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神龟图
《腹针疗法》PPT课件
15、外陵 定位:脐下1寸,旁开2寸。 主治:浅刺:对应人体的髋关节,治疗髋关节及股骨头周围 的疾病。
中刺:腹痛,腹胀,疝气,痛经等。 16、下风湿点 定位:气海旁开2.5寸,左右各一。 治疗:浅刺:对应人体的膝关节,治疗膝关节及其周围的疾 病。
深刺:左下风湿点主治肺、大肠的疾病,右下风湿点 主治上焦的疾病。 17、下风湿下点 定位:脐下2寸,旁开3寸,左右各一。 主治:浅刺:对应人体的踝关节,治疗踝关节及其周围的疾 病,还可以治疗小腿外侧疼痛,活动不利,麻木等症。
取穴,强调筋骨;中刺,即经脉分布取穴,强调经脉;深刺,即“八 廓”辩证取穴,强调脏腑。
“神龟图”取穴
h
14
“八廓”图取穴
h
15
h
1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
一、针具的选择
『操作』
原则:根据病人的体质及疾病选择针具, 同一病人只能选用同一规格的针具
一、针具的选择 1、肥胖型病人--长针;消瘦型病人--短针 二、针刺的手法 2、消瘦型病人可以用长针,但要注意进针深度 三、常用针刺法 3、体质好患者--粗针;体质差患者--细针
4、急性病患者--粗针;慢性病患者--细针
粗针为泻法,细针为补法
中刺: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腹泻、反胃。 4、商曲 定位:脐上2寸,旁开0.5寸。 主治:浅刺:治疗颈肩部的疾病。
中刺:厌食、腹痛、腹胀、泄泻、便秘等。 5、滑肉门 定位:脐上1寸,旁开2寸。 主治:浅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的疾病。
中刺:癫痫、呕吐、吐血、胃痛等。 6、上风湿点 定:位:滑肉门上0.5寸,旁开0.5寸。 主治:浅刺:对应人体的肘部,治疗肘关节周围的疾病。
腹针
3、腹部围绕着人体中心——肚脐(神阙)神阙穴为神之所舍其中也。
为肚脐。
其:“如门之阙,神通先天,父母相交而成胎时,先生脐带形如荷茎,系于母之命门。
天一生水而生肾,状如未敷莲花,顺五行以相生,赖母气以相传,十月胎满,则神注于脐中而成人,故名神阙。
”神阙位于脐窝中央,脐窝是由新生儿时脐带残端变干后.脐带与腹壁表皮相连接处出现裂口,逐渐与腹壁脱离,遗留创面愈合后形成。
因人体在母体内是通过脐带获得营养逐渐形成的,所以脐是禀受先天的最早形式,因此,神阙具有向四周及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
腹针理论认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脐带。
胎儿出生后,脐带作为一个废弃的组织将会在新生儿期干燥、脱落。
但脐周系统向全身提供气血的通道及网络并未完全消失。
脐环与脏腑及人体其他部位的沟通点多与腹部的穴位叠落,其连线可在前腹壁浅层呈现出一个全身缩影的全息影象,状似神龟。
此外,腹诊的临床应用也有了近千年的历史。
这些都为腹针疗法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腹针的定位及取穴特点1、熟悉腹部的骨度分寸和腹部的划分定穴腹部为了临床取穴方便一般把以神阙至腹侧的外缘定为6寸来计量。
其他参照针灸骨度分寸。
任脉的定位以腹白线为准(比较粗),而不是简单地定为腹正中线。
其他经脉的定位按比例与任脉相平行而定。
2腹穴的定位:神阙——脐之正中取之。
任脉下脘:脐上2寸取之。
任脉商曲穴:下脘穴旁开5分处取之。
肾经建里:脐上3寸。
任脉石关:建里穴旁开5分处取之。
肾经上脘:脐上5寸取之。
任脉中脘穴:脐上4寸取之。
任脉阴都:中脘穴旁开5分处取之。
肾经气海旁:气海脐下1.5寸,当脐与关元穴连线中点处取之。
任脉气旁穴:气海旁开5分关元穴:脐下3寸,中极上1寸取之。
任脉水分:脐上1寸取之。
任脉滑肉门:水分穴旁开2寸处取之。
胃经天枢:脐正中旁开2寸处取之。
胃经石门:脐下2寸,关元上1寸取之。
任脉阴交:脐下1寸,石门上1寸取之。
任脉外陵穴:阴交穴旁开2寸处取之外陵。
特效腹针疗法(清晰腹部神龟图自我总结图)
掌握腹针针法得环节特效腹针疗法就是一种针灸治疗得新疗法。
特点之一就是:操作方便、容易学习、容易掌握,并能不断地提高治疗水平、掌握腹针,必须全面理解与熟悉特效腹针疗法得基本知识,要掌握好三个环节:一、掌握好多种取穴方法腹部存在广泛得经脉,理解十二经、奇经八脉与早期经脉得规律,灵活用好三种取穴方法,即(1)循经取穴法;(2)定位取穴法;(3)八廓取穴法。
循经取穴法与八廓取穴法,目得在于调理人体得脏腑机能与疏通经络;定位取穴在于治疗人体相对应部位得病证。
综合灵活使用三种不同取穴方法就是掌握腹针得重要环节之一。
八廓取穴法就是根据后天八卦与五行学说得规律,以腹部八个方位中得有效腧穴,用以加强调理脏腑功能得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二、掌握好腹针常用得基本处方。
特效腹针疗法总结了几个有效得基本处方,即:(1)补脾肾方:包括中脘穴与关元穴;(2)调脏腑方:由中脘、下脘、气海与关元四穴组成:(3)通经络,行气血方:即双滑肉门穴、双外陵穴;(4)清热解毒方:由中脘、下脘穴与双上风湿点穴下组成;(5)改善头部供血方:由中脘、下脘、下脘穴上、双商曲穴组成,或加刺下脘穴上至双商曲穴连线之中点;(6)调脾燥湿方:选用双大横穴。
这些基本处方就是腹针治疗用以调理脏腑机能、疏通经络、清热解毒与治疗身体各部位疾病非常有效得基本处方;也就是腹针治疗各种疾病处方中得基本方、掌握这些基本处方,灵活使用可以有效地治疗各种常见病、常见病中得难治病、慢性病、以至疑难病等。
三、掌握好不同针刺深度得规律腹针治疗在针刺深度上有严格得区别与要求、腹针针刺得深度,应根据治疗所达到得不同效应,而选用不同得针刺深度。
针刺深浅得目得与原则就是:为调理脏腑功能,一般采用中刺或深刺;为疏通经络多采用中刺;为定位调治人体各部位病证时选用不同程度浅刺或中刺、定位针刺早期经络范围内得腧穴或针刺点,应根据患者得病情加以分析,要考虑患者病情得轻重,病程得长短,病位得深浅,而选择不同得深度,以提高腹针治疗效果。
论腹针针刺的深度(温木生)
腹针具有:“失之毫米,差之千里”的影响经脉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其“深伏皮肉间,深而不见”,现代经络研究已证实经络的客观存在,并证明经络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空间结构。
腹针吸纳这一现代科学成果并成功的运用于临床,将腹壁分为天、地、人三部,可通过针刺的不同深度达到不同的经络层面而实现不同的治疗目的。
其针刺深度分为一下3钟。
1、浅刺:浅刺是将针刺入皮下。
浅刺时,会对腹部的全息经络系统产生影响,病人可以没有任何感觉,但针尖进入相应的深度时,治疗的相应病变部位的感觉会很快改善。
所谓“浅刺(天部)调筋骨”,指的是根据“神龟图”取穴。
即选穴反映点在全息影像中的投射点时,对局部的穴位进行浅刺,能达到调整人体筋骨的目的的。
临床多用以解决头身肢体局部疾患,针对疾病的标,主治病程的短,病情急,邪在表的疾病。
2、中刺:将针具刺入腹部的脂肪中,会对腹部的经络系统产生影响,病人可以没有任何感觉或有轻微的胀感。
当针尖刺入相应的深度时,与病变部位相关的经脉会很快发生变化。
所谓“中刺(人部)调经脉”,指的是根据循经穴为主取穴,针刺时使用中刺方法。
通过调理这些经脉,能够发挥疏通经脉、活血化瘀、鼓舞气血运行的作用。
如中脘穴,浅刺可以治疗头面部疾病,中刺则发挥治疗胃脘部疾患的作用;又如关元穴,浅刺对腰痛有良效,中刺可以补益肾阳、培补肾元。
中刺主治病程长,邪在腠理的疾病。
3、深刺:将针灸针刺入较深的皮下组织中,即为深刺。
深刺时,会对内脏系统产生影响,病人可以有轻微的酸、麻、胀、痛的感觉。
因为腹部的经络存在于腹壁的组织中,所以深刺的深度应以患者的感觉为度,深刺时不能把针尖刺入腹腔内。
所谓“深刺(地部)调脏腑”,取穴以任脉为主结合八卦理论,如天地针,引气归元,采用深刺的方法治疗,可以达到调整脏腑的作用。
“八廊”中每一廊的穴位都对主脏腑有特别的指向性治疗作用,如心肾不交出现不寐、心悸、健忘、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时,可用离廊与坎廊的穴位——中脘和关元;如肝气不舒。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腹针中通过腹部的全息分布特点对人体相应部位进行对应的调节便 是腹针取效的机理所在。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腹针常用穴位图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四、腹针疗法中的常用处方
1、天 地 针
组成: 中脘、关元
(腹针中以中脘为天,神阙为中,关元为地)
功效:具有健脾益肾之效
2、引气归元
组成: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此方寓“养后天以补先天”之意,故名“引气归元”)
功效:具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之效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3、常用的针刺法
(1)三角针 以主穴为顶点向上或向下各距3~5分,分别再刺两针使三针
形成等腰等边三角形。适宜于症状比较局限的疾病。如膝关节 疼痛、局部关节疼痛。 (2)三星法
以主穴为基础向上下、左右,各距主穴3~5分,分别各刺1 针,形成并行排列。适宜于症状呈带状或条状的疾病。如坐骨 神经痛等。 (3)梅花刺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5 、膝关节痛
【腹针治疗】 处方:滑肉门S 、外陵S 、气旁S 、下风湿点S 辩证加减: 膝关节扭挫伤:内侧损伤---下风湿内点三角 外侧损伤---下风湿下点三角 膝关节骨质增生:天地针、气外 膝关节炎:调脾气(大横)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6、脑卒中
【腹针治疗】 处方:引气归元、滑肉门(患侧)、上风湿点、外陵(患侧)、下风湿点 (患侧)、商曲(健侧) 辩证加减: 头痛、头晕----阴都(患侧)、商曲(双) 语言不利----中脘上 面神经麻痹----阴都(患侧)、商曲(健) 肩痛---商曲(健)、滑肉门三角(患侧) 手功能障碍---上风湿上点(患侧) 、上风湿外点(患侧) 下肢无力----大巨(患侧) 、气旁(健侧) 足内翻---上风湿内点(患侧) 、气旁(健侧) 踝关节不利---下风湿下点(患侧) 、大巨(患侧)
腹针图解(仅供参考)
腹针图解腹部常用穴位的定位和功能腹针要求临床病人在首次治疗时必须对腹部的基本定位穴位进行准确的度量,对于疗效欠佳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求按照取穴的规范进行反复的校对。
(1)中脘(2)下脘(3)水分(4)神阙(5)阴交(6)气海(7)石门(8)关元(9)商曲(10)气旁(11)气穴(12)滑肉门(13)天枢(14)外陵(15)水道(16)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17)大横(18)下风湿点、下风湿外点⑴中脘定位:神阙穴上4寸的任脉上功能;胃的募穴,主治: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痛、消化不良、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痢疾、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病、虚劳吐血、气喘等疾病。
⑵下脘定位:神阙穴上2寸的任脉上功能:任脉的经穴,可以治疗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腹泻、反胃等疾病。
⑶水分定位:神阙穴上1寸的任脉上功能:腹水、呕吐、腹泻、肾炎、肠鸣泄痢、小便不通等疾病。
⑷神阙定位:脐之正中取之功能:急慢性肠炎、慢性痢疾、小儿乳痢脱肛、肠结核、水肿、臌胀、中风脱症、中暑、妇人血冷不受胎气等疾病。
⑸阴交定位:脐下1寸的任脉上功能:腹痛冲心、不得小便、水肿、疝痛、阴汗湿痒、腰膝拘挛、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产后恶露不止绕脐痛等疾病。
⑹气海定位:神阙穴下1.5寸的任脉上功能:下焦虚冷、呕吐不止、腹胀、腹痛、肠麻痹、遗尿、尿频、尿潴留、遗精、阳痿、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虚阳不足、惊恐不卧、神经衰弱、四肢厥冷等疾病。
⑺石门(别名:绝孕,禁针)定位:神阙穴下2寸的任脉上功能:腹胀坚硬、水肿、尿潴留、小便赤不利、小腹痛、泄泻、身寒热、咳逆上气、呕血、疝气疼痛、产后恶露不止、崩漏、闭经、乳腺炎、妇人绝孕等疾病。
⑻关元(别名:丹田)定位:神阙穴下3寸的任脉上功能:诸虚百损、脐下绞痛、腹痛腹泻、肾炎、月经不调、妇女不孕、痛经、盆腔炎、血崩、子宫脱垂、遗精、阳痿、遗尿闭经、带下、尿路感染、产后恶露不止、疝气等疾病。
⑼商曲定位:下脘旁开5分处取之功能:腹中切痛、积聚不嗜食、目赤痛从内眦始、腹膜炎、颈肩疼痛等疾病。
腹针疗法
四、腹针疗法之优点
• 腹针疗法除了与其他针灸疗法一样的优点: 安全、有效、基本无副作用、性价比高、 绿色环保外,还具有无痛、速效、长效的 特点。
• 古人说:“一针二灸三服药”。在农村,对于尚 处于看病难、缺医少药状况的我国10亿农民来说, 包括腹针疗法在内的针灸应当成为防治疾病的首 先选择和经常选择,如果乡村医生能够很好的学 习这些医疗技术,基本能满足一般防治疾病的需 求,有利于促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解决。 在城市,由于生活环境、方式的改变,疾病谱的 变化,腹针及其他针灸疗法同样大有作为,对于 颈腰椎病、失眠、疲劳综合症、脑病后遗症、高 血压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等均有明确的疗效, 应当大力推广。
• 传统针灸治疗疾病主要是刺激四肢经络穴 位为主,主要调整经络,尽管也能取得良 好效果,但必须经过多次反复的治疗疗效 才能稳定下来,考虑可能与“治病必求于 本”和“标本兼顾”有关。腹针疗法真正 体现了脏腑、经络、局部的有机联系,体 现了中医防治疾病的整体观精髓,行脏腑 经络局部同时并举之事,也应算其特色之 一吧。
• “先天经络学说”的提出和阐发是在没有任 何文献记载和报道参照的前提下,在大量 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升华而得来,符合中 医思维特点和突显了中医药理论创新特色。 小平先生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对于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从实践中 来的,理论的提出和创新必定要遵循从实 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循环往复的规律, 任何理论之所以成其为理论,就在于能指 导实践,否则这个理论就是谬论。
• “神龟图”并非仅仅指向以上这些点,而是 在它们之间的连线上形成了穴位点状密集 的穴区带,这就是腹针疗法之所以可以根 据病情对相应部位进行即时调整的原因。 上风湿点穴(双)、上风湿外点穴(双)、 下风湿点穴(双)、下风湿下点穴(双)、 气旁穴(双)为薄先生发现的新穴。“神 龟图”不失为腹针疗法的又一大特色。
腹针疗法及16例常用处方
腹针神龟图腹针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的穴位以调整气机阴阳,实现人体阴阳动态平衡,从而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全新的针灸疗法。
原理:原理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其精华是以腹部的神阙为调控系统,提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腹部不仅包括了内脏中的许多重要的器官,而且还分布着大量的经脉,气血向全身输布,也是审察症候,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
因此其治疗内脏疾病和慢性全身疾病疗效显优势。
其治疗体系为以腹部的肚脐为中心进行调控,因为人在出生前,脐带是维系生命的纽带,人体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依赖于脐带的输送。
腹部又是五脏六腑会聚的地方,所以采取腹部穴位治疗可调整全身的经络,而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
特点:1. 理论上创立了先天经络学说(理论)2. 临床上发明了“神龟图”3. 方法上体现了中医防治疾病精髓,脏腑经络局部同时并举4. 使用上无痛、安全、有效成为腹针疗法一大特色,患者乐于接受5. 取穴上突出规范化操作特点治疗范围:该疗法治疗范围广,涉及病症多,过敏性鼻炎、痛风、哮喘、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高血压、糖尿病、失眠、抑郁症、耳鸣、耳聋、胆囊炎、胰腺炎、中风后遗症、黄褐斑、青春痘、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帕金森、肥胖症、阳痿、胃肠疾患、肠易激综合征、长期便秘、反复口腔溃疡、儿童假性近视、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妇科疾患、颈腰椎膝踝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网球肘、偏头痛、带状疱疹后遗痛等绝大多数疼痛病症均有显著疗效。
针具:腹针针具根据针具的不同直径分为A、B、C三类,分别为Φ、Φ、Φ;每类中又根据针具的不同长度分为I型、II型、III型,分别为50mm、40mm、30mm。
基本技术:腹针取穴方法1、腹部分寸的标定:骨分寸取穴法。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
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
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腋中线确定为6寸。
图文详解:腹针疗法及16例常用处方
图文详解:腹针疗法及16例常用处方腹针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的穴位以调整气机阴阳,实现人体阴阳动态平衡,从而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全新的针灸疗法。
腹针神龟图原理: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其精华是以腹部的神阙为调控系统,提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腹部不仅包括了内脏中的许多重要的器官,而且还分布着大量的经脉,气血向全身输布,也是审察症候,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
因此其治疗内脏疾病和慢性全身疾病疗效显优势。
其治疗体系为以腹部的肚脐为中心进行调控,因为人在出生前,脐带是维系生命的纽带,人体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依赖于脐带的输送。
腹部又是五脏六腑会聚的地方,所以采取腹部穴位治疗可调整全身的经络,而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
特点:1. 理论上创立了先天经络学说(理论)2. 临床上发明了“神龟图”3. 方法上体现了中医防治疾病精髓,脏腑经络局部同时并举4. 使用上无痛、安全、有效成为腹针疗法一大特色,患者乐于接受5. 取穴上突出规范化操作特点治疗范围:该疗法治疗范围广,涉及病症多,过敏性鼻炎、痛风、哮喘、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高血压、糖尿病、失眠、抑郁症、耳鸣、耳聋、胆囊炎、胰腺炎、中风后遗症、黄褐斑、青春痘、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帕金森、肥胖症、阳痿、胃肠疾患、肠易激综合征、长期便秘、反复口腔溃疡、儿童假性近视、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妇科疾患、颈腰椎膝踝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网球肘、偏头痛、带状疱疹后遗痛等绝大多数疼痛病症均有显著疗效。
针具:腹针针具根据针具的不同直径分为A、B、C三类,分别为Φ0.22mm、Φ0.20m m、Φ0.18mm;每类中又根据针具的不同长度分为I型、II型、III型,分别为50mm、40mm、30mm。
基本技术:腹针取穴方法1、腹部分寸的标定:骨分寸取穴法。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
腹 针 疗 法
三星针法
(2)、三星法 : 三星法是以主穴为基础向 上下、左右或与神阙呈放射性排列,各距主 穴3-5分,分别各刺1针,形成并行排列的针 刺方法。 这种针法适宜于症状呈带状或条状的疾病。 如坐骨神经痛等。针与针之间的距离由患病 部位的长短而定。
梅花刺法
(4)、 梅花刺: 梅花刺是以主穴为中心, 上下左右各距3-5分各刺一针,共5针使针体 形成梅花的图案的针刺方法。 这种针法适宜于病情较重且病程较长的病人, 也可在三星法疗效不佳时采用,使治疗的强 度得到增加。
12、滑肉门
12、滑肉门(足阳明胃经穴) 水分穴旁开2寸处取之 癫痫、呕逆吐血、重舌舌强、胃肠炎、 肩关节炎等疾病。 相当于肩,治疗肩关节周围疾病
13、天枢
13、天 枢(足阳明胃经穴)
脐正中旁开2寸处取穴 呕吐、泄泻、赤白痢、消化不良、水肿、腹胀 肠鸣、冷气绕脐切痛、烦满便秘、赤白带下、月经 不调、淋浊、不孕、癫痫等疾病 相当于侧腰,治疗各种腰肌的疼痛及疾病
腹针应用举例
3、 肩凝症 处方:中脘M、商曲S( )、滑肉门三角 滑肉门三角S 处方:中脘 、商曲 (健)、滑肉门三角 (患) 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大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 角距离略长。 角距离略长。 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局限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 三角取穴距离缩短。 三角取穴距离缩短。
腹针应用举例
4、急性胃肠炎 、 基本处方:引气归元针( )加天枢M( 基本处方:引气归元针(D)加天枢 (双) 消化不良加天枢下M( 消化不良加天枢下 (右); 便秘加天枢下M( 便秘加天枢下 (左); 腹泻加腹泻穴M(神阙穴下0.5寸任脉上 寸任脉上); 腹泻加腹泻穴 (神阙穴下 寸任脉上); 水泻加水道M( 水泻加水道 (双); 虚寒型加大横M( ),神阙温灸 神阙温灸。 虚寒型加大横 (双),神阙温灸。
腹部神龟图
腹部神龟图囊、脐动脉和脐静脉等。
随着胚胎的发育逐渐闭锁,出生后虽成为结缔组织索。
但与脐环都形成了一个固有的联系形式相关。
因而,其中不少的穴位和其所主脏腑的联系有时出现一种与脐环联接的放射性。
这可能与胚胎发育期脐环与脏腑沟通的渠道有关。
第二章定位取穴法腹针理论认为以神阙为核心的腹部存在着两个全身的经络调控系统,其中调节外周的系统位于前腹壁浅层是一个全身缩影的全息影象。
定位取穴法便是利用腹部的这一特点以腹部的区域调节全身的取穴法.也是腹针疗法中的一种重要的取穴方法。
一、定位取穴法的内容现代研究表明:生物体内存在着局部是全局的缩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再现整体之象的规律。
这一规律被称之为生物全息律。
从生物全息律看,生物体每-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是源于同一生物胚的延续,在化学组成的模式上与整体相同,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因而像头、耳、鼻、眼、腹、背、手、足等微针系统都是生物全息律的体现。
腹针作为-个微针系统,同样其每个特定区域和穴位都包含着整个机体的生命信息,都是构成整体的全息单位,在结构上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
同时也存在着"全息反馈"现象,即人体整体的信息也对腹部发生影响,产生调节和控制作用,反过来,腹部的信息不但反映着整体的状况,也对整体产生影响和调控作用。
腹针中通过腹部的全息分布持点对人体相应部位进行对应的调节便是腹针取穴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即定性取穴法的核心内容。
二、腹部的全息影像特点经过大量的临床反复研究发现,腹部的经络是一个多层次的空间结构,人体在腹部的全息影像酷似一个浮在前腹壁上的神龟。
其颈部从两个商曲穴处伸出,其头部伏于中脘穴上下,尾部从两个气旁穴(气海旁开5分)处向下延伸终于关元穴附近,其前肢分别由滑肉门引出,在上风湿点屈曲,止于外风湿点(上风湿点位于滑肉门外5分上5分,上风湿外点位于滑肉门外一寸),其后肢由外陵穴向外伸展止于下风湿下点穴(外陵穴下1寸外1寸)。
在厚厚的腹壁履被组织中,这一影像分布于腹壁的浅层,构成了神阙调控系统中外周调节系统的主体而腹部定位取穴法又主要是调节与人体相对应的部位,因此,腹部定位取穴法以腹部的神龟生物全息影像为特征。
腹针神龟图
腹针神龟图本贴收到10朵鲜花本帖最后由明陽于 2011-3-11 19:22 编辑4.jpg (17.29 KB)000.jpg (632.99 KB)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1评分人数愧吾无术疗民疾收藏分享微博•0•顶•踩医内平常心小技巧:宣传爱爱医就送99个爱医币(←点击查看详情)回复引用举报泼油漆举报使用道具明陽初入杏林积分1粉丝0 帖子28爱医币633 鲜花14 爱心指数查看阅读权限52# 沙发发表于 2011-3-11 19:02 | 只看该作者腹针疗法的经络理论中医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任何的组织均需要经络供给气血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的认为:经络是人体最早的全身调控系统。
根据上述的理论,在母体内胎儿是通过母体供给的气血逐渐成形的,而母体供给胎儿气血的最早通道是脐带。
因此,脐带是经络形成的最初始的通道和调控系统。
在这一过程中,脐带始终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供给营养的通道而且在组织发育到一定的程度后会控制供给某些组织的营养量,有效地对所有的组织和系统进行控制,使人类的遗传能得到有序的延续。
故而,我们可以断言:以脐带为核心的系统是全身最早的调控系统和全身营养的供给系统。
在中医的理念中可称为:先天经络系统。
大家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医经络系统的概念既包含调控的作用又包含供给营养的作用。
因此,经络系统不仅可以应用于临床诊断而且可以应用于治疗的系统。
薄氏早在1993年的《北京中医》4期上,便发表文章认为腹部存在着先天经络,提出“以神阙为核心的大腹部还拥有一个被人们忽略的全身高级调控系统”。
先天经络系统的提出完善了经络系统的理论,使针灸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临床资料和理论的依据,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人类的第二大脑近年,西方的医学家也提出了与先天经络相似的理论,他们把腹部称为:人类的第二大脑。
美国科学家声称,每人生来有两个脑,即颅脑与肠脑,两脑相互作用与影响;由此而来否定了每人只有一个颅中脑的观点。
调气扶阳腹针PPT课件
24
2024/1/26
调气扶阳腹针作为针灸治疗的新方法,为针灸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和手段。
通过学习调气扶阳腹针,可以拓展针灸治疗的适应症范围,提高针灸治疗的疗效。
调气扶阳腹针注重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能够针对不同病症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气的分类与功能
8
2024/1/26
调气扶阳的原理
调气扶阳是通过调整人体内的气机运行,使阳气得以升发,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认为,人体内的气机运行不畅或阳气不足,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调气扶阳的方法
调气扶阳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推拿、气功、中药等。这些方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或经络,调整人体内的气机运行,使阳气得以升发。
腹针的起源
随着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腹针疗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范,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腹针的发展
4
2024/1/26
腹针疗法以腹部穴位为主要刺激部位,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来治疗疾病,具有安全、无痛、无副作用等特点。
腹针疗法能够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具有疗效显著、持久、不易复发等优势。同时,腹针疗法操作简单、方便易行,适合广大患者使用。
16
2024/1/26
17
2024/1/26
月经不调
痛经
更年期综合征
乳腺增生
通过调理冲任、补益气血的方法治疗月经不调。
调整腹部气机,平衡阴阳,缓解更年期症状。
腹针可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腹针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改善乳腺增生症状。
18
2024/1/26
19
2024/1/26
05
CHAP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