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印象舞剧的认识
云南印象观感
![云南印象观感](https://img.taocdn.com/s3/m/3d93b607960590c69fc3767d.png)
云南印象观感云南印象对于学舞蹈的应该不是陌生的,它在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决赛中,以高达百分之九十七点五的观众满意率,一举荣获剧目金奖、最佳编导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服装设计奖和优秀表演奖,并被专家评价为"民族舞蹈的再启蒙"。
该作品把云南少数民族的原始面貌表现地淋漓尽致。
从小我对少数民族就非常的感兴趣,它是那么的神秘,或许就因为这样我对该作品非常的喜欢。
序幕――混沌初开,连续地巨响让人无比震撼。
当你还没从中缓过来,舞台一下就黑了。
第一场是太阳,太阳缓缓地生起,感觉万物复苏。
随着那神秘的声音响起,一个人在太阳的光辉下慢慢地站起。
他的动作很慢却很有力的感觉,象那声音一样充满了原始的味道。
后是鼓声,一声比一声急、快。
黄色的灯光突然照亮了整个舞台接着是红色的然后变白。
这么大的舞台效应怎能不让人震惊。
还有那种原始的鼓声,声声都敲尽了人们的心中。
随着太阳慢慢地落下,月亮升起。
冷冷的月光下,舞者以手的舞动为开始,象一只飞翔在夜间的大雁。
光这样的开头就让人感觉很唯美。
最后,舞者还是以舞动的手消失在落下的月亮中。
这两场相比而言,我更喜欢第二场。
或许是因为自己是个女生吧!比较喜欢柔美的。
这就决定了我会更喜欢《雀之灵》。
它不仅使孔雀的形象惟妙惟肖的展现于观众视野中,而且还创造出一个精灵般的、高洁的生命意象。
在动作的编排上,充分发挥了舞蹈本身的艺术表现力,通过手指、脘、胸、腰等关节的有节奏的运动,塑造了一个超然、灵动的形象。
特别是修长柔韧的臂膀和灵活自如的手指形态变化,把孔雀的引颈昂首的静态和细微的动态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同时在那引颈昂的动态中表现了生命的活力和勃发向上的精神。
同外国的舞蹈相比,特别是踢踏舞,云南印象是如此的柔美、神秘。
这或许是中国民间舞蹈的特色吧!但杨丽萍并没有简单的搬用傣族舞蹈风格化和模式化的动作,而是抓住傣族舞蹈内在的动律和审美,大胆的创新,吸收了现代舞,充分发挥肢体的能动性的优点,动作灵活多变,每处都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原生态舞蹈《云南映象》赏析
![原生态舞蹈《云南映象》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116465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f.png)
原生态舞蹈《云南映象》赏析
《云南映象》是一部原生态舞蹈作品。
它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
这部作品由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民族舞蹈团联合创作完成。
舞蹈创作者深入少数民族地区,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生活习惯,从而创作出了这部充满地域特色的原生态舞蹈作品。
整个舞蹈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舞蹈形式和风格。
舞蹈动作优美流畅,舞者身姿优美,充满力量和感染力。
音乐与舞蹈相融合,将传统的少数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相结合,使整个作品更具有现代感和艺术感。
《云南映象》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在国内外广受好评。
它曾在多个国际艺术节上演出,并荣获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文艺奖项。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也为我国原生态舞蹈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云南映像》舞蹈鉴赏
![《云南映像》舞蹈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2f48a5972af90242a995e504.png)
《云南映像》舞蹈鉴赏舞蹈——手舞足蹈。
舞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它用肢体语言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
舞蹈鉴赏课的第一节我们便欣赏了“云南映像”。
令人为之震惊的中国民族特色的大型系列舞蹈。
云南是一个热情洋溢的地方,少数民族众多并且各有自己的特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舞蹈!云南是一直是很绚丽的,所以云南的舞蹈也很炫丽!富有云南特色的舞蹈服饰和舞蹈道具以及舞蹈风格,在多媒体的放映下,一幕幕民族舞蹈让我们感受到异域风情的无限魅力。
一轮红日缓缓升起,一个墨黑的影子映在红旭的光辉下极为明显,格外引人注目。
或快或慢,时而妖娆,时而妩媚。
继而一弯清月款款而来,月辉下的人动时如接天云涌,静时如细水长流。
动慢结合的节奏中,表现了朴实无华的云南人民晨出暮归的生活。
一天劳动满载而归,又满心欢喜的景象。
和谐而美好,满足且安乐。
那个舞者妙曼的身体,舞动出来的每一个细节都让人不禁地想人的身体到底可以达到怎样的极限?泱泱中华下的古老民族的文化经过时间的沉沦后更加富有魅力。
且看那鼓之舞,太阳鼓的气势如虹。
充满活力的鼓声,让人心潮澎湃。
健壮的男子顶天立地,温柔的女子勤劳勇敢。
对天地神灵有自己的信仰,且又不完全听天由命。
这也是众多的鼓的舞蹈中体会到的。
生活的即是最美的。
“云南映像”中表现的委婉细腻或者雄伟大气都一览无余,震撼不已。
无论是在舞台设计方面,还是动作方面,都向我们呈现了西南民族的人民在面对恶劣的环境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屈和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对创造美好生活的不断进取。
一幅幅生活气息浓厚的劳动画面,祭祀画面和战胜自然获得丰收后的的喜庆画面都是基于现实生活中一步创作出来的。
那些热爱舞蹈的人必定是很热爱生活的,不然怎会在舞台上这般动人心弦?以及后来欣赏的富有现代气息的一系列现代舞都是吧生活中的场景编入了他们的舞蹈之中。
他们在窄窄的一方舞台上演绎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所有的情感通通浓缩在了小虾的舞台上,让我们为之深深沉沦。
舞蹈之所以经久不衰,并且人爱舞蹈的人越来越多,是因为其自身无线的魅力。
云南映象:彩云之南民间歌舞的艺术魅力
![云南映象:彩云之南民间歌舞的艺术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8d994dd3a58da0116c1749c5.png)
诗中, 没有太多人工雕逐 的痕迹 , 演员脸上 自然 的笑容和
对 舞 蹈 的沉 醉 ,以及 举 手 投 足 间恣 意狂 放 的 喜 怒 哀 乐 ,使 观 众 深 深 体会 到歌 唱和 舞 蹈 的本 真 。
一
感到 既古老又 新颖 ,既原始又现代 ,既有 中国传统 文化遗
存又有创新发展意 识。 既突 出 民族 特 色 又 符合 现代 审 美 追 求 。 虽 取 材 于 原 汁 原味 的 云 南各 少 数 民族 舞 蹈 元 素 , 它 但 却 不 是 单 纯 的 生搬 硬 套 和 照 单 全 收 , 是 在 已有 的 基础 上 而 另 辟 蹊 径 的进 行 包 装和 展 示 。 遵 循 各 民 族 传 统 文 化 和 生 在 活 原 型 的基 础 上 , 使 丰 富 的 民族 文 化 传 统 和 古 朴 的生 活 , 经 过 现 代 艺术 手段 的 共 融 和 提 升 后 , 给 不 观 众 有 墨 守 成 既 规 的 陈 旧之 感 ,也 不会 给 人落 后 愚 昧 的 印象 , 而 突 出 了 反 民族 艺术 中 最 珍 贵 的 本 质 。 使传 统 的 民 族 民 间 舞 蹈 经 过 艺
文学艺术
20 0 9年 8期 ( 10期 ) 总 2
云 南 映 象 :彩 云 之 南 民 间歌 舞 的艺 术 魅 力
何 华
( 州 番 禺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旅 游 管 理 系 ,广 东 广 州 5 18 ) 广 I 14 3
摘
要 :本文从 大型原 生态舞蹈诗 云 南映象》演 员们质朴 、热情的表 演方式 ,传统 文化 与时代精神相
中少数民族劳动者的爱情、 理想和愿望 。 中, 其 第二章 《 土 地》以特别 的形式展现 了生命 的热情 、色彩和活力 。它以
舞蹈《云南映象》名词解释
![舞蹈《云南映象》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accf67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f.png)
舞蹈《云南映象》名词解释《云南映象》描述了一个人与自然、环境、人之间的关系,带有一种原始神秘的色彩。
其中用到了许多云南民族元素:比如:水、火、天、土等自然界的力量;孔雀、大象、熊猫等动物的形象;铜鼓、葫芦丝、草帽、小三弦等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和服饰。
它的音乐结构由序曲、民间歌舞、打跳组成,具有较强的可听性。
《云南映象》把传统的滇剧和现代音乐及舞蹈表演融合在一起,观众看到的将不仅是故事,更能欣赏到一场听觉与视觉完美结合的盛宴,从而使得该剧产生了独特的魅力。
是的,美是一种灵感的创造,而灵感又来源于生活。
《云南映象》就是生活与艺术的结晶。
关于文学性和艺术性,《云南映象》是这样解释的:“云南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文化是云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下来的具有鲜明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精华,对云南人的审美心理、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说,它的美丽和魅力都是生活的创造。
《云南映象》这部舞剧的演员全是当地的农民,剧本由民间歌手们集体创作而成,其内容上充满了原生态的民族风情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为了让每一位演员更好地掌握滇剧唱腔和动作技巧,这个剧组请来了滇剧表演艺术家沈福存担任艺术总监。
而全剧的舞蹈语汇也是有创作者和剧组的编导在实地采风中获取的,因此整部舞剧真实的反映了当地人民质朴、善良的品质。
虽然有些肢体动作略显夸张,但整体上给人以真实、亲切的感觉,洋溢着浓郁的泥土芬芳。
创作背景:《云南映象》这部舞剧描述了一个人与自然、环境、人之间的关系,带有一种原始神秘的色彩。
其中用到了许多云南民族元素:比如:水、火、天、土等自然界的力量;孔雀、大象、熊猫等动物的形象;铜鼓、葫芦丝、草帽、小三弦等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和服饰。
它的音乐结构由序曲、民间歌舞、打跳组成,具有较强的可听性。
《云南映象》把传统的滇剧和现代音乐及舞蹈表演融合在一起,观众看到的将不仅是故事,更能欣赏到一场听觉与视觉完美结合的盛宴,从而使得该剧产生了独特的魅力。
解读舞蹈诗《云南映象》
![解读舞蹈诗《云南映象》](https://img.taocdn.com/s3/m/3c653744be1e650e52ea996e.png)
解读舞蹈诗《云南映象》题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鲁迅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一直盛行着这样一句话,叫做“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觉得这句话置于舞蹈艺术再适合不过了。
由著名舞蹈家杨丽萍任总编导并领衔主演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于2003年在云南及浙江上演时便引起了极大轰动。
2004年3月在上海角逐中国舞蹈“荷花奖”时又获得“舞蹈诗”的金奖,同年4月又在北京保利剧院隆重上演,赞誉如潮。
为何它能在现在这个观众已经能够欣赏到来自世界各国的国际化高水平演出的时代还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如此大的反响呢?我想能够解释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它是一台原汁原味的民族乡土歌舞和原生态民族元素的整合展现,它让现代人重新开启了尘封已久的与大自然沟通的心门,同时也开启了通往纯净、古朴的心境之门。
一.舞蹈—与自然万物沟通的灵性整部《云南映象》在浸透着原始气息与神秘色彩的“混沌初开”中拉开了演出的序幕,一上来的第一场就带给观众极强的视觉冲击,一个健壮有力的男子在挂有红色太阳的幕布前扭动自己的身躯,缓慢站起,伴随着低沉的吼声,似晨曦起身去迎接新的一天。
随着双臂的张开震动,一阵阵强劲的鼓声传来,镜头拉后,出现的是一群汉子们奋力敲击大阳鼓的画面,身体在敲击过程中的舞动更显节奏感,舞动越来越激烈,节奏也越来越快,阵阵鼓声与风韵带给观众强烈的心灵震撼。
可就在这时,这种狂飙的场面又戛然而止,忽而转入到静如若水的第二场“月光”,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听觉反差感,刚才的满场通红变为了现在郁郁的幽蓝。
而有着“舞神”美誉的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则在其中充分地运用肢体语言叙述了一段美轮美奂的景象。
在温婉的音乐当中,杨丽萍缓缓地从黑暗中浮现,她的长裙洁白胜雪,服顺地贴着地面。
远远地,仿佛就是一只不食人间烟火的孔雀。
配合着音乐的起落,杨丽萍以各种姿态诠释着孔雀,这一大自然的精灵,举手投足之间,看似孔雀的迎风挺立、欣喜跳跃,但又远远超过了形态模拟,而是舞者与孔雀的灵魂和肉体的交融。
云南映像[优质文档]
![云南映像[优质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e4e6b5504a1b0717ed5dd48.png)
云南映像[优质文档]《云南映像》观后感在毛老师课上看的《云南映像》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杨丽萍的舞蹈,以前只是知道她是以跳孔雀舞著名的舞蹈家。
那次真正看过之后深深地被她灵动的舞姿震撼了,同时被震撼的还有她不惜金钱、时间、精力去传承云南民族文化的精神。
从片头的《混沌初开》到尾声《雀之灵》,都弥漫着云南原生态少数民族那种粗犷、朴实的味道,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茂密的原始深林中。
更令我惊奇的是,百分之七十的演员都来自云南各地甚至田间地头的少数民族,他们中大多数是纯朴的农民,穿着自己缝制的衣服,跳着自己的舞蹈,唱着自己的语言,也许正是这样才造就了这部原生态史诗。
《太阳》、《土地》、《家园》、《火祭》及《朝圣》五个篇章共同构成了《云南映象》。
序——混沌初开:在神秘的击打声中拉开了舞剧的序幕:“天地混沌的时候没有太阳,没有月亮,四周漆黑一片;敲一下,东边亮了;再敲一下,西边亮了”,天地一片混沌,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
盘古抡起劈天大斧,从此开天辟地。
在浑厚的唱词中,太阳出来了。
一、太阳一轮红日缓缓从东方升起,照亮了这个新生的世界,击鼓声、银铃声、吆喝声、击掌声配合地浑然一体,此刻我感受到的是云南大山里的少数民族在阳光下狂放不羁的舞蹈、歌唱、击打。
这部分将云南各地少数民族的象征凝聚起来,几十人仅仅是用鼓点相呼应着,和谐统一。
此时的震撼,使人只能屏住呼吸,接受无与伦比的冲击。
二、土地月亮: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篇章。
在缓缓的优美的葫芦丝声中,杨丽萍随着节奏翩翩起舞,看着她摇曳的舞姿,结合着韵律十足的音乐,心想舞蹈真的能够触动人的心灵。
女人就如同月光一样有形和无形,她用抽象和变形的肢体语言表现了她的情感和月光的圣洁,描绘了夜晚降临是大自然悄无声息的状态。
花腰歌舞:这章最著名的就属海菜腔了。
在看的之前毛老师简单介绍了一下海菜腔,它是石屏县彝族的一种原生态歌唱方式,音域宽广,昂扬激越,优美动听、旋律起伏连贯,婉转悠扬。
花腰傣们嘹亮高亢的海菜腔,久久回响在舞台上。
舞剧云南印象的观后感优秀
![舞剧云南印象的观后感优秀](https://img.taocdn.com/s3/m/5c89744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1.png)
舞剧云南印象的观后感优秀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由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出任艺术总监和总编导并领衔主演,该剧用最原生的和最现代的、最人性的和最神圣的原创乡土经典和新创的舞蹈艺术经典重构,在时空错位、视觉错位中强化某种亦真亦幻的感受,开创了我国舞台艺术的一个新品种。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云南印象观后感,仅供参考。
云南印象观后感【篇一】2010年9月6日晚上,去惠州文化艺术中心看了云南印象的演出。
整个演出长达两个小时,由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出任艺术总监和总编导并领衔主演,三宝作曲,数十名演员中有七成是来自云南各地州甚至田间地头的本土演员。
《云南映象》由云、日、月、林、火、山、羽七场组成,用极其质朴的歌声和肢体语言,展现了彝、苗、藏、傣、白、哈尼和佤族原创乡土歌舞的魅力。
该剧用最原生的和最现代的、最人性的和最神圣的原创乡土经典和新创的舞蹈艺术经典重构,在时空错位、视觉错位中强化某种亦真亦幻的感受,开创了我国舞台艺术的一个新品种。
舞台上的演员们,本身就来自民间,田间地头,那一种深深的投入,用舞蹈演绎着对生活的热爱。
令人感叹:这就是最美的生活画面!最朴实的生活状态!听那朴实的歌词吧:“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
刺柯戳着娃娃的脚么,女人用心肝去垫着呢;一个家有女人么,老老小小就拢在一起了;男人有了女人么,就不会生病了。
”歌颂母性,歌颂任劳任怨,为全家辛勤劳作的女人。
用最简单的歌词,最朴实的舞蹈,诠释伟大,伟大孕育于最平凡的生活。
花腰傣们嘹亮高亢的海菜腔,久久回响在舞台上。
最美好感人的一个画面,“蚂蚁走路”的结尾,男人和女人孕育了下一代,一家三口甜密温馨的生活画面,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人的心灵:最平凡的生活,就是最幸福的生活;最简单的生活,就是最快乐的生活。
在“朝圣”这一个场景中,虔诚的人们满怀着自己坚定的信仰,不畏艰难险阻,不怕高山激流,只为了心中的信仰,最艰苦的过程便有了意义,一切的努力都有了目标。
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保护与发展——从《云南映像》说起
![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保护与发展——从《云南映像》说起](https://img.taocdn.com/s3/m/9f54ee45e518964bcf847cba.png)
远古时期 .手舞足蹈是人类传递情感 ,表达 自我的~种途 径, 肢体语言的出现早 于人类真正的语言 。也 就是说 , 早期
的人类 。 是通过“ 舞蹈” 来进行沟通和交流的 。 然而如 果我们 注意身边 的民族 民间舞蹈艺术 ,有很多是人类进步发展演
作 品之后 , 又创作出了这一经典之作。
现云南民族文化做 出了杰出艺术 贡献 。同时还应该意识到
的是 ,云南映像》 《 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个艺术作 品 , 而是对 云南 民族艺术的传 承和 保护 , 如果再不加以保护 , 我们将有
很多民间艺术宝藏被现 代文 化机制发展所取代 。 2 世纪 自 1 八十年代 开始 ,经济建设高潮结 伴而行 的是文化建设高潮 的到来。中国民族文化在这样的大潮 中进 入了社会转型时 期必 然发生 的蜕变 阶段 。 越来越多的文化 , 特别是类似音乐
民族 民间艺术表演更加灿烂辉煌 , 在体现作品主题 的同时 . 叉极具很高的艺术欣 赏价值 。
《 云南映像》 的总导演 , 杨丽萍 , 除了 自身是 名著名的 舞蹈家之外 ,又具备对云南 民族文化 的了解和深厚的生活 底蕴 。在 创作出了 《 孔雀公 主》《 ,雀之灵》 《 ,两棵 树》《 ,月 光》《 ,女儿国》 等等一系 列民族个性鲜 明 , 彩独特 的舞蹈 精
被尽数诠释 。
而剧中我们所看到的“ 阳” 太 中抑扬顿挫的鼓舞 。 大 和“ 地 ” 月光》 中《 独舞的婀娜多姿 , 以及“ 园” 家 中让人激荡魂魄
的“ 海菜腔 ” 演唱 .火祭” “ 中的牛头舞 ,朝圣” “ 中的藏族舞 ,
《云南映像》原生态歌舞剧赏析
![《云南映像》原生态歌舞剧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796d1b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7.png)
《云南映像》原生态歌舞剧赏析发布时间:2021-03-23T09:20:18.70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19期作者:姚俊[导读] 《云南映像》是一台融传统和现代的舞台新作姚俊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大福镇完全小学 413517摘要:《云南映像》是一台融传统和现代的舞台新作,它将云南地方的特色,原生态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相结合,展现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不是空想而来,而是对民族的继承,在这个歌舞集中大部分的演员都是当地的人民,有着当地特色的民族风俗。
在这个舞剧中一共分为气场,分别有“混沌初开”“太阳”“土地”“家园”“火祭”“朝圣”“雀之灵”展现了云南民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生命的向往。
关键词:原生态;云南映象;歌舞剧一、背景云南共有51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超过5000的就有25个,而仅是云南所独有的少数民族就有15个。
各民族团结和睦,生生不息,形成了多民族群体、多文化形态共生的独特文化类型,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
经过历史的沉淀,云南民族民间共传下1095个舞蹈品种、6718个舞蹈套路,无论数量还是种类都属中国之最。
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是发展艺术资源的最佳平台。
二、内容在《云南映像》中主要是原生态的特色,主要是由云,日,月,林,火,山,羽气场组合,通过对原始的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全新整合重构,再加上云南的民族风情,在这个舞剧中有百分之70都是土生土长当地的少数民族,可以展现出它独有的风格,开始的音乐淡淡地拉开序幕,当时天地一片混沌,分不清楚天地的画面感,由灯光效果,升起了红日,人们载歌载舞,此时整个舞台出现热闹的氛围,加上混合的话外音,人们的锣鼓声,整个画面都非常壮观。
1、太阳,开场时火红的太阳,与太阳鼓舞相互映衬。
火红的太阳,烘托了整个舞台的热闹的气氛。
同时体现了云南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2、土地,人们用歌舞反映他们对土地的热爱,最具有特色的是杨丽萍的《月光》,她用抽象和变形的肢体语言表现了她的情感和月光的圣洁,她的舞感十足,像一条阿娜的蛇,蜿蜒在月光下,似有似无的感觉。
《云南印象》观后感
![《云南印象》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ebc3e6101f69e31433294c9.png)
不止是云南,不仅是印象“我分明有着深沉的感动,却很难准确说明白这感动源于何处”,这是以前读朦胧诗的感觉,一种久违的感觉。
不曾想,在观看《云南印象》时,这种感觉又一次涌上心头。
于我而言,舞蹈艺术是相当陌生的,即便是经常会在综艺节目里看到,也只能是“熟知而非真知”,很少有哪个舞蹈节目能在我心里惊起些许涟漪,或许正是由于这种陌生,《云南印象》才会给与我深深的感动。
《混沌初开》让我感受到了震撼人心的阳刚之美,《月光独舞》让我感受到了充满惊喜的阴柔之美,这阴阳动静的完美结合有力地阐释了舞蹈这一古典艺术的迷人魅力。
或许同样是出于对于舞蹈艺术的陌生,我更多的是整体上的感知,很难从细节上做出专业的剖析,我可以感触到舞台上各种舞蹈的和谐之美,却很难道出这和谐的原由。
因此,我的赏析也只能从整体出发,去感悟这一艺术对于当下文化的启示。
《云南印象》将少数民族的特色服饰与原生态的舞蹈艺术结合,并用现代化的方式给以完美的呈现,这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官上的视听盛宴,更是在文化贫瘠的当下对人们迷茫情绪的一种深情慰藉。
我们的国家是四大文明古国中硕果仅存的一个,我们的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我们的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有着数不胜数的艺术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然而,当下萦绕在我们身旁的不是好莱坞的影视大片,就是韩国的奢华剧集,抑或是日本的动漫文化。
在我们的端午节越来越越冷清之时,韩国的端午节却精彩纷呈;在我们大家都纷纷抱怨春节的无聊和乏味时,源于欧美的圣诞节却被我们过得有声有色。
本应在世界文化园地里独树一帜风华绝代的中华文化,却呈现出了枯萎凋零之势,实在是痛心。
无法与欧美文化分庭抗礼已经值得我们反思,而脱胎于中华儒家文化的日韩文化却能在我们国家掀起影响深远的潮流,这就更值得的我们痛定思痛的反思。
反思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反思之后的何处何从?在这一点上,我想,杨丽萍老师是有发言权的,《云南印象》的成功便是最好的印证,这印证的是一个我们早就熟知的道理: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云南印象
![云南印象](https://img.taocdn.com/s3/m/b1374da3284ac850ad0242f7.png)
• • 舞 杨 丽 萍 式 的 舞 蹈 风 格 , 最 大 胆 和 成 功 之 处 在 于 她 将 舞 蹈 蹈 风 格 这 力 位 也
个 极 杨 性 强 丽 独 , 萍 特 独 给 的 到 人 舞 的 的 蹈 艺 感 家 术 觉 。 思 是 维 一 方 个 式 极 和 感 真 性 实 的 的 女 生 人 活 。 体 她 验 的 , 艺 造 术 就 感 了 悟
• 她 在 舞 台 上 , 有 一 种 深 不 可 测 的 魔 力 , 一 举 一 动 , 哪 怕 动 在 酷 , 重 爱 既 复 着 是 她 舞 自 自 蹈 然 己 艺 的 , 术 再 但 。 现 每 每 , 一 当 同 次 杨 时 又 丽 又 都 萍 是 是 站 一 不 在 次 同 舞 艺 的 台 术 , 上 的 因 , 重 为 看 生 她 似 。 每 每 一 一 次 次 的 都 舞 是
• 她 在 舞 台 上 , 有 一 种 深 不 可 测 的 魔 力 , 一 举 一 动 , 哪 怕 既 复 着 是 她 舞 自 自 蹈 然 己 艺 的 , 术 再 但 。 现 每 每 , 一 当 同 次 杨 时 又 丽 又 都 萍 是 是 站 一 不 在 次 同 舞 艺 的 台 术 , 上 的 因 , 重 为 看 生 她 似 。 每 每 一 一 次 次 的 都 舞 是 动 在 , 重 旋 顶 萨 身 泄 进 融 来 行 入 , 创 阳 射 作 光 在 生 之 壁 活 中 画 体 , 上 验 情 , 。 不 慢 在 自 慢 参 禁 地 观 的 在 大 摆 移 昭 起 动 寺 来 。 , 。 杨 一 她 丽 缕 就 萍 极 是 突 透 这 然 的 样 眼 阳 地 睛 光 酷 一 从 爱 亮 屋 , 九 九 九 年 元 月 , 在 西 藏 气 候 最 为 恶 劣 的 季 节 , 杨 丽 萍 去 了 拉 一 她 的 自 所 人 己 表 , 朴 现 都 实 出 会 的 来 进 语 的 入 言 美 她 去 所 构 构 动 架 架 容 的 人 。 如 类 诗 最 如 美 画 的 的 梦 意 想 境 。 , 所 都 有 会 看 情 杨 不 丽 自 萍 禁 舞 被 蹈 自 风 中 然 格 原 是 又 本 最 大 动 美 多 态 、 源 的 最 于 艺 真 自 术 实 然 表 、 和 现 最 真 形 深 实 式 刻 的 , 的 生 转 体 活 化 现 。 为 , 在 静 通 杨 态 过 丽 的 感 萍 , 悟 的 而 , 意 且 她 识 她 力 中 的 争 , 舞 用 大 蹈
我最喜欢的舞蹈
![我最喜欢的舞蹈](https://img.taocdn.com/s3/m/c790672bcfc789eb172dc897.png)
我最喜欢的舞蹈《雀之灵》鉴赏前两周开始,在每周二的舞蹈鉴赏课上我接触到了杨丽萍的人生巅峰之作——《云南映象》,我为之深深折服,更是得到了灵魂上的震撼。
这是一出很原始,很野性,但又更具有生命力的原生态歌舞剧。
《云南映象》是一台传统和现代之美兼而有之的舞蹈。
全剧由《太阳》、《土地》、《家园》、《火祭》、《朝圣》和尾声《雀之灵》组成,“云”、“日”、“月”、“林”、“火”、“山”、“羽”等舞蹈元素展现人们的劳动、欢唱、爱情和信仰。
虽然当中没有太多的语言,一般都是以当地少数民族的人民为主要演员,不论男女,都是相当的豪放,动作和穿着都很原始、野性。
这台舞蹈,通过灯光、舞台的转换来变换场景。
声光效果的奇妙运用,将舞者的肢体语言发挥到了极致。
有的舞台上只有屏幕,没有演员,演员的人影和热带雨林的光影在屏幕上虚虚实实地交错,像五彩的抽象画也像云南工笔重彩画。
它使舞者变成了林中的精灵,与自然融为一体。
其中我尤其喜欢尾声部分由杨丽萍亲自舞动的《雀之灵》。
一开场,经典的傣族音乐响起,身着美丽的孔雀服的杨丽萍随着节奏摆动手臂各个关节。
再配合完美的舞台灯光效果,正犹如晨曦中,一只洁白的孔雀飞来。
它时而轻梳羽翅,时而随风起舞,时而漫步溪边,时而俯首畅饮,时而伫立,时而飞旋,一首生命的赞歌就在那一举手,一投足中流淌着。
这一傣族女子独舞突破传统的物象摹拟,而是抓其神韵,表现的不仅仅是一只圣洁、高雅、美丽的孔雀,而且是一只充满生命和神秘的飞舞的精灵。
这个作品从1986年首演至今观者无不为之陶醉,每看一次都会被作品透射出来的深邃的诗情画意所打动。
杨丽萍以傣族民间舞蹈为基本素材,从“孔雀”的基本形象人手,但又超越外在形态的模仿,以形求神,不仅使孔雀的形象睢妙睢肖地展现于观众视野,而且创生出一个精灵般的、高洁的生命意象。
在动作编排上,充分发挥了舞蹈本体的艺术表现能力,通过手指、腕、臂、胸、腰、髋等关节的神奇的有节奏的运动,塑造了一个超然、灵动的艺术形象。
试论《云南映象》的审美价值.doc
![试论《云南映象》的审美价值.doc](https://img.taocdn.com/s3/m/ce31100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2.png)
试论《云南映象》的审美价值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一举摘取了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在娱乐圈、文化圈引发“共振”,在全国掀起舞蹈审美“风暴”。
探究其审美价值,笔者不禁慨叹:观众为之倾倒的,绝不仅仅是杨丽萍们那婀娜的身姿、舒展的双臂和灵性的手指,而是他们对生活、对艺术的那份痴情与感悟,是“原生态”歌舞浓缩和呈现的中国民族文化之精华。
“原生态”歌舞传承、繁衍民族艺术有关民俗研究理论阐明:“人类的文化意识可以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原生态的民俗,第二层次是由民俗提炼分化出来的各分类学科,第三层次即是由人文及自然学科高度理论抽象的结晶哲学。
”(本贴来自:零舞)由此可见,“原生态民俗”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态链”的根基,它“积淀了人类原始的自然特性也储存了人类进化的印迹”。
而“原生态”歌舞积淀与储存的“媒质不是“外物”,是具有生命与感情的“人”的形体运动,因此,杨丽萍将原生态歌舞的演员锁定民间舞者,为传承、繁衍民族艺术提供了全新视角。
据了解《云南映象》剧组近70名演员有75%来自于云南各村寨彝、苗、藏、傣、白、哈尼、佤族的土生土长的村民,其中包括五岁的小姑娘。
这些民间舞者的朴拙表演是《云南映象》“原生态”的重要体现,它珍藏和再现了云南民族舞蹈艺术的“生活之根”。
我们所看到的舞蹈的“大气”,便来自杨丽萍及民间舞者们对民族文化的“根”的“膜拜”。
民间舞者从深山的田间、篝火旁走来,他们“汲水能歌,取火能舞(本贴来自:零舞) ”,体现的正是舞蹈与生俱来的本质。
正如杨丽萍所言,“农民跳舞是出于对自然万物、对上苍的感情,出于生命的需要”,是在“和天地对话”。
正因为民间舞者是非专业的,所以他们在台上不是“演戏”,而是“一种劳动或性情的表达”。
其状态极度投入,“丢掉所有程式化的职业舞蹈动作,让身体随着音乐去表现来自内心的原始的萌动没有刻意夸张的动作和技巧,没有矫揉造作和虚假感觉,充满了泥土的香味”。
比如“烟盒舞”,以手指弹响烟丝盒作节拍助兴,表现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舞段,专业演员跳起来“做”的成分很重,找不到那种“还原”的感觉。
云南映象
![云南映象](https://img.taocdn.com/s3/m/a0094526453610661ed9f431.png)
与杨丽萍谈原生态歌舞剧《云南映像》央视国际(2004年06月08日14:56)消息:杨丽萍帅原生态歌舞剧《云南映像》演出,所演之地,影响轰动。
观众受感动,被震动。
大家喜爱这个作品,给作品以高度评价,因为《云南映像》表现了云南九个少数民族的原生态生活、原生态艺术,以及作品对原生态概念的实践和提炼。
这期《精彩十分》的嘉宾分别从各自的角度谈了对《云南映像》及对杨丽萍的评价。
嘉宾:杨丽萍朱运宽主持人:朱运宽为杨丽萍拍了很多的采风照片?朱运宽:云南是民间民族舞蹈的摇篮,民族故事的摇篮,少数民族的节日保留最多。
杨丽萍在云南民族艺术的故乡,又创作了这么多舞蹈艺术作品,反映了我们民族艺术的特点。
我们当地有个传说:有嘴不会唱,白活在世上,有脚不会跳,俏也没人要。
主持人:启用了这么多村民,这很大胆。
杨丽萍:这不是大胆,我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
他们天生会唱的歌儿,天生会跳舞。
她们出嫁时唱的哭嫁歌,有和声,非常美。
主持人:在原生态的基础上怎么能够让这些村民产生创作激情的?杨丽萍:不用太调动,都是他们原本的。
就像搬石头的老人,他搬的就是他家里真正的石头。
年轻人跳舞,我就说你们平时在家“跳菜”怎么跳,他们上来就跳,我只是忙一些组织顺序。
朱玉宽:民族民间舞蹈中有很多优质基因,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男女之间相互争夺的吸引力就是靠这的样歌舞。
云南的每个民族都能歌善舞。
嘉宾:杨丽萍尹荣主持人:关于的概念你们是怎么理解的?杨丽萍:原生态歌舞它来源于生活,对自然、生命、生活、劳动、生产尊重。
主持人:不仅演员是原生态的农民,他们穿的衣服也都是原生态的、自己做的。
杨丽萍:对,演员们穿衣服都是自己做的,不会做衣服她们也是嫁不出去的。
其中有一个演员的衣服就是一张黑山羊的皮。
主持人:还有乐器杨丽萍:很多乐器都是我们民族自己做的,一面大鼓是一张整牛皮。
主持人:尹荣是舞台监督,农民演员毕竟和专业演员不同,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尹荣:他们开始没有舞台的概念,以为是在家乡的草地上跳舞,有一次演员在台上出现了慌乱,我问他们怎么了,他们说把观众的位置搞反了,结果光一照,后台是黑黑的,把他们吓一跳。
观感《云南映象》
![观感《云南映象》](https://img.taocdn.com/s3/m/8ec96d433c1ec5da50e270dd.png)
《 云南 映象 》全剧 由五十多位 能歌善 舞的村民表演 ,他 动人 民在平凡 中孕育幸福 ,在简单 中创造快乐 ! 们用天人合一 的歌 舞 .身心合一 的激情带来与 生俱来 的冲动 第三场家 园 和狂欢 全剧共分 为六场 。分别为第一场太 阳 、 月 亮 ,第二 方水土养一方家 园 场土地 ,第三 场家园 ,第 四场祭火 ,第五场朝圣 和尾声 —— 方生灵敬一方水土 不是 自己的神 主不会保佑 自己 雀之灵 。 不是 自己的家 园不会抬举 自己 第 一 场 太 阳 这一 场主要采用版纳基诺族 的太 阳鼓为主题元素 .用男 舞蹈是生活经验的总结 .在这一部分中.编舞充分用舞蹈
2 0 1 5 年 第 1 6 期
青 年 时 代
Y O U T H T I M E S
・文学 研 究
・
观感 《 云南映象 》
陈 岩
河南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 院 河南
新乡 4 5 3 0 0 7
摘
要: 《 云南映 象》是 我 国著名 民族 舞蹈 家杨 丽萍编排的 一部 大型原 生态民族歌舞剧 ,全剧 囊括 了天地 自然、人文
第 四场祭火 这章 似乎是整个剧 的灵 魂 祭祀 是远 古时期重要的民俗 活动 ,身着红衣 的少女为 了整个族群甘愿献祭 .在熊熊燃烧的
火焰前 ,用尽生命的力量翩翩起舞 。神秘诡异的音乐 。幽暗深 邃的舞 台灯光 . 虔诚庄严 的 祭祀者们。在这种强烈的舞 台感染 之下 ,所有然仿佛亲临现场一般 的.心随着献祭的少女一起跳 动。这一幕让 人联想到斯特拉文斯基的 《 春之祭 》。 第五场朝圣 虔诚的人们满怀着坚定的信仰 。不畏艰难险阻 .朝着那 佛光 闪现的方 向.前进… . 前进 … . 藏族的舞蹈有一种让人安静 但又激动的力量 !安静是在于舞蹈 的律动和四十五度上仰的虔 诚 。激动是源于那舞蹈动作 的奔放与 自由 ! 信仰 .只是信仰 ! 这段舞蹈没有刻意运用舞蹈技术动作.反而是最原始的身体 为了那心中的佛光所有的艰苦都变得有了意义。 虔诚、庄重. 律动加之其对生命运动 方式的理解 恰恰是这种最原始 的舞 甚至不畏付出生命 ! 那么单纯却那么执着 ! 令^ 感动。 蹈方式 .才真正体现 出人作为最高级别 的动物 的灵性 尾声——雀之灵 第二场土地 “ 万 物有灵 ”这 是杨丽 萍在 访谈 节 目中最常 说 的一句 这场 的一 开始 .舞者用欢快 的舞蹈表 现出生动 的生 活场 话 。她的舞蹈完美 的诠释了 “ 雀之灵”。有人说 : “ 看她跳舞 景 。这一部分就 是花腰 歌舞 .最有名 的就是 “ 海菜 腔”了 , 似乎 已 忘却 了她是—个人 . 而是一直孔雀 的精灵 ”这段舞蹈 它是石屏 县彝 族的一种原生态歌 唱方式 .音域 宽广 .昂扬激 用单一的舞蹈语汇精致的概括 了 ‘ l 孑 L 雀”一词在人们脑海中的 越 .旋律起伏 连贯 ,宛转悠扬 。女儿 国中很 巧妙的一部分是 印象 。空明、灵动、纤柔已不足以用来形容。傣族 ^民把象征 把说 唱 和舞蹈 动作 的结 合 舞 台营造 出悠远 神秘 的艺术 效 爱 隋的孔雀称为太 阳鸟.并借 以此来表达对火神的崇敬。 果 .说 唱的每 一句词 。都被舞者们巧妙地幻化成肢 体语 言舞 舞蹈是生活 的艺术 .但是真正能够用舞蹈来表现真实生 动出来 。 “ 太 阳歇 歇么 .歇得呢 ;月亮歇歇么 ,歇 得呢 ;女 活的艺术家又有几个 ?我钦佩杨丽萍 ,不仅仅在于她 的艺术造 人歇歇 么 .歇不得 … . . ”这一部分歌 颂 了女性 任劳任怨 .为 诣 .更在于她敢于并甘于用舞蹈去表现最真实 的生活。一部舞 了全家 的幸福生 活而辛 苦劳作 简单 的歌词 。朴实 的舞 蹈 . 剧 .半生心血 。舞者台上的精彩源于她在背后 的苦苦支持 !在 从 最平凡 的生 活中孕育出伟大的精神 !烟盒舞 的部分构 思奇 舞剧创作过程中几次由于资金不到位面临中止.她放下从不接 妙 .真实生动 而不低俗 。编导巧妙地运用双人接触 、托举 等 约的个 陛,赚钱来养舞团。在物质至上 的今天 ,有这样一位艺 舞蹈动作 。表现 出生命 的繁衍与孕育 。当一家三 口 甜蜜 温馨 术家甘于寂寞 ,甘于落魄 .用辛勤的泪水和汗水 。一点点建构 的画面 出现在 眼前 的时候 .相信观众也为之动 容 !这种 源于 起 自己的精神堡垒 .从而为我们保留和展示了最古朴、最真实 生活而高于生 活的艺术 表达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人 的心灵 劳 的云南风 隋。这是我们的幸运 ! 也是时代的幸运 !
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赏析
![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65adc4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5.png)
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赏析
《云南映象》是一部原生态民族歌舞经典。
它记录着崭新的歌舞艺术形式,反映了云南多元文化的精髓,展示了中国原生态民族文化的独特风貌。
《云南映象》由著名塑身情操师王强策划并创作,由云南民族歌舞家吴芳演唱,以原生态民族歌舞的手法记录了传统的文化景观。
每种歌舞的演出都充满活力,令人耳目一新,为观众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
《云南映象》的主要演员包括云南的民族舞蹈演员、传统毡艺人、鼓手、彩色球艺人、铃铛演奏者等。
每位演员分别演绎着自己的特有技艺,包括舞蹈、歌唱、毡艺、鼓乐、彩色球艺和铃铛演奏等,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将云南原生态文化的精髓展现出来。
其中,吴芳的嗓音优美动人,熟悉的旋律与地道的韵律更是融合的恰到好处,给观众带来了愉悦的聆赏体验。
此外,《云南映象》也有许多原生态元素,主要表现在舞蹈动作,服饰,吉他演奏,笛子演奏,和鼓乐等方面。
其中,舞蹈动作主要体现原生态风格,以大胆的动作及夸张的表演方式体现传统文化,服饰也以拓展性和原生态风格为特征;吉他演奏精准,笛子演奏令人兴奋;鼓乐更是充满了原生态文化的魅力,深沉的鼓声搭配上嘹亮的歌声,给人以深刻的视听感受。
因此,《云南映象》是一部展现中国传统原生态文化的杰作。
它以独特的舞蹈动作、优美的歌唱,以及精准的乐器演奏,将云南多元
文化的精华展示出来,令观众受益匪浅,且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舞蹈鉴赏 观云南印象有感
![舞蹈鉴赏 观云南印象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54635a0290c69ec3d5bb75e3.png)
舞蹈,可以说是我国最古老的艺术,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礼乐”中“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曾言:“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所谓原生态舞蹈,应当是在古代先民们的日常生活劳动时间中产生的,它是民间的舞蹈,具有“文化源头”的意义,较少受到“现代化”的入侵。
说到原生态舞蹈,《云南印象》便是这其中当之无愧的代表。
这部由享有“舞神”美誉的著名舞蹈家杨丽萍主创、编导并领衔打造的艺术精品曾获得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的盛誉。
全剧以叙述人类的历史为主线,除序-混沌初开和尾声-雀之灵外,大致可分为:“太阳,月亮”、“大地”、“家园”、“祭火”、“朝圣”五场歌舞,充分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对自然的崇拜,对生命的热爱。
整场表演弥漫着农业文明的一种诗意和浪漫。
《云南印象》全长120分钟,是一台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的充满古朴与新意的大型歌舞集锦。
这短短两个小时的演绎,倾注了杨丽萍的全部心血。
为了创作《云南映象》,她用一年时间在云南各族的田间地头采风寻觅,观看了无数民间舞蹈,再从其中将精彩的动作"剪辑"下来,浓缩在歌舞集中。
舞蹈中充满了原汁原味的云南民族元素,其中75﹪的舞蹈演员是那些山寨里土生土长的村民,其中包括一个只有五岁的小姑娘。
对此她解释道:“这些山民、族人们舞蹈是为了表达对万物的感情。
因为他们相信万物是有灵性的,需要去沟通,因而跳舞是在和天地对话,这才是与生俱来的舞蹈的本质,也是她坚持起用这些质朴淳厚的舞者的原因。
”让身体随着音乐去表现来自内心的最原始的萌动,没有夸张的动作和技巧,不带丝毫矫揉造作和虚假,释放出内心最质朴的对自然的向往。
除了舞蹈演员的选择颇为用心外,音乐也不例外。
傣族的音乐,歌唱似水柔情;藏族的音乐,歌唱似冰山雪峰的狂风暴雪;佤族的音乐,歌唱似木咚咚;白族的音乐,歌唱似百灵轻盈跳跃;彝族的音乐,似山林长鸣,猿啼呼啸。
各民族的原生态音乐交织融合,经过人类的吟唱,被各自赋予了不同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
南
印
象
舞
剧
的
认
识
学院:商学院
班级:物管091班姓名:时丰
学号:0904082022
舞蹈鉴赏课上观看的《云南映象》少数名族歌舞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许是我自身对舞蹈的认识还不够,不能做出细致的评论,可是我想说,在这台《云南印象》歌舞剧中,那绚丽而又灿烂的服饰、粗旷而又奔放的舞蹈、明快而又强烈的节奏、独具特色的音乐、如泣如诉的旁白,我仿佛看到了云南少数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多彩的民族生活习俗以及丰富的感情世界。
那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者准确的说,是云南各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感恩。
课上的舞蹈看的不是很完整,有些地方第一次并没有看懂,但这不影响我对《云南映象》少数名族歌舞剧的欣赏。
通过课后在网上搜视频与看他人的点评,我对整台歌舞剧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整场舞蹈共分7个部分:“序·混沌初开”,“第一场·太阳”,“第二场·土地·月光”,“第三场·家园”,“第四场·火祭”,“第五场·朝圣”,“尾声·雀之灵”。
节目在淡淡的音乐中拉开序目,天地一片混沌,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
传说中的盘古出现在眼前,充满了激情,顿时开天辟地,崭新的世界映入眼帘,升起了红日,人们欢歌载舞,一副热闹的景象,令人心潮澎湃,配上混厚的话外音,东边亮了,西边亮了,彝族人民敲起澎湃的锣鼓,唱起幸福的歌谣,非常雄伟、壮观。
第二场先是表现了土地,人们用歌舞,反映了人民热爱土地的心情。
在“月光”中,各族少女穿上不同的服装载歌载舞,轻舞霓裳,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表现人们对土地的眷恋……
第三场讲的是家园,舞台上的舞蹈为我们展现的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使得自然生态得以保护。
这不得不让我们联想到现在的世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但是,生态的严重破坏们已向我们敲起了警钟……
第四场的火祭,舞台上的女演员们大部份披长发,查过资料才知道,那些演员要表现的是佤族妇女,而甩发是从佤族妇女发式特点及生活动作中,经过提炼发展成为具有佤族特色的民间技巧动作。
甩发可以表现内心的强烈感情,可以表现力量,头发的摆动象征熊熊大火……
第五场的朝圣,显得神圣而端庄。
朝拜神山是信仰藏传佛都的少数民族对自然崇拜的体现,朝圣者跋涉在路上,转经筒始终陪伴着他们,他们一次次用身体丈量着道路,一次次地亲吻着大地。
尽管风吹日晒,尽管雨雪交加,他们心中却燃烧着熊熊大火,最后,他们走向神山,真走向理想的天国。
尾声《雀之灵》,这是整台歌舞剧编舞者杨丽萍独演的部分,配合群舞,聚光灯下的白孔雀沐浴在银色月光之下,空灵、飘逸、自由。
这种用灵魂来跳舞所展示出来的美让人久久回味,深深震撼。
感官愉悦是表层的,而心灵震撼才是美的力量的极致。
《雀之灵》寄托了杨丽萍对圣洁、宁静世界的向往。
这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傣族人民把象征爱情的孔雀称为太阳鸟,以此表达人民对火神的崇拜。
值得一提的是,贯穿整台歌舞剧一点便是人们对自然,对神的崇拜。
或许,这侧面反应了早期人们在艰难生活下,在精神层面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可能,现在人们对物质生活都感到了相当的满足,但也是这种满足,使人们缺乏了一种追求,缺少了一课奋斗拼搏的心。
还想要说的一点是,整台歌舞剧中出现最多了道具是鼓。
查过资料才知道,云南鼓的传说和种类堪称中国之最。
鼓在云南,不仅仅是一种乐器,而是民族的一种崇拜、一种图腾。
它或象征母体,或形似女阴。
云南的鼓从材料上分,有皮
鼓、石鼓、铜鼓、木鼓;从归属的民族上分,又有太阳鼓、芒鼓、热巴鼓、大背鼓等等。
这些鼓在舞台上纷纷出现,人们在眼花缭乱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不同鼓声,不同造型的鼓所绽放出的不同韵味,令人回味无穷。
由于只是一台大型的少数名族歌舞剧,并且参加表演的少数名族也很多,所以表现出来的舞蹈也多种多样。
花腰歌舞,烟盒舞,打歌(跳土风舞),面具舞,东巴舞,牛头舞,藏族舞等。
舞蹈剧中歌曲部分也很多,但是真的很难听懂,只是被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所吸引,一种别样的感觉在心头。
总之,大型原生态歌舞剧《云南映象》是一台既有传统之美,又有现代之力的舞台新作。
借助了亦真亦幻的舞台、灯光及立体画面效果,杨丽萍和她的舞蹈团队将最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再创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
在歌舞集中,原生、古朴的民族歌舞与新锐的艺术构思的碰撞,带给人们一种特定的“云南映象”。
这,也是杨丽萍编舞所想要的结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