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课程教学标准模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

《服饰搭配》课程

院(部)名称:

教研室(组):

专业名称:

专业类别:

主编:

教研室主任签字:学院院长签字:学部主任签字:教学负责人签字:

教学事业部制

服饰搭配课程标准

一、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标准是依据《中华人民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国职业教育法》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2]2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最新对高职教育的定位,以及各专业教学标准对公共基础课程的要求而制定的。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服饰搭配是航空服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保障,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该课程凸显基础性、工具性和实用性。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乘务礼仪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为各专业的先导课程,主要是让乘务员能更好的形象塑造。

四、课程的教育目标

服饰搭配是空中乘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主要使学生熟悉服装设计基本概念;掌握日常服装各配件的个性风格,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根据项目要求,搭配出不同造型及色彩的服装风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按照课程服务于专业的原则,以及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的知识、技能和素养:

1.知识技能

(1)熟悉服装设计基本概念。

(2)掌握日常服装各配件的个性风格,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3)根据项目要求,搭配出不同造型及色彩的服装风格

(4 )理解服装的三大构成要素,掌握服装的基本搭配方法。

能力目标

(1)熟悉服装设计基本概念。

(2))理解服装的三大构成要素,掌握服装的基本搭配方法。

(3)掌握日常服装各配件的个性风格,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4)根据项目要求,搭配出不同造型及色彩的服装风格。

3.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责任心。

(2)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吃苦耐劳精神。

(4)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协调人际关系能力。

(5)具有认识自身发展重要性以及确立自身继续发展目标的能力。

五、课程的教学容和建议学时

服饰搭配课程的教学容和建议学时见表1

表2.7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容与建议学时

六、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

服饰搭配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见表2 表2服饰搭配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

七、教学基本条件

1.教师的基本要求

(1)良好的职业和个人素养,具有团队精神,责任感强。

(2)具备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利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熟悉当今流行计算机系统的常规软/硬件配置,能够熟练地在常用的操作系统下进行操作和维护。

(4)具有使用Office办公软件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经验。

(5)具备开发课程的能力和从事工作过程分析的能力,有职业实践经历。

(6)具有很强的指导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7)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知识。

2.教学应将环境基本要求

(1)多媒体教室。

3.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立体化教材。

(2)实训指导书和技术手册。

(3)多媒体课件。

(4)项目案例。

(5)课程。

八、课程考核与评价

建立了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建立分模块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每个课程模块既考核学生所学的知识,也考核学生掌握的技能级学习态度,采用形成性评价与中介性评价相结合,操作、制作作品相结合额的考核评价模式。

课堂教学部分: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课堂提问、课外作业、期中测验、课外辅导等方面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考核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实训考核占30%。

九、其他说明

1.学生学习基础要求

(1)具备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基本能力。

(2)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

(3)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2.校企合作方式

(1)聘请企业专家或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人员授课。

(2)学生直接参加企业培训。

(3)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

3.实施要求

(1)为课程安排一周的“服饰搭配”实训周。

(2)课程每一个学习情境以一个(或以上)典型、实际的综合性人物为载体完成对相应知识的具体化。

(3)课程实践过程要求理论和训练一体化,做到教、学、做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