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含答案) (1)
C.高级中心地数目少,彼此距离远
D.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覆盖高级服务范围
24.下列中心地中服务范围最大的应该是
A.太原市B.云冈镇C.大同市D.北京市
25.下列关于地域文化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B.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表是四聚落学校分布情况表,由此判断等级最高的聚落( )
A.甲 B.乙 C.丙 D.丁
2.乡镇总体规划的对象是
A.乡镇行政辖区B.乡镇政府据地
C.城市中心区与开发区D.乡镇道路
3.下列城市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是
A.宜宾 B.重庆 C.武汉 D.南京
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中,影响居民生活最主要的是
A.商业区B.仓储区C.铁路D.公路
7.北京市的街道大多横平竖直,如棋盘状。形成这种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职能B.交通条件
C.地表形态D.水源分布
8.下列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平原地区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不适宜发展城市
B.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4)在④位置建设科技新区,其有利的条件是__________。
27.结合甲图,回答问题。
(l)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易发生滑坡的地形条件是____;易发生滑坡的地形条件是____。
(2)a城是历史文化名城。甲区域铁路的修通,加快了该____业、____业的发展,这将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为了保护优美的环境,a城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的____、____等新能源。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测试试题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读地租与市中心距离图(下图)。
图中A、B、C表示的功能区依次是 ( )A.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B.住宅区、商业区、文化区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文化区、商业区、住宅区下图为世界某特大城市20世纪下半叶工厂数量的变化,据图回答下列各题:2.若城市布局合理,由图可判断,符合该城市风频玫瑰图的是A.B.C.D.3.由该城市工厂数量变化可得出A.工厂的数量变化导致了逆城市化现象B.工厂的布局变化是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C.工厂的数量变化有利于减轻城市的环境压力D.工厂的布局变化是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反映图为某城区地价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城市中最繁华的商业街是 ( )A.L1-①及L3-① B.L2-①及L4-①C.L1-①及L2-① D.L3-①及L4-①5.下面反映该城市地价剖面的曲线,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6.下列有关城市布局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布局形式在城市规划中不是重大问题B.中小城市只要有条件,就应采用分散疏松式C.集中紧凑式布局可以节省城市建设投资D.分散疏松式布局是城市布局的发展方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图中关于C点开设仓储式超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布局符合交通最优原则B.靠近居民区,便于扩大销售C.布局符合市场最优原则D.该处地价高,可显现企业实力8.a、b、c、d四地按商业网点经济效益的高低排序正确的是A.a>b>c>d B.b>a>d>cC.d>c>a>b D.b>c>d>a9.下图为某城镇略图,若开发商将乙处开发为新开楼盘,并将楼盘定位成高级住宅区的理由不包括A.毗邻大学,文化氛围浓厚 B.靠近工厂,方便职工上班C.邻近中心,购物方便快捷 D.依山傍水,环境清新幽美“海绵城市”是指城市中的绿地、公园、湿地等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世界上首批城市多数诞生在()A.河流中上游山区B.河流中下游平原C.高纬度沿海地区D.资源丰富的内陆2.下列亚洲国家中,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的是A.印度B.日本C.沙特阿拉伯D.菲律宾读某城市的昼夜人口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卧城”是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
该市“卧城”主要位于该城市的A.东部B.北部C.东南部D.西南部4.对图中四处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处为商业区B.②处为居住区C.③处为工业区D.④处为商住混合区5.“你在北方的雾霾里,自强不息;我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
”这是网友在2016年春“霸王级寒潮”席卷我国时改编创造的寒潮版《南山南》。
寒潮所属的天气系统是A.B.C.D.6.由于石油开发而形成的“石油城”是A.伯明翰 B.匹兹堡 C.约翰内斯堡 D.阿伯丁下图所示国家是一个典型的热带高原国家,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该国的地势()A.南高北低B.西高东低C.四周高D.中部高8.该国西北部半岛人口和城市稀少,其主要原因是()A.气候寒冷B.沙漠广布C.地形崎岖D.海拔高9.该国城市主要分布在中部高原,其主要原因是()A.气候凉爽B.水源充沛C.地势低平D.土壤肥沃10.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是()A.沿铁路分布B.沿河设城C.沿公路分布D.临海布局11.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②城乡差别很小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读某地区城市分布及甲城市内部地域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a中城市A.共有二级城市等级体系B.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小C.乙丙城市服务功能相同D.甲丙城市服务范围有嵌套关系13.甲城市工业区分布在图b中A.①B.②C.③D.④读“贵州省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回答下列小题14.贵州省2010年时处于城市化的哪一阶段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停滞阶段15.进入21世纪后,贵州省在城市化过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较慢B.城市化加速发展,出现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破坏等问题C.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减缓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下左图是某大城市外缘甲、乙两个规划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读某地区域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形态及影响因素分别是()A.团状、河流因素B.团状、地形因素C.带状、气候因素D.带状、河流因素2.最早发展成城市的是A.①B.②C.③D.④3.图中, Ⅱ阶段城市最不会发生的现象有()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B.城市中心人口密度减小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4.城市功能分区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住宅区 B.文化区 C.商业区 D.工业区5.造成欧美等许多特大城市中出现“唐人街”的主要原因是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地理因素 D.民族与宗教因素6.合理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应该是A.能使城市居民随时随地得以消费B.能够使各功能区之间既相互联系又避免相互干扰C.能使交通条件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各种交通工具畅通无阻 D.能保证外来人口不再涌入城市,扰乱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读野外考察游记节选,回答下面小题。
“行进在大峡谷,大山架起凝重厚实的躯体,江水唤出低吟的浪涛。
险恶的地理环境中,傈傈族同胞生息劳作在这里,他们在陡峭的大山上垒石造地,在飘游的白云间扎木盖房,发明了千只脚落地式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柱支撑着房屋。
”7.“千只脚落地式”房屋主要与当地何种自然条件相适应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8.根据当地环境推测,此村聚落多为A.集聚式 B.散居式 C.规则式 D.多边形式9.此地较大村落的平面形态多呈A.带状 B.圆形 C.三角形 D.方形下图为“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在图中,③区()A.是城市的生产中心B.常住居民最多C.是城市的商业中心D.环境质量最差11.在②区内,可以布局()A.学校、体育馆B.消防车库、城市雕塑C.政府机关、停车场D.超市、文化馆12.近年来,城市内涝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相继出现,下列有关城市内涝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城市地表硬化面积过大,不利于下渗。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测试卷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是国家“十一五”一个重要的区域规划。
下为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图。
回答下列两题。
1.建设“京津冀都市圈”有利于( ) A . 延缓京、津逆城市化势头 B . 扩大北京的城市规模C . 加速钢铁等重工业发展D . 推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2014年10月31日,是首个世界城市日,主题为“城市的转型与发展”。
据此完成下列三题。
2.当前我国许多城市选择在远郊建造适合中低收入居民居住的经济适用房,其主导因素是( ) A . 土地利用效率 B . 地租支付能力C . 土地价格状况D . 出行交通条件下图为“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3.对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地租水平:乙>甲>丙B . 在该区域范围内,类似甲的城市数量最多C . 乙处最可能布局居民区D . 据图中显示的条件,乙地服务范围和功能有增大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各地各类开发区有4 000多个,经国家批准的只有200多个,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有1 000多个,那么另外的都属于违规建设,现在全国各类开发区规划面积已达3.6万平方千米,已超过了我国现有城镇的建设用地面积。
分析材料,联系实际,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三题。
4.开发区成为不少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它的形成属于( ) A . 城市、城镇功能上的分化带动城市、城镇形态上的变化造成的 B . 工业之间相互联系形成向心力所集聚的必然结果 C . 属于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然结果 D . 属于行政因素作用的结果读“甲城的地理位置图”(左图)和“甲城的城市用地结构图”(右图),回答以下两题。
5.甲城的工业用地(图中②)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其主要原因是( ) A . 远离河流可防止水污染B . 垂直盛行风向的郊外可减轻大气污染C . 远离居住区可减弱噪声污染D . 远离农田可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下图为某城市部分地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交通线、功能分区、地价”图。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含答案)
29.读“某城市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资料,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
(2)该城市规划新增一个化工厂,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的最佳建造地址,并分析理由。
(3)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提出合理措施。
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
读不同城市就业空间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丁城市属于
A.单核心模式B.多核心模式C.同心圆模式D.扇形模式
15.影响图中丙城市就业空间分布特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①能源 ②交通 ③地形 ④气候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读等值线图,已知c>b>a,完成下列各题。
C.若该区域中心为城市,则甲地盛行西南风。
D.如果该等温线分布形态是非自然因素造成的,则其成因可能是人口稠密,生产和生活排放出大量热能造成的。
18.如果该等值线为等压线,则( )。
A.OA、OB、OC为锋面
B.OA是冷锋,OB是暖锋
C.O为晴朗天气
D.如果该系统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可能会给我国沿海带来强风、暴雨天气
C.低级住宅区 高级住宅区 商业区D.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商业区
25.若在本功能区规划方案中充分考虑了盛行风的影响,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 )
A.中南半岛B.我国东南沿海C.印度半岛D.西欧地区
二、综合题
26.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福建的农民利用木屑(80%)、麦麸、棉籽壳等装入塑料袋,接上菌种就做成了菌棒生产香菇,不仅供应本地市场还大量出口美国。后来一些菇农去美国旧金山北部承包大片农业菇类种植农场,在国内接种、发酵,将培育好的菌棒运到美国,雇佣墨西哥人种植,在当地的销售企业销售,经济效益很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关于城市分布正确的叙述是A.世界上的城市都分布在平原和高原地区B.世界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带C.河流的两岸都能形成城市D.世界上的大城市都分布在发达国家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中、英、美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A.英国城市化起步晚B.1970年后中国城市化速度快于美国C.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D.英国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美国3.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个国家城市化带来的主要变化有()A.英国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持续恶化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上涨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读某城市城区地价等值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4.中心商务区最有可能分布的区域是()1/ 13A.①B.②C.③D.④5.与其它区域相比,近年来④地地价涨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A.高附加值产业集聚B.原有基础设施完善C.外来人口迁入D.逆城市化发展甲为我国华北某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示意图,乙为环保学者提出的修改方案示意图(如图)。
完成下列小题。
6.绿化种植池内最适宜种植的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7.与甲相比,乙方案有利于()A.增加绿地B.美化环境C.节约土地D.汇集雨水8.环保学家提出修改方案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A.热岛效应B.城市内涝C.交通拥堵D.大气污染该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比变化图。
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
完成问题。
9.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10.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试题(含答案)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下图表示不同级别的城市分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卷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是“某工业城市居住与就业空间结构示意图”,图中“就业廊”沿南北干道延伸,因形似长廊而得名。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该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空间结构属于同心圆模式B.最适宜在东北方向设置卫生防护带C.东南方向居住就业功能匹配较好D.高级住宅区最适合布局在城市北部读“聚落演变示意图”,回答以下三题。
2.聚落从阶段Ⅱ演变到阶段Ⅱ,带来的问题最不可能出现的是()A.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B.城市中心区地价较高C.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D.城市中心区出现大量的贫民窟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A.起步早,发展慢B.出现逆城市化C.城市发展较合理D.城市化水平低噪声污染是城市环境污染之一。
当白天噪声值大于60分贝时,就构成噪声污染。
下图为“某城市局部地区上午10时噪声等值线(单位:分贝)示意图”。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4.M、N两处噪声值向外迅速减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盛行风的影响B.绿化带的作用C.河流的影响D.声波传播过程中的自然减弱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
读“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回答以下两题。
5.对该城市功能区的评价,正确的是()A.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B.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C.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D.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读下图我国中西部某地区的地租等值线分布,Ⅱ、Ⅱ、Ⅱ地分别为三个城市的商业中心且地租相等,相邻等地租线的差值相等,完成下列两题。
6.从地租变化的一般规律看,G地最可能是()A.住宅区B.工业区C.交通用地D.农业用地读“城市化模式图”,回答以下三题。
7.关于该城市化模式图所代表时空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Ⅱ主要发生在“二战”以前Ⅱ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Ⅱ主要发生在“二战”以后Ⅱ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A. ⅡⅡB. ⅡⅡC. ⅡⅡD. ⅡⅡ下面甲图是“我国某城市平均地租等值线(单位:元/平方米)分布示意图”,乙图是“该城市某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地铁使用量统计图”。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测试试题(含答案)
18.图示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功能由大到小的是
A.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
B.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
C.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
D.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
19.下列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等级最高的是
C.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D.经济危机导致了城市经济的衰退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下图我国东部某地2006~2014年人口增长率变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在2006年-2014年间,该地人口总数达最大值的年份是
A.2006年B.2008年C.2010年D.2012年
(2)试述交通线路在A、B地区形态的差异。
(3)根据材料二分析图中城镇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27.如下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城市功能分区来看,该市用地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
(2)在①、②、③三处中,最有可能属于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 ,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9.(1)中期,问题: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答出两点即可)(2)南部和西部的新兴工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就业机会多;南部和西部气候温暖,环境清洁
10.据图中信息可知,伦敦及附近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标志是
①城市占地面积扩大②城市人口增长③城市绿地增加④城市功能区增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1.伦敦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A.18世纪B.19世纪C.20世纪中前期D.20世纪后期
高中地理《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2
北京市大兴区第三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一、选择题1.荷兰人在规划圩田居民点时,尽可能将高一级居民点设置在()A.低一级居民点中央B.低一级居民点边缘C.陆地边缘D.港口附近2.下列有关城市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B.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了它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城市化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没有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D.城市化可以对城市环境带来重大影响3.由于城市化发展过快,可能会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有()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垃圾污染④噪声污染⑤核污染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4.下列有关建设生态城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B.减少城市中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发展绿色交通D.要扩大城市用地和城市中的绿地5.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商业区B.行政区C.工业区D.住宅区6.我国城市化水平不宜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是我国()A.人口增长速度变缓B.交通线布局不够合理C.城市建设经验不足D.经济发展水平不够高7.城市化过程必然会引起()A.环境污染日益加重B.绿地面积减少C.农业人口比重下降D.经济发展趋缓8.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良影响是()A.住房紧张B.环境污染C.入学困难D.交通拥挤9.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A.绿地面积B.建筑风格C.饮食习惯D.服装服饰10.直接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有()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交通便捷程度③知名度④种族和宗教影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商业区是通过下列哪种效应才逐渐形成的()A.分散效应B.聚变效应C.经济效应D.集聚效应12.城市各功能区中,对交通条件要求最高的是()A.住宅区B.工业区C.商业区D.行政区13.北京天安门附近没有形成商业区的原因是()A.经济因素B.历史因素C.社会因素D.环境因素14.有关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B.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C.省会城市的服务范围可以覆盖周围各县乃至全省D.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可以覆盖全国乃至全世界15. 重庆与成都的城市形态不同,主要是由于这两个城市()A.气候特点不同B.地表形态不同C.发展历史不同D.经济结构不同二、综合题16.读我国南方某住宅小区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图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①地选择居住地时,充分考虑的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水文D.生物
湖南湘江新区是国家在中部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位于湘江西岸,包括长沙市岳麓区、望城区和宁乡县部分区域,面积490平方公里。下图为湘江新区范围和产业规划示意图。
(3)不合理 位于河流上游,污染水体;位于城市上风区,对城区大气污染严重
合理 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
29.通过土壤排盐、耐碱性植物种植等方法,恢复植被生态;疏导水流,在河道中恢复湿地景观;将干涸河道改造成周边居民的休闲空间;利用废弃铁路,建设铁路文化主题公园,传播哈尔滨铁路文化。
30.(1)方向:东北——西南走向。理由:贵阳市位于云贵高原上,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故通风走廊的基本方向为东北——西南走向。
拟建项目
是否合理
判断理由
①
化工厂
②
自然水厂
29.(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棕地是指城市中存在开发障碍的闲置土地。这些土地大多存在土地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其成因多为历史时期不合理的工业开发。棕地更新是城市化进程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课题。马家沟河穿过哈尔滨核心城区,临近哈尔滨高校园区,曾经是哈尔滨最重要的城市河流,后来河道常年干涸(如下图),三条废弃铁路将河道割裂,打断了周边道路和空间的联系。马家沟河中部、南部土壤呈碱性,生态受损严重,植被种类较少。
A. B.
C. D.
读图,回答问题。
11.该污水处理系统最适宜处理
①城市生活污水 ②印染厂污水 ③罐头厂污水 ④石油化工厂污水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卷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读“某城市医院与卫生所分布图”,完成以下两题。
1.医科大学毕业的小明想开一家私人卫生所,该卫生所最适宜选择在()A.①B.②C.③D.④2.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A.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B.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C.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D.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3.下图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两个相邻城镇的服务范围是不可能有重叠的②城镇的级别越高,城镇之间的距离就越大,城镇的数量就越少③城镇级别高低取决于其人口的多少和专项职能的性质④城镇的级别越高,城镇的服务范围就越大,服务的项目就越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关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用地规模不断减少B.大城市发展速度很快C.城市化速度有所下降D.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5.有关该城市功能区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厂位于该市河流上游,污染水源B.高速公路经过城市边缘,造成噪声污染C.绿地呈环状分布,加剧城市热岛效应D.④功能区的布局遵循了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一道中梁山将武汉市九龙坡区分割为东西两城。
在东城提档升级的同时,九龙坡区以东西协调发展为题,通过“西城再战”,全面拉开了西部地区大开发大发展的城市框架,引领九龙西城的30多万居民从“城镇时代”向“城市时代”迈进。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三题。
6.九龙坡区西城城市化速度进一步加快的关键是()A.良好的区位条件B.产业结构调整C.地方政府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读“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完成以下两题。
7.关于上海成为我国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B.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连接长江流域和北京、广州等大城市,铁路网密集C.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地势平坦D.上海水能资源丰富8.关于城市功能区的正确叙述是()A.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B.同类经济活动会造成同类功能的企业相互分离C.各个功能区之间有严格的界线D.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读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完成下列三题。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一、单选题读图,完成以下三题。
1.城市中心商务区的特征是()A.高楼林立,地价便宜B.建筑物低矮,没有明显分区C.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经济活动频繁D.最中心以批发活动为主2011年11月21日,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研究报告称,截至2010年年底,江苏省城镇人口达到4 767.63万人,城市化率提高到60.6%。
城镇空间布局和城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建制镇减少了314个,小城市集中分布于长江两岸地区。
下图示意“江苏省城市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2.江苏省城市化表现为()A.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单个城市规模缩小B.城市总数量迅速增加,单个城市规模扩大C.城市数量减少,空间分布更加均匀D.城市数量减少,空间分布走向集聚2011年11月21日,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研究报告称,截至2010年年底,江苏省城镇人口达到4 767.63万人,城市化率提高到60.6%。
城镇空间布局和城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建制镇减少了314个,小城市集中分布于长江两岸地区。
下图示意“江苏省城市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3.江苏省城市化表现为()A.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单个城市规模缩小B.城市总数量迅速增加,单个城市规模扩大C.城市数量减少,空间分布更加均匀D.城市数量减少,空间分布走向集聚图甲为“纽约曼哈顿景观图”,图乙为“北京故宫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4.图甲所示的城市功能区为()A.高级住宅区B.低级住宅区C.中心商务区D.工业区2011年11月21日,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研究报告称,截至2010年年底,江苏省城镇人口达到4 767.63万人,城市化率提高到60.6%。
城镇空间布局和城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建制镇减少了314个,小城市集中分布于长江两岸地区。
下图示意“江苏省城市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5.江苏省城市化表现为()A.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单个城市规模缩小B.城市总数量迅速增加,单个城市规模扩大C.城市数量减少,空间分布更加均匀D.城市数量减少,空间分布走向集聚2011年11月21日,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研究报告称,截至2010年年底,江苏省城镇人口达到4 767.63万人,城市化率提高到60.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
城市中的各项活动需要利用一定的土地,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属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是()
①商业用地②交通用地③政府机关用地④绿洲农业⑤住宅用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2.关于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各类功能区之间界线分明
B.商业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C.工业区多位于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D.住宅区低级住宅区与中高级住宅区存在分化
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丙地土地租金较高,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位于市中心
B.处在交通干线的交汇处
C.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4.据图判断,中心商务区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历史悠久,知名度高B.土地租金高
C.交通通达度高D.处在人口密集区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城市城区地租分布等值线图(数值:a>b>c),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该市重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城区地价上涨
②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6.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区,主要原因是甲地( )
A.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好
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某商品批发市场从城区迁往郊区前后的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20世纪80年代,影响该批发市场选址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 B.市场 C.劳动力 D.政策
8.2010年后,该批发市场迁出主城区是因为主城区
A.土地利用方式调整 B.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C.电子商务的发展 D.工业结构的调整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
10.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
“睡城”主要指的是大城市周边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这些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虽大量入住,但也就是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开车或乘车往市中心上班。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1.和“睡城”的形成关系最小的是( )
A.购物方便B.就业机会较少C.交通便捷D.房价较低12.若左图中①~⑥表示不同等级的商品,y 表示人均购买商品频率(次/年),甲乙丙表示三个中心地。
则三个中心地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 )
A.乙丙甲B.甲乙丙C.甲丙乙D.丙甲乙
13.若左图中y表示地价的变化情况,①为研究起点,⑥为研究终点。
右图为到达中心城区的交通等时线分布图(单位:小时),仅考虑图中因素,与左图中丙线的起伏变化最为吻合的研究路径为( )
A.L1→L2 B.L3→L4 C.L5→L6 D.L7→L8
不同类型的商业中心,其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不同。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各地兴建了许多大型购物中心。
读下面“某城市大型购物中心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4.大型购物中心分布的位置及其区位优势分别是
A.郊区地价低B.城区接近消费者
15.关于Ⅰ(销售普通商品)、Ⅱ(销售高档商品)两购物中心服务范围,叙述正确的是A.Ⅰ服务范围为甲城市各方向的郊区B.Ⅱ服务范围为甲城市及邻近地区C.Ⅰ服务范围大于ⅡD.Ⅰ与Ⅱ服务范围不重叠
图甲是我国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统计图,图乙是世界发达国家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据图中信息判断
A.第一产业对城市化没有贡献
B.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
C.新中国成立后第二、第三产业对我国城市化贡献率差异逐步增大
D.二战后,第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17.与发达国家相比,图中信息无法反映我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是
A.产业结构不合理B.城市空间分布不合理
C.单位产值耗能高D.城市环境污染较严重
辽宁在清王朝时是地广人稀的地区,由于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地开垦,清王朝覆灭之后短短百年时间,辽宁成为全国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
18.导致清朝辽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
A.政治B.宗教C.交通D.军事
19.使辽宁成为我国现在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最多地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资源开发B.交通C.自然要素D.宗教
20.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A.军事因素的强弱是城市发展的条件B.城市区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
C.交通运输是辽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D.人口迁移是辽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二、综合题
21.根据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水环境功能区规划,就是按照不同的水质使用功能、水文条件、排污方式、水质特征划分水质功能区,监控断面,建立水质管理信息系统。
材料二:下图为华北某地水环境功能分区及垃圾场建设规划图。
(1)据图说明饮用水集中取水口位置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其原因。
(2)规划在甲、乙、丙、丁四处分别选建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发电厂,若建垃圾填埋场宜选处最合理,若建垃圾发电厂宜选处最合理,试分别说明理由。
(3)若图中自然保护区遭受生态破坏,将给河流下游带来哪些影响?
(1)荷兰人在圩田上规划设计居民点是运用___________理论的成功典范。
(2)政府在圩田上规划的一个居民点体系,该居民点体系共由A、B、C三级居民点构成,其中最高级的是_______,最低级的是_____。
(3)A、B、C三级居民点中,数目最多的是______,服务范围最广的是______。
(4)在安排各级居民点空间位置时,充分考虑了相互之间的距离,同级居民点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当,为了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圩田上的居民,高级别的居民点多布局在低级居民点的_________(填位置状况)。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京津冀协调发展已经正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京津与冀位置相邻,但在经济和城市发展方面差异巨大。
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既有利于缓解北京、天津的城市问题,又有利于促进河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国家已经将B地作为北京的副都,分散其部分行政功能。
下图甲中示意首都圈地区图,图乙为京津冀两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1)根据图乙分析京津与冀之间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差异。
(2)根据图甲分析B地成为首都部分行政功能疏解地的原因。
(3)指出目前北京主要的城市问题并提出解决的主要措施。
1.C 2.D 3.B 4.C 5.A 6.A 7.A 8.A 9.D 10.D 11.A 12.A 13.A 14.A 15.B 16.D 17.B 18.A 19.A 20.B
21.(1)相对于城区而言,布置在河流上游。
原因: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2)丁;乙;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较低,避免市区地下水污染。
建垃圾发电厂的理由:乙地主导风向是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厂址位于与市区主导风向相垂直的郊外,避免废气污染市区大气。
(3)河流含沙量增大;淤塞河道,旱涝灾害频发;水质变差,影响城市景观和城市用水。
22.中心地 A C C A 中央
23.(1)京津:城市化起步早(或起步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发展规模大(或过大)。
冀:城市化起步晚(成起步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规模小(或城市数量多但规模小)
(2)与北京、天津距离适中,构成黄金三角;有高速公路通过,交通便利;地形平坦,发展空间大,政策支持。
(3)城市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环境质量下降;失业人口增加,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差。
解决措施:控制城市规模;把部分城市功能和人口疏散到河北(或疏散城市功能和人口);合理规划,建设卫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