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报告市场空间驱动因素商业模式竞争格局

合集下载

德勤锂电白皮书系列之三:锂电回收,未来可期(中)

德勤锂电白皮书系列之三:锂电回收,未来可期(中)
工信部
2020
将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 收利用体系建设,培育动力蓄电 池回收利用骨干企业《2020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
七部委
2018
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 确电池回收主体责任承担者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 理暂行办法》
2018
工信部
建立“溯源综合管理平台”, 对动力电池生产到再生利用全 过程进行信息采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 源管理暂行规定》
全球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预测1
来源:安信证券,Wind,公开信息,分析备注:1.基于理论可回收的镍钻锂锰金属量及金属价格进行测算
6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驱动因素——宏观政策引导
海外发达国家经过多年发展电池回收相关政策及立法配套较完备;国内在过去十年间电池回收政策出台密度显著 提升,旨在推动回收利用体系的建设,引导行业的规范化、一体化发展
全球锂资源供需平衡预测(万吨,碳酸锂当量)
— 全球锂供应量一全球锂需求量
需求侧:下游市场爆发
®终端需求旺盛作为锂资源的主要应用场景,新能源汽 车市场已进入快速增长期,2021年中国 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50%
O电池化学体系迭代慢动力电池的研发难度大,化学体系迭代 周期长,中长期内仍将以锂电池为主,
♦正极材料锂、钻、镍、锰等 金属氧化物,通过 物理法、化学法、 生物法回收
电解液
通过萃取法回收
可用 电池包可用模块可用单体
外观识别分选
动力电池回收方式
性能特性分析
内部结构检测
优 势
+提升价值:提高电池的利用价值,实现价值最大化+降低成本:降低储能、低速电动车等相关行业的成本,促进行业发展+减少污染:有效地减少废旧锂离子电池污染,减少资源浪费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回收与再利用技术探讨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回收与再利用技术探讨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回收与再利用技术探讨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能源效率的关注不断加深,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动力电池的回收与再利用,这不仅关系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是实现环保目标的重要环节。

动力电池,特别是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

然而,随着使用期的结束,大量废旧动力电池的处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废旧动力电池不仅含有可回收的贵重金属,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合理的回收与再利用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回收技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主要是通过机械手段对废旧电池进行拆解,提取其中的金属,如锂、钴、镍等。

然而,这种方法往往不能有效去除有害物质,且能源消耗较大。

相较之下,化学法则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资源的回收,能够较为有效地从废旧电池中提取出有价值的金属元素。

化学法中的浸出法多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处理。

利用酸或碱性溶液将电池中的金属离子溶解出来,从而实现金属离子的分离与提取。

这种方法在优化操作条件下能够取得较高的回收率。

此外,电解回收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电流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形式,实现回收。

在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动力电池的再利用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电池再利用即指将退役的动力电池经过一定的检测、修复和改造后,用于其他领域的应用。

常见的再利用方向包括家庭储能系统、工业储能以及电力调度等方面。

家庭储能系统是当前动力电池再利用最有前景的领域之一。

在智能家居日渐普及的背景下,家庭储能设备可以有效地平衡自家电力用量,降低电费开支。

通过将退役电池组装成储能系统,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促进了家庭能源结构的转型。

工业储能作为另一个重要应用场景,可以在工厂中调节负荷、平衡用电,同时减少峰谷差延伸。

废旧动力电池经过检测和修复后可以继续发挥其储存能量的能力,为企业节省运营成本。

此外,随着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提升,退役动力电池还能用于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储能系统中,有效地应对不稳定的能源供应。

山东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实施方案

山东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实施方案

山东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工作部署,加快我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行业发展、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情况近年来,我省把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作为新旧动能转换、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保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举措。

新能源汽车以及主要零部件,特别是动力蓄电池得到迅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从电池材料到电芯,从动力蓄电池系统集成、检验检测到梯次利用的产业链。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

我省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早,发展势头良好,生产规模稳步增长。

全省共有各类车企约28家,主要生产大客车、重型卡车、轻卡及低速车等,其中中通客车、济南重汽客车、中通亚星客车等均在全国新能源汽车生产中排名前列。

截至2019年底,全省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能力已经超过22.6万辆。

(二)动力蓄电池生产配套完善。

我省具备了从正负极材料、锂电池隔膜、电解液到电芯,再到动力蓄电池系统集成的相对完整的锂电产业链。

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山东)取得了国家级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并取得CMA(中国计量认证)认证。

(三)退役规模将迅速扩大。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上升,动力蓄电池退役量将逐年提升,综合考虑我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企业产量、电池质保年限、车辆运行工况等因素,预计2020年我省动力蓄电池退役量约为1.3GWh。

(四)回收体系正逐步建立。

全省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等企业已在全省设立了520个退役动力蓄电池回收网点,回收范围覆盖全省。

同时,组建了由中国铁塔山东分公司牵头发起的“山东省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协会”,建立了行业组织和沟通途径。

中国铁塔公司已在枣庄市设立区域创新中心。

(五)梯次利用正加快推进。

中国铁塔公司山东分公司积极展开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

一批退役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骨干企业逐步成长。

烟台和菏泽的相关企业正在积极申报动力蓄电池再生利用企业资质。

刻不容缓!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亟待规范

刻不容缓!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亟待规范

刻不容缓!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亟待规范够减少全球碳排放的新能源汽车真的环保吗?有关“动力电池可能是最大污染源”的讨论从未消停过,尤其是随着“第一批”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退役期”,海量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面临回收问题,然而,乱象丛生的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却更多让人倍感焦虑。

能即将大规模退役的新能源汽车从2009年,我国推出“十城千辆”工程开始算起,到目前为止,推广新能源汽车已经超过十年。

尤其是在2014年,动力电池量产、新能源汽车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段之后,到2018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61万辆。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当电池衰减高于20%时,将不能用于新能源汽车,所以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寿命一般是5-8年或者10万公里。

而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规模化量产开始于2014年左右,因此,最早一批动力电池已经处于退役的临界点。

数据统计,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到24GWh ,相当于80万辆电动车需要的电池。

在新能源汽车4S店里,动力电池仍然是选车顾客与销售之间的对话重点。

与前些年不同,随着动力电池的续航能力大幅提升,消费者的里程焦虑已经逐渐淡化,已经有部分人开始关注电池损耗、退役移交去向、回收换新等问题。

但“整车卖掉”“哪里收车价格高就卖到哪”仍是多数人处置旧新能源车的方式,没有单独考虑过旧电池回收问题。

而动力电池损耗往往是影响新能源汽车驾驶体验、使用周期和二手残值的重要因素。

目前,行业标准认为动力电池容量衰减到80%以下就已达到退役标准。

但如果直接报废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规模庞大的废旧动力电池回购也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规模庞大的废旧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退役的核心问题就是动力电池回收,在全球范围内,根据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与中华环保联合会于2020年10月29日发布的最新报告《为资源续航——2030年新能源汽车电池循环经济潜力研究报告》(下文简称《报告》),研究团队指出,2030年全球将有超过2.1TWh (太瓦时) 动力电池随乘用电动汽车售出,这些电池的电量充满一次就可满足新加坡全国半个月的用电需求。

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的机遇与挑战研究

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的机遇与挑战研究

—363—《装备维修技术》2021年第1期前言:梯次利用是动力电池回收的一个环节,在新能源汽车即将淘汰第一批动力电池的背景下,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梯次利用的概念进行阐述然后分析当今梯次利用的现状,然后进一步分析得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是指将电动汽车淘汰的电池用于其它领域进行再次使用,就像南孚电池的广告语所说,电动车用完遥控器收音机接着用。

一般来说从电动汽车上淘汰的电池还有60%~80%的电量,虽然不能满足电动汽车的使用但是在其他许多领域是可以继续使用的。

梯次使用的理念是正面的,是具有环保意义的,梯次利用可以充分地发挥电池的价值。

2.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的现状我国在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方面处于起步阶段,政府为鼓励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充分发挥电池的余热减少环境污染而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

不过尽管梯次利用的想法和前景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很残酷的。

事实上梯次利用的效果没有预期的好,电池回收方面有很多不足,从事相关工作的企业数目并不是很多,很多企业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并不愿意对电池进行回收而且在安全性方面也无法得到保障。

3.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的机遇梯次利用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梯次利用未来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主要的场景有通信备用电池、储能集装箱、低速车等。

而且我国储能领域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在以后梯次利用的发展中储能领域应是主要方向。

但我国目前梯次利用的规模还很小不过随着能源政策的调节以及环保政策的落实我国梯次利用的规模也在逐步发展,从2011年开始,我国就对能源方面的梯次利用项目进行建设,作为世界上三大风光储能之一的张北项目也已经开始了第一期的建设。

4.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的难点与挑战4.1.安全方面在我国由于梯次利用正处于技术验视和项目示范阶段,退役电池的梯次利用技术还不成熟,还无法确保其安全性与稳定性,在2018年我国至少发生了40多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在2019年更是出现了四天三次起火事。

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在京召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座谈会

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在京召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座谈会

简商务部发布两项旧货业行业标准日前,商务部2021年第9号公告发布了现两项旧货业行业标准。

SB/T11229-2021《互联网旧货交易平台建设和管理规范》和SB/T11230-2021《旧货经营商信用管理规范》。

该两项行业标准将于2021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由全国二手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互联网旧货交易平台建设和管理规范》由中国旧货业协会和拍拍、爱回收、凌雄租赁、爱博绿、北工大等单位共同制定。

主要规定了互联网旧货交易平台的建设和管理,适用于从事旧货经营服务活动的互联网平台。

《旧货经营商信用管理规范》由中国旧货业协会和有闲有品共同制定。

主要规定了信用基本原则、经营基本要求、实体旧货经营店铺要求、交易诚信要求、信息安全与保密要求等内容。

适用于旧货实体经营店铺的诚信自律和开展信用评价活动。

中国旧货业协会、全国二手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和相关单位组织上述两项行业标准的宣贯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扩大行业标准的社会影响。

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工作,使有关企业正确理解有关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在京召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座谈会为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制度,2021年4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在京召开工作座谈会,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公安部、司法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能源局等部门及部内相关司局的同志出席会议。

会议分析了当前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围绕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法规政策标准体系、科技创新支撑、财税优惠支持、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共享等进行了交流讨论。

各部门结合各自职责针对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制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从全生命周期管理角度,创新管理模式、技术手段,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法规政策标准制度,构建绿色高效回收利用体系,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与挑战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与挑战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与挑战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NEV)作为一种低排放、环保的交通工具,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近年来,随着各国政府对绿色技术的扶持以及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

无论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还是氢能汽车,这些新兴的交通工具正逐步取代传统燃油车,为未来出行方式的变革铺平道路。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

电池技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进步直接影响到汽车的续航能力、充电时间和安全性。

目前,锂离子电池在容量、充电速度和服务寿命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对于更长续航与更短充电时间的追求仍然推动着研发者尝试更先进的电池技术,如固态电池和氢燃料电池。

这些创新技术不仅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还助力推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优化与升级。

随着国家对于清洁能源政策的实施,市场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

许多国家制订了详细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设立了相应的补贴措施,这些都促进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

在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交通发展的主要方向,并通过给予购车补贴、减免购置税以及建设充电设施等方式,积极引导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在欧美市场,特斯拉等品牌所代表的电动汽车已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象征,其在技术创新和市场策略上的成功经验为后续品牌提供了宝贵借鉴。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新能源汽车产业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从基础设施建设角度看,充电网络尚不完善。

尽管近年来充电桩数量有所增加,但仍然无法满足持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需求。

这种不平衡可能导致消费者在使用时产生焦虑,从而影响他们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意愿。

因此,各地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大对充电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升充电效率,确保用户能方便地进行充电。

此外,电池回收和资源保障问题也亟需解决。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退役电池处理的问题不容忽视。

如果不建立有效的回收体系,这些大量废弃的电池将对环境造成严重负担。

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回收利用行业现状及对策

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回收利用行业现状及对策

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回收利用行业现状及对策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意义 (3)二、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现状分析 (4)2.1 动力电池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5)2.2 动力电池回收技术发展现状 (6)2.3 回收网络建设与运营情况 (8)2.4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9)三、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回收利用的对策探讨 (10)3.1 技术创新与研发 (11)3.1.1 提高回收率的技术方法 (13)3.1.2 提升资源化产品附加值的技术途径 (14)3.2 政策支持与法规建设 (15)3.2.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16)3.2.2 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17)3.3 市场机制与商业模式创新 (18)3.3.1 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 (19)3.3.2 创新商业模式与产业链协同 (20)3.4 公众意识与教育普及 (21)3.4.1 提高公众对电池回收的认知度 (22)3.4.2 加强电池回收利用的教育培训 (23)四、案例分析 (24)4.1 国内外典型企业回收利用实践 (25)4.2 经验借鉴与启示 (26)五、结论与展望 (28)5.1 研究成果总结 (29)5.2 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30)5.3 发展建议与政策建议 (31)一、内容概览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动力电池的退役问题日益凸显。

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不仅关乎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更对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回收利用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需要全面深入了解行业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

市场规模迅速增长: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退役动力电池数量急剧上升,带动回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技术瓶颈待突破:退役电池的筛选、重组与再利用技术仍是行业发展的难点,高效、环保的回收处理技术亟待研发。

政策引导与支持:国家政策对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的建设给予支持,但具体实施细节和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加快完善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加快完善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加快完善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体系作者:谭俊彬来源:《时代汽车》2024年第11期摘要: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迅速扩大,退役动力电池数量激增,资源回收、环境保护压力增大,动力电池回收现已成为各国关注的“蓝海赛道”,由于历史进程、文化传统和政策导向的不同,形成了立法强制型、生产者责任延伸型、联盟合作型、技术导向型等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本文梳理上述四大路径后认为,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亟需取长补短,借鉴不同发展路径的特色经验,从加快实施强制性动力电池回收政策、着力强化先进技术的研发创新、健全全国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溯源系统、推动后端回收与前端生产联动等方面入手加快发展步伐。

关键词: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经验1 全球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的基本形势从需求端来看,在经济和政策双驱动下,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随着早期投放市场的电动汽车逐渐达到设计寿命,动力电池“退役潮”即将来临。

根据SNE Research市场调查分析,全球电动汽车报废数量将从2025年的56万辆增加到2040年的4227万辆。

其中,全球废电池再利用市场预计2030年将增长到500亿美元、2040年将增长到1700亿美元、2050年将增长到4400亿美元。

此外,新兴的储能系统领域,运营商对退役动力电池经过检测、分类和重组后,可应用于电力储能系统,如电网调峰、分布式储能、微电网等对退役电池的梯次利用需求旺盛。

通信基站领域,退役电池可作为通信基站的备用电源,尤其是在偏远地区或紧急情况下的供电保障,对成本效益高的退役电池有稳定需求。

再生材料市场,回收后的锂、钴、镍、锰等电池材料作为原料重新进入电池制造供应链,满足电池原材料市场的部分需求,降低对初级矿产资源的依赖。

从供给端来看,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加速迭代与创新,为产业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回收企业、电池制造商与汽车厂商、技术与设备供应商等不断研发和应用先进的电池回收技术,持续提高回收率、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构建了精细化拆解、湿法冶金、梯次利用等多元化的技术供给体系。

【完整稿】各类废旧电池再生处理利用项目商业计划书

【完整稿】各类废旧电池再生处理利用项目商业计划书

废旧电池再生处理创业计划书目录一、企业介绍二、服务介绍三、市场分析四、竞争分析五、营销策略六、投资与财务七、风险预测八、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九、企业管理十、可行性分析一、企业介绍1、企业注册名称:废旧电池再生处理。

2、企业地址:辽宁3、企业宗旨:建立一个科学化、专业化、有序化的市场格局,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解决中国废旧电池问题。

4、企业概述未找到图形项目表。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电池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使用量也正逐年增加,然而现阶段使用后的废旧电池却未能得到妥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起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而且电池含有大量的可回收利用金属,完全可以回收利用。

本企业基于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突破传统处理技术,针对我国废旧电池回收现状而创立集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利用及研究开发环保电池多层次为一体的企业,其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由政府环保部门、电池生产商、科研单位及消费者组成的电池收回处理研发网络,实现废旧电池循环再利用形成产业化经营。

5、企业业务主要业务是建立完善的废旧电池回收网络,通过有步骤的处理,从电池中提取各种金属,然后将金属转让给各地电池生产商或其他金属需求商,从中取得收益。

二、服务介绍1我们的服务电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广泛的商品之一,我国是干电池的生产大国,目前我国电池生产企业有1400多家,一年产量达150亿只,居世界第一位,仅2000年,我国电池产量就高达140亿节,占世界总产量三分之一,而且还在逐年增加。

废旧电池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和酸、碱有害物质。

一节纽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一节一号电池即可污染12立方米水,一平方土地。

有关专家指出,如果废旧电池与生活垃圾混合处理,电池腐烂后,其中的汞、镉、铅、镍等重金属溶出含污染水体和土壤,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现在人们环境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经安置了废旧电池投放专用桶。

调查表明,意识到废旧电池危害的有100%的民众,认为回收废电池赢利的有67%,有97%的人认为应当建立回收站,科学回收及处理废旧电池。

动力电池回收创业计划书

动力电池回收创业计划书

动力电池回收创业计划书一、创业项目概述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动力电池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已成为一个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领域。

本项目旨在建立一家专门从事动力电池回收与再生利用的公司,通过研究和开发先进的回收技术,提供高效、环保的电池回收方案,并构建完整的循环利用体系,实现动力电池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二、市场分析1.市场需求分析目前,全球动力电池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主要驱动因素有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膨胀和可再生能源设备的广泛应用。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对其回收和再生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动力电池的寿命有限,需要定期更换和维护,因此动力电池的回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2.市场竞争分析目前,国内外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行业内竞争程度较低,但随着电动汽车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技术研发和资金实力将成为关键竞争因素。

3.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未来5年内,全球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预计将持续增长。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领域。

因此,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公司,抓住市场发展机遇,具有长期的发展前景。

三、创业项目优势1.技术优势本项目将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动力电池回收技术,建立专业的技术研发团队,致力于提高动力电池回收的效率和环保性。

2.资源优势本项目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包括技术人才、资金支持和市场渠道等,能够为公司的稳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市场优势随着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持续增长,本项目将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形成自己独特的市场优势。

四、商业模式本项目主要采用B2B商业模式,与电动汽车生产厂商、电池生产厂商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专业的动力电池回收服务。

公司将建立完善的回收网络,采用统一管理和控制系统,实现动力电池资源的高效回收和再生利用。

五、运营计划1.研发创新公司将加大对动力电池回收技术的研发投入,不断提升回收效率和环保性。

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浅析

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浅析

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浅析摘要: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人类社会的进化史可以归结为能源的发展史。

能源变革促进社会生产力的飞跃,传统化石燃料大大加快了人类社会步人工业化的进程,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但与此同时,能源过度消耗导致的能源危机以及传统化石燃料在能源消耗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如温室效应、大气污染、酸雨等)。

本文简单分析了目前退役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的处理方式,并对国内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中国锂离子电池回收产业将会呈现以电池生产商、行业联盟和专业第三方回收公司为主流的商业模式。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回收;环保;1、前言在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下,如何保证能源的持续供给且不再加重生态系统的负担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后石油时代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

为了维持社会的繁荣及可持续发展,开发新型清洁、绿色、可再生的替代能源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同时新能源革命也是解决空气污染、能源危机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必经之路。

目前,人们主要关注于自然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的使用及利用率,即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此类型能源加以开发利用,在用电低谷期完成高效存储,并在用电高峰期进行供电补偿,以此来缓解传统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但自然能源因自身的局限性(如间歇性、不稳定及分布不均等)并未得到有效利用,高效的能量储存系统是充分利用自然能源的必要条件。

而目前,世界上绝大比例的能量(约98%)仍是依靠水力蓄能的方式进行存储,根据水力蓄能的效率,将1立方的水提升1米的高度仅能得到约3Wh的能量。

考虑到能量存储系统的成本、适应性、易用性等因素,开发出一种高效的能量储存系统是实现清洁能源稳定、可靠使用的关键。

2、退役锂离子电池处理方法目前,针对废旧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重新制造、重新利用、回收。

重新制造与重新利用是从延长电池的使用期限、尽可能的扩大锂离子电池的使用范围来实现经济,而回收则是直接进行元素回收来实现经济性,进而实现整个产业链的闭环。

锂电池回收前景

锂电池回收前景

锂电池回收前景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会导致锂电池回收的更加困难。

因为电池的形态多样,而对于不同类型和规格的电池进行回收处理需要使用不同的设备和技术。

这就需要在城市层面上建立起可靠的回收体系,专门负责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并由国家出资或者企业投资建设,增强现有回收体系的可持续性和代际传承性。

在世界各地,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促进锂电池回收和再利用的发展。

旨在加强对废弃锂电池的管理和回收,同时提高回收率。

中国政府也出台了许多政策,以促进废弃锂电池的回收和再利用。

目前,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大力推广。

由于新能源汽车中大量使用了锂电池,废旧电池回收处理问题日趋突出。

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巨大,可以成为锂电池回收市场的一大助推力量。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锂电池回收前景(一)市场需求的增长1、锂电池的广泛应用。

锂电池是当今新能源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储能设备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以及储能系统等方面。

随着清洁能源和电动化趋势的不断推进,锂电池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2、电动车市场的扩大。

全球范围内电动车市场的迅速发展成为锂电池回收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许多国家都在实施电动车推广政策,电动车的普及率逐渐增加,导致用于电动车的锂电池数量急剧增长。

3、政府政策的支持。

各国政府纷纷实施回收政策,鼓励和支持锂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

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包括落地补贴、减免税收和建立回收体系等,这些措施促使锂电池回收行业迅速崛起。

(二)技术与设备的进步1、回收技术的改进。

锂电池回收涉及到废旧锂电池的拆解、分选和材料回收等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回收技术逐渐被引进并得到应用,提高了回收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2、设备更新与升级。

随着锂电池回收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设备也在持续更新与升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业空间预测:2020 年回收量接近 40 Gwh,2022 年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

2014/2015/2016 年分别为 5.9/17.0/30.5GWh,2017 年实现出货 39.2 GWh,预计未来三年 CAGR 仍有望保持 30%以上。

一般而言,当电池容量衰减到初始容量的 60%-80%,便达到设计的有效使用寿命,需进行替换。

乘用车电池的有效寿命一般为 4-6 年,而电动商用车由于日行驶里程长、充电频次多,电池有年动力电池回收量将接近70Gwh(以含金属价值量计,市场规模有望突破百亿元)。

动力电池回收必要性日益凸显,体现在环保要求、经济效益、资源稀缺、政策规范四方面。

动力电池回收的必要性体现在三方面:1.环保角度,废旧锂离子电池含有的重金属化合物、LiPF6、苯类等难以降解,可能造成严重污染。

2.经济效益角度,下游需求的持续高速增长导致钴供需格局转为短缺,钴价将高位运行并具备进一步上行空间。

另外参考家电回收的补贴模式,动力电池回收未来也有可能引入基金补贴,一旦落实对行业是重大利好。

3.资源角度,我国钴镍储量仅占全球 1%、3.6%,全球的钴矿上游资源主要被嘉能可、洛阳钼业、欧亚资源等跨国矿企控制,仅极少数国内企业收购刚果优质钴矿,钴资源成为动力电池及上游正极材料厂家的“必争之地”。

4.政策规范:《拆解规范》《余能检测》《规格尺寸》《编码规则》,四大规范出台建立国家标准体系,有助行业集中化、规范化发展。

商业模式: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以电池材料厂为核心构建包括整车厂、电池厂在内的合作生态。

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废旧动力电池的利用应遵循先梯级利用后再生利用的原则。

目前我国废旧电池梯级利用主要为示范工程形式,典型的三个项目围绕储能领域。

我们认为,回收渠道是电池回收行业的核心竞争要素之一,而整车厂掌握与消费者联系密切的 4S 店,在建立回收渠道网络方面具备天然优势。

2016 年 12 月,工信部发布《电池回收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亦从政策层面明确了整车厂在回收渠道上的主导地位。

我们看好具备回收技术和先发布局优势的大型正极材料厂商,通过建立与整车厂、电池厂的合作网络,整车厂负责构建回收渠道,正极材料厂商负责拆解、提取金属后再造电池材料,然后供应给电池厂,形成多方合作的循环生态。

风险因素:新能源汽车推广不达预期;相关政策出台不及预期。

投资策略:预计到 2020 年回收市场将进入大规模放量阶段,回收量将超过20Gwh,2022 年动力电池回收量将达到 53Gwh(以含金属价值量计,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

随着回收需求的爆发,政策的规范以及行业龙头的不断布局,动力电池回收的市场即将打开,看好具备先发布局优势以及回收渠道优势的电池材料厂商,通过与整车厂、电池厂合作,打造电池材料再生利用的循环产业链。

市场空间预测:2020 年回收量接近 40 Gwh,2022 年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动力电池装机增长迅速,即将步入大量报废期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行业持续高增长。

伴随电动汽车于2011 年在我国起步,动力电池行业步入发展初期,年出货量低于 1GWh 且仅维持小幅增长;随着 2014年补贴政策推出,行业进入爆发式发展期,动力电池出货量从 2014年的5.9GWh攀升至 2015年的 17.0Gwh,同比增长接近 2 倍。

2016 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达 30.5GWh,同比上年增80%。

总体而言,作为新能源车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动力电池行业将长期受益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和渗透率增长。

根据高工锂电,2017 年动力电池累计出货 39.2GWh,同增 30%以上。

结合新能源车产销预测,我们判断 2018~2020 年动力电池将延续高增长,CAGR 约 30%。

自 2014 年之后,动力电池装机进入爆发增长期,动力电池的回收问题也逐渐提上日程。

一般家用乘用车以及电动客车电池会在 5 年左右退役,出租车和物流车动力电池一般 2 年就会退役。

据此判断,从 2018 年开始,我国将会有大量的动力电池进入报废期。

2020 年回收量接近 40 Gwh,2022 年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动力电池的回收量不仅与每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密切相关,还与电动汽车的类型、占比,电池的类型、占比、技术进步以及不同类型电池的使用寿命等相关。

目前行业内的平均标准和经验数值如下,可作为预测动力电池使用寿命及回收量的假设:1)根据经验估计,各类车型年均行驶公里数为家用车 2 万 km、出租车 10 万 km、客车 7.5 万 km、物流车 15 万 km;家用车与出租车比例为 100:1。

2)我国电动汽车的 NEDC 工况距离在 200km-350km 范围内。

3)三元锂电池以及磷酸铁锂电池使用情况为:预计 80%的乘用车及物流车使用三元锂电池,而 70%的客车使用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的极限循环充电次数为 500 次,磷酸铁锂电池的极限循环充电次数为 2000 次。

根据上述假设,乘用车电池平均寿命 5 年,出租车和物流车平均 2 年,电动客车电池寿命平均 5 年。

根据我们的测算,2018 年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将会进入大规模退役阶段,退役动力锂电池达到 11.99GWh,其中三元电池 8.85GWh,磷酸铁锂电池 3.14GWh。

2020 年动力电池回收量将接近 25.57 Gwh(折合成 18.57 万吨),2022 年动力电池回收量将接近 45.80Gwh(折合成30.98 吨),2018~2022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59.10%以上,以含金属价值量计,2022 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

从铅蓄电池回收经验来看,资源再生循环回收率高铅酸电池出货稳定增长,回收市场规模高达 400 亿元。

近年来我国铅酸电池产销量维持稳定增长态势。

根据全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协会,2016 年我国废铅蓄电池产生量高达 400 万吨,其中铅含量约 280 万吨;按照 2016 年我国现货铅的平均价格 1.45 万元/吨计算,2016年废铅蓄电池中铅的价值量高达 406 亿。

回收利用铅蓄电池含铅量高于铅矿,环保风险和生产成本均低于原生铅。

铅蓄电池主要包括电解槽、电解液、隔板、正负极板等,其中正、负极板由栅板和活性物质构成,栅板一般为铅锑合金或其他铅基合金材料,活性物质为 PbO2、Pb 和 PbSO4。

其中铅部件的重量约占电池总重量的 70% 左右。

原生铅矿从开采提炼到金属,含铅量很低,矿里铅的比例仅30%左右,剩余的 70%都是废弃物,而铅酸蓄电池的含铅量高达 62%,绝大部分是可用的金属,且环保的风险比原生的小。

与此同时,相比原生铅,再生铅的能耗仅为其 25.1%~31.4%,且生产成本低 38%,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也更容易控制。

国内铅酸电池回收体系不断规范,望在技术和渠道两方面形成真正闭环。

从技术层面,我国铅蓄电池的回收率最高可达 98%,几乎可以实现完全闭环利用;从渠道层面,我国铅蓄电池有组织的回收率达到 30%左右。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我国再生铅占比总消费从2002 年的不到 20%达到 2015 年的接近47.9%,再生铅逐步取代原生铅成为我国铅的主要来源。

而目前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再生铅消费比例均超过 80%。

随着政策监管的持续加码以及铅蓄电池生产者责任回收制度的实施推行,我国铅蓄电池的回收利用体系将不断规范,正规渠道的回收率预计大幅提升,有望在技术和渠道两方面形成真正的回收闭环。

驱动因素:环保要求+经济效益+资源稀缺+政策规范,回收必要性和可行性日益凸显环保角度:动力电池含大量重金属化合物,严重威胁环境废旧动力电池含大量重金属和有机物,严重威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虽然废旧锂离子电池中不包含干电池和铅酸电池中的汞、镉、铅等毒害性较大的重金属元素,但是其含有重金属化合物、六氟磷酸锂(LiPF6)、苯类、酯类化合物,难以被微生物降解。

废旧锂离子电池一旦进入环境中,电池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碳粉尘、氟化物等将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其中正极材料中的重金属镍、钴、锰污染使环境的 pH 升高,污染水体和土壤;负极材料中的碳材和石墨会引发粉尘污染,嵌锂也会使环境的 pH 升高;电解质及其转化物,如 LiPF6、LiBF4、LiAsF6、HF、P2O5、B2O3 等,引发氟污染改变环境酸碱度,产生的有毒气体污染空气并经由皮肤、呼吸对人体造成刺激;电解质溶剂及其分解和水解产物会引发醛、酮、甲醇等有机物污染;隔膜材料会造成有机物污染;粘结剂受热分解产生 HF 和氟污染。

这些都会严重威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资源角度:国内镍钴储量和需求不匹配,钴循环再造电池材料动力电池尤其是三元电池中镍、钴、锂等贵金属含量高,资源稀缺且价格不断上涨。

三元材料一般分为两类:NCM(镍钴锰)和 NCA(镍钴铝),以最常见的NCM111 为例,镍、钴、锰的含量分别占 12%、3%及 5%,,具有较高的回收再利用价值。

磷酸铁锂电池虽然不包含钴、镍等稀有金属,但锂含量达到 1.10%,显著高于我国开发利用的锂矿(锂矿山中Li2O 平均品位为 0.8%~1.4%,对应到锂含量仅 0.4%-0.7%)。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电池材料需求增长,在供给紧张的共同作用下对应金属材料的价格也经历了暴涨。

电池级碳酸锂经历2015-2016 年的暴涨,目前出厂价格接近 16 万元/吨,仍然处于高位;四氧化三钴价格从 2016 年的不到 150 元/千克涨至近 400 元/千克;硫酸镍价格也从 2016 年 7 月份的2.2 万元/吨上涨至 2.5 万元/吨。

我国钴镍储量仅占全球 1%、3.6%,资源储量和需求不匹配。

镍钴原料供应保障是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厂商的关键竞争力,而我国钴镍储量仅占全球1%、3.6%,与日益增长的需求严重不匹配。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2016 年全球钴矿储量约 700 万吨,其中刚果(金)储量高达 340 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 48.6%。

此外,澳大利亚(100 万吨,14.3%)、古巴(50 万吨,7.1%)、赞比亚(27 万吨,3.9%)、加拿大(27 万吨,3.9%)等国储量也较丰富。

2016 年中国钴矿储量仅为 8 万吨,占比为 1.1%。

相对钴而言,全球镍矿储量分布广泛,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2016 年全球镍矿储量共约 7800 万吨。

全球镍矿供给来源较为集中,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占据储量前三,占比分别达 24.2%、12.8%、9.7%。

中国镍矿储量达 250 万吨,占比 3.2%,全球排名第十。

全球的钴矿上游资源主要被嘉能可、洛阳钼业、欧亚资源等跨国矿企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