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语言和风格.
新闻学中的新闻语言与写作风格
新闻学中的新闻语言与写作风格新闻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与报道的学科,其中新闻语言与写作风格是新闻学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通过运用恰当的语言和独特的写作风格,新闻报道可以更好地传达信息,引起读者的兴趣。
本文将探讨新闻学中的新闻语言与写作风格,并分析它们对新闻质量和传播效果的影响。
一、新闻语言的特点新闻语言是指在新闻报道中使用的特定语言形式。
相比于日常用语,新闻语言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明。
新闻报道的目的是传递事实,因此新闻语言必须准确无误,避免产生歧义。
同时,考虑到读者时间的限制,新闻报道通常力求简明扼要,尽可能用简短精练的语句来表达观点和情节。
其次,新闻语言注重客观中立。
新闻报道应当做到客观公正,不带个人立场或评价。
新闻语言应避免使用主观性强的词汇和情感色彩过重的修辞手法,以确保读者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有清晰的认知。
最后,新闻语言追求权威性和规范性。
新闻报道往往需要依赖专业知识和权威来源,因此新闻语言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性。
同时,新闻语言也需要符合规范性,遵循语法、词义和用词搭配等规范。
二、新闻写作风格的特点除了新闻语言,新闻写作风格也对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新闻写作风格要求简练、直接。
新闻报道通常遵循“倒金字塔”式写作结构,即先阐述最重要的信息,后面逐渐展开。
这种写作风格在第一段重点突出,信息直接,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读完第一段后即可了解到新闻的要点。
同时,新闻写作风格要求通俗易懂。
新闻报道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还要能够被广大读者所理解。
因此,新闻写作应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和大量的行业背景知识,以确保报道在面向普通读者时也能表达得通畅。
另外,新闻写作风格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图像性。
为了增加报道的生动感和视觉效果,新闻报道中常使用具体的描写、比喻和形象化的语言。
这种写作风格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使得新闻报道更具吸引力和可读性。
三、新闻语言与写作风格的影响新闻语言和写作风格对于新闻质量和传播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新闻语言如何表达描写 叙述和评论的度
新闻语言如何表达描写叙述和评论的度一、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1.电视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传媒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发表意见、做出分析判断或评述的一种节目形式。
由于它具有新闻性、政策性、现实性3个方面的特性,所以在报道新闻时呈现出具有反应快、政策性强、直面社会现实等特点。
而且新闻评论还需要弘扬正气、针砭时弊,在严肃之中融入幽默,在说理、分析之间穿插情感,在教化、训导的同时体现出一种宽容的气度。
语言特点有:(1)精准确切。
要对事实进行准确评论,做到正确引导,新闻才具有可信度及说服力,从而可以提高媒体的权威性。
(2)大众化。
在电视新闻评论中,恰当运用大众化的语言,会使整个评论显得明亮活泼,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幽默诙谐。
新闻评论的幽默含义绝不是庸俗戏谑,当然也不是低级趣味或是哗众取宠,而是高雅地体现人的高尚情操和智慧。
用委婉含蓄的幽默语言,给人以意味深长的韵味。
2.广播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广播新闻评论的语言必须是:精炼、准确、客观、通俗易懂的;要具有人情味和责任感,对社会存在的丑恶现象要有正义感,对弱者要使用温性词汇。
广播新闻的语言没有画面的对照,全靠听觉来接受和获取信息。
广播的语言总有温暖人心的效果,并能给人以情感关怀。
广播新闻评论着重强调反映“事实发生、发展与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差”,评论语言通俗易懂,能够充分调动声音、音响的表现功能,让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语言特点有:(1)短小精悍。
简短有力地点评出事件的内容事实,具体精悍。
(2)简明扼要。
关键点突出,评论语言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3)形象具体。
从多方面讲述事件背景及内容表现新闻事实。
3.报纸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1)多样性。
随着社会关注点的增多,报纸评论专栏的议题涉及经济、文化、政治、体育、生活各个方面,显得丰富多彩、百花齐放。
(2)多元化。
由于大众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多元化的社会评论可供读者探讨和选择。
因此,对于同一事件的评论,各家媒体都各有千秋地发表或深或浅、或褒或贬的看法,从而使得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和价值认可进行判断和选择。
新闻评论的结构
《请星巴克从故宫里出 去》/芮成钢
Why Starbucks Needs to Get Out
of the Forbidden City ?
(论点):开在故宫附近或 许能够,但开在故宫里面, 成为世界对于中国紫禁城 记忆感受旳一部分,实在 太不合适。这不是全球化, 而是侵蚀中国文化。
以逻辑思维见长、以逻辑推理为主要手段旳 新闻评论,应注重构造旳逻辑性,谋篇布 局要符合事物发展旳内在逻辑和人们认识 事物旳思维逻辑。
三、新闻评论旳构造方式
1、归纳式
一种从材料到观点,先分论后结论旳构造方式。 在利用时,围绕评论旳论题,逐层利用材料阐 明观点,最终将分论点归纳成总论点
这种构造方式比较符合人们认识事物旳一般 规律和思维活动旳逻辑顺序,易于受众了解与 接受
案例
——《肉麻旳模仿》
2、演绎式
一种从观点到材料,先结论后分论旳构造方式。 在利用时,先以鲜明旳观点开宗明义,然后引 入相应旳材料佐证论点
这种构造方式与人们日常旳说理习惯相适应, 对强调评论旳中心论点,体现评论旳鲜明态度 有所帮助。
3、类比式
案例 ——《请星巴克从故宫里出去》
Why Starbucks Needs to Get Out of the Forbidden City ?
如今旳云南大理名胜洱海,就成了这么一种 以“钻石”取代“明眸”旳人。它旳眼睛“情 人湖”——情侣们留连忘返、漂亮至极旳“情 人湖”,2023年春节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发
问题式构造
要点
1、它是对话式旳,把读者吸引到一种谈话中来, 而不是立即用事实、看法和答案向他们狂轰滥 炸。
2、假如你问对了问题,就能取得读者即刻旳认 同。
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
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件或话题的评述和讨论,它具有一定的语言特点。
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客观准确新闻评论在表达观点和评价时,更加注重客观准确。
评论者通常会通过事实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且尽量避免主观情感的干扰,以保持评论的客观性。
例如,“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
”这样的表达方式能够准确传达评论者的观点。
二、逻辑严谨新闻评论在推理和论证过程中,常常需要运用严密的逻辑。
评论者会通过列举事实、分析原因、进行对比等方式,展开自己的观点,并且保持逻辑的连贯性和严密性。
例如,“从历史上类似的案例来看,该措施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这样的论述方式能够使评论更具有说服力。
三、言简意赅新闻评论通常需要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观点,因此要求评论的语言简练明了。
评论者会选择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以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尽量避免冗长的句子和过多的修饰。
例如,“该政策的实施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样简短的语句能够清晰地表达评论者的意思。
四、抑扬顿挫新闻评论在语言表达上,往往会运用抑扬顿挫的修辞手法,以增强评论的感染力。
评论者会通过使用修辞手法如排比、反问、夸张等,使评论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这一政策,无疑是推动经济发展的良药,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最佳选择。
”这样的修辞手法能够使评论更具有感染力。
五、多样化表达新闻评论在语言表达上,注重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评论者会灵活运用各种句式和修辞手法,以增加评论的变化和吸引力。
例如,“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该政策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
”这样的表达方式能够使评论更加丰富多样。
六、引用权威观点新闻评论在论述时,常常会引用权威人士或专家的观点,以增加评论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评论者会在评论中引用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或权威机构的调查报告,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例如,“根据专家的研究结果显示,该政策对环境保护的效果并不明显。
”这样的引用方式能够使评论更具有说服力。
新闻评论的语言技巧
新闻评论的语言技巧新闻评论是新闻传播的重要环节,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影响力。
其语言技巧是新闻评论成功的关键,下面对其语言技巧做出探讨。
一、语言生动、形象化新闻评论文章应尽量用具有鲜明感观效果的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化的语言能够为读者描绘出一个更加直观感知的世界,让其深刻体会到新闻所带来的具体影响。
二、语言详实、全面新闻评论文章应充分展示全部内容,阐述具体情况。
通过详实的语言表达,让读者更加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影响,有助于读者对新闻事件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三、语言策略转换新闻评论文章需要对不同的读者群体采取不同的语言策略。
对于公众及普通读者,应采用易于理解的语言策略,讲解具体问题并引导他们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思考。
而对于专家及外部观众,语言要求更加专业化,应使用更加专业性的词汇及专业性较强的论证方式。
四、语言鲜明、有立场针对新闻事件的发生,新闻评论应有鲜明的态度及立场。
新闻评论是新闻传播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有权威性、深度性、权术性,在不失公正及客观的原则下,要求在语言上有鲜明的个人立场及看法。
五、语言亲民、流畅新闻评论文章的语言应该亲民、流畅。
不宜过于古板、死板,应该在语言上要更接地气、更有人性化和生活化。
同时,在语言上保持流畅性和亲切性,以便更好地吸引读者。
语言不宜过于晦涩,需要能够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总之,新闻评论需要奠定在语言基础功上,创新性地运用语言技巧去表达、解释和评价新闻事件。
用全面、深入、鲜明、生动、流畅和亲民的方式,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反思和参与到新闻传播中来。
新闻评论语言与文风
㈣、多用有体现力旳群众语言
•
丰富多彩旳群众口语是语言旳海洋,也是我们学习语言旳主要源泉
之一。许多精彩旳群众口语,略加整顿,就是有用旳评论语言。
• “秤陀虽小压千斤”论述“人微未必言轻”旳道理 • “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 • “不要官官相护” • “护短护短,越护越短” • “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 “横挑鼻子竖挑眼” • “打铁先要本身硬” • “害怕得要死” • “忙得不可开交” • “不识抬举” • “开小差逃跑” • “挟起皮包走路”
旳一条,就是从“情”入“理”,自“理”感“情”,
也就是融情于理,将感情融化在说理旳过程中。
案例分析
• 《河北日报》 评论《迎着老 百姓旳方向走》 (刊于1998年 11月1日), 更是一篇笔端 饱蘸激情、情 理相互交融旳 一篇佳作,全 文:
结论:
• 看完这篇评论,不能不被文中字里行间所渗透 旳一片“情”所打动:不论是彭市长、刘县长在 上访群众和截车村民面前所体现旳“情”,还是上 访群众和截车村民在彭市长、刘县长面前所体现 旳“情”,都是那样质朴,那样纯真,完全发自内心, 完全出于真情。这是党群鱼水情旳体现,这是党旳 好作风旳传承。
1、把抽象旳概括同形象化旳详细描述结合起来,把 所要议论旳事物加以描写和渲染,使其栩栩如生。
• 案例分析:
1983年2月3日《人民日报》刊登旳短评《“吃富”者,止 步!》,就有这么旳特色。
点评
• 这篇短评一开始就恰到好处地引用了打油诗,并以 简洁旳笔墨论述了三县三个专业户旳遭遇,抽象概括 旳“吃富风”就有了详细形象旳内容,这就不难引起 读者旳联想与深思。
须在语言上注意群众化,使深刻旳思想在通俗化旳
口语中体现出来,这就能进一步浅出,亦庄亦谐,为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语言和风格
地获利,而官员得政绩。
二、轻松幽默型
适用对象:非重大的新闻事件,以非时政新闻
居多
表现手法:调侃语气、双关语
时评:“砍菜”比“偷菜”更应慎重 (节选)新京报10.13
近来有几位网民玩“偷菜”游戏上瘾,然后弄假成真,或者干 脆真假不分,跑到现实中的菜地里一试身手,被捉个正着。媒体报 道后,有关官员站出来表示,“偷菜”游戏“没有启迪思维和开发 智力的益处”,有可能对此功能逐步取消。 文化部门这是要“砍菜”了。趁着该部门还在研究中,咱们磨刀 不误砍“菜”功,先对欲动刀之人说一句:“砍菜”比之“偷菜”, 更要慎重。 “偷菜”偷到现实里,当然是荒唐事,可气可恨可笑。干到一 定程度,就是违法事,自然有法律在菜地边上候着。但对一个网络 游戏动辄给予“砍菜”待遇,似乎也失之于严刑重律了。这一刀真 若砍下去,不仅会让大家失去一个富有生命力的难得的游戏,更可
实力功力账。在弯道能否实现超越,赛车状况和
选手技术功力是比拼的核心。一般来说,赛车上的“弯 道超越”,以“直道上黏住对手”为前提;若直道上已 被对手落下较远,超越纯属妄谈。危机之中,“赶超机 遇”的确存在,但能拿到“好牌”的,往往是具有技术 领先等优势的企业和地方,而那些落后生产力,受到危 机的冲击更为严重。“你开的是拖拉机,别人开的是小 汽车,你最该做的是转型换代、积蓄能量”———有经 济学家为热火朝天的“弯道超越”泼“冷水”、提建议, 不无道理。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语言和风格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
一、新闻评论语言的要求 新闻评论也要“内外兼修” 内容实:充实的内容
形式美:考究的语言
作品赏析:2010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 新闻评论:《不是所有弯道都是超越好时机》
作者:孙秀岭
来源:大众日报
《新闻评论》课后参考答案
第一章 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1. 新闻评论表达观点,新闻报道陈述事实。
这是两者基本的区别。
新闻报道中为什么不应该包含观点?新闻评论中是否可以包含事实?为什么?参考答案:新闻报道中不应该包含观点,这是新闻报道的规范所决定的。
这个规范由来已久,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报道本身的客观性,因为观点是主观性信息,它介入报道,可能使受众怀疑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或使受众受到作者主观评论动机的影响,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立场。
新闻评论中包含事实则是正常的,客观事实不会改变新闻评论作为主观性信息的本质,却同时可以为新闻评论提供客观的依据。
新闻评论就是针对客观事实进行评论,因此也不可能不包含客观事实。
但应当注意的是,新闻评论中的事实不应淹没观点。
2. 如果说,追求传播的效率是新闻传播各个环境、各种形式的共性,那么,它表达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特性? 参考答案:这主要应该从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中着眼:新闻评论着重于传递作者的主观观点,其传播的效率性也主要表现为论点在文中是否得到了突出、明确的表达,全文的结构是否有助于受众更方便地了解、把握作者的论点。
新闻报道中只有事实,没有观点。
新闻评论中却有新闻事实与作者观点两种要素。
新闻评论的表达效率,往往表现在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两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上。
此外,与新闻报道的独特形式—消息不同,新闻评论作为议论文的一种,它的写作,还要照顾到人们在议论文传统中养成的接受习惯。
3. 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写作经验,思考一下:在新闻评论写作中不同环节,可不可以联想,联想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参考答案:这个问题本书作者没有确定答案。
本书作者把它当作是新闻评论写作和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它需要从个人的写作体验出发,同时要结合认识与表达的实际效果。
如果联想实际促进、深化了认识,并且对于表达认识有很好的效果,那么它就是值得肯定的。
如果相反,联想干扰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削弱了论证的力度,不利于人们有效率地接受作者的观点,那么它就是不值得肯定的。
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第六章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真理是科学的结晶,阐述真理必须严肃,用语必须质朴、庄重。
但质朴并不排斥优美,庄重并不拒绝活泼。
真正有生命力的理论,其内容应是丰富而有独创性的,其形式也应是生动活泼的。
马克思早在1842年就指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应当产生绚烂夺目的文化。
事实上,从马克思到毛泽东,他们的许多著作,文笔生动优美,既有高屋建瓴、气势磅礴的雄劲,又有行云流水、议论风生的韵致,情文并茂,风格独具。
我国历代文章大家也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辞达而理举”。
为了传播真理使人“敬而爱之”、“信而悦之”,新闻评论也要讲究文采飘逸,通俗形象,从谋篇、立论、设喻、遣词、造句,都要反复斟酌,精心写作。
实践告诉我们:丰富的文采,应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任何一篇新闻评论,要富有文采,首先是它的新闻性,即因事抒感、有的放矢,具有不得不说、非说不可的强烈愿望;同时还要有思想性,要一语中的、一语道破,说出人人心中皆有但笔下所无的东西。
一、叙议结合议论风生把抽象的东西同具体的东西结合起来,这是诸多名家大师在谈文章的生动性时都很强调的一点。
一位新闻工作的老前辈说“要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就要在抽象的论述中加些不抽象的东西。
比如可以穿插一些具体人、具体话、具体事,并且要具体到形象化的程度。
”这是因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都有具体方面和抽象方面,在评论写作中尽可能夹叙夹议,把抽象的东西和具体的东西相结合,增强评论说服力和生动性。
《人民日报》于1981年1月6日在头版显著地位发表的评论员文章《“铁公鸡——一毛不拔”好》,虽然论述的是要发扬勤俭建国精神这样一个老话题,但由于作者不囿于俗套,不搞空洞说教,而是从当年是鸡年入笔,由我国民间流行的“铁公鸡——一毛不拔”这句歇后语加以生发,全文始终借助“铁公鸡”的形象来加强思维的印象。
作者在结语中的一段文字是:总之,大手大脚,把关不严的情况必须改变。
不少同志以为我们国家大,多花一点钱,好比在大公鸡身上拔一毛,算不得什么。
第六章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新闻评论的文风
文风作为文章的作风,指的是从文章的内容、
结构、语言、表现方式等要素中实际体现出 来的作风,事实上文风是与一定时期的社会 风气、时代风尚密切相关的。正是那个“世 积乱离、风衰俗怨”的东汉末年建安时代, 才造成了被世人称道的“慷慨而多气”的 “建安风骨”。人们记忆犹新的十年“文革” 时期文章界流行的以“假大空”为主要特征 的文风,也正是那个时代悲剧所造成的。
《走好全国一盘棋》
当时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张研农同志阅读初稿,
手写的书面意见共有五页,给出详尽、具体的修改 方案。此后他和副总编辑米博华带领评论部主任、 副主任一行10人,对这篇评论打磨了整整两天,以 至对其中的一些段落如数家珍。 临近发表,当时担 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的王晨同志再次审阅把关,并专 门征求国务院研究室的意见。 《走好全国一盘棋》写作、刊发的经过,并不是一 个特例。尽管选题不同、写作时间长短不一,但人 民日报对"任仲平"评论的处理过程,篇篇都是这样, 开题、学习、调研、起草、修改、发表、总结,七 个环节,一个不少。
如《危险的"黑心肉"》(2007.1.15) 河北省新乐市一
形象化的语言(二)
关注百姓人生大事。
如《揭密“住房公积金”的黑洞》
(2006.02.17)揭露住房公积金被套取现象的原 因。 《当孩子落水的时候》宁夏吴忠市副市长王 民忠:“没有直接责任” 。 如2006年4月2日,《焦点访谈》以《美容中心 的玄机》为题报道了河南省南阳市在光子嫩 肤领域存在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问题。
有感而发
新闻评论要有所为而作,还要有所感而
发。 评论作者对所评论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 和感受,才能既有真知灼见,又有真情 实感,并自然地流露在评论的论述中。 由深切感受而流露的真情实感——或爱 或憎,或褒或贬。
新闻评论教程笔记整理
新闻评论教程第一章第一节新闻评论的意义新闻评论: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或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区别:前者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后者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特点1.强烈的新闻性2.鲜明的政治性3.广泛的群众性第三节新闻评论的功能1.引导2.解惑3.表态4.深化第四节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1.加强思想政治修养2.学识渊博,精通业务3.培养朴实深入的作风第二章新闻评论的回顾与发展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和现状:1.由大型向大小型结合,逐步转向小型化反向发展的趋势2.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结合3.由少数专业人员主持笔政开始向专群结合、注重吸引受众参与的开放搞活方向转型4.在说理论述上由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互相割裂向互相结合方向发展的趋势5.声像评论的逐渐兴起因而呈现声像评论之间以及它们与报刊文字评论之间相互争夺受众进而竞争共荣的发展趋势第三章选题立论的根据与要求第一节选题立论的根据1.根据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工作部署和最新政策精神。
2.根据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事件、新问题、新矛盾,以及来自群众和基层的呼声和要求。
3.根据重要的新闻事件、新闻典型。
第二节立论的基本要求1.针对性1.1 针锋相对,拨正舆论导向1.2 针砭时弊,对症下药1.3 针对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1.4 针对人们的思想疙瘩1.5 寓针对性于正面引导之中,有助于强化立论的赞誉效应2.新颖性2.1 论题新颖,具有独到见解2.2 与错谬或者片面观点的交锋中闪现真理的亮点2.3 有新的由头或论据2.4 选取新的立论角度2.4.1 视角移向舆论的非热点2.4.2 从容易被人们忽视或被掩盖的矛盾侧面选取角度2.4.3 注重对解决矛盾有关键作用的角度3.前瞻性4.准确性第三节调查研究----选题立论的前提调查研究的意义:1.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得到实事求是的结论。
新闻评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新闻评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是()。
A. 传递信息B. 娱乐大众C. 引导舆论D. 记录历史答案:C2. 下列哪一项不是新闻评论的特点?()。
A. 时效性B. 客观性C. 评论性D. 娱乐性答案:D3. 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观点明确B. 论据充分C. 语言生动D. 情感丰富答案:D4. 新闻评论的标题应该具有以下哪种特点?()。
A. 简洁明了B. 冗长复杂C. 晦涩难懂D. 随意性强答案:A5. 新闻评论中,论据的选取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A. 随意选取B. 与论点无关C. 真实可靠D. 个人偏好答案:C6. 在新闻评论中,以下哪种论证方式是不可取的?()。
A. 举例论证B. 引用论证C. 比喻论证D. 断章取义答案:D7. 新闻评论的结尾部分应该()。
A. 重复论点B. 引入新论点C. 总结全文D. 留下悬念答案:C8. 新闻评论的语言风格应该是()。
A. 严肃正式B. 轻松幽默C. 随意自由D. 晦涩难懂答案:A9. 新闻评论的写作过程中,以下哪项是不必要的?()。
A. 确定论点B. 收集论据C. 编写草稿D. 插入广告答案:D10. 新闻评论的写作目的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传播信息B. 引发思考C. 娱乐读者D. 影响公众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答案: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主要区别在于,新闻报道主要负责客观、准确地报道事实,而新闻评论则在报道的基础上,加入作者的观点和分析,对事件进行评价和评论。
2. 请列举新闻评论写作的三个基本原则。
答案:新闻评论写作的三个基本原则包括:1) 观点明确,评论应有明确的观点和立场;2) 论据充分,评论应有充分的论据支持观点;3)语言准确,评论的语言应准确无误,避免歧义。
3. 在新闻评论中,如何有效地使用论据?答案:在新闻评论中,有效地使用论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1) 选择与论点紧密相关的论据;2) 确保论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3) 论据应有代表性,能够支持论点;4) 论据应有说服力,能够影响读者。
新闻评论的语言和文风
评论的句子应该是确定的,能揭示所表达 事物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模糊的,会引 发歧义的。
评论的语言应该是凝练的,也可以有适当 的“信息冗余”,缓和文章节奏,增进受 众理解。
二、作为新闻文体,新闻评论区别于其他议论文体的 语言特点 (一)新闻评论的语言讲求表达的效率
阅读教材:P139-141 (二)新闻评论与杂文在语言上的区别
时效性 内容
新闻评论
杂文
注重时效 时效性差
强调理性思辨 强调情感性,以文本取胜
社会影响 建设性 思维方式 逻辑思维
破坏性 联想:形象思维
泛读: 《如何大修恭王府才能重现盛世王气 》
——2005年12月23日《中国青年报》
形式美感VS表达效率 新闻评论的文风宜直不宜曲!
三、当前新闻评论语言面临的问题
——程仲文,《新闻评论学》
第三节 新闻评论文风的变化
当代新闻评论文风的 转向:“官话”——“民 话”
1)政治民主的进步,言论写作广泛的社会参与 (90年代末期言论版创办风潮)
2)新闻媒体的“企业化经营”实践 3)媒体格局的变动:都市报的勃兴 4)广播电视评论、网络评论等参与性、交流性较强
的评论形式,给评论语言带来冲击
时评腔:学术概念密集化,评论语言脱离生 活气息。
新闻评论的理性特征、大众传播的表达效率 可能导致其语言和生活语言有一定的距离。
评论作者还是应该力求深入浅出地表达观点, 不要炫耀学识,过分追求“专业”。毕竟, 大众传播的目标群体是普通公众。
泛读: 《谁肯为“土飞机”的蓝天权上书》
——2006年7月26日 《南方都市报》 “交流”的语言
明白晓畅,通俗浅近,使读者易于接受。 评论语言深入浅出,不仅是论述方式和语言运
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浅析
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浅析众所周知,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中重要的一类,它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
一篇好的新闻评论既能反映作者的认识问题、把握新闻的能力,也能够反映其中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有效率的表达观点的能力。
在接触新闻评论的语言之前,我们应该了解新闻评论定义是什么,以及新闻评论语言与其他文体的语言的不同点在哪里。
首先,新闻评论语言的主要成分是一概念和判断为主的。
概念要有确定的界定,判断要有确定的对象,这些都是新闻评论论证的确定性所要求的,否则就会减弱论证的说服效果。
在语言的词汇选择上,新闻评论应该尽可能使用正确性的概念,而少使用形容或者转喻性的词汇,因为新闻评论主要是依靠概念——判断——推理这样的逻辑方法。
其次,新闻评论的句子,其表达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确定的,而不应该是含糊的、可能发生歧义的。
这就需要新闻评论要有正确的,确定的语法关系,如果表意不清就容易引起歧义,影响传播效果。
再次,新闻评论是一个信息密度较高的、语言“凝练”的文本,这于它的论证性相关,也与它语言的抽象度较高相关,还与它追求表达的效率有关。
一篇好的新闻评论它的语言一定不是冗长的,但是所谓的凝练却也不是过分简洁,而是要考虑到传者和受众的能力来具体而谈的。
有时候适当的重复对说服效果的增进有显著的改变。
比如说我们常说的“换句话说”,“简言之”等,这些就是适当的重复,让人印象深刻,帮助理解。
最后,新闻评论的语言不同于其他的议论文体体现在新闻评论的语言讲求表达的效率。
这种表达效率集中表现为易读,能够迅速理解,并且应该具有较好的传播和记忆效果。
这就决定着它使用的字、词不能生僻、拗口;它的句子结构不应该过长、过于完整;而是应该短而有力,朗朗上口等。
从平面媒体的角度来说,还应该尽可能的划分段落,以便于读者掌握全篇层次结构,并且节省目力。
例如胡适先生在谈到20世纪初《时报》评论的创新时曾经这样描述:“用简短的词句,用冷隽明利的口吻,几乎逐句分段,使读者一目了然,不消费功夫去点句分段,不消费功夫去寻思考索。
胡文龙《新闻评论教程》课后习题(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圣才出品】
第六章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1.新闻评论怎样才能写得深入浅出?答:深入浅出是指要把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平易通俗的论述结合起来。
评论的深入浅出不是单纯的文字技巧。
深入是浅出的前提,评论作者对所评论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问题有充分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才能把道理讲得深刻易懂。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点:(1)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读者这主要是评论作者的写作态度、思想作风问题。
一个人的文风和他的思想作风是一致的,把自己看作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容易在文章中发号施令;如果把自己和读者的关系看作是平等的,能用讨论问题的方式,心平气和地讲道理。
(2)要了解读者了解读者的特点和需要,在说理方式上才能有针对性,适合他们的认识规律和认识水平。
评论作者要时刻想着读者,需考虑到他们的心理和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论述方式,照顾到他们的理解能力,把评论所讲的道理同他们所熟悉的事和他们的切身经验相联系,这样写出的评论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3)运用通俗平易的语言新闻评论要深入浅出地讲道理,它的语言首先要平易通俗,反对艰深晦涩、故作斯文;其次要新鲜活泼,接近群众,反对各种空话、套话和令人厌恶的八股腔。
真正通俗的语言,是来自人民群众的语言,生动、富于表现力,读者也喜闻乐见。
2.新闻评论为什么也要注意形象和感情?答:(1)形象生动能使新闻评论爱憎鲜明在新闻评论抽象道理的论述中,穿插一些具体的形象,使评论不仅结构严密、逻辑性强,而且富有形象性,把抽象的道理和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可以把道理讲得生动活泼,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使他们更容易理解评论的内容,从而增强评论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①巧喻善比可以使人们由近及远,由实见虚,由感性到理性,由浅显而熟悉的情况了解深刻的思想。
通过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把评论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
②运用形象化的笔法和语言直接描绘客观事物,给所要论述事物画像,这种形象描绘的过程,有的就包含了对事物的态度和分析。
③形象是比较容易表现感情的,形象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第六章-新闻评论的语言和风格
安全风险账。赛车比赛中,人们不仅能看到精彩
的弯道超越,也常目睹弯道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换言 之,超越常在弯道处,事故也常在弯道处。“弯道处要 敢于踩油门”,被一些人喻为超越发展之宝典。其实, 赛车手进入弯道的第一个动作是踩刹车而非踩油门。好 的赛车手,在进入弯道前必须正确判断形势,若遇到了 弯道就急着去超车,不翻车才怪。经济发展的弯道,比 赛车场上的弯道更为复杂,充满着变数。弯道之处,最 需要实事求是,按科学发展观要求讲方法、重技巧,量 力而行,否则一旦用力过猛,很有可能事与愿违,“半 路抛锚甚至翻车”。
时评:《叫嚣“不批也要建”胆气从何而来》 新京报11.04
事件缘由:
水泥业作为高能耗、高污染且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 近几年一直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对象。而记者在内蒙古 自治区阿拉善左旗采访时发现,一个按国家规定不得开工 建设的水泥项目,在自治区国土厅明确表示不予审批项目 用地的情况下,企业竟称“国土厅不批也要建”,强行顶 风上马,使得宏观调控政令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成为一纸 空文。(11月3日《经济参考报》)
细细想来,不是所有的弯道都是超越的好 时机,也不是所有的“车手”都可以做到安全 超越。金融危机制造的“ 经济弯道” , 有机 遇也有险情, 能“成”也能“败”,绝不是按 照主观意愿想超越就能超越的,要实现“弯道 超越”,需要拿出大智慧、大勇气,保持冷静 头脑,尊重科学、遵循规律,把一些该算清楚 的账算明白、算到位。
这个青年成长之健朗举世无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弱冠少年,勤俭持家,巧谋生计,从一贫如洗到举世第三, 是过去1000年财富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其出生前100年财富 总和的100倍;他的大家庭人才辈出,科技人员的数量居世 界第二,各项发明排世界第三,大学生数量居世界第一,还 制造出“两弹一星”保平安,到“太空漫步”、学“嫦娥绕 月”,更是让世人称羡;他的大家庭人口最多,穷人也多, 现在绝大多数已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的日子;他的先人曾被 人轻慢为“东亚病夫”,去年在全世界的竞技大擂台上,他 却一举拿到了51块金牌,高居榜首;他的先人曾饱受外人欺 辱,现在他却成为世界上最有发言权的5个人之一,受到世 人的普遍尊重!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
开头
评论开头,一般是提出问题,明 确中心,以便下文展开议论。许多配 发的评论常常是从交代新闻由头开始, 从叙述中引发议论,提出中心论点, 这是新闻评论文章最典型的开头方法。
所谓由头,就是特指据此引发议论、印 证论点的事实性材料。
入情入理 情理交融 有感而发 寓感情于形象 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段
朴素精练 要言不烦 道理要讲的实在 篇幅长短适度 语言规范 字斟句酌
鲜明
评论的标题应该有观点、有态度、 有倾向。
如:《再也不要干“西水东调”式的蠢事了》 《用“人权”绑架文物》 《恶俗和高雅其实是一个代沟问题》 《人人有权抵制恶俗》
生动 充满新意和活力,抓住受众,
让人过目不忘。
如:《国旗为谁而降》 《充分发挥银行的职能作用》
(四) 新闻报道标题与新闻评论标题的区别:
(三)撰写新闻评论标 题的基本要求:
准确
鲜明 生动
准确
即使写重大选题的评论,标题 也应当小些、窄些、具体些。
这样可使论题明确、角度集中, 有助于防止题目大而无当,或题文 不符的情况发生。
如: 《山高人更高》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四项政 治保证,讲的是中央精神,但用作 评论标题,不知所云。
三、新闻评论的文风
文风作为文章的作风,指的是从文章 的内容、结构、语言、表现方式等要素中 实际体现出来的作风,它不仅是语言文字 技巧问题,也与作者的立场观点、写作态 度和思想作风问题有密切的联系。
平易近人 深入浅出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受众 了解受众的特点和需要 运用通俗生动的群众语言
形象生动 爱憎分明 善于运用比喻 语言文字的形象性 诗文典故形象的(五)新闻评论标题的语法结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细想来,不是所有的弯道都是超越的好 时机,也不是所有的“车手”都可以做到安全 超越。金融危机制造的“ 经济弯道” , 有机 遇也有险情, 能“成”也能“败”,绝不是按 照主观意愿想超越就能超越的,要实现“弯道 超越”,需要拿出大智慧、大勇气,保持冷静 头脑,尊重科学、遵循规律,把一些该算清楚 的账算明白、算到位。
毛泽东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 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 死,奈何以死惧之。” 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对于 我们,不但“以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闻一多等人之外, 还在过去的三年内,用美国的卡宾枪、机关枪、迫击炮、火箭炮、 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炸弹,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现在这种情况已 近尾声了,他们打了败仗了,不是他们杀过来而是我们杀过去了, 他们快要完蛋了。留给我们多少一点困难,封锁、失业、灾荒、通 货膨胀、物价上升之类,确实是困难,但是比起过去三年来已经松 了一口气了。过去三年的一关也闯过了,难道不能克服现在这点困 难吗?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
安全风险账。赛车比赛中,人们不仅能看到精彩
的弯道超越,也常目睹弯道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换言 之,超越常在弯道处,事故也常在弯道处。“弯道处要 敢于踩油门”,被一些人喻为超越发展之宝典。其实, 赛车手进入弯道的第一个动作是踩刹车而非踩油门。好 的赛车手,在进入弯道前必须正确判断形势,若遇到了 弯道就急着去超车,不翻车才怪。经济发展的弯道,比 赛车场上的弯道更为复杂,充满着变数。弯道之处,最 需要实事求是,按科学发展观要求讲方法、重技巧,量 力而行,否则一旦用力过猛,很有可能事与愿违,“半 路抛锚甚至翻车”。
作品赏析: 2010年中国新闻奖 二等奖作品 新闻评论:
《青年中国说》
作者:牟丰京
来源:重庆日报
2009年10月3日
在举国同庆60华诞的日子里,想起了一个人———梁启超。 1900年,戊戌变法失败后,眼看清王朝如腐朽之鲁缟,破败之断 垣,27岁的梁启超却写出了《少年中国说》,贬斥封建统治下的 “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中国”! 109年过去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少年主人翁的锐气和精神, 不惜牺牲,不怕艰难,终于在60前缔造了一个新鲜活泼的少年中 国,终于在今天建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中国! 这个青年成长之艰难举世罕见!尚在母腹中,便历经磨难, 家庭四分五裂,连年纷争不断,甚至流离失所,期间更有恶邻肆 虐,强人虎视,几度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还在襁褓中,便被蓄意 扼杀,与世隔绝,断其粮和奶,剥夺其成长的空间;到了少年, 活泼泼生长时,又难免躁动和成长期的烦恼,甚至一度迷失;直 至要行成年礼,竟又遇上天崩地裂的大灾难,全球萧条的大磨难! 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这些风吹雨打,竟使他百炼成钢!
课堂讨论
这篇评论在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
1.朴实的语言
新闻评论要做到“深入浅出”地讲道理, 首要的是要使用朴实的语言。
朴实的语言:通俗易懂的语言
尤其是“群众语言”
2.精炼的语言
语言简练
不拖泥带水,不舞文弄墨,不故作斯文。
3.生动的语言
巧喻善比:通过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使用形象化的语言直接描绘事物 巧妙而适当地运用成语典故、古诗名句,以增强文 章的形象性和说服力。
成本消耗账。一般情况下,有经验的驾驶员不会
弯道超越,他们知道弯道超越更加耗油, 更易磨损发 动机和轮胎,损耗车辆寿命。赛车选手敢于弯道超越, 很大程度因为这本是“ 烧钱运动”,可以不计后果地 “ 透支”。不过,经济发展是一项长远事业,毕竟不 是短暂的赛车。在金融危机还在继续蔓延、市场不确定 因素不断增多的背景下,经济运行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 在正常发展都遇到巨大挑战时,超常规发展就得付出更 大成本、更多代价。那些以超越的名义乱砸钱、乱铺摊 子的作为,那种为一时超越让资源能源难以承受的急功 近利做法,是与科学发展观相悖的“歪道超越”。
实力功力账。在弯道能否实现超越,赛车状况和
选手技术功力是比拼的核心。一般来说,赛车上的“弯 道超越”,以“直道上黏住对手”为前提;若直道上已 被对手落下较远,超越纯属妄谈。危机之中,“赶超机 遇”的确存在,但能拿到“好牌”的,往往是具有技术 领先等优势的企业和地方,而那些落后生产力,受到危 机的冲击更为严重。“你开的是拖拉机,别人开的是小 汽车,你最该做的是转型换代、积蓄能量”———有经 济学家为热火朝天的“弯道超越”泼“冷水”、提建议, 不无道理。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语言和风格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
一、新闻评论语言的要求 新闻评论也要“内外兼修” 内容实:充实的内容
形式美:考究的语言
作品赏析:2010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 新闻评论:《不是所有弯道都是超越好时机》
作者:孙秀岭
来源:大众日报
最近,有个“弯道超越”词汇很时新,诸如“正是 弯道超越时”、“超越常在弯道处”等等,常见诸媒体。 “弯道超越”,原本是赛车上的一个术语,指参赛 车手在拐弯处比直线跑道上更易超越对手。有人认为, 金融危机让世界经济处在了“弯道”上,此时正是跨越 发展、超越对手的良机。应当说,经济发展上的每一次 危机,都是产业重新布局、企业重新洗牌,新机遇不断 涌现的重要时期,以“弯道超越”比喻危中之机,有振 奋精神、鼓舞士气的功效。但算算如下几笔账我们能够 看到,这种说法也只能算是一种比喻。
这个青年成长之健朗举世无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弱冠少年,勤俭持家,巧谋生计,从一贫如洗到举世第三, 是过去1000年财富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其出生前100年财富 总和的100倍;他的大家庭人才辈出,科技人员的数量居世 界第二,各项发明排世界第三,大学生数量居世界第一,还 制造出“两弹一星”保平安,到“太空漫步”、学“嫦娥绕 月”,更是让世人称羡;他的大家庭人口最多,穷人也多, 现在绝大多数已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的日子;他的先人曾被 人轻慢为“东亚病夫”,去年在全世界的竞技大擂台上,他 却一举拿到了51块金牌,高居榜首;他的先人曾饱受外人欺 辱,现在他却成为世界上最有发言权的5个人之一,受到世 人的普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