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指导

合集下载

职业卫生岗位职责10篇

职业卫生岗位职责10篇

职业卫生岗位职责10篇帮大家整理的职业卫生岗位职责,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职业卫生岗位职责1岗位职责:1、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2、职业卫生评价检测的现场协调。

3、职业卫生评价报告的编制及修改。

4、专家评审的参与及协调。

5、职业卫生评价报告的`出具及档案整理。

6、领导安排的技术支持等工作事宜。

任职要求:1、专科及以上学历。

2、职业卫生工作经验1年以上。

3、暖通、材料、化工专业优先。

4、具备一定的沟通及语言表达能力。

职业卫生岗位职责2职业卫生检测员岗位职责岗位职责:1、负责职业卫生检测工作;2、负责实验室检测、数据处理与整理;3、负责保管和维护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熟悉其性能及操作规程,并做好使用和维护记录。

任职要求:1、大专及以上学历,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安全工程、应用化学、分析化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毕业;2、知识面广、思路清晰、文笔流畅,具有较强的学习与沟通能力;3、熟悉相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卫生检测员岗位职业卫生岗位职责3职位描述:1.负责现场调查识别工厂企业的职业病危害;2.负责项目采样检测工作的组织、现场采样人员指导和监督;3.负责与客户沟通,为企业提供职业卫生技术支持;4.负责职业卫生评价报告的.编写,参加报告专家评审。

职位要求:1.大专以上学历,预防医学或化学相关专业;2.熟悉职业卫生评价报告书的编制、评价工作流程及相关国家法律法规;3.一年以上评价员工作经验,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文字撰写能力强;4.能够适应经常外出工作。

职业卫生岗位职责4(1).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本科相应的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并协助主任做好行政管理工作。

(2).主管分管床位的一切医疗工作。

安排每日工作(转入、转出等)。

每日查房,随访转出病人,负责手术前、转科前病人的检查。

检查每日医嘱及执行情况。

做好家属的日常解说工作。

(3).具体负责教学和指导下级医生进行诊断、治疗、特殊技术操作(如:各种血管穿刺、插管术或心导管术)。

医学实验作业指导书

医学实验作业指导书

医学实验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次医学实验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某种特定的医学实验操作技巧,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促进学生对医学科学的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 实验材料:根据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材料,如细胞培养物、患者样本等。

- 实验仪器:根据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仪器,如离心机、显微镜等。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a. 检查所需实验材料和仪器的数量和完好性。

b. 清洁和准备实验台面,确保操作区域整洁。

c. 充分阅读实验操作指导书,了解实验的整体流程和注意事项。

2. 样本处理a. 准备样本:根据实验需求,选择患者样本或制备相关细胞培养物。

b. 处理样本:根据实验要求,采取相应的样本处理方法,如离心分离、培养液处理等。

3. 实验操作a. 操作步骤:按照指导书中详细描述的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如加样、加试剂、控制变量等。

b. 注意事项:严格遵守实验安全和操作规范,注意个人防护措施,并留意实验中的安全提示。

4. 数据记录与分析a. 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准确记录实验操作所获得的数据,包括观察结果、计量数据等。

b.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目的进行数据分析并综合考虑实验过程中的其他相关因素,得出结论。

5. 实验总结a. 总结内容: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包括实验操作的成功与失败因素、改进措施等。

b. 讨论与展望:结合实验结果和现有医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安全注意: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防护用具。

2. 仪器使用:正确使用仪器设备,遵循相应的操作步骤和规范。

3. 样本处理:根据实验要求准确处理样本,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操作规范: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操作,严格控制实验的各个变量。

5. 数据记录: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可重复性。

五、实验风险评估在进行医学实验时,可能会面临一些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意外伤害、生物样本感染等。

突出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突出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突出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摘要】卫生检验专业对实践技能的要求很高,本文根据目前卫生检验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针对专业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再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能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卫生检验实践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a)-0033-011 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突出专业能力培养1.1课程改革对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大体有七个方面:职业价值、科学基础、交流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信息管理、批判研究。

如果要让一个学生具备全部的作为一个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就要进行全面的教育,帮助完善知识结构。

在教学中,将医学各个专业都集中到一个公共平台上,并通过扩大课程学习时间,开展医学伦理、食品安全与技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等选修课程,培养学生全面的医学知识结构。

1.2优化专业课程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卫生检验学科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在开设的医学检验专业的主课程中,要强调专业课程的学习。

扩大专业门数和增加专业课学习时间。

卫生检验专业的学生一般是到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卫生所、检验局等单位上班,学习阶段所获得的专业知识,要能迅速的适应工作,对检验设备的操作要熟练,在学习期间就要以培养基础扎实的宽专业口径的实践型人才为目标。

1.3构建多学科体系在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上,构建以预防医学为主、医学检验为辅,革新专业技术兼顾的综合课程体系:1.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食品与营养卫生学、社会医学等,2.医学检验:血液检验、临床血液学、临床检验基础学等;3.职业卫生评价:临床与职业医学检验、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与监督学、职业医学与职业生生。

1.4教学方式多样化传统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要培养出优秀的检验人才,就要采用多样化的、创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职业卫生检测工作程序范文(二篇)

职业卫生检测工作程序范文(二篇)

职业卫生检测工作程序范文一、引言职业卫生检测是保障职工健康的重要工作环节,通过对工作场所产生的各类有害因素进行检测,有助于评估工作环境对职工健康的影响,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本文将介绍职业卫生检测的工作程序,包括前期准备、检测方案制定、采样检测、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等环节。

二、前期准备1. 收集必要信息:收集有关工作场所的基本信息,包括公司名称、地址、工作人数、岗位及工作性质等,以便为后续检测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 与企业沟通:与企业沟通,了解企业对于职业卫生检测的需求和要求,明确双方的合作方式和工作目标。

3. 查阅相关文件: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文件,如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职业卫生检测规程等,了解对应的检测项目和要求。

4. 设备和人员准备:准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仪器,并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确保检测人员持有相关职业卫生检测资格证书。

三、检测方案制定1. 检测目标确定: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工作性质,确定需要检测的有害因素,如化学物质、噪声、照明等。

2. 检测方法选择:根据相关标准和检测方法,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如空气检测、噪声测量等。

3. 检测频次确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检测的频次,如一次性抽样检测、周期性定期检测等。

4. 抽样点位确定:根据工作场所的具体情况,确定抽样的点位和检测范围,包括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等。

5. 检测时间安排:与企业协商确定检测的时间安排,确保不影响正常生产和工作。

四、采样检测1. 采样器具准备:准备各类采样器具,如气溶胶采样器、噪声仪和光度计等。

2. 采样点位布置:按照检测方案确定的抽样点位,在工作场所合适地点布置采样仪器,并确保采样器具的安全可靠。

3. 采样持续时间: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确定各类采样持续的时间,如空气采样5小时、噪声采样8小时等。

4. 采样仪器操作:检测人员按照相关操作规程,正确操作采样仪器,确保采样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采样记录和标识:在采样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记录关键信息,如采样开始时间、结束时间、采样仪器编号等,并将标识放置在采样点位上。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知识点汇总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知识点汇总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概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在控制职业有害因素,保护促进职业人群健康,治疗疾病方面一有机结合的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预防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执业从事者的健康。

1、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s ):是指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下限度,人体不能代偿而导致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

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疾病的关系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主要发生于职业人群多数发生在普通人群有特异的病因多病因疾病职业暴露是最基本因素职业暴露是多种病因之一有立法意义,享受职业病待遇无③工伤(occupational injuries):是指工人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包括职业有害因素,操作技术原因,设备原因,管理原因和不可预测的偶然因素等所造成的工人的身体伤害,残疾甚至死亡。

2、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有特异性:只有在接触职业有害因素之后才可能发病,若控制这些因素后可以降低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

(2)病因大多可以检测:需要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致病,一般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3)在接触同一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例。

(4)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但只治疗病人,无助于保护仍在接触人的健康。

(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应加强预防。

3、职业损害的三级预防职业性病损包括:工伤、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早期健康损害(1)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是从根本上消除或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的作用和损害,即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合理利用防护措施及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立法和有关标准、法规制定,以减少或消除工人接触的机会。

(2)二级预防:是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健康损害。

其主要手段是定期进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监测和对接触者的定期体格检查。

(3)三级预防:对已经出现职业病或工伤的工人,给予积极治疗和促进康复的措施。

基础医学实验指导报告

基础医学实验指导报告

基础医学实验指导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进行基础医学实验,深入学习和掌握医学上的基本实验操作和技术,培养实验观察、分析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实验原理:
(根据具体实验内容进行相应的实验原理介绍)
实验材料:
1.(列举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
2.(描述材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
1.(按照实验原理和要求,详细叙述实验步骤)
2.(排版清晰、语言准确,避免使用第一人称)
实验结果:
(记录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清晰地展示实验结果)
实验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相应的讨论和分析)
(可以涉及到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与理论知识的关系等方面)
结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性陈述,简明扼要地概括实验的主要发现或达到的目标)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基础医学实验的操作要领和技术要求,增加了自己的实验经验,并提高了实验观察、分析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还进一步理解了相关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巩固了对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如有使用参考文献,请在文末标注所使用的参考文献)。

职业卫生管理标准

职业卫生管理标准

职业卫生管理标准1. 概述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劳动力的增加,职业卫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职业卫生管理标准是为了保护工人身体健康和提高工作环境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规范。

本文将从职业病防治、职业病评估与监测、危害因素控制、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健康教育等方面,探讨职业卫生管理的标准。

2. 职业病防治2.1 病害预防职业病防治的首要任务是预防工人发生职业病。

企业应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减少危害因素对工人的影响。

为了促进企业的科学管理,应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体系,包括病害监测、病害预防和病害救治三个方面。

2.2 病害判定针对可能出现的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建立病害判定机构,通过医学实验和鉴定,明确工人是否患有职业病。

病害判定应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医学准则,确保判定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2.3 病害救治对已经发生职业病的工人,应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包括医疗治疗、康复护理和心理支持等方面的服务。

此外,企业还应对工人的职业病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提供数据支持和完善救治方案。

3. 职业病评估与监测3.1 暴露评估职业病评估是对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监测。

企业应定期对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包括对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噪音水平、化学物质浓度等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

评估结果应公开透明,并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来降低危害因素的水平。

3.2 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是对员工身体状况进行定期检查,以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

企业应建立健康档案,对员工进行入职前和离职后的体检,并定期进行各类职业病的特殊检查。

监测结果需要采取保密措施,保护员工的隐私权。

4. 危害因素控制4.1 工程控制企业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控制手段,降低工作环境中危害因素的浓度和暴露水平。

例如,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安装通风设备、设置防护屏障等措施来减少职业病危害。

4.2 行政控制行政控制是通过规章制度、培训教育、管理制度等手段来控制职业病危害。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健康管理体系、安全操作规程等,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方法和实施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方法和实施

职研中心简介
职研中心设立有物理因素分析鉴定实验室、职业危害 因素物证分析平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与危害程度 分析鉴定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 中煤科技协会职业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职业安全健 康协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分会、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 会预防部和科研部均挂靠在我单位。 国家粉尘检测分析中心、中国煤矿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检验中心设在我中心,是国家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国
职业卫生调查

对职业有害因素的强度,及其可能对健康造成 损害的危险程度,还必须通过生产环境监测、 生物监测和健康监护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估 测。这可为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制订和 修订卫生标准以及指导今后的预防工作提供可 靠的据。
12
2017/5/23
职业卫生调查的目的意义
(一)目的 1.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 2.了解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情况 3.了解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情况; 4.了解用人单位职业卫生防护情况; 5.了解劳动者职业健康状况; 6.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
2017/5/23
32
职业卫生专题调查
3.专项调查的立项 有害因素与健康的关系调查:揭示接触水平-反 应的关系; 工作有关疾病调查:探讨某些职业性有害因素与 导致非特异性疾患高发或加剧的因果关系; 环境监测方法研究:确定测定方法的灵敏度、特 异性及质量控制要求; 生物监测研究:阐述指标敏感性、特异性、预示 值、符合率,确定早期筛检的价值。 预防措施效果的卫生学评价:对采取预防措施前 后的工作环境、职工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分 析投入效益等。

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首先需通过 对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作业环境进行调 查,以确切了解有害因素的性质、品种、来源 及职业人群的接触情况。但是,职业有害因素 是否对接触者的健康造成损害以及损害的程度 ,则取决于作用条件,包括接触机会、接触方 式、接触时间和接触强度等。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名词解释及问答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名词解释及问答

劳卫名解1.职业性病损:由于预防工作的疏忽及技术局限性,使健康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职业性病损,包括工伤,职业病(包括职业中毒)和工作相关疾病。

2.工作有关疾病:是指多因素相关的疾病,与工作有联系,但也见于非职业人群中,因而不是每一病种和每一病例都必须具备该项职业史或接触病史。

3.氧需:劳动1min所需要的氧量。

其取决于循环系统的功能和呼吸器官的功能。

4.氧债:氧量和实际供氧不足的量。

5.静力作业:又叫静态作业,主要依靠肌肉等长收缩来维持体位,使躯体和四肢关节保持不动所进行的作业。

6.动力作业:动态作业,在保持肌张力不变—等张收缩的情况下,经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使关节活动来进行的作业。

7.职业性有害因素:生产工艺过程(①化学有害因素②物理有害因素③生物有害因素),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统称职业性有害因素。

8.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急性或慢性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9.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

10.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可引起职业中毒。

11.蓄积: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内,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的现象称为毒物的蓄积。

12.粉尘:是指直径很小的固体微粒,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天然生成,或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为原因而生成。

生产性粉尘的分类(性质):1无机粉尘2有机粉尘3混合性粉尘。

13.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μm)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来表示。

14.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温度为参考基础,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

类型: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2高温、高湿作业3夏季露天作业。

15.声强:声波具有一定的能量,用能量大小表示声音的强弱称为声强。

其决定于单位时间内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通过的声波能量,通常用“I”表示,单位W/M2。

职业卫生培训精品PPT课件

职业卫生培训精品PPT课件

员工健康状况的监测与评估
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水平的评 估
职业卫生评估的方法与步骤
定性评估
通过专家经验、知识等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进行初步评估
定量评估
运用数学模型、统计学等方法对职业病危害进行量化评估
职业卫生评估的方法与步骤
步骤 明确评估目的和范围
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
职业卫生评估的方法与步骤
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通过密闭尘源和局部抽风,防止有害 物质外泄,降低工作场所中有害物质 的浓度。
设置合理的通风系统,将工作场所中 的粉尘和有害气体排出,保证空气新 鲜。
湿式作业
采用湿式作业方式,如湿式凿岩、井 下运输喷雾洒水等,减少粉尘的产生 和飞扬。
操作防护措施
加强设备管理
01
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减
包括噪声、振动、高温、低温、 辐射(如X射线、伽马射线)
等。
生物因素
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如布氏杆菌、炭疽杆菌、森林
脑炎病毒等。
社会心理因素
包括工作压力、职业紧张、人 际关系等。
职业病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 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卫生培训精品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职业卫生概述 •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 • 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 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估 • 职业健康检查与档案管理 • 职业卫生培训与宣传教育
01
CHAPTER
职业卫生概述
职业卫生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职业卫生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 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劳动条件、 预防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的一 门科学。

职业卫生整理

职业卫生整理

名称解释职业性有害因素:劳动条件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各种因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也称为生产性有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疲劳:在劳动过程中,人体各系统,器官或者是全身生理功能和作业能力出现明显下降的状态成为疲劳。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作用于人体,就能引起生理功能改变或器质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称为毒物。

毒性:是指某种化学物质对人体造成不良效应的能力。

绝对致死量:指药物能引起一群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半数致死量:指药物能引起一群实验动物50%死亡的所需的剂量。

最大无作用剂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用最灵敏的实验方法和观测指标,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中毒阈剂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化学物质按一定方式或途径接触机体,能使某项的观察指标出现异常变化或使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要的最低剂量,亦称最小作用剂量。

中毒:有毒物质在体内起化学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破坏、生理机能障碍甚至死亡等现象。

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所发生的中毒。

职业中毒按毒物的毒性、接触程度和时间、个体差异等因素,可分为急性、慢性和亚急性中毒等表现形式。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其粒径多在0.1—10μm。

减压病:在高气压下工作一定时间后,转向正常压力,由于减压过速,降压幅度过大所引起的一种职业性疾病,此时人体的组织和血管中产生起泡,导致血液循环障碍或者组织损伤。

职业性肿瘤:人们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的潜伏期而患某种特定肿瘤,称职业性肿瘤或职业癌。

接触评定:是通过询问调查、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等方法,对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与评价。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是以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有关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对健康影响在人群,时间及空间的分布,分析接触与职业性损害的剂量—反应(或效应)关系,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及预防措施的效果,以找出职业性损害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制定和修订卫生标准,改善劳动条件和预防职业性病损提供依据。

医学实践作业指导书

医学实践作业指导书

医学实践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医学实践是医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临床技能、医学知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为了更好地完成医学实践作业,本指导书将提供清晰的操作步骤和相关要求,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践任务。

二、实践任务要求1. 实践任务目标- 提升学生临床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的队伍合作和沟通能力;- 增进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实践任务内容- 学生需在医院或实验室等医疗机构内进行实践活动;- 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要求完成相关操作和观察;- 实践任务内容将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学生需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调整。

3. 实践任务流程- 了解实践任务的背景和目标;- 确定实践任务的具体要求和地点;- 预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 进行实践活动并记录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事项;- 总结实践经验并撰写实践报告。

三、实践任务操作步骤1. 了解实践任务的背景和目标在开始实践任务之前,学生应该仔细阅读任务要求,了解实践的背景和目标。

理解实践任务的重要性,以及与相关理论知识的联系。

2. 确定实践任务的具体要求和地点根据实践任务的要求,学生应该确定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确定实践的时间安排和地点。

如果需要特殊设备或材料,提前准备好。

3. 预习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在进行实践活动之前,学生应该预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

对于实践任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操作流程,有一定的了解和准备。

4. 进行实践活动并记录重要事项学生按照实践任务的要求和操作步骤,进行实践活动。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应当记录重要的观察结果、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确保实践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总结实践经验并撰写实践报告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应该进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反思。

在撰写实践报告时,要准确记录实践的目的、过程和结果。

报告要求结构清晰,语句通顺,内容准确。

四、实践任务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应始终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卫生学实习指导答案

卫生学实习指导答案

卫生学实习指导答案【篇一:卫生学第八版目录】究对象与任务二、卫生学的发展简史三、我国卫生工作成就、战略方针和三级预防策略四、卫生学的主要内容五、医学生学习卫生学的必要性和目的第一篇环境与健康第一章人类和环境第一节人类的环境一、环境及其基本构成二、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三、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节环境污染及对健康的影响一、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二、环境污染物的迁移与自净三、环境污染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环境污染物的常用毒性参数及安全限值五、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六、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第三节环境污染的防治一、组织措施二、规划措施三、技术措施第二章生活环境和健康第一节空气一、空气的物理化学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二、大气污染与疾病三、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四、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第二节水一、水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三、水体污染与疾病四、改良饮用水水质的卫生对策第三节地质环境和土壤一、地质环境与疾病二、土壤污染和疾病第三章食物与健康第一节人体营养需要和能量平衡一、营养素二、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素三、能量平衡与健康体重第二节合理营养一、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二、食物的营养价值三、膳食结构四、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五、营养调查及其评价第三节特殊人群的营养一、孕妇及乳母营养二、婴幼儿营养三、儿童青少年营养四、老年人营养第四节营养相关疾病一、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二、营养与代谢性疾病三、营养与心血管疾病四、营养与肿瘤第五节临床营养一、医院临床营养工作内容二、营养风险及其筛查三、医院膳食四、营养支持第六节食品安全一、食品污染二、食品添加剂及其安全性三、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一职业性有害因素二职业性损害三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第二节生产性毒物和职业中毒一铅二汞三其他金属四有机溶剂五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学物六刺激性气体七窒息性气体八农药九职业中的的预防第三节生产性粉尘与与职业性肺部疾患一生产性粉尘的健康危害及其控制二矽肺三煤工尘肺四硅酸尘肺五有机粉尘所致肺部疾患第四节物理因素及其危害一高温二震动三噪声四射频辐射五电离辐射第五章社会心理行为因素与健康第二篇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第六章预防保健策略第七章社区预防保健服务第八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三篇医学统计学方法第九章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内容第十章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第十一章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第十二章秩和检验第十三章直线相关与回归第十四章统计表与统计图第十五章医学科研设计实习指导主要参考文献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篇二:学前卫生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实践学时】12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课程定位:《学前卫生学》是幼儿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必备的基础性强、应用范围广的教学和实践指导性课程,是《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的前沿课程。

《预防医学》课程教案

《预防医学》课程教案

《预防医学》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1.1 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预防医学思维和公共卫生素养,提高学生对疾病预防和控制的能力。

1.2 课程内容(1) 预防医学基础: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

(2)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方法、数据分析。

(3) 环境卫生学:环境与健康,环境污染与健康,环境卫生标准。

(4)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营养基础知识,食物中毒,食品安全。

(5) 劳动卫生学:职业病,职业危害识别与评价,职业健康监护。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 理解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

(2) 掌握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

(3) 了解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掌握环境卫生学的基本内容。

(4) 理解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知识,了解食物中毒和食品安全。

(5) 掌握劳动卫生学的基本内容,了解职业病和职业健康监护。

2.2 技能目标(1) 学会使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疾病预防和控制。

(2) 学会进行环境卫生评价,提出改善建议。

(3) 学会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的评价和指导。

(4) 学会进行职业危害识别与评价,提出改善建议。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3.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应用预防医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3 实验实践通过实验和实践,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预防医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过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预防医学技能的应用情况。

五、教学安排5.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包括16次课堂讲授,8次案例分析和8次实验实践。

5.2 教学进度(1) 预防医学基础(2课时)(2) 流行病学(4课时)(3) 环境卫生学(4课时)(4)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4课时)(5) 劳动卫生学(4课时)(6) 案例分析(8课时)(7) 实验实践(8课时)六、教学资源6.1 教材《预防医学》教材,作者:X,出版社:X。

《卫生学》医学统计学基本内容实验指导

《卫生学》医学统计学基本内容实验指导

实习一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及图表制备一、目的要求1、正确理解统计工作的四个基本步骤:统计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会拟制调查表,整理表的统计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重点学会如何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并正确绘制图表。

二、时间2学时三、内容(一)统计表1、按下题要求自制调查卡片一份,某医师想观察胎盘娩出方式与人工流产史的关系,须要统计项目是人工流产史(流产胎次)和胎盘娩出方式(包括自娩、人工剥离和子宫切除),请你帮他拟制调查卡片,以便调查登记。

总例数:252例自娩:176例。

其中有人工流产史1次者34例,有2次者1例,无人工流产史者141例。

人工剥离:75例。

其中有人工流产史1次者17例,2次者6例,3次者1例;无人工流产史者51例。

子宫切除:1例。

该例为植入性胎盘,既往无人工流产史。

2、按下题要求编制统计表某研究者研究文化活动与老年人生活满意率的关系,调查了经常参加文化活动的老年人306人,对生活满意者有219人,不经常参加文化活动者246人,对生活满意者有159人。

(二)统计图1、对以下资料绘制适当统计图(1)某年某地儿童近视情况:年龄8 9 10 11 12 13 14 15人数100 150 120 110 120 130 100 120近视人数20 32 28 25 30 38 40 58(2)某年某地某病按月发病人数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发病人数9 8 14 26 32 43 45 45 40 18 12 10(3)两种气管炎病人疗效比较分组临床治愈显效好转无效单纯型60985112喘息型238365112、以下表资料绘成下面的统计图,你有何意见?试根据资料性质选择正确的统计图表示。

1955年某地几种传染病的病死率传染病病死率(%)白喉10.9流行性乙型脑炎18.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1.0伤寒与副伤寒 2.7痢疾 1.2脊髓灰质炎 3.41955年某地几种传染病的病死率3、根据下面资料绘成的图是否恰当,如不当,请改制。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方法和实施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方法和实施
2017/5/23 18
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
3.调查对象和要求 调查对象:用人单位。 要求:按单位逐一进行调查,按设计好的 表格统一标准填写;用人单位在日常职业 卫生工作中,应及时将工作场所监测资料 、健康检查资料、职业病发病情况、生产 工艺及企业变迁情况录入职业卫生档案中 ,以备查阅、分析。
2017/5/23 33
职业卫生专题调查
4.调查内容(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铅危害调查) 企业基本情况 生产工艺 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主要工程技术措施要求 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情况 职业卫生培训情况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情况 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
2017/5/23 34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方法和实施
张岩松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
2017/5/23 1
职研中心简介
职研中心创建于1986年5月,原为煤炭工业部职业医学 研究所。30多年来,几经变革,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设 立时成为其直属事业单位,2012年10月,正式更名为“国家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煤炭工业职 业医学研究中心)”。是一所集职业病防治基础研究、职业 卫生技术服务、职业病诊断、职业病救治与康复为一体的公 益性科研机构。 自成立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形成了职业卫生研 究与技术服务、职业病诊疗、康复养老三大业务板块,各项 事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在全国职业卫生领域有较大的影 响力。
2017/5/23 37
职业卫生专题调查
(3)和膏和涂板制造工序 通过全自动铅膏制造机组,将铅粉、稀硫酸、 去离子水等和添加剂(胶体石墨等),以规定 的先后顺序完成充分混合的过程,生产可满足 涂板要求的铅膏。 铅膏通过管道打入自动涂板机,采用机械直线 往复运动涂板的方法涂板,压板后的极板推送 到淋酸装置下面进行淋酸。 生产管式极板则使用自动挤膏工艺或封闭式全 自动负压灌粉工艺。

加强卫生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应用策略

加强卫生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应用策略
动师生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 提高学校实践技能教学 水平 。
突 出实践性教学 ,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 职业教育 的
显著特点 。学校拥有功能齐全的基 础实 验 中心 、 临床实验 中 心、 护理实验 中心 , 有 2 个标准实验 室。学校始终 把实践 建 6
3 开展护生礼仪展示活动 。模拟护理 工作 场景 , . 进行 护
床、 护理各科 教师在课余 时间和 假期在 附院上班 , 积极 鼓励 专业教师参加执业资格 考试 , 努力 造就一 支高素 质的 “ 师 双 型” 师资队伍 。
三、 加强实验教学投入 , 改善教 学条 件
目、 派指导教 师 , 选 利用课余 时间 , 开放护理 、 临床实验 室, 让 学生进行基本技能操作训练 。 2定 期举 办师生技能竞赛 。举办师生技 能竞赛活动 , . 调
作 或开放式护理辅助教学系统 , 让学生亲 临实践 现场和充分 体验临床实践过程 , 提高操作熟练程度 。每 门专 业课程进行
实践技能操作考核 , 部分课程实行实践 考核成绩单列 。 3 实施 岗前练兵 , . 强化基本技 能。为保 证学生进入 实习 岗位后能很快适应 临床工作 , 在学 生实习前集 中安排 4周 时 问进行岗前练兵 , 专业 教师依据 临床 工作要求 , 学生进 行 对 技能强化训 练。训练过 程分为示 范指 导 、 学生练 习、 评估校 正、 考核测评四个阶段 , 考核成绩合格后方能进入 临床实 习。 4 采取组织措施 , . 开展技能训练月活 动。学 校把 每年 的 4月份作 为技 能训练月 , 过技 能训练月活动 , 通 突出重点项 目 训练 , 推动实践教学质量 的提升 。 五、 丰富实践教学形式 。 实提高实践效果 切 通过丰富多样 的实践 教学 形式 , 激发学 生兴趣 , 强化 技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习指导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习指导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习指导1. 引言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是关注职业人群健康与安全的重要领域。

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实践中,实习是培养专业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将为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实习提供一份指导,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实习的重要性和相关的实践技能。

2. 实习目标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习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践经验,掌握以下技能和知识:•理解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掌握职业病防治和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学习并实践职业卫生检查和评估的方法;•掌握职业危害识别和评估的技能;•了解和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学习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的实践经验,并发表相关实践成果。

3. 实习内容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习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3.1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基础实习生应学习和了解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包括职业病的定义、分类和预防控制措施等。

3.2 职业病防治和健康管理实习生应学习和实践相关职业病防治和健康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职业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

3.3 职业卫生检查和评估实习生应学习和实践职业卫生检查和评估的方法,包括职业卫生样本采集和实验室分析等。

3.4 职业危害识别和评估实习生应学习和掌握职业危害识别和评估的技能,包括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估方法等。

3.5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法律法规和政策实习生应了解和熟悉相关的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法律法规和政策,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起草和实施过程等。

3.6 实践经验和成果发表实习生应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积累经验并撰写相关实践报告或发表实践成果。

4. 实习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实习:•参观和参与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实践活动;•参与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研究课题;•参与科研实验和实践活动;•参与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会议和研讨会;•参与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实践项目。

5. 实习要求在进行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习时,学生应遵守以下要求:•保障个人和他人的安全,严格遵守实验室和现场安全操作规程;•遵循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保护患者和实验对象的隐私权;•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参与相关实习活动;•认真完成实习任务,按时提交实习报告和成果;•注重团队合作,与同事和导师积极沟通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指导实验一职业(劳动)卫生学调查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对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职业卫生调查是识别和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实施职业卫生服务和管理的重要手段。

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首先需要通过对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作业环境进行调查,以确切了解有害因素的性质、品种、来源及职业人群的接触情况。

第一节职业卫生调查形式职业卫生调查可分为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专题调查和事故调查三大类。

一.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1.调查目的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的目的是掌握所管辖地区或系统内各企业,尤其是工矿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和需求,建立所管辖单位的职业卫生档案。

2.对象及要求对所管辖的所有工矿企业,必须按单位逐一进行调查,认真填写统一表格并复核后,按计算机编码要求,进行地区及专业系统列表列编。

调查资料逐级汇总上报,每3 年复核一次。

在日常职业卫生工作中,随时将环境检测和健康检查的结果、职业病发病情况以及生产和企业变迁情况录入职业卫生档案,以备查阅、分析。

3.调查内容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内容包括:(1)调查单位基本情况:如单位名称、地址、单位的历史、隶属关系、性质、机构设置、男女职工人数、产品种类、有害职业的分类、接触有害因素的人数、产值以及利税情况等;(2)主要产品和工艺流程:记录使用的原料名称、中间产物、产品及年产量、生产设备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并绘制工艺流程图;(3)主要工作场所的劳动条件:主要车间、工段和工种是否按照卫生要求进行合理布局、采光照明、车间微小气候状况是否符合卫生要求、相邻车间有无相互影响等;(4)劳动组织及班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关系、每周几个工作日、每日的工作时间、加班加点情况及在外有为兼职等;(5)职业性有害因素及接触人数;(6)业环境及接触者的健康状况:职业性因素对健康影响的早期表现、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工伤的发生频率和分布情况及以往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护资料等;(7)防护设备及其使用维修情况:针对职业性有害因素所采用的建筑设计和职业卫生防护设备,如通风、防尘排毒系统、噪声及其它物理因素的防护、高温作业防护及个人防护用品的品种和数量、使用、维修等情况;(8)生活福利和医疗服务情况:生活卫生设备中有无浴室、更衣室、休息室、女工卫生室、厕所医疗室等;(9)劳动者的反应:听取劳动者对职业性有害因素危害身体健康的反应、特别是对具有刺激性或易于引起急性反应的毒物、劳动者可提供许多有价值的情况和线索。

4.调查方法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常通过“听、看、问、测、查、算”的方式进行。

(1)听:听取介绍;(2)看:现场观察和查看有关资料;(3)问:口头询问;(4)测: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5)查:健康检察;(6)算:资料分析。

最后,对所得调查取得的资料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卫生专题调查1.调查目的专题调查是对某一系统(行业)或某一有害因素的职业卫生基本情况的调查。

目的在于探究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工健康的影响,或就其它具体情况(如病因探讨,患病率分析,早期监测指标筛选,预防措施效果评价和卫生标准研制或验证等)进行专项调查研究。

2.所辖地区内存在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进行专题调查:(1)某一系统(行业)在所辖地区占比重较大;(2)某一有害因素的危害性较突出,接触人群较多;(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而出现新的有害因素者;(4)已有的有害因素出现新的职业病损者。

3.调查项目专题调查的项目可视实际需要加以选择。

(1)有害因素与健康关系的调查:揭示接触水平—反应关系;(2)工作有关疾病调查:探讨某些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导致非特异性疾患高发或加剧的因果关系;(3)环境监测方法研究:确定测定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质量控制要求;(4)生物检测研究:阐明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预示值、符合率,以及在早期检测职业性病损中的意义;(5)预防措施效果的卫生学评价:对采取预防措施前后的工作环境、职工健康艰苦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投入效益等。

三、职业卫生事故调查一般属于计划外应急性调查。

发生急性事故性损害(如职业病危害事故,安全事故)时,职业卫生医师应会同临床医师参加抢救;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厂矿医院或诊所)应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和《放射性同位素与装置放射防护条例》等规定《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及《职业病报告办法》,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部门报告;医疗卫生机构应会同有关部门深入现场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发生原因,提出抢救和预防的对策,防止类似事故再发生。

在现场,必须详细了解事故发生的全过程和有关的规章制度,包括事故发生时的气象条件、设备运转情况、作业状况、操作规程及防护措施等;通过中毒病人或班组人员,了解事故发生过程及其前后细节,以及同类生产的其它作业场所是否发生过类似事故。

当现场未经清理时,应迅速检测生产环境中各种可疑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如现场已遭破坏,必要时采用模拟现场试验估测接触浓度或强度。

经皮肤吸收的毒物,应尽可能进行皮肤污染的测定;如有可能检测的生物检测指标,应及时采样测定。

最后,根据调查资料,做出综合判断,提出处理意见及防止事故再度发生的对策和措施,用书面形式上报上级机关并分发有关部门,以吸取教训。

第二节职业卫生调查步骤除事故调查外,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与专题调查的工作步骤基本相似,但专题调查安排更周密。

完整的专题调查可分为准备、实施和总结三阶段。

一.准备阶段(一)制定计划计划内容包括:1.调查目的、试图寻求的答案和可能遇到的困难;2.调查对象、对照的选择,样本大小和抽样原则;3.调查方法;4.调查项目、观察指标和检查测定方法,所需器材、经费和人力;5.人员培训,调查队伍组织领导及协作关系;6.现场联系及时间安排;7.预期结果;8.数据处理,资料整理、分析和总结。

(二)查阅文献围绕调查内容和目的,认真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充分掌握现有资料,借鉴别人经验,使调查工作更有的放矢效率更高。

有条件者可考虑运用现代文献检索,国际互联网等,以便更准确,及时地了解全世界有关职业卫生与职业病方面的资料,查找到最新的文献。

亦可随时与世界各地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专家讨论专题的有关内容。

(三)拟订表格应根据调查目的、内容及统计方法,周密设计调查表格的项目及形式。

每一调查项目都必须用意明确,而非可有可无。

调查表格的完善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调查计划的完善与否。

因此拟好的表格最好先进行试点调查,并根据试调查效果作必要修改,使其更趋完善。

为便于计算机处理,调查项目尽可能量化,可在表格偏旁位置预留空格,以便填入各项目的“量值” 。

另外,为验证调查对象回答内容的可靠性,可在询问项,如主观症状中随机穿插与接触-反应(效应)完全无关的内容,作为“干扰性项目” 。

整理分析时分别算出“症状分”与“干扰分”,供判断参考。

调查表的内容一般包括:1.调查表的名称;2.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出生地、民族、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名称、职业、车间、工种及家庭住址;3.调查项目:根据调查目的而定,一般包括职业史及接触史、疾病史、目前健康状况、不良生活方式、环境监测、针对该项调查的体检和化验项目;4.调查者对调查结果的可信度估计;5.结束部分:包括调查人签字和调查日期。

(四)对象选择根据调查目的,选择不同对象。

一般原则是:1.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样本大小和抽样方法;2.以密切接触有害因素的人群为观察对象,并选择同等条件非接触人群为对照组;3.在评价检测指标对反应环境浓度或机体反应的灵敏性和可靠性时,尽可能分别选择接触高,中,低浓度(或强度)的接触者为对象;4.凡同时接触可干扰效应的其它因素者,不应列为对象;5.慢性职业病调查应特别注意潜伏期,现有接触人群或曾经接触者,均应列为调查对象;6.对照的选择应注意可比性,即性别、年龄、工龄等应合乎统计学要求。

(五)试点调查在正式调查全面展开前,最好先进行一次完全按照计划的小型试点调查。

其目的是:(1)检察所预定计划是否完善,切实可行;(2)及时发现问题,如调查表格项目是否合适,测定仪器功能是否完好,以及调查对象是否合作等;(3)锻炼和考核整个调查队伍,积累经验,估计不同检查者之间的差异,进一步统一方法,缩小误差,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实施阶段在试点调查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按照计划,全面展开工作。

这一阶段应特别注意现场调查的质量控制。

最好制定调查工作手册,内容包括调查人员工作须知、调查项目的各项标准及操作规程等,调查员必须严格遵守调查工作手册中所定的各项规章。

专题调查组要建立各级分工负责的组织网络,如由项目负责人一现场调查监督人T调查员、摘抄员、检验员组成的三级工作网。

调查中随时抽查原始记录,及时复核补漏,汇总和整理调查资料。

此外,尚需掌握工作进度,注意工作中密切配合与协调,确保按质量如期完成调查任务。

三、总结阶段(一)资料整理与统计1.资料检查检查调查表格中的原始资料,内容包括:(1)资料的完整性,即全部项目必须符合调查设计的要求并逐项填齐;(2)资料的可靠性,即调查方法正确、疾病诊断明确、测定数据准确等;(3)资料筛选的原则性,即资料剔除不能带有主观性,取舍要有一定的原则。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以剔除:(1)项目不全;(2)记录欠正确;(3)对照人群曾接触被调查的有害因素;(4)接触人群曾接触足以影响调查结果的其它因素。

2.资料整理:按以下步骤进行整理和分析:(1)在同质基础上,按调查设计分组;(2)按分组要求拟订整理表,对资料进行归并、组合;(3)资料分析,按统计学原则,根据资料特征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和参数,探讨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联系及强度,并阐明混杂效应及程度。

(二)调查汇总根据调查结果写出全面总结,向所调查企业和有关上级部门汇报。

报告应针对所发现的问题作出卫生学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建议,力争把通过调查所得到的科学结论,反馈到企业职业卫生工作中去(三)论文撰写作为一项科学研究,应结合调查发现,进一步复习有关文献,深化感性认识,把调查报告提炼成一篇或几篇科学论文。

科学论文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论文的题目:尽可能地反应出研究的对象、方法和内容;(2)摘要和关键词:在摘要中简明扼要地介绍调查的目的、对象与方法、主要内容和结果。

关键词要简洁明了,其目的亦是为了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3)前言:说明该项研究内容的国内外概况、该项调查研究的动因;(4)调查对象和方法;(5)结果:描述观察到的事实,现象和所获测试数据;(6)讨论:对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进行综合分析、解释、论证和概括,说明事实和现象之间的联系,并与已报道的资料进行比较,将调查结果资料提高到理论高度;(7)近期重要的有关参考文献:目的是指出引证资料和论点的出处,为读者进一步阅读提供线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