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宋元时期的商业和城市

合集下载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与文化发展》教学设计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与文化发展》教学设计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与文化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与文化发展》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都市的布局、商业活动、文化娱乐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繁华与特色。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宋元时期都市生活对后世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都市生活的历史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外,学生可能对古代都市生活的具体状况感到陌生,需要通过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直观地感受古代都市的繁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布局、商业活动、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情况,掌握宋元时期都市生活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繁华与特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的布局、商业活动、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情况。

2.教学难点:宋元时期都市生活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发展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图片观察法: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宋元时期都市的繁华。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图片资料: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图片。

3.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资料,展示宋元时期都市的繁华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基本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朝代 表 现
特征
魏晋 南北朝
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 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发展,出现了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江南地区 得到初步 开发
中唐 以后
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
南北经济 总量基本 持平
南宋
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 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
第9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四、社会改变 1.社会门第观念淡化 (1)隋唐时期,重视家族背景门第观念依然十分流行。 (2)宋朝门第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科举制不但标准上面向全社 会开放,而且愈加强调公平竞争。 2.人身依附关系放松 (1)宋以前社会上长久存在贱民阶层。 (2)宋朝贱民数量显著降低,家内服役多来自雇佣。 (3)宋朝无地农民与地主签署契约,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人身 束缚
课前篇 自主预习
知识拓展 棉花种植范围推广 我国云南大理一带少数民族和海南岛黎族,很早就会种棉织布。 北宋时,棉花已在两广、福建南部和四川等地普遍种植。南宋时, 已扩展至江南广大地域。伴随棉花种植推广,棉纺织业逐步普遍起 来。南宋时棉纺织业有了新发展。
第4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首页
课程目标
1.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 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 市发展状况,并进一步认识 经济发展变化的原因 2.掌握辽宋夏金元时期我 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状况,并 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和影响 3.了解唐宋以来社会观念 的变化并分析其历史原因
时空定位
第2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农业和手工业发展 1.农业发展 (1)宋朝农业 ①一年两熟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能够一 年三熟,提升了粮食产量。 ②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 定突破。 ③棉花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带动了棉纺织业发展。 (2)辽夏金元农业:漠北、东北、西北、西南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宋元时期的商业都市与市民生活》ppt课件2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宋元时期的商业都市与市民生活》ppt课件2
都市的生活
宋词、元 曲的流行
东京打破住宅区与商业区分置的布局 摊点场所 元大都销售某一种商品的市场 北宋纸币的出现 正店与脚店
娱乐场所瓦子 园囿、茶楼 四合院、戏台 婉约派词人及作品 豪放派词人及作品 元散曲和元杂剧 优秀元曲作家及代表作
1.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B )
A.会子 B.交子 C.银票 D.铜钱
说书 勾蹴栏鞠
勾栏
瓦舍
木偶戏
皮影勾戏栏
《清明上河图》局部:汴京街市
探究点三:宋词、元曲的流寒两行食宋婉约派词人
元旦:
元宵 前期:多写自然风光、景物
和个人离愁
今春节
后期:多写对故国的怀念
代表作
《声声慢》《醉花阴》
豪放派词人
北南宋宋豪豪放放派派词词人人
散文与使欧把词阳豪摆修脱放乐并词曲称推附为向庸一地“位个欧,新苏成的” 诗为与高可黄峰以。庭独立坚发并展称的新为诗“体苏。黄”
2.瓦舍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B )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扩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3.北宋豪放词的代表人物是( B )
A.秦观
B.苏轼
C.柳永
D.李清照
词与辛弃疾代并称表为作“苏辛”
豪放词的创始人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代表作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苏轼
1037~1101
《水《调鹧歌鸪天头》》
字子瞻 又字和仲 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江清城平乐子·独·密宿博州山出王猎氏庵》》
城 市 生 活
宋 元 时 期 的
城市商业 的繁荣
交夜子市
北宋时期
四川地区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高一历史新教材考前知识必背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高一历史新教材考前知识必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农业:(1)粮食作物: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有些地方可以一年三熟,粮食产量大大提高。

(2)经济作物:①出现了固定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②棉花在宋朝开始在内地种植,元朝得到推广,推动纺织业的发展。

(3)户口增长:北宋末年人口突破一亿。

(4)边疆开发: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农业有了显著进步。

2.手工业:(1)制瓷业:①宋朝:五大名窑(汝、哥、定、官、钧);②元朝:青花瓷和釉里红;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2)矿冶业:北宋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居民普遍用煤作燃料;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提高。

(3)印刷业: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推动文化普及,带动造纸业的发展。

(4)纺织业: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1.商业:(1)市场:①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②宋与辽夏金之间经济往来密切,官方设榷场进行互市贸易,民间贸易十分活跃。

(2)货币:①商品流通规模大,货币需求剧增。

②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③元朝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3)贸易: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丝织品、瓷器等远销国外,香料、珠宝输入中国。

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2.城市:(1)表现:①宋朝: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②元朝:杭州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2)宋代城市的新特点空间凡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县城以下禁止设市。

市处在城中特定位置原先禁止设市的城郭和乡村也允许置市贸易(草市)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在街巷,形成街市管理设市令或市长管理商业不再受官府直接监控职能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经济功能大大增强三、经济重心南移1.主要原因:①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程标准】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教学主题】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的变化【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主要介绍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领域和社会的发展和新变化。

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的变化。

每一领域的发展和出现的变化是有着联系性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在了解该时期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新变化外,能够对不同的变化进行全面的认识。

【教学理念及目标】1.运用唯物史观,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各领域的新发展,体会这一时期经济领域的不同以往的新变化。

2.通过史料分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是宋元时期的突出现象;认识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等领域产生的影响。

3.分析辽宋夏金元社会变化,提高对社会变化的解释水平,增强对中华文明成就的自豪感,增强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与信心。

【学习目标】1.阅读教材文本,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领域的变化。

2.通过分析相关史料,探讨宋朝社会的变化。

3.能够运用图表认识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教材、分析史料的能力,能从教材和史料中大致了解到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表现,但对材料的归纳概括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另外,学生在理解该时期出现的新变化及原因上也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借助教师的帮助梳理清楚才能理解到位。

【教学重点】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表现【教学难点】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的新变化【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材料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教师:这两句话都提到了一个朝代:宋朝。

那究竟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和前代相比有了哪些新的变化,才让中外名人如此向往呢?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4、元朝: 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元朝对隋唐时
期的大运河进行取直,大大缩短了航程,并且开辟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
是运输江南的粮食。
二、社举制度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更加强调公平竞争。 2、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给政治增添了活力。 3、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不再关心祖先名望,即“取 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榜下捉婿)。
(三)理学的影响 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积极:程朱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 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 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品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消极:程朱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 人们的自然欲求。 为封建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作辩护,成为南末以后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二)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1、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
2、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
3、无地农民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
▲ 宋朝土地买卖契约残片
1、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土地:不抑兼并政策)
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
榷场指辽、宋、西夏、金各政权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 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各政权统治者来说,还有控制边境贸易、增加税收、安定边境的 作用。
3、商品流通:
规模扩大。
一、经济的发展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宋元时期的城市生活》PPT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宋元时期的城市生活》PPT课件

辛 弃 疾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 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 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 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 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传世。
都市的生活
平民食店:脚店
高档酒店:正店
瓦子
瓦子
演出
勾栏
勾栏
勾栏
杂耍
相 扑
驯兽
斗 茶 图
苑 囿
元 四 合 院
元· 戏台
探究点二:宋元时都市生活丰富多 彩的具体表现?
• (1)东京城里有“正店”和“脚店”。 • (2)两宋时期,出现娱乐场所“ 瓦子 ”, 里面演出的地方叫“勾栏”。 • (3)南宋临安遍布“苑囿”,喝茶成为城 市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 (4)元大都居民多住四合院。舞台上可以 演出杂剧。
宋词、元曲的流行
词是配乐演唱的新诗体,初唐时兴起于民 间,五代时迅速发展,两宋时广为流行, 达到巅峰。 元朝时,曲是最活跃的文学形式。元曲包 括散曲和杂剧。
宋词
婉约派
豪放派
柳永
李清照
苏轼
辛弃疾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 派创始人物。以毕生精力作 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代表作有《雨霖铃· 寒蝉凄 切》、《蝶恋花· 伫倚危楼 风细细》、《少年游》、 《望海潮》、《八声甘州》、 《定风波》等。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北宋纸币交子
探究点一:什么是交子?它的出现有 什么重要意义?
交子:最早的纸币. 意义: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 品经济的发展。
城市商业繁荣特点: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题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城市繁荣的史实。

2.认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分析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3.分析儒学复兴的原因,概括程朱理学的内容,理解程朱理学的影响。

4.认识宋元时期文学艺术和科技领域的成就,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知道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

学习重点城市商业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儒学的复兴。

学习难点社会的变化和儒学的复兴。

学情分析通过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历史学科学习方法,对于辽宋夏金元这一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有一个初步了解,对于历史知识学习具有一定的思考和理解能力,有利于课堂组织教学,高中历史课堂上应该侧重于通过相关的历史教学引导让学生理解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新变化的同时让学生能够理解变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学会分析历史现象,形成历史思维和历史理解。

核心知识1.商品经济的发展;2.经济重心南移;3.社会流动;4.程朱理学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设计(含情景设计、问题设计、学生活动设计等内容)教师个人复备新课导入展示柳永词《望海潮·东南形胜》,用红色加粗诗词中描写经济社会的相关字句。

提问学生:从这首词中可以获取那些意象信息,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风貌?新课讲授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农业发展成就突出【教师活动】1.分条论述农业发展的不同表现,在论述第3点“改进更新农业生产工具”时,展示材料一“殃马”图片,论述第4、第5点时分别展示材料二和材料三,论述第6点时提及当时的农学著作,如元朝王祯的《农书》。

2.对所陈列展示的史料需要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更好理解历史结论。

【学生活动】1.对应课本内容做好课堂笔记,进行圈点勾画。

2.理解在农业领域,农业进步发展的表现包括诸如农业良种、农业工具、农业经营方式等诸多方面,进一步拓展思维。

手工业取得重要成就【教师活动】1.展示手工业方面的成就和相关代表性的图片,图文印证,增强历史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宋元时期的商业和城市 长安城与汴京城的比较课件 北京课改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宋元时期的商业和城市 长安城与汴京城的比较课件 北京课改版
出现了 市坊杂混的局面; 二、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出现了 专门的娱乐场所和设施; 三、人口大大超过唐朝都城长安;
四、打破了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出现
唐朝长安与北宋东京的异同
相同: 城市建设规模大、雄伟;是全国政治经济 中心;有繁华的商业区; 不同:
唐朝长安布局整齐;长安贸易限制在东市 和西市,而东京贸易区域不受限制;东京 出现夜市,贸易没有时间的限制;宋都东 京有娱乐场所——瓦肆。
这反映了什么?
长安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 进入繁荣时期; 东京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 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教学主题】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的变化【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主要介绍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领域和社会的发展和新变化。

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的变化。

每一领域的发展和出现的变化是有着联系性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在了解该时期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新变化外,能够对不同的变化进行全面的认识。

【教学理念及目标】1.运用唯物史观,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各领域的新发展,体会这一时期经济领域的不同以往的新变化。

2.通过史料分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是宋元时期的突出现象;认识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等领域产生的影响。

3.分析辽宋夏金元社会变化,提高对社会变化的解释水平,增强对中华文明成就的自豪感,增强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与信心。

【学习目标】1.阅读教材文本,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领域的变化。

2.通过分析相关史料,探讨宋朝社会的变化。

3.能够运用图表认识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教材、分析史料的能力,能从教材和史料中大致了解到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表现,但对材料的归纳概括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另外,学生在理解该时期出现的新变化及原因上也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借助教师的帮助梳理清楚才能理解到位。

【教学重点】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表现【教学难点】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的新变化【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材料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教师:这两句话都提到了一个朝代:宋朝。

那究竟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和前代相比有了哪些新的变化,才让中外名人如此向往呢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史·食货志》 会子(南宋)
一贯文交钞 (元)
纸币流通于大汗所属领域 的各个地方……用这些纸币, 可以买卖任何东西。
——《马可·波罗行纪》
五百文交钞 (元)
货币 形式
城市商业
海外 贸易
宋朝海外贸易路线
海 上陶 丝瓷 绸之 之路 路
明州 泉州
广州
市舶司主要职务
管理舶商;
征收舶税;
收买舶货;
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பைடு நூலக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世界上最稀少珍贵的东 西,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 这里出售的商品数量,比其他 任何地方都多。
——《马可·波罗行纪》
元大都平面图
货币 形式
城市商业
海外 贸易
铁钱
尝使蜀,见所用铁钱至 轻,市罗一匹,为钱二万。
——《宋史·食货志》
货币 形式
城市商业
海外 贸易
唐·长安城
闭门鼓(约18:00)

后、开门鼓 (约5:00)
前,有行者,皆为犯夜。
——《唐律疏议》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约23:00-1:00)尽,
才五更(约清晨3:00—5:00)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繁 华地区),通晓不绝。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东十字大街……茶坊,每日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
铜钱
钱型 真宗时币值比率 每贯(千文)重量 铜钱 1 4.5斤 小铁钱 10 6.5斤
1023年,益州交子务成立; 1024年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发行。
——整理自陈振《宋史》
交子(北宋)
并同见(现)钱,乃分一千、 二千、三千(文钱)凡三等。
——《朝野杂记·东南会子)
民间典卖田宅、马牛、舟车 等如之,全用会子者听。
处理舶货。
宋泉州市舶司(想象画)
皇佑(宋仁宗年号)中,总岁入象犀、珠玉、香药之类,
其数五十三万(缗)有余。至治平(宋英宗年号)中,又增
十万(缗)。
——《宋史·食货志》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
元代中外交通路线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