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解读(二)
福建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福建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店铺高考网为大家提供福建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福建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领会化学学科教育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要坚持如下几个原则:
1.德育为先。
2.以人为本。
3.全面发展。
4.能力为重。
5.实践育人。
6.多元评价。
课程开设建议
高中化学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择空间。
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
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要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鼓励学生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和毕业要求,以及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潜能,制订化学学习计划。
在指导学生选课时应考虑高中化学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价值,避免以应试为中心,“考什么、选什么”。
总复习教学的总体建议
(1)加强《考试大纲》的研究,把握复习方向
(2)重视知识内容的整体性,完善高中化学知识结构
复习教学应立足于培育学生化学学科认知素养,认识不同模块知识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完善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
(3)体现学科特点,强化实验教学
(4)构建科学的定量认识方式,发展定量思维
(5)建立学科基本观念,优化复习教学模式
(6)精练精析,实现在反思中提升
(7)培养化学学科思维方式,准确运用化学术语
高中学生动手化学实验的活动内容与教学安排,供参考使用。
XX学校高中化学教学指导意见
化学一、教学进度二、教学建议(一)高一年级1.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研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高考评价体系》,加强新教材比对研究,细化规范教学内容,加强情景化、生活化教学,重视学科阅读能力培养。
(2)重视实验能力培养。
上学期必须按要求认真完成下列学生必做实验,并且要有实验学案且完成实验记录。
实验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二、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三、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实验四、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3)重视学科素养培养。
一是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情,量化好讲练比例,优化作业量;二是重视学科语言的表达与运用训练,细化学科学习习惯养成;三是基于学生特点适当穿插学科阅读能力培养与训练;四是加强学科计算能力培养,尤其在原理、步骤和准确等方面加强要求与训练。
(4)重视学科奥赛,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强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提升,开拓视野,培养能力。
2.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高一教学要关注以下重难点知识的教学,防止其成为学生的分化点:(1)物质的量——循序渐进,切忌一蹴而就,讲-练-用有机结合,本部分知识既是贯穿高中的重点知识,又是高中化学计算的基础。
教学重点为帮助学生树立“摩尔”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表达式和单位,能够进行相互之间的换算,以及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掌握仪器、实验步骤,能够独立完成实验。
(2)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重规律、讲方法、勤训练本部分知识既是贯穿高中的重点知识,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建议教师联系初中知识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概念,重新分类(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在教学过程中,要减少用繁、难的方程式,以免使学生对高中化学产生畏惧感,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并能准确配平,掌握物质的量用于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运算方法。
切忌不要急于上难度,注意分散难点,掌握规律。
新高考关于化学学科的课程指导意见
新高考关于化学学科的课程指导意见一、教学内容与进度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注:教学进度安排根据相关考试政策的变化,有可能需要进行适度调整。
二、教学策略与建议1.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 级学生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和学科教学教学指导意见》《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 级学生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和学科教学教学指导意见》对普通高中的课程实施、学科教学内容、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做了明确规定,是全省普通高中课程实施和学科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对普通高中教学工作管理与评价的基础,是学分认定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要深入学习和领会该文件精神并认真贯彻落实。
要认真学习《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深刻领会指导意见的要求,注意教学进度的调整和教学难度的控制,要扎实推进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规定的课时内,全面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2.加强研究、搞好合作教学过程中要发挥集体智慧,加强研究、搞好合作,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成绩。
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实行主备人轮值,搞好协同配合,力求集思广益,发挥群体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对教学内容的课时划分、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课堂设计、课堂练习提出初步意见,然后大家集体讨论、补充、修改、完善,做到统一进度,统一重难点,统一课堂练习。
每周要由中心发言人上一节观摩课,再进行评课分析。
通过集体备课,随时交流教学情况,形成备课组内团结协作,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
3.使用好《导学案》《导学案》内容至少应包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是学习提纲、教师讲授的要点,也可以是学习目标、重要的知识归纳、规律总结、方法点拨等等)、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教师预计的疑难问题、例题、习题、检测题等)、课堂反馈的方式或相应的测试题、作业或思考题等。
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学案,如预习、正课、拓展训练、测试点评、实验、研究性学习学案等。
要求每节课都要有《导学案》。
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解读
2012级以前:
3+2+2+N
3 : 全体学生的必修模块 2 : 全体理科学生的指定选 2 : 一类考生自选的模块 N : 全体学生选学的模块
修模块
2012级开始:
3+2+2+N
3 : 全体学生的必修模块 2 :一类考生自选的模块 2 :全体学生选学的模块 N :全体学生选学的模块
.
2011级、2012级理科学生化学学习模块数变化
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能用电离理论和水解理论解释常见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
关于《化学2》专题2与 《化学反应原理》的整合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安排在《化学2》的
其他内容以后,与《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整合后进 行教学。这样既可减轻学生高一阶段的学习负担, 又可以使相关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
.
化学反应原理
将以下基本要求的内容调整为发展要求
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能解释强酸弱碱盐和强碱
弱酸盐的水解实质。
了解盐类水解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规律判断盐溶
液的酸碱性,会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和离 子方程式。
以碳酸钠溶液为例,了解多元弱酸盐的分步水解。 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知道盐类水解在生产、生
基础性知识要求,删减重复、非主干和过繁过难的 内容,适当减少面向全体学生的必学内容及学习总 量;原“选修IA”和“选修IB”课程模块列入知识 拓展类选修课程。形成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结构合 理、层次递进的课程格局。
.
高中化学学科调整的主要内容
减少模块 调整必修
配套用书
保障实验 扩大选修
.
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附件8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帮助广大化学教师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区普通高中化学学科课程改革的实施,切实提高我区普通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结合广西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实际,制定本意见。
第一部分指导思想实践高中化学新课程实质上是一种教育变革行动。
改变传统思维习惯、行为习惯是实现变革目标的根本动力,也是变革面临的最大阻力。
因此,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应当从人类、国际、国家、民族、区域发展、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等多重视野来审视本次教育变革行动,建立认同变革、投身变革的理想和信念;广泛汲取其他课改先行省市的经验、教训,以整体合作实施教学实验研究为基本取向,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共同构筑具有广西区域特色的高中化学新课程实践体系。
第二部分目标定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共同探索有效的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策略、方式和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建构“21世纪社会合格公民所需要的与化学相关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生活、职业和研究奠基。
一、遵循“以实验为基础、循序渐进”的化学教学原则,构建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体参与问题解决和知识建构,感受化学的易理解性、实用性和创造性。
二、研究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认知倾向,引领学生的化学学习与探究需求,开好化学选修课,吸引更多的学生喜欢化学、选择化学,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化学科技人才奠定基础。
三、严谨实施高中新课程过程性、发展性和综合性评价模式。
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
开发有效的学生学习过程、教师教学过程数据采集工具(试题、项目、调查表、观察量表、工作单等),建立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研究数据库,用于学分评定、招生录取、科学研究、决策制定等多重用途。
2020-2021年高中化学教学指导意见
2020—2021年五莲县高中化学教学意见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深刻理解课程理念,准确把握课程实施方案;深入挖掘教材,明确编者意图,利用好教材中的活动性栏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更新教学理念,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法,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精心打造理想高效课堂和个性化高效课堂;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三、教学建议1.精准把握教学进度及深广度。
复习时间、复习内容及有关要求以市9月份教学研讨会意见为准。
2.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
集体备课建议采用“个人—集体—个人”的模式,这样既能发挥骨干教师的龙头带动作用,又能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集体备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要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核心问题的处理意见要准确可靠,采取的措施要具体实用、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备课组长要把好关带好头,对教学内容进行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分工,提前安排好中心发言人。
加强备课组内的沟通交流,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团队精神。
3.高三进一步加强对《2017版高中课程标准》以及2020年山东高考试题的学习和研究,明确研究的目的是探索高考题命制的特点和规律。
同时也提醒当前的高一高二年级相关学科未雨绸缪,及早研究高考,探寻新路径,适应新变化。
4.通力合作,提高导学案的质量。
在目前的形势下,力求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写使用显得尤为重要。
导学案的编写质量、使用的方式方法将直接影响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坚持编制使用高质量的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而且要不断的改进,提升学案编制的水平。
导学案建议采用“集体通研—分工编制—集体审定—个人修改”的程序编写;导学案的内容可以根据教材的知识体系、呈现形式、前后联系以及教师的实际操作等方面确定,提倡三案合一,各部分导学案的内容的确定,要有明确的目的特别是课堂学案内容的选用一定要突出重点、核心、主干,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新颖,有思考价值。
[学习]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解读
化学反应原理
将以下基本要求的内容调整为发展要求
了解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及
原因,能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理解电离平衡的概念。了解电离度的概念及其简
单的计算。能运用电离平衡原理解释弱电解质在水 溶液中的电离情况。
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知道电离平衡常数与弱酸、弱
活中的应用。
了解盐桥的作用。 知道银锌钮扣电池、铅蓄电池、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及
其应用价值。
了解钢铁电化学腐蚀发生的条件
化学反应原理
将以下基本要求的内容调整为发展要求
初步学会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
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知道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等概念。了解
2012级以前:
3+2+2+N
2012级开始:
3+2+2+N
•2011级、2012级理科学生化学学习模块数变化
•化学与技术 •物质结构与性 质
•实验化学
•化学反应原 理 •有机化学基 础 •化学2
•化学1
•2011级
•有机化学基 础
•物质结构与性 质
•化学反应原 理
•化学2
•化学1
•2012级
同乙••硫审《周酸酸期与亚定化、乙铁同醇铵委学主 的晶族性1员体》元质成会素分乙、性的酸审质分乙《的析酯查递化与的通变检制学验备过2的》、
《化•学《反应化原学理》反: 应原理》实验手册中
原电池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 见
化学高一、高二指导意见
2014—2015学年度高一化学教学指导意见三门峡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化学中心教研组一、总体思路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全面落实教学“三维”目标。
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主动构建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切实加强教学研究。
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安排化学1和化学2两本必修教材,在2014-2015学年内要全部教授完毕。
1、课程标准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习内容主题包括“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等。
2、化学1教学进度及其重、难点(供参考)教学进度安排及其重、难点如下表:周次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1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重点: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
难点: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2 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重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3 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4 第一章复习5 国庆节放假6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重点:了解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难点:胶体。
重点和难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7 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重点和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8 第二章复习期中复习考试9 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钠的氧化和钠与水的反应,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
难点:钠与水反应、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观察。
10 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重点:氢氧化铝、氢氧化铁的性质,Fe3+、Fe2+的转化。
高中化学 第1-3章 指导意见解读
1.利用“交流·研讨”(P9),让学生回忆并整理学习化学的 相关经验,建议将该活动栏目内容作为第一节课课后布置的作业 之一。 2.在“观察·思考”( P9)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现象及对现象的分析尤为重要,让学生初步体验怎样进行科学有 效的观察。实现以具体物质为载体的方法教育价值。 3.在“活动·探究”( P11)的教学中应首先规范学生的实验 习惯(实验前明确实验目的,实验中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后现 象分析及解释),其次是体验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的意义,有条 件的学校,可进行边讲边实验的探究活动。 4. 利用“交流·研讨”( P12)来引导学生整合对钠的性质认识, 并体验分类、比较在物质性质研究过程中应用。引导学生比较过 氧化钠与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5.教师在讲清图1-2-6的含义后再进行研究氯气的性质的教学, 有利于学生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同时在教学中应关注 这部分教材对话框的作用。 6.利用“方法导引”( P15)引导学生从元素守恒的角度推测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再自行进行设计实验、验证实验解释和结 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 7.关注“身边的化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8.重视课后“概括·整合”及“练习与活动”中习题的意图(复 习-整合-拓展-提升),如第1题(3)是对钠与水反应的性质的 拓展,第3题对本节所学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及方法的回顾 及应用。(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9.在对本节的重点、难点——钠、氯气的化学性质进行梳理时, 不必引伸到同族元素的性质。 10.氯气与水反应是可逆反应,在此不必过多介绍可逆反应
3.了解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4.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 高中阶段化学模块的开设和模块所包 含的内容。
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化学必修2一、《化学2》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方法和使用说明《化学2》是高中化学必修部分的第二个模块,该模块的四个专题,既有《化学1》相关内容的深化和拓展,又较好地揭示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在继承传统科学的基础上,更好地融合了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化学学科发展的线索,建构了新的内容体系,阐述了核心的化学概念和原理,揭示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化学2》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学习化学提供了更为深刻和翔实的素材。
从教材的宏观体系看,《化学2》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三类,即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原理初步和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知识。
其中“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着力引导学生从结构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物质的性质,进而逐步展现化学学科中“结构——性质——用途”的主线,是《化学1》相关内容的深化和拓展;“专题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中提出了化学反应中的核心概念——能量的问题;“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和应用”则通过介绍典型的有机物及有机反应使学生大致了解有机化学;“专题四: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则试图在学生完成对必修部分化学的学习后,使学生对化学学科有一个较为整体全面的了解。
因此可以说,《化学2》在《化学1》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整了学生理论和知识体系,同时也很好地兼顾了学生掌握知识和思维发展的实际状况。
《化学2》四个专题与化学学科基本理论体系之间的联系《化学2》不仅在专题内容选择与编排顺序安排上贴近生活,结合实际,而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和知识体系的形成。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从教材的微观结构看,《化学2》实现了相关教学内容的合理深化和拓展。
如下表是初中化学课程、化学1、化学2及选修模块关于“原子结构”的内容要求:《化学2》中的“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是学生在《化学1》研究一些重要无机物的性质及其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既是学生全面掌握自然界各类物质的客观要求,也是学生对“物质”概念的自然拓展和延伸。
人教课标版 高中化学实验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PPT
★内容标准 主题1 化学实验基础
情感、态 度目标
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2.具有安全意识,能顺利地完成化学实验。 3.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4.知道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能根据常 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 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知识、技能目标—— 分离、提纯
解
读
基 本 要 求
1.NaNO3+KCl NaCl+KNO3 该反应是可逆的,将一定浓度的 NaNO3和KCl混合液加热浓缩,随着溶剂 的减少,NaCl首先析出。热过滤除去 NaCl,将溶液冷却到室温即有大量KNO3 析出,NaCl仅有少量析出,得到硝酸钾 粗品。 2.减压过滤是学生新学习的一种实验 分离手段,要求认识减压过滤的原理、 识别所需仪器、学习各仪器的连接和安 装及减压过滤的操作程序和技能要求。 3.粗盐的提纯是一个拓展实验,由于 该实验设计涉及的原理和实验的操作均 为学生应掌握的内容,所以将该实验列 入基本要求。
培养科学态度、 环保意识
二、教材体系分析--专题结构
基本结构:
知识预备
方案设计 课题1
实验准备 记录结论
完成实验 必须的知 识与方法
专 题
课题2
交流讨论 拓展课题
…….
与专题内容相 关的典型实验
整 理 与 归 纳
专 题 作 业
更好领会:基本 原理、设计思路 进一步掌握:研 究方法与技能
二、教材体系分析--教材特点
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选修模块《实验化学》
ssccx@163.co m
实验化学:
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和领悟 化学。将化学知识的学习融合在以实验为主的 课题当中,使学生在掌握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 的同时,理解课题中蕴涵的化学知识。不但使 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的实用价值,而且可以培 养学生较强的实验能力,锻炼他们的思维,开 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解读(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包朝龙(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324000)从一个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是否与新课程标准内容相符合?《氯气》教学案例(思路)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投影)京沪高速公路氯气泄漏事件问题1:根据上述材料,氯气有哪些物理性质?二.小结氯气的物理性质①色②态③味④溶三.实验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1.氯水的成分探究:问题2:猜测新制氯水的成分如何?如何设计实验验证?问题3:石蕊试液为什么又褪色?问题4:利用漂白性设计一个实验来确定是氯气还是新物质使石蕊褪色。
问题五:结合资料,分析次氯酸的性质2.氯气的其它化学性质①氯气与金属反应(实验:氯气与铜反应) ②氯气与非金属反应(实验:氯气与氢气分别在点燃和光照条件下反应的对比)等。
四、氯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原理、制取、净化、收集、检验、吸收等五、知识运用:对氯气泄漏事件发生后的思考:如果你在事故现场,你应怎样自救?六、小结七、反馈练习:八、课后探究:九、作业布置专题2教材的特点分析:本专题“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以自然资源丰富的海水作为研究对象,引出海水中储量较多的化学物质的提取、性质和应用;在探究典型非金属氯、溴、碘和典型金属钠、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同时,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本质,了解重要化合物的工业制法。
教材这样处理,既简化了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同时将物质的性质与应用较好地统一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对开发自然资源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专题2教材的内容分析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分两部分内容:一是卤素的有关知识;二是氧化还原反应卤素知识:(1)氯气的制法:主要介绍了氯气的生产原理(以氯碱工业为例),对实验室制法(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以“化学史话”的方式给出资料。
(2)氯气的性质:介绍了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氯气与金属铁、非金属氢气在点燃条件下的反应,氯气与碱如氢氧化钙反应,氯气与水的反应以“活动探究”的形式给出,并根据氯气与水反应的情况,引出了“可逆反应”的概念。
(3)溴、碘的提取:通过实验进行海水提出溴和海带等海洋植物中提取碘。
同时介绍了溴、碘离子的检验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从氯气与溴化钾溶液的反应例子出发,分析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现和实质;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并介绍了用双线桥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情况;在拓展视野中,介绍了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本单元分两部分内容:一是钠、镁及其化合物;二是离子反应钠、镁及其化合物(1)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介绍了钠的物理性质与重要的化学性质如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等。
(2)钠的制法:在拓展视野中介绍了电解氯化钠方法制取金属钠。
(3)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在“活动与探究”栏目中介绍了碳酸钠与酸、碱、盐反应的实验,并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比较;在“拓展视野“栏目中,介绍了“候氏制碱法”(4)镁的提取:介绍了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和重要化学反应;在“观察与思考”栏目中,介绍了镁的重要性质如镁与二氧化碳反应、氮气反应的有关性质。
离子反应: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引入,分析得出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进一步引出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下面从两个角度(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概念原理)进行分析1.关于钠、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作为中学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1模块教学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专设“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主题来界定核心内容。
提醒大家,你必须了解的三大问题:1.1 研读课标、优化整合1.1.1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分析: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1中规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有以下内容:(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作用。
(2)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程标准没有明确给出和限定要学习这些元素的哪些具体的化合物,是希望给教材编写和实际教学多一些选择的空间,同时也考虑到学时数的限制。
与原来高中化学相比,元素化合物内容在覆盖面上与现行课程的差别不大,但是内容的组织线索、具体化合物知识内容的选取以及处理的深广度等都具有较大的变化,弱化了按照元素自然族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传统做法。
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本标准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并且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分为不同的水平。
对同一水平的学习要求可用多个行为动词进行描述,现在如下说明:(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从低到高依次是:①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②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③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④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从低到高依次是:①初步学习、模仿②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完成、测量③学会、掌握、迁移、灵活运用(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从低到高依次是:①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与、交流、讨论、合作、参观②认同、体会、认识、关注、遵守、赞赏、重视、珍惜③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保持、发展、增强1.1.2三套必修化学1中相关知识的呈现方式和内容组织的比较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处理基本一致。
1.1.3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学习了什么相关内容?在知识内容方面,初中化学原大纲和新课标之间有很大的出入,具体如附表所示:1.2教学设计与实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2.1 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化学1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要求层次和水平与传统的课程相比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教师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内容的深广度要求。
在教学实施中,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知识教学的影响,随意扩展内容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额外的负担。
如在钠与氧气的教学中,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钠与氧气反应的情况,体验实验的方法,知道实验条件控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重要性,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不同。
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主要关注了钠的两种氧化物的对比,尤其是对过氧化钠(与水、酸、二氧化碳的反应)的化学性质进行拓展,这些内容在传统的课程中是关键的知识点,但这与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是不符合的。
又如氯气与水的反应,教学中引导对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中的成分和其中含有的离子进行比较,进而要求学生学习次氯酸的化学性质。
显然要知道新制氯水中成分问题,必须知道弱电解质和电离平衡的有关知识,而这些知识都在必修2中才学习的。
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活动的目标是要解决氯气是否能与水反应,像这样的处理方式在这章节中对于学生来说要求太高了。
再如P38:氯气生产原理----氯碱工业中,教材用“观察与思考”栏目给出的一组实验,只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得出生成的物质,会写化学反应式即可,不必细究为什么会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更不能用电解反应式来要求学生掌握。
由于知识的深广度发生了变化,知识组织顺序了生了变化,必然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要重新设计相关的问题。
教师不能简单的将原有的教学处理进行“搬家”,而要根据现在知识的位置和组织方式,进行新的处理,设计合理的教学问题和教学活动。
1.2.2 分析栏目功能,发挥教学价值必修教材设置了丰富的学习活动性栏目,资料性栏目和工具性栏目,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支持。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体会各种栏目的功能和教育价值。
看来类似的内容和问题,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会导致功能与定位不同。
如:(1)[你知道吗?]引导同学们回顾已有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联系自己原有的经验,激发探究的欲望(2)[活动与探究]引领同学们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在“做中学”的自主探究中享受发现的快乐。
(3)[交流与讨论]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情景,引导同学们展开讨论,为充分表现大家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想象力提供机会。
(4)[观察与思考]展示的实验、模型、图表中蕴涵深刻的化学道理,帮助同学们开启化学思维。
(5)[问题解决]在教材阐述的化学原理、规律之后插入相关的问题,考察同学们知识迁移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6)[信息提示]以简捷的语言介绍化学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物质性质和技能方法等。
(7)[拓展视野]提供更多、更生动的素材,使同学们在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之余开拓视野,进一步领略化学的奇妙和魅力。
(8)[回顾与总结]提示同学们参照所给的问题或线索整理知识,以问题的形式联系本专题重点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增加自我反思和评价的力度。
(9)[练习与实践]帮助同学们巩固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以置之不理,也不能将其作为所有学生的基本要求,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而又要创造性地应用教材中的栏目,对不同类型的栏目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学习活动性栏目为教师提供了一些学习活动的内容和组织方式,给出了教学处理的一种方式。
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的硬件条件等进行适合的调整和改变,例如对相同的栏目可进行如下不同的处理:不太了解,认为栏目中出现的内容都要求学生进行学习;有的教师无视教材中资料性栏目的存在,仍然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
“活动与探究”栏目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综合、分析等方法,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但有的教师并没有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充分的讨论,学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由教师采用传统的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教学。
还有对拓展视野栏目,有些教师当作重点知识进行分析,要求学生记忆,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效率低下。
这样就消弱了栏目的教育价值,甚至产生教学中的错误导向1.2.3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传统的听着学科学、坐着学科学,被动消极、冷漠无奈地学科学的情况,改变教师过分依赖系统讲授和题海训练,学生过分依赖死记硬背和信息的简单接受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使学生形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看待自然与世界的科学态度,对科学过程、科学活动的实质与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对科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的理解和认识,以及运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解决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课程标准将具体的实验内容包括在内容标准中,虽然没有直接指出实验内容,但是有确切的实验要求。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没有明确规定哪些是学生实验、哪些是演示实验,一般来说,教材中活动探究的实验内容属于学生实验,观察思考的实验内容属于演示实验,但并不是不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