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模板计算公式

模板计算公式

1模板及支撑架摊销量=一次使用量X(1+施工消耗)X[1/周转次数+(周转次数一1)x补损率/周转次数一(1 —补损率)50%/周转次数]此公式含有以下几个观点:1、消耗量=一次使用量x (1+施工消耗)x(周转次数一1) x补损率/周转次数周转性资料从第二次使用起,每周转一次后一定进行必定的修理加工才能使用。

每次加工修理所耗费的木材量称为消耗量。

2、周转使用量=一次使用量X (1+施工消耗)/周转次数+消耗量周转使用量是指周转性资料在周转使用和补损的条件下,每周转一次均匀所需的木材量。

3、回收量=一次使用量X (1+施工消耗)*(1 一补损率)/周转次数回收量是指周转性资料每周转一次后,能够均匀回收的数目。

4、摊销量=xx使用量-回收量摊销量是指为达成必定计量单位建筑产品的生产,一次所需要的周转性资料的数目。

5、若公式4用于编制估算定额中的周转性资料摊销量时:(1)回收部分一定考虑资料使用前后价值的变化,应乘以回收折价率。

(2 )周转性资料在周转使用过程中施工单位均要投入人力、物力,组织和管理补修模板工作,须额外支付施工管理费。

6、为赔偿此项花费和简化计算的采纳举措:减少回收量、增添摊销量(1)回收量乘以回收折价率 (2)回收量的分母上乘以增添的施工管理费率7、摊销量=周转使用量-回收量*回收折价率/(1+施工管理费率)8、上边公式的50%=回收折价率/(1+施工管理费率),是综合考虑系数。

从网上找了一些资料,你能够看看:周转资料的耗费定额,应当依据多次使用,分次摊销的方法确立。

摊销量是指周转资料使用一次在单位产品上的耗费量,即应分摊到每一单位分项工程或构造构件上的周转资料耗费量。

周转性资料耗费定额一般与下边四个要素相关:①一次使用量:第一次投入使用时的资料数目。

依据构件施工图与施工查收规范计算。

一次使用量供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申请备料和编制施工作业计划使用。

②消耗率:在第二次和此后各次周转中,每周转一次因破坏不可以复用,一定另作增补的数目占一次使用量的百分比,又称均匀每次周转补损率。

建筑施工模板数量计算公式

建筑施工模板数量计算公式

建筑施工模板数量计算公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模板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施工工具,它可以用来支撑混凝土浇筑和形成混凝土的外形。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来计算模板的数量。

下面我们将介绍建筑施工模板数量的计算公式。

一、墙模板数量的计算公式。

1. 墙模板数量的计算公式为,(墙面积+门窗洞口面积)/单片模板面积=墙模板数量。

其中,墙面积的计算公式为,(墙长+墙高)2=墙面积。

门窗洞口面积的计算公式为,门窗洞口的宽度高度=门窗洞口面积。

2. 举例说明,如果一个房间的墙长为10米,墙高为3米,门窗洞口的宽度为2米,高度为2.5米,单片模板的面积为2平方米。

那么墙模板的数量计算公式为,((10+3)2+(22.5))/2=13.25,即需要13.25片墙模板。

二、柱模板数量的计算公式。

1. 柱模板数量的计算公式为,(柱周长柱高)/单片模板面积=柱模板数量。

2. 举例说明,如果一个柱子的周长为1.5米,高度为3米,单片模板的面积为0.5平方米。

那么柱模板的数量计算公式为,(1.53)/0.5=9,即需要9片柱模板。

三、梁模板数量的计算公式。

1. 梁模板数量的计算公式为,(梁周长梁宽度)/单片模板面积=梁模板数量。

2. 举例说明,如果一根梁的周长为4米,宽度为0.5米,单片模板的面积为1平方米。

那么梁模板的数量计算公式为,(40.5)/1=2,即需要2片梁模板。

四、板模板数量的计算公式。

1. 板模板数量的计算公式为,(板长板宽)/单片模板面积=板模板数量。

2. 举例说明,如果一个板的长为5米,宽度为3米,单片模板的面积为2平方米。

那么板模板的数量计算公式为,(53)/2=7.5,即需要7.5片板模板。

五、总结。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得出建筑施工模板数量的计算公式,即,(墙面积+门窗洞口面积)/单片模板面积=模板数量。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来计算模板的数量,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模板工程量计算常用公式

模板工程量计算常用公式

模板工程量计算常用公式模板工程量计算是指在建筑施工中,根据工程图纸和设计要求,通过一定的公式和计算方法,确定模板工程的施工量。

模板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因此,掌握常用的模板工程量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一、模板面积的计算公式模板面积是指模板工程所占用的建筑面积。

在实际计算中,常用的模板面积计算公式有:1. 单个模板面积的计算公式:单个模板面积 = 模板尺寸A ×模板尺寸B其中,模板尺寸A和模板尺寸B分别表示模板的长度和宽度。

2. 总模板面积的计算公式:总模板面积 = 单个模板面积 ×模板数量其中,模板数量表示需要使用的模板的总数。

二、模板木材用量的计算公式模板木材用量是指在模板工程中所需要使用的木材的数量。

常用的模板木材用量计算公式有:1. 单个模板所需木材总量的计算公式:单个模板所需木材总量 = 模板长度 ×模板宽度 ×模板厚度其中,模板长度、模板宽度和模板厚度分别表示模板木材的尺寸。

2. 总模板木材用量的计算公式:总模板木材用量 = 单个模板所需木材总量 ×模板数量其中,模板数量表示需要使用的模板的总数。

三、模板扣件用量的计算公式模板扣件用量是指在模板工程中所需要使用的扣件的数量。

常用的模板扣件用量计算公式有:1. 单个模板所需扣件总量的计算公式:单个模板所需扣件总量 = 直线扣件数量 + 拐角扣件数量 + 连角扣件数量其中,直线扣件数量表示需要使用的直线扣件的数量,拐角扣件数量表示需要使用的拐角扣件的数量,连角扣件数量表示需要使用的连角扣件的数量。

2. 总模板扣件用量的计算公式:总模板扣件用量 = 单个模板所需扣件总量 ×模板数量其中,模板数量表示需要使用的模板的总数。

除了以上提到的公式,实际的模板工程量计算还需要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如模板工程的形状、结构等。

这些因素的考虑会涉及到更加复杂的数学计算和几何原理。

各种计算公式【范本模板】

各种计算公式【范本模板】

计算公式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

a= 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πr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1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V =abh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

a= a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S=ch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S=2πr +2πrh=2π(d÷2)+2π(d÷2)h=2π(C÷2÷π) +Ch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V=πr h=π(d÷2) h=π(C÷2÷π) h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 ×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 、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4 、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5 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 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s=ah7 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8 圆形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9 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v:体积 h:高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 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 1时=60分1分=60秒 1时=3600秒积=底面积×高 V=Sh第一部分:概念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混凝土模板计算公式

混凝土模板计算公式

混凝土模板计算公式
混凝土模板计算公式:
1. 模板支撑力计算公式:
模板支撑力 = [(混凝土标准重量 + 模板材料重量)/2 + 模板
外表面积× 模板根数] × 模板使用系数
其中,混凝土标准重量为 2.4 t/m³,模板使用系数根据不同的
模板类型和使用情况有所不同。

2. 模板强度计算公式:
模板强度= [9.8 × 模板长度(m)× 模板宽度(m)× 模
板厚度(mm)× 模板材料的抗拉强度(MPa)] / [8 × 模板根数] 其中,模板材料的抗拉强度可以在材料厂家提供的相关资料中查
找得到。

以上是混凝土模板计算的核心公式,但实践中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模板拼接方式、支撑点距离等。

为确保施工安全和效率,建议在设
计和施工前请专业人员进行计算和评估,并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使用。

模板木方配比用量计算公式

模板木方配比用量计算公式

模板木方配比用量计算公式在木工行业中,模板木方是一种常用的材料,用于制作模板,以便在建筑工程中浇筑混凝土。

正确的配比用量对于模板木方的质量和使用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模板木方配比用量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详细解析。

一、模板木方配比用量计算公式。

模板木方的配比用量计算公式如下:模板木方用量 = (模板面积×模板厚度) ÷ (木方长度×木方宽度)。

其中,模板面积为模板的长和宽的乘积,模板厚度为模板的厚度,木方长度为木方的长度,木方宽度为木方的宽度。

二、计算实例。

假设模板面积为10平方米,模板厚度为0.1米,木方长度为2米,木方宽度为0.1米,根据上述公式可得:模板木方用量 = (10 × 0.1) ÷ (2 × 0.1) = 1立方米。

因此,根据以上参数,需要1立方米的木方来制作这个模板。

三、配比用量计算公式的解析。

1. 模板面积,模板的面积是指模板的长和宽的乘积,通常以平方米为单位。

在计算模板木方用量时,首先需要准确测量模板的长和宽,然后将其相乘得到模板面积。

2. 模板厚度,模板的厚度是指模板的厚度,通常以米为单位。

在计算模板木方用量时,需要准确测量模板的厚度,并将其代入配比用量计算公式中。

3. 木方长度和宽度,木方的长度和宽度是指木方的实际尺寸,通常以米为单位。

在计算模板木方用量时,需要准确测量木方的长度和宽度,并将其代入配比用量计算公式中。

四、注意事项。

1. 在实际使用中,为了保证模板的质量和稳定性,通常会在计算得到的模板木方用量基础上适当增加一定的备用量,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浪费或损耗。

2. 在选择木方材料时,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模板的使用环境来确定木方的材质和规格,以确保模板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3. 在制作模板时,应严格按照配比用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的木方用量进行采购和使用,避免因木方用量不足或过剩而导致浪费或影响模板的质量和稳定性。

五、总结。

模板用量计算公式及模板施工常用数据

模板用量计算公式及模板施工常用数据
矩形截面主梁及次梁之模板用量U4值
梁截面尺寸
(h×b)/m
模板用量
U4= /㎡
梁截面尺寸
(h×b)/m
模板用量
U4= /㎡Biblioteka 楼板模板用量U5值板厚d1/m
模板用量
U5= /㎡
板厚d1/m
模板用量
U5= /㎡
墙模板用量U6值
墙厚d2/m
U6= /㎡
墙厚d2/m
U6= /㎡
U3=
主梁和次梁模板用量/㎡
钢筋混凝土主梁和次梁,每立方米混凝土模板用量U4按下式计算
U4=
式中 b—主梁或次梁的宽度(m)
h—主梁或次梁的高度(m)
楼板模板用量/㎡
钢筋混凝土楼板,每立方米混凝土模板用量U5按下式计算
U5=
式中d—楼板厚度(m)
墙模板用量/㎡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墙,每立方米混凝土模板用量U6按下式计算
模板用量计算公式及模板施工常用数据
模板用量计算公式及模板施工常用数据
项目
计算公式及说明
各种截面柱模板用量/㎡
正方形截面柱
边长为a×a时,每立方米混凝土模板用量U1按下式计算
U1=
圆形截面柱
其直径为d时,每立方米混凝土模板用量U2按下式计算
U2=
矩形截面柱
边长为a×b时,每立方米混凝土模板用量U3按下式计算
U5=
式中d2—墙的厚度(m)
项 目
柱模截面尺寸
(a×a)/m
模板用量
U1(U2)= /㎡
柱模截面尺寸
(a×a)/m
模板用量
U1(U2)= /㎡
正方形或圆形截面柱的模板用量U1(U2)值
矩形截面柱子模板用量U3值

模板标准尺寸重量计算公式

模板标准尺寸重量计算公式

模板标准尺寸重量计算公式在工程设计和生产制造过程中,计算物体的重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通过准确地计算物体的重量,可以帮助工程师和制造商确定所需的材料数量,以及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

为了准确地计算物体的重量,可以使用模板标准尺寸重量计算公式。

本文将介绍模板标准尺寸重量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模板标准尺寸重量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物体的尺寸和密度来计算其重量。

公式的基本形式如下:重量 = 长度×宽度×高度×密度。

其中,长度、宽度和高度是物体的尺寸,密度是物体的密度。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物体的重量。

下面将分别介绍每个参数的含义和如何应用这个公式进行重量计算。

首先是长度、宽度和高度。

这三个参数是用来描述物体的尺寸的。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米、厘米、毫米等单位来表示长度、宽度和高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这个公式计算重量时,需要保证这三个参数的单位是一致的,否则会导致计算结果出现错误。

其次是密度。

密度是物体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它表示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通常情况下,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立方米。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物体的材料和成分来确定其密度。

例如,钢铁的密度约为7850千克/立方米,铝的密度约为2700千克/立方米。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者进行实验,可以确定物体的密度,从而应用模板标准尺寸重量计算公式进行重量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和材料来确定使用模板标准尺寸重量计算公式的具体形式。

例如,对于立方体形状的物体,可以直接使用公式,重量 = 边长×边长×边长×密度。

对于其他形状的物体,可以根据其具体的尺寸和形状来确定合适的公式形式。

除了单个物体的重量计算,模板标准尺寸重量计算公式还可以应用于多个物体的重量计算。

例如,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计算一批产品的总重量,可以将每个产品的重量计算结果相加得到总重量。

这样,可以帮助工程师和制造商准确地确定所需的材料数量和生产成本。

超高模板面积计算公式

超高模板面积计算公式

超高模板面积计算公式
一、超高模板计算公式
1. 模板面积计算公式:
A= 2πR(H+0.5R)
R为模板半径,H为模板厚度,A为模板面积。

2. 铸件表面积计算公式:
A=πR(H+1.5R)
R为模板半径,H为模板厚度,A为铸件表面积。

二、超高模板特点
1. 具有高精度的模具表面,满足高精度加工要求。

2. 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低热传导系数和高耐腐蚀性,可有效抗高温和各种腐蚀性空气、液体和有机物的冲击。

3. 具有耐磨性和抗磨损性强、抗冲击性能好、耐腐蚀性强、热膨胀系数小等优点,使得模具使用寿命长,成型精度高。

4. 模具表面经过热处理后,具有抗磨损性和耐腐蚀性强的优点,使得模具使用寿命长,成型精度高。

模板工程量计算方法

模板工程量计算方法

模板工程量计算方法什么是模板工程量?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模板是指具有完备、解决特定问题的软件构件或程序库。

通常情况下,开发人员可以使用模板来加速软件的开发过程。

因此,模板工程量指的就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针对使用模板所需的工作量进行计算。

为什么需要计算模板工程量?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计算工程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做好工作计划、衡量生产力及效益并协调项目进度等。

而计算模板工程量,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的评估所需要的工作量,为高效率、高生产力、高效益的软件开发提供必要的保证。

如何计算模板工程量?模板工程量的计算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模板的功能、实现难度、测试时间等。

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以下的计算公式:模板工程量 = 模板大小 * 实现难度系数 * 测试时间系数其中,模板大小指的是模板本身的大小,可以通过代码行数、文件大小等指标来衡量。

实现难度系数和测试时间系数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来确定,通常来说,实现难度系数越大,测试时间系数也会随之增加。

如何确定实现难度系数和测试时间系数?实现难度系数是根据模板的实际难度情况来确定的,通常需要根据下列因素进行评估:•技术难度:是否需要采用高级技术方案;•工程风险:是否可能存在重大隐患或错误风险;•开发周期:是否需要完成的时间较长。

测试时间系数是根据模板的测试时间及测试难度来确定的,通常需要根据下列因素进行评估:•测试工具:采用何种测试工具;•测试方法:测试采用何种测试方法;•测试难度系数:根据测试的难度来确定测试时间系数。

举例说明模板工程量的计算方法例如,我们需要开发一个实现数据分析的模板,预计需要三个月时间进行开发和测试。

假设该模板的代码行数为5000行,实现难度系数为3,测试时间系数为2,则计算出的模板工程量为:模板工程量 = 5000 * 3 * 2 = 30,000人天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计算模板工程量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对模板工程量的精确计算,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掌握工作进度,提高生产效率并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模板用量计算公式及模板施工常用数据

模板用量计算公式及模板施工常用数据
项 目
柱模截面尺寸
(a×a)/m
模板用量
U1(U2)= /㎡
柱模截面尺寸
(a×a)/m
模板用量
U1(U2)= /㎡
正方形或圆形截面柱的模板用量U1(U2)值
矩形截面柱子模板用量U3值
梁截面尺寸
(h×b)/m
模板用量
U3= /㎡
梁截面尺寸
(h×b)/m
模板用量
U3= /㎡
矩形截面主梁及次梁之模板用量U4值
模板用量计算公式及模板施工常用数据
项目
计算公式及说明
各种截面柱模板用量/㎡
正方形截面柱
边长为a×a时,每立方米混凝土模板用量U1按下式计算
U1=
圆形截面柱
其直径为d时,每立方米混凝土模板用量U2按下式计算
U2=
矩形截面柱
边长为a×b时,每立方米混凝土模板用量U3按下式计算
U3=
主梁和次梁模板用量/㎡
梁截面尺寸
(h×b)/m
模板用量
U4= /㎡
梁截面尺寸
(h×b)/m
模板用量
U4= /㎡
楼板模板用量U5值
板厚d1/m
模板用量
U5= /㎡
板厚d1/m
模板用量
U5= /㎡
墙模板用量U6值
墙厚d2/m
U6= /㎡
墙厚d2/m
U6= /㎡
钢筋混凝土主梁和次梁,每立方米混凝土模板用量U4按下式计算
U4=
式中b—主梁或次梁的宽度(m)
h—主梁或次梁的高度(m)
楼板模板用量/㎡
钢筋混凝土楼板,每立方米混凝土模板用量U5按下式计算
U5=
式中d—楼板厚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模板工程量计算公式

模板工程量计算公式

模板工程量计算公式
说明:因为是按照一定模数、计算顺序连续计算的。

公式均有限定条件
1、边柱模板:
边柱外侧模板面积=构造层高*柱截面尺寸
边柱内侧模板面积=构造层高*柱截面周长-各向梁截面面积-柱截面周长与各向梁宽度之和的差乘以平均板厚
说明:根据柱子编号确定同类柱子根数;面积基数可一次算出,再减扣除量。

2、内柱模板面积=构造层高*柱截面周长-各向梁截面面积-各向梁界面周长与各向梁宽度之和的差乘以平均板厚;
3、边梁模板:外侧模板面积=梁净长*梁截面高度;
内侧模板面积=梁净长*〔梁截面高度-板厚〕
梁底模板面积=梁净长*梁宽度
4、内主梁模板:
梁侧面模板面积=梁净长*〔梁截面高度-平均板厚〕*2-次梁宽度*〔次梁高度-板厚〕梁底模板面积=梁净长*梁宽度
5、内次梁模板面积:
梁侧面面积i=梁净长*〔梁界面高度-板厚〕*2
梁底模面积=梁净长*梁宽度
说明:应先计算主梁、后计算次梁。

按照梁编号根据同类编号梁的根数一次算出面积基数,在减扣除量
6、现浇板模板面积:按照板号,根据同类板号数量一次算出面积基数,再扣除减量
某一板号面积=梁间净尺寸〔长度〕*梁间净尺寸〔宽度〕- 不扣除板与柱交接处柱角所占平面面积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模板计算规则

模板计算规则

一、计算规则:
按混凝土与模板的接触面积计算
柱子:周长乘以柱高,从柱基或板上表面算至上一层楼板上表面,无梁板算至柱帽底部
墙:外墙由楼层上表面算至上层楼板上表面,内墙则算至上层楼板(梁)下表面,0.3平米以内的孔洞面积不扣除,也不增加侧壁模板,采用大模板时洞口均不扣除
板:扣除柱、梁、0.3平米以外的孔洞面积
梁:梁长乘以梁底与2倍两侧长度之和,梁长算至柱侧、墙侧,次梁算至主梁侧,外墙部分按中心线计算,内墙部分按净长线计算
如果是单梁,面积=梁高*梁净长度*2+梁底模面积
如果是有梁板,面积=(梁高-板厚)*梁净长*2+梁底模面积
二、计算公式:
1、垫层模板:S=1*4*0.1*2=0.8m2(周长X 高X 个数)
2、基础模板:S=0.8*4*0.45*2=2.89m2(周长X 高X 个数)
3、基础柱模板:S=(0.4*4*0.6-0.4*0.3*2)*2=1.44m2((周长X 高- 梁头接触部位面积)X 个数)
4、梁模板:S=(0.3+0.4*2)*(4-0.2*2)=3.96m2((底面+ 侧面X 2) X 梁净长)。

模板摊销量的计算公式

模板摊销量的计算公式

模板摊销量的计算公式第一种:一、模板摊销量的计算公式:摊销量= 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1+(周转次数-1)×补损率/周转次数-(1-补损率)50%/周转次数]二、分类计算公式:1、组合钢模板、复合木模板模板摊销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率〕/周转次数*(1+回库维修费率〕注:回库维修费率取定8%2、胶合板模板模板摊销量=一次使用量*[1+〔周转次数-1〕*补损率]/周转次数3、木模板模板摊销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率〕*摊销系数注:模板的一次使用量、周转次数、补损率均根据取定表采用。

现场经验值:木模如果是规则结构:周转7~9次;圆形不规则的:4次左右不超过5次,钢模一般在50次以上.三、补充说明:此公式含有以下几个概念:1、损耗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周转次数-1)×补损率/周转次数周转性材料从第二次使用起,每周转一次后必须进行一定的修补加工才能使用。

每次加工修补所消耗的木材量称为损耗量。

2、周转使用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周转次数+损耗量周转使用量是指周转性材料在周转使用和补损的条件下,每周转一次平均所需的木材量。

3、回收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1-补损率)/周转次数回收量是指周转性材料每周转一次后,可以平均回收的数量。

4、摊销量=周转使用量-回收量摊销量是指为完成一定计量单位建筑产品的生产,一次所消耗的周转性材料的数量。

5、假设此公式用于编制预算定额中的周转性材料摊销量时:〔1〕回收部分必须考虑材料使用前后价值的变化,应乘以回收折价率。

〔2〕周转性材料在周转使用过程中施工单位均要投入人力、物力,组织和管理补修模板工作,须额外支付施工管理费。

6、为补偿此项费用和简化计算的采取措施:减少回收量、增加摊销量〔1〕回收量乘以回收折价率〔2〕回收量的分母上乘以增加的施工管理费率7、摊销量=周转使用量-回收量*回收折价率/〔1+施工管理费率〕8、上面公式的50%=回收折价率/〔1+施工管理费率〕,是综合考虑系数。

模板及支架计算

模板及支架计算

模板及支架计算1. 模板承载力计算模板承载力是指模板在承受荷载作用时,能够保持不变形的能力。

在进行模板承载力计算时,需要考虑模板的材质、尺寸、荷载大小和作用方式等因素。

根据相关规范,模板承载力计算公式为:Q=σSd其中,Q为模板承载力,σ为模板材料的强度设计值,S为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弯矩值,d为模板的厚度或直径。

2. 支架稳定性计算支架稳定性是指在荷载作用下,支架保持不变形或倾覆的能力。

在进行支架稳定性计算时,需要考虑支架的材质、尺寸、荷载大小和作用方式等因素。

根据相关规范,支架稳定性计算公式为:K=Φr(W-λγw-ρkRk)d/ηyA+GσsWt/ηyW+FA/A1-μtFA2-FA1其中,K为支架稳定性安全系数,Φr为支架的稳定系数,W为支架的截面抵抗矩,λ为支架材料的泊松比,γw 为支架材料的容重,ρk为土的附加应力系数,Rk为土的承载力标准值,d为支架的直径或高度,ηy为支架的稳定系数,A为支架的截面积,G为支架材料的剪切强度设计值,σs为支架材料的抗拉强度设计值,Wt为支架材料的截面惯性矩,FA为风荷载引起的水平力矩,A1、μt为与支架材料有关的系数,FA2、FA1分别为与土和水的压缩系数有关的系数。

3. 支架变形计算支架变形是指在荷载作用下,支架发生的变形。

在进行支架变形计算时,需要考虑支架的材质、尺寸、荷载大小和作用方式等因素。

根据相关规范,支架变形计算公式为:Δ=W0+η(y0+Δy)g/2+η(y0+Δy)g/2-Δy0g/2-Δyg/2-Δyg/2-Δyg/2其中,Δ为支架变形量,W0为初始水平拉杆预紧力在横梁上产生的挠度值,y0为初始立杆支撑点高度减去横梁高度后的值,Δy为立杆支撑点高度减去横梁高度后的变化值,g为立杆间距。

4. 施工荷载计算施工荷载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模板和支架所承受的各种荷载。

在进行施工荷载计算时,需要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等。

模板的惯性矩计算

模板的惯性矩计算

模板惯性矩(Inertia Moment of a Template)是指模板在给定自重和材料特性的作用下,对外力的反应矩,也就是模板的刚度。

它是计算模板的主要参数,其大小决定了模板的稳定性和承受外力的能力。

模板惯性矩的计算一般是根据模板的几何形状进行计算。

模板惯性矩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模板的不同几何形状而有所不同,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对于平面模板,其计算公式为:I=M*l^2/6,其中I为模板惯性矩,M为模板自重,l为模板边长。

(2)对于圆柱模板,其计算公式为:I=M*r^2/2,其中I为模板惯性矩,M为模板自重,r 为模板半径。

(3)对于圆锥模板,其计算公式为:I=M*H^2/4,其中I为模板惯性矩,M为模板自重,H为模板的高度。

(4)对于三角柱模板,其计算公式为:I=M*h^2/6,其中I为模板惯性矩,M为模板自重,h为模板的高度。

(5)对于椭圆模板,其计算公式为:I=M*a^2/4,其中I为模板惯性矩,M为模板自重,a 为模板的长轴。

(6)对于圆环模板,其计算公式为:I=M*r^4/4,其中I为模板惯性矩,M为模板自重,r 为模板内径。

模板惯性矩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的计算结果受到外力的影响。

模板摊销量的计算公式

模板摊销量的计算公式

模板摊销量的计算公式第一种:一、模板摊销量的计算公式:摊销量= 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1+(周转次数-1)×补损率/周转次数-(1-补损率)50%/周转次数]二、分类计算公式:1、组合钢模板、复合木模板模板摊销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率)/周转次数*(1+回库维修费率)注:回库维修费率取定8%2、胶合板模板模板摊销量=一次使用量*[1+(周转次数-1)*补损率]/周转次数3、木模板模板摊销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率)*摊销系数注:模板的一次使用量、周转次数、补损率均根据取定表采用。

现场经验值:木模如果是规则结构:周转7~9次;圆形不规则的:4次左右不超过5次,钢模一般在50次以上.三、补充说明:此公式含有以下几个概念:1、损耗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周转次数-1)×补损率/周转次数周转性材料从第二次使用起,每周转一次后必须进行一定的修补加工才能使用。

每次加工修补所消耗的木材量称为损耗量。

2、周转使用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周转次数+损耗量周转使用量是指周转性材料在周转使用和补损的条件下,每周转一次平均所需的木材量。

3、回收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1-补损率)/周转次数回收量是指周转性材料每周转一次后,可以平均回收的数量。

4、摊销量=周转使用量-回收量摊销量是指为完成一定计量单位建筑产品的生产,一次所消耗的周转性材料的数量。

5、若此公式用于编制预算定额中的周转性材料摊销量时:(1)回收部分必须考虑材料使用前后价值的变化,应乘以回收折价率。

(2)周转性材料在周转使用过程中施工单位均要投入人力、物力,组织和管理补修模板工作,须额外支付施工管理费。

6、为补偿此项费用和简化计算的采取措施:减少回收量、增加摊销量(1)回收量乘以回收折价率(2)回收量的分母上乘以增加的施工管理费率7、摊销量=周转使用量-回收量*回收折价率/(1+施工管理费率)8、上面公式的50%=回收折价率/(1+施工管理费率),是综合考虑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模板及支撑架摊销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1/周转次数+(周转次数-1)×补损率/周转次数-(1-补损率)50%/周转次数]
此公式含有以下几个概念:
1、损耗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周转次数-1)×补损率/周转次数
周转性材料从第二次使用起,每周转一次后必须进行一定的修补加工才能使用。

每次加工修补所消耗的木材量称为损耗量。

2、周转使用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周转次数+损耗量
周转使用量是指周转性材料在周转使用和补损的条件下,每周转一次平均所需的木材量。

3、回收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1-补损率)/周转次数
回收量是指周转性材料每周转一次后,可以平均回收的数量。

4、摊销量=周转使用量-回收量
摊销量是指为完成一定计量单位建筑产品的生产,一次所需要的周转性材料的数量。

5、若公式4用于编制预算定额中的周转性材料摊销量时:
(1)回收部分必须考虑材料使用前后价值的变化,应乘以回收折价率。

(2)周转性材料在周转使用过程中施工单位均要投入人力、物力,组织和管理补修模板工作,须额外支付施工管理费。

6、为补偿此项费用和简化计算的采取措施:减少回收量、增加摊销量
(1)回收量乘以回收折价率
(2)回收量的分母上乘以增加的施工管理费率
7、摊销量=周转使用量-回收量*回收折价率/(1+施工管理费率)
8、上面公式的50%=回收折价率/(1+施工管理费率),是综合考虑系数。

从网上找了一些资料,你可以看看:
周转材料的消耗定额,应该按照多次使用,分次摊销的方法确定。

摊销量是指周转材料使用一次在单位产品上的消耗量,即应分摊到每一单位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上的周转材料消耗量。

周转性材料消耗定额一般与下面四个因素有关:
①一次使用量:第一次投入使用时的材料数量。

根据构件施工图与施工验收规范计算。

一次使用量供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申请备料和编制施工作业计划使用。

②损耗率:在第二次和以后各次周转中,每周转一次因损坏不能复用,必须另作补充的数量占一次使用量的百分比,又称平均每次周转补损率。

用统计法和观测法来确定。

③周转次数:按施工情况和过去经验确定。

④回收量:平均每周转一次平均可以回收材料的数量,这部分数量应从摊销量中扣除。

以木模板为例:
1、现浇砼构件木模板摊销量计算公式如下:
①一次使用量计算
根据选定的典型构件,按砼与模板的接触面积计算模板工程量,再按下式计算:
一次使用量=每m3砼构件的模板接触面积×每m2接触面积需模量
②周转使用量:平均每周转一次的模板材用量。

施工是分阶段进行,模板也是多次周转使用,要按照模板的周转次数和每次周转所发生的损耗量等因素,计算生产一定计量单位砼工程的模板周转使用量。

周转使用量
=[一次使用量+一次使用量×(周转次数-1)×损耗率]/周转次数
=一次使用量×[1+(周转次数-1)×损耗率]/周转次数
③模板回收量和回收折价率
周转材料在最后一次使用完了,还可以回收一部分,这部分称回收量。

但是,这种残余材料由于是经过多次使用的旧材料,其价值低于原来的价值。

因此,还需规定一个折价率。

同时周转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施工单位均要投入人力、物力、组织和管理补修工作,须额外支付管理费。

为了补偿此项费用和简化计算,一般采用减少回收量增加摊销量的做法。

回收量:
=[一次使用量-(一次使用量×损耗率)]/周转次数
=一次使用量×(1-损耗率)/周转次数
=周转使用最终回收量/周转次数
回收系数=回收折价率(常为50%)/(1+间接费率)
④摊销量计算:
摊销量=周转使用量-回收量×回收系数
例4:根据选定的某工程捣制砼独立基础的施工图计算,每m3独立基础模板接触面积为2.1m2,根据计算每m2模板接触面积需用板枋材0.083m3,模板周转6次,每次周转损耗率16.6%。

试计算砼独立基础的模板周转
使用量、回收量、定额摊销量。

解:一次使用量=2.1×0.083=0.1743 m3
周转使用量=[0.1743+0.1743×(6-1)×16.6%]/6=0.053m3
回收量=(0.1743-0.1743×16.6%)/6=0.024 m3
摊销量=(0.053-0.024)×50%÷(1+18.2%)=0.043 m3 2、予制构件木模板摊销量计算。

摊销量=一次使用量/周转次数
例5:根据选定的预制过梁标准图计算,每m3构件的
模板接触面积为9.2m2,每m2接触面积需用枋板材0.091m3
,模板周转次数为25次,模板损耗率为5%,试计算模板
的摊销量。

解:一次使用量=9.2×0.091×1.05=0.879m3
摊销量=0.879/25=0.035 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