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经典素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一人物不同角度 同一素材不同人物
《烛之武退秦师》
(1)郑伯对佚之狐的推荐言听计从。
——从谏如流、善于倾听
(2)郑伯对烛之武的满腹牢骚有包容之心。
——宽容。
(3)危难之时起用烛之武。
——知人善任。
(4)烛之武“夜缒而出”只身赴敌。
——勇敢 爱国
(5)烛之武以如簧之舌,巧言善说,使秦伯悦然 退兵,从而挽救了郑国。
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如果当初唐太
宗不采纳魏征的劝告,怎么能创造“贞观
之治”的局面呢?综上所述,不难看出:
不纳人言,亡;善纳人言者,昌。
多材合用
▪ ①观点统一,可正反面组合。 ②表述精要整齐 ,形成材料群
▪ 正面例子组合可以用并列式、因果式 式句式。如是反面组合可以用假设式 的句式。
▪ 变换叙述的角度(可采用你、我) ▪ ③排列顺序要合理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 《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 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司马迁《报任安书》
[注]
拘:拘禁;厄:困厄;赋:创作;厥:乃,才; 膑脚:砍去了膝盖骨;修列:撰写出来;迁:被贬放逐。
同一话题不同人物组合来自百度文库
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 活用经典素材
邕宁高中语文组 覃玉佼
议论文论据之黄金搭档
▪ 有古有今,以今为主 ▪ 有中有外,以中为主 ▪ 有正有反,以正为主
现状分析
▪ 1、作文中素材老套、撞车现象比较普遍。
▪ “你最先想到的素材,恰恰也是别人能想 到的。”
▪ 2、整理了不少素材,但总是陷入没有素材 可用的困惑。
(9)烛之武发牢骚,郑伯欣然承认,并深表 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 之过也”。
——知错认错
感恩
“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 这两表道尽了人世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 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 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 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未捷身 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 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生 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
▪
学习目标 ▪ 1、提升多角度提炼素材观点的意识。
▪ 2、锻炼运用课文中经典素材写作的能 力。
一、一材多用(从角度上求变)
由于事物本身的丰富多彩,一则好的材料总是具有 多元的属性,再加上不同的人对素材的理解不同,立 意的角度有异,因此,同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从中挖掘
出几个不同的观点,可以多角度切入。
连贯中外,不妨采用“无论是……还 是……”句式,
▪ 无论是经过两代人之手写成《汉书》的班 氏父子,还是付出一生辛劳写成《人间喜
剧》的巴尔扎克;无论是徒步穿行南极的 秦大河,还是靠轮椅周游世界的李克•汉森, 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拼搏才 能成功。
▪ 硝烟弥漫,战马嘶鸣,是谁在边疆的土地上 冲锋陷阵?渑池之会,险象丛生,是谁果断
▪ 当“伤心桥”下的尾生在滚滚流水中久久 伫立的时候,当古人在昏暗的灯下奋笔疾 书“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 世者,莫良于诚”的时候,当一箱箱假烟 假酒、盗版光盘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的 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古老却又鲜活的词 语——“诚信”——在历史的词典里永生。
从反面例证,最好的句式是假设句。
▪ 话题中心:从谏如流 ▪ 正面人物:齐威王、唐太宗、郑伯 ▪ 反面人物:商纣王、周厉王、项羽
▪
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
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
下场?假若当初项羽能从谏如流,接纳忠
言,何至于落得个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
乌江的结局呢?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
齐威王不采纳邹忌若的劝谏,又怎么能取
6
——口才的重要(说话艺术)。
(6)烛之武虽然满腹牢骚,但能以郑国为重, 舍己救国。 ——深明大义。
(7)佚之狐就是伯乐,而烛之武就是千里马。
——伯乐与千里马。(论眼光)
(8)经烛之武一番劝说,秦伯退兵,而“子 犯请击之”晋文公不允,认为“因人之力而敝 之,不仁”。
——讲道义,明知恩、团结、审时度势
一材多用
【方法总结】
1.挖掘出素材与不同观点间的契合点。 思考角度有:同一人物不同角度
同一素材不同人物
2.针对观点提炼素材,“只抓一点,不 计其余”,对材料中无关的内容大胆 舍弃,切忌一字不动照搬全部素材。
二、多材合用(从表述上求变)
这里所说的“多材合用”不是指一般的连续使用 甚至堆砌同类材料的做法,而是指将同类或相反 材料进行精要的表述,组合在同一段落中,共同 说明同一论点。
▪ 如果爱迪生习惯了黑暗,那么我们今天也 许还点着蜡烛;如果史蒂文逊习惯了老牛 破车,那么我们今天也许还老死不相往来; 如果赵武灵王习惯了宽大的袍子、沉重的 战车,也许赵国早就灭亡了;如果老祖宗 猿人们习惯了爬行,也许人类今天还在山 洞里穿树叶。习惯,多么可怕的习惯啊!
如果例证的跳跃性很大,纵横古今,
的做出周详的计划?误会相如,知己之过,
又是谁赤膊负荆真诚悔过?我知道,一定是 你。混乱的年代让战乱的烽火频频散发出邪
恶的黑烟,弱肉强食的世道让赵国倍感惶恐, 但幸运的是,赵国,有你。
▪
试用下面的经典材料作论据去写一个 作文片段。立意自拟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 《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 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正面概括举例,我们可用“记住”等 并列式句式
▪ 记住漫长的历史中,人类文明的每一次 充满艰辛的进步。记住苏格拉底的好问, 记住亚里士多德的博学,记住布鲁诺的坚 定和悲壮,记住牛顿的谦虚和专注,记住 居里夫人的艰辛和执着……只有这样,文 明才能不断进步,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句子非常有现场感,建议使用 “当……时”的句式
——司马迁《报任安书》
[注]
拘:拘禁;厄:困厄;赋:创作;厥:乃,才; 膑脚:砍去了膝盖骨;修列:撰写出来;迁:被贬放逐。
题目一:转折
运用示范:
人生谁能一帆风顺,没有波折呢?“文王拘而演 《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 骚》……”正是人生中这些灾难性的波折,构成了周文 王、孔子、屈原人生的重大转折,成为他们成就伟大人 生的重要助力。如果生活没有巨大波折,人生就不会有 重大的转折,周文王就可能仅仅是一个平凡的诸侯而非 伟大的哲人;没有转折,孔子就可能仅仅是一个活跃的 政客而非伟大的文化巨人;没有转折,屈原就可能仅仅 是一个普通的政令起草人而非伟大的诗歌巨匠。正处于 窘境的人,往往会更迅速地迎来人生的转折,这可以让 他们的生活以最快捷的方式发生飞跃。
《烛之武退秦师》
(1)郑伯对佚之狐的推荐言听计从。
——从谏如流、善于倾听
(2)郑伯对烛之武的满腹牢骚有包容之心。
——宽容。
(3)危难之时起用烛之武。
——知人善任。
(4)烛之武“夜缒而出”只身赴敌。
——勇敢 爱国
(5)烛之武以如簧之舌,巧言善说,使秦伯悦然 退兵,从而挽救了郑国。
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如果当初唐太
宗不采纳魏征的劝告,怎么能创造“贞观
之治”的局面呢?综上所述,不难看出:
不纳人言,亡;善纳人言者,昌。
多材合用
▪ ①观点统一,可正反面组合。 ②表述精要整齐 ,形成材料群
▪ 正面例子组合可以用并列式、因果式 式句式。如是反面组合可以用假设式 的句式。
▪ 变换叙述的角度(可采用你、我) ▪ ③排列顺序要合理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 《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 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司马迁《报任安书》
[注]
拘:拘禁;厄:困厄;赋:创作;厥:乃,才; 膑脚:砍去了膝盖骨;修列:撰写出来;迁:被贬放逐。
同一话题不同人物组合来自百度文库
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 活用经典素材
邕宁高中语文组 覃玉佼
议论文论据之黄金搭档
▪ 有古有今,以今为主 ▪ 有中有外,以中为主 ▪ 有正有反,以正为主
现状分析
▪ 1、作文中素材老套、撞车现象比较普遍。
▪ “你最先想到的素材,恰恰也是别人能想 到的。”
▪ 2、整理了不少素材,但总是陷入没有素材 可用的困惑。
(9)烛之武发牢骚,郑伯欣然承认,并深表 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 之过也”。
——知错认错
感恩
“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 这两表道尽了人世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 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 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 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未捷身 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 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生 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
▪
学习目标 ▪ 1、提升多角度提炼素材观点的意识。
▪ 2、锻炼运用课文中经典素材写作的能 力。
一、一材多用(从角度上求变)
由于事物本身的丰富多彩,一则好的材料总是具有 多元的属性,再加上不同的人对素材的理解不同,立 意的角度有异,因此,同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从中挖掘
出几个不同的观点,可以多角度切入。
连贯中外,不妨采用“无论是……还 是……”句式,
▪ 无论是经过两代人之手写成《汉书》的班 氏父子,还是付出一生辛劳写成《人间喜
剧》的巴尔扎克;无论是徒步穿行南极的 秦大河,还是靠轮椅周游世界的李克•汉森, 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拼搏才 能成功。
▪ 硝烟弥漫,战马嘶鸣,是谁在边疆的土地上 冲锋陷阵?渑池之会,险象丛生,是谁果断
▪ 当“伤心桥”下的尾生在滚滚流水中久久 伫立的时候,当古人在昏暗的灯下奋笔疾 书“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 世者,莫良于诚”的时候,当一箱箱假烟 假酒、盗版光盘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的 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古老却又鲜活的词 语——“诚信”——在历史的词典里永生。
从反面例证,最好的句式是假设句。
▪ 话题中心:从谏如流 ▪ 正面人物:齐威王、唐太宗、郑伯 ▪ 反面人物:商纣王、周厉王、项羽
▪
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
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
下场?假若当初项羽能从谏如流,接纳忠
言,何至于落得个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
乌江的结局呢?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
齐威王不采纳邹忌若的劝谏,又怎么能取
6
——口才的重要(说话艺术)。
(6)烛之武虽然满腹牢骚,但能以郑国为重, 舍己救国。 ——深明大义。
(7)佚之狐就是伯乐,而烛之武就是千里马。
——伯乐与千里马。(论眼光)
(8)经烛之武一番劝说,秦伯退兵,而“子 犯请击之”晋文公不允,认为“因人之力而敝 之,不仁”。
——讲道义,明知恩、团结、审时度势
一材多用
【方法总结】
1.挖掘出素材与不同观点间的契合点。 思考角度有:同一人物不同角度
同一素材不同人物
2.针对观点提炼素材,“只抓一点,不 计其余”,对材料中无关的内容大胆 舍弃,切忌一字不动照搬全部素材。
二、多材合用(从表述上求变)
这里所说的“多材合用”不是指一般的连续使用 甚至堆砌同类材料的做法,而是指将同类或相反 材料进行精要的表述,组合在同一段落中,共同 说明同一论点。
▪ 如果爱迪生习惯了黑暗,那么我们今天也 许还点着蜡烛;如果史蒂文逊习惯了老牛 破车,那么我们今天也许还老死不相往来; 如果赵武灵王习惯了宽大的袍子、沉重的 战车,也许赵国早就灭亡了;如果老祖宗 猿人们习惯了爬行,也许人类今天还在山 洞里穿树叶。习惯,多么可怕的习惯啊!
如果例证的跳跃性很大,纵横古今,
的做出周详的计划?误会相如,知己之过,
又是谁赤膊负荆真诚悔过?我知道,一定是 你。混乱的年代让战乱的烽火频频散发出邪
恶的黑烟,弱肉强食的世道让赵国倍感惶恐, 但幸运的是,赵国,有你。
▪
试用下面的经典材料作论据去写一个 作文片段。立意自拟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 《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 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正面概括举例,我们可用“记住”等 并列式句式
▪ 记住漫长的历史中,人类文明的每一次 充满艰辛的进步。记住苏格拉底的好问, 记住亚里士多德的博学,记住布鲁诺的坚 定和悲壮,记住牛顿的谦虚和专注,记住 居里夫人的艰辛和执着……只有这样,文 明才能不断进步,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句子非常有现场感,建议使用 “当……时”的句式
——司马迁《报任安书》
[注]
拘:拘禁;厄:困厄;赋:创作;厥:乃,才; 膑脚:砍去了膝盖骨;修列:撰写出来;迁:被贬放逐。
题目一:转折
运用示范:
人生谁能一帆风顺,没有波折呢?“文王拘而演 《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 骚》……”正是人生中这些灾难性的波折,构成了周文 王、孔子、屈原人生的重大转折,成为他们成就伟大人 生的重要助力。如果生活没有巨大波折,人生就不会有 重大的转折,周文王就可能仅仅是一个平凡的诸侯而非 伟大的哲人;没有转折,孔子就可能仅仅是一个活跃的 政客而非伟大的文化巨人;没有转折,屈原就可能仅仅 是一个普通的政令起草人而非伟大的诗歌巨匠。正处于 窘境的人,往往会更迅速地迎来人生的转折,这可以让 他们的生活以最快捷的方式发生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