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之谜古田杉洋
福建古田县十大旅游景点推荐

福建古田县十大旅游景点推荐福建古田处在四市交汇的地方,这个县建成1200多年的历史,这里不仅有各种名胜古迹,还有非常好的自然景观。
接下来带大家了解一下福建古田县十大旅游景点。
1. 杉洋古镇古镇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人当中的蓝天书院是福建省最早的书院。
这个小镇也是属于文武小镇。
小镇当中还有很多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
2. 翠屏湖翠屏湖是福建的第一大人工淡水湖,这里四周的景色非常优美,可以泛舟湖上,也可以在小岛上浏览美丽的风景。
3. 田地桥田地桥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桥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就像一道彩虹一样横跨在两岸。
4. 钱来山景区这个景区在古时候是福建古田的求财之地,这里曾经是座银山,从明朝到民国时期一直都有开采银矿的记录,山里的风光秀丽无比,能够看到摇钱树。
5. 古田临水宫传说中,古田临水公示保佑妇幼的保护神时间,与唐代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这里气势恢宏,历经风雨的古建筑依旧矗立在这里。
6. 极乐寺极乐寺是古田县著名的古茶之一,也是闽东境内著名的古刹,寺庙依山傍水走进其中,你会感觉到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
7. 卓洋前洋村这里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古村落,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历史悠久,村里面有保存的特别完好的元朝,以及明清时期还有民国时期的传统建筑,整个村落依山傍水,有着非常秀美的风光。
8. 石坑村石坑村里有最美的梯田,这里是因梯田而闻名。
这里的景色不管是走进其中还是远远的观看,都像一幅天然的山水画,特别是在农作物长出来的时候,在不同的季节都有不同的色彩。
9. 麒麟山公园麒麟山公园里的环境特别优美,有山有水有广场,有歌声,是个休闲散步,一家出游的好地方。
10. 溪山书画院福建古田的西山书画院,充满了古色古香的气息里面,绿树灰瓦,还有朗朗的读书声,环境十分优美,来到这里,你仿佛走进了真正的古时候的书院。
秋日必去 宁波有七个藏在古树群里的村落

秋日必去宁波有七个藏在古树群里的村落点击上方蓝字谢谢你这么洋气还关注了土土的乡乡对于树木而言,到了秋天,就到了它们最美的时刻。
而一棵古树,数百年前扎根,它自带历史厚重的气场,让整个秋天显得古韵十足。
宁波就有这么几个村庄,古树环绕,现在正是访古树的好时节!茅镬古树群· 百木共生的美意茅镬村位于鄞州区章水镇,水土涵养良好,拥有一片宁波规模最大的古树群,目前仅被市林业部门确认列入古树保护范围的就有96棵,平均树龄在400年以上,这中间包括金钱松27棵,香榧树54棵,银杏树3棵,枫树4棵。
茅镬因此有着“古树王国”的美誉,这里也是“章水十景”之一。
原本“养在深闺”的茅镬古村,最早或就是被一群闲不下来的旅游爱好者发现的。
通过所谓的“口碑营销”,人们爱上了那一片唯美的古树群。
茅镬很好找,当你看到最大最粗的古树立在盘山公路边时,茅镬就到了。
茅镬村依山而建,极有辨识度——从上往下看,先是会看到高大的古树群,树群下黑瓦相间的就是古村。
而驾车从下往上开,则可以看到小村全貌,依山势一层层堆叠的旧屋,周围环绕的还是一排排少见的高大树林。
秋天,村中的小路铺满了被风吹落的金钱松针,拙朴的桔红色,在秋日的空气里显得夺目璀灿。
茅镬的金钱松高度在全国排名第二,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地址:宁波市鄞州区章水镇茅镬村自驾:沈海高速—甬金高速—荷梁线—密北线—细北线—茅镬村周边:周公宅水库、四0一洞天晴江岸古树群· 林间天堂的模样晴江岸位于鄞州区鄞江镇的西南部,是一个背靠狭长山谷一隅的小山村,发源于鄞皎山麓的樟溪河绕村而过,幽静中透出清秀。
这里有一片遮天蔽日的古树林,让前来的人恍惚踏进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晴江岸的枫杨树林是从清末开始种植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鄞溪边的堤岸,现在树干粗壮,树冠相连。
在古老鄞江的山溪之间,这一片宽阔、平坦的土地上,成片的古树参天而立。
晴江岸古树群的树种以栲树为主,还有枫杨、樟树、槐树等,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高耸入云,可谓蔚为壮观。
中国影像方志福建古田篇解说词

中国影像方志福建古田篇解说词古田县位于福建省的东北部,与著名的“古田会议”召开地——上杭县古田镇相距约350千米。
陈靖姑信俗,传承千年在海内外华人心中有着崇高地位的临水宫祖庙,是仿唐风格的建筑群,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XXXX年,古田临水宫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陈靖姑的信众都会从海内外赶到这里,纪念他们心中的女神。
陈靖姑是唐代的一位真实人物,后被称为临水夫人,是闽台两地家喻户晓的民间守护神。
今天,全世界供奉陈靖姑的临水宫有几千座,信众遍及东南亚、北美等地。
XXXX年,“陈靖姑信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吉祥古塔,回望家园古田县城有一座千年古塔,名叫吉祥寺塔。
吉祥寺塔始建于北宋时期,是福建十大名塔之一,高25米,造型古朴,石雕精美,具有很高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20世纪50年代初,为了建设古田溪水电站,筑坝截流,不得不淹没了古田老县城和周边52个村落。
古田县城迁址重建,吉祥寺塔也被列入迁建名单。
这既是保护珍贵文物,也是为古田人留存一份望得见的乡愁。
XXXX年,历时一年,吉祥寺塔异地复建成功,文物风貌秋毫无损。
凤亭古村传承民俗闽江边的凤亭村,不仅保留了众多明清时期的古民居,更完整地传承了当地的民俗文化,是研究中国南方农村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活标本。
在古田人看来,“冬至大如年”,凤亭村完整地传承了“冬至”的风俗。
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搓汤圆。
搓成的汤圆煮熟后,要裹上黄豆粉、花生粉和糖粉,吃起来香甜可口,代表阖家欢乐。
20世纪40年代,林耀华先生以凤亭村为蓝本写成了社会学著作《金翼》,先后在美国和英国出版,引起了西方学术界极大的关注。
多年后,林耀华的学生庄孔韶也将凤亭村作为研究对象,XXXX 年,庄孔韶教授出版了他的人类学专著,特意起名为《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
从“金翼”到“银翅”,两代学者潜心研究,鲜活地记录了古田凤亭村近百年的沧桑变化和文化传承,成为人类学家们研究闽东地区乡村社会,祭祖、祈福、节庆等丰富的民俗活动和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
霞浦千年古村景点介绍-定义说明解析

霞浦千年古村景点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霞浦千年古村作为福建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村,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这个古村座落在福建东南沿海,地处于浙江和广东两省之间,被誉为"海上花园",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优势。
霞浦古村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
作为一个古老的渔村,霞浦古村在宋代已经有了街市,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之一。
在近代历史中,霞浦古村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曾是福建省的红色革命圣地,孕育了许多优秀的革命烈士。
这个古村的历史积淀给它带来了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凝聚力。
不仅如此,霞浦古村还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
村庄被青山环绕,两条清澈的小河贯穿其中,错落有致的房屋依山傍水而建。
在每个季节,古村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色,春季的李花盛开,夏季的村庄绿草如茵,秋季的金黄稻谷泛起丰收的喜悦,冬季的古村则被白雪覆盖,宛如童话世界。
除了自然风光,霞浦古村还保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里有古老的建筑群落,如宋代的民居、古街、古庙等,展现了传统福建建筑的独特魅力。
而且,村内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也是独具特色,比如剪纸、木雕、陶瓷等,这些传统工艺已经传承了几百年。
综上所述,霞浦千年古村作为福建省的一颗璀璨明珠,融合了独特的历史、自然和文化元素。
这个古村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更是一座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丽村庄。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霞浦古村的历史背景、自然风光以及文化遗产展开介绍。
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描述霞浦古村的历史背景,包括它建立的时间、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及它对当地社区的重要性。
接着,在第二部分的第二点中,我们将详细探索霞浦古村的自然风光,包括它的地理位置、周围的山水环境以及各种自然景观的特点。
最后,在第二部分的第三点中,我们将重点介绍霞浦古村的丰富文化遗产,包括传统建筑、传统工艺、传统节庆等。
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总结霞浦古村的重要性,强调其对地方社区和旅游发展的积极影响。
让文化点亮群众生活——古田县人大常委会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工作纪实

PEOPLE′S POLITICAL SCENE24政坛视频当你在绿草如茵的印石公园内闲庭信步时,或闲暇时来到农家书屋品读书籍,或流连于杉洋古镇、金翼旧村中的乡愁记忆,亦或探寻旅游景区内的人文掌故时……相信你一定有所感觉,在如今获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的古田县,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已成为老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近年来,古田县委、县政府立足打造“千年临水健康古田”品牌,推动社会文化、艺术创作、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古田县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持续推动古田地方文化发展。
察民情顺民意古田县文化源远流长,千年历史积淀,形成了陈靖姑信俗文化、朱子文化、圆瑛文化、金翼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
近年来,古田县为推动文化繁荣和全域旅游工作的深入开展,围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品牌,先后启动上马了以临水宫景区、大白溪景区、金翼之家、前洋村、端上村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文化项目。
在2019年初召开的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再次将推动文化繁荣列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工作。
县人大常委会定期专题听取审议文化惠民项目的工作情况报告,提出要树立大文化意识,高起点编制全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重大文化项目为载体,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扩大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的效应等意见。
县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邀请省市县乡人大代表、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文艺工作者等进社区、农村,到项目建设一线,全面了解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传统文化资源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等情况,准确把握基层群众文化需求。
通过视察调研活动,精心梳理、认真总结,最终形成一份份凝聚群众心声的调研报告和审议意见,督促县政府及文化部门加快办理。
县人大常委会强化后续跟踪督查,助推文化惠民设施不断完善。
现如今,印石公园已建成,“文化三馆”项目已动工兴建,临水宫景区、大白溪景区等项目开发初具规模;以“五朝流韵世外古村”的■ 杨远帆让文化点亮群众生活——古田县人大常委会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工作纪实基层专线省市县人大代表视察古田县临水宫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李 玲/摄PEOPLE′S POLITICAL SCENE25政坛视频卓洋前洋村、“大德故里家国在心”的平湖端上村、“金翼之家民俗画廊”的黄田凤亭村等为代表的基层文化宜居示范项目应运而生。
福建古田景点

福建古田景点
福建古田拥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其中一些主要的景点包括:
1、杉洋古镇:这座古镇拥有千年的历史,同时也是一座文武小镇,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2、翠屏湖:作为福建的第一大人工淡水湖,翠屏湖享有“八闽第一湖”和“福建千岛湖”的美誉,其优美的湖光山色为游客提供了绝佳的休闲观光体验。
3、田地桥:古田第一廊桥,为贯木拱廊屋桥,属闽东北廊桥,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始建于清嘉庆十一年,历史悠久,独特的拱桥结构令人惊叹。
4、钱来山景区:这是古田的求财圣地,曾是明朝到民国时期的银矿开采地,具有丰富的矿产历史和自然风光。
5、古田临水宫:临水宫是陆上妇幼保护女神、顺天圣母陈靖姑祖庙,始建于唐代,如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古田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
6、极乐寺:千年古刹极乐寺,是古田县仅有的一座古丛林,也是闽东内地著名古刹之一,为游客提供了感受宁静和历史文化的好去处。
7、卓洋前洋村:前洋村是一个生态优美、田园式的古村落,被誉为“五朝流韵、世外古村”,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乡村体验。
8、石坑村:石坑村的梯田被誉为“古田最美梯田”,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农耕文化。
从化古田村落旅游景点介绍

从化古田村落旅游景点介绍从化古田村落是广东从化区内著名的旅游胜地,它的古朴、原始的村落风貌,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游玩、探访。
以下是从化古田村落旅游景点的介绍:一、古建筑群从化古田村落保存着丰富的古建筑群,主要风格有唐代、明代和清代的建筑,以木柱木梁、青瓦杏花顶为主要特点。
古建筑群主要包括:唐云居、赵氏园、南翔园和瞳孟庙等。
这些古建筑群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极佳的观赏和拍照的场所。
二、古道探幽古田村落四面环山,依山傍水,村落之间相隔不远,沿着古道行走,可以探幽访古,体验古时候的农村风情。
从化古田村落的古道绵延数公里,分布有十里画廊、白石滩、大水坑、小水坑等景点。
徜徉在古道中,可以尽情欣赏茂盛的森林、清悠的溪流、古朴的建筑,彻底放松身心。
三、古老的文化习俗从化古田村落的文化底蕴深厚,保存了丰富的文化习俗。
春节期间,村里会有狮子舞、龙舞、花灯等表演,民间还有祭灶、挂面、祭树等仪式。
在这里感受到的是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淳朴的农民文化。
四、美食小吃从化古田村落有各种美食小吃,凉茶、雪花粥、茶卤鸡、酥肉卷、肉燕、花糯米团等等,不仅口感独特,而且价格也实惠。
这里的美食小吃,也是文化的一部分,让人感受到乡土文化的底蕴。
五、农家乐从化古田村落之旅,也可以选择住进当地的农家乐。
在这里,可以体验到当地的民俗风情,品尝到地道的农家菜,感受到农家生活的简单和虔诚。
农家乐还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活动,如采茶、摘果、烧烤等等,让游客进一步了解当地的特色文化和生活习俗。
综上所述,从化古田村落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旅游胜地,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淳朴的农民文化。
游客在这里可以品尝美食,欣赏美景,了解到当地独有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
从化古田村落是值得一游的好地方。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田县杉洋镇保护规划的批复-闽政文[2014]244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田县杉洋镇保护规划的批复-闽政文[2014]244号](https://img.taocdn.com/s3/m/6804f41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62.png)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田县杉洋镇保护规划的批复正文:----------------------------------------------------------------------------------------------------------------------------------------------------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田县杉洋镇保护规划的批复(闽政文[2014]244号)宁德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要求审批古田县杉洋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请示》(宁政文〔2014〕222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田县杉洋镇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规划》)。
二、杉洋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先贤过化之乡”,古镇历史遗存众多,古建筑类型多样、相对集中,民居院落群体丰富,传统街巷格局、历史风貌保持较为完整,是闽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山城古镇。
保护好杉洋历史文化名镇,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延续地方历史文脉具有重要意义。
要高度重视杉洋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工作,发掘和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内涵,弘扬历史文化名镇特色,促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三、同意《保护规划》确定的杉洋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层次和范围。
核心保护范围包括龙潭街、府馆路、天一弄、后街路等主要传统街巷两侧,以及名宅大院、宗祠寺庙、民国建筑等的空间范围,面积9.5公顷;建设控制地带在核心保护区的基础上向周边扩展,包括周边风貌较好的传统街巷,面积17公顷;环境协调区包括万宝山、月头山、象峰山等主山以及龙舞溪、观光农业区等,面积584.7公顷。
四、处理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按照《保护规划》的要求,对保护范围内不符合保护要求的用地和建设项目,要按照规划要求逐步调整。
保护范围内的更新改造、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要严格按照《保护规划》要求进行,并与历史文化名镇的整体空间环境相协调,确保整体风貌的真实性、完整性。
古田杉洋镇旅游景点

古田杉洋镇旅游景点
古田杉洋镇位于中国南部,是一个美丽的山水小镇,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旅游景点。
首先是杉洋景区,这里的杉树遍布山间,葱茏如海,景色秀美,散步其中可以净心静气,放空心灵。
此外,还有船山古玩市场,可以逛一逛看看古老文物,领略文化底蕴。
古田县历史博物馆也是一处值得一游的地方,可以了解古田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渊源。
此外,还有位于杉洋万平台的杉洋千年银杏树,树龄超过千年,是古田镇历史悠久的代表之一。
如果还想深入了解当地农村生活,可以到村庄里走走,看看农民们的生活。
古田传统民俗展示馆也是一处可以了解当地传统文化的地方。
在古田杉洋镇,还可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如:古田板栗、豆浆馒头、镇江脆饼、瓦罐汤等等,都是当地特色美食,口味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总之,古田杉洋镇的旅游景点颇多,不仅有美丽的山水景色,还有传统的文化和美食,值得一游。
清漾 一个世人惊叹的村庄

二月江南,万物复苏,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踏进浙江省江山市石门镇清漾毛氏文化村。
殊不知,这个隐匿山村中的村庄竟是江南毛氏发祥地、毛泽东祖居地。
这个村历史上曾出过8位尚书、83个进士和200多位名人,历代名人墨客赵抃、陆游、苏轼、朱熹等,曾在清漾留下数百首(联)脍炙人口的诗词、楹联,在中国村级史上极为罕见。
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小路行走,步履间感受着这个名闻遐迩的古老村落,如此静谧祥和、古朴深邃。
冬日的阳光,洒满村庄每个角落,捎去几分寒意;一片片残荷泥土,透着坚韧,荡漾着芳香。
清漾祖塔记忆着历史年轮,清漾祖宅演绎着许多故事,蕴蓄着毛氏家族“耕读传家、一个世人惊叹的村庄文/摄 李治本Qingyang, an Amazing Village诗书名世”的历史文化底蕴。
走过1400多年的古村落,贵而不富,延绵昌达,身临其境,让人释怀。
静谧祥和的清漾祖宅清漾毛氏文化村三面环山,山峦起伏、林木葱茏的仙霞岭余脉蜿蜒曲折,犹如青龙环抱,俗称“青龙头”。
村西万顷田野,簇拥着清漾宛如明珠般镶嵌在山峦与田野之间,由300多户毛氏村民聚族而居。
千百年来,清漾毛氏积累了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形成了具有毛氏家族血脉特质的精神和智慧,孕育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
据考证,清漾也是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和民国第一任总理熊希龄夫人毛彦文的祖籍地。
到过清漾的人,没有人不去清漾祖宅。
这个当年由著名学者胡适先生题写牌匾的清漾祖宅,是清漾公的住宅,是整个清漾村的建筑精华,后经历代扩建,重修于2003年,面积330平方米,白墙黑瓦马头墙,为三进两天井结构。
望着“清漾祖宅”四个大字不得其解,当年胡适怎么会为这样一座祖宅题匾呢?随行的导游说,国学大师毛子水是胡适先生的学生,而毛子水就是清漾人,当胡适了解清漾毛氏家族史后,感叹不已,信笔而书。
祖宅门前是一对抱鼓石,因为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有辟邪的作用。
另外,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宅第门前的抱鼓石也是显示功名的标志之一。
莆田藏着一处“独木成林”奇观,树龄达500多岁

莆田藏着一处“独木成林”奇观,树龄达500多岁图文:兵戈1我的家乡——莆田市涵江区萩芦镇友谊村后运村,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村里有棵树龄高达500多年的古榕树“独木成林”,名闻遐迩、声名远播,是美丽乡村旅游的热门景点之一。
后运桃源洞系郑氏族谱记载,后运村的第一代奠基人为郑正公。
明弘治年间,郑正公自漳州入莆,卜居后运,开疆拓土,植树造林,在榕荫之下繁衍生息。
此风代代相传,留下绿水青山,良田和家园,特别是一些珍奇古树,除古榕树“独木成林”外,还有古秋枫、铁冬青古树等,成为绿色金库中的瑰宝。
2古榕树,让我想起了胸怀国祚、忠惠爱民的宋代莆仙名贤——蔡襄,他在任知福州时,发动百姓遍植榕树,让福州“绿荫满城,暑不张盖”,使爱榕、植榕、敬榕成为政风民俗,并形成独特的榕树文化。
1985年,榕树被福州市定为“市树”。
1997年,榕树被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定为“省树”。
鹅峰青入眼,古榕紫垂髯。
道旁路边、河岸桥头、墙头崖缝……随处可见榕树的影子,盘根错节、树冠如盖、遮日挡雨、顽强生存、造福一方,是榕树在人们心目中的记忆形象。
后运的古榕树,是世世代代后运子民对祖先、对历史的一份最深念想。
古榕树,虽然树龄已高,但它的内心仍然淌流着年轮的不朽与养分,就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守候着淳朴子民安康、幸福的日出与日落,见证着岁月的坚守、繁华与静好。
亭外榕公玉貌蓬,虬身已沐百年风。
谁言独木不成林,一望巨冠天半阴。
2004年,古榕树“独木成林”被莆田市政府立碑保护!这不愧为一项十分正确、精准的施政行为,有力地倡导了社会和人民呵护金山银山般珍贵的绿水青山,尊重环保,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家园。
根盘百曲榕间生,绿叶苍枝护鸟莺。
后运村民们响应政府立碑保护古树的绿色行动,在市、区政府的重视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下,修建了一条两公里的盘山硬化村道通往后运;在古榕树旁新建了一座鹅峰亭,藉以承继和彰扬前辈族人植树造林的优良传统,把山村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
3一些社会贤达和文化名人纷纷为鹅峰亭、古榕树贡献墨宝美文: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莆田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余一石先生亲笔挥毫撰写鹅峰亭的对联:“水秀山青飞鹅初振翮,花香鸟语独木已成林。
福建最美的十大古镇

福建最美的十大古镇福建最美的十大古镇,宁德可是占了好几个,你都去过了吗?趁着周末,不妨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这几个古镇走一走吧!今天店铺在这里为大家介绍福建最美的十大古镇,欢迎大家阅读。
福建最美的十大古镇1:周宁陈峭村周宁县礼门乡陈峭景区中的陈峭村是一个至今还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一传统农业生活方式的原生态村落。
房屋多为夯土建筑,黑瓦泥墙,整体风格协调统一。
鸳鸯溪峡谷与陈峭村落差达300米,现有道路沿山通往鸳鸯溪景区的仙人桥,沿途有多处象形石。
鸳鸯溪水体清澈,水质极佳,沿途多茂密的植被和野生动物,可开发溯溪等亲水休闲产品。
福建最美的十大古镇2:宁德霍童古镇霍童古镇,是福建省少有的一处山水人文俱佳的旅行处女地。
古镇平日里没有太多旅行游客踏访,周围的山水环境没有遭到破坏,依然保持着几百年来清幽典雅的古韵。
古镇内,最为经典的地方,要数那条古屋街道间的老街,即使几百年的光景过去了,古民居依然焕发着明清时期的光彩。
福建最美的十大古镇3:屏南双溪古镇双溪古镇的人文历史可上溯自唐末,五代后梁乾化二年(913年)陆氏始祖到此肇基至今已1093年,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千年古镇。
镇内民风古朴,古街巷、古建筑、古民居和文物保存较好,是我省保护最好的古县城之一。
福建最美的十大古镇4:泰宁老虎际整个村寨贴崖而建,一面依山,一面悬空,悬空部分用二至五根直木撑起,人们需要抬头仰望,才能看到老虎际的村容村貌。
那些高高的撑脚,让人联想到苗寨的吊脚楼。
村民也称自己的楼房为吊脚楼,这种建筑风格在省内实为罕见。
福建最美的十大古镇5:新罗洋畲村选择到新罗洋畲村度假,理由很简单,因为这里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可摘果,冬可登山,还可品尝到味道纯正、营养丰富、绿色无污染的农家美味佳肴,体验独具特色的旅游星级“农家乐”生态旅游,非常适合度假。
福建最美的十大古镇6:邵武和平古镇和平镇地处闽西北,面积192平方公里,建置始于唐朝,是福建省历史最悠久的古镇之一。
古田杉洋 主要古迹一览表

序号古迹名称古迹类别发源时间1蓝田书院古建筑五代后唐年间2风林祠(寺) 蝉林祠(寺) 彭氏祠堂林氏祠堂古建筑古建筑古建筑古建筑唐天祐二年宋景德四年元代清道光癸卯年3三井龙源庙《龙井记》石刻古建筑摩崖石刻宋绍兴年间宋淳熙十一年4三里城墙古建筑明弘治十八年建5槐庙东山庙古建筑古建筑南宋清乾隆二十六年重建6文昌阁社学朱子祠古建筑清雍正二年建7玉京观太保祠真武宫三灵宫古建筑古建筑古建筑古建筑元延右三年宋庆元年间清雍正年间重建清乾隆年间重建8三才堂古建筑明永乐年间9天一堂育秀、培英两学校欧式建筑欧式建筑民国初年清光绪年间10岭兜遗址遗址唐末坐落地点附注杉洋北门外余仁椿建,朱诲翁书“蓝田书院”四字勒石。
“文革”期间毁于火。
今在重建。
杉洋下村凤林山杉洋狮岩山杉洋登瀛境杉洋北门外列《福州十邑名祠大观》,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同上列《八闽祠堂大全》。
列《福州十邑名祠大观》,属县级文物保护单溪门里溪门里三井龙潭为敖江之源。
宋进士余宋兴撰并书,陈寿刻石。
村四周曾光斗撰《修城记》,今留残墙杉洋仁政街村东岭头堂光绪年间并设乡约堂,2000年重修。
祀都城隍杨易公杉洋梅亭境祀孔夫子关夫子朱夫子三位夫子。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村北村西太平宫村西小西门旁村西横街头1999年重修。
清乡士余泽先撰太保祠记,仅存遗址。
其下方有元代月爿井。
祀临水夫人,今毁。
杉洋云路境余氏祖厝毁而复建。
杉洋村西街尾杉洋南下湖杉洋教会建。
杉洋教会建。
今改建民宅。
杉洋岭兜遗址有4株千年红豆杉。
古田杉洋白溪草场简介

杉洋白溪草场海拔1000米,总面积2.4万亩,是古田县最大的天然草场,场内风光旖旎,景色秀丽,野生动物众多。
草场上,群山连绵起伏,常年云雾弥漫,远远望过去,山坡上的田野,湖畔,山丘,溪流汇成一幅的如诗般画境,让人瞬间心旷神怡。
尤其是到了每年的四五月份,草场上千亩杜鹃花盛开的时节,便会有大批的游人前往登山,赏花。
当地盛产纯正的古田米酒与优质羊肉,被誉为“美丽的南国草原”,游人在此可品美酒、尝羊肉、欣赏独特的草原风光。
草场所在的杉洋镇文化底蕴深厚,拥有闻名于世的“蓝田书院”、“三井瀑布”和“蓝田八景”等优美的人文自然景光。
古田县杉洋镇主要古迹一览表

祀孔夫子关夫子朱夫子 三位夫子。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建筑
古建筑
古建筑 古建筑 古建筑 古建筑 古建筑 古墓葬 古墓葬 摩崖石刻 欧式建筑 欧式建筑 遗址
元延右三年
宋庆元年间
清雍正年间重建 清乾隆年间重建
明永乐年间 清代 清代 清代 宋代
宋淳熙十一年 民国初年 清光绪年间 唐末
村北
村西太平宫
村西小西门旁 村西横街头 杉洋云路境 杉洋镇紫峰溪电站 杉洋镇岭里村 杉洋镇夏庄村 杉洋镇杉洋村七星林 溪门里三井龙潭 杉洋村西街尾 杉洋南下湖 杉洋岭兜
古田县杉洋镇主要古迹一览表
古迹类别
古建筑
古பைடு நூலகம்筑 古建筑 古建筑 古建筑 古建筑 古建筑 古建筑 古建筑
发源时间
五代后唐年间
唐天祐二年 宋景德四年
元代 清道光癸卯年 宋绍兴年间 明弘治十八年建
南宋 清乾隆二十六年重建
坐落地点
杉洋北门外
杉洋下村凤林山 杉洋狮岩山 杉洋登瀛境 杉洋北门外 溪门里 村四周 杉洋仁政街 村东岭头堂
1999年重修。 清乡士余泽先撰太保祠
记,仅存遗址。 其下方有元代月爿井。 祀临水夫人,今毁。 余氏祖厝毁而复建。
属县级文物保护单 属县级文物保护单 属县级文物保护单 属县级文物保护单 宋进士余宋兴撰并书,陈寿刻石
杉洋教会建。 杉洋教会建。今改建民宅。
遗址有4株千年红豆杉。
附注
余仁椿建,朱诲翁书“蓝田书院”四字勒 石。“文革”期间毁于火。今在重建。 列《福州十邑名祠大观》,属县级文物
保护单位。 同上
列《八闽祠堂大全》。 列《福州十邑名祠大观》,属县级文物
保护单 为敖江之源
曾光斗撰《修城记》,今留残墙
余氏祠堂福建省宁德古田杉洋余氏蝉林祠

余氏祠堂福建省宁德古田杉洋余氏蝉林祠
展开全文
余氏
余氏杉洋开基祖焕公第三世隐公世居杉洋,第五世褐公宋建隆年间(960年)创禅林寺于古田县杉洋镇北三公里的狮岩山下风水宝地,宋景德四年(1007年)于寺左建祠堂。
宋宣和年间余褐六代孙太宰余深上奏宋徽宗,陈述上祖少负匡济之志事,宋徽宗御笔亲书赐“檀樾主尚书堂”华带牌悬挂于祖厅正额。
祠堂内还有一副范仲淹赠送的对联“八贤望重家声远,三谏风高世泽长”。
祠宇建筑仿“太和殿”式样,面积达3300平方米。
历史上蝉林祠屡经兵灾,自然灾害等,余氏子孙后裔不断地重修重建,到了清咸丰二年(1852年),进行历史上最大一次的重修建,耗巨资历时14年至同治五年(1866年)方才修缮完好,达到空前的规模,蔚为壮观。
1986年,列为古田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福州十邑名祠之一,更是福建省乃至全国为数不多的千年古
祠前为百余平方米的旗杆坪,左右竖立着数十副历代科名旗杆石碣
蝉林祠已经一千多年,四进殿落,恢宏壮观,2008年福建海峡卫
视《中华姓氏文化专题片--祖祠》节目组进驻杉洋拍摄各祖祠,盛赞杉洋各祠堂的规模与历史沉积不但福建仅有,而且全国也不多见。
祠内文物琳琅,奇花异卉,禅林祠世代簪缨,人才蔚起,子孙遍及八闽及海外,自唐至清代,孕育了两位宰相、三位尚书、余复状元及70多位进士,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是研究历史沿革、人文科学,民俗传统,地理建筑的宝贵资源。
蝉林祠是杉洋最大一座四进三厅的大祠堂
精巧穹顶旋天凤凰池
余学铭一、六安余学铭。
一棵杉木铸就“洋林传奇”

一棵杉木铸就“洋林传奇”作者:小闽来源:《绿色中国》2021年第01期福建森林覆盖率66.8%,连续40年居全国首位,因此造就了山好水好空气好的清新福建。
这个成绩的背后,演绎着许多“大山深处写人生,无怨无悔作奉献”的感人事迹。
在顺昌县境内富屯溪畔的大山深处,有一片郁郁葱葱的山林,数十年来,有60多亿株优质的杉木种苗从这里运出,在福建、广东、江西、四川等15个省区广泛种植。
这里就是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
谁也想不到,60多年前的一片荒山野岭,会成为如今的美丽大山。
从1956年建场,到建成杉木第四代种质资源库,“洋林人”花了60年。
6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洋林人”扎根闽北深山,秉持科技兴林的理念,持续开展杉木育种科研与推广应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三个有能力进行林业苗木第四代遗传改良的国家之一,创造了“世界杉木看中国,中国杉木看洋口”的奇迹,在大山深处演绎了“坚守初心,赤诚奉献,久久为功,科研报国”的“洋林精神”。
接力传承书写杉木育种传奇杉木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用材树种,杉木之于林业的重要性,相当于水稻之于农业一样。
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自上世纪50年代末,与南京林业大学、福建省林科院等单位合作组成杉木育种科研团队,几代人扎根林场,坚守杉木育种科研与推广应用,这一干就是60余年。
如今,这里被誉为“中国杉木育种的摇篮”,先后被确定为“国家杉木种质资源库”、“首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国家林业长期科研基地”。
洋口林场场部一侧小山坳有一座墓碑,每年清明节,洋口林场职工都雷打不动前往祭扫,广大师生、科研工作者等如有来林场,也会前往墓地瞻仰、缅怀。
他们缅怀的是我国杉木育种先驱——南林大陈岳武教授。
1959年,南京林业大学陈岳武带领科研人员来到洋口,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组建起洋口林场杉木育种科研团队,作为团队的领头人,从此扎根林场。
陈岳武多次在林场过春节,甚至带着孩子在林场过春节,洋口林场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他穿蓑衣、戴斗笠,经常被别人误以为是当地农民。
古田山 鲜为人知的美丽

世界上有很多地方并不是谁都能看得出它的全部,或者叫美丽。
就像人们都知道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地方,但又有几个人知道万米深的海底是个什么样子?那里的水是什么颜色,生活的生物又是怎样?在陆地上也一样,因为人们的眼睛和心相连,看到的并不一定会进入人的大脑思维,即使进入了大脑也不一定就有知识储备能准确地认知。
在浙江衢州开化县就有这样一个地方,在眼中也许它只是满山的绿色和与江南风物差别不大的景致,但细细打探下去就会让人啧啧称奇,从心中认同它的美丽。
这就是古田山。
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东部,浙、赣、皖三省交界处,由于其特殊复杂的地理位置,分布着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生物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生物的多样性十分突出。
在植物区系组成上,兼具南北特点,是联系华南到华北植物的典型过渡带,其中有些是中国和浙江省仅有或稀有的种类,其原始状态的大片天然次生林,林相结构复杂,生物资源丰富,起源古老,珍稀动植物繁多,是保存生物物种的天然基因库。
植物成分复杂,有乔木和草本植物千余种。
海拔750米以上为成片黄山松林,750米以下为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纯林,上层林冠为散生马尾松,中层以木荷、甜槠、青冈为主,下层以檵木、厚皮香、虎皮楠为主,最下□文/ 摄 耿国彪古田山 鲜为人知的美丽Gutian Mountain The Unknown Beauty层为杜鹃、木姜等灌木。
并有珍贵树种香果树、紫茎和珍贵鸟类白鹇等。
现保存有“元杉”、“唐柏”、“吴越古樟”等珍稀古树名木,相传“元杉”由朱元璋亲手栽种,“吴越古樟”则被称为“浙江树王”。
根据历年来调查资料统计有高等植物244科897属1991种,其中种子植物中有中国特有属14个,在浙江植物区系中仅见分布于古田山的种类有栓翅爬山虎、福建石楠、婺源安息香等10种;珍稀濒危植物32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4种、省级珍稀濒危植物17种,特别是香果树、野含笑、紫茎这3种珍稀植物群落之大,分布之集中,在中国罕见;动物有两栖爬行类77种、鸟类104种、兽类58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年古村之迷杉洋,古代称三阳,蓝田,杉关。
因杉洋肇基拓主余氏先祖始自下邳郡(今江苏地界)迁江西鄱阳,继之迁闽北建阳,后于唐末迁居此地,故以“三阳”名之。
“蓝田”地名由来,与五代杉洋村北创建书院有关:“昔员外郎仁椿公相地创书院,以额曰‘蓝田’”;同时,亦与唐末、五代李氏、彭氏始祖迁徙杉洋都“源流陇西”有关:陇西为今甘肃陇山以西地带,毗邻陕西有蓝田古邑,“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产玉遐迩闻名。
先人怀土思祖,并寄望子孙玉振成才,故村落美称蓝田。
其后,因这里“遍地多杉木”而易名杉洋,又以“为侯官、罗源、屏南、闽清、宁德五县交会之处,古名杉关即其地也”。
杉洋位于古田县东部,素有古田东大门之称,生态环境得天独厚。
地处武夷山脉东南支脉群的大东山区崇山峻岭间,其境内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有17座,东、西、北三面被高山阻隔,向南作阶梯状倾斜,延展出一片宽阔谷地,世代被垦殖为万亩平畴。
村北三井龙潭,“瀑飞数百丈”,为鳌江之源,传说神奇;兼以白溪无垠草原,天苍野茫,更添天簌神韵。
龙舞溪绕城越野,由北向南奔流,汇入霍口溪,注入赦江。
群山夹峙,奇峰环绕,林壑清幽,涧谷错落,佳处有“蓝田八景”。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
数万年前,杉洋一带为茫茫大海的沿岸。
从村北白溪草原植被上裸露的岩石,随处可以找到海贝壳化石,盖是远古时代沧海历变所成;从村西古院、村北寨头坪和村东龙潭亭考古出土的商周时期印纹陶片、石锛、石箭头、石鱼网坠及海贝壳化石等出土文物判断,商周时期已有先民生息,以渔猎为生,居无定所。
只是峒民即闽越族先民活动区域。
相传唐前杉洋附近沿盆谷有三十六“庄”,从流传下来的“卢厝坪”“秦厝坪”、“谢厝垄”、“肖巷里”、“戴垱墘”等古地名来看,那里散居着三五人家闽越族先民和少许南迁的谢、戴、卢、陈、饶、蒋、许、肖、秦等汉族流裔。
其时尚无村落,仅是多氏族散居的片区。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古田建县。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和唐中和元年(881年),古老的余氏、李氏望族南迁的入闽始祖,先后“卜居杉洋”,开辟家园;其后,彭氏、林氏望族始祖分别于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清康熙二年(1663年)迁徙境内。
四姓流裔聚族而居,遂成村落。
据族谱及县志等记载,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余氏在杉洋“之宅百揆”;元至正元年(1341年),“五月初六日,尚书公子孙毕集仙岩祠下,率不下四五百人”。
明嘉靖二年(1523年)“杉洋千家”,至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丁口万余”。
杉洋周边地理环境相对闭塞而又“路通九县,界连三郡,实上下之咽喉”,使杉洋成为古田在大东山区的重要居民点,甚至一度成为地方军事中心,成为闽东北地区代表性的山城重镇。
宋元间即设巡检司,明正德二年(1507年)设立捕盗馆,嘉靖元年(1522年)造福州府杉洋捕盗馆,设立巡捕通判,“专巡捕假印、盗绒、囚犯、军徒、匠役及私盐、私茶事”,并于明、清时二度有设县置治之议。
清顺治年间设杉洋塘、塘房五间,委把总(百总)一员;乾隆间改府馆内协防公署。
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营建杉洋三里石城,设白溪、长林、两涧三隘为呼应。
清咸丰八至九年(1858-1859年)重修城垣,是古田县除县城外唯一一座城池。
可见,明清时期杉洋曾是古田县大东山区的驻防重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一方文明。
余、李、彭林四姓望族肇基杉洋,带来了悠久的中原文化和新兴的江南文化,迅即促进了这块蛮荒之地的经济开发。
“水耕火耨绕山田”,“高低陇亩事耕锄”,并有造粬酿酒、制茶榨油和筑窑制陶、烧制砖瓦等手工副业。
清乾隆、嘉庆年间,值太平盛世。
杉洋地处县邑至罗、宁要道,商旅往来不绝,货物交流甚繁。
杉洋凭借山青水秀的得天独厚环境,制粬业、茶业、榨油业崛起。
其时仅制粬埕就有百余口,茶行五六十家,油行数十家,所制优质红粬、茶叶、茶油畅销沿海一带。
同时农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杉洋周边山上均被开拓为番薯园及茶园。
由此形成杉洋经济鼎盛时期。
同时也形成余、李、彭、林在杉洋城“四姓八境”的局面。
杉洋城内外,余氏居于云路境、桥西境、梅亭境、登云境、李氏居于龙潭境、鳌头境,彭氏居于登瀛境,林氏居于李氏龙潭境、鳌头境和余氏桥西境之间,合称岚峰境。
此外,在城外龙舞溪东,还有余氏东山境。
各境居住点以街道、路巷为界,以界亭为标志。
街道有仁政街(中心街)、十字街、龙潭街,桥头街、后街等。
街北(指仁政街)为余氏宅居,街南多为李氏宅居,彭氏在城北外,林氏在村中南沿街一带。
主要街巷,如龙潭街、下里弄、新亭街、后街路等成为四姓八境的分界线,次要但高度密集的巷弄,如阁下弄、林厝弄、湖边弄、天一井弄、三才弄、人房弄等是各聚居区内部的必要通道。
据现场初步调查,主要传统街巷计23条,总长度仍在3000多米。
据此推测,杉洋古村全盛时期街巷长度应在4000米以上,约为古城周长的3倍。
尤为可贵的是,至迟从明代开始,杉洋街巷已经沿路段置露明的排水渠,且相当部分仍沿用至今。
综观杉洋古村街巷格局,其最大特色在于它丰富的人文内涵,由于古代根深蒂固的聚族而居观念,杉洋余、李、彭、林四姓划区分居,逐渐形成了“四姓八境”的街巷格局,这是明清宗族社会的直观反映。
还值得一提的是,村内纵横交错的街巷名称,饶有品味,大多与乡土历史、地理人文和主要建筑等相关。
如府馆路,取自明代福州府杉洋捕盗馆遗址,俗称府馆坪;官坝墘路,其旁是由北至南贯穿大半个村落的排水渠,“北方壬癸水,引进出南门”,因是全村共有的,故冠之以“官坝”,这与昔时人人共行的通邑古道称为“官道”,同出一辙。
并传清时有一县令到杉洋倡修这条沿街南北相贯的水渠,因而得名“官坝”。
又如天一井弄,得名于天一井;文昌路,得名于文昌阁;三才路,得名于余氏“天、地、人”三房的三才堂支祠;阁下弄,得名于邻天阁;林厝里弄,为林氏聚集地;书家前路,为书塾旧地及附近多为书香门第而得名。
这些街巷名称,饱含历史人文信息,是山城风貌、乡土社会的扼要概括。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繁衍和家族兴旺,尊儒尚祖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宗规族训,蔚然成俗,书院、宗祠、寺观、亭台、楼阁、桥梁等公共传统建筑崛然而盛。
自唐末至清道光年间,李、余、彭、林相继创建魏峨壮观的李氏凤林祠、余氏蝉林祠、彭氏总祠、林氏联珠祠。
四祠并峙交相辉映,一展宗族文化风貌。
同时,杉洋人氏孺、佛、道兼奉,陆续建起崇儒的蓝田书院,文昌阁;拜佛的杨公总庙,观音亭;信道的玉京观,三灵宫夫人殿等。
各境亦都建有彼此相邻的宫庙亭阁,计有双庙:槐庙,东山庙;三阁:文昌阁,魁星阁,种玉阁;十三宫:太平宫,三灵宫,梅亭宫,鳌头宫,云路宫,玉峰宫,岭兜宫,桥头宫,真武宫,后路宫,谢厝宫,林厝宫,龙潭宫。
一庙一宫往往多神共奉,主要都供奉奶娘陈靖姑和杉洋都城隍杨易公。
村内外主要街巷和古道之间翼然点缀着木构亭子,计有观音亭、水心亭、龙潭亭、新亭、书家亭、联璧亭、漂树亭、金鸡亭、炉坪亭、下马亭等十亭,以供村民和商旅游憩。
绕村贯野的龙过溪由北至南建有观音桥、东门桥、仁寿桥、凝望桥和蓝田桥。
清末,西洋基督教也传入山村,并由教会筹建了教学楼创办了育秀、培英小学;民国初年,杉洋教会经10年努力,建成大东一带最大的教堂天一堂,时信徒多达400余众。
与此同时,在村内中心地段,把杨公总庙扩建为祭祀都城隍杨易公,又供乡民议事、诸姓集会、观戏之用的蓝田乡约堂。
上世纪30年代,闽东中共组织产生了以叶飞为书记的闽东特委。
1935年,叶飞与特委组织部长阮英平等领导人到杉洋白溪一带活动、历时一年许,成立了大东区委,并建白溪基层支部和若干党小组。
叶飞在白溪居地遗址至今尚存。
红色火种光彩夺目地点燃在杉洋青山绿水间。
杉洋是多元文化兼容并蓄、异彩纷呈的山城社会。
据省博物院楼建龙等专家现场初步调查,“杉洋村至今保存基本完好的主要古迹建筑登录总数达280多处。
由古城街巷、寺庙亭阁、祠堂书院、民居大厝、近现代建筑、石刻墓葬等组成类型丰富、数量庞大的洋文物古迹群,蕴含着杉洋山城古镇千年文化的深厚积淀,既是杉洋山城古镇景观的核心组成,也是闽东北山城乡土建筑的完美展现。
”仅就各处的石物古迹就令人刮目,诸如李氏凤林祠前唐宋石柱石槽及宋元建祠碑,后唐行军使彭官公墓道碑,三井龙潭宋代“龙井记”摩崖石刻,各祠堂前历代旗杆碣,林氏祠堂祖厅清代竖围条石,蝉林祠前清代华表残柱,朱文公遗迹碑及历代重修蓝田书院芳名碑,象峰山上那倒写的“水”字石刻以及村内元明清时期30余口古石井等等,就让“石头”在解说着千年古村之谜。
在族群蕃衍和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基础上,杉洋各姓培养出大量人才,传有“余李多文士,彭林出武将”佳话。
据族谱记载,余、李、彭之先祖都是朝廷命官,因避难而迁往杉洋开基,文武传家仍其一向传统。
先是永贞令余仁椿于五代后唐(约937年)捐田建蓝田书院,据传朱熹的老师李侗是杉洋夏庄人,曾就学于蓝田书院,而朱熹曾两次至此讲学,故杉洋素称“先贤过化之乡”。
杉洋习武之风也非常兴盛,狮岩寺、凤林寺的僧人武艺高强,明末清初置练武厅,并有“三社七馆”之设,村南建有跑马场,习武者有500余人。
乾隆间,南少林寺武僧朱山在杉洋传授龙桩拳达20余年之久,武风更是日炽,武馆旧址至今犹存。
杉洋是“龙桩拳”的发源地。
杉洋自建村以来,代有英贤。
唐有余氏始祖、承务郎余焕弃官诣蓝田,披荆创业,为杉洋肇基拓主;李氏始祖福建观察使、状元及第李诲为唐皇室嫡孙。
五代有彭氏二世祖行军使彭官威震八闽,永贞令余仁椿首创蓝田书院,还有余璀为南唐左拾遗,以善唐律,著名于时。
宋有从祖籍地走出的望重朝野的名相余靖,全县首位登进士第李蕤,“蓝田之玉”状元余复。
明有道人李景晞淡名利,精玄机,著书立说十万言。
清李斌善诗文,结诗社,日极一时盛事;台澎挂印总兵林承昌“威惠著闻,兵民感戴”,其子民族英雄林朝聘“英夷犯顺,单骑退敌”,忠勇可嘉;书法家李方莲,其书法神似王右军。
现代有诗书画“三绝难忘”的若初,有为新中国建立和建设作出杰出贡献的林建神、林建中、林建宇等“林家三杰”。
据统计,唐宋元明清时期,杉洋各姓先祖及其流裔有状元2人,进士90多人,入朝廷职官者达240多人。
现代英才辈出,后俊济济。
千年沧桑话杉洋,其灿烂历史文化和乡土人文,诚然是一个“谜”,引人探索遐想。
2011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