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新闻评论的特征和优势

合集下载

第四讲 听评论:广播评论的特征

第四讲 听评论:广播评论的特征

一 广播评论的媒介优势
2.声音符号强化人际传播 拟态的人际传播
“说新闻”
二 广播评论的基本要求
“听进去”
“入耳”和“入心”
主要是指广播评论要遵循声音符号的传播规律,便于 受众收听。 则是指广播评论要符合当时的社会心态和听众的接受心 理,使受众乐于收听,从而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
1.入耳:为听而写
表达上有温度、有贴近感
生活化的语言
“闻其声如见其形”
一 广播评论的媒介优势
1.采编便捷提升传播时效
采编的便捷性
汶川地震 《挺进映秀》
一 广播评论的媒介优势
2.声音符号强化人际传播
广播媒介的声音符号: ·采访时的同期声,如事实现场的环境声、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对话、
记者现场的解说和评析。 ·主持人播报新闻、主持人或评论员点评新闻事实等。
抓住听众的点 抓准公众最为关切的热点
(1)把脉社会心态
感兴趣的 有困惑的 希望得到解释和点评的事实 ......
(2)表达独到识见
既指独立的思想和与众不同的观点 也指深刻的思想和直指核心实质的判断
(3)话语平实宜人
内容上有深度、有道理
朋友式的聊天、论辩
简洁精练 通俗易懂(易听) 平易亲切(爱听) 形式活泼
(1)简洁精练
“线性传播”
简洁精练,避免拖沓
(2)通俗易懂(易听)
伴随性收听媒介
(3)平易亲切(爱听)
顺耳 爱听
(4)形式活泼
生活化,平实宜听
夹叙夹议 多人对话 穿插音乐
2.入心:亲切可感
把脉社会心态 表达独到识见 话语平实宜人
(1)把脉社会心态

广播评论的写法

广播评论的写法

广播评论的写法导读:新闻评论的力量在于它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也就是要讲真话、讲真理,但要注意一种倾向往往掩盖另一种倾向,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评论在广播中,又应该怎么来写会比较好呢?广播的优势有哪些。

正文:广播评论的写法一、广播传播的特点(优势和劣势)1.优势:①更为方便、快捷;②几乎不受接受者的文化程度的限制;③声音的直接表现力是文字望尘莫及。

2.弱点或劣势:①稍纵即逝,过耳不留,只能即时听知;②不易保存,多次转述容易走样,甚至截然相反;③听的人不拥有选择权,不易把握重点,因而往往处于被动状态。

二、广播评论的特点(分析一篇广播评论)广播评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项:1.短小精悍。

为了适应听众专注收听的耐久力,不仅要求短而有物,而且要求短而易知,力求省意,不能一味省文。

2.浅显明快。

照顾多数听众的接受能力,除了语言通俗、口语化,还要:①运用听众熟悉的事实和其他材料证明和说明论点;②调动各种表现手法为简单明白说理服务;③表达简洁明了,包括叙事有条不紊,说理脉络清晰,诊断超载了当。

2.平易近人。

要求:以平等的态度说理;从听众最关心的角度说理;带着感情说理。

考试论坛4.上口动听。

这是由声音传播决定的特点。

需要提高语言素养、语言技巧,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念,端正评论的文风,其中包括:①坚持语言规范化、通俗化、口语化的原则。

规范化是根本;②力求语言的内在美、声音美、韵律美。

内在美是基础,指文明用语;③坚持语、文一致的表达原则。

三、录音评论1.录音评论是以音响为表现内容的必要材料或手段的广播评论形式。

2.运用音响是录音评论同其他广播评论形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

2.录音评论的音响取向。

录音评论中的音响材料是作为论据的一部分存在的,主要起支持和说明论点的作用;而录音报道中的音响,则是新闻事实的一部分,它同叙述语言融为一体,共同表现或再现新闻事实的全貌。

4.制作录音评论的关键环节。

采制录音评论,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环节:①根据证明和说明论点的需要,精心选择、剪裁音响,使之成为整个论述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②严格划清论点与论据的界限,防止把采访对象表达自己看法的录音讲话,与表达评论主体对于事物看法的论点混同起来;③恰当处理音响与论述语言的关系,既保持论据的完整性,又使它与论点榫卯相应。

小议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

小议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

小议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广播新闻评论是广播电台对当今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问题或倾向进行分析论述所撰写的存在一定观点及立场的评论性文章。

①虽然新闻评论的播出数量比新闻报道要少得多,但是新闻评论所具有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

广播新闻评论深入分析当前社会的许多焦点问题及热点问题,把评论人员所持的观点、立场及时地表现出来,不仅能够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而且能引导社会舆论,进而对社会实践及生活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

广播新闻评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深入浅出广播新闻评论是通过有声语言进行传播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我讲你听”,要让受众听得清楚、听得明白。

评论稿件不仅要观点明确,逻辑严密,层次清晰,分寸恰当,还要浅显易懂,深入浅出。

这种“浅”恰恰就是广播评论最基本的特征。

深入浅出当中的“深入”是指应使新闻评论深入题旨,而“浅出”则是指要使评论的风格变得浅显通俗。

如果将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相比较,则可以发现新闻评论需要更注重浅出。

②因为新闻评论的受众文化层次不一,年龄也各不相同,要使他们能够理解并接受评论中的相关观点,就应在评论内容及评论方法方面加以重视,以便能让听众明白说理内容。

口语化较强广播新闻评论与其他媒体评论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均是对当前的社会热点及新闻事件进行相关的评论,并对受众灌输一定的思想及理念,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及针对性。

新闻评论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如下:第一,有的放矢,新闻性较强;第二,观点鲜明,思想性较强;第三,面向基层,群众性较强。

广播新闻评论为一种口语化较强的、有声的评论,这是广播新闻评论所独具的特点。

报纸评论的读者可以反复研读,如果广播电台播出了报纸评论,则报纸评论也就成为广播评论。

但是,从实际来看,广播形式的新闻评论为一种口播的评论,稍纵即逝,是不能进行反复收听的;又因为声音是新闻评论所具有的传播形式,所以广播评论相对于报纸评论而言,具有传播速度快及感染力较强的特点。

可添加同期音响同期音响作为广播的一种特殊语言,对广播新闻评论的感染力、真实性、客观性以及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新闻评论》课程笔记

《新闻评论》课程笔记

《新闻评论》课程笔记第一章新闻评论及其体裁特征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界说新闻评论是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发表的意见和看法。

新闻评论具有以下特点:1. 新闻评论的对象是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具有时效性和现实性。

2. 新闻评论的目的是通过评论表达媒体的观点和态度,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评价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

3. 新闻评论的形式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评论、杂文、漫画等。

新闻评论的功能:1. 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评价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

2. 表达媒体的观点和态度,塑造媒体形象。

3. 监督政府和公共机构,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

新闻评论的原则:1. 客观公正:新闻评论应该基于事实,客观公正地评价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

2. 理性平和:新闻评论应该以理性的态度进行评论,避免情绪化和偏激。

3. 通俗易懂:新闻评论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使读者容易理解。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体裁特征新闻评论的体裁特征包括:1. 独立性:新闻评论是媒体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发表的意见和看法,具有独立性。

2. 时效性:新闻评论的对象是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具有时效性。

3. 评论性:新闻评论的目的是通过评论表达媒体的观点和态度,具有评论性。

4. 公开性:新闻评论是在媒体上公开发表的,具有公开性。

新闻评论的形式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评论、杂文、漫画等。

第三节新闻评论的属性与功能新闻评论的属性包括:1. 新闻属性:新闻评论的对象是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具有新闻属性。

2. 评论属性:新闻评论的目的是通过评论表达媒体的观点和态度,具有评论属性。

3. 社会属性:新闻评论是在社会中发挥作用的,具有社会属性。

新闻评论的功能包括:1. 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评价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

2. 表达媒体的观点和态度,塑造媒体形象。

3. 监督政府和公共机构,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

广播新闻评论

广播新闻评论

广播新闻评论一、广播体裁的风格特点:短、浅、软(一)短求“短”的途径:省文与省意“省文”,即尽可能节省文字,力求言简意赅,在有限的篇幅里充分表达内容。

“省意”,就是在一篇文章里突出最主要的问题,在论述一个问题时讲非讲不可的道理。

这样既能压缩篇幅,又能在关键处具体、充分地阐述内容。

(二)浅1、适当控制表达的抽象程度。

2、为听众理解抽象内容创造必要条件。

(1)稀释抽象内容。

(2)适当还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3)恰当运用“正一反一合”说理方式。

(三)软1、摆正与听众的关系,以地位平等的同志、朋友的身份面向听众;2、设身处地的为听众着想,捕捉他们关心的问题,及时为他们排难、解惑、释疑;3、重在启发、引导思考,而不是代替思考或把简单的结论塞给听众;4、照顾多数听众的接受习惯,尽可能用他们熟悉的材料和喜听乐闻的方式说。

二、广播评论的常见形式(一)评论员评论又称“口头评论”,指由评论作者自己播讲的评论,是与由播音员播诵的评论相对应的评论形式。

为以示区别,一般播出时先由播音员作必要的背景介绍:“下面请听本台记者×××从×××现场发回来的口头评论,题目是……”较多以述评形式出现,评论员以个人的名义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法,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也有更强的时效性。

评论员评论的优势1、用评论员个人的名义,便于处理某些以本台名义不容易处理好的论题,也有利于缩短评论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2、评论员自己播讲,有利于改善广播评论的文风,把文字表达方式与播讲方式统一起来,使广播评论更加富于广播特点。

3、播讲风格多样化,这不仅将增强评论的社会效果,而且将促使广播论坛进一步活跃,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二)广播谈话是以谈话的语言、口吻及表达方式评价事物和分析问题的一种评论形式,又称为“广播漫谈”、“广播杂谈”或“广播对话”。

评论员评论与广播谈话的关系:这两种评论形式,是按照两种标准划分的,它们既不相互排斥,也不能直接等同起来。

新闻播报的语言特征及相关技巧

新闻播报的语言特征及相关技巧

新闻播音究竟要怎样变才能适应这个时代呢?必须让它变得更加鲜活、生动,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提高语速,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听众,多方面、多层次展现新闻播音的艺术和魅力。现在的新闻节目改变了过去按部就班的编稿方式,往往在报道之间穿插一些评论,这就需要播音员在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了解时事,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同时,新闻节目的时效性比过去大大提高,有时一些最新消息会在节目播出过程当中送达播音员手中,这就需要播音员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和直播能力。节目的大信息量,对播音员的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平稳顺畅:无大起大伏,无大停大连,重音少而精,停少而闻从录播到直播的飞跃,使广播新闻播音也多姿多彩起来。但是只有那些规范而不死板,活泼而不怪异的新闻播音才会有生命力,而在这当中那些独具风格、特色鲜明的新闻播音更会散发出无穷魅力。
艺术的魅力在于个性、创新,但这都是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之上的。著名画家沈鹏曾说,“如果把创作与基本功比作火与水,轻视基本功的人常以远水不能救近火为理由,不想下苦功夫,可是为了救火,没有充足的水源是断然不济的,急功近利最多只能解决一点燃眉之急。”播音是一种语言艺术,所以基本功同样不能丢!现在的播音工作战线上有一些年轻人,不曾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基本功训练,语言偏而塌,而恰恰是这些人对播音学传统的理论不屑一顾,他们崇尚出新出奇,喜欢标新立异。认为自然的东西就是个性。殊不知,没有播音理论基础、没有传统播音艺术支持的创新只能走入怪圈,所谓的个性实质上就成了不规范。难怪会出现将办公室播成办公“驶”,质量播成“纸”量,几乎成了“挤”乎、甚至电饭煲也成了电饭“保”的现象。有的新闻节目甚至听起来怪腔怪调,使新闻的真实性、可信度、权威性大打折扣。著名播音学专家张颂曾说,“播音不同于日常说话,它有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的特点。”

广播评论

广播评论

广播评论广播评论:按照广播的传播特点,以便于口说耳听的方式撰写、制定和播出的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广播新闻体裁。

特点:A、便于口说耳听。

B、具政论性。

制约广播评论个性发展的三个因素:广播媒介的传播特征(听众没有思考的时间、信息稍纵即逝、不易保存。

插上“电翅膀”的优势已发挥到极致,但劣势却是难以克服的)、听众的状况(A、较少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听众的绝对量大;B、接受能力层次多,成年人至少多了文盲、半文盲两个受众群体;C、受众整体接受能力低于报纸的读者。

D、多数听众处于半接收状态;E、同一时间里听众只能选择一种媒介)、新闻评论的体裁基本特征(政论性。

一方面可以扩大作品容量、增强作品的思想深度;另一方面也可能给受众带来理解的困难)。

其个性发展方向:从广播的传播特点和听众状况出发,丰富和完善广播评论的个性特点,使它能够在广播的传播条件下,尤其是在稍纵即逝、不易保存、不能微观选择的条件下,让平均接受能力低的受众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广播评论的特点:短小精悍(省意)、浅显明快、平易近人(以平等的态度、从听众最关心的角度、带着感情说理)、上口动听(坚持语言的规范化、通俗化、口语化;力求语言的内在美、声音美、韵律美;坚持语、文一致的表达原则)。

省意:精炼内容,剔除一切无关紧要的东西,集中讲非讲不可的道理。

在整体上要讲究精炼、而在重点处则不仅不省、必要时甚至不惜笔墨、不辞繁复。

广播评论的独特形式:广播谈话、口头评论、录音评论广播谈话(类交流—其灵魂):说、听双方平等的谈话体评论。

谈话体既可以用来发表意见、阐述对事物的见解、也可以用来报道事实、描述人物。

广播谈话是谈话体文章中的一种,是用谈话的方式阐述对于事物看法的一种评论形式。

其实质:以完全平等的态度和口吻面向听众说理论事(即说、听双方目标一致、地位平等)。

前提条件1、要有说的人和听的人;2、说、听之间要形成某种确定的关系广播谈话的写作要求:围绕“类交流”A、坚持面向听话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要点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要点

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评论 《“以徳养商”是一种基本的要求》( 02年 ) “听众朋友,如果有人在报纸上公开宣称 ‘9.18是一个开心的日子’,您会如何感受 ?如果有一巨幅美女的图像,上面打着‘等 你来包’这几个大字,您第一时间又会想到 什么呢?这是广东某些商家打出的两则广告 !”
上述形式演变,从写作方面,都还只是文稿 的形式演进。这种写作的特殊性,表面上当 是“口语化”的写作;但从传播规律来看, 实际上是要进入“模拟语境”。也有学者以 “类交流”这样一个概念来描述这种文体的 特征,就是强调由传播一方“创造类似双方 交流的语言环境”。
(原文):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1月14日我们“说礼”节 目播出节目《从微笑和祝福开始》的一个小 片断。
(改后):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1月14日我们“说礼”节目 的一个小片断。那一期节目叫做《从微笑和 祝福开始》。
(原文):
这是香山南营村68号院子里的一间小平 房,从安徽来京打工的倪国青和妻子就 租住在这间临时搭建的不足10平方米的 房间里。
1947年6月10日,新华社语言广播部在一份工作总结 中谈到“编辑的几点经验”。其中专门有一节“关于 口语化”,提到以下五点:
1.尽量用单句。 2.用容易听懂而且念出来响亮的词,避免用听起来容
易混淆的词。
3、简语只能适当地用,如“阎军”、“歼敌” 4、避免用单字作词 5一般听众易懂的成语口语可以用。
我国台湾学者林大椿在《新闻评论学》中概括 广播电视评论的语言特点:
是说话,不是文章。 是听的,不是看的。 是活的,不是死的。
他还列举了一些广播电视评论口语化的注意事项: ①照说话的惯例用字造句。 ②能浅近处,力求浅近。 ③决不能为省力少写一个必须的字。 ④少用易于引起误解的文字或成语。 ⑤多用声音响亮的字。 ⑥避免用同音字。 ⑦避免使用古怪生涩的字句。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一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概述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一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概述
16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一)声音 声音是一种有声语言,电视新闻评论中的声音主要包括言语(如对白、解 说词等)、音响和音乐。 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等进行的讲解、说明,或介绍人物的经历、身份、 所作出的贡献、对其评价等,或就事物的性质、特征、形状、成因、关系 、功用等进行说明、解释。在《电视解说词写作》一书中,徐舫州对解说 词的作用作了六点归纳。①弥补画面不足,完善电视形象报道。②整合画 面信息,创造明确的指示关系。③挖掘画面内涵,丰富提升画面的表现力 。④调动观众的想象和联想。⑤连接画面,顺利过渡转场。⑥直接抒发感 情,阐述道理。 音响是除了言语音乐以外的所有声响,主要作用是增加真实感和表现力。
7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前网络新闻评论也开始勃兴,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得 到了更充分的体现。网络评论的即时性,其时效性不是以天计,而是以小 时计,对国内外的各种新闻即时发表评论,一般在新闻事件发生后1小时左 右即可上网发表评论,这对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政论性 新闻评论的政论性是指新闻评论要从思想、政治、伦理的角度以说理为主 要手段来明确阐明对于所论述事物的看法。强调的是对所要评论的新闻事 实表明观点的时候不能仅从业务技术的角度简单地就事论事,而要从思想 、政治、理论的高度探寻普遍意义。新闻评论经常被称为媒体的旗帜和灵 魂。灵魂者,思想也,透过事件现象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本质,辨明是非善 恶、针砭时弊、为大众指明发展的方向,体现了新闻评论深刻的思想性。
8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关于新闻评论的政论性,有两种观点值得我们关注,一种观点认为,政论 性不等同于政治性,随着我们生活的日渐丰富,新闻评论议题也日趋多元 化,除了政治议题之外,还有很多非政治领域需要关注,因此那些针对政 治问题所进行的评论只是新闻评论中的一部分。仅用政治性来说明新闻评 论的特点,是对新闻评论狭隘化的理解。而另一种观点认为,政治性是新 闻评论的本质特点之一。 (三)说理性 新闻评论要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来明确阐明对于所论述事物的看法 ,必须以说理为手段。在确凿的事实基础上,通过一步步的论证,让受众 自愿接受评论者的观点,而不是把观点强加给受众,这体现了新闻评论思 想的力量。说理的方式有很多种,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是新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评析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评析

事实核对
在撰写评论前,应该对所引用的数据进行核 对和验证,确保事实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05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媒介环境 与传播效果
媒介环境对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影响
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使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传播渠道和形式更加多样化,同时 也增加了信息传播的广度和速度。
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传 播渠道,而是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受众进行互动,提高传播效 果。
详细描述
该评论针对某一重要政策,充分运用媒体的专业优势和 人才资源,对政策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评论中对政策 的背景、目的、意义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了政策实施 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 议。同时,评论也引发了公众的积极关注和讨论,进一 步推动了政策的落实和社会进步。
THANK YOU
特点
具有及时性、广泛性、群众性和针对性等特点,能够迅速反映社会热点,引领 社会舆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重要性
引导舆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具有强烈的舆 论引导作用,通过对新闻事件的 解读和分析,帮助公众了解事实 真相,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认识
和态度。
监督社会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具有监督社会 的作用,对不良现象和问题进行 批评和揭露,推动社会进步和发
展。
提高素养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可以帮助公众 提高政治素养、文化素养和道德 素养,增强公众的思辨能力和审
美水平。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与发展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广播电视媒体的兴起和发展,逐渐成为 一种重要的新闻评论形式。在中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也与国家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紧密相关。

广播新闻要“说的好听”

广播新闻要“说的好听”

广播新闻要“说的好听”广播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而“说的好听”则是能够吸引听众、提高关注度的关键。

在广播行业发展的今天,新闻主播以及广播节目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注重内容的专业性,同时在表达方式上也要做到“说的好听”,让新闻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新闻的专业性与广播播音的魅力广播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具有语音和声音的特点,能够直观地传达信息。

而新闻报道作为广播节目的一部分,需要具备精准、客观、全面的特点,同时也需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传递信息,激发听众的共鸣和关注。

新闻的专业性是广播新闻的基础,只有确保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才能赢得听众的信任和支持。

在采访和报道过程中,新闻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新闻职业伦理,尊重事实,尊重个人隐私和民族习俗,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做到准确把握新闻信息的脉络,深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避免发表主观臆断和不负责任的言论。

而在这一基础上,为了吸引听众、提高关注度,新闻播音也需要在表达方式上做到“说的好听”,注重声音的美感和表达的情感。

二、“说的好听”是一种艺术广播播音的魅力在于声音的美感和表达的情感。

一个新闻主播如果拥有一副好听的嗓音,让人耳目一新,自然会增加听众对他的好感。

而“说的好听”不仅仅是指声音的美感,更包括表达的情感和节奏的掌控。

新闻播音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

在报道一则新闻时,播音员应该根据新闻的性质和内容采取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让听众在接收新闻的同时感受到新闻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

比如在报道一则感人的故事时,可以适当加重语气,让听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在报道一则紧急的消息时,可以加快语速,让听众更容易关注和警惕。

播音员也需要注重节奏的掌控。

一个有节奏感的报道,能够让听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增加听众对新闻的关注度和记忆度。

播音员需要加强自身的声音训练,提高声线的美感和流畅度,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节。

三、“说的好听”有助于增强新闻的感染力新闻播音的魅力不仅在于声音的美感和表达的情感,更在于能够增强新闻的感染力,让新闻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和讯博客纪文波新闻评论学是新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研究新闻评论的运用和写作规律的科学。

评论:指出客观事实发表意见、提出看法、抒发感情、交流思想的一种文体。

新闻评论:它是一种政论性的文体。

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按体裁可分为:社评、述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杂文等。

按媒介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按对象分:时政、经济、法制等1、新闻评论学的内容:它是一门政治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新闻评论的特性、功能、运用,新闻评论的现状和发展,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以及各种评论体裁的不同特点等。

2、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它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从而团结人民,引导舆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3、评论相对于事实报导的优势:A、更为深刻。

信息的层次深、说道理有智慧,反映的是隐藏在事实背后的规律、原则。

B、更为明确。

评论的意见直接明了,直抒胸臆,态度明朗C、独特。

追求个性化,包含个人的感情、见解、看法,有个人特点,不求同,但求异,提供个人独特的视角。

D、概括性强。

作为一种意见信息,评论以讲道理为主,观点比较抽象,具宏观性。

4、评论与报导的关系(二者是新闻宣传的两种基本手段。

报道是主体、基础,评论是旗帜、灵魂。

)区别:报导内容:客观事实的真相,强调受众对事实的理解、认知方式:通过记叙讲清事实,用细节表达情感、意见目的:传播信息、满足未知情感:中立、客观,将意见和观点隐藏于报导之中思想:平和、稳定、含蓄的深度:表层事实评论内容:基于事实的分析、评价、议论,强调对事实背后的原理、规律的发掘方式:摆事实、讲道理,采用概念、判断等逻辑方式,形成意见目的:使新闻的内在思想得以引申、升华、引导YU论,弄清本质情感:干脆、直接、酣畅淋漓思想:立意高、视角奇、观点新深度:触及思想、制度本质联系:A、二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共同强调、深化普及B、作为新闻体裁,二者都要求客观、公允、有的放夭C、二者都是新闻媒体宣传报导的主要形式D、都必须讲求新闻性、真实性新闻评论的特点:新闻性、政治性、群众性新闻性:1、现实的针对性-应针对社会热点、焦点、现实的的问题-一种正在发生的现实、存在的问题其意义在于:是对社会现实最直接有力的回应,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现象、疏理社会认知、澄清错误认识2、强烈的时效性-反映速度快;发表的时机、时宜恰当政治性: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面对评论的选题必须政治立场坚定-勇于对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2、从思想、政治、理论高度分析问题(即便需要进行评论的是具体的业务问题、也应跳出事实的禁锢,从思想、政策、理论的高度,探索其普遍的政治意义)群众性:1、面向广大受众(选题关心广大群众的呼声、观点上敢于为人民说话、语言上要反映老百姓的喜闻乐见)2、吸引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反映不同意见、反映真实声音;和群众形成交流,改善我们的评论工作;吸引受众发表意见,也就是变相吸引受众关心我们的媒体。

广播新闻要“说的好听”

广播新闻要“说的好听”

广播新闻要“说的好听”
广播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而作为广播新闻主持人,如何“说得好听”是非常重要的。

好听的广播新闻不仅更容易引起听众的注意,也能够更好地传播信息,让人们更愿意接受和记住。

好听的广播新闻应该具备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达。

作为主持人,不能使用生僻词汇或者复杂的句子结构,而应该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流畅的语速来讲述新闻内容,让听众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接受。

声音的音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应该保持清晰、响亮,不带杂音,这样才能给听众一个良好的听觉体验。

好听的广播新闻需要有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

虽然新闻是严肃的事情,但是过于严肃的语言表达往往会让听众产生疲劳感,难以持续关注。

主持人可以通过适当的幽默、俏皮的语言表达来让新闻更加生动有趣,切中听众的心理,增加新闻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让人们更愿意去关注和记忆。

好听的广播新闻也需要有情感共鸣,这样才能让听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

主持人可以通过适当的语言表达和情绪的抒发来让新闻更加饱满有力,引起听众的共鸣和共情。

比如在报道一些感人的新闻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情感化的语言表达,让听众更容易被触动和感动,增加新闻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好听的广播新闻应该具备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达、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情感共鸣和正能量的语言表达,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吸引听众的关注,传播信息,影响人们的心灵。

作为广播新闻主持人,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够做到“说得好听”,更好地传递新闻信息,让人们更乐意去听。

9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9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其实,我国几年前,已经开始有些轻度污染的雾霾天 气,只不过没有像2013年一样雾霾这么频繁,这么顽固。许 多人得不到指导,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去回避这种伤害,PM 值的逐渐恶化明显地对公共服务职责提出了质疑,同时也对 唯利是图,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思路敲响了警钟。从政府一 方讲,要逐渐摆脱对房地产产业和汽车产业的过渡依赖的畸 形发展模式,提升城市交通服务的质量,逐步改善能源结构 中对以煤为主能源的依赖路径;对于那些高能耗的污染企业, 要坚决取缔,否则会成为千古罪人。对于个体而言,能坐公 交车则坐公交车,绿色出行,全民参与,才能从总体上减少 雾霾的产生。 英国整治雾霾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付出了多死亡两倍 人的代价,经历了十几波的雾霾肆虐,才得到根治,如此说 来,人口多的中国,面临的任务更为严峻,对雾霾的治理, 不能停留在调侃嘲讽的阶段,不能有过一天算一天的心态。 要拿出防治非典、防止禽流感的警戒心来应对当下的雾霾危 机,它随着雾气东升,就可杀人于无形,因而它不是某些人 的敌人,它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敌人。必须为驱除这个幽灵, 全中国人结成神圣的同盟。
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 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 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 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 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 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 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耳,若屡为之, 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 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 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 不逆情以干誉。‛ ——《纵囚论》
第九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1、广电新闻评论的作用 2、广电新闻评论的三个层次 3、广电新闻评论叙事层面的九个技巧
4、实例训练
1、广电新闻评论的作用

广电新闻评论题型总结

广电新闻评论题型总结

广电新闻评论题型总结一、名词解释1.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形诸各自表意符号、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此体裁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和政论性。

体裁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适应媒介、受众的需求和媒介各自的符号系统。

2.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体裁,具有某些与消息通讯等体裁一样的基本属性,这些属性人们统称为新闻性。

概括地说,新闻评论的新闻性就是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和直接的针对性三者的统一。

3.新闻评论的政论性新闻评论具有的一些重要特点,是其他新闻体裁所没有的,却为一切政论文所共有,所以统称为政论性。

4.论点新闻评论的论点,概括评论主体对于所论述的事物、现象或问题的看法;通过表达某种观念、思想、见解、主张,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之类的问题。

5.论据从表达角度说,新闻评论的论据,是用来证明或说明论点的理由和事实的总称。

6.论证在表达阶段,用论据证明和说明论点的过程及方式方法。

7.口播评论“口播评论”专指广播、电视的一种共用形式,即单纯以评论主体(作者、播音员、主持人)的言语面向听众和观众的评论形式,不含实况音响或采访同期声的广播或电视评论形式。

8.谈话体评论与谈话体谈话体评论专指以谈话方式阐述对事物看法的评论形式,是谈话体文章或话语的形式之一。

9.音响评论又称录音评论,指兼用论述语言和音响表现内容的广播评论形式。

10.图像评论凭借电视媒体的符号系统,遵循声画并重原则,注意现场画面论据功能,讲求主体话语“二元一体”表达效果的评论类型。

11.夹叙夹议即摆事实、讲道理。

这是一种可融理、事、情于一体,并把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的论述方式和方法.二、简答1.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类别报纸新闻评论广播电视评论不署名评论社论(编辑部文章)本报评论员文章(评论)(特约评论员)短评编者按和编后本台评论本台评论员本台短评编后话署名评论记者述评专栏评论记者述评署名短评不署名评论意味着以编辑部的名义发表意见和看法.社论/本台评论:这是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最高规格的评论,通常用来阐述重大的,全局性的新闻事件和问题。

广播新闻评论复习总结

广播新闻评论复习总结

广播新闻评论复习总结1、硬载体与软载体:媒介属于依托于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的“硬载体”,而体裁或话语形式则是由不同表意符号按一定的表达规律组成的“软载体”。

2、新闻评论的发端:新闻评论这种新闻体裁,发端于印刷媒介——近、现代报刊。

3、什么是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形诸各自表义符号,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

4、新闻评论的特征:新闻性和政论性,以及体裁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适应媒介、受众的需求和媒介各自的符号系统。

5、消息与通讯:消息视时效为生命,通讯则更讲究寓时效于新闻根据之中。

6、什么是消息:就是用最简要和迅速的手段报道最近发生事件的一种新闻宣传文体。

7、新闻评论同其他论说体裁的区别:(1)始终把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体裁或话语形式来考察;(2)着重揭示它之所以是“这种体裁”的基本特征;(3)客观地考察它与当代新闻媒介和受众的关系。

8、新闻评论新闻性的内涵: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的特定性与直接针对性的统一。

9、时效性的两个侧面:时间与时机,一则注重绝对时间,一则注重相对时间。

10、新闻评论中时间的概念:尽可能地缩短新闻作品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之间的时间差,以最快的速度反映新闻实际的发展变化。

11、新闻评论中时机的概念:因时应势,增强对宏观实际的影响,而不单纯争一时的快慢,在关键时刻,受众最需要新闻评论为其释疑解惑的时候发表评论作品。

12、新闻评论的政论性特点:(1)明确阐述对于事物——论说对象的看法;(2)以说理为主要手段;(3)着重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分析论述有关问题13、新闻评论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4、什么是编者按:编辑人员对一篇文章或一条消息所加的意见、评论等,常常放在文章或消息的前面。

一般在新闻稿件的后面加上的编者按是编辑根据新闻内容,发表的自己的观点或者报社的观点。

15、编者按的分类:介绍性编者按、评论性编者按、综合性编者按16、新闻评论三要素之间的关系:(1)论点是对新闻事实所表达的观点或者看法,论据提供支持论点的理由和事实;(2)论点和论据虽然都是有形的,但是它们的性质和作用却判然有别,论点表述对事物的主观看法,属于观点形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与抽象性;论据则不论事实或者理由都是出于之外的客观存在,都是具体的,甚至生活、形象的陈述;(3)三要素是构成新闻评论的必然要素,论点是新闻评论的中枢神经,处于支配地位,但也依赖于论据和论证;如果没有富于说服力的论据和恰当而严密的论证支持,再中肯的论点也苍白无力。

简述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优势及创新

简述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优势及创新

传媒观察简述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优势及创新李仿珍(宣威市融媒体中心,云南,宣威 655400)摘 要:广播新闻作为老牌媒介,在新闻信息传播中占据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面临严峻的挑战。

界时,新媒体快速崛起,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优势更为突出,无论是信息传播方式还是节目形态都存在明显的特征,应该进一步创新理念,优化流程,在创新过程中谋求长远发展。

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要充分发挥广播新闻优势,寻求合理的创新对策,以求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优势;新媒体;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强势崛起,对于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媒介融合与发展。

在媒体竞争环境背景下,应该在把握广播新闻优势和特点基础上,改善传统广播新闻栏目设置方式、播报模式和线性编排的局限性,进一步优化理念和流程,推动广播新闻报道优势,有助于提升广播新闻质量。

由此,加强融媒体时代下广播新闻创新研究,积极迎合时代发展趋势。

一、融媒体的优势特点(一)参与性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相较于传统广播媒体而言,参与性特点较为鲜明,逐渐从被动式接受转变为互动传播。

传统媒体下的广播新闻,受众只能被动式的接受信息,而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强势崛起,收听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如手机APP、网络等。

受众可以在互联网上借助手机移动终端传播新闻信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实时互动和交流,加深广播平台和受众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助于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实现新闻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提升广播新闻作用。

广播新闻记者可在现场播报新闻,只需要一部手机即可现场直播,促使广播新闻报道和新闻事件同步展开,促使连线报道常态化发展。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广播电台根据听众的喜好安排节目,加强与听众的互动, 使听众获得更加良好的收听体验。

(二)自主性自主性作为融媒体的主要特点,受众可以结合受众的个性喜好针对性的选择广播新闻,信息获取更为自主。

试论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写作技巧

试论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写作技巧

课题。

() 一 选题 面向群众, 在增强贴近性上下功 夫 广播新 闻评论的主要特点

广播新闻评论与其他媒体的新 闻评论既有联系 , 又有显 著的区别 。广播新 闻评论具有 “ 边缘性” “ 、跨界性” 的双重属
性。
方面 。 广播新闻评论 同其他媒体的评 论一样 , 当 是对 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 闻事 件和重大 问题 发议 论、讲道理 , 有 着鲜 明针对性和指导性 的一种政 论文体 , 是新闻媒介的“ 旗 帜” 灵魂”并具有新 闻评论 的共性 : 与“ , 即有的放矢 , 具有强 烈 的新闻性; 观点鲜明 , 具有高度的思想性 ; 面向基层 , 具有广 泛 的群众性 。 另一方面 , 广播新闻评论 又有 自己的个性: 它是

W ANG e—l g W i i n


(ih r ai Sao , ih r H inIn 。 5, h a Qq a d t i Qq a 。 eoga g 1 10 C i ) i R o tn i I I 60 n
Ab ta tBra csign w o src : o d a t e 8c mme br a eq ai f nwsc mme t n c t i  ̄i. h rmie t hreeit fh8 n n l h st u lyo e o y h t n dde mnemt B T epo n n eatr i 0 ti a . c sc kn f o ido cmme Ul soma ea dbo d a t co dn otelw f o n rv l n h e n fitnn  ̄]ig T nl yi t k n ra cs a rigt h a o su dtae a dted ma do l e ig0 s kn . owreb od i ra - t 晦 I e sc mme tr el h uds c oslc n h i e o tem888,akn b u tep icpec n en dwi urn ma— I w o gn na yw ls o l t kt ee t gtet sfr h i i l t 8e tliga o t h r il o cr e n t c r t t h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性新闻专题旨在透视社会现象,揭破社会热点问题。要求解说词具有鲜明的政论色彩
基本要求:A概念明确B分析切合实际C论断是非分明D语言准确严谨
调查性新闻专题是对某一重大事件或社会问题的追踪调查。要求翔实准确,既能解释问题实质,又能反映调查过程
访谈性专题以对话为表现手段,解说词的作用主要是开篇,过渡,结尾。
2 恰当调动各种手段为处理材料。表现主题服务
手段有以下几种: A 标题 B 切入点 C 情节和细节 D巧用数字
三 精心拍摄
精心拍摄的前提:
A 熟悉题材和报道意图
B 估计各种可能情况,设计多种拍摄方案
C 领会编辑意图,树立前期剪辑观念
着力捕捉富于特点的画面和声音素材
协调解说词于画面,同期声的关系
五讲究整体包装包括片头片尾设计,解说词,字幕,特技等
讲究整体包装要重视策划策划着重注意处理两方面的关系:
1 与采访报道计划的关系
2 与报道主体和结构的关系
整体包装要认真做好:
1 设计能够凸显主题
2 确定节目画面色彩基调
第三节 电视评论的写作与制作
电视评论的符号系统: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
画面的分类:
1 口播评论的画面
2 再现事务发生发展过程的画面
3 再现访谈过程的画面
同期声及其表现功能
同期声有两种:
A 伴随事务发生的同期声 强烈的客观性
B 访谈的同期声 一定的主观性
广播评论的独特形式:1广播谈话2口头评论3录音评论
类交流是广播谈话的灵魂
录音评论把音响作为表现内容的必要材料,录音评论与录音报道区别在于不同的音响取向
录音评论中音响是作为论据存在,注意环节:
A 根据说明论点需要,精心选择剪裁音响
B 严格划清论点与论据的界限
口播评论
与图像评论的区别是以口语为表达内容的主要手段
口播评论的种类:
1 配合重要新闻拨出的口播评论
2 以常设栏目播出的口播评论
口播评论的舆论作用
他的表现优势在于他能够迅速纪实地分析重大新闻事件,随时表明媒介的立场态度。为观众提供正确的看法。
图像评论指同时运用画面,声音和屏幕文字表现内容的电视评论
C 恰当处理音响与论述语言的关系
第三节 广播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广播评论的选题
怎么样选题:
1 善于“从小处入手”
2 从听众关心的角度选题
3 精心研究事务的转折状态
广播评论的立论 注意:
1 焦点尽可能集中些
2 角度更加讲究些
4 涵盖多种评论形式
电视评论特点:
1 声画兼备
2 视听结合 适当突出视这个侧面
A 首先要尽可能选择适于画面表现的题材
B 善于捕捉可是的形象,场景
3 双线互补
所以说电视评论的最本质特点是双符号,双通道和双线传播
第二节 电视评论的常用形式:口播评论和图像评论
3 确定解说词的风格
4 确定字幕,字体
5 确定是否用三位动画特技
第十一章 广播新闻评论
第一节 广播评论及其特点
概念按声音传播规律或口说耳听的要求写作(制作)和播出的新闻评论?
内涵 :
1 是广播中的政论性体裁
2 按声音传播规律写作
夹叙夹议
夹叙夹议是基表现方法,一般有三种夹叙夹议:
1 解说词中的夹叙夹议
2 同期声与解说词夹叙夹议
3 画面与解说词夹叙夹议
在运用夹叙夹议的同时,也提出了要求:
A 熟悉不同符号的表现功能
B 恰当配置和组合各种符号
C 善于利用解说词调节画面和同期声
2 深入浅出,明白如话
3 以情化理,情理交融
4 条分缕析,繁简有致
第二节 广播评论的具体形式
与其他媒介共用的评论形式:不署名评论和署名评论
不署名评论就是以本台名义播出的评论,有:本台评论,本台评论员文章,本台短评和编后话
署名评论一般是专栏评论
一 题材的选择和发掘
明确选择题材的依据,除了坚持真实性原则外,还要体现以下标准
1 题材本身的重要性或典型性
2 宏观实际的需要
3 与报道形式相适应
二 主题的提炼和体现
提炼主题的基本原则: 从实际出发
体现主题的关键环节:
1 围绕主题组织材料
3 调子适当节制些
第四节 广播评论写作
一 融理。事。情于一体
1 以事明理
A 按说理的需要剪裁事实
B 顺着说理的方向叙事
C 为强化说理配置材料
2 以情化理
二 坚持说理的基本原则
1 围绕理论说理
A 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B 力求顺乎思路
一般分为现场解说和演播室解说
按播出方式还分出镜解说和画外解说
解说词的表现功能:A 叙述功能
B 揭示功能
C 解释补充功能
D 衔接转场功能
各类解说词的侧重点
纪实性新闻专题新闻性强,其解说词必须着力体现纪实风格。真实客观详尽,又善于寓倾向性于纪实性中
A 捕捉能够表现事务发展各个阶段的代表性画面
B 捕捉饱含感情的画面
C 捕捉具有以一当十作用的细节
D 记录好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声音素材
恰当配置画面要素,增强画面表现力
要素包括 主体 陪体 前景后景环境
突出主体方法:直接表现法和间接表现法
四 精心撰写解说词
2 仍处于变化中,能摄录到反映现场的画面和同期声
3 受访人愿意接受出镜采访
4 访问对象的语言表达,便于多数观众听知
电视新闻述评
是新闻述评在电视中的具体运用
2个特点
A 既述又评,述评结合
B 缘事立论,因事说理。
画面,同期声是叙事手段,解说词有论述功能。
弄清两个问题:
1 以声画具备,视听结合区别于口播评论
2 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开放性系统
图像评论的表现优势:(是潜在的)
1 画面的传真功能
2多种符号配合,既原本再现事务之象,又从中引出相应的看法和见解
图像评论题材选择:
1 包含着能够反映本质或者代表事务发展趋势的具体事实
包含几层意思:
1. 着眼于发掘重要题材
2. 新闻性及其侧重点
3. 注重深度报道
电视新闻专题的报道目标
开发重点:
பைடு நூலகம் 1. 典型报道
2. 重大新闻事件的纵深报道
3. 重大新闻事件的历史回顾
电视新闻专题的基本特点:
1 强烈的针对性
2 鲜明的倾向性
3 内容的启发性
4 手段的多样性
第二节 电视新闻专题的基本类型
1 纪实性专题指以社会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提炼主题。直接反应生活的电视新闻专题。
它的题材取向
A 新闻性体裁
B 文献性题材
基本要求:
1 叙、议穿插恰当
2 叙、议结合要紧密
第十二章 电视新闻评论
第一节 电视评论及其特点
概念电视评论是电视台制作播发的,运用画面和声音符号,面向观众阐述对于客观事物看法和态度的新闻评论。
涵义:
1 是新闻评论
2 面向广大观众
3 是电视台的新闻评论
广播评论的个性特点基本特征:新闻性和政论性
如何处理容量大,内涵丰富与浓度高,不易理解的矛盾,需要处理以下几层关系:
1 摆正广播传播特点和新闻评论题材特征的关系
2 摆正广播传播优势和劣势的关系
3 弄清问题的症结
广播评论的相对特点:
1 内容精炼,长话短说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与评论【10-12章】 (2007-11-24 21:23:22)
标签:人文/历史 分类:人文/历史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自学教材讲稿之八
第十章 电视新闻专题
第一节 电视新闻专题及其特点
概念是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与播出方式,通过对重大新问题材或围绕重大主题的详尽,深入或独特视角的报道,为观众提供深度信息的新闻报道形式
图像评论解说词机及其写作要求
图像评论解说词首先要弄清两个界限:
1 与同期声的界限
2 与其他题材解说词的界限
图像评论解说词写作的要求:
1 讲究整体的完整性为实现完整性要做到:
A 把现场解说与非现场解说作为评论的有机部分统一筹划
B 明确现场解说与非现场解说的分工
3 是电台的政治旗帜其中政论性是他区别其他广播体裁的主要标志
发展到今天整体状态可以这么概括:
1 开始成为新闻广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尚未达到不可或缺的地步
2 开始注意适应广播的传播特点但,但还没拜托报刊模式束缚
3 初步形成某些表现特点,但还不完善
4 开始重视对个性特征的探索,但还不完全自觉
2 坚持看对象说理
A 看听众需要
B 看听众接受能力
C 看听众接受习惯
三 善于夹叙夹议(关键在于夹)两种基本类型:
1 以说理为主干。按道理的逻辑层次组织材料多用于分析典型事例
2 以事实为主干。按事实的客观逻辑划分层次可以引用各种相关事实
夹叙夹议写作基本要求:
C 解说词写作主要指非现场解说的写作,
2 认真体现双线互补原则
基本要求: A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B 认真筛选,力求材料精当
C 适当再现调查的过程
4 访谈性专题指由电视记者或节目主持人就某一重要新闻事件或热点问题,对新闻人物或有关人士进行的访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