⾼低以离主桌远近⽽定(以⾯门为准),右⾼左低。
桌数较多时,要摆桌次牌。
多桌宴请时,宴请桌排列—般以最前⾯或居中的桌⼦为主桌。
宴会的席次安排,以礼宾次序为主要依据。
(⼆)座次安排。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更是⼀个强调等级之分的国度,所以,早在古时候,宴会的座次就已经很讲究了。
坐古时候那种四⽅的台案有严格的礼节,是要分尊卑主从的。
⼀般来说,⾯东者尊,位置是留给最尊贵的客⼈的。
《史记·项⽻本纪》中关于鸿门宴中就有⼀段论述,原⽂为:项王留沛公饮,项王东向坐,亚⽗南向坐,亚⽗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
在这⾥,本来东向是尊位,因该是刘邦的,但项⽻霸道,毫不客⽓的就抢了过来,当时正是项⽻踌躇满志的时候。
刘邦是个流氓,抢不过项⽻,⼜不⽢⼼,索性去坐了卑位,把局⾯搞搞乱。
范增⽼实,规规矩矩的坐了从位,也就是陪客的位置。
剩下了⼀个张良,⾃⼰的位置被⾃⼰的主公抢了去,剩了⼀个主位,实在没办法坐,也不敢坐,⼲脆站着了。
正式宴会,⼀般都事先安排座次,以便参加宴会者⼊席时井然有序,同时也是对客⼈的⼀种礼貌。
⼀般来讲,在正式的宴会座次中,强调以右为上,⾯门为上。
在具体安排座位时应考虑以下⼏点:⼀是以主⼈的位置为中⼼。
如有⼥主⼈参加,则以主⼈和⼥主⼈为中⼼,以靠近主⼈者为上,依次排列;⼆是要把主宾和夫⼈安排在最主要的位置。
通常是以右为上,即主⼈的右⼿是最主要的位置。
离门最远的、⾯对着门的位置是上座,离门最近的、背对着门的位置是下座,上座的右边是第⼆号位,左边是第三号位,依次类推;三是在遵从礼宾次序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相邻者便于交谈;四是主⼈⽅⾯的陪客应尽可能插在客⼈之间,以便与客⼈交谈,避免⾃⼰的⼈坐在⼀起。
我国古今餐桌礼仪与西方餐桌礼仪
餐桌礼仪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
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不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赞扬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目录展开中国古今餐桌礼仪古代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
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不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赞扬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古代礼仪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
来宾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
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
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
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不。
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阻碍,一些也被引进。
如分菜、上汤、进酒等方式也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
中西餐饮食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现代古代礼仪图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接着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进展而来的。
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来宾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
酒斟八分,不可过满。
上菜顺序依旧保持传统,先冷后热。
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
这些程序不仅能够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
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
中国餐桌礼仪入门篇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特不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差不多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
中西方餐饮文化商务礼仪
中西方餐饮文化商务礼仪不同的名族和国家存在着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名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从跨文化的角度揭示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差异和不同,可以使人们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探究其文化底蕴,提高跨文化意识。
餐饮文化由于地域、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中国餐饮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
古有民以食为天、丰衣足食之说,今有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的俗语。
人们把饮食文化作为生活的重要部分,常以饮食的好坏来衡量生活水平的高低。
而盛大的节日也都与饮食相关联。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饮食的重视一直延续至今。
另一方面,作为东方礼仪之邦,重视宴席座次礼仪、受礼仪是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
据有关史料记载,至少在周代,我国饮食礼仪就已经初步形成,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并对西方餐饮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饮食文化正向多元化发展。
自清代以来,一些西餐礼仪被引进。
中西餐餐饮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在中国,圆形餐饮颇受欢迎。
因为圆形的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饮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
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
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
此为一大忌。
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活动———即使有人迟到也要等。
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中式菜肴大多数不会只有一种材料,通绿色蔬菜做伴菜,如芹菜或青椒,衬托粉红色的猪肉。
一顿饭不会只有一款菜肴,通常同时常有其他伴菜或配料衬托主菜,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例如烹煮猪肉,会以爽脆的端上两款、甚至四款菜肴,且每款菜肴都要色香味俱全,端上次序则以菜肴的搭配为配。
中西方饮食礼仪差异_礼仪知识_
中西方饮食礼仪差异天南地北,自古中西方就有不同,那么你们知道中西方饮食礼仪有什么差异吗?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中西方饮食礼仪差异,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中西方饮食礼仪差异1出席时间中国人是多样化时间观念的人,往往很难做到准时到达;在西方国家各种活动都按预定的时间开始,要求准时或提前5分钟到达,迟到会被视为对主人及其他客人的不尊重。
2 用餐氛围中国人都非常习惯在饭桌上表达感情,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崇尚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西方人用餐时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实行分餐制,可以与左右客人轻声交谈,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即可。
3席位安排中式餐饮一般采用圆桌共餐的形式,其席位一般是依餐厅的方位与装饰设计风格而定,依室内装饰所体现出的突出位置设定尊位;西式宴请中一般使用马蹄形或长形餐桌,男女间隔而座,即便是夫妻也不例外,西方以右为尊,左为次,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
4餐具使用在中国餐具较简单一般只有杯子、盘子、碗、碟子、筷子、匙羹等几种;而西方分有刀叉匙杯盘等。
5进餐礼仪中餐的进餐礼仪体现一个‘让’的精神宴会;西餐进餐礼仪传达的是一种‘美’的精神追求,整个进餐过程不但要美味,更要悦目、悦耳。
6表示停餐方法中方宴会中结束用餐,可以把筷子横搁在碟子上;在西方用餐后,将刀叉摆成四点钟方向即可。
西餐礼仪出自古代宫廷,其程式化的规定极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用餐者严格约束个人举止,力求使之高雅动人。
自由、平等西餐文化是在西方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现代工业文化的不断改进而形成的,无形地渗透着西方文化传统特点。
在西餐中,饮食的时时刻刻都是人人平等自由的表现,每个人自主决定食物的种类、分量,分餐适用,丰俭由己,在大多的场合实行“AA”制。
吃饭是自己的事情,大家平等自由地坐在一起享受食物,随便自由。
独立、卫生与中式的圆桌共餐不同,西方用餐习惯于在长条桌上进行,实行分餐制,即各自点菜,各持一份。
西餐形式从表面上看似乎少了些热闹,多了些客气和独立,但实质上最重要的是体现了卫生。
中西饮食文化礼仪
餐桌礼仪西餐礼仪1. 就座时,身体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跷足,与餐桌的距离以便于使用餐具为佳。
餐台上已摆好的餐具不要随意摆弄。
将餐巾对折轻轻放在膝上。
2. 使用刀叉进餐时,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东西时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执刀将其切成小块,用叉子送入口中。
使用刀时,刀刃不可向外。
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在餐盘边上。
刀刃朝向自身,表示还要继续吃。
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拢放在盘中。
如果是谈话,可以拿着刀叉,无需放下。
不用刀时,可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千万不可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只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只手拿叉取菜。
要记住,任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3. 喝汤时不要啜,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
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
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
喝汤时,用汤勺从里向外舀,汤盘中的汤快喝完时,用左手将汤盘的外侧稍稍翘起,用汤勺舀净即可。
吃完汤菜时,将汤匙留在汤盘(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4. 吃鱼、肉等带刺或骨的菜肴时,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轻轻吐在叉上放入盘内。
如盘内剩余少量菜肴时,不要用叉子刮盘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应以小块面包或叉子相助食用。
吃面条时要用叉子先将面条卷起,然后送入口中。
5. 面包一般掰成小块送入口中,不要拿着整块面包去咬。
抹黄油和果酱时也要先将面包掰成小块再抹。
6. 吃鸡时,欧美人多以鸡胸脯肉为贵。
吃鸡腿时应先用力将骨去掉,不要用手拿着吃。
吃鱼时不要将鱼翻身,要吃完上层后用刀叉将鱼骨剔掉后再吃下层吃肉时,要切一块吃一块,块不能切得过大,或一次将肉都切成块。
7. 喝咖啡时如愿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后要用小勺搅拌均匀,将小勺放在咖啡的垫碟上。
喝时应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垫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着喝。
吃水果时,不要拿着水果整个去咬,应先用水果刀切成四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着吃。
中西方餐饮礼仪比较
制作人:韩芳淇
2018年2月26日
目录
contents
中国传统餐饮礼仪
西方传统餐饮礼仪
中西方餐饮礼仪差异
结语
1、中国传统餐饮礼仪
据文献记载,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就已经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 门外
3
1、中国传统餐饮礼仪
穿休闲服到餐馆里用餐
16
4、结语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 哲学,这种差异又衍生出了不同的饮食习俗和餐桌礼仪。在这一方面,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
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西餐与中餐一样, 是一种饮食文化,尽管不同的社会历史,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不同的地域特征,造 就中西方迥异的饮食背景,也形成了不同的餐饮礼仪,但从本质上讲,讲究品种多样,营养平衡, 搭配合理,重视健康已成为中西方饮食科学的共识,这是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融合最重要的基础。 只有交流,才可能了解,才有可能发展。而通过对两种餐饮礼仪的对比,更好地学习餐饮礼仪, 则有助于我们理解两种不同的文化,增进交流,促进发展
15
3、中西方传统餐饮礼仪比较
8、其他细节
在中国,人们在餐馆用餐的穿着可以随便一些,即使是T恤、牛仔裤都可以,只有在重要的宴会上 方穿得隆重一些 在西方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 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不但要衣着整齐,往往还要求穿礼服并要求坐姿要端正,不可
宾客到时,互致问候
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 客齐后导客入席 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中西方餐饮文化商务礼仪
中西方餐饮文化商务礼仪不同的名族和国家存在着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名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从跨文化的角度揭示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差异和不同,可以使人们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探究其文化底蕴,提高跨文化意识。
餐饮文化由于地域、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中国餐饮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
古有民以食为天、丰衣足食之说,今有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的俗语。
人们把饮食文化作为生活的重要部分,常以饮食的好坏来衡量生活水平的高低。
而盛大的节日也都与饮食相关联。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饮食的重视一直延续至今。
另一方面,作为东方礼仪之邦,重视宴席座次礼仪、受礼仪是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
据有关史料记载,至少在周代,我国饮食礼仪就已经初步形成,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并对西方餐饮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饮食文化正向多元化发展。
自清代以来,一些西餐礼仪被引进。
中西餐餐饮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在中国,圆形餐饮颇受欢迎。
因为圆形的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饮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
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
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
此为一大忌。
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活动———即使有人迟到也要等。
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中式菜肴大多数不会只有一种材料,通绿色蔬菜做伴菜,如芹菜或青椒,衬托粉红色的猪肉。
一顿饭不会只有一款菜肴,通常同时常有其他伴菜或配料衬托主菜,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例如烹煮猪肉,会以爽脆的端上两款、甚至四款菜肴,且每款菜肴都要色香味俱全,端上次序则以菜肴的搭配为配。
论中西方餐饮礼仪文化差异
论中西方餐饮礼仪文化差异蔡童雨陈帅追溯至历史,中西方文化交际在各朝各代皆有体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表现形式无疑是餐饮礼仪方面的跨文化交际。
中国乃古代礼仪的文明之邦,其用餐礼仪的表现归根于古代封建社会流传下来的饮食习俗。
而西方餐饮礼仪起源于异国对于本国的文化输入,相对精致,复杂。
中西方餐饮文化是中西方文化传统的根本体现,正因为出现差异,才有了以经济文化等为大背景的交融碰撞。
找到差异,并进行大致的了解分析,最后加以运用磨合到跨文化交际中,便为实现其现实的意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餐桌礼仪文化的起源文化不仅为一个社会群体所共有的表现方式,也同样存在其独特性行为。
民以食为天,从古自今,饮食都是我们生存生活的必不可少的方面,然而由于不同地区文化所受影响不同,秉持的传统观念不同,导致人们在用餐过程中出现许多形式上的区别。
针对诸多差异,我从宏观角度将这两种餐饮礼仪文化分别概括为形式以及实质上的不同。
中国用餐讲求一个场面问题,形式越大,宴席越为隆重,就越能突显出人们热情好客的态度。
不仅仅是人多热闹,中国也以其闻名海外的八大特色菜系强有力地证明了其对于餐桌礼仪文化的重视。
在古代中国,餐饮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社交活动。
人们迷信鬼神①之类的邪说,相信只要讨好鬼神就能祈福的平安,于是他们遵循各式各样的条条款款,经常举行各种宴席活动,逐渐的,简单的用餐习惯也就从这些活动条款中不断演化形成如今较为完备的餐饮礼仪体系。
而西方人的餐饮礼仪大多来源于封建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等级制度。
旧时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导致许多基督教的旧习俗和礼仪被流传下来。
有等级有身份的资本主义者们普遍对于餐饮的形式和礼仪有着严苛的要求,在皇室贵族中,这种精致而高级的用餐礼仪首先被发掘并呈现出来。
于是,与中方不同,他们在用餐的过程中更注重实质性的礼仪,其中包括餐具的摆放、着装要求、菜品的种类、上菜的顺序、用餐方法等等。
那么中西方的餐饮礼仪是从多久开始出现,又是从多久正式作为社会所需的一套完善制度的呢?据史料记载,至少是在周代,中国已经有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饮食礼仪制度,特别是当经过当时担任口鲁国祭酒的孔子大力推崇称赞以后,被当作是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对比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对比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很多的。
比如中餐重滋味,讲排场;西餐重情调,讲浪漫。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对比。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对比:西餐礼仪在西方,去饭店吃饭一般都要事先预约,在预约时,有几点要特别注意说清楚,首先要说明人数和时间,其次要表明是否要吸烟区或视野良好的座位。
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别的日子,可以告知宴会的目的和预算。
在预定时间到达,是基本的礼貌。
再昂贵的休闲服,也不能随意穿着。
上餐厅吃饭时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
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整洁;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
如果指定穿正式的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进入餐厅时,男士应先开门,请女士进入。
应请女士走在前面。
入座、餐点端来时,都应让女士优先。
特别是团体活动,更别忘了让女士们走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
当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几乎要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坐下来了。
用餐时,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
两脚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在高级餐厅里,会有精于品酒的调酒师拿酒单来。
对酒不太了解的人,最好告诉他自己挑选的菜色、预算、喜爱的酒类口味,主调酒师帮忙挑选。
主菜若是肉类应搭配红酒,鱼类则搭配白色。
上菜之前,不妨来杯香槟、雪利酒或吉尔酒等较淡的酒。
正式的全套西餐上菜顺序是:①前菜和汤②鱼③水果④肉类⑤乳酪⑥甜点和咖啡⑦水果,还有餐前酒和餐酒。
没有必要全部都点,点太多却吃不完反而失礼。
稍有水准的餐厅都欢迎只点前菜的客人。
前菜、主菜(鱼或肉择其一)加甜点是最恰当的组合。
点菜并不是由前菜开始点,而是先选一样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适合主菜的汤。
点完菜后,在前菜送来前的这段时间把餐巾打开,往内摺三分之一,让三分之二平铺在腿上,盖住膝盖以上的双腿部分。
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领口。
用餐中为八字形,如果在用餐中途暂时休息片刻,可将刀叉分话盘中,刀头与叉尖相对成”一”字形或”八”字形,刀叉朝向自己,表示还是继续吃。
中西餐文化礼仪对比
在融合过程中,中西餐文化各自的创 新发展也不断涌现,推动着双方不断 进步。
中西餐饮文化交流的意义与影响
促进文化交流
01
中西餐饮文化交流是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增
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推动经济发展
02
中西餐饮文化交流也带来了商业机会和经济发展,为双方带来
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02
中西餐礼仪比较
餐前礼仪
01
餐前等待礼仪
02
在中国,主人会邀请客人入座,并等待所有客人到齐后才开始用餐。 而在西方,客人可以自行入座,不必等待所有人到齐。
03
餐前饮品礼仪
04
在中国,主人通常会提供茶或饮料给客人,以表示欢迎和尊重。而在 西方,通常会提供一杯水或气泡水。
餐中礼仪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西式菜肴的特点与烹饪方法
菜肴特点
西式菜肴注重食材的原味和口感,强调食材的新鲜和自然搭配,注重食物的质感 和外观。
烹饪方法
西式菜肴的烹饪方法包括烤、煎、煮、炸等,强调食材的熟度和口感,以及食物 的色彩和造型。
中西餐饮食习的异同点与影响因素
异同点
中式菜肴和西式菜肴在食材选择、烹饪方法和口味上存在差异,但两者都强调食物的新鲜和营养价值。同时,两 者也存在相似之处,如都注重食物的卫生和安全。
中西餐文化礼仪对比
目录
• 中西餐文化概述 • 中西餐礼仪比较 • 中西餐饮具差异 • 中西餐饮文化交流与融合 • 中西餐饮食习差异 • 中西餐桌礼仪禁忌
01
中西餐文化概述
中西餐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式餐饮文化
起源于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融合了各地区和民族的风俗习惯。随着历史的演变, 中式餐饮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烹饪技艺和饮食文化,强调色、香、味、形、器的 和谐统一。
中西餐用餐礼仪详解
中西餐用餐礼仪详解中华饮食源远流长。
在这自古为礼仪之邦,讲究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饮食礼仪自然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的饮宴礼仪号称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进,终于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饮食进餐礼仪,是古代饮食礼制的继承和发展。
饮食礼仪因宴席的性质、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区,也是千差万别。
古代的饮食礼仪是按阶层划分:宫廷,官府,行帮,民间等。
而现代饮食礼仪则简化为:主人(东道),客人了。
作为客人,赴宴讲究仪容,根据关系亲疏决定是否携带小礼品或好酒。
赴宴守时守约。
抵达后,先根据认识与否自报家门,或由东道进行引见介绍,听从东道安排,然后入座:这个“排座次”,是整个中国饮食礼仪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
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
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左手边依次为2、4、6……右手边依次为3、5、7……直至汇合。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
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然后首席的左手边坐开去为2、4、6、8,右手边为3、5、7。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礼仪是礼节、仪式的统称,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和方式来表现的自律、敬人的完整行为。
西餐是饮食形式的一个类型,通俗地讲,是以吃喝为主题的一种进餐方式。
当今人们对吃喝的理解已不只是维持生命的一种手段,而是一种享受,同时也是一种交流方式。
西餐因选材用料、烹饪方式和进餐方式决定了在各方面都要求有一定的基本规则和礼节。
为了使宾客都能愉快顺利地用餐,就必须了解其中的规范和道理。
在这里需指出的是,这些规则不是一些死板的教条,它是为目的而服务的,而且我们的目的是:享用西餐,当个内行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宫廷宴会礼仪的介绍
● 饮食流程 宴桌先摆冷膳,后摆热膳。先进膳,吃汤饭。进膳必, 上奶茶。奶茶必,转宴。转宴必,上酒宴。酒宴必,进果 茶。果茶必,皇后妃嫔等退席,皇帝出座。 乾隆除夕大宴:首先由首席太监为乾隆呈献汤膳盒一 对:左一盒内有红白鸭子大菜汤膳盒梗米膳各一品,右一
盒内盛燕窝捶鸡汤、豆腐汤各一品。接着为后妃等送汤膳
中国与西方古代宫廷宴会礼仪
内容
● 中西方宫廷宴会礼仪介绍
● 中西方各自宴会所展现出来的政治或文化内涵
● 此项研究意义
清朝宫廷宴会礼仪的形成与完善
● 起始与发展 清朝宫廷筵宴制度最早始于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在经过漫 长的发展后在康乾时期达到鼎盛。
努尔哈赤通过多年征服,建立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清朝宫廷宴会礼仪的介绍
● 片段感受
元旦日望,贝子贝勒公等每旗各进御前、中宫宴席牲酒。大设筵宴于崇政殿, 王以下俱排立候进。御宴毕,王以下、都统近前立,各官于原班立,捧爵官捧爵跪送,
进酒官跪接,兴,亦上前跪进,各官皆跪。进酒官退原处跪,候上举酒,王以下各官
退至原班照翼列坐,次设王以下各官桌,候上进馔,各官与各坐处,一跪一口叩头。 宴毕,鸣赞官替行一跪三叩头礼毕,上还宫,王以下各官跪送,候驾过。兴,各退。 其升殿、进桌、进酒、进馔、行礼。上还宫时俱作乐。
清朝宫廷宴会礼仪的政治意义
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连年征战之中,统治者越
来越感到“吃”是战争中最大的问题,也是对征战官兵最
高的礼遇,为此,每有战果努尔哈赤都要举行犒赏宴、庆 功宴来犒劳官兵,而对于前来投诚的部落,统治者也会毫 不吝惜的大摆筵席。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宴会带有 笼络官兵、臣属的政治功能。 清朝建立后,疆域辽阔,物阜民丰,那么“吃”早已 不成其为问题。在高度统一的帝国之下,宫廷宴会又带有 了别的政治色彩。在这一时期,笼络臣下仅仅是宴会功能 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彰显皇恩、凸显国力、强调封建等 级制度是这一时期宴会最重要的功能。这一时期的每一次
清朝宫廷宴会礼仪的形成与完善
● 正式形成
清朝宫廷筵宴制度真正形成时期是在皇太极 时期。1636年,皇太极即位后,改“后金”为 “大清”,改“女真”族为“满洲”简称满族,
此后,封建制国家各项制度逐渐建立和健全,宫
廷筵宴制度也随之渐趋完备。 1636年正月,皇太极在祭天典礼即位之后, 举行了盛大的宫廷筵宴。在这次宴席之后皇太极 制定了较完备的宴会礼仪制度。
等高品质器具,他们不仅质地精美、做工精致,而且数量巨大。皇
帝寿宴所用器物,更是用料名贵、工艺精良、造型优美,不但具有 实用价值,还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清朝宫廷宴会礼仪的介绍
● 座次
清朝宫廷宴会名目繁多,多达几十
种,由于与宴人员不同,自然各自宴会 的座次安排也不尽相同,但大体上却呈 现相同的特点,即礼仪尊卑、贵贱长幼、 主次相别、贵近庶远这种能够彰显封建 等级制度的排列。
宴会都明显突出封建统治者封建集权意识和封建等级观念。
西方宫廷宴会礼仪起源与概况
中世纪时期贵族礼仪基本是法国人和法国宫廷所 倡导的,并为其他各个宫廷所普遍效仿。而宫廷宴会 礼仪也不例外。 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历史上梅罗文加王朝,
当时因拜占庭文化启发,因而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礼
仪。到了罗马帝国的查里曼大帝时,礼仪更为复杂, 甚至专制。 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在十二世 纪,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国,餐桌礼仪和菜单用语均变 得更为优雅精致,教导礼仪的著作亦纷纷面世。
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汉文二班第三组
西方宫廷宴会礼仪简介
● 祝酒 一般情况下,国王会提议喝第一杯酒,第一杯 酒之后主客就可以相互敬酒了。 中世纪的时候与现在不同,首骑士文化的影响, 当时敬酒必须是将杯中酒一口喝净的,否则会被认 为是对敬酒者的不尊敬。
西方宫廷宴会礼仪简介
●
刀叉的方法
西方宫廷宴会礼仪的作用
● ● ● ●
彰显王权,显示国王的尊贵与至高无上。 展现国力,凸显该国经济的发达(宴请外使)。 展现贵族的优雅,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 表明国王的嘉奖与鼓励,笼络人心。
●
显示自身的优雅与素养,赢得众人青睐。
研究目的及意义
餐桌礼仪是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西方在思维方式、生
活习惯、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故此东西方餐桌礼仪也不可避免的有所差
异。而宫廷餐桌礼仪作为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发展进程中最具代表性,同时也 是对餐桌礼仪最讲究的一部分,对此的研究对于中西 方文化交际和日常交
清朝宫廷宴会礼仪的介绍
清朝宫廷筵宴严格遵循成规常例和皇家礼仪规范宴所用 宴桌、式样、桌面摆设,座次、菜品、所用餐具质地形状名 称等均有严格规制和区别。
● 餐桌的安排
除夕大宴为例:皇帝用金龙大宴桌,皇帝座位两边,分 摆头桌、二桌、三桌,左尊右卑,皇后、妃嫔、或皇子、贝 勒等均按地位和身份一次入座。
● 餐具 清宫御膳多用金、银、铜、锡、玉、玛瑙、水晶、象牙、细瓷
西方宫廷宴会礼仪简介
● 入座程序 总体上来讲,宴会入座大体为先主后宾、先女后男、先长后幼、先贵后 贱。那么在宫廷里,自然是由最高统治者先入座,然后与会者才能入座。与普 通家庭不同,宫廷宴会不是国王与王后各坐桌子一头,而是按男右女左的次序 共同坐在上位。紧靠国王坐的一般是最重要的来宾,然后再按照爵位的高低、 男女相间的方式分别就座。 ● 来宾介绍 来宾介绍的顺序与中国由很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反 。 在西方中世纪的宫廷,来宾介绍首先介绍最重要的来宾,这里的重要是指 主要要宴请的人,然后其余与会人员介绍一般遵循以下次序:先将男宾介绍 给女宾,再把女宾介绍给男宾;先把晚辈介绍给长辈,再把长辈介绍给晚辈; 先把下级介绍给上级,再把上级介绍给下级
和梗米膳各一品。接下来,帝后妃们看戏进奶茶,然后是 转宴大席。转宴时皇帝和内庭后妃们共宴。席上的肴馔先 从乾隆处转起,然后依次转给皇后、妃、嫔等。先转汤膳碗,再转小菜、点心、群膳,捶手、果钟、苏糕、鲍螺、 金羹匙、金匙、高头松棚果罩等,唯有花瓶、筷子、叉子和果盒不转。转宴大席毕,接着是酒宴。酒宴也要摆荤 素菜四十品、果子八品;后妃们酒宴桌摆荤素菜十五品、果子四品。乾隆用酒宴时,丹升大乐伴随而起。乾隆首 饮,后妃们依次饮,饮酒毕,乾隆离桌,后妃们遂离桌,至此,除夕筵宴便告结束。
—女真族,并于1616年建立“后金国”政权。努尔哈赤在频繁的征 战过程中,越来越感到“吃”是战争中最大的问题也是对征战官兵 最高的礼遇,为此,每有战果努尔哈赤都要举行犒赏宴、庆功宴来 犒劳官兵。 此时,后金政权举行的筵宴较为粗糙和古朴——以兽肉、家禽、 家畜为主,而且等级制也不很明显——围圈聚坐炕上,传杯共饮、 大碗盛肉、操刀自食 ,没有官序、座位,但已具备宫中筵宴制度雏 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