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神龟图.
中医腹针疗法
中医学认识:
从中医角度看,腹部不仅包括了许多重要的内脏器官,而且还分布着大量的 经脉,为气血向全身输布、内联外达提供了较广的途径。脏腑的募穴是脏腑之气 结聚的地方,也是审查证候、诊断及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因其大多数集中在腹 部,故又称为腹募穴。现代很多医家还把腹诊发展成一种特有的治病手段,甚至 有学者主张外感病当以脉证为主,而内伤病则常常以腹诊为主的观点。
、下风湿点、下风湿内点、下风湿下点共6个风湿点,左右对称。上风湿点位 于滑肉门穴旁开5分上5分,上风湿上点位于上风湿点旁开5分上5分,上风湿 外点位于滑肉门旁开1寸。以上三个穴位主要治疗左右上肢的肩周炎、肌肉疼 痛等疾患。下风湿点位于外陵旁开5分下5分,下风湿内点位于气海旁开1.5寸 ,下风湿下点位于下风湿点旁开5分下5分。此三个穴位主要治疗膝关节疼痛 、腰腿疼痛等疾患。
薄智云教授历经二十年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总结, 终于发现腹部的经络是一个多层次的空间结构,人体 在腹部的全息影像酷似一个伏在前腹壁上的神龟图, 其颈部从两个商曲穴分出,其头部伏于中脘穴上下, 尾部从两个气旁穴向下延伸终于关元穴附近,其前肢 分别从滑肉门引出,在上风湿点(上风湿点位于滑肉 门外5分上5分)屈曲,止于上风湿外点(上风湿外点 位于滑肉门外1寸),其后肢位于外陵穴向外伸展止 于下风湿下点(下风湿下点位于外陵穴下1寸外1寸) ,这一影像分布于腹壁的浅层,构成了神阙调控系统 中外周调控系统的主体,腹部定位法又主要调节人体 相对应的部位,因此腹部定位取穴法以腹部神龟生物 全息影像为主要特征。
个人体会 临床应用治疗疼痛效果较好,尤其是腰腿疼痛,
虽然有时不能立竿见影,但可以缓慢消除症状,且疗 效较为持久。治疗腰痛效果最佳,其次是颈椎病,肩 周炎效果不佳,但针刺后要调气,医者手下有沉紧感 最佳。此外针刺前配合腹诊非常有必要。
特效腹针疗法(清晰腹部神龟图自我总结图)
掌握腹针针法得环节特效腹针疗法就是一种针灸治疗得新疗法。
特点之一就是:操作方便、容易学习、容易掌握,并能不断地提高治疗水平、掌握腹针,必须全面理解与熟悉特效腹针疗法得基本知识,要掌握好三个环节:一、掌握好多种取穴方法腹部存在广泛得经脉,理解十二经、奇经八脉与早期经脉得规律,灵活用好三种取穴方法,即(1)循经取穴法;(2)定位取穴法;(3)八廓取穴法。
循经取穴法与八廓取穴法,目得在于调理人体得脏腑机能与疏通经络;定位取穴在于治疗人体相对应部位得病证。
综合灵活使用三种不同取穴方法就是掌握腹针得重要环节之一。
八廓取穴法就是根据后天八卦与五行学说得规律,以腹部八个方位中得有效腧穴,用以加强调理脏腑功能得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二、掌握好腹针常用得基本处方。
特效腹针疗法总结了几个有效得基本处方,即:(1)补脾肾方:包括中脘穴与关元穴;(2)调脏腑方:由中脘、下脘、气海与关元四穴组成:(3)通经络,行气血方:即双滑肉门穴、双外陵穴;(4)清热解毒方:由中脘、下脘穴与双上风湿点穴下组成;(5)改善头部供血方:由中脘、下脘、下脘穴上、双商曲穴组成,或加刺下脘穴上至双商曲穴连线之中点;(6)调脾燥湿方:选用双大横穴。
这些基本处方就是腹针治疗用以调理脏腑机能、疏通经络、清热解毒与治疗身体各部位疾病非常有效得基本处方;也就是腹针治疗各种疾病处方中得基本方、掌握这些基本处方,灵活使用可以有效地治疗各种常见病、常见病中得难治病、慢性病、以至疑难病等。
三、掌握好不同针刺深度得规律腹针治疗在针刺深度上有严格得区别与要求、腹针针刺得深度,应根据治疗所达到得不同效应,而选用不同得针刺深度。
针刺深浅得目得与原则就是:为调理脏腑功能,一般采用中刺或深刺;为疏通经络多采用中刺;为定位调治人体各部位病证时选用不同程度浅刺或中刺、定位针刺早期经络范围内得腧穴或针刺点,应根据患者得病情加以分析,要考虑患者病情得轻重,病程得长短,病位得深浅,而选择不同得深度,以提高腹针治疗效果。
论腹针针刺的深度(温木生)
腹针具有:“失之毫米,差之千里”的影响经脉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其“深伏皮肉间,深而不见”,现代经络研究已证实经络的客观存在,并证明经络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空间结构。
腹针吸纳这一现代科学成果并成功的运用于临床,将腹壁分为天、地、人三部,可通过针刺的不同深度达到不同的经络层面而实现不同的治疗目的。
其针刺深度分为一下3钟。
1、浅刺:浅刺是将针刺入皮下。
浅刺时,会对腹部的全息经络系统产生影响,病人可以没有任何感觉,但针尖进入相应的深度时,治疗的相应病变部位的感觉会很快改善。
所谓“浅刺(天部)调筋骨”,指的是根据“神龟图”取穴。
即选穴反映点在全息影像中的投射点时,对局部的穴位进行浅刺,能达到调整人体筋骨的目的的。
临床多用以解决头身肢体局部疾患,针对疾病的标,主治病程的短,病情急,邪在表的疾病。
2、中刺:将针具刺入腹部的脂肪中,会对腹部的经络系统产生影响,病人可以没有任何感觉或有轻微的胀感。
当针尖刺入相应的深度时,与病变部位相关的经脉会很快发生变化。
所谓“中刺(人部)调经脉”,指的是根据循经穴为主取穴,针刺时使用中刺方法。
通过调理这些经脉,能够发挥疏通经脉、活血化瘀、鼓舞气血运行的作用。
如中脘穴,浅刺可以治疗头面部疾病,中刺则发挥治疗胃脘部疾患的作用;又如关元穴,浅刺对腰痛有良效,中刺可以补益肾阳、培补肾元。
中刺主治病程长,邪在腠理的疾病。
3、深刺:将针灸针刺入较深的皮下组织中,即为深刺。
深刺时,会对内脏系统产生影响,病人可以有轻微的酸、麻、胀、痛的感觉。
因为腹部的经络存在于腹壁的组织中,所以深刺的深度应以患者的感觉为度,深刺时不能把针尖刺入腹腔内。
所谓“深刺(地部)调脏腑”,取穴以任脉为主结合八卦理论,如天地针,引气归元,采用深刺的方法治疗,可以达到调整脏腑的作用。
“八廊”中每一廊的穴位都对主脏腑有特别的指向性治疗作用,如心肾不交出现不寐、心悸、健忘、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时,可用离廊与坎廊的穴位——中脘和关元;如肝气不舒。
浮 针、腹针
浮针疗法浮针疗法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 (FSN)是以特制的针具刺入病痛邻近部位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针尖对准病灶,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因不刺入肌层而似浮于肌肉之外而命名,其性质近似皮内针埋藏,针刺部位属于针灸学中的近部取穴。
本法由第一军医大学符仲华发明,是在传统针灸学基础上,同时结合现代关于针灸学的机理研究的某些成果而发展形成的。
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 (FSN) is a kind of therapy using the specially designed needle piercing the subcutaneous loose connective tissue near the part where the disease located,pinpoint targeting les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一、浮针疗法的形成1、腕踝针的启发:腕踝针疗法的针刺部位仅局限于腕踝部,它虽对四肢远端的痛症疗效明显,但对远离腕踝关节的病症效果相对差。
现代医学认为腕踝部的解剖结构和躯体的其它部位并无特殊的不同,由此而产生疑问:针刺其它部位的皮下组织结构是否也可取得佳效呢?这是发现浮针疗法的前奏。
2、推拿、按摩、拔火罐的启发:这些疗法的作用途径都是通过皮肤,皮下组织等表层组织起治疗作用的,这说明了表层组织对于疗效的产生起着不可或缺的中介桥梁作用,故认为:表层组织是一个现代医学还未真正完全了解其机理的独特结构,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治疗,探寻在表层刺激一种新的疗法切实可行。
3、关于“得气”的思考:在传统的针灸理论中,一直很强调“得气”这个概念,但激光治疗,电磁治疗,甚至针刺治疗时并无得气感,也能取得良好疗效的现象也很多,由此想到:单纯针刺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一般不会有“得气”感,是否也能取效?在皮下针刺没有得气现象,能不能取效?4、皮电刺激治疗的感想。
腹针图解
腹针图解腹部常用穴位的定位和功能腹针要求临床病人在首次治疗时必须对腹部的基本定位穴位进行准确的度量,对于疗效欠佳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求按照取穴的规范进行反复的校对。
(1)中脘(2)下脘(3)水分(4)神阙(5)阴交(6)气海(7)石门(8)关元(9)商曲(10)气旁(11)气穴(12)滑肉门(13)天枢(14)外陵(15)水道(16)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17)大横(18)下风湿点、下风湿外点⑴中脘定位:神阙穴上4寸的任脉上功能;胃的募穴,主治: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痛、消化不良、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痢疾、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病、虚劳吐血、气喘等疾病。
⑵下脘定位:神阙穴上2寸的任脉上功能:任脉的经穴,可以治疗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腹泻、反胃等疾病。
⑶水分定位:神阙穴上1寸的任脉上功能:腹水、呕吐、腹泻、肾炎、肠鸣泄痢、小便不通等疾病。
⑷神阙定位:脐之正中取之功能:急慢性肠炎、慢性痢疾、小儿乳痢脱肛、肠结核、水肿、臌胀、中风脱症、中暑、妇人血冷不受胎气等疾病。
⑸阴交定位:脐下1寸的任脉上功能:腹痛冲心、不得小便、水肿、疝痛、阴汗湿痒、腰膝拘挛、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产后恶露不止绕脐痛等疾病。
⑹气海定位:神阙穴下1.5寸的任脉上功能:下焦虚冷、呕吐不止、腹胀、腹痛、肠麻痹、遗尿、尿频、尿潴留、遗精、阳痿、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虚阳不足、惊恐不卧、神经衰弱、四肢厥冷等疾病。
⑺石门(别名:绝孕,禁针)定位:神阙穴下2寸的任脉上功能:腹胀坚硬、水肿、尿潴留、小便赤不利、小腹痛、泄泻、身寒热、咳逆上气、呕血、疝气疼痛、产后恶露不止、崩漏、闭经、乳腺炎、妇人绝孕等疾病。
⑻关元(别名:丹田)定位:神阙穴下3寸的任脉上功能:诸虚百损、脐下绞痛、腹痛腹泻、肾炎、月经不调、妇女不孕、痛经、盆腔炎、血崩、子宫脱垂、遗精、阳痿、遗尿闭经、带下、尿路感染、产后恶露不止、疝气等疾病。
⑼商曲定位:下脘旁开5分处取之功能:腹中切痛、积聚不嗜食、目赤痛从内眦始、腹膜炎、颈肩疼痛等疾病。
腹针疗法及16例常用处方
腹针神龟图腹针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的穴位以调整气机阴阳,实现人体阴阳动态平衡,从而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全新的针灸疗法。
原理:原理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其精华是以腹部的神阙为调控系统,提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腹部不仅包括了内脏中的许多重要的器官,而且还分布着大量的经脉,气血向全身输布,也是审察症候,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
因此其治疗内脏疾病和慢性全身疾病疗效显优势。
其治疗体系为以腹部的肚脐为中心进行调控,因为人在出生前,脐带是维系生命的纽带,人体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依赖于脐带的输送。
腹部又是五脏六腑会聚的地方,所以采取腹部穴位治疗可调整全身的经络,而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
特点:1. 理论上创立了先天经络学说(理论)2. 临床上发明了“神龟图”3. 方法上体现了中医防治疾病精髓,脏腑经络局部同时并举4. 使用上无痛、安全、有效成为腹针疗法一大特色,患者乐于接受5. 取穴上突出规范化操作特点治疗范围:该疗法治疗范围广,涉及病症多,过敏性鼻炎、痛风、哮喘、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高血压、糖尿病、失眠、抑郁症、耳鸣、耳聋、胆囊炎、胰腺炎、中风后遗症、黄褐斑、青春痘、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帕金森、肥胖症、阳痿、胃肠疾患、肠易激综合征、长期便秘、反复口腔溃疡、儿童假性近视、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妇科疾患、颈腰椎膝踝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网球肘、偏头痛、带状疱疹后遗痛等绝大多数疼痛病症均有显著疗效。
针具:腹针针具根据针具的不同直径分为A、B、C三类,分别为Φ、Φ、Φ;每类中又根据针具的不同长度分为I型、II型、III型,分别为50mm、40mm、30mm。
基本技术:腹针取穴方法1、腹部分寸的标定:骨分寸取穴法。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
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
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腋中线确定为6寸。
图文详解:腹针疗法及16例常用处方
图文详解:腹针疗法及16例常用处方腹针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的穴位以调整气机阴阳,实现人体阴阳动态平衡,从而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全新的针灸疗法。
腹针神龟图原理: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其精华是以腹部的神阙为调控系统,提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腹部不仅包括了内脏中的许多重要的器官,而且还分布着大量的经脉,气血向全身输布,也是审察症候,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
因此其治疗内脏疾病和慢性全身疾病疗效显优势。
其治疗体系为以腹部的肚脐为中心进行调控,因为人在出生前,脐带是维系生命的纽带,人体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依赖于脐带的输送。
腹部又是五脏六腑会聚的地方,所以采取腹部穴位治疗可调整全身的经络,而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
特点:1. 理论上创立了先天经络学说(理论)2. 临床上发明了“神龟图”3. 方法上体现了中医防治疾病精髓,脏腑经络局部同时并举4. 使用上无痛、安全、有效成为腹针疗法一大特色,患者乐于接受5. 取穴上突出规范化操作特点治疗范围:该疗法治疗范围广,涉及病症多,过敏性鼻炎、痛风、哮喘、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高血压、糖尿病、失眠、抑郁症、耳鸣、耳聋、胆囊炎、胰腺炎、中风后遗症、黄褐斑、青春痘、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帕金森、肥胖症、阳痿、胃肠疾患、肠易激综合征、长期便秘、反复口腔溃疡、儿童假性近视、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妇科疾患、颈腰椎膝踝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网球肘、偏头痛、带状疱疹后遗痛等绝大多数疼痛病症均有显著疗效。
针具:腹针针具根据针具的不同直径分为A、B、C三类,分别为Φ0.22mm、Φ0.20m m、Φ0.18mm;每类中又根据针具的不同长度分为I型、II型、III型,分别为50mm、40mm、30mm。
基本技术:腹针取穴方法1、腹部分寸的标定:骨分寸取穴法。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
腹部神龟图
腹部神龟图囊、脐动脉和脐静脉等。
随着胚胎的发育逐渐闭锁,出生后虽成为结缔组织索。
但与脐环都形成了一个固有的联系形式相关。
因而,其中不少的穴位和其所主脏腑的联系有时出现一种与脐环联接的放射性。
这可能与胚胎发育期脐环与脏腑沟通的渠道有关。
第二章定位取穴法腹针理论认为以神阙为核心的腹部存在着两个全身的经络调控系统,其中调节外周的系统位于前腹壁浅层是一个全身缩影的全息影象。
定位取穴法便是利用腹部的这一特点以腹部的区域调节全身的取穴法.也是腹针疗法中的一种重要的取穴方法。
一、定位取穴法的内容现代研究表明:生物体内存在着局部是全局的缩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再现整体之象的规律。
这一规律被称之为生物全息律。
从生物全息律看,生物体每-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是源于同一生物胚的延续,在化学组成的模式上与整体相同,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因而像头、耳、鼻、眼、腹、背、手、足等微针系统都是生物全息律的体现。
腹针作为-个微针系统,同样其每个特定区域和穴位都包含着整个机体的生命信息,都是构成整体的全息单位,在结构上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
同时也存在着"全息反馈"现象,即人体整体的信息也对腹部发生影响,产生调节和控制作用,反过来,腹部的信息不但反映着整体的状况,也对整体产生影响和调控作用。
腹针中通过腹部的全息分布持点对人体相应部位进行对应的调节便是腹针取穴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即定性取穴法的核心内容。
二、腹部的全息影像特点经过大量的临床反复研究发现,腹部的经络是一个多层次的空间结构,人体在腹部的全息影像酷似一个浮在前腹壁上的神龟。
其颈部从两个商曲穴处伸出,其头部伏于中脘穴上下,尾部从两个气旁穴(气海旁开5分)处向下延伸终于关元穴附近,其前肢分别由滑肉门引出,在上风湿点屈曲,止于外风湿点(上风湿点位于滑肉门外5分上5分,上风湿外点位于滑肉门外一寸),其后肢由外陵穴向外伸展止于下风湿下点穴(外陵穴下1寸外1寸)。
在厚厚的腹壁履被组织中,这一影像分布于腹壁的浅层,构成了神阙调控系统中外周调节系统的主体而腹部定位取穴法又主要是调节与人体相对应的部位,因此,腹部定位取穴法以腹部的神龟生物全息影像为特征。
腹针神龟图
腹针神龟图本贴收到10朵鲜花本帖最后由明陽于 2011-3-11 19:22 编辑4.jpg (17.29 KB)000.jpg (632.99 KB)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1评分人数愧吾无术疗民疾收藏分享微博•0•顶•踩医内平常心小技巧:宣传爱爱医就送99个爱医币(←点击查看详情)回复引用举报泼油漆举报使用道具明陽初入杏林积分1粉丝0 帖子28爱医币633 鲜花14 爱心指数查看阅读权限52# 沙发发表于 2011-3-11 19:02 | 只看该作者腹针疗法的经络理论中医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任何的组织均需要经络供给气血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的认为:经络是人体最早的全身调控系统。
根据上述的理论,在母体内胎儿是通过母体供给的气血逐渐成形的,而母体供给胎儿气血的最早通道是脐带。
因此,脐带是经络形成的最初始的通道和调控系统。
在这一过程中,脐带始终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供给营养的通道而且在组织发育到一定的程度后会控制供给某些组织的营养量,有效地对所有的组织和系统进行控制,使人类的遗传能得到有序的延续。
故而,我们可以断言:以脐带为核心的系统是全身最早的调控系统和全身营养的供给系统。
在中医的理念中可称为:先天经络系统。
大家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医经络系统的概念既包含调控的作用又包含供给营养的作用。
因此,经络系统不仅可以应用于临床诊断而且可以应用于治疗的系统。
薄氏早在1993年的《北京中医》4期上,便发表文章认为腹部存在着先天经络,提出“以神阙为核心的大腹部还拥有一个被人们忽略的全身高级调控系统”。
先天经络系统的提出完善了经络系统的理论,使针灸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临床资料和理论的依据,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人类的第二大脑近年,西方的医学家也提出了与先天经络相似的理论,他们把腹部称为:人类的第二大脑。
美国科学家声称,每人生来有两个脑,即颅脑与肠脑,两脑相互作用与影响;由此而来否定了每人只有一个颅中脑的观点。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腹针中通过腹部的全息分布特点对人体相应部位进行对应的调节便 是腹针取效的机理所在。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腹针常用穴位图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四、腹针疗法中的常用处方
1、天 地 针
组成: 中脘、关元
(腹针中以中脘为天,神阙为中,关元为地)
功效:具有健脾益肾之效
2、引气归元
组成: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此方寓“养后天以补先天”之意,故名“引气归元”)
功效:具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之效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3、常用的针刺法
(1)三角针 以主穴为顶点向上或向下各距3~5分,分别再刺两针使三针
形成等腰等边三角形。适宜于症状比较局限的疾病。如膝关节 疼痛、局部关节疼痛。 (2)三星法
以主穴为基础向上下、左右,各距主穴3~5分,分别各刺1 针,形成并行排列。适宜于症状呈带状或条状的疾病。如坐骨 神经痛等。 (3)梅花刺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5 、膝关节痛
【腹针治疗】 处方:滑肉门S 、外陵S 、气旁S 、下风湿点S 辩证加减: 膝关节扭挫伤:内侧损伤---下风湿内点三角 外侧损伤---下风湿下点三角 膝关节骨质增生:天地针、气外 膝关节炎:调脾气(大横)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6、脑卒中
【腹针治疗】 处方:引气归元、滑肉门(患侧)、上风湿点、外陵(患侧)、下风湿点 (患侧)、商曲(健侧) 辩证加减: 头痛、头晕----阴都(患侧)、商曲(双) 语言不利----中脘上 面神经麻痹----阴都(患侧)、商曲(健) 肩痛---商曲(健)、滑肉门三角(患侧) 手功能障碍---上风湿上点(患侧) 、上风湿外点(患侧) 下肢无力----大巨(患侧) 、气旁(健侧) 足内翻---上风湿内点(患侧) 、气旁(健侧) 踝关节不利---下风湿下点(患侧) 、大巨(患侧)
清金农神龟图
清金农神龟图
【名称】神龟图
【年代】清
【作者】金农
【现状】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尺寸】107cmx38cm
【材质】纸本设色
清金农神龟图
清金农神龟图局部
清金农神龟图局部
作者简介:
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
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
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
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
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
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
五十三岁后才工画。
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