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疗法(情绪ABC理论案例)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
认知疗法(CognitiveTherapy)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训练和指导改变来访者适应不良的认知,从而达到改善和矫正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以便促进个体对社会的适应。
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认知过程及其导致的错误观念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认知有关。
认知疗法常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
例如:两个儿童一起走在路上,迎面碰到一个认识他俩的人,但对方没与他们打招呼,径自走过去了。
对此,其中一名儿童是这样想的:“他可能正在想事情,没注意到我们;就算是看到了我们而没理我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名儿童可能想:“他可能是故意这样做的,就是不想理我。
他怎么可以这样对我?!”这样他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就会不同,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而继续干自己的事;而后者则可能觉得不安,而无法平静下来做自己的事。
一、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RET 是艾利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认为情绪障碍是由于非理性信念、绝对性思考和错误评价所形成的。
认知疗法即是使来访者改变非理性信念,代之以理性的生活哲学,则可以促使来访者的情绪好转。
核心:改变认知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该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体系,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
常见的非理性思维对自己、对他人和对周围环境事物的绝对性要求和信念。
①人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喜爱和赞许;②一个人就应该在各方面都能力十足;③犯了错误,就一切都完了,应该受到惩罚;④任何事情都要按自己意愿发展,否则就太糟了;⑤情绪是由于外部事件决定的,自己无法控制;⑥总是担心灾祸降临;⑦逃避困难和责任比正视它们要容易得多;⑧人要依靠他人,尤其要依靠强者;⑨过去事件的影响是无法消除的;⑩任何问题都应有一个圆满的正确答案;⑾一个人应对别人的问题关注和负责。
消除“负面”情绪 纠正“偏执”信念——利用ABC理论的典型案例分析
消除“负面”情绪纠正“偏执”信念———利用ABC理论的典型案例分析牛蓿(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立信会计学院,北京101101)艾利斯的ABC理论是认知疗法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它认为个人对诱发事件的认知才是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
通过该理论的“治疗”,从而纠正认识上的偏差,使得情绪和行为困扰得到减轻或解除,最后达到效果,负性情绪得到改变。
目前,该理论已经逐渐被运用在辅导员的深度辅导实践之中,高职院校的一线辅导员,我也应用该疗法解决了高职学生的一些心理与认知上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针对有一些“偏执”信念的学生。
以下通过曾处理过的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原本同一宿舍中要好的阿柠和小红,因为丢钱一同报案到保卫处,其都说自己丢了钱。
但是从丢钱时间分析,现场只有这二位同学,所以,应该是只有一个人丢钱,另一个报案只是掩人耳目。
经过保卫处老师的缜密侦查与谈话取证,证实并得到本人承认,的确是阿柠拿了小红的钱,而她本人并没有丢钱。
案例听起来不复杂,也颇为常见,但这个事情还是存在疑点,为什么拿同学钱的会是学习上进、活动积极、性格活泼开朗的阿柠同学?事件发生之后,阿柠变得沉默寡言,形单影只,为了不让她因为一次事件给自己“贴标签”,责怪自己,对未来失去信心,作为辅导员必须要修正阿柠的“偏执”信念,让她从阴影里走出来。
恳谈确定行为归因ABC理论主张一个人在行为上出现的问题是由其认知障碍所造成的,而认知障碍分为“认知歪曲”和“认知缺乏”两类。
通过谈话辅导我了解到,案例中提到的阿柠同学正是由于“认知歪曲”导致的不合理、片面、偏执的认知成分,从而产生了错误的行为,即出现宿舍丢钱事件的发生。
阿柠同学的不合理信念在于有一定的“过分概括化”倾向,即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片面思维方式。
她因为曾经有过的几次丢钱经历就断定是自己的“命运”不佳,产生消极情绪,最终做出了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身边同学的不端行为。
很多学生有过丢钱的相似经历,但是很少有人会因为自己丢钱而产生愤恨的情绪偷拿同宿舍好友的钱,这一奇怪的因果不对应的情况正好为ABC理论所解释。
情绪ABC理论(1)
情绪ABC理论1引言想必大家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都做生意,大女儿是卖扇子的,小女儿是卖雨伞的。
天晴时,老太太就为小女儿担忧,担心雨伞卖不出去;天阴时,老太太就为大女儿忧虑,担心扇子卖不出去。
如此一来,老太太的日子过得很忧郁。
邻居问她为何总是满脸忧伤。
老太太说明情况。
邻居笑着说:“老太太,你真好福气呀!天晴时,你的大女儿生意很好;天阴时,你的小女儿生意兴隆。
”老太太听了,登时豁然开朗,转忧为喜。
这其中蕴含怎样的道理呢?同样一件事,从不一样的角度去想,心情就会很不一样,人生的境界也会很不一样!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尔波特·艾里斯已经把中国的俗语“想得开”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他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情绪ABC理论,也称晴雨ABC理论。
他以一句很有名的话作为ABC理论理念上的起点:“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困扰着。
”所谓ABC,A指事件(activating event);B指信念(Beliefs),也称为非理性信念,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对该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这件事发生后,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即A→C。
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和解释才是引起情绪更为直接的原因,即A→B→C。
前因信念后果图1 情绪ABC理论概念结构图如图1中,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
这是因为从前因到结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B(Belief),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
又因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
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评价与解释。
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合理信念
通过认知重构,调整不合理的信念和思维方 式。
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
学习和发展积极的应对策略,以更有效地应 对压力和挑战。
寻求支持和帮助
在需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支持,以获得 更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05 ABC理论实践应用案例
案例一:工作压力管理
列出工作压力源
识别工作压力的来源,如工作量过大、时间紧迫、与同事或上司关 系紧张等。
分析事件对自身情绪的影响,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规律。
行为模式
探究事件是否影响自己的行为模式,以及行为模式的变化趋势。
心理防御机制
思考在事件发生时是否运用了心理防御机制,以及其效果如何。
制定应对策略
调整认知
01
通过改变对事件的看法和评价,调整自身认知结构,减少不合
理信念。
情绪调节
02
学习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以应对情
评估信念的影响
评估个人信念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了解不合理信念与负面情绪之 间的联系。
分析信念与情绪反应的关系
寻找不合理信念
分析自己的信念,识别其中不合理、绝对化或过分概括化的部分。
理解情绪反应的根源
通过分析不合理信念,理解自己情绪反应的真正原因,认识到情绪 并非由外部事件本身引起。
建立因果关系
明确不合理信念与情绪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理解信念对情绪的影 响。
ABC理论的应用范围
1 2 3
情绪管理
帮助个体理解自身情绪反应的原因,学会调整自 己的信念和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管理情绪。
心理治疗
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ABC理论常被用于识别和 改变导致不良情绪的非理性信念,促进个体的心 理健康。
情绪篇3-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的解析
扭曲世界的眼镜
逃避某些困难或自身的责任,要比去面对他 们更容易。
一个人必须依赖他人,而且必须有一个强者 为靠山。
一个人过去的经验和历史对他目前的一切极 为重要,过去的影响是无法消除的。
任何问题都应有正确或完整的答案,若找不 到正确的或者完整的答案将是非常糟糕的。
情绪ABC理论的解析
1)A事件本身并不影响我们的情绪,影响 我们的是信念B.
2)我们通过改变信念B,进而改变我们的 情绪反应C.
3)把非理性的调整为理性的,便是以
理智控制情绪,产生积极或者正向的情 绪.
思考: 案例分析
她是一个努力认真的初中学生,为使自己更具有竞争力, 之后能够考上优秀的高中,她每天都认真学习,刻苦努力。 在一次考试中,由于情绪过度紧张,头天晚上还记得牢牢的 东西,看见考试题目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结果,几门功 课成绩都很差。她非常沮丧,更糟糕的是从此对考试产生了 强烈的恐惧心理。每次考试前总担心自己没有学懂,复习不 够全面,在忧虑、集躁的情绪中夜以继日地学习,搞得精疲 力竭。上考场的时候,情绪紧张万分,记忆与思维受到严重 抑制,考出的成绩总是很不理想。在一段时期内形成了恶性 循环:越紧张,就越考不好;越考不好,就越害怕考试,在 考场上就更紧张,成绩也就越差。
旧认知b1我怎么那么没用没有人会喜欢我旧认知b2我在同学面前没有面子他们一定会嘲笑我觉得情绪c失望沮丧忧郁新认知b1同学们不一定会嘲笑我也行我可以给他们聊聊他们的经验新认知b2我被拒绝并不代表我没有每人喜欢情绪c
情绪ABC理论
——大学生情绪管理艺术
பைடு நூலகம்凌晨
情绪管理主题心理健康活动课
By XXX
问题: 1)运用ABC理论分析该案例中A、B、C 分别是什么? 2)怎么帮助解决该名女同学的困惑。 (提示:写出转变不合理信念的劝说 内容即可)
艾利斯abc理论例子
艾利斯abc理论例子LT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评价上?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
例如?有些人遭受一些失败后?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导致自卑自弃、自罪自责等不良情绪。
而这种评价一旦指向他人?就会一味地指责别人?产生怨忿、敌意等消极情绪。
我们应该认识到?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性。
三是糟糕至极?这种观念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
例如? 我没考上大学?一切都完了? 我没当上处长?不会有前途了。
这种想法是非理性的?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会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所以没有一件事情可被定义为糟糕至极。
但如果一个人坚持这种糟糕观时?那么当他遇到他所谓的百分之百糟糕的事时?他就会陷入不良的情绪体验之中?而一蹶不振。
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当遭遇各种失败和挫折?要想避免情绪失调?就应多检查一下自己的大脑?看是否存在一些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等不合理想法?如有?就要有意识地用合理观念取而代之。
基于abc 理论的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是20 世纪50 年代由埃利斯在美国创立?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此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 故又被称之为认知行为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 理论?这一理论又是建立在艾利斯对人的基本看法之上的。
埃利斯对人的本性的看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
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很愉快、富有竞争精神及行动有成效。
2. 情绪是伴随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思维所造成。
3. 人具有一种生物学和社会学的倾向性?倾向于其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维和无理性的不合理思维。
即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维与信念。
4. 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这将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
合理情绪疗法(情绪ABC理论)
从前,有两个秀才一路进京赶考,路上碰到一支出殡的部队.看到那口黑乎乎的棺材,个中一个秀才心里立刻“咯噔”一下,心想:完了,真触霉头,赶考的日子居然碰着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境一落万丈,走进科场,谁人“黑乎乎的棺材”一向挥之不去,成果,文思枯竭,果真名落孙山.另一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端心里也“咯噔”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奥!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隆运当头了,必定高中.于是心里十分高兴,情感高涨,走进科场,文思如泉涌,果真一抬高中.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那“棺材”真的好灵.合理情感疗法(情感ABC理论)一、界说合理情感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也译为理性格感疗法,又称情感ABC理论)是上一世纪50年月,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A.Ellis)提出的.是认贴心理治疗中的一种办法,因个中也采取行动治疗的一些办法,也称为认知行动治疗的办法.理论基本:人具有非理性的本质:每小我.任何社会与文化都有非理性的成分.心理障碍是因为一小我所持有的非理性的(irrational).不相符逻辑的思维和信心(belief)引起的,是因为错误的自我谈话所引起.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特斯(Epictetus):“人不是被工作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工作的意见所困扰.”二、情感ABC理论艾利斯:A(activating event),诱发事宜B (belief):信心和立场C (consequence):引起的情感和行动后果理论要点:影响我们情感的是我们对工作的意见,而不是工作本身.·他仅在安慰我吧!——悲伤,朝气·我不怎么样,这人干嘛?——疑惑.迷惑·哼,谄谀我,想应用我!——腻烦.敌意合理情感疗法以为,对事宜准确的熟悉一般会导致恰当的行动和情感反响,而错误的认知往往是导致一小我产生不良情感的直接原因.三、不合理信心不良的情感反响,经常并不是来自事宜本身,而是来自人们对此事宜的熟悉,尤其是不准确的.过火的熟悉,人们称之为非理性信心.不合理信心的特点1.绝对化请求症结词:必须.应当.必定.绝对……2.过火归纳综合化(以偏概全)症结词:生成如斯.绝对不好.毫不成能.老是……3.糟糕之极(灾害化)症结词:完整掉败了.世界末日到了.全完了.丢尽了人……三、合理情感疗法的治疗模式A诱发事宜(activating event)B信心(beliefs)C后果(consequences)D辩论(disputing):与非理性的信心进行辩论E效应(effective):用有用的理性信心或恰当的情感行动替代非理性信心.恰当的情感和行动.步调:1.从一典范事例入手,先找出激发事宜A;2.讯问患者对这一事宜A的感到及反响,找出C;3.找出患者不合理的.曲解的思维方法B;4.与患者的非理性信心与思维辩论D:治疗者可直接向病人提问:如:你有什么证据证实你的这一不雅点?是否他人都应当照你想的那样去做?或者:你有什么来由请求事物都按你所想的那样去成长?等等.5、树立新的.更实际也更顺应的思维认知办法E.ABCDE技巧案例剖析【演习】1.功课许多,我不高兴功课许多,我仍然能接收,因为……2、他人对我抉剔,所以我不高兴他人对我抉剔,我仍然可以或许接收,因为……3、测验成绩不睬想,我不高兴测验成绩不睬想,我仍然可以或许接收,因为……4、和怙恃打骂了,我不高兴和怙恃打骂了,我仍然可以或许接收,因为……【自立演习】举出日常生涯中的一件困扰,剖析ABCDE,轮流进行.五、咨询师经常应用技巧(1)苏格拉底式讯问:提一系列问题让来访者本身来断定,他正在思虑的问题.所作的假设.以及是否消失必定真谛的信心.与不合理信心辩论-----这是合理情感疗法最经常应用最具特点的办法.这种办法主如果经由过程咨询师积极自动的提问来进行的,咨询师的提问具有显著的挑衅性和质疑性的特点,其内容紧紧环绕着乞助者信心的非理性特点.【案例】问题:杰瑞米,以为黉舍里所有人都不爱好他,因而抑郁.特点:思维有偏执偏向.咨询师:黉舍其他孩子都恨我,每一个都是.来访者:不合错误,不见得他们所有人都熟悉我.咨询师:不,他们认得.人人都熟悉我.来访者:那不成能.咨询师:不然,为什么天天大家对我都如许不怀好意.来访者:其实不是所有的人天天都对我们不怀好意.有些是,但不是所有人.咨询师:那么,他们得改变一下他们对我们的立场.来访者:他们不须要改变.我们该学会不睬睬对我们不好的人.咨询师:但没人曾对我们好过.来访者:不成能是所有人.可我们得更尽力与他人沟通,不是吗?我们假如和气他们攀谈他们爱好的器械,他们是不会爱好我们的.(2)行动验证技巧请求来访者经由过程事实来论证假设.如,有名律师输掉落一场讼事,验证他人是否瞧不起他;当众呜咽是否被人笑话.(3)情感想象技巧①让来访者活泼地想象本身面对曾使本身心乱如麻的情景,着从新体验不适情感;②让来访者改变这种情感,以在该情景中可能许可的较合适的情感取而代之;在这时刻,来访者会觉得艰苦,但咨询者保持请求他如许做,勉励他测验测验各类办法,直到完成;③停滞想象,让来访者陈述本身是如何作到情感改变的.来访者往往是经由过程形成理性信心和理性思维才做到改变的.此时,治疗者要留意强化新发明的理性思维,须如果可启示其他理性思维;④让来访者按此方法实践演习一段时光,巩固和强化咨询后果.【案例】来访者是一个消失轻微测验焦炙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异常畏惧即将面对的测验情景.咨:请闭上眼睛,慢慢作几回深呼吸……尽量使本身坐得舒畅一些.如今请你在脑筋里想象高考的情景,尽可能想得活泼,逼真,就像工作正在进行一样……科场很安静,大家都很严正,你在本身的位子上坐下来,教师坐在讲台前……你能想象吗?访:能,……咨:很好,请想象你最放心畏惧的情景……想象它正在产生.访:……不,我好重要,畏惧,我能停会儿吗?咨:保持想象,把留意力分散在谁人情景上,……留意你的感触感染……请描写你的感触感染.访:一开端,我只是有点重要,然后,当我发明试卷上的题似乎都不会做时,我就开端惊惶起来,脑筋全乱了,全部脑筋都是一片空白,完整无法镇静下来思虑,…,我预觉得非砸了不成,觉得掉望. 咨:那恰是我要你找的感触感染.好,如今请持续保持适才的情景,要像适才一样活泼真实…然后,请把惊惶.掉望换成有点放心或圆满,明确吗,放心或圆满……访:这生怕做不到……我做不到!咨:你能做到,保持如许做!想办法告知本身些什么,譬如,“如其如许什么都干不了,还不如…;即使这一次考砸了,也……”访:(一段时光今后)我想我做到了,我如今只是觉得放心和圆满了,我轻松多了.咨:很好!如今请告知我,你是如何使惊惶掉望改变放心和圆满的?访:我告知本身,惊惶掉望一点用途也没有,反而使本身更加不会做题,我还告知本身,与其如许坐在这里什么都干不了,我还不如先做一些最简略,本身一看就会做的标题.当我作题的时刻,我本身的留意力逐渐转移到标题上,我发明本身不象刚开端那么重要了,当我情感逐渐放松,我发明本身可以或许做的标题也越来越多了,……如斯等等.我如许想着,反而感到许多多少了,也可以或许开端做题了……咨:异常好!你明确你是如何使本身的情感产生改变的吗?你告知本身一些相符理性的思惟,它们使你从惊惶掉望中摆脱出来.像如许的理性设法主意,我想你还能找到许多?访:是,譬如,一小我应当:“碰到工作,最重要的是本身尽力,收成则任其天然”,“我应当学会掌握本身可以或许掌握的工作,对于本身无法掌握的工作,则任其天然”,就像我们以前评论辩论的.只要我本身尽力了,我就对得起本身等等.咨:很好!如今我请求你按今天学到的理性——情感想象的办法,天天至少演习一遍,持续一个月.你同意吗?访:好的,我同意.除此之外,还有自我治理程序,请求乞助者应用自我嘉奖和自我奖励的办法来改变其不顺应的行动方法;“逗留于此”,即勉励乞助者呆在某个不愿望的情境中,以反抗回避行动和糟糕至极的设法主意.这些办法都可以以家庭功课的方法进行,除上面的办法,合理情感疗法中的行动技巧还包含放松练习.体系脱敏等.【自立演习】三人小组:演习情感想象技巧.。
情绪的ABC理论
RS•A的案例 事件A:失恋,女友离开自己和别人好。
• 信念B:我那么爱她,可是她却不再爱我,做出这样的事, 真是太不公平了,太让我伤心了。
• 情结C:抑郁和(对女友)怨恨。
• 驳斥D:①有什么理由要求她必须爱我?难道仅仅是因为 我曾爱过她?
• 简例:妮妮的同事琳达已经有两个星期没和她说 话了,她们本来是很聊得来的,所以妮妮猜想琳 达肯定生她的气了,因为她想申请一个职位,而 琳达对这个职位也很干兴趣,她越是这样想,越 是感到恼火,妮妮生气了好几天,直到后来才知 道,琳达的女儿生病了。
核心理论:ABC理论
• A:诱发事件 B: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或者评价 C:继这一件事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 ③感情上始终如一是值得赞赏的,但人的感情也会变化, 不能要求事情必须按自己希望的那样始终不变地发展下去。
快乐的人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他们在必 要时能够随遇而安!
• 意义:其主要目标是减低我们各种不良的 情绪体验,使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带 着最少的焦虑、抑郁和敌意去生活,进而 帮助每个人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理性、较 宽容的人生哲学。
• ②做出这样的选择一定有她的原因,我有什么她一定一直爱我,那简直是不可 能的事。这种绝对化的要求真是太不合理了。
• 新观念E:①个人都有选择爱的权利,她可以去选择别人, 我也可以有新的选择。
• ②像希望别人如何对我那样去对待别人。而不是我对别人 怎样,别人就必须对我怎样。
不合理的信念
• 2.过份的概括化 (overgeneralization)即对事件的评 价以偏概全,表现在一方面在自己的 非理性评价,常凭自己对某一事物所 作的结果的好坏来评价自己为人的价 值,其结果常导致自暴自弃、自责自 罪,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而 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另一方面对别人 的非理性评价,别人稍有差错,就认 为他很坏,一无是处,其结果导致一 味责备他人,并产生敌意和愤怒情绪。
(完整版)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什么是ABC理论ABC 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
就是认为激发事件 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 C(consequence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 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 A 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 B)所直接引起。
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如图中, A (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 C (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 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 C1 和 C2 。
这是因为从前因到结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 B (Belief),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
又因为,同一情境之下 (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 B1 和 B2) ,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 (C1 和 C2)。
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评价与解释。
情绪 ABC 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
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呢。
情绪 ABC 理论中: A 表示诱发性事件, B 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
C 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 A 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 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
然而,你有没有发现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
同样是报考英语六级,结果两个人都没过。
一个人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
为什么?就是诱发事件 A 与情绪、行为结果 C 之间还有个对诱发事件 A 的看法、解释的 B 在作怪。
一个人可能认为:这次考试只是试一试,考不过也没关系,下次可以再来。
MBA管理辅导:情绪ABC理论案例分析
MBA管理辅导:情绪ABC理论案例分析
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
就是认为激发事件
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
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呢。
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
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幺事就引起了什幺情绪体验。
然而,你有没有发现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
同样是报考英语六级,结果两个人都没过。
一个人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
合理情绪疗法情绪ABC理论
从前,有两个秀才一起进京赶考,路上遇到一支岀殡的队伍看到那口黑乎乎的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瞪”一下,心想:完了,真触霉头,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
于是,心情一落万丈,走进考场,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
另一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咯瞪” 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奥!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高中。
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
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那“棺材”真的好灵。
合理情绪疗法(情绪ABC理论)一、定义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也译为理性情绪疗法,又称情绪ABC理论) 是上一世纪50年代,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提岀的。
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方法,因其中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也称为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
理论基础:人具有非理性的本质:每个人、任何社会与文化都有非理性的成分。
心理障碍是由于一个人所持有的非理性的(irrational)、不符合逻辑的思维和信念(belief)引起的,是由于错误的自我谈话所引起。
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特斯(Epictetus): “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二、情绪ABC理论艾利斯:A ( activati ng eve nt ),诱发事件B (belief):信念和态度C (consequenee):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后果理论要点:影响我们情绪的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而不是事情本身。
C情绪行为■ •他仅在安慰我吧!一一伤心,生气•我不怎么样,这人干嘛?一一怀疑、困惑•哼,讨好我,想利用我!一一厌烦、敌意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对事件正确的认识一般会导致适当的行为和情绪反应,而错误的认知往往是导致一个人产生不良情绪的直接原因。
三、不合理信念不良的情绪反应,常常并非来自事件本身,而是来自人们对此事件的认识,尤其是不正确的、偏激的认识,人们称之为非理性信念。
认知主义——ABC理论
ABC理论
• 心理健康的钥匙
• 如果有人问你,你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吗, 你可能说:情绪怎么能随便控制呢?有高 兴事就乐,有伤心事就悲。这是人之常情 嘛。
• 但是ABC理论的创始者爱利斯认为:正是 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 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 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
阿尔伯特·艾利斯
ABC理论的概念
A表示诱发 性事件(引
发你情绪的事
件)
B表示个体针对此 诱发性事件产生 C表示自己
的一些信念,即 产生的情绪 对这件事的一些 和行为的结 看法、解释。(你 果。(你的 的信念,或是对 负面情绪) 事情的诠释)
ABC??
• A( Activating event )代表诱发事件; • B(Belief)代表人在遇到诱发事件后产生
认知主义——ABC理论
(合理情绪疗法)
主讲人:张译文 2010-3-27
心理测试
• 如果让你在以下死亡方式中选择一种, 你会选择 哪种的方式自杀?
•
A.从20楼跳下
•
B.割腕
•
C.服毒药
•
D.一枪毙命
•
E.跳海淹死
•
F.煤气中毒
•
G.饿死
•
让我们来看看答案吧...
• 这是一道通过选择自杀方式看爱情运势的 心理题。
abc理论activatingeventconsequence具体阐述概念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某种信念b所直接引起
情绪abc理论案例
情绪abc理论案例情绪ABC理论案例。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艾利斯提出的一种情绪调节理论,它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外部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个体对事件的认知和解释引起的。
A代表事件(Adversity),B代表信念(Belief),C代表情绪(Consequence)。
具体来说,当面对某个事件时,个体首先会有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会决定个体的情绪反应。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案例来解释情绪ABC理论。
案例一,面试失败。
小明参加了一次工作面试,但最终没有被录用。
他感到非常失望和沮丧。
在情绪ABC理论中,A代表面试失败这个事件,B代表小明的信念,比如他可能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认为老板不喜欢自己等等。
最终,C代表小明的情绪反应,即失望和沮丧。
通过情绪ABC理论,我们可以看到,小明的情绪并不是直接由面试失败引起的,而是由他对面试失败的认知和解释引起的。
案例二,考试不及格。
小红参加了一次考试,结果不及格了。
她感到非常沮丧和自责。
在情绪ABC 理论中,A代表考试不及格这个事件,B代表小红的信念,比如她可能认为自己没有用,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等等。
最终,C代表小红的情绪反应,即沮丧和自责。
同样地,通过情绪ABC理论,我们可以看到,小红的情绪并不是直接由考试不及格引起的,而是由她对考试不及格的认知和解释引起的。
案例三,恋爱受挫。
小李深爱着一个人,但最终对方选择了另外一个人。
他感到非常伤心和愤怒。
在情绪ABC理论中,A代表恋爱受挫这个事件,B代表小李的信念,比如他可能认为自己不够好,认为对方不懂得珍惜自己等等。
最终,C代表小李的情绪反应,即伤心和愤怒。
同样地,通过情绪ABC理论,我们可以看到,小李的情绪并不是直接由恋爱受挫引起的,而是由他对恋爱受挫的认知和解释引起的。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情绪ABC理论对于解释个体情绪反应的过程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它提醒我们,我们的情绪并不是由外部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我们对事件的认知和解释引起的。
认知疗法(情绪ABC理论案例)
ABC理论自我分析案例毕业季到来,大家都处于各种压力综合的高压状态,因此情绪都比较浮躁,遇事都不够冷静。
有一天A老师找我帮他整理了一些发票,我非常认真细致地完成了,老师说我很较真。
后来选导师的时候我抽签抽到A老师,可是我把名额让出去了。
后来该老师和其他同学说“XXX啊,别再给我提她了,较真的很。
”以至于我再也不敢去见这位老师。
后来导师选定了,是大三的时候某专业课的一个男老师B。
当年上课时他的穿着打扮比较中性化,言谈举止有点女性化,因此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X娘娘”。
有一次我们没完成作业,他当着班上同学发了火,一副很讽刺的表情,很讽刺的哼哼了几声,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尖酸刻薄的印象。
前段时间“X娘娘”让我们几个同学帮他校对一些文字,我又非常认真的把每一个细小语病都揪出来,并注明错误原因。
其中一处标注“严重语病问题”,写过之后我就后悔了。
开会时老师看了我一眼,回去之后我越想越不对,好像老师当时是白了我一眼,一定是不满我昨天的话。
再联想,以前A老师认为我太较真了,这次“X娘娘”被我说严重语病肯定会认为我较真的,肯定会和同学们说:“不要再给我提XXX了!”我都可以想象他的那种哼哼的语气,肯定恨死我了。
以后毕业论文有问题需要请教,他一定会用鼻子哼哼回答。
最后肯定也不会让我论文通过了。
我最后肯定比不了业了。
真是越想越恐怖,都不敢再去开会了,翻来覆去一晚都睡不着,做事更是毛焦火辣的。
情绪ABC理论分析A:诱发事件。
我给老师B批注“严重语病问题”,老师B开会时看了我一眼。
B: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过分概括的评价:认为所有老师都不喜欢较真的学生;认为老师B对所有的事都会出言讽刺。
糟糕至极的结果:认为只要有一点不和老师心意就会被老师讨厌,只要被老师讨厌就毕不了业、前途无望了。
C: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内心恐惧,不敢去开会,晚上失眠,做事毛焦火辣。
认知疗法改变B——不合理信念。
合理情绪疗法情绪ABC理论
从前,有两个秀才一起进京赶考,路上遇到一支出殡的队伍。
看到那口黑乎乎的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噔”一下,心想:完了,真触霉头,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
于是,心情一落万丈,走进考场,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
另一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咯噔”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奥!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高中。
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
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那“棺材”真的好灵。
合理情绪疗法(情绪ABC 理论)一、定义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 ,简称RET ,也译为理性情绪疗法,又称情绪ABC 理论)是上一世纪50年代,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A.Ellis )提出的。
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方法,因其中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也称为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
理论基础:人具有非理性的本质:每个人、任何社会与文化都有非理性的成分。
心理障碍是由于一个人所持有的非理性的(irrational)、不符合逻辑的思维和信念(belief)引起的,是由于错误的自我谈话所引起。
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特斯(Epictetus ):“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二、情绪ABC 理论艾利斯:A (activating event ),诱发事件B (belief):信念和态度C (consequence):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后果理论要点:影响我们情绪的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而不是事情本身。
【例】别人对你说:“你这人真好!”·他喜欢我,真好!—— 高兴、开心 ·他仅在安慰我吧! ——伤心,生气 ·我不怎么样,这人干嘛?——怀疑、困惑·哼,讨好我,想利用我! ——厌烦、敌意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对事件正确的认识一般会导致适当的行为和情绪反应,而错误的认知往往是导致一个人产生不良情绪的直接原因。
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 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 生情绪困扰。
什么是ABC理论
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 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 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事实上, 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对事物 的信念、评价与解释。
什么是ABC理论
例:
同样是报考英语六级,结果两个人都没过。一 个人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
Why?
什么是ABC理论
原因
诱发事件A与情绪、行为结果C之 间还有个对诱发事件A的看法、解 释的B在作怪
两种不同的想法:
这次考试只是试一试,考不过也没关系,下次可以 再来 我精心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竟然没过,是不是我太 笨了,我还有什么用啊,人家会怎么评价我。于是不 同的B带来的C大相径庭。
常见的不合理信念
大家觉得哪种想法合理呢?
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 为反应,俗话说就是“想的开!” 不合理的信念则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 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有一个年轻人失恋了,一直摆脱不了事实的打击,情绪低落,已经影响到了他 的正常生活,他没办法专心工作,因为无法集中精力,头脑中想到的就是前女 友的薄情寡义。他认为自己在感情上付出了,却没有收到回报,自己很傻很不 幸。于是,他找到了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告诉他,其实他的处境并没有那么糟,只是他把自己想象得太糟 糕了。在给他做了放松训练,减少了他的紧张情绪之后,心理医生给他举了个 例子。"假如有一天,你到公园的长凳上休息,把你最心爱的一本书放在长凳上, 这时候走来一个人,径直走过来,坐在椅子上,把你的书压坏了。这时,你会 怎想?" "我一定很气愤,他怎么可以这样随便损坏别人的东西呢!太没有礼貌了! "年轻人说。"那我现在告诉你,他是个盲人,你又会怎么想呢?"心理医生接着 耐心地继续问。"哦--原来是个盲人。他肯定不知道长凳上放有东西!"年轻人 摸摸头,想了一下,接着说,"谢天谢地,好在只是放了一本书,要是油漆、或 是什么尖锐的东西,他就惨了!""那你还会对他愤怒吗?"心理医生问。"当然不 会,他是不小心才压坏的嘛,盲人也很不容易的。我甚至有些同情他了。" 心理医生会心一笑:"同样的一件事情——他压坏了你的书,但是前后你的 情绪反应却截然不同。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ABC情绪理论)
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ABC情绪理论)
认知---ABC情绪理论
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ABC情绪理论):强调改变认知,从⽽产⽣情感和⾏为的改变。
⼈的情绪不是由某⼀诱发事件本⾝引起的,⽽是由经历这⼀事件的⼈对这⼀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的。
-----这就是ABC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ABC理论中,A----指诱发事件;B----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后相应⽽⽣的信念及看法、解释、评价; C----指在特定的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为结果。
通常情况下,⼈们会认为由A引起C(即⼈的情绪是由诱发事件引起)。
⽽ABC理论则认为,A 是间接原因,B对诱发事件的信念、解释、看法才是引起C的直接原因。
当⼈们坚持某些不合理信念,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中,最终导致情绪问题的产⽣。
不合理信念的特征:(1)绝对化要求:“必须”“应该”,例如“别⼈必须对我好”
(2)过分概括化:认为⾃⼰⼀⽆是处等,以某件或⼏件事评价整个⼈。
⾃罪,⾃责⽽产⽣焦虑抑郁情绪。
对他⼈不合理评价,别⼈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坏,责备他⼈。
(3)糟糕⾄极:认为⼀件不好的事发⽣将⾮常可怕,灾难的想法,导致焦虑悲观,抑郁。
认知⽅⾯的⽑病有⼀个⼩故事,有⼀个⽼婆婆⼤⼥⼉是卖伞的,⼩⼥⼉是卖鞋的,⽼婆婆晴天哭,⾬天哭,问她为什么这样,她说⾬天想到⼩⼥⼉的鞋卖不出去,晴天想到⼤⼥⼉的伞卖不出去,这就是遇到事情总是往最坏的⽅⾯去想,有⼀个禅师教她认知纠正的⽅法,他说,你⾬天应该想⼤⼥⼉的伞会卖的很好,睛天应该想⼩⼥⼉的鞋卖的很好。
这就是多从好的⽅⾯想,改变⾃⼰的认知。
情绪abc理论案例
情绪abc理论案例情绪ABC理论案例。
情绪ABC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是由特定的事件(A)触发的信念(B)和结果(C)所决定。
在这个理论中,B因素是最重要的,它决定了一个人对事件的反应和情绪状态。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情绪ABC理论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理论。
案例一,小明在学校考试中得了一张不及格的成绩单。
他的反应是非常沮丧和自责。
根据情绪ABC理论,事件(A)是考试得了不及格的成绩,小明的信念(B)可能是“我不够聪明”或者“我不努力”,最终导致了他的情绪状态(C)是沮丧和自责。
如果小明能够改变他的信念,比如“我可以通过努力提高成绩”,那么他的情绪状态也会随之改变。
案例二,小红在工作中被同事批评了一番,她感到非常愤怒和伤心。
根据情绪ABC理论,事件(A)是同事的批评,小红的信念(B)可能是“他们不尊重我”或者“我做得不够好”,最终导致了她的情绪状态(C)是愤怒和伤心。
如果小红能够改变她的信念,比如“我可以从批评中找到改进的方向”,那么她的情绪状态也会得到缓解。
案例三,小李在恋爱中遭遇了分手,他感到非常沮丧和失落。
根据情绪ABC理论,事件(A)是恋爱关系的结束,小李的信念(B)可能是“我无法找到真爱”或者“我不值得被爱”,最终导致了他的情绪状态(C)是沮丧和失落。
如果小李能够改变他的信念,比如“每段感情都是一次成长”,那么他的情绪状态也会得到缓解。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情绪ABC理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并非是事件本身直接导致的,而是由个体的信念决定的。
因此,当我们遇到负面事件时,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信念来调整情绪状态,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总之,情绪ABC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和处理情绪的新思路,它告诉我们情绪并非无法控制,而是可以通过改变我们的信念来调整。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这一理论,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过上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
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1引言想必大家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都做生意,大女儿是卖扇子的,小女儿是卖雨伞的。
天晴时,老太太就为小女儿担忧,担心雨伞卖不出去;天阴时,老太太就为大女儿忧虑,担心扇子卖不出去。
如此一来,老太太的日子过得很忧郁。
邻居问她为何总是满脸忧伤。
老太太说明情况。
邻居笑着说:“老太太,你真好福气呀!天晴时,你的大女儿生意很好;天阴时,你的小女儿生意兴隆。
”老太太听了,登时豁然开朗,转忧为喜。
这其中蕴含怎样的道理呢?同样一件事,从不一样的角度去想,心情就会很不一样,人生的境界也会很不一样!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尔波特·艾里斯已经把中国的俗语“想得开”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他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情绪ABC理论,也称晴雨ABC理论。
他以一句很有名的话作为ABC理论理念上的起点:“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困扰着。
”所谓ABC,A指事件(activating event);B指信念(Beliefs),也称为非理性信念,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对该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这件事发生后,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 引起,即A→C。
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和解释才是引起情绪更为直接的原因,即A→B→C。
AB1B2C1C2前因信念后果图1 情绪ABC理论概念结构图如图1中,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
这是因为从前因到结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B(Belief),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
又因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
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评价与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C理论自我分析
案例
毕业季到来,大家都处于各种压力综合的高压状态,因此情绪都比较浮躁,遇事都不够冷静。
有一天A老师找我帮他整理了一些发票,我非常认真细致地完成了,老师说我很较真。
后来选导师的时候我抽签抽到A老师,可是我把名额让出去了。
后来该老师和其他同学说“XXX啊,别再给我提她了,较真的很。
”以至于我再也不敢去见这位老师。
后来导师选定了,是大三的时候某专业课的一个男老师B。
当年上课时他的穿着打扮比较中性化,言谈举止有点女性化,因此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X娘娘”。
有一次我们没完成作业,他当着班上同学发了火,一副很讽刺的表情,很讽刺的哼哼了几声,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尖酸刻薄的印象。
前段时间“X娘娘”让我们几个同学帮他校对一些文字,我又非常认真的把每一个细小语病都揪出来,并注明错误原因。
其中一处标注“严重语病问题”,写过之后我就后悔了。
开会时老师看了我一眼,回去之后我越想越不对,好像老师当时是白了我一眼,一定是不满我昨天的话。
再联想,以前A老师认为我太较真了,这次“X娘娘”被我说严重语病肯定会认为我较真的,肯定会和同学们说:“不要再给我提XXX了!”我都可以想象他的那种哼哼的语气,肯定恨死我了。
以后毕业论文有问题需要请教,他一定会用鼻子哼哼回答。
最后肯定也不会让我论文通过了。
我最后肯定比不了业了。
真是越想越恐怖,都不敢再去开会了,翻来覆去一晚都睡不着,做事更是毛焦火辣的。
情绪ABC理论分析
A:诱发事件。
我给老师B批注“严重语病问题”,老师B开会时看了我一眼。
B: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过分概括的评价:认为所有老师都不喜欢较真的学生;认为老师B对所有的事都会出言讽刺。
糟糕至极的结果:认为只要有一点不和老师心意就会被老师讨厌,只要被老师讨厌就毕不了业、前途无望了。
C: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内心恐惧,不敢去开会,晚上失眠,做事毛焦火辣。
认知疗法
改变B——不合理信念。
不是所有的老师都不喜欢较真的人,不是老师不喜欢就毕不了业、前途无望了。
老师看我一眼可能是我没认真听讲,并不是因为我较真儿讽刺我、讨厌我。
我做事认真,老师一定会发现我的优点,好好指导我的论文让我顺利毕业的。
这样一想,我慢慢地没那么害怕了,也开始积极参加会议讨论,配合老师认真做事,得到老师的表扬。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