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生态评价专题报告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对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报告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对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报告环评报告

岳阳步步高新天地建设项目对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报告建设单位:岳阳高乐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编制时间:2017年9月编制单位:湖南美景环保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参与人员:目录第一章总则 (1)1.1 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1.2 主要编制依据 (2)1.2.1 国家法律、法规 (2)1.2.2 部门规章、规定 (3)1.2.3 地方法规规划 (4)1.2.4 技术导则、标准及规范 (4)1.2.5 其他资料 (4)1.3 评价目的 (5)1.4 评价原则 (5)1.5 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6)1.5.1 评价工作等级 (6)1.5.2 评价范围 (7)1.6 生态环境敏感目标 (7)1.7 评价时段 (7)1.8 评价工作重点 (7)1.9 评价方法及评价技术路线 (8)第二章工程分析 (9)2.1 项目基本情况 (9)2.1.1 工程概况 (9)2.1.2 主要建设内容 (9)2.1.3 主要平面布局 (11)2.1.4 公用工程 (12)2.1.5 工艺流程 (13)2.1.6 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及污染防治措施 (14)2.1.7 运营期主要污染源及污染防治措施 (17)2.2 政策相符性分析 (21)2.3 选址合理性分析 (22)2.3.1 用地规划 (22)2.3.2 规划符合性 (22)2.3.3 周边条件相符性 (22)2.3.4 位于调规后的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范围外部 (22)2.3.5 从环境功能区划分析 (23)2.3.6 小结 (23)第三章涉及国家级生态敏感区概况 (24)3.1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概况 (24)3.2 自然特征 (24)3.2.1 地理位置 (24)3.2.2 地形地貌特征和地质条件 (25)3.2.3 水文状况 (25)3.2.4 地表水资源分布 (26)3.2.5 地下水资源状况 (27)3.2.6 气候特征 (27)3.2.7 土壤植被 (28)3.2.8 自然资源 (28)3.3 社会经济特征 (28)3.4 历史沿革与管理现状 (29)3.4.1 功能区划 (31)3.4.2 重点保护对象 (32)第四章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3)4.1 生态功能定位 (33)4.2 现状调查 (33)4.2.1 调查范围 (33)4.2.2 调查方法 (34)4.3 生态系统现状调查 (34)4.4 植物及植物多样性调查 (36)4.4.1 评价区植物分布现状 (37)4.4.2 评价区内植物多样性调查 (37)4.5 动物多样性调查 (40)4.6 自然遗迹调查 (40)4.7 主要生态问题调查 (40)4.7.1 洞庭湖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40)4.7.2 保护区江豚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42)4.7.3 其他制约因素 (43)4.8 评价区生态现状综合评价 (44)5.1 生态系统及主要生态因子影响分析 (45)5.2 植被及植物多样性影响分析 (46)5.3 动物多样性影响分析 (47)5.3.1 施工期影响 (47)5.3.2 施工期干扰 (48)5.4 景观生态完整性影响分析 (49)5.5 环境风险预测分析 (49)5.6 保护区累积生态影响分析析 (50)5.7 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影响预测 (50)第六章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55)6.1 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 (55)6.2 运营期生态保护措施 (56)6.2.1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56)6.2.2 废气防治措施 (57)6.2.3 噪声防治措施 (58)6.2.4 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58)6.2.5 鸟类保护措施 (59)6.3 其他生态保护措施 (61)6.4 生态监测与监理措施 (61)6.4.1 生态监测 (61)6.4.2 生态监理措施 (62)6.5 生态恢复、补偿措施及投资估算 (63)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65)7.1 项目概况 (65)7.2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65)7.3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66)7.4 综合评价结论 (66)7.5 建议 (66)附件:附件一:岳阳市城乡建设局关于步步高初步设计批复附件二:国土证附件二: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规文件附图: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项目与东洞庭自然保护区的位置关系附图3: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调整前)附图4: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图(调整后)附图5:评价区植被分布图附图6:评价区重点保护植物分布图附图7:评价区重点保护动物分布图附图8: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图(调整前)附图9: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图(调整后)附录:附录一: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名录附录二: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名录附录三: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名录第一章总则1.1 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岳阳古称巴陵、又名岳州,为湖南省辖地级市、第二大经济体,省域副中心城市。

环评生态评价专题报告

环评生态评价专题报告

生态评价专题报告一、生态评价的目的和意义防护海堤工程项目位于粤西南海边,本工程施工支配在2月至7月之间进行。

防护海堤工程项目工程所在地内无雨量站,雨量及风速的资料,参照县气象台资料,徐闻县位于北亚热带地区,据1959年至1979年统计多年平均气温22. 9℃,历年最高为38. 8℃,最低为2.3℃。

该地区直接受海洋季节气候影响, 降雨相差悬殊,年内安排变化很大。

多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最小680毫米,最高1772毫米。

每年10月至翌年4月,降雨量占全年的15%, 5月至9月降雨量占全年85虹枯水年偏枯年占44. 4%,平水年占47.2%,丰水年占8.4%,偏枯年与平水年几乎相等。

每年的7T0月为本地台风多发的季节,特殊是2022年的“北冕”台风给当地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依据本区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蒸发量为IlOLI毫米,该地区按蒸发量和降雨量比值为1: L 13来分析。

蒸发量过大,属于缺水干旱地区。

徐闻县海关驻海安办事处位于徐闻县海安镇海安大道南侧,东南临海,海岸线长100多米,海岸线至今没有修建防护海堤。

由于近年业务的进展,办事处大院内又修建多栋业务办公楼,特殊是2022-2022年修建的缉私办公大楼及武警营房离海岸线较近,大约只有15米。

海岸线因长年受海浪的冲刷、浸泡、侵蚀, 多处消失坍塌、滑坡现象。

由于受到近几年来6个台风带来的大量雨水对岸堤的浸泡和产生巨浪对岸堤的冲击,目前岸堤的坍塌和滑坡加剧。

防护海堤工程项目是为了爱护多栋业务办公楼、武警营房和四周居民住宅,工程的兴建对推动徐闻县海安镇的社会经济进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该项目从国民经济评价上是合理的,经济效益显著。

综上所述,徐闻县防护海堤工程项目对海安镇进展工农业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防护海堤工程项目是新建项目,故项目建设期对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永久占地和临时施工场地等对土地的占用,堆填碾压等会形成一些新的暴露面,引起土壤侵蚀加速。

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型工程项目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型工程项目分析
参考国家的有关安全防护距离规范,分析厂区与周 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可靠性,合理布置建设 项目的各构筑物,充分利用场地。
(2)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 布置的合理性
在充分掌握项目建设地点的气象、水文和 地质资料的条件下,认真考虑这些因素对污染 物的污染特性的影响,尽可能有良好的气象、 水文和地质等自然条件,减少不利因素,合理 布置工厂和车间。
4 主要技术指标
4.1 计算行车速度,km/h 4.2 路基宽度,m 4.3 行车道宽度或轨距,m 4.4 路基桥涵设计洪水频率
4.5 纵曲线最小半径,m 4.6 平曲线最小半径,m 4.7 最大纵坡度,% 4.8 最小停车视距,m 4.9 路面标准
5 主要工程量
5.1 路基土石方量,m3 5.2 桥、涵、隧道土石方量,m3 5.3 建筑工程,m3 5.4 混凝土浇灌量,m3 5.5 防护工程,m3 5.6 概算总投资额和环保投资比例
污染物的最终去向及依托或受纳环境的可接受 性分析,完善、改进和补充的对策措施建议。
6、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技术文件提出
的总图布置方案进行分析评述; 指出现有技术文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
改进意见,进行完善工作。
(1)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卫生防 护距离和安全防护距离的保证性
无组织排放是指生产装置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污染 物不经过排气筒(管)的无规则排放,表现在生产工艺 过程中具有弥散型的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以及设备、 管道和管件的跑冒滴漏,在空气中的蒸发、逸散引起 的无组织排放。
(7)风险排污的源强统计及分析 风险排污包括 事故排污和非正常工况排污两部分。
①事故排污的源强统计应计算事故状态下的污染物最 大排放量,作为风险预测的源强。事故排污分析应说 明在管理范围内可能产生的事故种类和频率,并提出 防范措施和处理方法。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专题报告3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专题报告3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专题报告3篇生态文明建设调查专题报告第1篇一、主要做法和成效(一)改善城乡环境,建设生态家园1、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工作。

从20xx年开始,县逐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生态示范为载体的创建工作,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自去年以来,编制了覆盖全县13.15万农村人口的59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涉及整治项目资金1.6亿元,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资金50万元。

通过多年的创建,我县已逐步实现了生态创建以点带面的发展。

2、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在建设生态宜居和内涵方面,县创新经营城市理念,围绕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为目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按照"三江六岸、山水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中等城市现代化城市,努力提高城市品位目标要求,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目前正在实施的百里绿色长廊项目和月亮湾建设项目是推进创特色、铸品牌、成"一极",建设"风景独好"新的重要举措。

以百里"绿色长廊"建设为主线,与全县特别是两岸的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通过"绿色长廊"建设,依托两岸的生态资源,把沿线的一产、二产和三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展沿线的休闲观光农业、建设特色工业基地、进行镇和村庄整治、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等项目,使百里绿色长廊沿线成为我县红色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的基地。

在建设过程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调研、谋划、争资争项、规划设计等工作中,提出了很多高屋建瓴的工作理念、思路以及措施办法,百里绿色生态长廊工程建设指挥部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成员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支持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将不断提高城市品位,人居环境跃上新水平。

3、开展"三治"活动。

县从20xx年12月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场"治脏、治乱、治堵"三治整治活动攻坚战,重点清理城镇周边的垃圾死角等场所,整治乱搭乱摆乱放和清理垃圾广告,全面打造一个干净有序、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

(二)注重科学发展,壮大生态经济1、发展生态林业,构建"生态"。

环评报告范文

环评报告范文

环评报告范文
一、项目说明
名称:某工业园区新建厂房工程项目
地点:xx市xx区xx路xx号
建设单位:xx公司
二、项目概况
本项目计划新建厂房一座,占地面积约xx平方米,建筑面积约xx平方米。

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一个标准化厂房、生产线、库房、办公楼、食堂、变电站等配套设施。

三、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根据现场调查和取样分析,项目建设区域周边地区表层土壤、地下水、大气、噪声等环境质量状况良好,不会对项目建设产生不良影响。

2.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设不会涉及水源地、金属矿山、石棉矿山、放射性矿山、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城市绿地、公园、动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

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废气和废水均经过处理后排放,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3.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本项目建设中,将按照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采取以下环保措施:
(1)建设生产设施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使废气达标排放。

(2)建设垃圾分类设施和危险废物收集设施,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垃圾分类,尽量降低垃圾污染产生的污染物。

(3)建设专门的废水处理站,对废水进行处理,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4)建设噪声监测设施,对项目周边区域的噪声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如树林绿化等。

(5)尊重社区民意,与居民就项目环保问题进行充分沟通。

四、结论
根据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本项目建设过程和运营过程对环境影响较小,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同时建议项目建设单位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落实好各项环保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2018年8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2018年8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编制组二○一八年八月标准名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标准编号:HJ 19-××××标准负责人:刘殊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路高科交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目录1 项目背景.................................................................................................................................. - 1 -1.1 任务来源...................................................................................................................... - 1 -1.2 工作过程...................................................................................................................... - 1 -2 前期研究工作成果.................................................................................................................. - 1 -2.1现行生态导则实施情况评估....................................................................................... - 1 -2.2生态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应用评估........................................................................... - 6 -3 标准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 13 -3.1 适应“十三五”生态保护的新形势、新要求........................................................ - 13 -3.2 支撑“十三五”环评改革的顺利实施.................................................................... - 14 -3.3 发挥环境要素导则对行业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的总体指导和规范作用 ................ - 15 -3.4 解决导则体系重构过程中与其他要素导则的衔接问题........................................ - 17 -4 国内外相关标准情况............................................................................................................ - 18 -4.1美国............................................................................................................................. - 18 -4.2英国............................................................................................................................. - 18 -4.3爱尔兰......................................................................................................................... - 18 -4.4新西兰......................................................................................................................... - 19 -4.5澳大利亚..................................................................................................................... - 19 -4.6台湾............................................................................................................................. - 19 -5 标准修订的依据与原则........................................................................................................ - 20 -5.1 标准修订的依据........................................................................................................ - 20 -5.2 标准修订的原则........................................................................................................ - 20 -5.3 标准修订的技术路线................................................................................................ - 21 -5.4标准修订的预期效果................................................................................................. - 23 -5.6 主要修订方案............................................................................................................ - 23 -5.7 主要修订框架............................................................................................................ - 24 -6 标准修订主要内容说明........................................................................................................ - 24 -6.1 适用范围.................................................................................................................... - 24 -6.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25 -6.3 术语和定义................................................................................................................ - 25 -6.4 总则............................................................................................................................ - 26 -6.5 生态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 26 -6.6 评价工作分级及评价范围确定................................................................................ - 28 -6.7 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 30 -6.8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 - 32 -6.9 生态影响缓解对策与措施........................................................................................ - 34 -6.10 生态影响评价结论.................................................................................................. - 35 -6.11 附录.......................................................................................................................... - 35 -7 主要修订内容对比................................................................................................................ - 38 -8 对实施本标准的建议............................................................................................................ - 49 -1 项目背景1.1 任务来源(1)2018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修订工作列入了生态环境部工作计划,由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司负责归口管理,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承担导则修订工作。

关于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的思考_贾生元

关于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的思考_贾生元

第27卷第5期2008年 10月四 川 环 境S I CHUAN ENV I RONM ENTVol 127,N o 15O ctober 2008#生态环境#收稿日期:2008-05-25作者简介:贾生元(1965-),男,内蒙古商都人,1989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生物学专业,理学学士,研究员,环评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影响评价。

关于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的思考贾生元1,陶思明2(1.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暨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北京 100029;2.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司,北京 100035)摘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保护生物圈及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000多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涌现,一些开发建设项目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要求发生矛盾。

使开发建设项目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的不利影响,做到保护与建设的双赢,是编写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一个重要内容。

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项目一般要求编制对自然保护区影响的专题报告,本文根据工作实践,提出编制该类专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 键 词: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评价中图分类号:X 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644(2008)05-0064-06D iscussion on Ecological Im pact A ssess m ent of Const ruction Projects in N at uralR eservesJI A Sheng -yuan ,TAO S-i m i n g(1.Env iron m ental D evelopm ent C entre of M inistry of E nviron m ent a lP rotection&S i no-J apan F riend shi p C entre for E nviron m ental Protection ,B eiji ng 100029,China ;2.D epart m ent of N at uralE co logy of M i n istry of Environmen t al P rotection,B eij i ng 100035,Chi na)Abst ract :N a t ura l reserves are ve ry i m portant fo r pro tecti on o f b i osphe re and b i o -diversity .T here are now mo re than 2000natura l reserves i n Ch i na .A l ong w ith the econom ic development ,so m e conflicts bet ween construction pro j ects and the na t ura lreserves appea red .O ne of t he i m portant parts in a docum ent o f environmenta l i m pact assess ment concerns how to m i ni m ize the adverse effects o f construction pro jects on the natural reserves .B ased on the w ork i ng experiences ,this paper puts for w ard m ai ncontents i n a repo rt on eco l og ical i m pact assess m ent as w e ll as so m e no tab l e po i nts concerned .K eyw ords :Env iron m enta l i m pac t assess m ent ;constructi on pro j ect ;nature reserv es ;ecolog i ca l i m pact assess m ent1 前 言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395个,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隧道段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题报告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隧道段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题报告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隧道段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题报告环评报告国道318线雅安至二郎山隧道段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涉及雅安市青衣江猪儿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专题报告二○一六年十一月目录第1章总论 (1)1.1项目由来 (1)1.2编制依据 (3)1.3法律法规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规定 (4)1.4雅安市供水相关规划 (10)第2章项目基本情况 (1)2.1项目工程概况 (1)2.2饮用水源保护区概况 (12)2.4本项目与雅安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位置关系 (25)第3章饮用水源保护区影响分析 (1)3.1施工期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影响分析回顾 (1)3.2正常运营状态下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影响分析 (1)3.3事故状态下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影响分析 (2)3.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影响分析结论 (5)第4章水质保障措施 (1)4.1工程措施 (1)4.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2)4.3日常管理措施 (5)4.4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风险防范措施 (5)4.5建立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巡查制度 (6)4.6水质保障措施结论 (8)第5章应急措施 (1)5.1应急处理方案 (1)5.2应急预案 (5)5.3应急供水措施 (11)第6章评价结论及要求 (1)6.1评价结论 (1)6.2评价要求 (2)第1章总论1.1项目由来国道318 线雅安至二郎山隧道段工程是川藏公路(南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原路里程长度约122km。

在“4.20 芦山地震”中,国道318 线雅安至二郎山隧道段遭受严重破坏,为了提高项目抗灾能力和交通保障能力,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国道318 线雅安至二郎山隧道段公路恢复重建势在必行。

2013年11月,雅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具了《关于国道318线雅安至二郎山隧道段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雅发改审批〔2013〕108号),要求尽早开工建设。

国道318线雅安至二郎山隧道段灾后恢复重建工程起于名山区东侧樊家沟(K0+000),沿G318老路经名山区、雨城区、西康大桥(K22+700)至多营镇,多营镇采用新线绕避场镇区,过多营镇后沿老路布线至飞仙关镇,设飞仙关隧道(K31+550),利用飞仙关电站赔建飞仙关大桥,沿老路前行至烈羊背、始阳镇,设龙尾峡隧道(K48+178),出洞后设桥跨河接现有天全县东南侧绕线道路,沿老路经理子坪、两路口、前雕、大柏牛飞段沿老路布线,随后跨河设冒水孔隧道(K107+230),再沿老路前行至新沟、大井坪,最终到达终点二郎山隧道东进口(K120+130),全长120.13km。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红新禽羽皖西白鹅育种养殖及综合利用环境影响报告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红新禽羽皖西白鹅育种养殖及综合利用环境影响报告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红新禽羽皖西白鹅育种养殖及综合利用环境影响报告环评报告前言 (1)1 总论 (4)1.1 评价目的与指导思想 (4)1.1.1 评价目的 (4)1.1.2 指导思想 (4)1.2 编制依据 (4)1.2.1 任务依据 (4)1.2.2 法律法规依据 (4)1.2.3 编制技术依据 (5)1.2.4 项目相关的规划及其他 (6)1.3 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 (6)1.3.1 环境影响识别 (6)1.3.2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识别分析 (6)1.3.3 主要评价内容及因子 (7)1.3.4 评价标准 (7)1.4 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14)1.4.1 评价工作等级 (14)1.4.2 评价范围 (16)1.5 评价重点 (17)1.6 环境保护目标 (17)1.7 评价技术路线 (1)2 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 (2)2.1 工程概况 (2)2.2 产品方案及工程组成 (6)2.2.1 产品方案 (6)2.2.2 主体工程 (6)2.2.3 辅助工程 (6)2.2.4 公用工程 (6)2.3 总平面布置及合理性 (11)2.4 运营期工程分析 (14)2.4.1 生产工艺流程图 (14)2.4.2 工艺流程说明 (15)2.4.3 主要物料消耗 (17)2.4.4 主要生产机械设备 (17)2.4.5 污染源强分析 (20)2.4.6 物料平衡与水平衡 (33)2.4.7 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汇总 (34)3 区域环境概况 (37)3.1 自然环境概况 (37)3.1.1地理位置 (37)3.1.2 地形、地貌 (37)3.1.3地质、地震 (38)3.1.4城市河流 (38)3.1.5气候特征 (40)3.1.6土壤及农作物 (40)3.1.7植被及生物多样性 (40)3.2 社会经济概况 (41)3.2.1 六安市社会经济概况 (41)3.2.2 裕安区社会经济概况 (41)3.2.3 固镇镇概况 (43)4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5)4.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5)4.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45)4.1.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52)4.2 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54)4.2.1 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54)4.2.2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56)4.3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59)4.3.1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 (59)4.3.2 监测时间、频率和方法 (59)4.3.3 噪声监测结果及评价 (60)5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62)5.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2)5.1.1 施工废水 (62)5.1.2 施工噪声 (62)5.1.3 施工开挖废弃土石方处理 (62)5.1.4 施工扬尘 (62)5.1.5 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63)5.2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63)5.2.1 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63)5.2.2 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77)5.2.3 运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78)5.2.4 运营期固体废物处理处置 (82)5.2.5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83)2、固体废弃物的渗漏 (84)5.2.6非正常工况环境影响分析 (84)6 环境风险评价 (90)6.1风险评价目的 (90)6.2环境风险因素识别 (90)6.2.1氟利昂的特性 (91)6.2.2重大危险源辩别 (91)6.2.3风险评价等级 (91)6.2.4氟利昂的危害 (92)6.3 环境风险事故防范及处理措施分析 (93)6.3.1 危险化学品储存防范措施 (94)6.3.2 氟利昂中毒时的急救方法 (94)6.3.3 突发疫情防范措施 (95)6.4事故应急预案 (96)7 污染防治措施评述 (100)7.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100)7.1.1 污水防治措施 (100)7.1.2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00)7.1.3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01)7.1.4 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102)7.2 项目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102)7.2.1 运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02)7.2.2 运营期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106)7.2.3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113)7.2.4 运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14)7.2.5 运营期固体废物处理措施 (114)7.3 项目污染防治投资估算 (116)8 清洁生产 (120)8.1 清洁生产定义 (120)8.2 环评建议采用的清洁生产措施 (120)8.3 本项目设备、工艺、产品先进性分析 (123)8.4 企业主要节能措施 (125)8.5 持续清洁生产方案 (126)9 总量控制 (129)9.1 总量控制因子 (129)9.2 排污总量及申报指标 (129)9.3 总量获得途径及平衡方案 (129)10 选址可行性分析 (130)10.1 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130)10.2 规划相符性分析 (130)10.2.1 与固镇镇产业定位相符 (130)10.2.2 与固镇镇用地规划相符 (130)10.3 选址合理性分析 (131)10.3.1 厂址地理位置 (131)10.3.2 厂址建设条件 (131)10.3.3 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131)10.3.4 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32)10.4 公众意见 (132)10.5 本章小结 (132)11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34)11.1 经济效益分析 (134)11.2 社会效益分析 (134)11.3 环境效益分析 (134)11.4 小结 (134)12 公众参与 (135)12.1 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 (135)12.2 公众参与的方式、调查内容和对象 (135)12.2.1 公众参与的方式 (135)12.2.2 公示结果 (137)12.2.3 个人问卷调查内容 (137)12.2.4 个人问卷调查结果 (145)12.3 公众参与“四性分析” (147)12.3.1 合法性分析 (147)12.3.2 有效性分析 (148)12.3.3 代表性分析 (148)12.3.4 真实性分析 (148)12.4 公众参与调查结论 (148)13 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 (149)13.1 环境保护管理 (149)13.1.1 环境管理机构 (149)13.1.2 环境管理制度 (149)13.2 环境监测计划 (150)13.2.1 污染源监测 (150)13.3 排污口规范化设置 (150)13.4 项目竣工环保“三同时”验收 (151)14 结论和建议 (155)14.1 结论 (155)14.1.1 项目概况 (155)14.1.2 产业政策相符性 (155)14.1.3 规划相符性 (155)14.1.4 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 (156)14.1.5 清洁生产水平 (157)14.1.6 总量控制指标及平衡途径 (158)14.1.7 公众意见及应对措施 (158)14.1.8 总结论 (158)14.2 建议和要求 (158)前言1.建设项目由来及概况鹅是草食水禽,作为草食性节粮型畜禽品种,为农业部确定的突出发展产业。

生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生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生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一、项目概况本项目生产建设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为XXX平方米,主要包括XXX 建筑物、设备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

项目建设所涉及的主要生产过程为XXX,主要生产原料包括XXX,主要产品为XXX。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X市XXX区,周边主要为工业园区及农田。

二、评价目的和依据三、环境影响评价结果1.自然环境影响:根据对项目建设地的自然环境调查和分析结果,项目建设将对局部土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一定影响。

为了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我们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包括XXX。

2.大气环境影响:项目建设将产生一定的废气排放,对周边空气质量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控制废气排放,我们将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包括XXX。

3.水环境影响:项目建设将产生废水排放,对周边水环境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控制废水排放,我们将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XXX。

4.噪声和振动影响:项目建设将产生一定的噪声和振动,对周边居民和自然环境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减少噪声和振动的影响,我们将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包括XXX。

四、环境保护措施为了减少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本报告提出了以下环境保护措施:1.对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减少土地占用和破坏。

2.采取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减少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排放。

3.建设并定期维护噪音和振动防护设施,减少噪声和振动的传播。

4.加强对污染物的监测与处理,确保排放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5.提供针对员工和周边居民的环境教育和培训,提高环保意识。

五、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本报告对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应急预案。

例如,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进行操作,确保能够及时应对环境突发事件。

六、社会影响评价本报告还对项目建设可能对周边社会影响进行了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我们提出了相应的社会管理措施,包括加强与周边社区的沟通,采取职业健康和安全措施,确保员工和周边居民的利益不受损害。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江苏正达特种⽓体有限公司年分装70万瓶氧⽓、2万瓶氮⽓、10万瓶⼆氧化碳、10万瓶氩⽓和5万瓶特种⽓体项⽬环境影响专题报告(⼯程分析、环境风险评价)建设单位:江苏正达特种⽓体有限公司评价单位:南京⼤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环评证甲字1906号)⼆零⼀五年⼆⽉⽬录⽬录 (3)1 总则 (1)1.1任务由来 (1)1.2评价标准 (1)1.3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 (4)2 ⼯程分析 (6)2.1⼯程概况 (6)2.2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 (8)2.3公⽤及辅助⼯程 (10)2.4⽓体分装⼯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12)2.5主要⽣产设备 (20)2.6污染源强分析 (22)3 环境风险评价 (26)3.1风险识别 (26)3.2评价⼯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32)3.3最⼤可信事故确定与概率分析 (33)3.4源项分析 (36)3.5事故后果计算 (36)3.6风险值计算 (39)3.7风险管理 (40)3.8⼩结 (58)附图:附图1 项⽬地理位置图(含⼤⽓环境监测点位)附图2 项⽬周边500⽶周边概况⽰意图(含卫⽣防护距离红线和地表⽔环境监测断⾯)附图3 ⼚区平⾯布置图(含声环境监测点位图)附图4 项⽬与⽣态红线区域地理关系位置图附图5 环境风险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保护⽬标图附件:附件1 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附件2 建设项⽬环评咨询意见附件3 企业投资项⽬备案通知书(备案号3209251400875-2)附件4 项⽬⽤地红线图附件5 建设⽤地规划设计要点附件6 建湖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复函附件7 建设单位声明函1 总则1.1 任务由来⼯业⽓体作为现代⼯业重要的基础原料,⼴泛应⽤于电⼦、电⼒、⽯油化⼯、采矿、钢铁、有⾊⾦属冶炼、热⼒⼯程、⽣化、环境监测、医学研究及诊断、⾷品保鲜等多个⾏业。

随着氧⽓、⼆氧化碳、氮⽓、氩⽓及特种⽓体应⽤领域的逐渐扩⼤,建湖县内的⽯油机械和节能电光源产业对⼯业⽓体的需求量越来越⼤,⼯业⽓体已远远供不应求。

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篇1(约7726字)根据市政协年度计划安排,市政协提案与社会法制委员会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专题调研组,以及各民主党派、界别活动小组、镇政协工作联络组等组成10个子课题调研组,于5月5日至6月10日,分别深入那大和白马井等镇进行调研,并赴省内海口、乐东等市县及贵州、云南两省生态文明建设较好的地区考察学习,先后召开5次座谈会和1次专题协商会议。

谢雄峰主席和王凌融副主席亲自参加调研和座谈,广泛征求各方意见。

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外地学习等方式,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不断压实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整治,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

一是生态规划体系不断完善。

制定并实施了《__市生态市规划》,严格保护生态敏感区域,并将生态保护红线纳入《__市总体规划(空间类—)》,在省级陆域生态红线划定的基础上,划定陆域生态红线平方公里,海洋生态红线平方公里。

二是共抓大环保的格局基本确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纳入“一创两建”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出台了《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行动计划》以及相关考评和奖惩暂行办法。

市政府成立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指挥部,由朱洪武市长亲自担任指挥长。

环保部门牵头制定了《__市深化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行动计划(—)》和六个专项整治的三年行动方案以及年度工作计划。

三是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成效明显。

持续开展打击违法建筑“三年攻坚行动”,累计拆除各类违建万平方米,提前完成省下达的拆除任务。

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完善城乡环卫设施,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城乡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

实施“河长制”,对全市23条主要河流进行分级管理;投入3191万元进行南茶河水污染治理,实现了南茶河水质优于省下达的Ⅳ类水质目标;启动472个自然村污水治理,动工建设2个镇墟污水处理厂。

关于环保工作调研报告范文5篇

关于环保工作调研报告范文5篇

关于环保工作调研报告范文5篇生态环境保护是重要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问题,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环保工作调研报告范文5篇,欢迎阅读。

环保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关于我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中省环保督查巡查反馈问题整改分工表》要求,针对省委反馈共性问题进行整改,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省委反馈共性问题1.思想认识不到位,“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现象,没有很好把握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还没有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2.责任意识不强,环保职责不清、尽责不力、推诿扯皮现象,环保责任和压力传导层层衰减、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现象较为严重,没有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

3.重安排部署、轻落实督查的问题4.意识淡薄、熟视无睹任至徇私枉法的问题二、整改目标1.提升我局领导干部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自觉贯彻落实中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把省委环境保护督查巡查反馈意见到位。

2.进一步明确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向社会公开的同时建立严格的督办制度。

3.加强基层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基层干部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自觉贯彻落实中省市环境保护决策部署。

三、整改措施按照要求,我局每年定期召开一次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学习会、进行一次生态环境保护专题调研、主管领导讲一次生态建设课、邀请了有关单位的砖井学者做一次生态环境文明报告,确保了我局领导干部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我局每季度研究、讨论2次,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坚持环保工作,形成定期听取生态环保工作汇报、研究生态环保突出问题、制度生态环保重要举措的常态机制。

四、强化管理,理顺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环保队伍建设。

一要根据盐湖的生态功能保护和管理要求,制定实施更加严格的区域产业环境准入标准,将监管关口前移,有效发挥生态环境准入门槛作用。

二要积极推进环保体制改革,理顺管理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各部门配合。

要创新方法,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县实际的环保工作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专题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专题报告)

05
结论与建议
结论
结论一: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结论二: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结论三: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噪音、粉尘和废 水的污染,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工程的建设将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可能导致植被破 坏和水土流失。同时,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排放可能对周 围环境产生长期影响。
02
污染源分析
废气污染源分析
总结词
废气污染源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环节,主要针对工程项目的废气排放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
详细描述
废气污染源分析涉及对工程项目的工艺流程、燃料使用、生产设备等进行详细了解,通过实地勘查、 监测和数据收集,分析废气的种类、排放量、排放速率、污染物浓度等参数,并评估其对大气环境的 影响。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建议定期检查和维护运营期的环保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建议三:开展环境恢复和生态补偿措施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建议在工程结束后,对施工占用的土地进行生态恢复,并 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补偿,以减少工程对环境的长期影 响。
谢谢观看
加强废气监测
定期对废气排放进行监测,确保符合国家和地 方排放标准。
定期维护废气处理装置
对废气处理装置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 正常运行。
建立应急预案
针对废气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废水治理措施与建议
建立污水处理设施
建立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对生产和生活废水进行处理。
分类收集和处理废水
03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01

生态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法律法规、相关政策运用


总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法律法规相关 政策的运用,主要是要求我们按章办事, 不能和政策法规相抵触,要严格遵守国 家的规定。 在某种程度上环评有政策把关的作用, 意义也就在于此。
考试内容


二、项目分析
实际上是通常所说的工程分析,工程分析在环评中十 分重要,我们常说:“环评必须掌握工程特征和环境 特征”项目分析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掌握工程特征。大 纲要求的内容包括: (一)建设项目工艺、产污环节分析和污染源强计算; (二)分析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水平; (三)以污染影响为主的大中型建设项目、以生态影 响为主的建设项目(大型水利水电建设项目、铁路和 公路)工程分析的基本要求和要点; (四)分析规划方案(指本工程的替代方案)。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生态型建设项目)


主讲人:丁吉震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本讲主要内容: 1、学习考试大纲,掌握考试内容。 2、两个角度看案例,解决思路、强调答题要 点问题。 正面学习案例的分析方法,反过来再用大纲要 求判别案例,两个案例为: 四川省美姑河柳洪水电站 三门峡至灵宝段高速公路 3、参考要点 4、考题类型的猜想

环境影响预测
五、环境影响预测 (一)设置评价专题; (二)选择与应用预测模式; (三)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含非正常 工况)
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一)分析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 性和预期效果; (二)分析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 (三)分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 (四)制定环境监督管理计划。
法律法规、相关政策运用



例题应用1: 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修建滑雪场项目 评价时,如何设计环评? 答: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规定:缓冲区只准 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禁止开展旅游 和生产经营活动。所以我们不能同意在自然 保护区缓冲区建滑雪场。

河南水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p

河南水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p

河南某水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目录1. 总则2. 水环境影响专题分析后附;1、河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宜阳县城区供水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2、宜阳县自来水公司“环评委托书”。

1 总则1.1 任务由来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有供水设施的服务能力远远不够,城市用水问题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根据国务院(1998)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及环保主管部门的要求,该县自来水公司委托洛阳市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所承担该扩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任务后,我们立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了详细调查和现状取样监测,并收集和查阅了有关资料,现根据国家技术标准和本建设工程特点,编制完成了该“扩建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和专题影响分析。

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依据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1.21)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7.1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4.1)(5) 国务院(1998)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2.2 项目依据1.2.3 技术依据(1)H J/T2.1~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

1.3 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1.3.1 控制污染本建设工程为供水工程,主要控制取水口上游的洛河水质和周围环境对水厂的影响。

1.3.2 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位于宜阳县城北城区西部、洛河的北岸,目前水厂四周为农田和交通公路,最近的村庄为东边的段村,距离约500m。

周围尚未发现有需要特殊保护的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等,故本次评价保护目标主要为洛河水质达II类、水厂生产环境及段村居民的声学环境。

2 水环境影响专题分析2.1工程分析2.1.1城区现有供水概况现有地下水水厂二座,设计供水规模2万m3/d,实际供水能力1.25万m3/d,水源以大口井和浅井为主,供水范围仅限于城南区6Km2之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评价专题报告一、生态评价的目的和意义防护海堤工程项目位于粤西南海边,本工程施工安排在2月至7月之间进行。

防护海堤工程项目工程所在地内无雨量站,雨量及风速的资料,参照县气象台资料,徐闻县位于北亚热带地区,据1959年至1979年统计多年平均气温22.9℃,历年最高为38.8℃,最低为2.3℃。

该地区直接受海洋季节气候影响,降雨相差悬殊,年内分配变化很大。

多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最小680毫米,最高1772毫米。

每年10月至翌年4月,降雨量占全年的15%,5月至9月降雨量占全年85%。

枯水年偏枯年占44.4%,平水年占47.2%,丰水年占8.4%,偏枯年与平水年几乎相等。

每年的7-10月为本地台风多发的季节,特别是2008年的“北冕”台风给当地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本区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01.1毫米,该地区按蒸发量和降雨量比值为1:1.13来分析。

蒸发量过大,属于缺水干旱地区。

徐闻县海关驻海安办事处位于徐闻县海安镇海安大道南侧,东南临海,海岸线长100多米,海岸线至今没有修建防护海堤。

由于近年业务的发展,办事处大院内又修建多栋业务办公楼,特别是2008~2009年修建的缉私办公大楼及武警营房离海岸线较近,大约只有15米。

海岸线因长年受海浪的冲刷、浸泡、侵蚀,多处出现坍塌、滑坡现象。

由于受到近几年来6个台风带来的大量雨水对岸堤的浸泡和产生巨浪对岸堤的冲击,目前岸堤的坍塌和滑坡加剧。

防护海堤工程项目是为了保护多栋业务办公楼、武警营房和附近居民住宅,工程的兴建对推动徐闻县海安镇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该项目从国民经济评价上是合理的,经济效益显著。

综上所述,徐闻县防护海堤工程项目对海安镇发展工农业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防护海堤工程项目是新建项目,故项目建设期对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永久占地和临时施工场地等对土地的占用,堆填碾压等会形成一些新的裸露面,引起土壤侵蚀加速。

(2)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临时占地,以及土料场开挖等,会对所在区域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及植物造成环境影响。

因此,在本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始,直至整个施工阶段和防护海堤工程的营运期,对防护海堤工程项目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要引起足够重视。

编制生态评价的目的就是预防和控制防护海堤工程项目建设引起的生态影响,使建设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减轻对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等的不良影响,同时,也为环境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督提供依据。

生态的恢复对防护海堤工程项目的生态环境具有很重要意义。

二、防护海堤工程项目的工程内容和总体布置(一)工程内容1、海堤工程新建造三级护坡海堤共五段,AC段长71.43米,DE段长79.52米,FG段长86.92米,AD段长7.94米,DF段长28.12米,共长273.93米,建筑面积5275.6㎡。

2、海堤排水工程混凝土管道铺设89.73米,砖地沟、明沟156米,砌筑检查井20座。

(二)工程布置防护海堤工程建设项目的总体布置是台阶、挡土墙和护岸排水工程。

1、台阶台阶按原有岸线的坡度开挖至一定深度后,采用块石砌筑。

从台阶入口至沙滩处共分五段,各段长度分别为AC段长71.43米,DE段长79.52米,FG段长86.92米,AD段长7.94米,DF段长28.12米。

每级台阶宽400㎜,高140㎜,台阶两侧采用石制栏杆,高1200㎜。

2、挡土墙根据原地形的特点,本工程采用三级挡土墙结构,第一级挡土墙标高+18.70米,长86.92米;第二级挡土墙标高+12.12米,长79.52米;第三级挡土墙标高+7.22米,长71.43米。

第一级挡土墙开挖至土层标高+10.70米开始砌筑,第二级挡土墙开挖至土层标高+6.12米开始砌筑。

第三级挡土墙为临海挡土墙,先开挖至土层标高+2.00米,抛填500㎜厚块石基床,然后砌筑。

外抛填150㎏以上块石一层,宽5米,高0.4米。

砌筑时,尽可能选用较大和表面较平的毛石砌筑,宽度和厚度不小于200㎜,挡土墙采用M15水泥砂浆砌筑,第一、二级挡土墙外露面用M20泥砂浆勾平缝,第三级勾凸缝。

挡土墙栏杆采用石制栏杆,每段长1850㎜,高1200㎜。

3、护岸排水工程本工程设计为护岸后方场地排水系统,设计雨水量900L/S。

排水管渠采用盖板明沟和暗管结合的方式排除场地雨水,排水沟盖板采用铸铁盖板,排水暗管采用圆形钢筋混凝土管,连接方式为承插口柔性橡胶圈接口,管道基础采用180砂石基础。

管道基础地基承载力>100Kpa。

地面排水沟起点断面尺寸采用400×600㎜,沟底度采用i=0.010。

检查井采用Φ1000圆形混凝土雨水检查井,跌水井采用坚槽式混凝土雨水跌水井;管道穿档土墙处,应结合土建专业预留孔洞,管道安装完后用C20混凝土填实,排出口采用八字式浆砌块石排水管道出口。

(三)、拆迁征地及移民情况1、工程占地:工程占地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在本加固工程中,永久占地为海堤工程,需占用土地5275.6㎡,该土地已取得徐闻县人民政府颁发的徐国用(2008)第669号用地许可证,该土地的用地用途为综合用地。

临时租用地是为工程施工而划定的施工用地,利用项目北面的林地。

2取土及渣场规划本工程需要回填土方15000立方米,由建设方向具有取土能力的取土场购买;填筑土石方填筑5786立方米。

3工区布置拟在项目管理机构,下设1个施工工区,对本项目进行施工和管理。

4主要临时施工区本项目设一个临时施工办公及生活营区。

三、项目区概况3.1自然概况(略)3.2社会经济状况(略)3.3、水生生态环境现状项目区东面、西面和北面为林地,南面为琼州海峡,项目所在琼州海峡主要以浮流植物、浮游动物和海产为主,无需要特别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预测1、水生生物现状根据生态环境调查表明,项目所在水域的生物主要以浮游生物海产品为主,具体如下:浮游生物:海安港近岸海域的浮游植物生物以藻类为主,其数量的多少,这与海域的浑浊度及营养物质等分布有关。

海产:海安港近岸海域的海产主要有大黄鱼、鲳鱼、水鲛、石斑、带鱼、鱿鱼、对虾、龙虾、青蟹等多种优质海产水产品,良好的水质环境,种内种间竞争又很弱,因而大量繁衍起来。

2、悬浮物对水环境的影响机理悬浮物在水中具有吸附和解吸水中成分的无机化学作用及降低水体透明度等物理作用,对水体将产生影响。

由于悬浮物本身及其吸附物的增加对水环境将产生如下关联性影响过程:悬浮物增加使水混浊,降低水体透明度降低水体透光率影响水中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减弱了水体的复氧能力使水质变差,水环境变坏影响水生生物的发育和生存,等等。

3、工程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悬浮物,尤其是施工过程中,在悬浮物和浊度较高的情况下,水域透光量减少,透明度下降。

对附近水域的水生生物的影响如下:①、直接防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水体溶解氧降低,前者关系到各种浮游生物的呼吸作用,而溶解氧下降将势必影响到较高营养层次上的其它水生生物,导致生产力的降低。

②、施工引起施工点附近水质浑浊,将使附近水体中的大黄鱼、鲳鱼等鱼类的活动受到限制,如果悬浮物浓度过大,将堵塞动物园的鳃组织,造成其呼吸困难。

③光和透明度还是各类幼虫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光的不足将导致其发育不良。

④悬浮物会引起水质变化,将会造成水生生物在视觉、呼吸、摄食、发育等方面的功能障碍和病理变化。

水中悬浮物含量过高,使鱼类的腮腺积聚细沙微粒,严重损害鳃部的滤水和呼吸功能,甚至使鱼类窒息死亡。

不同的鱼类对悬浮物质含量高低的耐受范围有所区别,据有关的实验数据:悬浮物质的含量水平为8万mg/L,鱼类最多只能存活一天;含量水平为6000mg/L,最多能存活一周;若每天做短时间搅拌,使沉淀的淤泥浮起,保持悬浮物质达到2300mg/L,则鱼类能存活3~4周。

通常认为,悬浮物质的含量达到200 mg/L以下及影响期较短时,不会导致鱼类直接死亡。

由于游泳生物的活动能力较强,施工作业对游泳生物的影响更多为驱散效应,对工程水域内游泳生物的总量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可见,虽然施工过程中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由于废水影响分析可知,施工过程中SS对水域水质影响较小,其影响范围仅限于项目施工附近水域内。

综上所述,本项目在施工期间对水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范围小,其在时间尺度上也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上述影响也将逐步消失。

五、景观环境影响分析景观是构成视觉图案的地貌和土地覆盖物,是人们对诸如自然景物和城市建筑物等环境因素审美的综合反映。

依据土地利用状况的差异,本工程区域景观可分为防护海堤、林地和大海等用地。

本工程的建设将使区域的景观发生变化,可改善区域影观环境,为提供休闲的生活环境。

项目拓宽改造完成后于景观上也会有所改善,整体形象将提高到新的层次。

如果本工程在绿化上,能合理配置植物种类以及不同需要的生态位植物类型,并在空间上加以优化,则可能弥补由于人工景观的镶嵌作用在景观上出现的斑块。

绿化美化措施是指在生态学及园林美学原则的指导下通过不同种类植物的栽植手段达到环境植被的恢复与景观优化的过程。

对本区域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措施不仅可以优化海安镇的影观,而且通过植物庞大的根系的固土作用达到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所以,对本工程实施绿化工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绿化美化工程措施优化景观构成,将景观干扰降低至最低程度,并提升其景观效果。

六、小结本项目所在区域现状以林地为主,区域内没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和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

如果能加强工程区域的绿化建设,从植被生态功能来说,将可减少和避免一些不利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