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合集下载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最新规划和趋势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最新规划和趋势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及其借鉴一、全球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及趋势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主要发达国家以通信、金融、物流、专业服务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已占全部服务业的50%,不仅改变了以往的服务业生产和经营方式,也带动了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总体趋势,发达国家的经济主体已经从原来的制造业转到服务业,特别是为生产者提供中间投入的知识、技术、信息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壮大。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随着产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生产服务部门,先后从制造业企业中独立出来,并不断发展成为专业的服务企业;二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软件、IT服务、研发设计等一些新的服务业态逐渐产生;三是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不断扩大,制造企业更多地将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性服务环节交给专业服务企业来完成,以降低其获取相应服务的成本,从而使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交易数量不断扩大,也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加快发展。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正成为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和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据世界银行统计,2006年全球服务业总体规模约36.8万亿美元,当前全球服务业产值比重平均已超过60%,部分发达国家超过75%,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远远超出服务业的平均增长水平。

以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国家为例,金融、信息、保险及经营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超过1/3。

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

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研发及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信息密集、人才密集的特点,是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代表着服务业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产业空间集聚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产业空间集聚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集合 . 竞 争 、 是 合作 . 流 . 交 知识 共 享和 文化 共通 .
并 由此提 出了 产业 集群 “的概念 [ 目前 对于 产 。 业集 群 的理 论 研究 仍 停 留 在对 集 群 案 例 的 归纳 研 究 上 .而 引用 这些 理 论 分 析 区域 产 业 集 聚发 展 潜 力 、指导 产业 空 间集 聚 发展 方面 的研 究鲜 有 报道 。 本文 以深圳l 为例 分析 产业 空 间集 聚 的动 力机 制 市 以 期为 产 业 的合 理 空 间引 导提 供借 鉴 。 对 深 圳 主 要 工业 行 业 集 聚 发 展 状 况 分 析 发
业交 往 、 业文 化 、 行 产业 技术 链和 产 业价 值链 等 的
因素和 弱集 聚 因素 对 产 业 空 间集 聚的作 用 ,并 在
深 圳 产 业 空间 集 聚动 力机制 比较 研 究基础 上 ,将 深 圳主 要 的 行 业 类型 进 行 空 间集 聚指 引 , 以期 为 产 业 的合 理 布 局 及产 业 政 策制 定提 供科 学依据 。
现 ,家具 制 造 业 、交 通5 输设 备重 造 业 、工 艺堂 7— 运 制 痢 声礼 擗 0 品 医药 制 造 、通 用设 备 制造 等 9类 行业 在 深圳l 一 集 中 程 度 较 高 .具 有 形 成 产 业 集 群 的 有 利 条 件 .
【 章 编 号】 1 0 —1 2 文 02 9 3
《 0 8) 9 0 5 6 2 0 0 —0 7 -0
ef c ni i d a n eprs n e a c h om— fe t a viu l tr iea d nh n et ec of nd e p ttve s he who ei usr e ii ne soft l nd ty.Bu he f m a tt or — t ftea glm e ai so c ina ndi vtbl. i o g o r t i c aso l on h on a ne ia e Th ntr lr as n i h tt eba i l m e t h e i e na e o St a h sce e n soft e idusr r r nse r d i t n tt i a iort n ty a eta f re no i siut on lpr i y by a m e a s si ul tng t e a l e a i ch nim tp ai h gg om r ton.W ih t S n h n a n e a pl t nay est fe d he z e sa x m ei l z hee fct a ・ a of va t g o lm e sa d d s dV ntge use e e t n a e usee nt n ia a a 0 l m n s

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良性互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良性互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 比较发达 的阶段产生 的,
部分服务业务转到低成本 国家去 。
是指工业产品的大规模消费阶段以后出现 的快速增长
的服务业 。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发展 起来 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 的服务业 ,包括信息、物 流 、金融、保险、会计 咨询 、法律服务 、商务服务 、 科技服务和人才服务等。 ( 一)现代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日益加强 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和农业之间出现了互动和融 合发展的势头。这种产业融合更多表现为服务业 向制 造业和农业的渗透 ,特别是与生产过程相关 的现代生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促进经济增长主要 由依靠 第二产业带动 向依靠第一 、第二 、第三产业协 同带动 转变。这就需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走中国
特色新型工业化道 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巩 固第一产业 ,做大第二产业,提升第三产业 。发展 现代产业体 系,要不失时机地发展现代服务业 ,提高 现代服务业 比重和水平 ,突出现代服务业 的知识性和
信息服务性 ,使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形成 良好的互动 发展机制 ,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紧密结合 ,构 建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 的服务支持体系,推动新现代 产业体系的发展与创新 。


现 代 服务 业发 展 新趋 势
服务部 门的跨 国程度仍落后于制造业 ,服务业的 国际 直接投资仍有较大幅度 的增长空间,近几年商务 、贸 易 、金融 、交通运输、仓储等领域 国际直接投资 比重 较大。跨国公司正在实现其服务业务的离 岸化 ,即将
产 性服 务业 直 接作 用 于 制造 业和 农业 的生 产 流程 。 产 业 融合 的典型 表 现是 服务 业 和制 造业 的关 系正 在 变 得
( 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的快速崛起 ,使经济社

《2024年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范文

《2024年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范文

《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篇一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以深圳市为例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现象成为了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市的快速发展与自组织演化成为该领域的典型范例。

本文旨在探讨深圳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特性、影响要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自组织理论概述自组织理论是指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系统内部通过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一种自我组织和自我进化的机制。

在城市空间发展领域,自组织现象表现为城市空间结构的自我调整和优化。

城市空间的自组织发展具有动态性、复杂性、多尺度性和多样性等特点,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文化演进紧密相连。

三、深圳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特性(一)深圳的快速城市化过程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吸引了大量人口和企业聚集。

城市空间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自组织特性,如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城市功能的混合性以及空间结构的动态变化等。

(二)自组织要素分析深圳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要素包括经济要素、社会文化要素、生态环境要素等。

经济要素如产业升级、资本流动等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重要影响;社会文化要素如人口迁移、社会网络等影响城市空间的布局与功能;生态环境要素如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则对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深圳城市空间自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一)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政策引导对深圳城市空间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制定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等,政府引导城市空间的布局与优化。

同时,市场机制也在城市空间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资本的流动和市场的竞争,推动城市空间的自我调整和优化。

(二)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圳作为科技创新的先行地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对城市空间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新技术的引入和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功能的更新和空间的再造,推动了城市空间的自组织演化。

(三)文化交流与社会互动文化交流和社会互动对深圳城市空间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关系的实证研究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关系的实证研究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关系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作为切入点,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辽宁省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协同关系。

结果表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生产性服务水平的提高对制造业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制造业的发展,并基于此提出了通过发展制造业生产性服务平台等方式来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平台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制造业也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近年来制造业逐渐成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尤其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将成为国家整个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它为国民经济中其他各行业提供了生产所必需的技术装备和重要零部件。

制造业要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市场,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并且不断拓宽制造业的发展领域,寻找新增长点。

而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将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进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装备制造业的升级需要大量知识和技术投入,而这些投入需要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来提供,这将拉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就很难迅速完成产业升级的过程,在制造业发展的现实中可以看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相对较慢的地区都是没有得到生产性服务业有效支持的地区,因此研究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产业关联特征将有助于分析两个产业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两个行业的特点,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

关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业两个产业之间关系的研究,目前的文献主要是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或者融合发展角度进行研究。

如童洁、张旭梅等根据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点,从实物产品和生产性服务的内在关联提出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模式,他们认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将加速制造业产业升级,并且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产生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而通过这种融合的创新模式将大大提升两个产业的竞争力。

产城综合体的成功案例分析

产城综合体的成功案例分析

产城综合体的成功案例分析案例一、深圳市通过产业布局规划实现由“产城互促”到“产城融合”一、传统产业布局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要素认识不足伴随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改善、交通通讯技术发展及生活消费观念变化,传统理论中影响产业布局要素,如地租、交通、基础设施等已不再是决定性要素;技术创新环境、政策法规和行政绩效、生态、人力资源供给、地方文化等新要素影响日趋增强。

而目前产业布局规划大多还依据传统理论编制,对新趋势关注较少,也缺少从空间供给需求角度进行的产业分类研究,使得产业布局缺乏清晰的空间指向,布局规划对新增产业门类缺乏兼容,难以保证空间供给与产业需求匹配,降低了空间供给效率。

2、缺乏产业布局与城市功能协调发展研究传统产业布局规划重视产业规模扩张与效率提升,立足产业需求对城市空间资源进行最大化挖潜,缺乏对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关系的协同研究,不能满足步入工业化中后期、以“质量提升”取代“增量扩张”为主要发展目标的城市需求。

3、缺乏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调控管理街接统筹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各类功能(包括产业功能)布局和土地利用的法定依据,然而当下产业布局规划与城市规划在诸多方面存在不衔接,导致难以落地实施。

一是总体布局上,部分新设产业园区游离于城市规划区之外,与城市总体布局相分离,脱离统一的规划管理监控。

二是产业布局规划虽位于城市规划范围内,但无法与城市规划在用地指标、功能安排、设施配套方面进行对接。

三是在编制思路和技术手段上缺乏协调,产业布局规划以引导性为主,缺乏强制性内容,与作为管理实施依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缺乏接口,分头编制的控规汇总到全市层面后往往出现各种走样;如产业规划判断制造业向服务业升级地区,由于基层政府短期利益驱动向居住功能置换。

二、产业布局影响要素结合国内外案例研究,笔者将当前产业布局的主要影响要素总结为科技要素、成本要素、服务要素、特色资源要素、生态资源要素等五种类型。

1、科技要素当今科技革命推动的知识产业以科学技术群落形式出现在各个领域,起主导作用的不是单项科学技术,而是由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海洋、环境等众多科学技术“交叉、融合”组成的科技群落,它几乎囊括了所有学科、产业、部门。

深圳产业园转型升级与培育创新驱动方面案例分析

深圳产业园转型升级与培育创新驱动方面案例分析

华强北
• 福田产业园通过这四种模式的转型,福田产业园的经济模式由粗 放高耗型转向了优质高效型。2013年,福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700.29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 1866.46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69.9%;人均生产总值达20.34 万元;地均生产总值和地均税收集约度分别达34.33亿元/平方公 里和8.97亿元/平方公里。环境资源负荷明显下降,万元生产总 值水耗和电耗降幅均超过预期目标;万元生产总值建设用地2.10 平方米,同比下降9.3%。
• 2.积极的建设与科技园区相关的配套设施。全面提高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 施的标准
• 3.加快高端产业链、科技生态链的建设。通过加快相关产业链的建设,可以 促进细分行业技术、产品和企业的专业化聚集。
• 4.整体提升园区现代化管理的水平。当自己的管理水平不足的时候要”请进 来”,当自己的管理水平有很丰富的经验时,也要学会“走出去”这样才能
深圳产业园转型升级与培育创新 驱动方面案例分析
• 深圳转型升级的背景
• 东部GDP占全国56%,东部能否转型调整成功,无论是对于我国短期经济 形势,还是对于长期发展方式转变,都具有重要影响。在东部,深圳过去是 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现在则是最早面临转型压力、率先进行转型发展 的先行地区。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 一系列发展阶段性困难:劳动和土地成本不断上升,土地资源、环境容量等 刚性约束强化,城市发展空间受限,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受外需萎缩和成本上 升双重冲击,部分制造企业迁出,深圳在全国率先面临转型发展的压力。当 前深圳亟需通过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 现转型升级,避免传统产业萎缩和迁出带来的产业空心化。
• 深圳转型的做法

内生\独立\融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演进路径分析——

内生\独立\融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演进路径分析——

内生\独立\融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演进路径分析——基于交易费用视角当前,提供中间需求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分工日益精细的产业发展中占居十分重要的位置。

而在学者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诸多视角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尤其引人关注。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以企业为研究单位,以交易费用为研究工具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互动演进关系做一详细分析。

分析的结果概括起来就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互动是沿着内生、独立、融合的演进路径展开的。

标签: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交易费用生产性服务业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在西方的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多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1975年,Browning和Singelman最早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他们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法律服务、保险、经纪等具有知识密集和为客户提供专门性服务的行业。

以后,随着对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的深入,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出了各自的分类标准。

例如:Daniels把生产性服务业认为成消费性服务业以外的服务领域;Howells和Green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保险、银行、金融和其他商务服务业等等。

我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并把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互动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命题,学者对此论述已有很多。

例如:吕政等人使用经济分析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内在机理进行了研究;陈宪,黄建锋从分工的角度,考察了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关系的动态演进;张惠萍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逐渐融合的结论;马风华,李江帆对生产性服务也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更是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

综上所述,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虽有很多,但是这些文献多是侧重于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理论解释或是之间的实证分析,而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演进关系的论述多是局部的某一个阶段或者宏观的泛而谈之,而且分析的方法也是介绍性质的较多,多没有深入展开。

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战略措施

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战略措施
政界 I 1 科学决策
【 者简 介 】 作 李松庆 : 东工 业 大学管理 学 院副教授 , 济 学博 士 。主要研 究方 向是 现代服 务 业及现 代物 流 。 广 经
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 互 动发展 的战略措 施
口文 / 松庆 李
摘要 : 生产 性服 务业 与制 造业 的 互动发 展是 珠 三 角经 济发展 中的一 个 焦点 问题 。本 文概述 了生产性 服务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越突出, 生产性服务
业发 展 有利于 制造 业竞 争 力提 升 。高 传胜 研究 表 明 , 以 上 海 为龙 头 的长 三 角能 够 实现 国内 其 它地 区难 以实现 的 制造业 大量 集聚 与 良好发展 , 由于上 海相 对 发达 的 是
主要 集 中在 生产 性 服务 业 对 制造 业 竞 争 力提 升 作 用 的
政界 l I 科学决策
生产 者服务 业 的支撑 作用 。 陈宪 、 吉昌认 为 , 郑 生产 性服 务业 与制造 业 问是相 互作用 、 同发 展的 。 共 以浙江 为例 , 郑吉 昌进 ~步指 出 , 先进 制造 业基地 建 设必 须 与相关服
务支 撑产业协 同发展 。唐珏 岚认 为 , 产性 服务 业对提 生
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理论进展 , 分析 了珠三 角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 的必要性 , 而从培育 进 外包意识、 扩大服务需求 ; 调整差别性政策、 重视服务业发展创新 ; 加强 C P E A下粤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 ;
推 进 生产性服 务 业集聚 式发展 等 方面提 出 了珠 三 角生产 性服 务业 与制造 业 互动发展 的战略措 施 。 关 键词 : 生产 性服务 业 ; 制造 业 ; 动发展 ; 三 角 互 珠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提升作用及思考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提升作用及思考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提升作用及思考作者:张智明付艳艳来源:《商情》2011年第09期【摘要】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凭借其与制造业的互动性,对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国内关于生产服务业对制造业提升作用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概括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制。

同时,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提升出角度发,对我国西部工业园区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升级引言有关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例如罗斯托的经济发展五阶段论和丹尼尔.贝尔的三阶段论)都说明服务业代替制造业成为发展的新动力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说明了这点。

然而,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替代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关系。

在发展过程中,以金融、保险、法律、会计、管理咨询、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工程设计、产品维修、通信、物流、会展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成为提升制造业效率和竞争力所依赖的高级要素。

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乔均等指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特点。

没有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的比较成本难以下降,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也难以提高;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产出的主要需求部门,它同时决定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及其国际竞争力水平。

具体表现为:(1)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互动中促进分工细化。

随着企业面临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以及竞争越来越高,追求专业化而不是范围经济,便成为企业普遍诉求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

原先作为企业内部的研发、设计、营销、咨询等服务职能部门逐渐分离出来,由独立的市场主体运作。

(2)信息化加速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互动中融合。

(3)创意文化产业正在成为都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文化和网络产业正在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于城市经济体系,有其网络产业可以不受区域经济制约实现跨越式发展,对城市及其连接其他城市制造业起到促进作用。

《2024年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范文

《2024年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范文

《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篇一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以深圳市为例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空间发展成为了众多城市规划与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过程中,自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空间发展机制,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功能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以深圳市为例,探讨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机制及其影响,以期为其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二、深圳城市空间发展背景深圳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示范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城市空间的迅速扩张和复杂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

在这个过程中,自组织机制在推动城市空间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自组织理论在城市空间发展中的应用自组织理论认为,城市空间发展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即各种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中形成城市空间的自组织结构。

在深圳的发展过程中,自组织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自组织:深圳的经济发展由早期的制造业逐渐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转型,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产业集群。

这种经济结构的自组织演化,推动了城市空间功能的更新和优化。

2. 社会自组织: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迁徙,深圳市民的社会网络逐渐形成并不断优化。

这种社会网络的自组织发展,促进了城市空间的多元化和活力。

3. 文化自组织:深圳作为移民城市,文化多样性是其显著特征。

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氛围,推动了城市空间的创新和发展。

四、深圳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特征深圳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结构的复杂性:深圳的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出复杂的网络状形态,各种功能区相互交织、相互依存。

2. 空间演化的动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深圳的城市空间不断进行着动态的调整和优化。

3. 空间活力的多元性:深圳的城市空间充满了活力和多元性,各种文化、各种产业在这里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魅力。

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互动机理

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互动机理

场进行扩 张 , 推动 了经济全球化 的加速 形成以及进一步深化。
马丁- 柯尔( 0 6认为 , 1 20 ) 2 世纪初 , 以发达国家的跨 国公 司作为
多见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种条件 的限制 , 这些国家 的
制造业发 展落后 , 自然就制约 了现 代生产性服 务业发 展 ; 处 而 于种子期的现代生产性服 务业对 制造业的拉动基本上很小 , 可
业 与 现 代 生 产性 服 务业 的融 合互 动 是 因对 挑 战 的必 然 选 择 。通
专业化程度较低 的制造业 与发达的现 代生产性服务业。这种情
形 的互动机理主要表现 为服 务业对 于制造业的支撑作用 , 而 进 进一步促进 制造业的发展 。 3“ 、双高” 阶段 。表现为专业化程度较 高的制造业与发达 的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并存 。在 西方发达国家 , 生产力高度发展 , 社
1基 于跨 国公 司的全球竞争机 制。跨 国公 司作为一种实力 、
雄厚 的经济组织 , 它在 制定 和实施全球 战略 时 , 已经不 再将 世 界看作是单个国家市场的简单组合 , 而是将 其视为一个统一的 全球一体化 市场 ( 约瑟夫 ・ 格里科 , 约翰 ・ 肯伯里 ,08 。凭借 伊 20) 对外扩张的强劲 动力和全 球战略眼光 , 国公 司纷 纷向全球 市 跨
【 关键词 】 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 互动代理


相对 发展 水 平 差异 与产 业 互 动 发展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 于制造业社会化及专业化 缘 程度 的差异 , 代生产性服 务业 与制造业的互动特征会出现阶 现 段性变化。发展程度 不同的制造业与现代生产性服 务业的互动 发展 , 既有共性 , 有特 性 , 又 提炼 与总结其互动发 展模式 , 助 有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机制——基于超边际模型分析和计量实证的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机制——基于超边际模型分析和计量实证的研究
管 理和协 调 费用 的增加 ,一旦 后者 的费 用超过 了前 者 ,便 会催 生 出服务业 的
发展 萤 。
上述 这些 文献 只是从 文字 角度 描述 了两者 之 间的 “ 动 ”关 系 ,虽通 俗 互
易懂 ,但缺 乏 规范性 ,探讨 的也不够 深入 ,文献 之 间也缺 乏联 系 。正是基 于
的作用 。格鲁 伯 、沃克 ( 9 3) 利用 奥地利 学派 的 “ 回生 产学 说 ”阐 。作 者认 为 制造业 的发展 将 导致纵 向和横 向的 分 工 ,而纵 向的分工— — “ 专业 化 ”将 大 大增加 迂 回生产 的程 度 ,这 将会 导致
产 函数 , 过数 理推 导 , 者得 出结 论 : 经 作 新产 品 的引进 确实 能够提 高生 产率 。 基 于 内生增 长理论 的发展 ,后 来 的学 者 则试 图将生 产性 服务业 作 为 中间产 品 加 人到 C D 函数 中。Mak sn( 9 9) Ehe 18 — rue 18 在 tir( 92)研究 的基 础上 ,将 生 产性服 务 业作 为 中间产 品加入 到 CD 函数 中 , 出 了生产性 服 务业促 进 制 . 得 造 业发展 的内在机 理 :制造 业 的发 展会 促使 “ 专业 化 ” ,从 而加深 了产 品 的
有序 地发展 ,理清服 务业 、尤 其是生产 性服务 业促进 制造业 发展 的机制便 成
了理论 界要 阐述 的一个重要 课题 。这将会对 加速 推进 中国的工业 化 、现代 化 进程具 有重要 的意义 。但遗憾 的是 ,对 于这个 问题 ,理 论界 的解答却 还不 尽 如人 意 ,而本 文则试 图在 这方面 作 出些许 尝试 和努力 。 基于此 ,本文 的结 构安排 如下 :第 二部分 首先对 生产 I 生服务业 与制造 业

基于偏离-份额法的服务业竞争力与结构变化实证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基于偏离-份额法的服务业竞争力与结构变化实证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总 体 取 得 了较 为 理 想 的 增 长 幅度 。 其 中, 信 息传输 、计算 机服 务和软 件 业 , 批
近 年来 , 深圳市 制造业总量规 模持续 增长 , 特 别是先进制造 业 、 高技 术制造业 、 战略性新 兴产业增 长迅猛 ,2 0 1 2年先进 制造业完成增 加值 3 6 3 2 . 4 1 亿元 , 同比增 长6 7 % ;高技术 制造业 增加值 2 9 5 5 4 4 亿 元 ,同比增长 8 . 9 %。2 0 1 2 年深 圳市重 点扶持 战略 性新兴 产业项 I l f 2 0 0 0多个 ,
高1 5 . 1 个百分点 。
服 务 业 促 进 经 济 增 长 的 效 应 分 析
1 0 0 8 7 1
( 一 )现 代 服 务 业 繁 荣 兴 旺是 世 界 发
达 经 济 体 的基 本 特 征
磊’ 、 、 。博 士后 ( 1 、北京大 学国家发展研 究 院 北京 武汉
广 东深圳 5 1 8 0 0 0)
争力
党的十七届五 中全 会 ,对现代产业体
系特征和内涵作了 “ 结构优化 、 技 术先进、
清洁安全 、 附加值高 、 吸纳就业能力强”的 科学表述。从结构优化的角度讲 ,在发达 经济体 ,现代产业体系主要 由现代服务业 发展比较充分的产业构成 ,一般 情况下现 代服务业要 占GDP 的7 0 %左右; 在新兴经 济体 ,现代产业体 系主要指工业化进程 比
5 1 5 . 7 8亿元 ,同比增 长 8 9 %,占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 的 2 2 . 3 %。信息传输 、软件 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金融业 ,科 学研究和
基 于 偏 离一 份 额 法 的 月 艮 务 业 竞 争 力 与 结 构 变 化 实 证 分 析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_分化_互动与融合的实证分析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_分化_互动与融合的实证分析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分化、互动与融合的实证分析3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霍景东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 夏杰长 一、制造业服务化:分工、互动与融合的理论解释11交易成本:服务业与制造业分离的直接动因。

市场和企业是可以替代的两种组织分工方式,市场运用价格机制组织分工,企业运用权威关系组织分工。

建立企业的主要原因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

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劳动,虽然随着出卖这类信息专门人员的出现,这种成本有可能减少,但不可能消除,而劳动者为获得一定的报酬同意在一定限度内服从企业家的指挥,这时就产生了企业。

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家管理的效率会逐步降低,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就会大于市场交易成本,企业就会将一部分业务分离出来,重新利用市场机制来组织分工(科斯,1937)。

企业的出现不仅用非市场方式代替市场方式组织分工,而且以要素市场代替中间产品市场,只有当中间产品的交易成本高于用来生产该中间产品的要素交易成本时,企业才出现。

产业分工重组,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自己生产所有的中间产品,转而把中间产品外包出去;不再设置所有职能部门,转而把一些职能部门剥离出去(张五常,1983)。

我们进一步分析,企业的组织边界就是要确定企业应该生产什么产品及完成产品生产的具体环节,而生产产品的许多环节,如原材料、营销、财会、物流、研发、融资等,可以由企业自身去组织,也可以向其他企业购买,当企业组织成本高于购买成本时,企业就会购买,在这种需求的刺激下,生产性服务企业就产生了。

21专业化分工: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重要原因。

专业化分工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最重要因素。

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产品的精细化和复杂程度快速提高,加上经济全球化,使得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虽然信息化使得企业家的管理能力大大增强,但一个企业不可能在所有业务甚至是产品的每个环节或企业运行等方面都具有优势,这样就大大促进了劳动分工的深化。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互动关系r——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的实证分析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互动关系r——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的实证分析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互动关系r——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的实证分析王正新;孙爱晶;邱风【摘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引导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是促进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式.文章运用生态共生理论中Lotka-Volterra模型理论分析两者之间的互动机理,基于1993-2016年数据对两者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检验,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Lotka-Volterra模型中的竞争参数并分析两者互动关系的均衡点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存在类似于种群生态系统中的互利共生关系,双方互为投入带动彼此产业发展并最终达到产业间的稳定均衡状态,最后对如何加快中国的产业升级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期刊名称】《华东经济管理》【年(卷),期】2017(031)007【总页数】6页(P88-93)【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先进制造业;lotka-Volterra模型;互利共生【作者】王正新;孙爱晶;邱风【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6;F124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遇到“瓶颈”,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传统制造产业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国家的发展战略。

先进制造业不断吸收高新技术成果,具有强劲的创新能力、高效的资源利用率、更高的产品附加值,是推动制造业向高效率、高附加值方向转型的有效途径[1]。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一种具有较强产业关联性的产业,它可以将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中间投入品并将其源源不断的输送至制造业以提高其生产效率、促进技术创新、保持生产可持续性[2]。

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依托于现有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以人力资本、知识资本、信息流、物质流、资金流为依托,搭建起产业间物质、信息、人力的输送与交流,在产业相互渗透中实现产业的双向升级。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关系——基于阶段论分析范式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关系——基于阶段论分析范式

生 产性 服 务业 在 各 国经 济 发 展 中所 占的 位 置 不 断 提 高 ,所 占 的 比重 不 断 提 升 ,引 起 了 各 罔 政 府 的重 视 ,也 成 为 学 术 界 关 注 的焦 点 之 一 。 而 我 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模式 的转 型期 ,对生产性 服务 业 起 源 及 其 与 制 造 业 互 动 关 系 的 认识 具 有 一定 的 现 实意 义 。 刘 培林 、宋 湛通 过 分 析 2 0 年 经 济 普 查 数 据 04 发 现 : 目前 我 国生 产 性 服 务业 部 门从 其 内 在 属性 上 看 ,是 一 个 相 对 “ 昂贵 ” 的产 业 ,因 为 其 装 备 个 劳 动 力 所 需 的资 产 量 比制 造 业 多 ,财 务 效 应 和 经 济 效 益 比制 造 业 差 ,而 且 进 入 这些 服 务 业 的 投资 门槛不 比制造业低 。他们据此得 出结 论 ,在 我 国 目前 的 国情 之 下 ,将 大 量 资 金 投 入 生 产 性 服 务业 的 机 会 成 本 大 于投 人 制 造 业 的机 会 成 本 。而 江小涓 、李辉对跨 国公 司在华投 资企业进 行的一 项 调 研 表 明 ,服 务 业 发 展 滞 后 已成 为 影 响 制 造业 竞 争 力 的重 要 因素 。特 别 是 分 销 、物 流 、融 资 和 其它生产性服 务业发展 明显滞后 ,成 为影响其在 中 国投 资 企 业 竞 争 力 最 主 要 的原 因之 一 。 一 个 从 一 微 观 成 本 视 角 得 出生 产 性 服 务 的机 会 成 本 较 高 , 个 从 宏 观 发 展 视 角 分 析 得 f 国 的生 产 性 服 务 我 业 发 展 滞 后 对 围 民经 济 的发 展 有 不 良影 Ⅱ 向,出 现 这 种 发 展 需 求 旺盛 ,却 机 会 成 本 较 高 的局 面 ,这 问 题 带 有 很 强 的 中 国特 点 ,局 面 的形 成 是 规 律 发 展 在某 一 阶 段 的 反 映 ,本 文 一 般 性 地 从 生 产性 服 务 业 的起 源 探 讨 ,对 发 展 过 程 进 行 认 识 ,提 出 两 个 产 业 互 动 发 展 阶 段 论 的观 点 ,试 图为 分 析 巾 国制造与生产陛服务业的现状提供依据 。

由“产城互促”到“产城融合”——深圳市产业布局规划的思路与方法

由“产城互促”到“产城融合”——深圳市产业布局规划的思路与方法
revisions of existing planning methods that touch on the reorganization of industri— al establishments,direction of industrial space,the merging of industries and ur— ban development,planning collaboration and SO on.The new methods are expect— ed to facilitate mutual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nd industries.At the end.Shen— zhen case was used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proposed methods. Keywords:industries,city functions;integration,reinforcement,spatial industrial planning,Shenzhen
1.3当前产业布局规划编制的新趋势新

要求
1.3.1 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会等学科“交叉融合、源头创新”为推 动的世界产业结构呈现出“产业融合发 展、产业边界模糊、新兴产业涌现”等 新趋势,产业在布局上表现出极大的灵 活性和分散性(吴扬,等,2008),空间 选择更注重城市要素投放,因此规划需 要统筹考虑产业布局新要素需求与城市 功能的匹配关系。 1.3.2产业空间布局必须纳入统一的城 市规划管理
当今科技革命推动的知识产业以科 学技术群落形式ft{现在务个领域.起乇 导作用的不足单项科学技术.而是}}{新 能源、新材料、信息、,-物、海洋、环 境等众多科学技术“交叉、融合”组成 的科技群落,它几乎囊括丫所有学科、 产业、部『】。孕育这些科技群落的李问 载体笔者称之为科技要素,具体如大 学、实验窒、研究院所等为产业发展提 供科学及技术创新动力的要素类型。科 技要素导向型产业是以创新为核心动力 的行业门类及环节,如高新技术产业、 战略新兴产业研发、中试、孵化等。 2.1.2服务要素

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

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

2016年5期总第812期一、引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新阶段,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新的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未来发展方向。

其中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动协同式发展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生产型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变。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制造业向服务链条延伸。

促进信息技术服务,在“互联网+”背景下,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如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外包、检测、环保、物流、融资、人力资源、品牌等,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公共平台、建立生产服务基地和功能区,增强服务业的辐射能力。

互联网经济下,服务业占比国民经济行业比重49.5%,服务业同比增长8.4%。

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理论分析生产性服务业是指生产活动提供的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批发经纪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

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思想起源来源于让’巴蒂斯特’。

萨伊提出服务创造效用,他认为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服务保证生产顺利进行,服务会创造财富。

1.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过程分析佩恩指出随着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业和制造业相互补充和替代的关系。

生产者服务制造业高级投入要素,影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国际竞争力,影响货物贸易的流向、贸易模式和收益分配(Markusen,1989;Marrewijk,1997;Nordas,2010)。

Diaz (1999)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内涵: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作用、依赖,共同发展的互动关系。

随着制造业发展对交通、金融、社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增加,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

而生产性服务业业增长依赖制造业中间投入发展。

(Bathla,2003;李江帆、毕斗斗2004;陈宪、黄健锋2004;Preissl,2007)。

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持有互相依赖、互相协调、互相发展的“互动论”观点,具有“一体两翼”的特点(刘书瀚,2010;徐索亚2010)。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日新月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日益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在我国,这种互动关系更是对提升产业链水平、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解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深入探讨其内在机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首先界定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概念和范畴,明确了两者的互动内涵。

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回顾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进展。

随后,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两者之间的互动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理论基础,探讨两者之间的互动机制和路径;二是实证研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揭示其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三是分析当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服务效率低下等;四是提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良性互动的对策和建议,包括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创新驱动、提升服务质量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为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现状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性日益增强,两者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发凸显。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连接制造业与消费者市场的桥梁,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制造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取得了显著进步。

金融、物流、信息技术、商务服务等领域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为制造业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支持。

特别是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推动了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分析———以深圳市为例唐国兴,段 杰(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摘 要]通过综述学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研究成果,并对两者互动发展的几种机制作了简要介绍,建立了关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关系之间的回归模型,基于深圳1990~2004年间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数据,从乘数关系和弹性关系两方面验证了二者具有和理论推证结果一致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互动关系 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理论探讨(一)生产性服务业概念提出及含义从20世纪中期起,欧美等发达工业国家相继跨入后工业社会,随着整个社会经济水平及劳动力要素水平的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其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

依目前已掌握的文献资料来说,普遍认为是Machlup 在1962年最早提出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 )概念。

Machlup 较为明确地探讨了生产服务的概念,他认为生产服务必须是知识产出产业。

G reen field 认为,生产服务业是企业、非营利组织和政府主要向生产者而不是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和劳动。

1975年Browning 和S ingleman 正式利用了生产者服务业对服务业进行功能性分类。

其后,不乏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采取不同方式进行了各种角度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但至今,国内外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还没有一致的意见[1]。

研究者一般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直接作为工业企业的中间投入、作为商品交换过程的一环的流通和金融服务、与新生产结构相适应的人力资本的形成所需要的服务、对整个生产体系进行空间上协调和规制所需要的服务。

在外延上包括: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电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信息科技综合业、商务服务业等[1~2]。

(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概述国内外许多的学术研究表明,服务业与工业(尤其是制造业)之间并非离散的贸易关系,而是一种强烈相关的双向互动关系。

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产业服务化理论”,认为制造业生产将变成“服务密集”,即制造业产品的生产会越来越多以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制造生产领域,对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生产性服务业为现代制造业提供了发展平台,并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

它既是一个国家(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集中表现,也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来源[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和制造业己经卷入它们高度相关和补充的阶段。

A.D.MacPhers on 对纽约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状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外包”对制造业的创新行为有很大的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制造业的生产率提高也有很大的贡献。

这一研究成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已经进入了高度相关阶段[4]。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过程及其在社会生产中作用情况,普遍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有四种关系:(1)“需求遵从论”认为制造业是服务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服务业发展处于一种需求遵从地位;(2)“供给主导论”认为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发达的生产者服务业,就不可能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3)“互动论”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部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互动关系;(4)“融合论”认为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部门边界越来越模糊,两者将逐步融合[3]。

事实上,这四种关系理论都是静态地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都是表述了一个发展阶段的相互关系。

生产性服务业由最初的“黏合剂”到后来逐步独立为一个主要生产经营部门,这中间暗含了经济社会的进步、分工的细化、智力要素的提高等过程。

(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机制的理论1.生产迂回学说。

生产迂回学说认为,除了提高资本密集度以提升生产力外,生产过程的重组和迂回也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因素[5]。

因为更加迂回的生产过程不仅需要使用更为专业的劳动力与更多的资本,而且生产步骤的增加也增加了中间投入的数目。

格鲁伯和沃克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实质上是在充当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传送器,最终将这两种能大大提高最终产出增加值的生产要素导入生产过程之中[6]。

薛立敏等认为,可以把生产性服务的提供者看作一个专家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提供知识及技术,使生产迂回度增加,生产更加专业化、资本更为深化,并提高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力[7]。

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分工与专业化逐渐深化,经济效率将越来越取决于不同生产活动之间所建立起来的联系属性,而非取决于生产活动本身的生产率状况。

实际上,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一般都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主要依据是分工和贸易带来的好处,分工和专业化使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为企业的生存发展依据;认为服务业(主要指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其他部门增长的过程产业,是经济的粘合剂,是便于一切经济交易的・29・产业,是刺激商品生产的推动力。

二者的分工主要通过服务外包体现出来。

例如,原先作为企业内部的研发、设计、会计、营销、咨询等服务职能部门逐步分离出来,由独立的市场主体运作。

2.价值链(或竞争力)说。

价值链(或竞争力)说则是依据美国迈克尔・波特的企业竞争优势理论,从价值链构成的角度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机制。

波特认为价值链可以分为两大部分:(1)下半部分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及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经营环节”(包括产品设计在内的物质创造、销售、储运和售后服务等活动);(2)上半部分为企业的辅助活动(包括企业组织建设、人事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等)。

企业价值链之间的差异奠定了产品差异化的基础,也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

从价值链的构成来看,许多环节明显是与生产服务相关的,因此,波特实际上也认为生产者服务是产品价值的重要构成部分和产品差异化的主要来源[8]。

因此,持这种观点的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主要是由于不确定性,企业会通过外购或者分包方式分散风险、将资源集中在最有竞争优势的环节,从而增强企业的灵活性和效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签订合约外购服务行为“半结合”式的非完全市场化组合形式(如企业联盟、分包等),可以使原生产单位既具有一定效率又能在竞争方面保持灵活性且更能专注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和提升。

3.生态群落说。

王金武基于生态学的启示,提出经济群落是经济生态系统中一种特定的组织,各种群落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群落组成有:农业群落、工业群落和现代服务业群落,还有不可缺少的制造业亚群落、生产性服务业亚群落。

制造业亚群落和生产性服务业亚群落之间是相互交融。

制造业亚群落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生存的环境:(1)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中衍生出来:(2)制造业亚群落是生产性服务业亚群落的主导消费者。

生产性服务业亚群落为制造业亚群落提供的营养:生产性服务业亚群落为制造业亚群落提供升级的知识流。

两群落的关系为:制造业亚群落为生产性服务业亚群落提供了生存的空间、空气、阳光等;生产性服务业亚群落为制造业亚群落提供了水(基础建设类)和营养(活性开发类)[9]。

这种观点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看作一个共生过程,既相互交融又各自独立,主要表现为相互依存的共生发展。

二者的互动发展过程是二者交换能量、交换养分的过程。

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实证分析近年来,基于各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在关于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方面,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G uerrieri和Melician曾选取了OEC D六个代表性国家(丹麦、法、德、英、日和美)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其结果表明,制造业部门是生产者服务业部门产出的主要需求部门,同时决定着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及其国际竞争力水平[10]。

陈宪等人以我国1997年投入产出表为依据,经计算发现:在对制造业的中间需求总额中,66%来自制造业内部,仅有14%来自服务业,而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中间需求占到整个服务业中间使用的45%。

这表明在我国现阶段生产结构中,制造业部门是服务业产出的主要消费者,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依赖性较强。

对于不同服务业部门,用于制造业中间需求的比重差异较大。

如制造业对商业饮食业、金融保险业和运输邮电业的中间需求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56%、45%和45%[11]。

依据顾乃华等人的文献综述[3],对生产性服务业作出实证研究的还有Markusen,其在E thier研究成果基础上,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产品引入模型,解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和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及进行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积极意义。

Francois用数学模型推导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是互动关系。

Se Hark Park利用1975年和1985年的投入产出表,对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南朝鲜、新加坡、泰国这八个太平洋地区国家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共生关系的演进进行了分析,并采用计算依赖度的方法测量制造业和各种服务活动之间的关系。

李冠霖和薛立敏等也同样运用投入产出法,分别得出了服务业及其内部各行业向制造业提供的生产性服务逐步增加的结论[7]。

综合以上的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学者一般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验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关系,并且均验证了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共生的关系。

(一)深圳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状况1.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深圳的生产性服务业是伴随着深圳工业(尤其是制造业)高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在特区建立伊始,深圳的生产性服务业也开始逐步形成,当时面向内陆的转口贸易及承接了香港的部分生产性服务业转移使得深圳的生产性服务业刚起步就具有较高的经济贡献和就业贡献。

在1990年其增加值就达到了47.8亿元,至2005年,其增加值已经高达1359.1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5%,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1990年的54.5%增至2005年的58.9%,而占G DP比重则呈波动状态,主要原因是深圳工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而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依赖传统型生产性服务维持增长,故其所占比重始终难以扩大。

生产性服务业在1990年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数为5.7万人,就业人数连年递增,至2005年其吸纳就业人数超过72万。

吸纳的就业人口占第三产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则在1990~2000年期间出现比重下调,其主要原因:一是深圳的社会服务业以批发零售行业的蓬勃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二是采用G B-T4754-94行业分类标准进行统计,使得统计数据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