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课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课文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课文想要说明的是做事情要想别人没想到的,要有创新精神。
店铺在此整理了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课文从前,有位画师收了三个徒弟。
有一天,画师把三个徒弟召(zhào)集在一起,要考考他们。
他给每个徒弟一张同样大小的纸,让他们画骆(luò)驼(tuo),看谁画的骆驼最多。
徒弟们想了一会儿,便拿起笔画了起来。
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
画完以后,他很得意,以为自己画得最多。
二徒弟想:纸只有这么大,要画出最多的骆驼,该怎么办呢?于是他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他画的果然比大徒弟多。
画师看了看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
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原来,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mián)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看到画师称赞小徒弟的画,大徒弟和二徒弟感到很奇怪。
画师说:“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fú)的群山里走着,若(ruò)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qià)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两个徒弟恍然大悟。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课文内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
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的骆驼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
课文的题目提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教学时,要利用好插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想别人没想到的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个开发学生智力的有趣的故事。
在此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想别人没想到的》,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想别人没想到的》从前,有位画师收了三个徒弟。
有一天,画师把三个徒弟召hào集在一起,要考考他们。
他给每个徒弟一张同样大小的纸,让他们画骆uò驼tuo,看谁画的骆驼最多。
徒弟们想了一会儿,便拿起笔画了起来。
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
画完以后,他很得意,以为自己画得最多。
二徒弟想:纸只有这么大,要画出最多的骆驼,该怎么办呢于是他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他画的果然比大徒弟多。
画师看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
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原来,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mián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看到画师称赞小徒弟的画,大徒弟和二徒弟感到很奇怪。
画师说:“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fú的群山里走着,若ruò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qià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两个徒弟恍然大悟。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课,从上课铃一响,师生进入教室起,就得形成良好的开端。
艺术性地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迅速集中注意力,明确学习目的,产生直接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情感迅速转入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情境。
优秀教师总是让开场的讲话像磁铁般地吸引学生,使他们获得首次深刻的感知。
徐老师执教的《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的导入部分可真是煞费苦心。
记得第一次上这篇课文时,徐老师选用了一个古代人根据“踏花归来马蹄香”的诗句画画,看谁画得最巧妙的故事。
因为直接让学生来理解这句古诗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因此课一开始课堂气氛有些沉闷。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PPT优质课
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问题分析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
——画师满意
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 了很小很小的骆驼。
二徒弟: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12 想别
(1)自由读课文,读 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 桌合作,识记字形, 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 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 上记号,与同桌讨论 解决
识字
召(zhà o)集 骆(luò ) 驼(tuo) 连绵(miá n)起伏(fú ) 若(ruò )隐若现 恰(qià )好
小徒弟: 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 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 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为什么这幅画最好?
这幅画上虽然只有两骆驼, 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 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 若隐若现 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 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 的骆驼吗?
总结
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 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 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 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竹锁桥边卖酒家”
说的也是一次考试画家,主考官也是出 了一句诗为画题。这句诗是“竹锁桥边卖酒 家”。结果入选的却是一位没有画出酒馆的 画家。
他画的是小桥流水、竹林茂密,在绿叶 掩映的林梢远处露出古时候的一个常用酒帘 子,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酒”字。这幅画 儿,画面上不见酒店,却使你似乎看到了竹 林后面却有酒店,重点是用形象体现出一个 “锁”字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12_想别人没想到的》课件
连绵不断
fú 连绵起伏
多音字组词
• 数:shǔ(数不清、数星星) shù (数学、数字) • 禁:jīn ( 禁不住、禁受 ) jì n ( 禁止、严禁 ) • 露:lù ( 露出、露水、露天 ) lòu( 露脸、露马脚 )
返 回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用横线 画出来。
3.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用 波浪线画出来。
二徒弟想:纸只有这么大,要 画出最多的骆驼,该怎么办呢? 许许多多 于是他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他画的果然比大徒弟多。 果然
只画 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 一只 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 另一只 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 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只弟
。
,
而三徒弟
高度称赞。
,却得到画师的
总结
• 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 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 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 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绘“藏”
传“香” 绘“香” 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 特别设立了翰林书画院,并用 考画来取仕。有一年,考画的 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 这里的“花”、“归来”、 “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 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 这就得让考生们动一动脑筋了。
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 里捏一枝花;
有的还在 马蹄上画上 沾着的几片 花瓣。
只有一位考生画 了几只蝴蝶绕着马 蹄翻飞。显然是马 儿踏花归来,马蹄 上花香犹存,才招 引来了蝴蝶。主考 官见了十分欣喜, 当众表扬了他。
说说你有没有 想到过别人没想 到的事。
许许多多果然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画一只只画一只一一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2想别人没想到的》精品课件
新课导入 古时候,有一位著名 的画师要考考他的三位 徒弟,他让徒弟们在同样 大小的纸上画骆驼,看谁 画得多。结果是,纸上画 骆驼最少的徒弟却受到 了画师的称赞。想知道 为什么会这样吗?下面我 们就学习这个故事—— 《想别人没想到的》。
资料宝袋
头小,颈长,体躯大,毛褐色, 适于沙地行走。背有一或两个驼 峰。性温驯而执拗。号称“沙漠 之舟”。寿命约30 年。
课文早知道 本文通过讲述三个徒 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 比谁画的骆驼多的故事。 说明了无论是在学习中还 是在生活中,创新思维都 很重要,只有大胆想象, 独辟蹊径,想别人没想到 的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的 道理。
朗读指导
他给每个徒弟一张同样大小的纸,让 他们画骆驼,看谁画的骆驼最多。
先读词语, 再读句子。
课堂作业
1.补充恰当的词语。
( )的山峰 满意 )的神情 ( 连绵不断 ( 连绵起伏 )的群山 ( 弯弯曲曲)的线
2.照样子写词语。
密密麻麻( 弯弯曲曲)(许许多多 ) 自言自语 ) 若隐若现(无边无际 )(
词语积累
AABB式词语: 密密麻麻 拓展: 许许多多 整整齐齐 仔仔细细
弯弯曲曲 明明白白 认认真真
课堂小结 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限的。 小徒弟画法简洁,意境幽远,利用山路转弯, 只画了两只行走的骆驼,就以有限代替了无限, 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小徒弟的高明之 处就是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画画是这样,学习、生活也是一样,只有想别 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才会有不一样 的收获。
字词乐园—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字
近义词
反义词
多音字Βιβλιοθήκη 词语解释 徒弟:跟从师傅学习的人。 造句:孔子和徒弟们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 多指小的东西)。 造句:那张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 神情: 人脸上所显露的内心活动。 造句:得知儿子远走他乡的消息,老人脸 上露出了悲凉的神情。 称赞:用言语表达对人事物的优点的喜爱。 造句:小朋友们精彩的表演受到了观众的 称赞。
三年级语文下册 12《想别人没想到的》词句解析素材 新人教版
《想别人没想到的》词句解析
词语解析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
称赞用言语表达对人或事物的优点的喜爱。
连绵起伏接连不断,一起一落。
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
恍然大悟突然间一切都明白了。
句子解析
1他给每个徒弟一张同样大小的纸,让他们画骆驼,看谁画的骆驼最多。
解析“同样大小的纸”如何画出“最多”的骆驼,巧妙设疑,引起下文。
2原来,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看到画师称赞小徒弟的画,大徒弟和二徒弟感到很奇怪。
解析介绍小徒弟画的内容,虽然画上只有两只骆驼,但是谁也说不清后面究竟有多少只骆驼。
这也是画师欣赏的原因——思路开阔构思新颖。
朗读时,语言舒缓柔美体现画的意境。
3画师说“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解析画师点明了小徒弟画得最好的原因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最后一句是反问句,起到了强调说明的作用。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十二课想别人没想到的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十二课想别人没想到的从前,有位画师收了三个徒弟。
有一天,画师把三个徒弟召(zhào)集在一起,要考考他们。
他给每个徒弟一张同样大小的纸,让他们画骆(luò)驼(tuo),看谁画的骆驼最多。
徒弟们想了一会儿,便拿起笔画了起来。
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
画完以后,他很得意,以为自己画得最多。
二徒弟想:纸只有这么大,要画出最多的骆驼,该怎么办呢?于是他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他画的果然比大徒弟多。
画师看了看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
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原来,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mián)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看到画师称赞小徒弟的画,大徒弟和二徒弟感到很奇怪。
画师说:“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fú)的群山里走着,若(ruò)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qià)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两个徒弟恍然大悟。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
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的骆驼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
课文的题目提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教学时,要利用好插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讲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课文引人入胜是因为采用了悬念的手法。
文章并不急于告诉我们究竟该怎样才能画出最多的骆驼,而是一步步地展示三个徒弟所画的画,让人迫不急待地往下读,最后揭开奥秘,说明为什么小徒弟的画是最好的。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并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
我会认:
zhāo luò tuo qià
召集
mián
骆驼
恰好
连绵不断
ruò
连绵起伏
huăng wù
若隐若现
恍然大悟
我能懂:
连绵起伏: 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 。 若隐若现 : 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恍然大悟: 一下子明白了。
我能填:
用连绵起伏、 若隐若现 、恍然大悟填入下列句子。 1、我爬上了山峰,放眼望去,都是( 连绵起伏 )的 山峰。 2、今天早晨的雾真大啊,车灯在( 若隐若现 )。 3、这道数学题我想了很久都没想出来,后来老师讲
画师说:“你们看这幅画, 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 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 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 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 数不尽的骆驼吗?”
下面三幅图,哪 一幅最适合"深山藏 古寺"的画面,为什 么?
深山有古寺
• 一个画家, 画了一座深 山,前面坐 落着一座古 寺庙
深山露古寺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传“香” 绘“香”
宋太祖赵匡胤(yì n)开国以后, 特别设立了翰(hàn)林书画院,并用 考画来取仕(shì )。有一年,考画的 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这里 的“花”、“归来”、“马蹄”都 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 用画很难表现,这就得让考生们动 一动脑筋了。
解题目时,我才(
一个数字。
恍然大悟 ),原来是我漏掉了
课文主要写了:
画师让三个徒弟画骆驼 , 看谁画的骆驼最多 大徒弟 二徒弟
密密麻麻在纸上画满了很多很小的骆驼 画了许许多多 骆驼的头
。 ,
,
而三徒弟 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想别人没想到的句子赏析
句子赏析1、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小徒弟的办法之所以最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究竟会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2、原来,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这句画描写的是小徒弟的画。
他的画很简单,但是画面所包含的内容却很丰富。
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群山中走着,谁也不知道山谷中究竟有多少只骆驼,所以他画的骆驼最多。
这说明小徒弟很有创意。
他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想别人没想到的》课文探究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
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的骆驼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
课文的题目提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教学时,要利用好插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讲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课文引人入胜是因为采用了悬念的手法。
文章并不急于告诉我们究竟该怎样才能画出最多的骆驼,而是一步步地展示三个徒弟所画的画,让人迫不急待地往下读,最后揭开奥秘,说明为什么小徒弟的画是最好的。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并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画师的话虽然只有一句,但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要帮助学生认真领会。
课文原文从前,有位画师收了三个徒弟。
有一天,画师把三个徒弟召(zhào)集在一起,要考考他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
窑山中心学校:马丹蕾
◆一、教材简介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
内容比较简单。
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
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2自由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想想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小小实验,引发思考
师:“同学们好!看看老师的手上是什么东西?”
生:“鸡蛋”
师:“对了,就是鸡蛋。
那谁能把这颗鸡蛋给立起来”?(学生举手,上台演示)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鸡蛋很难立起来。
”
师:“看我的”(轻轻地把鸡蛋一头敲破,把鸡蛋竖立起来。
)”你们是否也想到了这个方法呢?这是曾经的一位航海家哥伦布做过的一件事,可是大家想想,他能想到,而我们为什么没有想到呢?今天就让我们去学习一篇引发人思考的小故事《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
”
板书课题:《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师:“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习自读课文!读课文之前,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
大屏出示自读要求:
a、自由读课文,画出带拼音的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b、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c、说说小徒弟的话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师:“老师看到有的同学已经把生字词给画出来了,那屏幕上的这些词语你能准确的读出来吗?”
大屏出示:召集连绵不断连绵起伏半截恰好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称赞
3.师:“现在谁来告诉老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大屏出示,辅助学生完成
这篇课文主要讲:(画师)让(三个徒弟)(在同样大小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最多)。
结果,(小徒弟)得到了画师的称赞。
4.教师梳理:师:“为什么小徒弟的画就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呢?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到答案”
(三)自读课文,反馈交流。
1.师:“画师让三个徒弟分别作画,那么他们都是怎么画的呢?找出三个徒弟分别作画的语段,再试着读一读。
”
2.提示、反馈。
A、标出自然段,在概括时,可以先抓主要人物。
(板书:画师、大徒弟、二徒弟、小徒弟)
B、师:(1)画师给徒弟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题目,请找出来画上“——”。
(2)大徒弟是怎样画的?请找出来画上“——”。
(3)二徒弟是怎样画的?请找出来画上“——”。
指名学生回答(屏幕出示大徒弟、二徒弟的画,并出示关键词语:密密麻麻,很小,骆驼头·····让学生再集体读一读。
)
C、师:(4)三徒弟又是怎样画的?请找出来画上“——”。
指名学生回答(屏幕出示三徒弟的画,并出示关键词语:若隐若现,连绵起伏、蜿蜒、数不尽·····让学生再集体读一读)
(5)画师觉得谁的画最棒?为什么?
显示画师的话:一只——两只···“这不恰恰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反问句变换陈述句)
(6)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小徒弟,这恰恰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陈述句)。
师:小徒弟的画妙在何处?(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数不清)
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画了群山和两只骆驼,让我们感受到在连绵起伏群山之中走着一支数不尽的骆驼队伍。
所以说,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在纸上的骆驼即使再多,也是数的清的。
只有小徒弟想别人没有想到的,自然得到了画师的称赞。
(四)再读课文、感受细节
师:“如果你是画师,你会怎么评价这三幅画,请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
”
1.师:“画师是怎么评价的?“”(出示画师的话)
(1)读一读画师的话。
(2)理解“若隐若现、恍然大悟”。
师:“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为什么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师:“看到这两只,你想到了什么?有几只,算得清吗?”
2.师:“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吧?”
3.师小结:大徒弟和二徒弟都是拼命去画,却不及小徒弟画的一两只?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小徒弟的画非常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他能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画师是表扬他的创意。
(板书:创意)
(五)总结全文、感悟道理
师:“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集体读文)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收集来有关创新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八、板书设计
12*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很多的骆驼
画师(考)二徒弟许许多多的骆驼(创意)
小徒弟两只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