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残疾人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1.1复习笔记第一节接案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接案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整个助人过程的基础和起点。

因此,成功的接案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前提。

接案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步骤:(1)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2)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3)决定是否接案;(4)订立初步协议。

(一)接案前的准备1.什么是接案(1)接案“接案”是指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

它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的服务对象通过沟通达成共同解决问题初步协议的整个助人过程的开始。

(2)接案的目标接案的目标是与服务对象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为后续的预估和介入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以便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能以此为起点一道工作,实现社会工作的助人目标。

2.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服务对象的类型(1)服务对象的来源①主动求助者。

通常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或团体带着超出他们能力之外而不能解决的问题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②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来的。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社区内的相关部门(例如,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或邻居发现因存在严重的个人、家庭或群体问题而影响到了正常的社会功能发挥,从而要求社会工作者介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③由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工作,而成为服务对象的。

他们是由社会工作者主动接触并使他们接受服务的人。

面对外展服务对象时,社会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和任务是,消除他们对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不信任甚至是怀疑,引导他们接受服务。

(2)服务对象的类型①自愿型服务对象自愿型服务对象是指那些认识到需要协助而自己主动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的,以及由他人介绍而接触社会服务机构并愿意成为其服务对象的人。

②非自愿型服务对象非自愿型服务对象是指那些由政府、法院或其他有权力的部门或个人(包括父母、老师等)将需要协助的服务对象转介给社会工作的服务机构,以协助其解决问题的服务对象。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典型题(含真题)详解(矫正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典型题(含真题)详解(矫正社会工作)

第七章矫正社会工作7.1 复习笔记第一节矫正社会工作概述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1.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矫正社会工作是指将社会工作实施于司法矫正体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如吸毒者),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刑释或强制戒毒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服务,使其消除违法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福利服务活动。

2.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根据个人与社会二因素的犯罪原因理论,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也应该从个人和社会两个角度入手进行分析。

(1)针对罪犯的功能与作用矫正社会工作针对罪犯的功能与作用主要包括:①监管功能矫正制度即刑罚执行制度,矫正社会工作者是刑罚执行团队中的一员。

在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矫正社会工作者被法律授予依法对非监禁罪犯实施监管的职责。

对非监禁罪犯实施监管,主要是通过限制一定程度自由的办法对犯罪行为作一定补偿以及通过监管预防其再犯罪。

②矫正功能犯罪行为的实施有个人因素的影响。

个人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思想观念、行为特征、生活方式等。

矫正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生理上、心理上、思想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正常成员。

③服务功能矫正社会工作从本质上讲是在司法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其服务对象是特殊社会困难群体——罪犯或违法人员。

矫正社会工作的服务贯穿整个刑事司法过程。

其内容涵盖生活照料、经济支持、疾病医治等。

服务手段包括直接的专业服务、转介性的间接服务等。

(2)针对社会环境的功能与作用矫正社会工作针对社会环境的功能与作用主要包括:①营造有利于服务对象更新改造的家庭和社区环境许多研究表明,一些人之所以犯罪,是因为其生活的家庭及其周围的社区环境恶劣,存在许多不利于人健康成长的影响因素,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服务对象的更新改造。

2024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真题精选(含答案)

2024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真题精选(含答案)

2024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真题精选(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社会工作者小初所在机构受某区残疾人联合会委托,了解辖区内残疾人的社会参与状况。

小初拟采用评估残疾人社会参与的4R指标开展工作。

在小初的评估方案中,除角色、关系和反应三个评估维度外,还应评估的维度是()。

A.生理B.资源C.心理D.责任2.社会工作者小刘在某企业调研时发现,部分青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学习新技术缺乏热情和主动性。

小刘联合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工会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包括邀请本行业获得“大国工匠”称号的劳模讲述岗位成才的故事,开展青年岗位大练兵等活动。

小刘开展的上述活动是为了()。

A.改善员工工作环境B.提升员工劳动技能C.建立员工支持网络D.改变员工认知偏差3.李姐是某老年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者,她觉得新入住中心的半失能老人张奶奶与自己过世的母亲在长相和性格上都有几分相像,又是同乡,因此对张奶奶格外关照,什么事情都主动替张奶奶做。

这种情形属于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A.移情B.工作倦怠C.反移情D.过度保护4.残疾人社会工作在政策方面的内容不包括()。

A.残疾人社会保护政策体系建设B.残疾人的民生权利和人身权利的法律确认和保障C.实施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国家规划D.实施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的规划5.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不包括()。

A.军队情结的需要B.婚姻家庭的需要C.社会尊重的需要D.社会参与的需要6.社会工作者小刘在某工业园区开展企业社会工作服务时了解到,有的工厂没有向员工提供足够的安全防护用品;有的员工受伤后才意识到工作岗位存在安全隐患;有的员工心存侥幸,对职业安全缺乏足够重视。

针对上述情况,小刘计划开办职业安全与健康教育小组,帮助员工学习相关知识,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小刘开展该小组工作的正确流程是()。

2024年度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真题精选(含答案)

2024年度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真题精选(含答案)

2024年度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真题精选(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下列关于师生联合会谈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引导老师和学生分享感受、需求及对彼此的期待,挖掘个人及环境资源,解决问题,满足需要B.在实施师生联合会谈之前,社会工作者只需要与学生进行单独个案会谈C.师生联合会谈重要的是要引导师生双方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需求以及对对方的期待D.学校社会工作者帮助双方协调关系,整合需求和期待,达成共识,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2.社会工作者小文在某地看守所为涉罪青少年开展以“守望阳光”为主题的小组工作,旨在引导涉罪青少年改变非理性信念,促进司法系统与社会工作专业的合作,共同为青少年提供服务。

小文邀请看守所管教人员参与到该小组方案设计、组员招募、过程实施等环节中,使看守所管教人员成为服务涉罪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合作伙伴。

小文开展上述工作的依据是()。

A.社会工作方法运用的整合性要求B.社会价值体系C.对社会工作者宏观专业能力要求D.社会连接理论3.在老年服务中,以下哪种属于老人最后选择的服务方式()。

A.居家养老B.机构照顾C.老年公寓D.社区照顾4.为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整合资源,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多项服务以提高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行动能力。

其中,社会工作者运用资源共享方式开展的服务是()。

A.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为社区的老年人进行体检B.请社区干部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入户了解老年人的健康需求C.利用自有教师资源和相邻社区的场地合作举办老年健康讲座D.利用自己机构的场地资源为目标人群开办老年健康教育小组5.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方面更强调在促进青少年自我认同和发挥群体示范性效应方面的()应用。

A.整合性B.综合性C.多元化D.主体性6.社会工作者老李与郑女士面谈时发现,郑女士一会儿抱怨丈夫不管家,只顾自己,一会儿又数落孩子的不是,不理解母亲的辛苦。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老年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老年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4.1 复习笔记第一节老年社会工作概述一、老年的界定(一)年龄的界定1.日历年龄:单以出生日期为标准界定的年龄常被称为日历年龄。

2.生理年龄:按个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生理状态、生理功能,以及反映这些状态和功能的生理指标确定的个体年龄。

3.心理年龄: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程度来确定的个体年龄。

4.社会年龄:根据一个人在与其他人交往中的角色作用来确定的个体年龄。

(二)老年期的划分通常老年期会更细地划分为三个阶段:1.老年群体中60~69岁的为低龄老年人。

2.70~79岁的为中龄老年人。

3.80岁以上的为高龄老年人。

二、老年人的特点(一)生理的老化当人的各种器官达到成熟期后,会逐渐地丧失其功能,这种逐步丧失功能的现象就是老化。

从生物学意义上讲,老年除了代表生理年龄的增加,也表示人体渐渐失去自我更新的能力。

表4-1 与老年有关的生物学意义上的变化(二)心理的老化心理学意义上的老化是指老年人个人的感官过程的变化。

包括知觉、智力、解决问题、理解过程、学习及再学习过程、内驱力以及情绪等方面能力的降低和反应迟缓。

智力分为结晶智力和液态智力。

结晶智力是人们知识和经验的结晶产物,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提炼和积累而毕生发展的智力。

液态智力是指空间关系和形象思维在视觉、听觉及感知基础上形成的智力。

它受制于各种感觉、运动等系统的功能的影响。

实际上老年人的结晶智力比年轻人还要多,反映出一生学习和生活积累的结果。

(三)社会的老化社会学讨论社会互动过程与社会角色的变迁,因而认为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角色。

老年人满足了社会对老年人的期待与要求,如退出工作岗位做一个退休者,即被认为与老年的社会角色相符合。

三、老年人的需要(一)健康维护老年期是疾病多发期,健康维护是老年人最为关注和渴望满足的需要。

老年人需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得适宜的生活照顾,并得到康复服务。

(二)经济保障在传统社会中,老年人依靠子女提供经济供养,在“反哺式”供养的社会习俗中,老年人基本没有后顾之忧。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典型题(含真题)详解-第7~9章【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典型题(含真题)详解-第7~9章【圣才出品】

第七章矫正社会工作7.1 复习笔记第一节矫正社会工作概述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1.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矫正社会工作是指将社会工作实施于司法矫正体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如吸毒者),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刑释或强制戒毒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服务,使其消除违法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福利服务活动。

2.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根据个人与社会二因素的犯罪原因理论,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也应该从个人和社会两个角度入手进行分析。

(1)针对罪犯的功能与作用矫正社会工作针对罪犯的功能与作用主要包括:①监管功能矫正制度即刑罚执行制度,矫正社会工作者是刑罚执行团队中的一员。

在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矫正社会工作者被法律授予依法对非监禁罪犯实施监管的职责。

对非监禁罪犯实施监管,主要是通过限制一定程度自由的办法对犯罪行为作一定补偿以及通过监管预防其再犯罪。

②矫正功能犯罪行为的实施有个人因素的影响。

个人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思想观念、行为特征、生活方式等。

矫正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生理上、心理上、思想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正常成员。

③服务功能矫正社会工作从本质上讲是在司法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其服务对象是特殊社会困难群体——罪犯或违法人员。

矫正社会工作的服务贯穿整个刑事司法过程。

其内容涵盖生活照料、经济支持、疾病医治等。

服务手段包括直接的专业服务、转介性的间接服务等。

(2)针对社会环境的功能与作用矫正社会工作针对社会环境的功能与作用主要包括:①营造有利于服务对象更新改造的家庭和社区环境许多研究表明,一些人之所以犯罪,是因为其生活的家庭及其周围的社区环境恶劣,存在许多不利于人健康成长的影响因素,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服务对象的更新改造。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社区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社区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社区社会工作12.1复习笔记第一节社区社会工作概述一、社区社会工作的含义1.社区与社会工作从社会工作的角度理解社区,它包括了三种意思:(1)社区是一个工作地点和环境。

社会工作者可以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或工作站)了解社区居民和服务对象的生活环境,把握问题、资源和文化背景,为他们提供多元化服务。

(2)社区是一个相互关怀和照顾的网络。

社区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生活、心理、情感、社交等多元化的需求,因此,社会工作者会重点发展和强化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互助的关系,提升居民的自主能力,既能解决社区居民的个人化问题,也解决社区的共同问题,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

(3)社区是影响社会政策的基地。

由于社区面临着诸多如社区治安、环境卫生。

基础设施等的共同性问题,因此,社会工作者也会从维护社区居民集体利益的角度,收集居民的意见,反映居民的利益诉求,争取资源,倡导制定或修订有关政策或措施。

2.社区社会工作的含义社区社会工作主要代表了两个层面的意义:(1)社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实务领域,即社会工作者针对某一个目标社区,一方面运用各种专业方法,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等提供多元化服务,提高居民社会意识,协助居民运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还协助社区居民建立友善的邻里关系,鼓励互相照顾和关怀,满足社区需求,实现社区和谐。

(2)社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专业方法,主要强调综合运用实践模式(如地区发展、社会策划、社区照顾等),通过科学的工作过程,采用系列专业技巧,处理社区问题,推进社区发展。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出发,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主要有:1.促进居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社会工作认为社区问题的解决主要应依靠社区居民,相信居民有能力处理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因此,社会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居民建立参与解决社区问题的信念,使其树立信心,传授其解决社区问题的知识和技巧,培养居民骨干。

2024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备考真题精选(含答案)

2024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备考真题精选(含答案)

2024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备考真题精选(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社会工作认为社区问题的解决主要应依靠(),相信他们有能力处理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例如社区安全、社区环境整治等,居民暂时缺乏的是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巧。

A.社区居民B.社会工作者C.志愿者D.业主委员会2.为了提升社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某养老服务机构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了“一站式”服务平台,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助浴"“助餐”“助医”“精神慰藉”等服务。

社会工作者小蔡运用这一平台,通过链接卫生服务中心、送餐服务机构和相关志愿服务组织,为社区高龄独居老人李奶奶提供服务。

小蔡在此服务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

A.个案管理者B.产品经理人C.专业辅导者D.平台打造者3.某街道社会工作站抢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和信息核查等方式,对辖区内困境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行调查,并对照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配合街道更精准地将需要救助的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社会工作者所做的上述工作是最低生活保障服务内容中的()。

A.协助申请低保B.开展能力建设C.服务对象识别D.促进社会融入4.学校社会工作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介入,不包括()。

A.培养学生建立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B.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C.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D.培养学生良性竞争的能力5.芳华社区的六位残疾人希望通过自主创业打破人们的成见,实现自身价值,社会工作者大李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对他们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邀请烘焙师向他们传授面包烘烤的技术,并协助他们办理了营业执照。

经过近一年的筹备,“芳华面包坊”正式开业。

大李的上述工作属于残疾人康复服务中的()。

A.教育康复B.职业康复C.社区康复D.社会康复6.军转复退军人安置社会工作,在开展小组辅导时,在介入小组中期的步骤是()。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笔记+课后习题+考研真题及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笔记+课后习题+考研真题及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性质与任务1.1复习笔记一、什么是社会工作1.社会工作是科学作为应用社会学或应用社会科学的社会工作的科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客观性。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为求助者提供资源以帮助他走出困境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虽抱有助人的价值观与目标,但他审视问题的立场及态度却是客观的,即不是从感情出发,而是基于自己的知识基础、专业操守客观地对待问题,寻求有效而合理地解决问题的办法。

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是工作关系,它要求社会工作者应有客观的态度。

(2)工作方法的科学性。

社会工作十分注重工作方法,并把科学的工作方法当作社会工作成功的基本要件。

这些方法以其固有的内在联系、技术和原则而成为规范的工作准则。

(3)工作过程的逻辑性。

社会工作者根据助人活动的发展规律将工作过程化为前后紧密连接的一些阶段,从而使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2.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1)社会工作过程是对社会工作方法和技术的灵活运用;(2)社会工作需要细致地分析、巧妙地应对问题;(3)社会工作面对的任务常常是新的、独特的、特殊的。

3.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1)什么是制度制度也称社会制度,它是人类在长期的共同活动中经过积累、选择而形成的指导人们活动的规范体系。

(2)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制度①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专业活动,也是一种社会制度。

这表现为它既具备社会制度的特征,也成为现代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制度化手段。

社会工作已具备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a.社会工作有一套明确的理论作指导;b.社会工作有严密而科学的行为规则,不仅对于任何常规性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都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从而保证了工作过程的科学性,而且从事这项活动的社会工作者内部也有严格的“行业守则”,这种行业伦理守则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行为进行约束,从而保证了职业行为的规范性;c.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机构成为进行此类专业助人活动的执行者,这些人受过专门训练,能够保证助人活动科学、有效地进行。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典型题及考研真题详解(残疾人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1)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典型题及考研真题详解(残疾人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1)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六章残疾人社会工作6.1复习笔记第一节残疾人的特点和需要一、残疾和残疾人口的特征1.残疾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第二条对残疾人的定义是:残疾人是指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2.残疾人的人口特征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推算,我国共有8296万残疾人,占总人口的6.34%,残疾人家庭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9.83%。

中国残疾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相对偏低。

二、残疾人的需求及问题残疾人由于其自身缺陷和社会环境阻碍,常常无法获得平等发展机会,使得其在社会生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活中处于相对脆弱的地位。

1.残疾人权利和基本需求残疾人权利在法律层面的确认,必然会对该群体的规范性需求产生影响。

根据残疾人保障法和《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残疾人的权益和基本需求主要包含康复权、教育权、劳动权、文化生活权、社会福利权和环境友好权。

(1)康复权①残疾人康复权是其获得良好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也是残疾人“独立生活”的重要保证。

残疾人康复水平的差异性直接决定了其未来生活质量的差异性。

②建立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发挥医疗机构、特教机构、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残疾人福利机构的作用,全面开展康复医疗、功能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心理辅导、康复转介、残疾预防、知识普及和咨询等康复服务,能有效促进残疾人康复权利的实现。

(2)教育权残疾人教育权是实现其就业和社会参与的重要保障。

①要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过程的平等性,需要全面推进“完全接纳”教育;②完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③合理配置特殊教育资源,全面实施残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以及国家助学金制度,逐步实行残疾人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儿童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儿童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2.1复习笔记第一节儿童社会工作概述一、儿童的概念与界定(一)儿童的概念1.儿童概念的表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

在我国的实际工作中,多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

2.儿童概念的内涵(1)它是人的生命中一个特定阶段。

(2)它是作为人生的初始期而受到关注的。

(3)它是人特别需要保护和关爱的阶段。

(二)儿童的界定1.生理年龄:以其生理上生命存续的时间为依据辨识儿童。

2.心智年龄:以心智发育水平为依据辨识儿童。

(三)儿童的特点1.生理特点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儿童的身体处于迅猛的成长过程中。

⑴成长性:生理机能处于快速成长中。

⑵基础性:为今后的成年打下基础。

同时儿童的基础性还表现在社会整体上,国家的未来取决于当前的儿童。

2.心理特点儿童在心理上还存在强烈的初期特征。

(1)发展性:儿童的心理与其生理一样处于发展期,人格基本成形,认识和社会化还处予雏形。

(2)依恋性:儿童对其抚养者的依恋,不仅基于情感上的需要,同时也是生存需要的自然反应。

(3)可塑性:儿童的心理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抚养环境。

因此对这些环境中的要素进行调整,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心理成长。

3.行为特点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儿童的行为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1)探索性:由于儿童对事物认知的能力尚有欠缺,其很多行为表现出探索的性质,其过程和结果,亦是增加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

(2)模仿性:整个儿童阶段都是人的学习期,儿童在行为上,也经常会去重复他所看到的别人的行为。

通过这种模仿性,人们可以采取控制示范行为的方式,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社会工作者也可以通过儿童的模仿性来分析、帮助儿童。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二、儿童的需要(一)生存的需要获得足够的物质以满足生命延续和身心成长,这些需要的满足不能依靠其个体实现,须由家族或社会来满足。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圣才出品】

第三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一、接案1.接案的含义接案是指社会工作者和有可能成为案主的人开始沟通,并初步达成协议一起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接案作为正式助人过程的开始,对于社会工作者而言,是和案主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的重要阶段,也是成功地进行预估和介入的必要前提。

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在此过程中能否通过有效的沟通,达成一起努力解决问题的初步共识,是这一过程的关键。

2.接案前的准备一般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在接案前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事务性准备和心理准备。

(1)事务性准备社会工作者在接案前的事务性准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对案主相关信息的收集;②对于初次面谈时间、地点、环境方面的安排;③草拟面谈提纲。

(2)心理准备①心理准备的含义心理准备是指能否根据已有的信息,运用同理心来感受案主的处境和想法。

②心理准备的意义这是一种尝试性的假想,想像案主在会谈时可能会有的想法和感觉,但经过这样的设身处地地为案主而思考,工作者虽未能亲历案主的生活,也能加深对案主的理解,以便在真实的会谈中,更容易进入案主的世界。

③心理准备的内容心理准备除了同理心,还包括工作者对自身的思考和反省。

当面对某个案主时是否会有特别的感觉;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案主是否有类似之处;自己希望和案主产生怎样的互动;自己的性格、情绪、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可能对案主产生怎样的影响。

3.初次面谈(1)初次面谈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初次面谈意味着实质性接触的开始,对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次会面其实也像一场无形的“较量”,双方都通过第一印象来揣摩和掂量着对方。

面谈是社会工作者最基本的工具,也是一门艺术和一种技术。

(2)面谈的基本程序①自我介绍作为初次与案主见面,要热情地招呼案主,并主动介绍自己。

如果是案主家人同来的,也可以让他们坐定后——进行自我介绍。

其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对案主的称呼最好能征询案主本人的意见,一般用较为正式的称呼,这样更能让案主有被尊重的感觉;b.让案主感觉舒服,在进入正题前,工作者可以稍稍寒暄,以缓解案主紧张惶恐之情,给人以温和可亲近的感觉;c.需要留意案主的语言表达方式,运用他们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进行交谈,但应避免模仿他们的口音或说话习惯,这样他们可能会觉得受到严重的冒犯;d.社会工作者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无论是举手投足还是脸部表情都应向案主传递着尊重、接纳、关怀和专业的素质。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圣才出品】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1.1 复习笔记第一节接案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接案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整个助人过程的基础和起点。

因此,成功的接案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前提。

接案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步骤:(1)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2)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3)决定是否接案;(4)订立初步协议。

(一)接案前的准备1.什么是接案(1)接案“接案”是指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

它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的服务对象通过沟通达成共同解决问题初步协议的整个助人过程的开始。

(2)接案的目标接案的目标是与服务对象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为后续的预估和介入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以便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能以此为起点一道工作,实现社会工作的助人目标。

2.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服务对象的类型(1)服务对象的来源①主动求助者。

通常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或团体带着超出他们能力之外而不能解决的问题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②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来的。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社区内的相关部门(例如,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或邻居发现因存在严重的个人、家庭或群体问题而影响到了正常的社会功能发挥,从而要求社会工作者介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③由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工作,而成为服务对象的。

他们是由社会工作者主动接触并使他们接受服务的人。

面对外展服务对象时,社会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和任务是,消除他们对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不信任甚至是怀疑,引导他们接受服务。

(2)服务对象的类型①自愿型服务对象自愿型服务对象是指那些认识到需要协助而自己主动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的,以及由他人介绍而接触社会服务机构并愿意成为其服务对象的人。

②非自愿型服务对象非自愿型服务对象是指那些由政府、法院或其他有权力的部门或个人(包括父母、老师等)将需要协助的服务对象转介给社会工作的服务机构,以协助其解决问题的服务对象。

(3)现有服务对象与潜在服务对象①现有服务对象现有服务对象是指那些主动求助和转介及外展而来的,并已经使用社会工作者所提供的资源或正在接受社会工作者协助的服务对象。

2023年初级社工考试真题及答案(含《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社会工作实务》)

2023年初级社工考试真题及答案(含《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社会工作实务》)

2023年初级社工考试真题及答案(含《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社会工作实务》)2023年社工考试《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真题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从每题备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作为答案)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在宏观层面上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根据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更能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的服务是()。

A:为困难群体提供社会服务B:为学龄前儿童提供环保教育C:为患病人士提供治疗咨询D:为大学生群体创造就业机会【参考答案】A2.关于社会工作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工作者秉持利他主义,从事的是志愿服务工作B:社会工作基本对象包括因退休需要调整适应的老人C:社会工作者与一般助人者都会运用专业的助人方法D: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互动合作的过程【参考答案】D3.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作的对象范围也随之变化,以下人群中,属于社会工作的扩大对象的是()。

A:企业员工B:残疾人士C:孤寡老人D:困难儿童【参考答案】A4.社会工作者小李正在设计关爱低收入家庭子女的项目。

下列做法中,最能体现小李资源筹措者角色的是()。

A:邀请低收入家庭子女参加自我探索活动B:协助低收入家庭子女成立英语学习小组C:组织低收入家庭子女参加抗逆力成长小组D:招募志愿者为低收入家庭的子女补习功课【参考答案】D5.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承接了困难居民救助项目,社会工作者小宁在民政部门指导下,与居委会合作,链接慈善组织,共同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精准帮扶服务。

小宁的上述工作最能体现的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是()。

A:促进和使能的能力B:在组织中工作的能力C:评估和计划的能力D:提供服务和干预的能力【参考答案】D6.社会工作者小赵筹备了“多彩生活,乐享晚年”主题小组活动,旨在促进老年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营造和谐友爱氛围,引导老年人关心公共事务,帮助老年“老有所乐”到“老有所为”。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9.1复习笔记第一节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一、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1.社会救助概念社会救助是指在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致使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时,由政府和社会为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

社会救助以家庭经济状况为基础,由政府和社会为陷入贫困的城乡困难家庭提供直接的物质救助和服务,帮助其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

2.社会救助的内容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包括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内容。

(1)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是由政府提供的一种收入补充型救助制度。

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权利从政府获得直接的现金帮助,使其家庭人均收入达到当地低保标准。

(2)特困人员供养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供养。

特困人员供养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提供基本生活条件;②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③提供疾病治疗;④办理丧葬事宜。

特困人员供养采取在当地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或在家分散供养两种形式,由特困供养人员自行选择。

(3)受灾人员救助①受灾人员救助的界定受灾人员救助是指国家对遇到自然灾害致使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社会成员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使之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并逐步恢复和提高生产、生活能力的一项救助制度。

受灾人员救助内容主要包括为受灾人员提供必要的食品、饮用水、衣被、取暖设施、临时住所、医疗防疫等,自然灾害危险消除后,政府还应当及时核实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补助对象,并给予资金、物资等救助。

②受灾人员救助的特点此类救助具有突发性、应急性等特点。

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地区人民政府为因当年冬寒或者次年春荒遇到生活困难的受灾人员提供的基本生活救助,也属于受灾人员救助范畴。

2024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真题精选(含答案)

2024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真题精选(含答案)

2024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真题精选(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拟与新星社区共建社区志愿服务“时间银行”。

该机构的社会工作者依据布雷德绍需求分类法进行社区需求分析时发现,对于建立“时间银行”,该社区有感觉性需求、表达性需求和规范性需求,但没有比较性需求。

上述需求分析结果表明()。

A.在社区建立“时间银行”困难重重B.建立“时间银行”不能给社区带来利益C.建立“时间银行”不是社区真正的需求D.建立“时间银行”是创新服务的最佳时机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的是()。

A.职业生涯规划B.学习生涯规划C.人际关系生涯规划D.闲暇时间生涯规划3.企业社会工作者小郑拟为新入职的员工开展环境适应支持小组,以协助他们应对入职压力,提高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根据此小组工作目标,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培训小组成员的办公软件操作技能B.矫正小组成员入职初期的行为偏差C.教授小组成员插花技能以陶冶性情D.请小组成员分享入职体验相互鼓励4.残疾人社会工作在政策方面的内容不包括()。

A.残疾人社会保护政策体系建设B.残疾人的民生权利和人身权利的法律确认和保障C.实施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国家规划D.实施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的规划5.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组织(),以满足优抚对象对归属与爱的需要。

A.娱乐活动B.互助小组C.社交联谊活动D.小组会议6.家庭社会工作以()作为服务关注的焦点。

A.亲子关系B.婆媳关系C.夫妻关系D.整个家庭7.社会工作者小梁在为社区矫正服务对象开展就业能力提升小组工作中,邀请已成功就业的服务对象担任辅导员、分享就业讯息、负责就业面试辅导的活动策划,带领情景模拟活动等。

小梁在小组工作中的上述安排,其目的是()。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典型题及考研真题详解(老年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典型题及考研真题详解(老年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4.1复习笔记第一节老年人的特点及需要一、老年的界定1.老年的年龄界定(1)生理年龄生理年龄是指按人的生理状态、生理功能以及反映这些状态和功能的生理指标确定的个体年龄。

生理年龄常常是一个人日常功能发挥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年人的生活安排和生活方式。

(2)心理年龄心理年龄是指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程度来确定的个体年龄。

心理年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年人的人格特点、情绪特点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3)社会年龄社会年龄是指根据一个人在与其他人交往中的角色作用来确定的个体年龄。

社会年龄常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直接影响个人的自我概念和自我价值感。

(4)生理、心理和社会年龄对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不同角度的年龄界定提醒我们,不能简单地凭一个人的日历年龄判定他的功能状况,还应更全面地去看待老年人,这能帮助我们避免把头脑中的成见带到工作中。

2.老年期的划分按照国际标准划分,我国一般把60~69周岁的人称为低龄老人,70~79周岁的人称为中龄老人,80周岁以上的人称为高龄老人。

不同年龄层的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家庭环境、社会交往等方面都有很不一样的需求,对居住环境和服务的需求也不同。

二、老年人的特点老年人处于人生的最后一个年龄阶段,老化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生理老化一般认为,当人的各种器官达到成熟期后,会逐渐地丧失其功能,这种逐步丧失功能的现象就是老化。

从生物学意义上讲,老年除了意味着生理年龄的增长,也喻示人体各功能器官渐渐失去自我新陈代谢的功能。

2.心理老化心理学意义上的老化是指老年人个人的感官变化的过程。

包括知觉、智力、解决问题、理解过程、学习及再学习过程、内驱力以及情绪等方面能力的降低,并由此而产生的反应迟缓现象。

3.社会角色变化角色理论认为当个体经历老化过程所带来的变化时,他们会丧失象征中年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2016)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章 家庭社会工作【圣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2016)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章 家庭社会工作【圣

第十章家庭社会工作10.1 复习笔记第一节家庭社会工作概述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1.家庭社会工作基本内涵(1)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家庭社会工作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帮助家庭解决面临的困难,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以满足所有家庭成员的发展和情感需要的专业服务活动。

在这个定义中,需要注意以下3点:①家庭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②家庭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帮助有需要的家庭更好地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

③家庭社会工作关注整个家庭成员的需要。

家庭社会工作不同于个人服务,是以整个家庭作为服务关注的焦点。

(2)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①针对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进行干预虽然家庭社会工作有时会在辅导室中进行,但更多的时候是直接在受助的家庭中展开,尤其对于深陷危机中的家庭来说,这种直接在受助家庭中开展专业服务的方式更能够保证社会工作者走进家庭的日常生活,了解家庭成员的实际需要。

②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困扰产生的环境因素家庭既是家庭成员改变的条件,也是家庭成员困扰产生的来源。

家庭社会工作为社会工作者直接接触家庭的日常生活环境提供了机会,让社会工作者能够直接面对家庭困扰产生的日常生活环境以及家庭成员改变的各种条件。

③为家庭成员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和帮助受助的家庭中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活动时,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家庭成员的实际需要设计服务活动计划,按照服务计划的要求开展各项服务活动,评估服务活动的效果,并且根据受助家庭成员需要的变化随时调整服务计划,为家庭成员的成长发展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

(3)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根据家庭社会工作对家庭改变所发挥的作用,可以把它的基本功能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①增强家庭的能力,帮助家庭成员做好改变的准备无论是遇到危机、希望解决目前困难的家庭,还是寻求潜能发挥、希望提高生活水平的家庭,都可以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和支持下为未来的生活做好改变的准备。

②结合家庭的治疗和支持,保障家庭维持有效的家庭功能社会工作者在协助家庭克服目前困难的同时,还需要为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持,而在为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持时,又需要协助家庭寻找解决困扰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残疾人社会工作
6.1 复习笔记
第一节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内涵
(一)残疾人定义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主要包括肢体残疾者、听力残疾者、言语残疾者、视力残疾者、智力残疾者和精神残疾者六种。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
1.定义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各种环境障碍,重新回归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

2.目的与宗旨
帮助残疾人提高社会地位,改善生活质量,获得社会保障,在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基础上,与健全人一样共享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

3.领域
主要包括医疗、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维权、社会救助、辅助用品用具等方面。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
(一)崇尚专业的社会伦理精神
社会工作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行动指南的助人自助工作,崇尚专业的伦理精神。

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残疾人社会工作者认为下列情况是开展工作的前提:(1)残疾的病人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

(2)康复服务应有多部门的参与。

(3)康复依赖于许多专业人员的努力。

(4)残疾人社会工作需要残疾人及家属的积极参与。

(5)残疾人一般不需要广泛使用抢救及支持生命的技术。

(6)康复对象难以确定治疗的终点。

(7)残疾病人关心的是外观形象、残存功能和在社会及职业方面的角色。

(二)提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助人为乐,是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对残疾人社会工作来说尤为重要。

这是因为残疾人不同于其他困难群体,需要特别耐心和坚韧的敬业态度开展工作。

因此,残疾人社会工作十分强调和提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三)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残疾人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更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健全的社会支持网络对于残疾人身心功能的康复、正常生活的建立、自立能力的提升以及正常社会活动的参与甚至自我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利用社会支持网络开展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思想方法。

对残疾人来说,这个问题十分必要,十分突出。

残疾人特别需要社会各界主动地给予帮助,尤其是城市社区服务网络和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络对他们的支持。

在社会支持网络中,家庭、亲友与邻里、民间非营利组织、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以及政府和志愿者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有效利用调解的方式
调解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各种矛盾冲突时所普遍采取的一种解决方式。

调解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社会工作者应该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调解方法和技巧,包括专业的沟通技巧,有效地开展服务。

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方式,并提倡团队协同工作的方法,综合地协调解决残疾人的社会问题、家庭问题和个人问题。

(五)充分利用保护性政策
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保障政策,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征之一。

残疾人的各种问题,几乎都涉及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

第二节残疾人存在的问题与需求
一、残疾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残疾人主要困难
1.经济困难。

2.住房困难。

3.婚姻难。

4.就医难。

5.社会交往难。

6.心理障碍。

(二)农村残疾人的主要问题
1.交通不便。

2.体力劳动困难。

3.医疗困难。

4.社会服务难。

二、残疾人的基本需求
(一)社会福利政策
与正常人相比,残疾更为需要社会福利的关怀。

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的落实,主要是通过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推动,也需要大量基层的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去努力实践。

(二)家庭扶助:最低保障制度
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特殊困难与需求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困难。

对贫困群体行之有效的“最低保障制度”,主要采取经济补贴的政策,对包含残疾人在内的经济困难家庭给予长期性补助。

此外,在医疗、住房等方面也给予适当照顾。

由于一些贫困地区的财政困难,一些残疾人困难户还没有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

(三)权利保护与法律援助
残疾人回归社会的主要困难,首先表现在经济方面,其中严重的社会障碍是就业难。

劳动就业,是每一个残疾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的基本权利。

就业问题是解决残疾人回归社会问题的中心环节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国政府规定,对残疾人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和城乡残疾人个体劳动者,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并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等方面给予扶持。

(四)就业政策
由于残疾人自身难以克服的身心障碍,需要特殊的就业保护政策。

就业问题是解决残疾人回归社会问题的中心环节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国政府规定,对残疾人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和城乡残疾人个体劳动者,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并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等方面给予扶持。

(五)康复与医疗救助
由于残疾人的身心障碍是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所以对康复的需求也是长期和普遍的。

不仅残疾人在机构中的康复治疗周期比其他疾病治疗的周期长,而且康复的项目也更为复杂;对突发性事故致残者的心理疏导以及特殊辅助器具的配置都需要给予更多的关照。

在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同时,中国政府还积极建立和健全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各地政府采取不同形式帮助困难的残疾人获得医疗保障。

例如医疗救助工程、慈善医疗定点门诊、办理“慈善医疗卡”等。

(六)伤残抚恤
在我国残疾人群体中,“革命伤残人员”是有特殊身份的群体,其中主要是伤残军人,他们可以得到政府颁发的收入性福利。

(七)社会保险
我国内地的社会保险,为受保人提供了丧失劳动能力后的生活待遇,其中直接关系到残疾人切身利益的,是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

职工因工致残或患有职业病,可以享受抚恤金。

这不仅可以保证受保人的生活,还可以使其家庭收入不受很大影响。

(八)特殊教育
《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统一规划,加强对残疾入教育事业的领导,国家举办残疾人教育机构,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捐资助学。

统筹规划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逐步增加残疾人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免收学费,并根据实际情况减免杂
费。

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残疾学生就学。

(九)文化生活照顾
残疾人与普通大众一样,有人类共同的生存、成长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环境和文化、心理需求。

社会工作者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文化生活方面服务,以满足他们文化生活的需要。

不过,残疾人又是社会工作服务对象中特殊的一类,即他们身体或心理上存在着一定障碍,他们在文化、体育活动中需要特殊照顾。

(十)改善社会环境
1.建设无障碍环境
社会环境的种种障碍,十分不利于残疾人参与社会交往活动。

其中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和居住的社区乃至家庭的物理性障碍,不仅使残疾人出门生畏,寸步难行,而且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和体弱者感到不便。

帮助残疾人改造生活起居的环境,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社会理解与互助
残疾人极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同情与帮助。

仅仅着眼于残疾人的康复措施是不够的。

事实表明,决定残疾对于一个人日常生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获得生活基本因素的机会,而这些机会对于社会其他人都是人人有份的,那就构成了障碍。

这些基本因素包括:家庭生活、教育、住房、经济和人身保障,参加社会团体与政治团体、宗教活动、亲密关系和性关系,享有公共、行动自由以及一般的日常生活方式。

”改善社会环境,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与偏见,让社会给予残疾人更多的理解和帮助,是广大残疾人的普遍需求。

3.助残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