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上学期江苏省南京市高三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上学期江苏省南京市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卷
历史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
符合题目要求。)
1. 周武王去世后,其13岁的嫡长子姬诵继位,因姬诵年幼,由其叔父周公摄政。姬诵的另几个叔父管叔、蔡叔和霍叔认为周公有篡位之心,并以次为借口发动了“三监之乱”。由此可见( )
A. 分封制激化了家族矛盾
B. 宗法制弱化了君主权力
C. 地方势力享有较多特权
D. 周初统治秩序尚不稳定
2. 据《盐铁论》记载,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商业都会,如“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齐之临淄……三川之二周。富冠四海,皆为天下名都”。其中就是没有一处是秦国的城镇,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秦国( )
A. 社会经济极度的落后
B. 长期抑制工商业发展
C. 受到了其他国家孤立
D. 尚未完成社会的转型
3. 初唐科举考试分为“秀才”“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和“进士”六科,除了最后的进士一科外,皆可以上溯至汉代,只是以前是察举,现在改用考试登进而已。汉唐的这些科目设置( )
A. 反映出汉唐的选材标准较为宽泛
B. 说明了科举制对察举制的完全继承
C. 印证了古代选官标准重专业技能
D. 体现了政权的社会基础在不断扩大
4. 有一种书法,在造型上有两个倾向: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这种书法是(
)
A B C D
5. 下表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最可信的历史事实是( )
A. 致远舰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
B. 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
C. 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
D. 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
6. 下表是1894年~1920年间中国产业资本的估计情况。此由可得出认定的史实是( )
中国产业资本估计
——资料来源:根据赵德馨编《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P143所提供数据编制。
A. 国家大力扶植私人产业资本
B. 国有企业已经走向全面衰落
C. 民国政府鼓励发展产业经济
D. 近代工业化的力量不断增强
7. 1935年4月成立的资源委员会是南京国民政府主管重工业的主要机构,其所办各厂矿,分布均远离沿海,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国民政府的着眼点是( )
A. 发展经济以便剿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B. 为应对日本扩大侵略作持久抗战准备
C. 加强中西部开发以改善民族工业布局
D. 与地方实力派争夺利益与经济主导权
8. 李宗辉在《中国近代习俗的变化》中写道:“汽车轮船火车逐渐代替了马车、轿子,人们出行一下子由‘乡人’变成了‘国人’,‘男女杂坐不以为嫁’。”据此可知()
A. 传统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消失
B. 近代交通改变了农村的落后
C. 近代交通冲击了人们落后观念
D. 西方文明遭到国人强烈抵制
9. “我们当时认为,中国自汉以后学问全要不得的……所以专读各经的正文和周秦诸子。既然外国的学问都好,却是不懂外国话,不能读外国书,只好拿教会的几部译书当宝贝。再加上我们主观的理想……我们的新学就是这三种元素混合构成。”材料中的“新学”()
A. 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主张“绝对平均主义”
C. 提倡“中体西用”
D. 倡导“维新变法”
10. 1950年10月28日,中国芬兰就两国建交事宜正式达成协议,芬兰成为第五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西方国家。这一外交活动()
①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引下的产物②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胜利
③说明芬兰当时未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④体现了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国际格局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11.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渐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 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
B. 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C. 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 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12. 1956年9月8日,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在沈阳试制成功,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喷气式歼击机的历史。《人民日报》头版进行了报道:“这种飞机……提前一年零五个月完成了试制任务。”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苏联援华的落实
C. “一五”计划的实施
D. 科教兴国的推进
13. 蒙森认为:“对罗马人来说,法律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并非国王对所有民社成员发布的命令,而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社会契约论推动了罗马法的产生 B. 罗马法保证了皇帝的绝对权威
C. 罗马法维护了所有罗马人的利益
D. 罗马法的产生包含隐性契约关系
14.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十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
A. 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
B.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防止暴政
C. 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
D. 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度
15. 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不止是技术上的,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卢卡斯教授的话说,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开始无所畏惧,“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作者主要想说明工业革命()
A. 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B. 带来技术突飞猛进
C. 增强改造自然能力
D. 促使科学奖项设立
16. 一位西方史学家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联评价道:“大多数观察家意识到,改变前俄罗斯帝国的政治和社会的剧变是世界上发生的大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是对自由社会的价值和制度的挑战,并且似乎表明了它作为社会和政策体系的可行性。”西方人认为苏联的剧变是一件“大事”是因为苏联()
A. 延续旧俄国的集权专制
B. 显示出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C. 在欧洲率先实现工业化
D. 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17. 20世纪60年代,欧洲民族主义情绪上升。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随后,意识形态的前哨国家西德也违反美国意愿,缓解了与东德的关系,实施“新东方政策”。这表明当时()
A. 法德外交政策已脱离冷战轨道
B. 西欧离心倾向冲击了两极格局
C. 法德两国已足以与美国相抗衡
D. 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18. 下表为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部分削减的内容及金额(单位:十亿美元)。据此可知,美国政府的政策调整旨在()
A. 遵循自由放任,推广“新经济”
B. 加强宏观调控,缓解“经济滞胀”
C. 节省政府开支,发展高新技术
D. 减少政府干预,缩小“福利国家”
19.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禁穆令”引发了个人、民权组织乃至州政府的起诉。有数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