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保障倍数
ebitda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
ebitda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1. 首先,让我们明确EBITDA的定义。
EBITDA是指企业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
它是一种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财务指标,用于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2. 计算EBITDA利息保障倍数是为了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利息的能力。
这个倍数告诉我们企业每年的可供支付利息额相对于其EBITDA的比例。
它可以帮助投资者、债权人和金融分析师判断企业是否能够按时支付债务。
3. 计算EBITDA利息保障倍数的公式如下:EBITDA利息保障倍数= EBITDA / 利息支出其中,EBITDA表示企业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利息支出表示企业每年支付的利息金额。
4. 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公式。
假设某企业的EBITDA为100万美元,利息支出为20万美元。
那么,这个企业的EBITDA利息保障倍数为:100万美元/ 20万美元= 5倍这意味着该企业每年可供支付利息的金额是其EBITDA的5倍。
较高的EBITDA利息保障倍数通常被视为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强,因为它表明企业有足够的盈利能力来支付债务。
5. 值得注意的是,EBITDA利息保障倍数并不是唯一评估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
它只是其中之一,投资者和金融分析师通常会综合考虑其他财务指标,如债务比率、营业利润与利息比率等。
总结:EBITDA利息保障倍数是用于评估企业偿债能力和支付利息能力的财务指标。
它计算了企业每年可供支付利息的金额相对于其EBITDA的比例。
这个倍数越高,通常表示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
计算公式为EBITDA利息保障倍数= EBITDA / 利息支出。
但需要注意的是,EBITDA 利息保障倍数并不是唯一评估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财务指标。
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应用举例【会计实务精选文档首发】
会计实务优秀获奖文档首发!
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应用举例【会计实务精选文档首发】
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又称已获利息倍数,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
其计算公式为: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公式中的分子息税前利润是指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前的利润。
公式中的分母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不仅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
资本化利息虽然不在利润表中扣除,但仍然是要偿还的。
利息保障倍数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
利息保障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它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要维持正常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至少应大于1,且比值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如果利息保障倍数过低,企业将面临亏损、偿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
根据表3-3资料,假定表中财务费用全部为利息费用,资本化利息为0,则XYZ公司利息保障倍数为:
上年利息保障倍数=(1 175+480)÷480=3.45
本年利息保障倍数=(1 000+550)÷550=2.82
从以上计算结果看XYZ公司这两年的利息保障倍数虽不太高但大于1,说明有一定的偿债能力,但还需要与其他企业特别是本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来分析评价。
从稳健角度看,还要比较本企业连续几年的该项指标进行。
【ebitda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ebitda利息保障倍数
【ebitda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ebitda利息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time interest earned ratio),又称已获利息倍数(或者叫做企业利息支付能力比较容易理解),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
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
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相比,倍数越大,说明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
因此,债权人要分析利息保障倍数指标,以此来衡量债权的安全程度。
五度学习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ebitda利息保障倍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ebitda利息保障倍数基本概念利息保障倍数(time interest earned ratio),又称已获利息倍数(或者叫做企业利息支付能力比较容易理解),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
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
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相比,倍数越大,说明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
因此,债权人要分析利息保障倍数指标,以此来衡量债权的安全程度。
折叠编辑本段计算公式利息保障倍数=(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利息保障倍数=EBIT/利息公式中:分子:“利润总额+利息费用”等于息税前利润EBIT=“ 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分母:“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
资本化利息虽然不在损益表中扣除,但仍然是要偿还的。
利息费用等于财务费用理论分析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反映企业经营收益为所需支付的债务利息的多少倍。
只要利息保障倍数足够大,企业就有充足的能力支付利息,反之相反。
利息保障倍数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
利息保障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它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税会实务】会计基础知识:利息保障倍数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会计基础知识:利息保障倍数
概念:利息保障倍数是指息税前利润为利息费用的倍数。
公式: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
解析:
(1)利息保障倍数表明l元债务利息有多少倍的息税前利润作保障,它可以反映债务政策的风险大小。
如果企业一直保持按时付息的信誉,则长期负债可以延续,举借新债也比较容易。
(2)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利息支付越有保障。
如果利息支付缺乏保障,归还本金就很难指望。
因此,利息保障倍数可以反映长期偿债能力。
(3)如果利息保障倍数小于1,表明自身产生的经营收益不能支持现有的债务规模。
(4)利息保障倍数等于l也是很危险的,因为息税前利润受经营风险的影响,是不稳定的,而利息的支付却是固定数额。
(5)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公司拥有的偿还利息的缓冲资金越多。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同时,由于会计又分很多行业,比如工业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酒店企业会计、餐饮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等。
会计处理,关键是思路,因为课堂上不可能教给你所有行业,怎么样才叫学会了实操呢,就是你有了一个基本的账务处理流程,知道一些典型的业务金额是怎么由凭证最后转接到到报表的。
也就是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每一笔业务发生后,你都知道最后会影响到报表上那个栏目的数据。
这是学习的重点,要时刻思考这个问题,想不明白,多问老师。
等你明白了,会计真的很简单了。
如何计算银行利息保障倍数?【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如果是转存期未满提取,则转存后的利息按活期利率计算(现行利率为 0.36%)。如果转存后 180天提取,利息为: 10 000×(1+2.25%)×(1+0.36%×180÷360)=243.41(元) 说明: 为 2 次方,银行活期计息的年天数是按 360天计算的。补充: 转存期利息计算是按照转存时的利率计算的,转存期间利率下调不影响 利息,如果转存日高利率下调则按照下调利率计算。 关于该指标的计算,须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损益表对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进行分析,作为利息支付保障 的“分子” ,只应该包括经常收益。 (2)特别项目(如:火灾损失等)、停止经营、会计方针变更的累计 影响。 (3)利息费用不仅包括作为当期费用反映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资本 化的利息费用。 (4)未收到现金红利的权益收益,可考虑予以扣除。 (5)当存在股权少于 100%但需要合并的子公司时,少数股权收益不应 扣除。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如何计算银行利息保障倍数?【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出纳要经常和银行打交道,处理各种各样的银行业务。那么,在实务工 作中应该如何计算银行利息保障倍数呢?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一个企业每期获得的收益与支付的固定利息费用之 间的倍数关系,即从所借款债务中获得的收益是所需支付债务利息费用 的倍数,收益是利息的倍数越大,企业偿还债务利息的能力必然越强, 通常也就有能力偿还到期的债务本金。所以,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可以用 来衡量企业所获得的收益承担应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也用以分析企业 的长期偿债能力。 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利息保障倍数=(税前净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公式中的分子是运用资本所获得的收益,也就是没有扣除利息费用的 税前利润,包括税前净利于利息费用。在计算中不能用税后净利,因 为,企业的利息费用是在所得税前列支的,而所得税是在减去利息费用 后的利润中支付的,所得税的多少对利息费用的支付不会产生影响。另 外,指标的分子必须包括利息费用,因为利息费用也是经营资本所获取 的收益,这部分收益只是付给企业债权人。 利息保障倍数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充足大的息税 前利润,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
关于利息保障倍数的说明
关于利息保障倍数的说明一、关于公式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教材P72息税前利润与权威教材不同,请同学们按照权威教材学习。
(1)2011年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第44页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2)财政部编写的中级会计资格考试辅导教材P505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净利润+所得税费用+利息支出二、关于中航精机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查看2008年报,合并利润表中财务费用=11,145,737.02元利润总额=22,529,120.48元(1)假定财务费用全部是利息支出2008年中航精机利息保障倍数=(22,529,120.48+11,145,737.02)÷11,145,737.02=302.1322% (新浪网的数据是302.1322 )(2)2008年中航精机年报119页对财务费用有明细说明,利息6,360,522.13元利息保障倍数=(22,529,120.48+6,360,522.13)÷6,360,522.13=4.54 (2009年年报41页偿债能力分析 2008年利息保障倍数4.59)查看2009年报2009年中航精机年报没有对财务费用进行明细说明,只能假定财务费用全部是利息支出财务费用 923,905.74,利润总额32,333,347.82利息保障倍数=(32,333,347.82+923,905.74)÷923,905.74=35.996371=3599.6371%新浪网的数据是3599.6371,应该带%从2009年报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 财务费用不全部是利息支出,中航精机的财务人员能算出利息保障倍数7.63,因为他们知道利息支出是多少。
这就是利息保障倍数的值为什么不一样的原因了。
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time interest earned ratio),又称已获利息倍数(或者叫做企业利息支付能力比较容易理解),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
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
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相比,倍数越大,说明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
因此,债权人要分析利息保障倍数指标,以此来衡量债权的安全程度。
1公式利息保障倍数=EBIT/利息费用[1]公式中:分子:息税前利润(EBIT)=净销售额-营业费用[1]分母:“利息费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将利息费用计入财务费用,并不单独记录,所以作为外部使用者通常得不到准确的利息费用的数据,分析人员通常用财务费用代替利息费用进行计算,所以存在误差。
[1]2体现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反映企业经营收益为所需支付的债务利息的多少倍。
只要利息保障倍数足够大,企业就有充足的能力支付利息,反之相反。
利息保障倍数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
利息保障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它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要维持正常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至少应大于1,且比值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如果利息保障倍数过低,企业将面临亏损、偿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
3相关运用为了考察企业偿付利息能力的稳定性,一般应计算5年或5年以上的利息保障倍数。
保守起见,应选择5年中最低的利息保障倍数值作为基本的利息偿付能力指标。
关于该指标的计算,须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损益表对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进行分析,作为利息支付保障的“分子”,只应该包括经常收益。
(2)特别项目(如:火灾损失等)、停止经营、会计方针变更的累计影响。
(3)利息费用不仅包括作为当期费用反映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资本化的利息费用。
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
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利息保障倍数指标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收益与利息费用的比率,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亦称已获利息倍数。
其计算公式如下: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公式中的“息税前利润”是指损益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
它可以用“利润总额加利息费用”来测算。
公式中的分母“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
它不仅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
资本化利息虽然不在损益表中扣除,但仍然是要偿还的。
利息保障倍数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资本化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
由于我国现行的损益表(或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一般不单列利息费用,而是混在“财务费用”之中,因此信贷人员在未取得企业内部数据而只能依据其损益表来测算此项指标时,有时可用下述公式来近似地计算:利息保障倍数=(利润总额+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但要注意由于财务费用中还包括利息收入、手续费支出、汇兑损益等各项内容,在这些项目占比很大时,由此公式计算出的指标值可能与实际值出入较大。
例如:假设某公司1996年的利润总额为1000万元, 而损益表所列财务费用为100万元,如果按近似公式计算,其利息保障倍数为:(1000+100)/100=11(倍);但信贷人员通过查阅企业明细账,发现其财务费用的构成为:利息支出(包括票据贴现贴息) 200万元利息收入- 70万元汇兑损益- 40万元银行手续费支出10万元财务费用100万元因此,其实际得利息保障倍数为:(1000+200)/200 = 6(倍)可见两种方法计算出的指标值出入很大。
因此信贷人员在分析计算企业的该项指标时,应尽可能地从企业取得其财务费用内部构成明细账,用实际利息费用来计算该项指标值。
根据H公司的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可知其1996 年的利润总额为196263.61万元,财务费用为18637.50万元,因此,可近似地计算出其1996年的利息保障倍数为:(196263.61+18637.50)/18637.50≈11.53(倍)而事实上,该公司1996年的利息费用(包括票据贴现贴息) 为19688.61万元,据此计算出的其实际的利息保障倍数为:利息保障倍数=(196263.61+19688.61)/19688.61≈10.97(倍)可以看出,H 公司根据这两种方法计算出的利息保障倍数差别不太大,说明财务费用中利息费用占了绝大比重。
利息保障倍数整计算公式
利息保障倍数整计算公式利息保障倍数是一个衡量企业偿付利息能力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企业利润能否覆盖利息支出。
利息保障倍数越高,说明企业偿付利息能力越强;反之,若利息保障倍数过低,则可能出现偿付利息困难的风险。
下面将介绍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
利息保障倍数的主要计算公式是利润总额除以利息支出。
利润总额是企业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经营活动获得的全部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和非营业利润。
利息支出是企业为偿付债务利息所支付的金额。
根据这两个变量,利息保障倍数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在计算利息保障倍数时,利润总额和利息支出需要从财务报表中获取。
利润总额通常可以从损益表中找到,而利息支出则可以从利息费用中获得。
以下是一个具体的计算利息保障倍数的例子:假设企业在其中一年度的财务报表中提供的数据如下:营业利润:100,000元非营业利润:10,000元利息费用:20,000元首先,将营业利润和非营业利润相加,得到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非营业利润=100,000元+10,000元=110,000元然后,将利润总额除以利息费用,得到利息保障倍数:=110,000元/20,000元=5.5倍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
一般来说,利息保障倍数高于1.5倍被认为是比较安全的水平,而低于1.5倍可能表示企业的债务偿付能力存在风险。
不同行业和国家对于安全水平的要求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评估利息保障倍数时,需要综合考虑具体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利息保障倍数只是一个指标,不能单独作为判断企业财务健康状况的依据。
投资者和分析师在评估企业财务状况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现金流状况、市场竞争力等。
资产负债表中的利息保障倍数分析
资产负债表中的利息保障倍数分析一、引言资产负债表是企业会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状况进行登记和总结,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利息支付能力的一种衡量指标,它能够帮助分析师和投资者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
本文将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对利息保障倍数的分析方法进行探讨。
二、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构成资产负债表由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要素组成。
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而所有者权益则是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三、利息保障倍数的概念与计算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利息与支付的利息之间的比率。
它可以通过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来计算。
利息保障倍数 = (利润总额 + 利息费用 + 税前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四、利息保障倍数分析的意义利息保障倍数可以用来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
当利息保障倍数大于1时,表示企业的利润水平能够支付利息支出,说明企业具备了偿债的能力;当利息保障倍数小于1时,表示企业的利润水平低于利息支出,可能暗示企业面临偿债风险。
五、利息保障倍数分析的案例以某企业A为例,其资产负债表如下:资产流动资产货币资金 XXX应收账款 XXX...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 XXX...负债流动负债短期借款 XXX应付账款 XXX...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 XXX...所有者权益...利润表中,企业A的利润总额为XXX,利息费用为XXX,税前利息费用为XXX。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企业A的利息保障倍数为:利息保障倍数 = (利润总额 + 利息费用 + 税前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六、利息保障倍数分析的应用1. 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评估:根据利息保障倍数的大小可以判断企业是否具备清偿债务的能力。
倍数大于1时,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强;倍数小于1时,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弱。
2. 与同行业企业进行比较:通过与同行业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进行比较,可以了解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和相对优劣。
名词解释利息保障倍数
名词解释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在偿付利息时所拥有的盈利能力与应付
利息的比率。
这一概念通常用于财务分析中,以评估企业偿付利息
的能力。
利息保障倍数越高,表示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能够更轻松
地偿付其利息负担;而利息保障倍数较低则可能表明企业风险较高,偿付利息的能力较弱。
利息保障倍数通常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利润总额/利息支出总额。
其中,利润总额是指企业税前利润,也称为息前利润;利息支出总
额则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需要支付的利息总额。
这个公式的结果
越大,意味着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能够更轻松地承担利息支出。
利息保障倍数的理想值因行业和企业特点而异,一般来说,大
于1的利息保障倍数被认为是较为安全的水平,因为这意味着企业
的盈利能力可以覆盖其利息支出。
然而,不同行业和不同投资者可
能对利息保障倍数有不同的要求,有些可能要求更高的倍数以降低
风险。
在实际运用中,利息保障倍数是投资者、债权人和贷款机构评
估企业偿债能力和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利息保障倍数通常被视
为企业财务稳健的表现,而低利息保障倍数可能会引起投资者和债
权人的担忧。
因此,企业管理者需要密切关注利息保障倍数的变化,以及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维持或改善企业的偿债能力。
利息保障倍数整计算公式
利息保障倍数整计算公式
原标题: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赶紧get起来!
什么是合适的利息保障倍数?
保证倍数的值应大于1,该值越高,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担保
倍数指标反映了企业营业收入是所需债务利息的多少倍,企业盈利能力的
大小,以及盈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
它不仅是企业负债经营
的前提基础,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标志。
如果利息保障倍数
过低,企业将面临亏损风险,偿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降低。
负利息保护倍数意味着什么?
保证倍数为负。
直接原因是利息支出为负,是利息收入高于利息支出
造成的。
即企业从银行存款、投资债券或其他固定收益投资理财中产生的
收益高于企业从银行贷款或发行债券进行债务融资所支付的利息。
计算利息保障倍数需要注意什么?
在计算利息保障倍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损益表,分析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
作为利息担保的“分子”,应该只包括当期收益。
2.特别项目(如:火灾损失等)停止经营、会计方针变更的累计影响。
3.利息费用不仅包括反映为当期费用的利息费用,还包括资本化的利
息费用。
4.未收到现金红利的权益收益,可考虑予以扣除。
5.当存在股权不足100%但需要合并的子公司时,不应扣除少数股权收益。
利息保障倍数对企业债务偿还能力的衡量
利息保障倍数对企业债务偿还能力的衡量企业债务的偿还能力是衡量企业财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利息保障倍数就是用来评估企业偿还债务能力的一个重要财务比率。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在特定时期内所获得的利润(税息前利润)与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之间的关系。
具体计算公式为:利润总额(税息前利润)除以应付利息。
一个较高的利息保障倍数通常意味着企业具备更多的现金流和可供债务偿还的能力。
而一个较低的倍数则反映出企业的债务偿付风险较高。
利息保障倍数的合理范围应该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较高倍数(大于3)代表企业具备较强的偿债能力,较低倍数(小于1)则意味着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较弱,可能面临债务违约风险。
企业债务偿还能力的评估不仅需要考虑利息保障倍数,还需要结合其他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财务指标:1. 债务比率:企业总债务与净资产之间的比率。
较低的债务比率代表企业负债较低,偿付债务的能力较强。
2. 流动比率: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
较高的流动比率代表企业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偿付债务。
3. 速动比率:企业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
较高的速动比率代表企业有更多的现金或与现金等价物来偿付债务。
4. 资产负债率:企业总资产中负债的比例。
较低的资产负债率代表企业资产相对较多,负债相对较少,偿还能力较强。
5.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偿债需求之间的比率。
较高的现金流量比率代表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流来偿还债务。
以上指标可以提供一些参考,但并不是绝对的标准。
企业在评估债务偿还能力时,还需要考虑行业特性、企业发展阶段、市场环境等因素。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利息保障倍数作为一项财务指标,不应孤立地分析。
应结合其他财务信息、行业数据、市场前景等进行全面评估。
同时,企业还应定期进行财务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债务风险。
总之,利息保障倍数是评估企业债务偿还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企业应确保其倍数在合理范围内,同时进行综合分析,将其与其他财务指标结合起来,以全面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债务偿还能力。
利息保障倍数完整计算公式
利息保障倍数完整计算公式
其中
息税前利润=净利润+利息费用+税收费用
在这个公式中,净利润是指企业在支付利息和税金之前所获得的利润,利息费用是指企业所支付的利息金额,税收费用表示企业所支付的税金。
因此,利息保障倍数实际上是企业在支付利息和税金之前所获得的利
润与其支付的利息费用之间的关系。
利息保障倍数的结果越高,意味着企业有更多的净利润用于支付债务
利息,从而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更强。
一般来说,利息保障倍数大于1.5
倍可以被认为是较为安全的水平,但具体的标准也会因行业、企业规模和
借款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1.首先,从企业的财务报表中获取净利润、利息费用和税收费用的数值。
2.将净利润、利息费用和税收费用放入公式中得到息税前利润的数值。
3.将息税前利润除以利息费用得到利息保障倍数。
举个例子来说明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过程:
假设企业A在一年的财务报表中显示的净利润为100万美元,利息费
用为30万美元,税收费用为10万美元。
那么,该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为
100万美元+30万美元+10万美元=140万美元。
将140万美元的息税前利润除以30万美元的利息费用,得到利息保
障倍数为4.67倍。
这意味着企业A的净利润可以覆盖其利息费用的近5倍,从而表明企业A的偿债能力较为强劲,能够按时支付债务利息。
总结起来,利息保障倍数是一种用于评估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通过计算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间的比例来得出。
利息保障倍数越高,代表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
企业可以通过该指标来对其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利息保障倍数指标计算公式
利息保障倍数指标计算公式
利息保障倍数指标是一个用来评估企业还款能力的重要指标。
它表示企业每年利润可覆盖债务利息的程度,通常越高越好。
计算公式如下:
利息保障倍数 = (税前利润 + 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
其中,税前利润为企业在扣除各项税费前的净利润,利息费用为企业需要支付的所有债务利息总额。
一般来说,利息保障倍数超过2倍被视为较好的还款能力,而低于1倍则被认为是风险较高的情况。
因此,企业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的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及时做好风险控制和财务规划工作。
- 1 -。
做账实操-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
做账实操-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
利息保障倍数=EBIT/利息费用。
公式中:息税前利润(EBIT)=利润总额+财务费用,
息税前利润(EBIT)=净销售额-营业费用;
息税前利润(EBIT)=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经营成本。
什么是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反映企业经营收益为所需支付的债务利息的多少倍。
只要利息保障倍数足够大,企业就有充足的能力支付利息,反之相反。
利息保障倍数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
什么是现金利息保障倍数它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加付
现所得税再除以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的比率。
它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现金是现金利息支出的多少倍,更明确地表明了企业用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现金偿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已获利息倍数的计算公式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总额=(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资本化利息)
已获利息倍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收益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这个比率越高说明偿债能力越强。
但是,在利用这个指标时应该注意到会计上是采用权责发生制来核算收入和费用的,这样,本期的利息费用未必就是本期的实际利息支出,而本期的实际利息支出也未必是本期的利息费用;同时,本期的息税前利润与本期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现金也未必相等。
因此已获利息倍数的使用应该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结合起来;另外最好比较本企业连续几年的该项指标,并选择最低指标年度的数据作为标准。
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interest coverage ratio),又称已获利息倍数,是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
它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
利息保障倍数越大,说明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
因此,债权人要分析利息保障倍数指标,以此来衡量债务资本的安全程度。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经营收益与利息费用的比率,也称为已获利息倍数或利息偿付倍数.
其计算公式如下:
利息保障倍数 = 息税前利润(EBIT)÷利息费用
= (税前利润 + 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 (税后利润 + 所得税 + 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公式中的分子"息税前利润"是指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的利润.它可以用"利润总额加利息费用"来测算,也可以用"净利润加所得税、利息费用"来测算.由于我国企业财务报表中"利息费用"没有单独列示,而是包含在"财务费用"中,所以在计算时,可以用"财务费用"近似替代"利息费用".
之所以在公式的分子上要把利息费用加回到净利润中,是因为如果扣除了利息费用,就会低估偿付利息的能力,而所得税费用是在支付利息费用后才计算的,所以它不影响利息支付的安全性.
所以利息保障倍数 = (利润总额 + 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
= (净利润 + 所得税费用 + 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
因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利息保障倍数有不同的标准界限,一般公认的利息保障倍数的界限为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Interest Protection Multiples)
[编辑]
什么是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率(Debt Service Coverage Ratio/Times interest earned)又称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又称已获利息倍数,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
[编辑]
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公式中的分子“息税前利润”是指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前的利润。
公式中的分母“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不仅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
资本化利息虽然不在利润表中扣除,但仍然是要偿还的。
利息保障倍数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
[编辑]
利息保障倍数的作用
利息保障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它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要维持正常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至少应大于1,且比值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如果利息保障倍数过低,企业将面临亏损、偿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
[编辑]
利息保障倍数的运用
为了考察企业偿付利息能力的稳定性,一般应计算5年或5年以上的利息保障倍数。
保守起见,应选择5年中最低的利息保障倍数值作为基本的利息偿付能力指标。
关于该指标的计算,须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损益表对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进行分析,作为利息支付保障的“分子”,只应该包括经常收益。
(2)特别项目(如:火灾损失等)、停止经营、会计方针变更的累计影响。
(3)利息费用不仅包括作为当期费用反映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资本化的利息费用。
(4)未收到现金红利的权益收益,可考虑予以扣除。
(5)当存在股权少于100%但需要合并的子公司时,少数股权收益不应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