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新闻评论
广播新闻评论的吸引力
是 像 朋 友 之 问在 侃 在 聊 在 说 在 议论 . 甚
至 恰 到好 处 地 冒出本 地方 言。 些 本 土 这 化 特 色也 使 节 目更 容 易被 听 众接 受 。 总 之 ,新 闻 评 论 要 用 独 特 的视 角
心思成长为专家 。电台需要培 养 自己
一
松 、 均 益 等 , 新 闻 事 件 的 点 评 观 点 水 对
独 到 、 辑 严 密 、 言 精 辟 , 给 观 众 逻 语 带
美 的 享 受
郑 州 新 闻 广 播 ,在 评 论 个 别 单 位
个别人爱好勾心斗 角 , 默的评论 说 : 幽 人 家 是 三 个 臭 皮 匠 , 个 诸 葛 亮 . 个 顶 这 单 位 太 厉 害 , 们 一 个 臭 皮 匠 , 死 三 他 弄 个 诸 葛 亮 。说 到 有 人 为 了 求 爱 , 惜 制 不
一
有 危 险 要 救 ,没 有 危 险 制 造 危 险 也 要 救 。关 注 经 营诚 信 犀 利 的评 论 : 生 意 做
不 能 砂 锅 捣 蒜 — — 一 槌 子买 卖 , 不 能
定 符 合 通 俗 的道 理 ,但 一 定 要 体 现
… 王 中 义 : 新 闻评 论 概 述 》 北 《 ,
的评 论 员 。 至 于 主 持 人 读 别 人 写 的 评 论 这 ~ 常用 手 法 , 是 有 很 多 的 弊 端 . 别人 写 更 . 的评 论 , 持 人 不 一 定 完 全 理 解 , 出 主 说 来 难 免 肤 浅 , 过 鸭 背 。最 佳 的选 择 是 水 主 持 人说 自己 的观 点 , 自己的 心 声 讲 2要 有 传播 个性 思 维 的意 识 . 新 闻 节 目或 者 新 闻 评 论 传 播 的 内
小议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
小议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广播新闻评论是广播电台对当今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问题或倾向进行分析论述所撰写的存在一定观点及立场的评论性文章。
①虽然新闻评论的播出数量比新闻报道要少得多,但是新闻评论所具有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
广播新闻评论深入分析当前社会的许多焦点问题及热点问题,把评论人员所持的观点、立场及时地表现出来,不仅能够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而且能引导社会舆论,进而对社会实践及生活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
广播新闻评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深入浅出广播新闻评论是通过有声语言进行传播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我讲你听”,要让受众听得清楚、听得明白。
评论稿件不仅要观点明确,逻辑严密,层次清晰,分寸恰当,还要浅显易懂,深入浅出。
这种“浅”恰恰就是广播评论最基本的特征。
深入浅出当中的“深入”是指应使新闻评论深入题旨,而“浅出”则是指要使评论的风格变得浅显通俗。
如果将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相比较,则可以发现新闻评论需要更注重浅出。
②因为新闻评论的受众文化层次不一,年龄也各不相同,要使他们能够理解并接受评论中的相关观点,就应在评论内容及评论方法方面加以重视,以便能让听众明白说理内容。
口语化较强广播新闻评论与其他媒体评论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均是对当前的社会热点及新闻事件进行相关的评论,并对受众灌输一定的思想及理念,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及针对性。
新闻评论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如下:第一,有的放矢,新闻性较强;第二,观点鲜明,思想性较强;第三,面向基层,群众性较强。
广播新闻评论为一种口语化较强的、有声的评论,这是广播新闻评论所独具的特点。
报纸评论的读者可以反复研读,如果广播电台播出了报纸评论,则报纸评论也就成为广播评论。
但是,从实际来看,广播形式的新闻评论为一种口播的评论,稍纵即逝,是不能进行反复收听的;又因为声音是新闻评论所具有的传播形式,所以广播评论相对于报纸评论而言,具有传播速度快及感染力较强的特点。
可添加同期音响同期音响作为广播的一种特殊语言,对广播新闻评论的感染力、真实性、客观性以及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评析
2023-10-31CATALOGUE 目录•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概述•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类型与风格•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创作与表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媒介环境与传播效果•典型案例分析01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概述定义: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广播电台、电视台针对新闻报道所涉及的重要问题和重大事件发表的言论,是具有鲜明思想性和指导性的新闻评论。
特点强烈的时效性:针对新闻报道同步发表评论,及时解释、阐述、评价新闻事件。
广泛的覆盖面:通过广播电视媒体平台发表评论,影响范围广泛。
受众的针对性:针对不同受众群体进行评论,满足不同群体的信息需求和价值观念。
定义与特点010*******发展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逐渐发展壮大,成为舆论引导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现状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在表达方式上更加多元化,如对话式、访谈式、述评式等。
互动性的增强:借助新媒体平台,受众可以更加便捷地参与评论,与广播电视媒体进行互动。
舆论引导的作用:在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的今天,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通过引导舆论,帮助受众辨别是非,提高认识。
发展历程与现状010*******03引导舆论方向:通过发表评论,引导社会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作用与影响01作用02解释新闻事件:针对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事件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帮助受众深入了解事件背景和内涵。
•监督社会现象:针对社会现象进行监督和批评,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作用与影响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作用与影响影响塑造媒体形象: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媒体的公信力和形象。
影响公众观念: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所传达的观点和态度直接影响公众的观念和态度。
影响社会发展:通过引导舆论和监督社会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02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类型与风格新闻述评述评特点新闻述评以事实为基础,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叙述和评价,形成对新闻事件或现象的认知和判断。
广播新闻评论
广播新闻评论一、广播体裁的风格特点:短、浅、软(一)短求“短”的途径:省文与省意“省文”,即尽可能节省文字,力求言简意赅,在有限的篇幅里充分表达内容。
“省意”,就是在一篇文章里突出最主要的问题,在论述一个问题时讲非讲不可的道理。
这样既能压缩篇幅,又能在关键处具体、充分地阐述内容。
(二)浅1、适当控制表达的抽象程度。
2、为听众理解抽象内容创造必要条件。
(1)稀释抽象内容。
(2)适当还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3)恰当运用“正一反一合”说理方式。
(三)软1、摆正与听众的关系,以地位平等的同志、朋友的身份面向听众;2、设身处地的为听众着想,捕捉他们关心的问题,及时为他们排难、解惑、释疑;3、重在启发、引导思考,而不是代替思考或把简单的结论塞给听众;4、照顾多数听众的接受习惯,尽可能用他们熟悉的材料和喜听乐闻的方式说。
二、广播评论的常见形式(一)评论员评论又称“口头评论”,指由评论作者自己播讲的评论,是与由播音员播诵的评论相对应的评论形式。
为以示区别,一般播出时先由播音员作必要的背景介绍:“下面请听本台记者×××从×××现场发回来的口头评论,题目是……”较多以述评形式出现,评论员以个人的名义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法,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也有更强的时效性。
评论员评论的优势1、用评论员个人的名义,便于处理某些以本台名义不容易处理好的论题,也有利于缩短评论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2、评论员自己播讲,有利于改善广播评论的文风,把文字表达方式与播讲方式统一起来,使广播评论更加富于广播特点。
3、播讲风格多样化,这不仅将增强评论的社会效果,而且将促使广播论坛进一步活跃,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二)广播谈话是以谈话的语言、口吻及表达方式评价事物和分析问题的一种评论形式,又称为“广播漫谈”、“广播杂谈”或“广播对话”。
评论员评论与广播谈话的关系:这两种评论形式,是按照两种标准划分的,它们既不相互排斥,也不能直接等同起来。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经典案例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经典案例1. 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十九大是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通过对大会胜利召开的报道和评论,展示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表达了人民对党和国家领导层的支持和拥护。
2. 报道奥运会开幕式:奥运会开幕式是一个国家形象的窗口。
广播电视新闻中,对奥运会开幕式的报道和评论,不仅展示了举办国的文化底蕴和国家形象,还传递了友谊、和平、团结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3. 重大自然灾害报道:当国家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时,广播电视新闻报道起到了及时传递信息、组织救援和安抚民心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灾情的报道和评论,广播电视新闻向全国人民传递了关爱和援助的力量,也提醒人们关注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 高铁建设和运营报道:高铁是我国科技进步和交通发展的象征。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对高铁建设和运营的报道和评论,展示了我国在交通领域的成就,传递了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发展的信号,也提醒人们关注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
5. 重大疫情报道:当国家面临重大疫情时,广播电视新闻报道起到了及时传递信息、宣传预防知识和组织抗疫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疫情的报道和评论,广播电视新闻向全国人民传递了防控疫情的重要性,也提醒人们关注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
6. 社会公益广告播出:社会公益广告是广播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社会公益广告的播出和评论,广播电视新闻传递了社会责任和公共意识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关注弱势群体、环境保护、交通安全等社会问题。
7. 战争报道:当国家面临战争时,广播电视新闻报道起到了及时传递信息、鼓舞民心和宣传战绩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战争的报道和评论,广播电视新闻向全国人民传递了团结和抗战精神,也提醒人们关注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性。
8. 政府工作报告报道:政府工作报告是国家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重要指导文件。
广播电视新闻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报道和评论,展示了政府的决策和举措,传递了国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提醒人们关注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
浅析新闻工作者如何撰写好广播新闻评论
浅析新闻工作者如何撰写好广播新闻评论作者:李琳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34期摘要:广播新闻评论是新闻工作中一种有深度的文体。
对此,本文分析研究了其含义和写作技巧。
关键词:广播新闻评论;选题;角度;观点一、广播新闻评论的含义广播新闻评论是广播记者对当今社会发生的国内外重大社会热点新闻事件进行论述分析所撰写的评论性文章,体现了记者的立场、观点、主张。
想要写好广播新闻评论,就要不断学习新思想,树立新观念,积累新经验,才能提高自己对新闻事件的认知能力。
二、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一)立好选题,有感而发广播新闻评论的选题并不是随机和偶然得到,而是作者对评论价值的判断,主要对某件事是否有可评论的空间和应评论的价值而定。
1.选题要与时代相结合。
有些题材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能反映一个时代的普遍现象,起到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效果,因为它在人们关注的视野之内,纵使题材再小,还是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笔者所采写的广播新闻评论《农业结构加减法,天下粮仓必答题》,正是2015年國家对玉米收储价格首次进行下调的时期,农民对未来玉米市场走向猜测纷纭,笔者迅速抓住这一题材,第一时间深入到农民,技术人员,农业专家中,现场了解情况,创作出这篇针对性,时效性很强的广播评论。
播出后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新闻评论类提名奖。
2.选题要与民生相贴近。
选取的题材要反映出听众的关注点,反映出生活中种种矛盾和现实生活中听众最关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住房、医保、就业等。
这种问题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吸引群众的关注度。
(二)角度新颖,见解独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看待一个问题要有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效果。
1.对老话题选用新角度切入。
广播新闻评论写作时,经常会遇到老话题,隔段时间就会被舆论重新拿出来聊一聊,听众就会出现“审美疲劳”,这就需要在新闻中寻找出新的角度进行弥补,用新角度重新引起听众的兴趣。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第一章一什么是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二新闻评论新闻性的内涵是什么?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是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和直接的针对性三者的统一。
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体现新闻评论的新闻性特征的实质,体现新闻评论从当前的实际出发、为当前实际服务的方向;它们虽然各有侧重,却都是新闻性不可或缺的内涵.三新闻评论为什么要强调时效性这一原则?时效性有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侧面:一为时间,讲究尽可能缩短新闻作品与所反映的新闻事实之间的时间差,以最快的速度反应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一为时机,即强调因时应势,增强对宏观实际的影响,而不单纯争一时之快慢。
时效性的这两个侧面,一则注重绝对时间,一则讲究相对时间,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新闻评论特别是那些因特定新闻事件而发的评论,赢得时间往往意味着赢得主动权。
忽视时间这一因素,则可能是评论成为“马后炮“,削弱以至于完全丧失存在的价值。
四新闻评论的针对性与一般论说文、政论文有什么不同?1、它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使命,以随时分析社会普遍关注的事物、提供切合实际的见解为己任.2、它的注意重点总是集中在当前的社会现实,尤其是那些关系全局、亟待解决或急需唤起人们注意的问题上.3、它无论采取哪种论述方式,都以便于受众理解和接受、有利于促进事物向预期的目标转化或发展为目的,力求收到“举一反三"的社会效果。
所以,作为新闻评论新闻性内涵之一的直接针对性,主要强调的是“直接”,直接针对宏观实际、针对社会关注焦点、针对受众的疑难,而不像一般论说文、政论文的针对性那么宽泛。
五新闻评论政论性的作用?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就是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阐明对于所论述事物的看法。
起作用在于:首先,如果说新闻性是新闻评论选择、处理内容的主要依据,那么,政论性则影响甚至决定着它的内容表达,包括一篇评论的整体布局以至于表达方式和方法。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传播渠道
移动端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传播渠道
手机APP
通过手机APP将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传输至移动终端,方便用 户随时随地收听收看。
移动网络广播
通过移动网络广播平台传输新闻评论,适应移动化趋势,满 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04
传播渠道的问题与挑战
传统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传播渠道的问题与挑战
传播范围受限
传统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主要通 过无线电波和电视信号传输, 容易受到信号覆盖范围和接收 设备的限制,难以覆盖更广泛
即时性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具有即时性强的特点,可以针对当前发生的新 闻事件进行及时的评论和分析,提高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广泛性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其传播范围广泛,受众群 体广泛,影响力大。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功能
引导舆论
监督舆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可以通过传递主流价值观 和正确思想倾向来引导舆论,帮助公众正确 理解和看待社会热点事件。
。
不同传播渠道在传播效果、 受众群体和影响力方面存在 差异,需要针对不同渠道进
行差异化传播策略。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次研究仅针对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进行研究,未 来可以拓展到其他类型的新闻评论。
在研究方法上,可以尝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的方法,更加深入地了解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在传 播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
传统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传播渠道
广播电视
以音频和视频形式同步传输新闻评论,覆盖范围广,影响力大。
卫星电视
通过卫星传输信号,覆盖面广,传输速度快。
新媒体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传播渠道
网络广播
以互联网为传输介质,将新闻评论传输至电脑、手机等终端。
社交媒体
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发布和传播新闻评论,便于互动和分享。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要点
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评论 《“以徳养商”是一种基本的要求》( 02年 ) “听众朋友,如果有人在报纸上公开宣称 ‘9.18是一个开心的日子’,您会如何感受 ?如果有一巨幅美女的图像,上面打着‘等 你来包’这几个大字,您第一时间又会想到 什么呢?这是广东某些商家打出的两则广告 !”
上述形式演变,从写作方面,都还只是文稿 的形式演进。这种写作的特殊性,表面上当 是“口语化”的写作;但从传播规律来看, 实际上是要进入“模拟语境”。也有学者以 “类交流”这样一个概念来描述这种文体的 特征,就是强调由传播一方“创造类似双方 交流的语言环境”。
(原文):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1月14日我们“说礼”节 目播出节目《从微笑和祝福开始》的一个小 片断。
(改后):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1月14日我们“说礼”节目 的一个小片断。那一期节目叫做《从微笑和 祝福开始》。
(原文):
这是香山南营村68号院子里的一间小平 房,从安徽来京打工的倪国青和妻子就 租住在这间临时搭建的不足10平方米的 房间里。
1947年6月10日,新华社语言广播部在一份工作总结 中谈到“编辑的几点经验”。其中专门有一节“关于 口语化”,提到以下五点:
1.尽量用单句。 2.用容易听懂而且念出来响亮的词,避免用听起来容
易混淆的词。
3、简语只能适当地用,如“阎军”、“歼敌” 4、避免用单字作词 5一般听众易懂的成语口语可以用。
我国台湾学者林大椿在《新闻评论学》中概括 广播电视评论的语言特点:
是说话,不是文章。 是听的,不是看的。 是活的,不是死的。
他还列举了一些广播电视评论口语化的注意事项: ①照说话的惯例用字造句。 ②能浅近处,力求浅近。 ③决不能为省力少写一个必须的字。 ④少用易于引起误解的文字或成语。 ⑤多用声音响亮的字。 ⑥避免用同音字。 ⑦避免使用古怪生涩的字句。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八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评析
6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思想发源地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因此新闻评论的价值在于有没有为社 会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思想和观点。 我们对新闻评论价值的理解需要建立在对新闻价值的基础上,在新闻理论 研究中,新闻价值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①及时性,新闻报道越及时,为 受众提供的新闻信息越新,信息量越大,新闻价值就越高;②接近性,指 新闻报道的内容与新闻传播的受众之间在地域和心理上的接近,受众往往 更加关心和愿意接受发生在自己家门口并与自己有着密切关系的新闻信息 ;③显著性,指的是新闻信息中的新闻人物、新闻事件和新闻地点等新闻 要素的知名度;④重要性,指新闻信息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性,凡与国家发 展,民众生活密切联系的新闻都会表现出更加重要的新闻价值;⑤趣味性 ,受众对新奇、反常和极具人情味的新闻信息总是表现出更高的关注度。
7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一般而言,新闻评论的价值要高于新闻价值,一个新闻事件,它新鲜而有 趣,但未必具有新闻评论的价值。著名报人邹韬奋曾说过:“我向来以为 评论应根据事实,倘我得到可以评论值得评论的事实我便评论;倘我得不 到可以评论值得评论的事实,我便不评论,决不因为挨骂而动摇这个标准 。”它所关注的问题,一般都是党和人民群众所关心并迫切需要解决的现 实问题,评论的宗旨是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对待和处理当前的重 大问题,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 此外,“公共利益”也是衡量新闻评论价值的重要标准。为了更好地理解 “公共利益”,我们先来认识“共同的悲剧”。“共同的悲剧”是生态学 家哈定首先提出来的,这一模式是指一种对一部分都是有利的,对整体却 是有害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在世界发展的过程中不胜枚举。维护公共利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一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概述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一)声音 声音是一种有声语言,电视新闻评论中的声音主要包括言语(如对白、解 说词等)、音响和音乐。 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等进行的讲解、说明,或介绍人物的经历、身份、 所作出的贡献、对其评价等,或就事物的性质、特征、形状、成因、关系 、功用等进行说明、解释。在《电视解说词写作》一书中,徐舫州对解说 词的作用作了六点归纳。①弥补画面不足,完善电视形象报道。②整合画 面信息,创造明确的指示关系。③挖掘画面内涵,丰富提升画面的表现力 。④调动观众的想象和联想。⑤连接画面,顺利过渡转场。⑥直接抒发感 情,阐述道理。 音响是除了言语音乐以外的所有声响,主要作用是增加真实感和表现力。
7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前网络新闻评论也开始勃兴,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得 到了更充分的体现。网络评论的即时性,其时效性不是以天计,而是以小 时计,对国内外的各种新闻即时发表评论,一般在新闻事件发生后1小时左 右即可上网发表评论,这对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政论性 新闻评论的政论性是指新闻评论要从思想、政治、伦理的角度以说理为主 要手段来明确阐明对于所论述事物的看法。强调的是对所要评论的新闻事 实表明观点的时候不能仅从业务技术的角度简单地就事论事,而要从思想 、政治、理论的高度探寻普遍意义。新闻评论经常被称为媒体的旗帜和灵 魂。灵魂者,思想也,透过事件现象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本质,辨明是非善 恶、针砭时弊、为大众指明发展的方向,体现了新闻评论深刻的思想性。
8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关于新闻评论的政论性,有两种观点值得我们关注,一种观点认为,政论 性不等同于政治性,随着我们生活的日渐丰富,新闻评论议题也日趋多元 化,除了政治议题之外,还有很多非政治领域需要关注,因此那些针对政 治问题所进行的评论只是新闻评论中的一部分。仅用政治性来说明新闻评 论的特点,是对新闻评论狭隘化的理解。而另一种观点认为,政治性是新 闻评论的本质特点之一。 (三)说理性 新闻评论要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来明确阐明对于所论述事物的看法 ,必须以说理为手段。在确凿的事实基础上,通过一步步的论证,让受众 自愿接受评论者的观点,而不是把观点强加给受众,这体现了新闻评论思 想的力量。说理的方式有很多种,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是新
第七章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功能
2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出版社
和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闻舆论本身是一个系统,各要素之间的排列、组合和运行,是具有一定 的目标、模式、系统的一种经常性的传播活动。所谓“舆论系统”是指个 体性、群体性、整体性的舆论结构而组成的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一个系 统。任何社会舆论总是起始于分散无序的个别人的议论,没有个别人始发 的议论就难以形成群体舆论,这一现象在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中表现得尤为 明显,评论员承担起发起评论的任务。从过程意义上看,评论员的评论属 于表层性的意见,但它能够影响深层舆论的形成和发展,并具有指导社会 生活的重要影响力。当然,个别人的新闻评论还不能成为舆论,因为个人 意见总是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其中虽有对事物本质的深层性 的观点,但仍然存在对事物表象性的意见。从客观上看,事物是需要经过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出版社
第七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功能
1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出版社
第一节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与舆论组织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舆论 大众传媒在社会转型期与网络社会语境下,如何构建一套社会成员所共有 的价值观、意义和物质实体的文化与价值的传播力、影响力与凝聚力,推 动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政治进步与科技创新,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 也是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历史责任。在现有社会语境与媒体环境下,亟 需一种新的新闻报道与评论范式实现和形成科学良性的舆论合力与舆情导 向。广播电视等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与评论备受网络媒体生存与发展 空间的挤压,但是其传播主流与主体影响仍在,对建设社会共识、价值共 享与和谐秩序,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的舆论意义。作为新闻媒介的重要 宣传手段,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与其他形式新闻评论一样,在组织社会舆论
7
浅谈广播新闻节目的消息、专题、评论、报道和访谈
一、广播消息广播消息在广播新闻传播领域应用最为广泛,最能体现广播新闻迅速快捷的传播优势,也最能吸引受众“先声夺人,短小精悍,结构简单,主线单一”是广播消息的主要特点。
按照不同的标准,广播消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口播的文字消息和录音消息。
通俗易懂与报纸的新闻消息又存在一定差异,在目前的广播新闻节目中,这一类型的广播消息还常常出现。
而录音消息则往往表现为一种“解说加音响”的形态特征,其中,解说一般由记者写作完成,播音员将解说文本变成有声语言。
录音消息比较能够体现广播特色,是广播新闻普遍采用的报道方式。
现场报道。
记者从新闻现场发回的现场报道,而现场报道虽然属于录音消息的范畴,但它是记者在新闻现场边采访、边叙述、边录制的报道,与一般的录音消息呈现方式明显不同,所以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消息类型。
连线报道。
这是广播节目形态变革后出现的一种新型新闻报道形式。
它由记者在新闻现场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胼感通过电话与直播室的主持人直接交流,将新闻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听众。
之所以将连线报道归入广播消息,是因为虽然连线报道的呈现方式是记者在与主持人一问一答的相互交流中传递信息,但是新闻事实本身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有效传递。
二、广播新闻专题新闻专题过去被称为新闻专稿。
由于新闻专稿主要是用来指称报纸专题报道的一种称谓,所以新闻专稿的说法在广播中目前已很少出现了。
新闻专题是一种可以使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音响、访谈等多种手法制作的新闻节目样式。
新闻专题对时效性的要求并不像广播消息那样高,但是它必须具有新闻性,同时要有深度。
它不是消息的拉长也不是消息的组合,因为新闻专题往往围绕某一主题,对一些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新闻事件或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人物进行深入、细致的报道和评说,以揭示隐含在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身上的社会价值。
三、广播新闻评论广播新闻评论是借助有声语言和实况音响对新闻事件、新闻现象或社会问题发表看法、表明观点的一种节目样式。
广播新闻评论的改进与提升
80总247期名列前茅。
这种人文、贴近、实用、投入小的节目值得城市电视台借鉴。
三、走进百姓生活,贴近性是品牌扬长避短的捷径城市电视台面对本乡本土的电视受众,在节目设置上,应该根据地域特点,打贴近性这张牌,办群众需要的节目。
在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基础上,关注民生、反映民情、体现民意。
紧紧围绕三贴近原则,关注群众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提供生活信息和服务,通过有关国计民生的政策解读,为群众的生活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如抚顺电视台2004年开办的《浑河晨讯》这档早间民生栏目,是监督、关注、服务民生、解读政策的一档节目,收视率在各档节目中居高不下。
它改变了地区群众早间收视习惯,拉动了广告客户在早间时间段的广告投入。
而另一档参与互动性的节目《浑河淘金》,以抚顺地区的人文历史经济文化为中心,通过互动让更多的观众有了参与到节目制作中的机会,通过互动参与使观众对节目有了更高的忠诚度,拉近了电视台与观众的距离,也拉动了电视台的收视率,带来了高广告收入的回报。
黑龙江电视台的《本山快乐营》,是一个充分借力东北群众对小品、二人转的喜好,以《乡村爱情》为故事背景打造的融戏剧、小品、二人转、观众互动为一体的娱乐栏目。
辽宁电视台的《明星转起来》借助二人转的东北热,让每一位明星在与赵本山及其弟子的学习交流过程中,体会二人转说、唱、扮、舞、绝的真谛。
寓教于乐,学以致用,让更多适合现代舞台、贴近百姓的表演元素得以升华和发展,并让观众笑得开心,笑得健康。
总之,城市电视台在节目设置上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
□(作者系辽宁抚顺电视台副台长)(本文编辑:李宝萍)新闻评论是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和引导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扩大媒体影响力、提升媒体公信力的重要载体,因此也被称为媒体的旗帜。
但相对于报刊和电视等媒体而言,广播新闻评论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尤其是近年来电视新闻评论和网络新闻评论的活跃更加凸显了广播新闻评论的尴尬。
在这一过程中,广播新闻评论逐渐形成了泛化和僵化并存的自我循环。
9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其实,我国几年前,已经开始有些轻度污染的雾霾天 气,只不过没有像2013年一样雾霾这么频繁,这么顽固。许 多人得不到指导,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去回避这种伤害,PM 值的逐渐恶化明显地对公共服务职责提出了质疑,同时也对 唯利是图,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思路敲响了警钟。从政府一 方讲,要逐渐摆脱对房地产产业和汽车产业的过渡依赖的畸 形发展模式,提升城市交通服务的质量,逐步改善能源结构 中对以煤为主能源的依赖路径;对于那些高能耗的污染企业, 要坚决取缔,否则会成为千古罪人。对于个体而言,能坐公 交车则坐公交车,绿色出行,全民参与,才能从总体上减少 雾霾的产生。 英国整治雾霾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付出了多死亡两倍 人的代价,经历了十几波的雾霾肆虐,才得到根治,如此说 来,人口多的中国,面临的任务更为严峻,对雾霾的治理, 不能停留在调侃嘲讽的阶段,不能有过一天算一天的心态。 要拿出防治非典、防止禽流感的警戒心来应对当下的雾霾危 机,它随着雾气东升,就可杀人于无形,因而它不是某些人 的敌人,它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敌人。必须为驱除这个幽灵, 全中国人结成神圣的同盟。
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 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 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 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 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 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 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耳,若屡为之, 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 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 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 不逆情以干誉。‛ ——《纵囚论》
第九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1、广电新闻评论的作用 2、广电新闻评论的三个层次 3、广电新闻评论叙事层面的九个技巧
4、实例训练
1、广电新闻评论的作用
广播新闻评论复习总结
广播新闻评论复习总结1、硬载体与软载体:媒介属于依托于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的“硬载体”,而体裁或话语形式则是由不同表意符号按一定的表达规律组成的“软载体”。
2、新闻评论的发端:新闻评论这种新闻体裁,发端于印刷媒介——近、现代报刊。
3、什么是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形诸各自表义符号,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
4、新闻评论的特征:新闻性和政论性,以及体裁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适应媒介、受众的需求和媒介各自的符号系统。
5、消息与通讯:消息视时效为生命,通讯则更讲究寓时效于新闻根据之中。
6、什么是消息:就是用最简要和迅速的手段报道最近发生事件的一种新闻宣传文体。
7、新闻评论同其他论说体裁的区别:(1)始终把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体裁或话语形式来考察;(2)着重揭示它之所以是“这种体裁”的基本特征;(3)客观地考察它与当代新闻媒介和受众的关系。
8、新闻评论新闻性的内涵: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的特定性与直接针对性的统一。
9、时效性的两个侧面:时间与时机,一则注重绝对时间,一则注重相对时间。
10、新闻评论中时间的概念:尽可能地缩短新闻作品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之间的时间差,以最快的速度反映新闻实际的发展变化。
11、新闻评论中时机的概念:因时应势,增强对宏观实际的影响,而不单纯争一时的快慢,在关键时刻,受众最需要新闻评论为其释疑解惑的时候发表评论作品。
12、新闻评论的政论性特点:(1)明确阐述对于事物——论说对象的看法;(2)以说理为主要手段;(3)着重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分析论述有关问题13、新闻评论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4、什么是编者按:编辑人员对一篇文章或一条消息所加的意见、评论等,常常放在文章或消息的前面。
一般在新闻稿件的后面加上的编者按是编辑根据新闻内容,发表的自己的观点或者报社的观点。
15、编者按的分类:介绍性编者按、评论性编者按、综合性编者按16、新闻评论三要素之间的关系:(1)论点是对新闻事实所表达的观点或者看法,论据提供支持论点的理由和事实;(2)论点和论据虽然都是有形的,但是它们的性质和作用却判然有别,论点表述对事物的主观看法,属于观点形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与抽象性;论据则不论事实或者理由都是出于之外的客观存在,都是具体的,甚至生活、形象的陈述;(3)三要素是构成新闻评论的必然要素,论点是新闻评论的中枢神经,处于支配地位,但也依赖于论据和论证;如果没有富于说服力的论据和恰当而严密的论证支持,再中肯的论点也苍白无力。
广电新闻评论题型总结
广电新闻评论题型总结一、名词解释1.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形诸各自表意符号、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此体裁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和政论性。
体裁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适应媒介、受众的需求和媒介各自的符号系统。
2.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体裁,具有某些与消息通讯等体裁一样的基本属性,这些属性人们统称为新闻性。
概括地说,新闻评论的新闻性就是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和直接的针对性三者的统一。
3.新闻评论的政论性新闻评论具有的一些重要特点,是其他新闻体裁所没有的,却为一切政论文所共有,所以统称为政论性。
4.论点新闻评论的论点,概括评论主体对于所论述的事物、现象或问题的看法;通过表达某种观念、思想、见解、主张,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之类的问题。
5.论据从表达角度说,新闻评论的论据,是用来证明或说明论点的理由和事实的总称。
6.论证在表达阶段,用论据证明和说明论点的过程及方式方法。
7.口播评论“口播评论”专指广播、电视的一种共用形式,即单纯以评论主体(作者、播音员、主持人)的言语面向听众和观众的评论形式,不含实况音响或采访同期声的广播或电视评论形式。
8.谈话体评论与谈话体谈话体评论专指以谈话方式阐述对事物看法的评论形式,是谈话体文章或话语的形式之一。
9.音响评论又称录音评论,指兼用论述语言和音响表现内容的广播评论形式。
10.图像评论凭借电视媒体的符号系统,遵循声画并重原则,注意现场画面论据功能,讲求主体话语“二元一体”表达效果的评论类型。
11.夹叙夹议即摆事实、讲道理。
这是一种可融理、事、情于一体,并把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的论述方式和方法.二、简答1.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类别报纸新闻评论广播电视评论不署名评论社论(编辑部文章)本报评论员文章(评论)(特约评论员)短评编者按和编后本台评论本台评论员本台短评编后话署名评论记者述评专栏评论记者述评署名短评不署名评论意味着以编辑部的名义发表意见和看法.社论/本台评论:这是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最高规格的评论,通常用来阐述重大的,全局性的新闻事件和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广播评论的特点
快捷
制作简单、传输迅速,长于时效 浅显 语言通俗、表述浅显、易于听知 平易 态度平等、语气平和、长于交流 生动 信息丰富、个性表达、声情并茂
案例一:当不上驸马不能不娶妻
在横向经济联合中,不少乡镇企业纷纷外出 找门路、攀“高亲”,巴不得弄个附马当当。这 种想法固然不错,可举国之内,附马能有几个? 能和全国重点企业、科研单位挂上钩的乡镇企业 不会很多。 攀不上高亲怎么办?一个村办厂厂长说得好: “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娶妻。”他这个村离公路比 较近,又有不少集体公房,具备发展工业的一些 条件,他们曾经人接人地外出攀亲,一直未能如 愿,后来他们了解到,当地有个养禽专业户,因
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
1、一些电台的评论作品不具备评论要素, 而是一篇报道,是事实。 2、还有一些电台,对评论文体的规范用 语不了解。从评论内容来看,一般化的和专 业性强的广播评论多,真正问题抓得准、分 析透彻、产生较大影响的评论少。
3、与报刊评论相比,广播评论分析问题 的深刻性还比较欠缺,在评论系列报道、连续报道少,好的选题未能追踪 报道。当前的情况单篇报道多,而系列报道、 连续报道、特别报道少。而且,由于种种原 因,对一些选题较好的批评报道未能进行追 踪报道,削弱了舆论监督的效果。
三、评论员评论
(一)概念 “评论员评论”指由评论员自己播讲的评论,是 与由播音员播诵的评论相对应的评论形式。 (二)优势 1、用评论员个人的名义,便于处理某些以本台 名义不容易处理好的论题,也有利于缩短评论与听 众之间的距离。 2、评论员自己播讲,有利于改善广播评论的文 风,把文字表达方式与播讲方式统一起来,使广播 评论更加富于广播特点。 3、播讲风格多样化,这不仅将增强评论的社会 效果,而且将促使广播论坛进一步活跃,更好地适 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1、由于较少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听众和观众 的 绝对数量多; 2、按接受能力划分的层次多,在成年人中至 少多文盲,半文盲这么两个受众群体; 3、整体的平均接受能力,低于报纸的读者; 4、多数听力和观众处于半接收状态; 5、在同一时间里一般只能选择一种媒介,不 像报纸读者那样可以边读边听。
二、广播体裁的风格特点
③增强论述的现场感和交流感,赋予它 比语言叙述更强的感染力。
(四)音响的局限性
①伴随事物发生的现场音响不以主观意 愿为转移,倾向性不鲜明,有的甚至以噪音 形态出现; ②因采访发生的音响依赖受访人的语言表 达能力,有时还受方言限制; ③某些暴露性的音响,可能影响收听效果, 甚至产生副作用; ④相当一部分音响本身不能独立表情达意, 需要论述语言补充和完善; ⑤有些现场音响和隐蔽性的音响,还需要 克服采录方面的困难。
(二)广播评论中音响的类别
现场谈话:
记者在采访现场的提问和采访
对象的谈话 环境音响: 现场采录的用以表现环境特色、 交待环境背景的音响,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 会的各种音响 后期解说: 资料音响:
(三)音响在广播评论中的作用
1、充当由头,引出话题 示例《请你说声对不起》 开头: 音响: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汽车行驶声、自行车 的车铃声、嘈杂的人声~~自行车摔倒的声音和 两个人的口角声,不文明的字眼~~ 主持人:听众朋友,你们好!大家也许猜出来了, 这是在车水马龙的路边发生的一件不愉快的事。 那么,这场马路风波是怎么引起来的呢?据 说啊,是一个人骑自行车不小心碰到了另外一个 人。听众朋友,您可能会说,就为这点小事吵架, 太不可思议了。对,是不可思议。不过啊,只要 稍微留点心您就会发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像这类因为一点儿小事而引起的争吵,可太多了。
四、广播、电视评论完善和发展个性的途径
广播、电视评论完善和发展个性的途径 1、适应受众的广泛性。广播、电视评论可以拥有十 分广泛的受众,其拥有受众的数量取决于其满足受 众需求的程度,和适应受众的接受能力和接受习惯 的程度。 2、正视内容的选择性。内容选择有两种:一是基于 需要的选择,即从一定的意图出发,在权衡利害得 失、轻重缓急的基础上,确定评论什么或如何评论; 一是基于可能的选择,这是从媒介和体裁能否胜任 出发的选择。 3、探索形式的特殊性。要从评论的具体类型和结构、 语言等各方面进行探索。
编辑记者谈盛会 (节选)
王:……从3月20号大会公布了宪法修正案草 案,会内会外对修宪谈得很多,不少报纸也纷纷 发表有关的文章。今天我们是不是也来谈谈这个 问题? 高:好吧。正好我刚刚采访了法学家王叔文。 他是八届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说,把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宪法,将 国营经济的提法改为了国有经济,这些都是对现 行宪法的重大改动。 王:现行的宪法是1982年颁布的,在1988年 曾做次修改,确立了私营经济和土地使用权转让 的合法性。 高:对,和这次的修宪一样,1988年也是中 国改革处在高潮的时候。
3、“软”指轻松、风趣。就是讲究宣传策
略、宣传方式和方法,争取更好的宣传效果。 方法有4点:①摆正与听众的关系,以地 位平等的同志、朋友的身份面向听众; ②设身处地的为听众着想,捕捉他们 关心的问题,及时为他们排难、解惑、释疑; ③重在启发、引导思考,而不是代替 思考或把简单的结论塞给听众 ④照顾多数听众的接受习惯,尽可能 用他们熟悉的材料、方法和喜听乐闻的方式 说。
2、对话式广播谈话 变一人口播为两人对播,消除了一人口播 的单调感,通过一问一答、探讨切磋、关 照呼应等方式,使谈话形成交流和互动 有助于活跃评论的气氛,调动听众的思维, 使其置身于对话与交锋之中,通过谈话的 逐层深入,听众自然而然地进入交流的情 境之中,并自然而然地了解评论的主旨和 意图 示例: 《编辑记者谈盛会》 1993年3月25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就弄开了修庙塑神, 把革命烈士给忘了,这就是忘本。不少人 只知道修庙塑神,神仙没有给咱们打天下, 今天的好日子,是那些烈士们用鲜血和生 命换来的。人们好像忘记了这些。
4、交待背景,渲染气氛
1、音响在广播评论中的表现优势主要在于:
①增强论述的客观性,赋予它以事实胜 于雄辩的表现效果; ②增强论述的可信性和权威性,赋予它 无可怀疑的说服力;
——江苏如皋县人民广播电台1986年
第三节 广播评论的独特样式
广播评论的独特形式有:谈话体评论(包括
广播谈话)、评论员评论、录音评论、
一、广播谈话 (也称广播漫谈、广播杂谈、广播对话) (一)概念 最早是一种“为说而写”的评论,它以谈话的 语言、口吻及表达方式评价事物与分析问题,以 聊天或交谈的手法,力图模仿或直接采用日常谈 话的方式,在与听众平等交流的语境和氛围中分 析议论,以求得较佳的传播效果 。
为地处偏僻,房屋不足,生产受到了限制,于是 这个村办厂就和那个养禽专业主起了养殖联合体, 进而发展为孵化到加工生产的一条龙生产线,双 方得益都不浅。厂长开玩笑说:“我们小夫妻过 得还挺不错呐!” 在生活中,有些人找对象就是因为“高不成, 低不就”而拖成了大龄青年。在横向经济联合中, 只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本地优势,能够取得 的好的经济效益。“高不成”也可以“低就”, 当不上“附马”,同样能娶到一个“好媳妇”。
3、访谈式广播谈话
由主持人(或记者)与谈话对象就某一 事件或问题,以面对面或电话访问等方式 进行的,以了解意见性信息为主的一对一 或一对多的谈话节目 主持人(或记者)以访为主,以提问为 主;嘉宾以谈为主,以回答问题、表明态度、 发表议论为主;访谈的对象多为公众关注 的新闻人物、社会知名人士或某方面的专 家权威。
(五)怎样恰当运用音响
1、坚持两个原则:音响少而精的原则; 论述语言以说理为主的原则。 2、协调论述语言和音响的关系,取决于 是否善于利用论述语言,能动地驾驭音响。 3、做好论述语言的声音转化工作,务必 紧紧围绕增强声音表达效果这一目标。 ①文字表达坚持“我手写我口”。 ②口头表达力求准确表情达意。
示例:
《帮人为什么这么难》
2001年4月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 一小时》 嘉宾:吴新生(河南郑州一普通市民) 刘 忠(河南《城市早报》记者) 主持:庄 丽
补充:何谓“类交流”?(广播谈话的灵魂)
作为谈话体评论,与听众保持一定程度 的思想和情感的联系或沟通,仿佛直接面对 着观众、说服他们接受某种间接和主张,回 答他们的疑难,或者与他们商讨问题,这就 是所谓的“类交流”。 广播谈话的类交流是相对于日常谈话的 直接交流说的。类交流是广播谈话的根本特 点,也是广播谈话区别于其他广播评论的主 要界限。
(二)广播谈话的构成
漫谈式 口播式
对话式
广播谈话 访谈式 录 播 式 直 播 式 即兴式 论坛式
(三)广播谈话的基本形态
1、漫谈式广播谈话 采用谈话的写法和口吻,在播音员播报评 论稿件的过程中,营造一种与听众进行拟态 交流的氛围 在写作及播出广播谈话时,既把听众作为 收听者,又作为对话、交谈者; 在“自问自 答”、“自说自话”中融入交谈、对话的因 素,使听众在收听过程中产生交流感,尽可 能改变其被动收听的状态。
王:你觉得这其中有什么道理吗? 高:我想,这就涉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就是改革和宪法的关系。 王:前两天我看到广东一家报纸上的文 章——广东国改革的先行者和最前沿—那篇 文章的题目就是《改革大还是宪法大》。 高:这的确耐人寻味。回顾中国改革15 年来的历程,改革从农村改到城市、从经济 改到政治、从人们的生活改到人们的思维观 念,它所引起的是全方位的大革变。着重大 变革到最深层次,最终它会触动国家的根本 大法——宪法,而这时候宪法不改,改革就 可能成为违法的事了。而今天中国及时的修 宪,正说明中国的改革已到了不可阻挡的地 步。
2、提供论据,佐证论点 示例:《大瓷盘为什么走俏》 一位经理的话:其实,我们中盘小盘并不缺,
主要是现在上边的规定,不让大吃大喝。可有些 单位既想吃喝,又怕违反规定,可用大盘子装呢, 装得再多也算一盘。这样呢,他们也好交待,我 们呢也合算,所以呢,我们就多买了些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