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艺术地位

合集下载

中国美术史大事记

中国美术史大事记

中国美术史大事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而辉煌艺术历史的国家,其美术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美术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发展阶段。

本文将回顾中国美术史中的一些重要大事,并探讨它们对中国美术的贡献。

1. 先秦时期(公元前2100年-前221年)在先秦时期,中国美术以岩画和陶器为主要表现形式。

尤其是陶器,如出土的仰韶文化陶俑,展示了早期中国人民的艺术天赋和审美观念。

2. 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这个时期是中国美术历史上的重要阶段。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大量文化作品被毁。

但是在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带来了东西文化的交流,这对中国美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在这个时期,中国美术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佛教的传入使得雕塑艺术风靡一时,著名的摩崖石刻和石窟艺术如莫高窟和龙门石窟便是亮丽的代表。

同时,绘画艺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以王羲之和顾恺之为代表的书法和唐朝壁画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4. 宋元明时期(960年-1644年)在这个时期,中国美术进一步繁荣发展。

南宋时期的陆游和宋徽宗等人是杰出的文人画家,他们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要创作内容。

元代的赵孟頫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楷书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5. 清朝时期(1644年-1912年)尽管清朝时期中国经历了战乱和政治动荡,但在艺术方面仍有一些重要的成就。

乾隆皇帝是一个热衷于艺术的皇帝,他主持修建了颐和园,收藏了大量珍贵的艺术品。

此外,清朝时期的篆刻家石涛和画家郎世宁也有所成就。

6. 现代时期(1912年至今)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现代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多次文化与政治的变革,这也对中国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美术院的成立和五四新文化运动都为中国美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美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艺术家们开始尝试各种新的创作风格和形式,艺术创作的自由度大大增加。

书法鉴赏作业

书法鉴赏作业

书法鉴赏作业拜访田光耀老先生经管08级一班赵宗成一、书法的认识-书法发展史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一种高雅的艺术。

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书法基础的先秦书法甲骨文是中国史上最早的书法,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

金文指古代铜器上铸的或刻的文字(又称铭文),主要代表是西周《毛公鼎铭文》,其结构匀称准确,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贴,充满了理性色彩。

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

《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

”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隶书大盛的汉代书法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

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又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发展而成为章草,行书、真书也已萌芽。

主要代表作品有《马王堆帛书》,《马王堆帛书》用笔沉着、遒健,给人以含蕴、圆厚之感。

它的章法也独具特色,既不同于简书,也不同于石刻,纵有行、横无格,长度非常自由。

有强烈的跳跃节奏感。

总体反映了由篆至隶的隶变阶段的文字特征。

书体演变完成的魏晋书法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

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

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

南北朝书法以魏碑最胜。

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

唐初几位楷书大家如欧阳询、褚遂良等,都是直接继承智永笔法取法六朝的。

智永是这一时期主要书法家,他是王羲之的七代孙子,其主要作品有:《千字文》。

书学鼎盛的唐代唐代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

”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初唐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

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书家。

中国书法艺术简述(先秦时期)

中国书法艺术简述(先秦时期)

中国书法艺术简述(先秦时期)先秦是中国书法的初期阶段,先秦书法可分为商、西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

商、西周时期书法中国书法是在汉字发展到成熟阶段时产生的。

商、西周的文字已具有用笔、结体和章法等书法艺术所必备的三个方面的要素,书法在这时已初步形成。

商、西周时期的书法主要有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商、西周的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其文字是记录当时占卜的内容,故又称卜辞,是十分成熟的文字。

商代甲骨文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由王懿荣发现的。

至今出土已有15万片以上,其文字属于商代后期。

1977年在陕西岐山县周原地区,又出土西周早期甲骨17000多片,除少数有文字外,大都无文字。

商、西周甲骨文是用尖利的工具契刻的,也有用类似毛笔所写的墨书和朱书文字。

龟甲兽骨都很坚硬,上面契刻的文字,笔画瘦硬方直,线条无论粗细,都显得遒劲和富有立体感。

有粗不为重,细不为轻的感觉。

也有的甲骨文笔画比较粗壮,出现弧形的线条。

甲骨文契刻时的轻重疾徐,在线条上都能细微的反映出来,表现出契刻者运刀如笔的熟练技巧。

不同时期的商、周甲骨文,在书法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或雄伟俊迈,或纤细谨密,或草率粗放。

这些风格上的差异,也是甲骨文断代的重要依据之一。

那些书写契刻甲骨文的巫史(卜辞中的所谓贞人),无疑是当时的书法家,像著名的《大骨四版》、《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见彩图《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商))、《四方风名刻辞》、《宰丰骨匕刻辞》、《鹿头骨纪事刻辞》等甲骨,都是含有艺术素质的精美的书法作品。

【金文】商、西周的金文(旧称钟鼎文)也是十分重要的文字资料,在书法上有着与甲骨文不同的艺术特色。

根据《左传》、《墨子》等书记载,中国在夏代已经开始了青铜的冶练和铸造,在商、周两代发展和形成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

在青铜器上铸铭文,始于商,盛行于西周。

这些青铜器上的铭文,现在称之为金文。

金文一般是铸,少数是刻。

金文的铸作是先把文字书写在软坯上制成范模,然后用烧熔的铜液浇铸。

秦国书写体

秦国书写体

秦国书写体秦国,古代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国家之一,曾经统一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秦国的历史悠久,文化繁荣,其书写体也是独具特色。

秦国书写体以篆书为基础,融合了秦国的文化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秦国书写体注重线条的简洁流畅,注重笔画的纵横有致,给人一种刚劲有力的感觉。

秦国书写体的字形规整,结构紧凑,给人以稳重庄重之感。

秦国书写体的用途广泛,不仅用于记录历史事件和编纂法律制度,还用于书写诗词和文章。

秦国书写体的特点是字形简练,用笔短而有力,能够表达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秦国书写体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通过字形的变化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态度,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用心。

秦国书写体的发展离不开秦国人民的努力和智慧。

秦国人民热爱文化,崇尚知识,他们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逐渐形成了秦国书写体的独特风格。

秦国书写体的发展也受到了秦国统治者的关注和支持,他们重视文化建设,注重书法艺术的发展,为秦国书写体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秦国书写体的影响不仅局限于秦国本身,它还对后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国书写体的简洁流畅、刚劲有力的特点,为后世的书法艺术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许多后世的书法家都受到了秦国书写体的影响,他们在书写中注重笔画的纵横有致,追求字形的简练和结构的紧凑,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秦国书写体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独特风格和丰富内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秦国书写体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通过学习和欣赏秦国书写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秦国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秦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体味到秦国书写体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一起走进秦国书写体的世界,感受其中的深意和魅力。

中国古代书法简介:先秦书法艺术

中国古代书法简介:先秦书法艺术

中国古代书法简介:先秦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发生于原始的刻画符号,虽然它仅仅是一种不自
觉的朦胧行为,但这已经是一种带有文字性质的言说方式.
以后的甲骨文,金文,石刻文均是以契刻或范铸的形式出现,甲骨文发现于1889年,是殷商晚期王室占卜时的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是一种契刻于龟骨和牛胛骨这上的文字,其契刻之精和文字之美国微软公司令后人向往不已,书写者称为贞人后世的一些汉字的书写规则和章法款式在甲骨文中已大体具备.
金文兴盛于周代,依附于青铜器,铸鼎意在使民知神奸故是一种宗教祭祀的礼器.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器文,古金文.和青铜器一起铸成的铭文线条较之于甲骨文更为粗壮有力,文字的象形意味也更为浓重,尤以司母戊鼎散氏盘毛公鼎最为著名,艺术成就也高.
到了后来人们认识到石刻比骨契更大方,比范铸更简便,故所有名迹力求能摹勒上石 ,开启了石刻书法的先河.传说中的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时的嵝碑,但周宣王的岐阳石鼓于公元七世纪被人发现,后代书家共称古妙 ,十只鼓形圆石四周刻四言韵文,书法朴浑古.齐整稳定.秦代的六处纪功刻石,将石刻艺术推
向新的高度.现存绎山,泰山,琅 .会稽四种,清杨守敬称: 虽磨最甚.而古厚之气自在,信为天上神品.。

传承书法文化的意义

传承书法文化的意义

传承书法文化的意义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注重书法的传承和发展,把书法视作一种文化的传统和精神的象征。

在当今社会,传承书法文化的意义变得更加重要,因为它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独特标志和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一、书法文化的历史渊源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法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汉武帝时期,张怀瓘创造了行书,开创了书法艺术的新篇章。

隋唐时期,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大师相继出现,书法艺术达到了巅峰。

宋代,欧阳询、米芾、苏轼等书法家继承前人之长,创造了新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时期。

明清时期,书法艺术更加繁荣,王铎、董其昌、文征明等书法家成为了当时的代表性人物。

到了现代,中国书法经历了一次新的变革和发展,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技法和理念,形成了独特的现代书法艺术。

二、书法文化的独特价值书法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象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1、艺术价值书法是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它既有形式美,也有意境美。

书法家在书写时,不仅要注意笔画的美感,还要注重作品的意境表达。

一个好的书法作品,不仅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够传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2、历史价值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书法作品记录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

通过书法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演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3、精神价值书法艺术强调的是内在的精神追求,注重个人的修养和气质的培养。

书法家必须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和高尚的精神追求,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因此,书法文化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体现了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自信。

4、文化价值书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中国书法简史

中国书法简史

王 羲 之 《 十 七 帖 》
智永《真草千字文》
孙过庭《书谱》
狂草,是比今草更加潦草狂放的草书。它不
大计较一笔一字的工拙,而着意力求通篇气 势的畅达雄放。笔势连绵回绕,离合聚散, 大起大落,变态无穷。如张旭《残千字文》、 怀素《自叙帖》等都是典型的狂草作品。
怀素《自叙帖》
三、魏晋南北朝书法
中国书法
前言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书法是我国特 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造型方式 和表现力在世界艺术领域中独树一帜,被誉 为东方艺术的代表。 所谓书法,就是写字的方法,具体来说,是 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及各类硬笔为表 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具有实用和艺 术的两重性。

甲 骨 文
2.金文
金文,也叫钟鼎文、铜器铭文,是古代刻铸
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在青铜器上铸铭文,始 于商代,盛行于两周。金文较之商代的甲骨 文进一步稳定,更趋规范化和符号化。金文 的形体结构有疏有密,比甲骨文要方正整齐, 笔画的分布也更讲究均匀对称;在用笔上, 笔道一般比甲骨文粗,因而显得雍容厚重。
散 氏 盘
大 盂 鼎
虢 季 子 白 盘
3.石鼓文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石鼓共
有10个,每个上面刻着一首四言诗。内容主 要是歌颂田园之美和游猎之盛。它是我国最 早的刻石。石鼓文的字体,介于古文与秦篆 之间,或称“大篆”,是周代金文到秦代小 篆的过渡。
石鼓文的结字严谨端庄,大小一致,笔道的

皇 象 《 急 就 章 》
今草由张芝创立。他看出了章草便捷有余、
美观不足的弱点,他大胆革新,在章草的基 础上创造了今草。在一幅字中,今草不仅可 以上下字相连,而且还可以大小相间,粗细 杂糅,正斜相倚。简单而言,章草是隶书的 快写体,今草是楷书和行书的快写体。传世 著名今草碑帖很多,如王羲之《十七帖》、 智永《正草千字文》、孙过庭《书谱墨迹》 等。

《中国书法史》——问答题、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书法史》——问答题、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书法史》——问答题、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先秦书法1、为什么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已经具备了后世书法的诸要因素?答:在甲骨文和金文的遗迹中,我们发现,这些最早的文字已经具备了书法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如刻画书法的笔画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结合排列上的章法美,以及在书写、刻画和铸造中诸因素所形成的风格美。

先秦时期已有了刀和毛笔等书刻工具,审美视觉中的刀味和笔味、金石气等均有体现。

从商到秦统一,汉字的演变表现出由繁到趋势,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书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

书法艺术的内涵因文字变化而显得更加丰富。

2、西周早、中、晚期的金文在风格上有哪些变化?答:西周时期的金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西周前期的金文风格以朴茂凝重、瑰丽沉雄为主要特征,起收多不露锋,线条遒劲峻挺,时有肥厚用笔及点团状的华饰,整体上是线与块面结合的形式美。

西周中期金文风格典雅平和,这一时期的作品用笔柔和而酣畅,笔画圆浑,但装饰意味趋弱。

用笔意蕴增强,行款布局疏朗自如。

西周后期的金文趋于成熟,笔画趋于统一,字型更加自由,风格也呈多样化,显示了大篆成熟时期的风格特征。

西周初期金文中肥瘦悬殊的笔画和呈方圆形状的团块,在西周晚期基本消失。

笔画的形式美变得纯粹起来,文字向方整化、平直化的方向演化,风格上或简远,或峻秀,或浑穆,或庄严,极为丰富。

金文发展到西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对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春秋战国时期各系文字书风的地域特色?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共分为五个大系:齐系、燕系、晋系、楚系和秦系文字。

①春秋早期齐系文字结体疏朗平整,用笔细劲圆润,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结体由方整变修长,由疏朗变秀丽,书法精劲谨严,结体上多有变化,逐渐摆脱了西周晚期书风的影响,而自成体系。

到战国中晚期,用笔趋于简率。

②春秋时期燕系文字结体疏朗,用笔流畅,字体婉转妩媚而不乏率真。

战国早期结体方整,朴实谨严,到了晚期用笔简率,呈现典型的战国书风。

中国书法史基本知识梳理

中国书法史基本知识梳理

中国书法史基本知识梳理
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以下是中国书法历史的基本知识梳理:
1. 先秦时期的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是以龟、龙、鹿、牛等动物的骨壳及铜器等为材料刻写的文字,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2. 隶书:隶书是中国古代文字中一种规范、工整的字体,始于汉代,晋代时达到巅峰,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发展阶段。

3. 楷书:楷书是中国书法中最简朴、端庄、规矩的字体,自东汉以来逐渐成熟,唐代时达到鼎盛,是中国人日常书写中使用最广泛的书法字体。

4. 行书:行书是一种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具有良好的书写速度和美丽的艺术效果,是唐代以后书法艺术的重要风格之一。

5. 草书:草书是一种笔画夸张变形的艺术形式,以流畅、俊逸、狂放自如的特点出名。

自东汉以来发展至今,是中国书法中最具艺术特色的一种字体。

6. 篆书:篆书是古代文化的象形文字,为中国书法中最神秘、最古老的一种字体,是自长期以来的印章文化而衍生出来的。

7. 现代书法:20世纪以来,中国书法艺术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自我创新,不仅推陈出新,而且吸取了西方绘画艺术的思想和观念,形成了独特的现代书法艺术形态。

先秦时期书法演变研究

先秦时期书法演变研究

文字载体对书法风格的影响——以先秦时期书法风格的演变为例摘要:影响书法风格形成的因素很多,如书写主体、书写工具和社会文化心理等,这些方面前人都多有论述。

然而,对于文字载体这一影响书法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却鲜有人进行专题分析。

文章以先秦时期书法风格的演变为研究范围,以文字载体对书法风格的影响为切入点,分析了甲骨文、金文、盟书、简牍、帛书等书法艺术风格,探讨在中国书法艺术风格演变过程中文字载体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文字载体;书法艺术;书法风格中国的书法艺术,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表现对象,是因为它本身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即象形性和抽象性。

最初的汉字“随体诘屈,画成其物”,每个字都含有图画的意味,这就从客观上允许书者在书写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因素,对文字作或大或小,笔画或短、或长、或弯曲、或伸展的变化处理,在创作中展示作者的想象力和张扬个性。

迄今为止,我们所发现最早既成系统,又具有独特风格的中国文字是甲骨文,所以书法史家一般都认为,中国最早的书法艺术就是甲骨文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从公元前十四世纪的甲骨文走到现在已有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其间又产生了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

每种书体都在一定的时期内散发出异样的光芒,记录着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并以其自身的魅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就是书法风格的演变史,每一种书法风格的产生和发展都与时代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

如: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们的认识水平、审美水平、思维方式等等。

除此之外,作为书写文字的材料——文字载体的变化对于中国书法风格的演变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尤其在先秦的书风演变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本文将探讨文字载体对甲骨文、金文、刻石、盟书、简牍和帛书的书法风格的影响。

一、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卜辞,是商、西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用于记录占卜内容的文字,其中以商代甲骨文最具代表性 [1]。

“画取形,书取象,画取多,书取少。

分析先秦时期中国书法

分析先秦时期中国书法

1分析先秦时期中国书法的三种主要文字类型(命名的原因,书体范畴,主要代表作及风格特点)先秦是中国书法的初期阶段,先秦书法可分为商、西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

商、西周时期书法中国书法是在汉字发展到成熟阶段时产生的。

商、西周的文字已具有用笔、结体和章法等书法艺术所必备的三个方面的要素,书法在这时已初步形成。

商、西周时期的书法主要有甲骨文和金文。

商代中期,青铜器上就出现铭文,铭文很简短,一般为二三个字,多为族徽。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

秦始皇兼并天下,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化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

著名书法家李斯的代表作为秦泰山刻石,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

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

《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

”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

秦代的六处经功刻石,将石刻艺术推向新的高度。

现存绎山、泰山、琅琊、会稽四种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

秦始皇兼并天下,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化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战国文字战国时期,随着七国割据、各自为政,文字的地方色彩更为浓厚,自春秋晚期就已出现的文字异形的现象。

东方六国文字品式多样,风格不一,有很高的艺术性。

简册据文献记载商代就已经有了简册。

《尚书.多士篇》说周公曾对殷人讲过:“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西周和春秋时期也应有竹木简上记事的方式,因竹木简易于腐朽,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简册目前尚未发现,而战国时期的竹简发现很多。

据记载在汉、晋时期就有简牍的发现。

篆书从线条转化为隶书的点画,不仅丰富了书法的用笔,而且这种新的体势和风格对以后的汉字和书法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帛书战国时期还有一种记事书写材料是帛书,帛是白色的丝织品,汉代总称丝织品为帛或缯,或合称缯帛,所以帛书也名缯书。

书法的发展顺序

书法的发展顺序

书法的发展顺序《书法》,自古即为中华文化精髓之一,也是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发展史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形成了悠久的传统,激发了众多书法大家的创作活力,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一、古代书法(一)先秦时期先秦时期自商周文字出现起,就有书法的修养。

而古代书法得以发展的催化剂就是《尚书》、《周礼》、《礼记》等经典典籍,如《尚书·甲骨文记》、《春秋·金蝉记》、《周礼·作书》、《礼记·大学》等。

总之,以先秦时期书法学问为代表的知识,在中国文化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二)秦汉时期秦汉时期,书法被纳入了《四书五经》体系之中,而且这一时期书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最著名的就指隶书体和楷书体。

隶书体代表着简洁可观,楷书体则指有结构化特征,具有比较完整的书法系统;这两种体便成为中国文字表达的两大分支。

(三)汉魏时期汉魏时期,历史人物、政治家、文学家等各界人士,都参与到书法的发展中来,开创出许多书法形式,包括还原字、调和字、绿植字、摘句字、鹤戟字等,构成了书法学问发展的重要基石。

二、唐宋时期(一)唐代到了唐代,书法发展到巅峰,书法家陆羽、张旭、颜真卿等,借鉴古代书法,用他们的笔法创造了以细腻、扁压及轻重的表现出来的书法风格,其中以陆羽意趣横生、乖张可笑、状真性长的楷书、隶书尤具名气,隶书被称为“陆书”,楷书被称为“米书”,被称为天下第一书。

(二)宋代宋代书法,主要受唐书影响,以赵孟頫、苏轼为宗,但又有不同表现,开创“宋体”。

不同于唐书,宋体书法更注重技法,比如“写真”等,更加贴贴近实物生活形象,字体更有细腻、柔和感,以宋代书法的写的经典有“宋体书宣”“宋体通典”等。

三、元明清时期(一)元代元代书法注重技法,以古老文献上所描述的书法为基础,运用流畅自如,创造性地发展出“元曲”风格。

“元曲”书法以行书为主,其主要特点是注重节奏感,行润,因此得到朱熹的赞赏,成为有名的“十六元曲”之一。

《中国书法史教案》

《中国书法史教案》

《中国书法史教案》第一章:中国书法的起源与发展1.1 甲骨文与金文:了解甲骨文和金文的起源、特点以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1.2 先秦书法:掌握先秦时期各种书体的特点,如篆书、隶书等。

1.3 汉代书法:了解汉代书法的发展特点,如隶书的成熟、草书的兴起等。

1.4 魏晋南北朝书法: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的主要特点,如楷书的形成、行书的流行等。

第二章:唐代书法艺术2.1 唐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了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唐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2.2 唐代书法的风格特点:分析唐代书法的共同特点,如严谨的结构、流畅的笔势等。

2.3 唐代书法的影响:探讨唐代书法对后世书法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宋代书法艺术3.1 宋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了解苏轼、黄庭坚、米芾等宋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3.2 宋代书法的风格特点:分析宋代书法的共同特点,如婉约清秀、注重意境等。

3.3 宋代书法的影响:探讨宋代书法对后世书法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元代书法艺术4.1 元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了解赵孟頫、鲜于枢等元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4.2 元代书法的风格特点:分析元代书法的共同特点,如雄浑奔放、奇崛古朴等。

第五章:明代书法艺术5.1 明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了解文徵明、祝允明等明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5.2 明代书法的风格特点:分析明代书法的共同特点,如严谨的法度、个性鲜明等。

5.3 明代书法的影响:探讨明代书法对后世书法发展的影响。

第六章:清代书法艺术6.1 清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了解王铎、傅山、张瑞图等清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6.2 清代书法的风格特点:分析清代书法的共同特点,如古朴稚拙、个性鲜明等。

6.3 清代书法的影响:探讨清代书法对后世书法发展的影响。

第七章:近现代书法艺术7.1 近现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了解吴昌硕、齐白石、赵朴初等近现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7.2 近现代书法的风格特点:分析近现代书法的共同特点,如创新求变、兼容并蓄等。

中国书法的发展及其代表人物

中国书法的发展及其代表人物

中国书法的发展及其代表人物中国书法的发展及其代表人物一、先秦书法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虽然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但书法艺术当于汉字的萌生同时。

汉字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

目前发现的于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社会在陶器上遗留下来的刻画符号但许多文字学家认为,它们还不是文字,只是对原始文字的产生起了引发的作用。

大多数文字学家认为“汉字的形成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夏代”,并在“夏商之际(约在公元前17世纪)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

从书法的角度审察,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的众多因素,如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等。

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前221 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

西周晚期金文趋向线条化,战国时代民间草篆向古隶的发展,都大大消弱了文字的象形性。

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1)殷甲骨文殷商甲骨文(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甲骨文发现于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

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经过巫史加工过的古汉字。

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

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

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图为《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商代武丁时期的作品,风格豪放,字形大小错落,生动有致,各尽其态,富有变化而又自然潇洒。

不愧为甲骨文书法中的杰作。

2)西周大盂鼎铭文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器,内壁有铭文,长达291 字,为西周青铜器中所少有。

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

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中国书法发展简史

中国书法发展简史

中国书法发展简史先秦书法:指秦代以前(公元前221年以前)的书法。

但由于文字的演变以及书法的发展,这个时期也可以包括秦代书法。

为学术界公认的中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秦代书法:秦统一后,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了笔画规整、比划简单的小篆,并将其作为官方字体。

隶书则在民间盛行。

在篆书和隶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著名的碑刻,成为后人学习书法的范本。

汉代书法:西汉末年,书法家张芝将篆书、草书结合,创造了草书的一种,后人称为“章草”。

汉代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重要的时期,篆书、隶书、章草、今草、行书、楷书等各类书法都得到了发展。

同时,汉代也是中国书法理论初步繁荣的时期,涌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理论家。

东晋书法:书法家王羲之将楷书规范化,使其成为日后楷书的标准,称为“今草”。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书法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王羲之、钟繇、王献之等著名的书法家。

隋唐五代书法:隋唐时期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楷书、草书、行书等各类书法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

唐太宗李世民提倡书法,其书法师承王羲之,尤其是其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宋代书法:宋代的书法以行书和草书为主,代表人物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人称“宋四家”。

宋代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流派,如苏东坡、黄庭坚等。

同时,宋代也是中国书法理论繁荣的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理论家。

元代书法:元代的书法以草书为主,代表人物有赵孟颊、鲜于枢、康里巎巎、杨维桢,其中赵孟颊被誉为“楷书四大家”之一。

元代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流派,如赵孟頫等。

同时,元代也是中国书法理论繁荣的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理论家。

明代书法:明代的书法以行书和草书为主,代表人物有董其昌、文徵明、唐寅、祝允明、王铎等。

中国书法发展史简介

中国书法发展史简介

中国书法发展史简介在现行人教版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中,叙述了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那么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发展的呢?本文对此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为中国书法奠定基础的先秦书法虽然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但书法艺术当萌生于汉字形成同时.汉字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

目前发现的关于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社会在陶器上遗留下来的刻画符号,但它们还不是文字,只是对原始文字的产生起了引发的作用.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发现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

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

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

金文指古代铜器上铸的或刻的文字(又称铭文),主要代表是西周《毛公鼎铭文》,其结构匀称准确,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贴,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境地。

从书法的角度审察,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的众多因素,如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等。

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前221 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

西周晚期金文趋向线条化,战国时代民间草篆向古隶的发展,都大大削弱了文字的象形性。

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二)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秦始皇兼并天下,丞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划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

《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

”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与雄伟的万里长城和壮观的兵马俑一样,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是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结晶。

中国书法简史- 判断题复习题

中国书法简史- 判断题复习题

判断题复习题1.先秦书法以原始时期的陶文、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两周的金文和战国时期的石鼓文为主要代表。

答案:Y2.石鼓文的出现,开了我国石刻文字的先声。

答案:Y3.先秦书法是整个中国书法发展的基础,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答案:Y4.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证明,刻划符号——原始时期的陶文是中国文字和书法的真正源头。

答案:Y5.结绳记事、河图八卦和仓颉造字等,作为文字起源的传说有其积极意义,因为有实物证实。

答案:N6 陶文是指刻划在陶器上的文字,又称刻划符号、书契或刻符文字。

答案:Y7.甲骨文是文字的真正源头。

答案:N8.半坡遗址发现于1953 年,位于西安市东郊滻河东岸,是典型的仰韶文化遗址,距今已有6千年左右。

答案:Y9.陶文并非汉字书法的先导。

答案:N10.甲骨文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答案:Y11.陶文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答案:N12甲骨文被认为是最早的书法。

答案:Y13.著名甲骨学家、历史学家沙孟海于1933 年发表了《甲骨文断代研究例》,系统地提出了甲骨文划分时期。

答案:N14.金文是指铸造或刻凿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答案:Y15.金文产生于殷商,兴盛于东周。

答案:N16.甲骨文的章法布局匠心独运,大小参差,错落有致,意趣天成,韵味无穷。

答案:Y17.《戍嗣子鼎》是周朝早期的铭文作品。

答案:N18.《天亡簋》是商代的铭文。

答案:N19.《毛公鼎》是西周时期铭文。

答案:Y20.《大盂鼎》是西周早期的铭文。

答案:Y21.《散氏盘》是西周晚期的作品。

答案:Y22.《毛公鼎》,西周宣王时器,清道光末年在陕西岐山出土,今藏台湾故宫博物院,为东周重器。

答案:N23.石鼓唐代初年(约公元603 年)出土,后迁入陕西凤翔孔庙。

答案:Y24.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石鼓共有8只。

答案:N25.从书法风格上来考证分析,石鼓文当系先秦遗物,确为大篆向小篆过渡时期的文字,。

答案:Y26.石鼓为中国国宝,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书法价值和文学、史料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艺术地位
moonffy
摘要:为中国书法艺术奠定坚实基础的先秦书法,主要为古文字书法,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竹木简帛墨迹四个部分。

先秦时代,文字从应用性走向艺术性。

这时的书法与文字的变革紧密联系着,它从稚拙阶段渐趋完美,从而奠定了在中国书法史上的特殊地位。

关键字:先秦书法艺术基础古文字
书法的产生和发展与汉字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没有汉字,也就不可能有中国书法艺术。

汉字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且也是世界上使用历史最长久的文字。

我国历史上广泛流传着汉字是仓颉所造的说法显然是不科学的。

鲁迅先生说:“文字在人民间萌芽。

”又说:“在社会里。

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儿,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

”①我们认为,汉字产生的确切年代虽然不能断定,但从我国先后出土的地下文物考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距今有大约六千多年了。

1921年,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上便刻画了一些符号。

著名书法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说:“彩陶上的那些刻画记号,可以肯定的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1974年在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器上发现的四个象形符号。

王志俊先生在其著作《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刻符概述》②中就明确指出:“仰韶刻符和商代甲骨文、金文是一脉相承的,甲骨文、金文是仰韶文化的发展。


一.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光辉的第一页
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时代为殷商和西周,主要为殷商时期。

甲骨文在实用的同时,也具备了艺术的特质。

从甲骨文的形体看,它已包含了均衡、对称、和谐、统一等形式美的要素;从其作品看,书法艺术的用笔、结字、章法、风格等均已具备,甲骨文的章法或整齐或错落,结体或规则或随意,线条或纤弱或刚劲,这除了所使用的工具材料的客观限定之外,不能否认其主观审美趣味和"书法意识"。

甲骨文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中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系统。

(图1-1至图1-3)。

图1-1 图1-2 图1-3
甲骨文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瘦硬挺拔的细笔道甲骨文;一类是浑厚雄伟的粗笔道甲骨文。

总体观之,甲骨文字形大小参差不齐、悬殊较大;字形有繁简、有正反;异体现象普遍存在。

章法上有左行、右行两种,注重行款的布局,正如郭沫若先生在《殷商粹编》中所说:“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厚人神往……而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足知存世契文,实一代法书。

”甲骨文给现代书法的学习和创新以颇多有益的启示。

至少在商代后期,甲骨书法确立了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章法模式,至20世纪50年代一直如此,当代的书法作品仍然保留这种形式,对后世影响至
深。

二.金文是先秦书法中洋洋大观最可称道的部分。

金文是铸或刻在青铜器、钟鼎等金属上的古文字。

金文最早产于商代。

商代到春秋时期的金文一般都是铸成的;战国、秦汉时期的金文,有的是刻出来的。

商代中期,青铜器上就出现铭文,铭文很简短,一般为二三个字,多为族徽。

西周时期是金文大发展的时期,由于周人对礼制的大力提倡,铜器铭文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铭文篇幅逐渐加长,直接促进了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

西周早期,金文总的特点是雄浑古朴,笔画首尾出锋,有明显的波磔,结构严谨,章法自如.这个时期早期的主要作品有康王时期的《大盂鼎》(图2-1),风格端庄雄奇,笔法精到,多用肥笔,结体稳妥,雍容大方。

此外,《大方鼎》、《令簋》等则结字大小不拘,书体姿肆雄放,笔画肥瘦兼备,出现明显波磔,被人称作“波磔体”;而《利簋》、《天亡簋》则质朴平实,结体不用肥笔,不用或少用露锋,书写便捷,代表了书法演变的方向。

西周中期,社会相对稳定,金文书风向着书写便捷的方向发展,逐渐由早期的“波磔体”转变成了笔画无波磔、两端收齐似圆箸的风格,代表作品当推恭王时代的《墙盘》(图2-2)。

用笔起止藏锋,笔画圆润遒美,章法疏朗整齐,开启了汉隶《曹全碑》一类章法的先河。

在书法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与此风格相似者还有《大克鼎》、《永盂》、《师表簋》等。

西周晚期,以《散氏盘》(图2-3)、《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最为著名。

《散氏盘》字形取横势,与《大盂鼎》这类金文的纵向取势成对比,充分显示出汉字横向取势的美感。

这种方法在后来的隶书中运用很普遍。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随着文化中心由西北向东部的转移,书法风格呈现出一种很有地域色彩的、由拙趋巧的变化特征。

图2-1 图2-2 图2-3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列国兴起,诸侯器物逐渐增多,金文风格有了明显的区域性。

春秋早期亲人在西周宣王时期的籀文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字体,书写便捷,字体方正瘦劲,有很强的观赏性,有名的作品有《秦公钟》、《秦公簋》等。

在此基础上,秦国金文由籀文演变秦篆,如秦诏版。

商鞅方升的铭文,足以证明小篆在秦国时就已使用。

那种认为小篆是李斯创造,或者认为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才有的看法是错误的。

春秋末期还出现了以鸟凤龙虫符号作为装饰的美术字,即“鸟虫书”,常见于吴、越、许、楚等国,到清末初被吸收入篆刻艺术,别开生面。

三.石刻之祖——石鼓文。

《石鼓文》(图3-1)于唐代初年被发现于陕西凤翔,内容主要记载了秦国君王狩猎游乐的事情。

《石鼓文》是大篆的典范作品,同西周金文一脉相承。

用笔圆劲挺拔,凝练厚重,圆中寓方;结体严谨,茂密崎岖;字距、行距开阔疏朗。

无论用笔、结字,还是章法,都显示出一种厚重的风格,舍弃了金文中的那种明显的装饰意味,充分体现了毛笔书写的意味。

由于规整的缘故,石鼓文在我国古代书法史上的贡献或者说历史地位,就是为秦始王统一后的小篆的产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被人们称为我国“书家第一法则”。

唐代书法家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都极力推崇的书法水平,文学家韩愈有《石鼓歌》③赞其书法,用“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堕嵯峨”句对石鼓文的成就和成就和遭受的损毁做了咏叹。

书法理论家张怀瓘称其为“仓颉之嗣、小篆之祖”④,清代康有为则赞其“如金钿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载,自有奇彩”。

由此可见《石鼓文》在历代文人、艺术家中备受推崇。

清末艺术大师吴昌硕更是终身沉溺于此,石鼓成就了一代大师吴昌硕(图3-2),然而正是吴昌硕,才使得石鼓文重新焕发了光彩。

图3-1 图3-2
四.竹木简帛墨迹丰富了先秦书法宝库。

书法墨迹,最早的为殷商玉片硃书和陶片、甲骨上的墨书.商代墨迹的用笔法较简单,起笔处用露锋,接着重重的下按,之后轻提收笔,几乎笔笔如此.春秋战国时期的墨迹有《侯马盟书》(图4-1)、《温县盟书》、《仰天湖楚简》、《信阳楚简》、《望山楚简》、《楚帛书》、《青川木牍》、《睡虎地秦简》、《郭店楚简》等。

《青川木牍》(图4-2)出土于四川省青川县,战国时秦武王二年所书,是典型的秦国古隶面目。

青川木牍古隶的体势、笔法奠定了后来隶书的基本格局和演变方向。

《睡虎地秦简》比《青川木牍》更具古隶特点,且已有书法家“喜”的署名,在中国书法史上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篆书从线条转化为隶书的点画,不仅丰富了书法的用笔,而且这种新的体势和风格对以后的汉字和书法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竹木简牍帛书的不断出土,极大地丰富了先秦书法宝库,也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春秋战国时期书法的整体风貌:甲骨文、金文在占卜、祭祀等重要场所经常使用,日常书写则多是竹木简帛上使用的墨书,石刻文字也初现端倪,隶书处于萌芽状态,小篆在战国时期逐渐发展成熟,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各异,书法地域风格十分突出。

图4-1 图4-2
在秦国未统一全国的时代,各地书法风格呈现棉线的区域性、多元化倾向。

先秦时代,文字从应用性走向艺术性。

这时的书法与文字的变革紧密联系着,它从稚拙阶段渐趋完美,从而奠定了在中国书法史上的特殊地位。

注释:①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第14段。

②王志俊《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刻符概述》
③韩愈《石鼓歌》第七句
③张怀瓘《书断》
参考文献:[1]《中国书法艺术》龙红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年第二次印刷
[2]《书法鉴赏》曹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2月第一次印刷
[3]《艺术学概论》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3月第18次印刷
[4]《中国古代书法史》朱仁夫贵州教育出版社 2010年5月第一次印刷
[5]《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丛文俊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04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