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认识方程》
《方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6-67页。
教材解读:为了使学生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教科书上设计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用口头语言描述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第二个问题与第三个问题的引入字母表示未知数,并用式子表示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第四个问题是观察上述表示等量关系所用的式子,抽象概括他们的共同特征。
课标分析:方程是刻画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方程用以表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对方称的初步人士提出的要求是,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
学生分析:对于“方程”这个概念,学生们通过预习新课和在别的方面,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认识还不到位,没有明白具体的含义。
所以本课的的教学重点为“了解方程的含义”。
并且本课的学习对方程更胜层次的学习至关重要。
对于天平称物,学生在科学课和低年级认识质量单位时也了解过。
对于根据天平称物的现象与数学的等量关系结合,更是几乎没人思考过。
但学生有着操作、观察、分析、迁移的学习能力,有着对等量关系,数学式子的知识基础,有着乐于参与学习的热情,应该说有条件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等量关系符号化的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等量关系,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新课师:先请大家看图片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谁能给大家说一说?生回答:方程师质疑:你了解方程吗?对方程你有问题吗?(如果该学生说的不完整,可以让其他学生继续补充)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就一起来认识方程。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方程》教案
方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等量关系。
在丰富的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量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等量关系符号化的活动经验。
3.使学生获得数学是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地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与方程到含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天平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解法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出示跷跷板图)1.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跷跷板会保持平衡?(学生回答)2.(出示天平)同学们这又是什么呢?它的原理跷跷板是一样的,我们用它来称物体的质量。
二、探索新知1.初步感受天平与等式的联系。
教师做实验,学生观察:在天平的左盘放入一个20克的砝码,右盘先放一个10克的砝码,再放一个10克的砝码,天平怎样了?生:平衡了。
谁能用一个式子表示现在天平的状况?10+10=20像这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等式。
2.探究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
出示情境图1:天平左边:2g 天平右边:10g谁能列出一个等式?学生交流:樱桃的质量+2g=10g教师引导:一个樱桃重多少克?不知道,我们可以用字母x表示,那么,上面的等量关系可以怎样表示呢?学生讨论、交流:x+2=10小结:X表示不知道的量(樱桃的质量),也就未知数,除了x,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字母来表示,如y、z等,请同学们用上边的方法完成下面两幅情境图。
3学生分小组完成情境图2、3.学生讨论,在本子上写等量关系,再进一步列出方程,教师巡视指导。
自学情况汇报:情境图2 每盒种子的质量×4=2000gy×4=2000,或x×4=2000情境图3 一杯水的体积+2个热水瓶水的体积=2000毫升200+2z=2000或200+2x=2000或200+2y=20004.理解方程的意义。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离石区东关小学张润林教学目标:1、通过对式子进行分类,认识方程并理解方程的意义。
2、积累将等量关系符号化的活动经验。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重点:找准方程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认识等式1、课件出示天平图。
师:观察下面的天平图并列式。
生:20+30=50 30+x=80 x>30 2x=100 50<x+10 2、师:你会写类似的式子吗?(强调式子)生自由写,集体汇报。
3、课件出示一些式子。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分析,同桌合作,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式子分成两类。
生汇报:2y+50=60 x>3020+30=50 50<x+1050×2=1002x=10030+x=804、师:认真观察、发现这两类式子的区别是什么?等号说明什么?生:有等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
师:那我们把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表示左右两边不相等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5、师:那么,你知道什么是等式?生:①有等号的式子。
②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二、认识方程1、课件出示一些等式。
师:请同学们细心观察,把这些等式再分成两类?生:10-10=0 2y+50=6020+30=50 2x=10050×2=100 30+x=80师:这两类式子的区别是什么?生:一类没有未知数,一类含有未知数。
2、介绍方程的概念。
师:“其中”一词告诉我们像20+30=50这一类等式叫不叫方程?生:不叫。
师:那什么样的等式叫方程呢?师板书[方程]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师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3、找出等式和方程概念中的关键词。
4、判断是否是方程的条件是什么?有几个?[板书]5、课件出示式子,学生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6、观察发现等式和方程的关系是什么?填空:()都是(),()不一定是()。
7、完成集合图师:观察标色圈内的都是什么?生:式子。
师:红色圈内的都是什么?生:等式。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解方程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解方程一》教学设计解方程(一)一、教学目标1.结合详尽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等式基本性质,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格式和检验的方法。
2.利用天平平均的道理理解比较简单的方程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出示天平)今天我们要在天平上做游戏,通过游戏你们将发现一些规律。
现在我在天平的左侧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两边的质量相等。
5=5)2、现在我在天平的左侧再放2克砝码,右侧也加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用算式表示。
(5+2=5+2)3、分别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相同质量的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用算式表示。
学生动手实验,列算式4、左侧的砝码重X克,右侧放10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知道左侧的砝码重多少克?5、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X=10)6、如果左侧再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右侧也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X+5=10+5)7、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8、你们再推想一下如果天平都减去相同质量,天平会怎样。
先看书,再动手验证你的想法。
9、通过刚才两组游戏,如果我们把天平作为一个等式的话,你发现什么数学规律?小组交流。
(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活动二:解释运用:解方程1、求出X+2=10中的未知数X(1)什么是未知数?(2)根据刚才我们的游戏,你会求X?方程两边都减去2解:X+2-2=10-2X=8(3)怎样检验?学生动脑思考,汇报总结2、试一试:求未知数X理解题意,解方程活动三:解释运用:练一练1、求出下列各字母所代表的量。
(68页解方程1,2)2、课本69页练一练1~3活动四:作业布置1、完成69页“试一试”:X -19 = 2X-12.3=3.82、看图列方程,解方程(略)3、解决问题:69页5题四、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方程》设计意图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方程》设计意图及教学反思《方程》教学反思xx一小xx一、教学内容《方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认识方程,也是学生由算数思维迈向代数思维的新起点。
无论是本单元的用字母表示数,还是寻找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对于四年级孩子而言都是很抽象的。
而这节课又是即将学习“解方程”的基础,所以这部分的教学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特征,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通过详尽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生活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让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到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过程。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生活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能根据已有信息列方程表示详尽生活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教法教学理念是先学后教。
新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必须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为不利的条件。
本节课我们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观察法和探索发现法,放手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小组学习汇报的探究学习过程。
四、学法为了使学生获取“方程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给学生时间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展示,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真正理解和掌握方程最基本的知识,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借助生活,感悟等量;(二)自主学习,感知方程;(三)巩固练习,运用方程;(四)课堂小结,延伸了解。
(一)、借助生活,感悟等量我以谈话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处于平均状态的天平,从而让学生认识等式。
学生任意举例子说出等式,体会等式的含义。
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方程(认识方程)》教学设计.doc
《方程(方程)》教学西省南燕学校楚新朝一、教学目: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弄清方程与等式的系与区。
2、使学生通在不同的情景中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方程模型的建构的程。
3、初步培养学生的察、抽象概括等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三、教学点:能根据,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四、教学程:(一)、情景,抽象数学模式。
1、游入,学生感知平衡:在上新之前我先来做个游,用一只手指的指尖住直尺,使直尺在水平位置,不能直尺掉下来。
看行不行 ,成功了 ?:看看你手中的直尺于什么状?(平衡状)。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你哪些平衡象?如:板、技演拿杆走、家里奶奶用来称西的杆秤⋯⋯。
2、天平:的例子很多,勤明的人根据平衡原理制成了天平。
(二)、利用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1、出示天平 1::有个天平,左托 20 克、 30 克的砝,右放 50 克的砝。
师:这时天平是怎样的?能否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平衡的状况?生: 20+30=50师: 20+30 表示什么?(天平左边托盘的重量) 50 表示什么?(天平右边托盘的重量)“=又”表示什么?(两边重量相等)小结:这时天平平衡,两边重量相等,就用“=连”接,这时等到的这个式子20+30=50就叫等式。
(板书:左边天平平衡右边)师:你能说出一些等式吗?2、出示情景图 2:天平左边: 5g 天平右边: 10g师:看天平的显示,谁能列出一个等式?(樱桃的质量+ 5=10),如果用未知数 X 来表示樱桃的质量,那么,可以列出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5+X=10)师: X 表示什么?(内涵:不知道的数量就是一个未知数)师:这个未知数除了用X 表示,还可以用什么表示?(外延)3、课件出示例 3:台秤上称了 4 个月饼,月饼质量一共 380 克。
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4 块月饼的质量 =380 克)师:能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写出一个等式吗?师:请你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等式,先说字母表示什么意思?师:如果用 y 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这个等式呢?(板书: 4y=380)师:下面老师加大难度,敢接受挑战吗?(同学们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倒过开水吗?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倒开水的过程,找一找这里有相等关系吗?) 4、课件出示图 4:一壶水刚好倒满两个开水瓶和一个杯子。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四年级《方程》
《方程》教学设计晋江永和玉溪小学陈荣鑫磨课心得:方程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能结合具体情境,会用字母表示数与数量关系,以及能体会理解等量关系的基础上来认识方程。
本课的重难点是学生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如3X+2=5),了解方程的作用。
基于这一目标,本节课的设计我从方程的本质“方程是在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建立一种等量关系”入手,抓住方程的本质内涵,不拘于外在形式进行设计。
本节课构建一个大问题“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有何联系?如何从未知数走向已知数?”首先,学生借助物质天平,探讨天平左右两边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关系,激发孩子的生活经验及知识经验引出不相等关系及相等关系,从而建立起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发现只有建立起等量关系才能求出未知数的结果,初步感受方程的本质和价值所在。
同时,通过“怎样表示会更简洁呢?”让孩子经历等量关系符号化的过程,会用字母表示等量关系。
其次,借助身上的天平及心中的天平,进一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已知数与未知数的等量关系,充分感受方程的意义。
在学生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后,引导学生观察对比这些等量关系式,“它们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回忆、对比发现这些式子都表示具体情境的等量关系,未知数都用字母表示,从而建立起方程的模型。
本节课主要渗透方程思想及模型思想。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方程》。
P66-67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方程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在称樱桃,称种子质量及水壶倒水的活动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等量关系符号化的活动经验。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经历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充分的感受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等量关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了解方程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认识已知数未知数师:生活中,咱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现在老师如果把左边托盘中的一个50克的砝码换成X克的砝码,你会有什么想法?
(60+X>10060+X=10060+X<100)
5、出示例2天平图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认识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一、认识等式与方程。
1、出示例1天平图(两边没有砝码)
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2、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60+60=120)
提问:你看到天平怎样?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60+60=120或60×2=120)
为什么中间用等号?
指出:像这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就是等式。
1、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1)6+X=13(2)36-9=26(3)60+20>70(4)8+X
(5)50÷2=25(6)X+4<14(7)Y-28=35(8)25-20=X+1
等式有:
方程有:
2、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
(2)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X+60>100 X+60=160 X+60<210 2X=200)
6、出示观察和操作得到的8道不同的式子。
让学生分组讨论对8道式子进行分类。
(提示: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指名分类,要求说出分类标准。
7、对“是等式的”与“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再次分类。
“是等式的”分为“不含有字母的等式”、“含有字母的等式”。
(1)衣
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我班有12人参加舞蹈演出,每件舞蹈服b元,一共花了960元。
(2)食
小明的早餐是一杯牛奶X克,一袋面包200克,牛奶和面包一共500克。
(3)住
同学们参加夏令营活动,一个房间住5个人,Y个位房间能住45人。
(4)行
一辆公共汽车从外国语学校开往大车站,车上原有X人,在我们解放路小学站有10人下车,8人上车,车上还剩20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认识方程》这节课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总结概括出数学概念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理解方程的概念,感受方程思想。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猜想、验证、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我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用直观手法向抽象过渡,用递进形式层层推进,让学生经历一个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尽可能让他们用语言表达描述出自己对学习过程中的理解,最后形成新的知识脉络。
3、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画图表示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指名回答,作品展示。
出示集合图表示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三、介绍我国古代运用方程的思想方法的历史。(文字与录音)
四、实践应用,拓展外延。
1、看图列方程。(略)
2、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方程来表示数量之间相等的关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下面请看题:(逐题进行,指名列方程。)
3、挑战题。
哥哥有60张卡片,弟弟有20张卡片,哥哥借给弟弟X张后,两个人的卡片一样多了,你能写出方程吗?
五、全课总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认识方程》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概念教学是一种理论教学,往往会显得枯燥无味,但同时它又是一种基础教学,是以后学习更深一层知识,解决更多实际问题的知识支撑,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概念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与概念形成的自然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与数学应用意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含有字母的”分为“含有字母的等式”、“含有字母的不等式”
观察“是等式的”中“含有字母的等式”与“含有字母的”中“含有字母的等式”发现了什么?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8、师小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你能举出一些方程吗?(先指名说,后同桌互说。)
9、揭示课题:认识方程。
二、认识等式与方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