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的信息管理

合集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制度(3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制度(3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制度____学仁和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制度为贯彻落实《____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一、____机构职责(一)公共卫生科。

在医院疫情报告管理领导小组领导下设专职人员负责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管理、收集和上报工作。

(二)各临床诊疗科室负责人为该科室管理责任人,负责本科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管理工作。

二、报告责任人。

首诊医生为报告责任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工作。

三、报告范围与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包括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一)传染病1、鼠疫。

发现____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2、____。

发现____例及以上____病例。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____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1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13、流行性出血热。

____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____单位发生____例(高发地区____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____例及以上。

14、钩端螺旋体病。

____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____单位发生____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____例及以上。

15、流行性乙型脑炎。

____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____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____例及以上。

16、疟疾。

以行政村为单位,____个月内,发现____例(高发地区____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____年内无当地感染病例报告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____个月内发现____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____个月内发现____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染病例。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一、概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全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和监督而建立的信息系统。

该系统将整合各地区的卫生服务数据,有效监控卫生服务项目的执行情况和效果,为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供数据支持。

二、系统功能1.数据录入与管理:支持医疗机构和卫生部门录入和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包括项目名称、执行机构、执行时间、经费使用情况等。

2.数据分析与报告:系统能够对录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生成各类报表,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监控与预警:系统具备监控功能,可实时监测各地区卫生服务项目的执行情况,发现异常并及时预警。

4.协同办公:可实现不同医疗机构和卫生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和协作能力。

三、系统优势1.信息完整性:通过系统管理,实现了各级卫生服务数据的完整性和一体化管理,杜绝了数据分散和错漏的情况。

2.效率提升:系统自动化处理数据,大大减少了手工录入和统计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数据可视化:系统生成的各类报表直观清晰,便于政府官员和决策者快速了解卫生服务项目的执行情况。

4.风险控制:系统能够及时监测和预警异常情况,帮助防范各类卫生服务项目风险,确保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执行。

四、未来展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建设成本较低、效益显著的信息化项目,未来应继续优化系统功能,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同时推广应用到更多地区和医疗机构,为全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提供更好的支持。

五、结语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将有力推动全国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提高卫生服务项目的执行效率和科学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保障。

让我们共同努力,构建更加健康的社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制度是指为了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和管理相关信息的报告流程和程序的一套制度。

该制度旨在及时、准确地收集、报告和传递事件相关的信息,以便有关部门能够及时做出决策和采取措施,加强卫生应急响应和疫情防控工作。

以下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1.责任人员和部门:制定明确的责任人员和部门,负责信息的报告、收集和传递工作;
2.报告方式和内容:明确报告方式,包括电话、邮箱、在线填报等方式,并规定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要求报告包括事件发生地点、人员情况、病情严重程度、防控措施等信息;
3.报告时间要求:规定报告的时间要求,要求在发现事件后立即报告,确保信息的及时性;
4.信息流程:规定信息的流转路径和流转方式,确保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5.信息保密:明确信息的保密要求,加强对敏感信息的控制和保护,保障公众和相关人员的信息安全;
6.信息统计和分析:要求对报告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分析疫情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7.信息共享和发布:规定在必要时需要向公众和相关部门及时共享和发布信息,以加强公众的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8.信息评估和反馈:建立评估和反馈机制,对报告的信息进行评估,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可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助于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和卫生应急响应能力。

公共卫生健康档案管理

公共卫生健康档案管理

公共卫生健康档案管理一、概述公共卫生健康档案是记录居民健康状况、疾病预防与控制、医疗服务等方面的信息资料。

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健康档案,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预防和控制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公共卫生健康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居民健康档案、预防接种记录、慢性病管理档案、传染病报告记录、病患随访档案、健康宣传教育资料、社区健康调查数据和医疗资源配置情况等。

二、居民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是记录居民基本信息、健康状况、疾病史、诊疗记录等信息的档案。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有助于全面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方案提供依据。

三、预防接种记录预防接种记录是记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档案,包括疫苗种类、接种时间、接种部位等信息。

建立预防接种记录有助于确保儿童得到及时、规范的疫苗接种服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四、慢性病管理档案慢性病管理档案是记录慢性病患者基本信息、病情状况、诊疗方案、随访情况等信息的档案。

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有助于规范慢性病患者的诊疗和管理,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医疗效果。

五、传染病报告记录传染病报告记录是记录传染病患者基本信息、病情状况、诊疗方案、转归情况等信息的档案。

建立传染病报告记录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防控传染病,保障公众健康。

六、病患随访档案病患随访档案是记录患者诊疗过程、病情变化、随访情况等信息的档案。

建立病患随访档案有助于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评估治疗效果,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七、健康宣传教育资料健康宣传教育资料是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的资料,包括宣传海报、视频、手册等。

建立健康宣传教育资料库有助于向公众传播正确的健康观念和行为习惯,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水平。

八、社区健康调查数据社区健康调查数据是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状况调查所得的数据,包括社区居民的患病率、死亡率等指标。

建立社区健康调查数据库有助于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分布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方案提供依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制度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准确地收集、汇总和报告相关信息,以便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以下是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的内容和步骤:
1.制定责任分工: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分工,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部门、医疗机构等。

2.信息收集和报告渠道:建立信息收集和报告的渠道,包括传染病报告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等。

3.信息收集和报告要求:明确相关信息收集和报告的内容和要求,例如病例报告、疫情报告、防控措施报告等。

4.信息采集和核实:相关部门和人员及时采集相关信息,并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5.信息汇总和分析:相关部门和人员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形成综合分析报告,包括疫情趋势、传播途径、影响范围等方面的信息。

6.信息报告和发布:相关部门和人员根据信息报告的要求,及时向上级部门、公众和媒体发布相关信息。

7.信息交流和合作:建立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机制,包括卫生部门、国际组织等,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8.信息保密和安全:对收集到的的信息进行保密和安全管理,保护相关信息的隐私和安全。

以上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制定和执行这样的管理制度可以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帮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一、背景简介随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不断扩大和深化,为了更好地监督和管理这些项目的执行情况,国家决定建立一套信息管理系统,以便实现对各项卫生服务项目的全面、精准管理和监控。

二、系统架构1.系统概述该信息管理系统是由政府主导开发,针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而设计的一套全面管理平台,旨在提高项目执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和监控项目进展。

2.系统功能项目信息录入:包括项目基本信息、执行进度、经费支出等;项目监控:实时监测各项目的执行情况,包括进度、质量等;数据分析: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政策制定和重点项目筛选提供依据;报表输出:生成各种报表,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

3.系统组成–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用于存储各项项目的数据信息;–前端管理界面:提供数据录入、修改、查看等功能;–后台服务器:负责数据处理、分析等功能的实现;–报表生成模块:通过数据分析生成各类报表。

4.系统流程•项目信息录入:各卫生服务项目主管部门或责任单位将项目信息录入系统;•项目监控:系统根据录入的信息实时监控项目执行情况;•数据分析:系统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各类统计报表;•报表输出:系统将生成的报表提供给相关部门或领导进行查阅。

三、系统优势1.信息透明化项目信息通过系统平台进行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和透明化,提升管理效率。

2.实时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各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3.数据分析通过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项目执行情况,指导政策制定。

4.提升管理效率系统的建立可以提升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四、总结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将为国家各级卫生服务项目的监控、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促进卫生服务项目的规范执行和高效运行。

希望这一系统的建立能够为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一、前言
为了及时有效地收集、报告、处置并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公
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
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的部门、单位和人员。

三、报告流程
1. 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立即向所在单位主管部门报告,并按
照单位内部流程上报。

2. 主管部门应当于收到报告后,立即组织调查,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3. 上级部门应当及时汇总、分析调查结果,并向相关单位和部门报告。

4. 相关单位和部门应当及时协调配合,制定应对措施,防范和控制疫
情扩散。

四、报告内容
1. 疫情基本情况:病种、病程、传播途径、发病情况等。

2. 确诊人数:对疫情造成的影响数据。

3. 宣传信息:对公众提供防范和应对信息。

4. 应对措施:所有单位和部门应制定详细的应对措施,并及时向上级
推进执行。

五、报告要求
1. 上级部门应当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及时指导各相关
单位和部门进行处置。

2. 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应当认真踏实地完成信息报告工作,确保信息准确、及时。

六、执行和监督
1. 本制度由主管部门负责执行和管理。

2. 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执行信息报告的同时,进行现场巡查和监督。

3.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当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应的责任。

七、生效日期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依据
本规范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制定,是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病 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 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其他 相关单位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 息的收集、报告、监测和分析等工作。
04
监督与评估
监督检查
定期检查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对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 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规 范得到有效执行。
重点督查
针对重大或复杂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专 家进行重点督查,指导事件处置 工作。
社会监督
鼓励社会各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进行监 督,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 映。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通报批评
对工作不力、违反相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 评,督促其整改。
责任追究
对因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 究,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05
附则
解释权
解释权
本规范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 会负责解释,对于本规范中 的专业术语和定义,也由国 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进行统一
解释。
解释方式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必要 时,可以通过发布公告、制 定实施细则等方式,对规范 中的条款进行解释,以明确 具体操作要求和执行标准。
要点二
废止内容
废止原《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 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 全部条款,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 卫生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再参 照执行。
要点三
废止效力
废止自本规范发布之日起生效,对于 已经按照原规范开展的相关工作,各 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和疾 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进行调整和 完善。

信息系统在公共卫生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系统在公共卫生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系统在公共卫生管理中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在公共卫生管理中,信息系统的作用尤为显著。

它极大地提高了卫生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保障社会大众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数据收集和分析信息系统在公共卫生管理中的首要作用是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平台,各个卫生机构可以将患者的个人信息、疾病类型、就诊记录等数据纳入系统中进行存储和管理。

这些数据可以由政府卫生部门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不同地区的疾病流行情况、高发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基于这些数据的分析结果,公共卫生部门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二、健康教育和宣传信息系统的另一个作用是实现卫生教育和宣传的普及。

通过信息系统平台,政府卫生部门可以发布健康教育视频、卫生宣传资讯等信息,向社会大众传达正确的健康知识和防疫常识。

而且,信息系统还可以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让民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健康建议和医疗指导,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行为。

三、医疗资源调配信息系统在公共卫生管理中的又一个重要作用是医疗资源的调配。

通过信息系统,政府卫生部门可以实时了解各个医疗机构的床位、医生和药物等资源情况,以及患者的就诊需求。

有了全面的数据支持,卫生部门可以更加科学地进行医疗资源的分配,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供给,提高公众就医的便利度和用药安全性。

四、疾病监测和预警信息系统在疾病监测和预警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信息系统平台,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可以实时监测和汇总症状报告、疫情监测数据等信息,及时发现和控制疾病的爆发和扩散。

当有疫情暴发风险时,信息系统可以迅速发出预警信息,协助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公众健康的威胁。

五、医药管理和溯源信息系统在医药管理和溯源上也有重要作用。

通过信息系统,政府卫生部门可以对医疗机构的医药采购、药品生产、配送等环节进行监管,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同时,信息系统还可以实现医药产品的溯源管理,追溯药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更好地保障公众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制度

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制度

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制度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应当遵循以下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 以服务公众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为宗旨。

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公众的健康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因此制度的建立和操作应当坚持以服务公众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为宗旨,实现信息的公开透明和便捷获取。

2. 科学合理的信息收集和分类。

公共卫生信息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在管理制度中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收集和分类体系,包括对不同类型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存储。

3. 加强信息安全保护。

公共卫生信息管理涉及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和国家机密信息,必须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严格保护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确保不会被非法获取和利用。

4. 强化信息共享和互通。

公共卫生信息管理不仅仅是一项政府部门的工作,还需要社会各界、专业机构和企业的参与。

因此,加强信息共享和互通是信息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这需要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的平台和机制。

5. 加强信息利用和应用。

公共卫生信息的价值在于其对公共健康和安全的指导作用,因此,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制度应当加强信息的利用和应用,以指导公共卫生决策、科学研究和公众健康教育。

二、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公共卫生信息收集和汇总制度公共卫生信息收集和汇总制度是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的基础,其目的是为了及时收集各类公共卫生信息,包括疾病监测、卫生事件报告、医疗机构报告等,并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

主要包括:(1)建立健全的公共卫生信息收集机制,遵循科学的信息采集标准和程序,包括对各类传染病、慢性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收集。

(2)分类整理和汇总信息。

将收集到的各类公共卫生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公共卫生信息数据库,并建立信息归档和备份措施,以保障信息的完整和稳定。

(3)建立公共卫生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包括与卫生监督部门、疾控中心、医疗机构和科研单位的信息共享机制。

公共卫生应对突发事件的信息管理

公共卫生应对突发事件的信息管理

公共卫生应对突发事件的信息管理突发事件对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疫情爆发、自然灾害等。

在这些紧急情况下,有效的信息管理是保障公众安全和减少风险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公共卫生应对突发事件的信息管理策略与措施。

1. 信息收集与监测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准确地收集和监测信息是应对的第一步。

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相关组织应建立高效的信息收集和监测系统。

通过建立联合指挥机构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多部门数据的整合和分析,从而更好地把握突发事件的发展动态。

2. 信息发布与传播及时准确地发布和传播信息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公众及时了解事态发展、采取应对措施。

政府和卫生部门应建立多途径的信息发布系统,包括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和手机短信等,以覆盖不同人群和地区。

同时,信息应具备易于理解和操作性强的特点,方便公众获取和应用。

3. 健康数据管理突发事件中,健康数据的管理可以帮助掌握疫情变化趋势、实施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这包括建立基本的数据收集和管理系统、推动医疗机构和社区之间的数据共享,以及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此外,还应考虑采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数据的精确度和分析效率。

4. 社交媒体管理在公共卫生应对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和卫生部门应加强对社交媒体的监管和管理,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应对谣言和不良信息的传播。

同时,通过利用社交媒体的互动性和传播力,提高公众对于突发事件和防控措施的意识和参与度。

5. 协调与合作机制卫生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中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和组织建立协调与合作机制。

通过制定明确的工作职责和沟通渠道,实现信息的快速交流和资源的有效调配。

此外,应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挑战。

6. 风险评估与预警公共卫生应对突发事件的信息管理需要建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通过对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风险点和趋势,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不断改进和完善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效率和准确性。

公共卫生紧急响应中的信息管理与传播

公共卫生紧急响应中的信息管理与传播

公共卫生紧急响应中的信息管理与传播公共卫生紧急响应是指当公众面临突发性疾病或危害生命威胁的事件时,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紧急措施来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管理与传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信息管理与传播在公共卫生紧急响应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有效的信息管理与传播策略。

首先,信息管理在公共卫生紧急响应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高效的信息管理可以帮助相关机构掌握全面准确的疫情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信息管理还有助于高效组织资源,及时调配各类物资和人力,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和损失。

在信息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整合和分析机制,确保信息流畅、准确。

其次,信息传播是公共卫生紧急响应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及时、准确的信息传播可以帮助公众了解疫情的发展态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信息传播还可以减少公众的恐慌和焦虑情绪,增强社会凝聚力。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种媒体渠道,包括但不限于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广泛宣传与疫情相关的知识和防护措施。

此外,还需要加强与社区的互动交流,倾听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

为了确保信息管理与传播的有效性,以下是一些推荐的策略:1.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信息收集、整合、分析和发布等环节。

这样可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并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2.加强协调合作。

在公共卫生紧急响应中,信息涉及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政府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共享,形成合力应对。

3.加强专业技术支持。

信息管理与传播需要借助专业技术的支持。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提高信息管理与传播的专业水平,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4.加强与媒体的合作。

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主动与媒体合作,加强信息共享与沟通。

同时,也需要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注重准确、客观、负责任的原则,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传谣现象的发生。

公卫信息管理工作计划

公卫信息管理工作计划

一、前言随着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公共卫生信息管理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提高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公共卫生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信息管理体系,实现公共卫生信息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2. 提高公共卫生信息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利用能力,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安全管理,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4. 提升公共卫生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三、工作内容1. 信息体系建设(1)完善公共卫生信息数据库,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疾病监测、传染病报告、慢性病管理等数据。

(2)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公共卫生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3)推广使用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等信息化手段,提高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的便捷性和效率。

2. 数据采集与处理(1)规范公共卫生信息数据采集流程,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2)建立数据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数据进行核查、清洗和更新。

(3)开展数据分析和挖掘,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信息安全管理(1)制定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信息数据的使用、存储、传输等环节的安全要求。

(2)加强信息安全防护,采取技术手段和物理措施,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3)开展信息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公共卫生信息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4. 人员培训与考核(1)定期组织公共卫生信息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2)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公共卫生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和激励。

四、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1个月)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内容、步骤和时间安排。

组织开展人员培训,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 实施阶段(6个月)按照工作计划,逐步推进信息体系建设、数据采集与处理、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与考核等工作。

3. 总结阶段(1个月)对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公共卫生与健康信息管理

公共卫生与健康信息管理

公共卫生与健康信息管理公共卫生是维护社会大众健康的一种系统性方法与措施。

而健康信息管理则是指通过有效收集、整理、存储、分析和传播健康相关数据和信息,促进公众及相关部门的健康决策和干预措施。

公共卫生与健康信息管理密切相关,共同致力于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以及保护公众健康。

一、公共卫生与健康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公共卫生与健康信息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首先,公共卫生与健康信息管理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疾病的传播趋势和流行病学特点,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其次,通过分析健康信息,能够发现人群中存在的健康问题和疾病风险因素,从而指导公众改善生活方式和加强个人健康管理。

此外,公共卫生与健康信息管理还有助于提高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果。

二、公共卫生与健康信息管理的主要任务1. 数据收集与整理公共卫生与健康信息管理的第一步是收集各类与健康相关的数据,包括人群的基本信息、疾病统计数据、环境因素等。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整理和分类,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利用。

2. 数据存储与管理健康信息管理需要建立可靠、安全的数据库系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数据库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结构和清晰的数据标识,以便于数据的检索和利用。

3. 数据分析与应用利用收集到的健康信息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以推断人群的健康状况和相关风险因素。

分析结果可以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4. 数据传播与交流公共卫生与健康信息管理的成果需要向公众和相关部门传播,以提高大众的健康意识和行为。

信息的传播可以借助新闻媒体、互联网等渠道,确保信息得到有效传达。

三、公共卫生与健康信息管理的挑战与解决方案1. 数据质量问题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存在数据缺失、错误录入等问题,导致数据质量下降。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标准化,在数据录入前设立审核机制,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公共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

公共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

公共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在当今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解决公共卫生问题成为各国政府和组织关注的焦点。

公共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应运而生,为公共卫生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公共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数据收集和分析1.1 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收集和整合,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 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潜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趋势。

1.3 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促进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加强公共卫生管理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二、疫情监测和预警2.1 利用信息化系统建立疫情监测网络,实现对疫情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2.2 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疫情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3 加强与国际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共同应对跨国疫情传播的挑战。

三、医疗资源管理3.1 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医疗资源的动态调配和优化配置,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3.2 建立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平台,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和互通,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3 加强对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管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

四、健康教育和宣传4.1 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公共卫生问题的认识和意识。

4.2 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根据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和需求,提供相应的健康指导和服务。

4.3 借助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扩大健康宣传的覆盖范围,吸引更多人参与健康管理和预防工作。

五、应急响应和危机管理5.1 建立公共卫生信息化应急响应机制,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

5.2 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资源调度和指挥,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协同性。

5.3 加强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跟踪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公共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实施效果。

综上所述,公共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在提升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应急响应和危机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子版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电子版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以及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个人。

第三条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管理、科学决策、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二章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第四条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公共卫生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发布和利用。

第五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地报送公共卫生信息,包括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事故、职业卫生、环境卫生等。

第六条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应当具备以下功能:(一)信息收集与报送:实现公共卫生信息的自动收集、报送和汇总;(二)数据分析与预警:对公共卫生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和异常情况;(三)信息发布与传播:及时发布公共卫生信息,提高公众对公共卫生风险的认知;(四)信息查询与服务:为公众提供便捷的公共卫生信息查询服务。

第三章传染病防治管理第七条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加强传染病监测、报告、调查、控制、治疗等工作。

第八条建立传染病监测网络,对重点传染病进行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第九条加强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十条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准确报送。

第四章食品安全管理第十一条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第十二条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食品安全信息的可追溯。

第十三条加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严格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监管。

第十四条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时掌握食品安全风险信息。

第五章环境卫生管理第十五条严格执行环境卫生法律法规,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

第十六条加强环境卫生监测,及时发现和消除环境污染隐患。

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制度

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管理,提高公共卫生信息质量,保障公共卫生信息安全和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化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公共卫生信息的管理,包括公共卫生信息收集、处理、存储、传输、使用、公开、安全等方面。

三、组织机构(一)成立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二)设立公共卫生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工作。

四、信息收集与处理(一)信息收集1. 公共卫生信息收集应遵循全面、真实、准确、及时的原则。

2. 信息收集渠道包括:政府统计、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社区服务中心、公众举报等。

3. 信息收集内容应包括:疾病监测、健康教育、疫苗接种、环境卫生、食品安全、职业健康等。

(二)信息处理1. 信息处理应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对收集到的公共卫生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评价,形成有价值的信息产品。

3. 对信息进行去标识化处理,保护个人隐私。

五、信息存储与传输(一)信息存储1. 公共卫生信息存储应采用安全可靠、容量充足、易于扩展的存储设备。

2. 信息存储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分类、编码、归档。

3. 定期对存储设备进行备份,确保信息安全。

(二)信息传输1. 公共卫生信息传输应采用加密、认证等技术,确保信息安全。

2. 信息传输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3. 传输过程中,应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六、信息使用与公开(一)信息使用1. 公共卫生信息使用应遵循合法、合理、公开、透明的原则。

2. 依法向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提供公共卫生信息。

3. 公共卫生信息使用应尊重信息主体的知情权和隐私权。

(二)信息公开1. 公共卫生信息公开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2. 公共卫生信息公开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

3. 公共卫生信息公开渠道包括: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媒体等。

通信技术如何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管理

通信技术如何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管理

通信技术如何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管理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在公共卫生信息管理方面。

公共卫生信息管理是指利用各种信息传输和通信技术手段对社会公众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控制和预警的管理活动。

通过运用通信技术,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可以更加高效、便捷地实施,提高人们对公共卫生问题的认识和控制水平。

通信技术为公共卫生信息管理提供了更全面、实时的数据。

传统的公共卫生信息收集往往依赖于人工调查和案例报告,这种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且数据收集可能存在误差。

而通过通信技术,可以建立起覆盖广泛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实时地收集和整理健康相关数据。

例如,运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程序,可以实现对公众的在线健康调查和监测。

这样一来,公共卫生管理者可以更及时地了解社会公众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和干预措施。

通信技术可以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的传播与宣传。

公共卫生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向公众传递卫生信息,提高公众对卫生知识的认识和意识。

通过通信技术,公共卫生管理者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媒体,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公共卫生知识与信息。

同时,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可以针对性地向不同人群传播特定的卫生信息,例如传染病预防知识、疫苗接种副作用提示等。

这样的传播方式不仅具有时效性和高效性,还能够触达更广泛的受众,提高公共卫生宣传的效果。

通信技术提供了更广泛的协同合作平台,促进公共卫生信息的共享与交流。

公共卫生管理往往需要涉及多个部门、机构和地区之间的协作合作。

传统的协作往往面临着沟通不畅、信息共享不及时等问题。

而通过通信技术,可以建立起多方协同的信息共享平台。

例如,云计算技术可以使得各个卫生机构之间实时共享病例数据、经验教训和科研成果,促进对公共卫生问题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视频会议等方式,还可以远程举行专家会诊、培训和学术研讨等活动,提高公共卫生管理者的专业水平。

总的来说,通信技术在公共卫生信息管理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与数据管理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与数据管理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与数据管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立和数据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意义,介绍其主要功能和优势,并讨论数据管理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的作用。

一、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意义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是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合、传递和分析公共卫生领域的数据,以支持决策和管理工作。

它对于完善卫生监测、预防和应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能够全面、及时地收集疾病监测数据。

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实时掌握疾病的发病情况、流行趋势等信息,及时发现和防控各类传染病,提高公共卫生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信息系统能够支持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响应。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通过信息系统可以迅速发布预警信息,组织卫生资源,采取应急措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再次,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公众的卫生素养。

通过信息系统的普及和利用,公众可以获取相关卫生教育知识,了解常见疾病的防控措施,提高对健康的认知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优势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等功能。

其主要优势如下:1. 数据集中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卫生部门可以将分散的数据集中管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避免数据冗余和重复采集,提高数据的整体效用。

2. 数据在线共享:信息系统实现了数据的在线共享,不同卫生机构之间可以共享数据,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协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卫生监测和预警能力。

3. 决策支持: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信息系统能够提供决策支持,帮助卫生决策者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4. 网络化服务: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支持网络化服务,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应用,为公众提供在线预约、健康咨询等服务,便捷高效地满足公众的卫生需求。

三、数据管理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的作用数据管理在公共卫生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管理第一部分政策背景一、社区卫生服务1、中发[1997]3号_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_19970115 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

基层卫生机构要以社区、家庭为服务对象,开展疾病预防、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医疗与伤残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妇女儿童与老年人和残疾人保健等工作。

2、卫基妇发[1999]326号10部委_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19990716(卫生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204字方针) 3、卫基妇发[2002]186号11部委_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的通知_20020820(卫生部国务院体改办国家计委民政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建设部税务总局药品监管局中医药局)4、国办发[2006]5号_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务院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_20060208 组长:吴仪国务院副总理,副组长:高强卫生部部长,徐绍史国务院副秘书长,王军财政部副部长,成员:黄文平中央编办副主任、王春正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吴启迪教育部副部长、姜力民政部副部长、王晓初人事部副部长、王东进劳动保障部副部长、仇保兴建设部副部长、蒋作君卫 1生部副部长、江帆人口计生委副主任、惠鲁生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吴刚中医药局副局长。

5、国发[2006]10号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_20060221 6、2006年国家下发的与社区卫生服务有关的配套文件2006_23号劳社部发_关于促进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2006_36号国中医药发_关于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2006_61号财社_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2006_69号国人部发_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2006_239号卫妇社发_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2006_240号卫医发_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的通知2006_244号卫医发_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2006_1305号发改价格_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意见的通知二、新医改与公共卫生服务有关文件1、中发[2009]6号_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_20090317 三、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四大体系相辅相成,配套建设,协调发展。

(四)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 2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确定公共卫生服务范围。

明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增加服务内容。

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央规定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2、国发[2009]12号_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_20090318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十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

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服务内容。

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

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

普及健康知识,2009年开设中央电视台健康频道,中央和地方媒体均应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十四)增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从2009年开始开展以下项目: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等,预防出生缺陷;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等。

(十五)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 (十六)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

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

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

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给予补助。

3、国办函[2009]75号_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的通知_ 20090722 [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2、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5、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七)重点抓好涉及面广、影响全民健康水平的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

3主要工作目标: 1.启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2009年底前,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30%左右,农村居民试点建档率达到5%。

(卫生部负责)2.开始对15岁以下的人群补种乙肝疫苗,2009年补种2300万人左右,占应补种人数的31%。

(卫生部负责) 3.启动35-59岁农村妇女常见病检查项目,完成宫颈癌检查200万人,乳腺癌检查40万人;对全国农村约1180万名生育妇女补服叶酸和住院分娩给予补助。

(卫生部负责)4.为20万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

(卫生部负责) 5.在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改炉改灶87万户,炉灶维修45万户。

(卫生部负责)6.支持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411万座。

(卫生部负责)7.落实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低于15元。

(财政部负责) 4、卫妇社发[2009]70号_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_20090707 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并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

二、健康教育: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

三、预防接种: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包括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

4四、传染病防治: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

五、儿童保健: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至少2次。

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六、孕产妇保健: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

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

七、老年人保健: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八、慢性病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

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

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九、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5、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关文件卫生部关于印发《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卫妇社发〔2009〕60号20090624 关于印发《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卫妇社发〔2009〕61号20090624 卫生部关于印发《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卫妇社发〔2009〕91号20090921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卫办妇社发[2010]102号_20100622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管理方案》 5的通知卫办妇社发[2010]101号_20100622 6、国办函〔2010〕67号_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_20100420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11.完善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主要工作目标:(1)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落实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40%以上,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20%,并提高信息化水平。

(卫生部负责)(2)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