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33教育综合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首师大学科教学333教育综合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教育

(1)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对这一定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教育”的“实践特性”,即“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

第二,“教育”是耦合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个性化”;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

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人;社会的个性化是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需要、

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

第三,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

或“加速”的作用。

第四,“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2.价值性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从其作用的特点来划分,可分为价值性教育目的和功用性教育目的。

(2)价值性教育目的,即教育在人的价值倾向性发展上意欲达到的目的,内含对人的价值观、生活观、道义观、审美观、社会观、世界观等方面发展的指向和要求,反映教育在建构和引领人的精神世界、人文情感、人格品行、审美意识、生活态度、社会倾向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结果。这类教育目的的根本就是要解决培养具有怎样社会情感和个性情操的人。

(3)价值性教育目的是功用性教育目的的依据,是确立具体目标的设定原则,奠定了具体目标的价值基础;功用性教育目的是价值性教育目的活动能力的依托,受价值目的所规定,是表现价值内核的形式。

3.智育

(1)智育亦称“智力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掌握系统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发展智力的教育。智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德育、体育、美育等密切联系,为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审美观点、良好身体素质等的形式与发展准备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中国学校的智育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自然、社会、思维等方面的现代科学基础知识,以及智力、操作等技能,奠定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发展观察、记忆、思维、想像、创造能力,养成脑力劳动习惯,培养其学习兴趣与科学思维方法。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实现,但是也可以通过其他活动间接实现。

(2)智育在个体的全面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智育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成为实施各育不可缺少的手段。一般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4.班级组织

(1)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

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班级不仅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单位,而且也是促进学生成长的正式组织之一。

(2)班级组织的特点:

1.班级组织的管理具有一般管理过程的特点,是一个计划、组织、检查、总结的动态过程。

2.班级组织还是一种教育性组织,是学生在学校中学习、成长和开展各种活动的基本场所。

3. 该组织的个性特点表现为:

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使所有学生获得发展;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

情感是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纽带;班级组织中的师与生交往是全面的和多方面的;

班主任和教师的人格力量使班级活动得以有效开展.

(3)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不断涌现,例如特朗普制、协同教学等,但是班级授课制还是各国采用的主要教

学组织形式。班级组织作为社会集体所发挥的教育职能,也是其他学校组织所不能替代的。

5.隐性知识

(1)隐性知识是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是“尚未言明的”或者“难以言传的”知识。例如,每次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中,学生提出的方法大同小异,但是效果却大不相同。

(2)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关系:

①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存在是相对而言的,两者之间能够进行相互的转化。

②通过外化把隐性知识用其他人能够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特别是自然的交谈,是知识外化的有效途径。

③显性知识通过内化和综合化也能成为隐性知识。

6.操作定义

(1)对一个概念,以测量它或决定它存在的特定的操作或程序来界定它,在一个实验中必须使含义标准化。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

(2)最早提出操作性定义的是美国的物理学家布里奇曼。1923年,他提出:一个概念的真正定义不能用属性,而只能用实际操作来给出;一个领域的"内容"只能根据作为方法的一整套有序操作来定义。(3)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条件描述法,常用于给自变量下操作性定义;

指标描述法,常用于给因变量下定义;

行为描述法,常用于给因变量下定义,解释客体的行为。

简答题:

1.实验教育学基本观点

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为代表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1907)、拉伊的《实验教育学》(1908)。其主要观点有:

(1)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

(2)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使其真正“科学化”;

(3)教育实验分为三阶段;

(4)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2.学生评价功能

(1)学生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它是教育评价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学校教育中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实际操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是教育评价的基础和重点,也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

(2)学生评价的功能:

1.诊断功能

学生评价的诊断功能主要表现在,通过评价能有效地判断学生的发展状况。具体而言,一是帮助学生了解其发展中的优势、不足及存在的问题;二是能够协助教师判断教学目的实现的程度,并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