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数列》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数列教案高三

高中数学数列教案高三

高中数学数列教案高三【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数列的定义和常见数列的性质;2. 能够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各种数列的前n项和;3. 能够运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数列的定义和常见数列的性质;2. 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

【教学难点】1. 运用数列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 掌握数列的发散和收敛性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准备好教学课件、教材、板书等;2. 学生准备:学生自备文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在板书上写出以下几个数列:1. 1,3,5,7,9,...2. 2,4,8,16,32,...3. 1,-1,1,-1,1,...让学生观察这几个数列,并思考它们之间的规律。

二、概念介绍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所组成的有序集合。

2. 常见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三、数列的通项公式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d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q^(n-1)3. 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F(n)四、数列的前n项和1.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 = n/2 * (a1 + an)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 = a1 * (q^n - 1)/(q - 1)五、实例分析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列知识进行解答。

【课堂检测】1. 1,4,7,10,...,求出第n项的值;2. 某等比数列的前3项分别是2,6,18,求出通项公式和第10项的值。

【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检测中的题目;2. 撰写一篇关于数列应用的小论文。

【教学反馈】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检查,并对错误的地方进行指正。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自行搜索更多关于数列的知识,进行拓展学习。

以上为高中数学数列教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2024届高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教案数列

2024届高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教案数列

2024届高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教案——数列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数列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

熟练运用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

能够解决数列的综合应用题。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数列的基本概念数列的定义数列的项、项数、通项公式数列的分类2.数列的性质单调性周期性界限性3.数列的求和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分段求和4.数列的综合应用数列与函数数列与方程数列与不等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数列的求和数列的综合应用2.教学难点数列求和的技巧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的综合应用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解一道数列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回顾数列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求和公式,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数列的基本概念(1)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数列的项。

(3)数列的项数:数列中项的个数。

(4)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公式。

(5)数列的分类: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3.数列的性质(1)单调性:数列的项随序号增大而增大或减小。

(2)周期性:数列中某些项的值呈周期性变化。

(3)界限性:数列的项有最大值或最小值。

4.数列的求和(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_n=n/2(a_1+a_n)(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_n=a_1(1q^n)/(1q)(3)分段求和:根据数列的特点,将数列分为若干段,分别求和。

5.数列的综合应用(1)数列与函数: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研究函数的性质。

(2)数列与方程:利用数列的性质解决方程问题。

(3)数列与不等式:利用数列的性质解决不等式问题。

6.课堂练习(2)已知数列{a_n}的通项公式为a_n=n^2+n,求证数列{a_n}为单调递增数列。

(3)已知数列{a_n}的前n项和为S_n=n^2n+1,求证数列{a_n}为等差数列。

高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教案――数列.docx

高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教案――数列.docx

高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教案――数列一、本章知识结构:二、重点知识回顾1.数列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2)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法(通项公式法和递推公式法)、图象法.(3)分类:按项数有限还是无限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按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可分为单调数列、摆动数列和常数列.a n S1( n 1)a n S n S n Sn 1(n ≥ 2)(4)与的关系:.2.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比较(1)定义: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常数的数列叫等差数列;从第2 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常数(不为0)的数列叫做等比数列.(2)递推公式:a n1a n d, a n 1a n·q, q 0, n N .(3)通项公式:a n a1(n 1)d, a n a1q n 1, n N.(4)性质等差数列的主要性质:①单调性: d ≥0 时为递增数列, d ≤ 0 时为递减数列, d 0 时为常数列.②若mn p q ,则aman a p a q (m, n,p,qN ).特别地,当 m n 2 p时,有ama n2a p.③an a m(n m)d(m, n N ) .④Sk,S2kSk,S3 kS2k,成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主要性质:,a10a1,a10a1 00①单调性:当0q 1 或 q 1时,为递增数列;当q,,或q1时,为1递减数列;当q0时,为摆动数列;当q1时,为常数列.②若m npa ·a a ·a (m,n,p,q N ).特别地,若mn 2 p ,q,则m n p q则a m·a n a p2.a n q n m ( m, n N , q 0)③am.④ S k, S2k S k, S3k S2k,,当 q1时为等比数列;当q1时,若 k 为偶数,不是等比数列.若k为奇数,是公比为1的等比数列.三、考点剖析考点一: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与性质例 1.( 2008 深圳模拟)已知数列{ a}的前 n项和 S12n n 2 .n n(1)求数列{ a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 an|}的前 n项和 T n .解:( 1)当n1时, a1S112 11211 ;、当n时S nSn 1(12n n2)[12(n1)(n 1)2]132n. ,2 ,a na也符合132n的形式.所以 ,数列{ a}的通项公式为 an13 2n.1n、11( 2)令a n132n0, 又 n N * , 解得 n 6.n 6时,T n| a1 || a2|| a n| a1a2a n S n12n n 2;当当n6 ,T n| a1 | | a2 || a6 | | a7 || a n |a1 a2a6a7a8a n2S6S2(12 6 62 )(12 n n2 ) n 212n72. nT n 12n n 2 , n6,n212n 72, n 6.综上,点评:本题考查了数列的前n 项与数列的通项公式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n=1时情况,在解题时经常会忘记。

高中数学《数列》二轮复习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数列》二轮复习教学设计

必修 5 第 2 章教学内容分析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编写人:周亚新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求和公式解题。

2、能熟练的求一些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的和。

3、是学生系统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解题规律。

(二)能力目标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应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探索性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富于联想,综合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课前自学+课堂点拨”的教学方法,一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过程。

以学生发现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本节课选择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直观感知让学生直观感知15高考18. 已知数列满足(为实数,且),,,,且,,成等差数列.(1)求的值和的通项公式;(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学生观察,思考考察的知识及解题策略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高考的题目,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典例分析例1:已知数列{na}中,首项是1,求满足下列条件的通项公式(1)13n na a+=-(2)12n na a+=(3)1n na a n+=-(4)11nna na n++=学生完成各题辨析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及递推公式,并能掌握其通项公式的求解方法例2:已知数列中,ns是na的前n项和,且142n ns a+=+,1a=1(1)设数列112n n nb a a++=-,且b1=32证明{nb}是等比数列。

(2)设数列2nn nac=,证明{nc}是等差数列。

(3)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学生分析问题,并合作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点拨第(1)问,注意2n≥第(2)问,可利用第一问结论,亦可用题设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证明数列,并求通项公式和前n项的和;解题时要总览全局,注意上一问的结论可作为下面问题的条件。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专题 数列数列通项的求法(教案及测试;含详解答案)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专题 数列数列通项的求法(教案及测试;含详解答案)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数列通项的求法考纲要求:1. 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2. 可以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归纳出其通项公式;3. 会应用递推公式求数列中的项或者者.通项;4. 掌握n n s a 求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考点回忆:回忆近几年高考,对数列概念以及通项一般很少单独考察,往往与等差、等比数列或者者者与数列其它知识综合考察.一般作为考察其他知识的铺垫知识,因此,假设这一部分掌握不好,对解决其他问题也是非常不利的. 根底知识过关: 数列的概念1.按照一定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和他的有关.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一项〔通常也叫做〕.往后的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2项,……第n 项……,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12,n a a a …………,其中是数列的第n 项,我们把上面数列简记为. 数列的分类:1.根据数列的项数,数列可分为数列、数列.2.根据数列的每一项随序号变化的情况,数列可分为数列、数列、数列、 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1.假设数列{}n a 的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通项公式可以看成数列的函数. 递推公式; 1.假设数列{}n a 的首项〔或者者者前几项〕,且任意一项1n n a a -与〔或者者其前面的项〕之间的关系可以,那么这个公式就做数列的递推公式.它是数列的一种表示法. 数列与函数的关系:1.从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成以为定义域的函数()na f n =,当自变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反过来,对于函数y=f(x),假设f(i)(i=1,2,3,……)有意义,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数列f(1),f(2),f(3)……f(n)…… 答案: 数列的概念 1.顺序项序号首项n a {}n a数列的分类 1.有限无限 2.递增递减常摆动 数列的通项公式1.第n 项与它的序号n 之间的关系n a =f(n)解析式 递推公式1. 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数列与函数的关系1. 正整数集N*〔或者者它的有限子集{}1,2,3,n ……〕高考题型归纳:题型1.观察法求通项观察法是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最根本的方法,其本质就是通过观察数列的特征,找出各项一一共同的构成规律,横向看各项之间的关系构造,纵向看各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出数列的通项.例1.数列12,14,58-,1316,2932-,6164,….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分析: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个数列的各项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的特征:符号、分子、分母,所以应逐个考察其规律.解析:先看符号,第一项有点违犯规律,需改写为12--,由此整体考虑得数列的符号规律是{(1)}n-;再看分母,都是偶数,且呈现的数列规律是{2}n;最后看分子,其规律是每个分子的数比分母都小3,即{23}n -.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23(1)2n nn n a -=-. 点评:观察法一般适用于给出了数列的前几项,根据这些项来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般的,所给的数列的前几项规律性特别强,并且规律也特别明显,要么能直接看出,要么只需略作变形即可. 题型2.定义法求通项直接利用等差数列或者者等比数列的定义求通项的方法叫定义法,这种方法适应于数列类型的题目.例2.等差数列{}n a 是递增数列,前n 项和为n S ,且931,,a a a 成等比数列,255a S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分析:对于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所以要求其通项公式,只需要求出首项与公差即可.解析:设数列{}n a 公差为)0(>d d∵931,,a a a 成等比数列,∴9123a a a =,即)8()2(1121d a a d a +=+d a d 12=⇒ ∵0≠d,∴d a =1………………………………①∵255aS =∴211)4(2455d a d a +=⋅⨯+…………②由①②得:531=a ,53=d∴n n a n 5353)1(53=⨯-+=点评:利用定义法求数列通项时要注意不要用错定义,设法求出首项与公差〔公比〕后再写出通项.题型3.应用nS 与na 的关系求通项有些数列给出{na }的前n 项和nS 与na 的关系式n S =()n f a ,利用该式写出11()n n S f a ++=,两式做差,再利用11n n na S S ++=-导出1n a +与na 的递推式,从而求出na 。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数列[1]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数列[1]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学案——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一、【填空】1.已知各项均为实数的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且满足a 1+a 2=12,a 2a 4=1,则a 1=_______.2. 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1,a 2 011为方程x 2-10x +16=0的两根,则a 2+a 1 006+a 2 010=__________________.3.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1)n(3n -2),则a 1+a 2+…+a 10=______________. 4.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其公差为-2,且a 7是a 3与a 9的等比中项,S n 为{a n }的前n 项和,n ∈N *,则S 10的值为---------------5.等差数列{a n }前9项的和等于前4项的和.若a 1=1,a k +a 4=0,则k =____________.6. 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214S ,23a 33==,则1a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答】7. 成等差数列的三个正数的和等于15,并且这三个数分别加上2、5、13后成为等比数列{b n }中的b 3、b 4、b 5.(1)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2)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求证:数列⎩⎨⎧⎭⎬⎫S n +54是等比数列.8.设{}n a 数列为等比数列,{}n b 数列为等差数列,且10b =,n n n c a b =+,若{}n c 是1,1,2,, 求{}n c 的前10项和.9. 等比数列{a n}中,a1,a2,a3分别是下表第一、二、三行中的某一个数,且a1,a2,a3中的任何两个数不在下表的同一列.(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b n}满足:b n=a n+(-1)n ln a n,求数列{b n}的前n项和S n.10. 已知数列{a n}满足如下图所示的程序框图.(1)写出数列{a n}的一个递推关系式;(2)证明:{a n+1-3a n}是等比数列,并求{a n}的通项公式;(3)求数列{n(a n+3n-1)}的前n项和T n.。

高中数学 第二章《数列》复习课导学案 大纲人教版

高中数学 第二章《数列》复习课导学案 大纲人教版

高中数学 第二章《数列》复习课导学案 大纲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及其几何意义.2.系统运用数列知识解决有关问题.二、预习指导:1.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2()1(111n S S n S a a n n n ,数列的前n 项和: n n a a a a S ++++= 321. 2.等差数列⑴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①定义法;②等差中项法.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⑶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n S = . ⑷等差数列的性质:①等差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n a 是等差数列的第n 项,m a 是等差数列的第m 项,且n m ≤,公差为d ,则有=n a .②对于等差数列{}n a ,若q p m n +=+,则 .③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n S 是其前n 项的和,*N k ∈,那么k S ,k k S S -2,k k S S 23-成数列.3.等比数列⑴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①定义法;②等比中项法.⑵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⑶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n S = ;当1=q 时,n S .⑷等比数列的性质:①等比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n a 是等比数列的第n 项,m a 是等差数列的第m 项,且n m ≤,公比为q ,则=n a .②对于等比数列{}n a ,若v u m n +=+,则 .③若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n S 是其前n 项的和,*N k ∈,那么k S ,k k S S -2,k k S S 23-成数列4.数列求和常用方法:三、预习检查1.等比数列{}n a 中,1101,3,a a ==则2349a a a a =____________. 2.已知{}n a 是等差数列,1010a ,其前10项和7010=S ,其公差________d .3.已知数列的前n 项和29n S n n ,则其通项公式________n a ;若它的第k 项满足58k a ,则=k ____________.4.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123,2,3S S S 成等差数列,则{}n a 的公比为____________.5.求数列1111,4,7,248前10项的和. 三、例题:例1 在等比数列{}n a 中,如果12344060a a a a +=+=,,那么78a a += .分析:以等比数列的首项1a 和公比q 为基本量列方程组求解,适当运用整体思想可使运算简化.变式 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前8项的和308=S ,前16项的和15016=S ,求20S . 例2 已知数列{}n a 满足121+=+n n a a ,且11=a ,(1)证明数列{}1+n a 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变式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满足n a S n n +-=,且211=a , (1)证明数列{}1-n a 是等比数列;(2)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练习:1.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15,a a 是方程2540x x -+=的根,则3a = . 2.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31n n S =+,则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 .3.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是n a =,则它的前10项的和10S = . 4.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278n S n n =-,则5a = .5.在等比数列{}n a 中, 12166,128n n a a a a -+==,且前n 项的和为126n S =,求n q 及公比四、课外作业:做P60页的复习题。

高中教学数列设计数学教案

高中教学数列设计数学教案

高中教学数列设计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数列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常见数列的求和公式。

3.能够应用数列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常见数列的求和公式。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数列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和教学PPT。

2.学生准备数学笔记本和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引入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出数列的概念,让学生思考数列的定义。

2.概念讲解:讲解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常见数列的特点。

3.例题讲解:通过几个例题,帮助学生掌握常见数列的求和公式。

4.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学生的思路。

五、教学反馈
1.教师让学生口头回答一些问题,检查他们的理解情况。

2.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手段
1.课堂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讨论和解答问题来加深理解。

2.多媒体辅助:通过PPT呈现数列的概念和例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总结
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练习等环节,使学生初步掌握数列的相关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数列教案范文

数列教案范文

数列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发展规律;②掌握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公式与方法;③了解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①能够熟练地运用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求解问题;②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态度目标: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②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求和公式以及应用;2.难点:应用实例的解决。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教学内容(1)等差数列及其求和公式;(2)等差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3)等比数列及其求和公式;(4)等比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求和公式及应用,通过例题演示方法,引领学生逐步了解并掌握。

(2)归纳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概念归纳、规律总结,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

(3)练习法:开展各类型的例题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能力。

(4)探究法:利用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四、教学步骤1.导入:与学生讲述数学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

3.介绍等差数列及其求和公式,让学生对等差数列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4.介绍等差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物流运输中的时间问题。

5.介绍等比数列及其求和公式,让学生对等比数列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6.介绍等比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光传输中的问题。

7.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

8.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认识数学应用实际中的作用。

五、教学评价1.能在学生生活中讲述数学的应用,并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能在学生心中形成数学发展规律的认识,掌握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

3.能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应用实例上更加熟练。

四、教学总结数列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应用广泛,它既是数学教育的基石,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基础知识,掌握好数列及其应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必修二数学教材数列教案

高中必修二数学教材数列教案

高中必修二数学教材数列教案
教学内容:数列
教学目标:1. 了解数列的概念及特点。

2. 掌握常见数列的表示方法及性质。

3. 能够解决与数列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数列的概念、常见数列的特点、递推公式的求解。

教学难点:数列的性质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教学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习题集。

教学过程:
1. 概念引入:通过举例引入数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列,并询问学生对数列的认识。

2. 数列的表示方法:介绍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常见数列的表示方法及特点,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

3. 数列的性质:讲解数列的性质,如首项、公差、通项公式等,让学生掌握数列的基本概念。

4. 数列的递推公式: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如何求解数列的递推公式,让学生熟练掌握求解方法。

5. 综合练习:布置一些数列的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解题,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6. 总结提问: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加深对数列的理解。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复习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及性质,让学生在解题中得到实际应用。

同时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和学习。

2010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案数列

2010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案数列

2010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案一一数列一、 考试内容数列;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

二、 考试要求1 •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 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 答简单的问题。

3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 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 简单的问题。

三、 复习目标1.能灵活地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解题;2 •能熟练地求一些特殊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的和;3•使学生系统掌握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 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4•通过解决探索性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 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5•在解综合题的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沟通 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题意,富于联想,以适应新的背景,新的设问方式,提高学生用 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的自觉性、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 维方法.四、双基透视1 •可以列表复习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有关公式和性质2 •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常有三种方法:⑴定义法:对于n 》2的任意自然数,验证a n - a n 」(a n /a n 二)为同一常数。

(2)通项公式法:① 若£ =- + (n-1 ) d= ' + ( n-k ) d ,则' a n 为等差数列;② 若 「一;,则:a n ?为等比数列。

的最值问题一一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 ° 的项数m 使得九取最大值<0牯— ° 的项数m 使得'卅取最小值,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学案[1]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学案[1]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学案——数列综合一、【填空】1. 已知数列{}n a 对任意*,p q N ∈,有p q p q a a a ++=,若119a =,则36a = . 2.已知,,ab a b +成等差数列,,,a b ab 成等比数列,则通项为282n a an bn =+的数列{}n a 的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 .3. 函数2(0)y x x =>的图象在点2(,)k ka a 处的切线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1k a +,其中k ∈N *.若116a =,则123a a a ++的值是________.4.数列{}n a 的通项222(cos sin )33n n n a n ππ=-,其前n 项的和为n S ,则30S 为 . 5.设数列{}n a 为各项均为1的无穷数列.若在数列{}n a 的首项1a 后面插入1,隔2项,即3a 后面插入2,再隔2项,即6a 后面插入3,……,这样得到一个新数列{}n b ,则数列{}n b 前2010项的和为 .6.{},543212,a a a a a a n an a n n<<<<+=若满足的数列通项公式为 且1+>n n a a 对8≥n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二、【解答】7.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中,已知2123a a =+,且23a ,4a ,35a 成等差数列.(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设3log n n b a =,求数列{}n n a b 的前n 项和n S .8. 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11=a ,且对任意正整数n ,点()n n S a ,1+在直线022=-+y x 上.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是否存在实数λ,使得数列⎭⎬⎫⎩⎨⎧+⋅+n n n S 2λλ为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λ的值;若不存在,则说明理由.(3)求证:21)1)(1(26111<++≤∑=+-n k k k k a a .9.已知函数()(0,1)x f x a b a a =+>≠的图像如图所示,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1n n S a b +=+,n T 为数列{}n b 的前n 项的和,且22,11062,2n n T n n n =⎧=⎨--+≥⎩. (1)求数列{}n a 、{}n b 的通项公式;(2)找出所有满足:80n n a b ++=的自然数n 的值(不必证明);(3)若不等式0n n S b k ++≥对于任意的*n N ∈,2n ≥恒成立,求实数 k 的最小值,并求出此时相应的n 的值.10.在直角坐标平面上有一点列 ),(,),(),,(222111n n n y x P y x P y x P ,对一切正整数n ,点n P 位于函数4133+=x y 的图象上,且n P 的横坐标构成以25-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n x 。

高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数列教案

高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数列教案

高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数列教案二、高考要求1.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n项. 2.理解等差〔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 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掌握数学归纳法这一证题方法,掌握“归纳—猜想—证明〞这一思想方法.三、热点分析1.数列在历年高考中都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客观性试题加一个解答题,分值占整个试卷的10%左右.客观性试题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极限的四那么运算法那么、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所有项和等内容,对基本的计算技能要求比较高,解答题大多以考查数列内容为主,并涉及到函数、方程、不等式知识的综合性试题,在解题过程中通常用到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是属于中高档难度的题目.2.有关数列题的命题趋势〔1〕数列是特殊的函数,而不等式那么是深刻认识函数和数列的重要工具,三者的综合求解题是对基础和能力的双重检验,而三者的求证题所显现出的代数推理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新热点〔2〕数列推理题是新出现的命题热点.以往高考常使用主体几何题来考查逻辑推理能力,近两年在数列题中也加强了推理能力的考查。

〔3〕加强了数列与极限的综合考查题3.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

等差、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应用非常广泛,且十分灵活,主动发现题目中隐含的相关性质,往往使运算简洁优美.如a2a4+2a3a5+a4a6=25,可以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进行转化:a2a4=a32,a4a6=a52,从而有a32+2aa53+a52=25,即〔a3+a5〕2=25.4.对客观题,应注意寻求简捷方法解答历年有关数列的客观题,就会发现,除了常规方法外,还可以用更简捷的方法求解.现介绍如下:①借助特殊数列. ②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可更加准确、快速地解题,这种思路在解客观题时表现得更为突出,很多数列客观题都有灵活、简捷的解法5.在数列的学习中加强能力训练数列问题对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运算能力、归纳猜想能力、转化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更为突出.一般来说,考题中选择、填空题解法灵活多变,而解答题更是考查能力的集中表达,尤其近几年高考加强了数列推理能力的考查,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平时要加强对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数列教案文件

高中数学数列教案文件

高中数学数列教案文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数列的概念、性质及常见数列的求和公式。

2. 能力目标:掌握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数列的概念、性质和常见数列的求和公式。

2.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数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列的定义和常见的数列类型。

2. 讲解:介绍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并讲解常见数列的求和公式。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数列的理解和运用。

4. 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5. 总结:总结数列的知识点,强化学生对数列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四、课堂作业:
1. 完成练习题,加深对数列的理解和掌握。

2. 找出身边的例子,分析是否符合数列的概念。

3. 思考如何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馈: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引导学生对数列的理解和应用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
纠正和加强学生的掌握程度。

关于高中数学数列的教案

关于高中数学数列的教案

关于高中数学数列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常见数列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了解常见数列的计算方法;
3. 能够灵活运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
1. 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常见数列的分类及计算方法;
3. 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数列的概念,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引导他们发现规律。

3. 讲解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介绍常见数列的计算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进行数列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列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梳理数列的学习内容。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手段:
1. 课堂讲授;
2. 举例说明;
3. 练习探讨;
4. 讨论交流。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
2. 练习成绩;
3. 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
1. 教材;
2. 幻灯片;
3. 实例分析。

八、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2. 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需要调整教学计划;
3. 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列解决问题能力。

以上教案为高中数学数列的教学范本,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数列教案

高中数学数列教案

高中数学数列教案高中数学数列教案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数学数列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数学数列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1)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2)用方程的思想认识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利用公式知三求一.与通项公式结合知三求二.2.通过公式的灵活运用,进一步渗透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3.通过公式推导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的严谨性的训练,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先用错位相减法推出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而后运用公式解决一些问题,并将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结合解决问题,还要用错位相减法求一些数列的前项和.(2)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难点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公式的推导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思想,错位相减法等),这些思想方法在其他数列求和问题中多有涉及,所以对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要求,不单是要记住公式,更重要的是掌握推导公式的方法.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是分情况讨论的,在运用中要特别注意和两种情况.教学建议(1)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一节为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的综合运用,另外应补充一节数列求和问题.(2)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是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证明结论.(3)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的其他方法可以给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4)编拟例题时要全面,不要忽略的情况.(5)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的综合运用涉及五个量,已知其中三个量可求另两个量,但解指数方程难度大.(6)补充可以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数列求和问题.教学设计示例课题:等比数列前项和的公式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方法求一些数列的前项和.(2)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猜想、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3)通过教学进一步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辩证观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公式的推导及运用,难点是公式推导的思路.教学用具幻灯片,课件,电脑.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问题见教材第129页)提出问题:(幻灯片)二、新课讲解:记,式中有64项,后项与前项的比为公比2,当每一项都乘以2后,中间有62项是对应相等的,作差可以相互抵消.由此对于一般的等比数列,其前项和,如何化简?(板书)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仿照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求和方法,等式两边应同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即(板书)③两端同乘以,得④,③-④得⑤,(提问学生如何处理,适时提醒学生注意的取值)当时,由③可得(不必导出④,但当时设想不到)当时,由⑤得.于是反思推导求和公式的方法——错位相减法,可以求形如的数列的和,其中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板书)例题:求和:.设,其中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公比为,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解:,两端同乘以,得,两式相减得于是.说明:错位相减法实际上是把一个数列求和问题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公式其它应用问题注意对公比的分类讨论即可.三、小结:1.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推导中蕴含的思想方法以及公式的应用.2.用错位相减法求一些数列的前项和.四、作业:略.五、板书设计: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例题高中数学数列教案2教学目标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1)正确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了解公比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了解等比中项的概念;(2)正确认识使用等比数列的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比数列的首项、公比、项数及指定的项;(3)通过通项公式认识等比数列的性质,能解决某些实际问题.2.通过对等比数列的研究,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等思维品质.3.通过对等比数列概念的归纳,进一步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等比数列是另一个简单常见的数列,研究内容可与等差数列类比,首先归纳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导出通项公式,进而研究图像,又给出等比中项的概念,最后是通项公式的应用.(2)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是等比数列的定义和对通项公式的认识与应用,教学难点在于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①与等差数列一样,等比数列也是特殊的数列,二者有许多相同的性质,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可根据定义与通项公式得出等比数列的特性,这些是教学的重点.②虽然在等差数列的学习中曾接触过不完全归纳法,但对学生来说仍然不熟悉;在推导过程中,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分析猜想能力;第一项是否成立又须补充说明,所以通项公式的推导是难点.③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研究离不开通项公式,因而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建议(1)建议本节课分两课时,一节课为等比数列的概念,一节课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2)等比数列概念的引入,可给出几个具体的例子,由学生概括这些数列的相同特征,从而得到等比数列的定义.也可将几个等差数列和几个等比数列混在一起给出,由学生将这些数列进行分类,有一种是按等差、等比来分的,由此对比地概括等比数列的定义.(3)根据定义让学生分析等比数列的公比不为0,以及每一项均不为0的特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4)对比等差数列的表示法,由学生归纳等比数列的各种表示法. 启发学生用函数观点认识通项公式,由通项公式的结构特征画数列的图象.(5)由于有了等差数列的研究经验,等比数列的研究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只需把握课堂的节奏,作为一节课的组织者出现.(6)可让学生相互出题,解题,讲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中数学数列教案3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2.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归纳推理能力;2.通过等差数列变形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以及给出数列和表示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数列的例子:(课本P41页的4个例子)(1)0,5,10,15,20,25,…;(2)48,53,58,63,…;(3)18,15.5,13,10.5,8,5.5…;(4)10 072,10 144,10 216,10 288,10 366,….请你们来写出上述四个数列的第7项.生:第一个数列的第7项为30,第二个数列的第7项为78,第三个数列的第7项为3,第四个数列的第7项为10 510.师:我来问一下,你依据什么写出了这四个数列的第7项呢?以第二个数列为例来说一说.生:这是由第二个数列的后一项总比前一项多5,依据这个规律性我得到了这个数列的第7项为78.师:说得很有道理!我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我说的是共同特征.生:1每相邻两项的差相等,都等于同一个常数.师:作差是否有顺序,谁与谁相减?生:1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不能颠倒.师:以上四个数列的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起一个名字叫——等差数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推进新课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1)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2)对于数列{an},若an-a n-1=d(与n无关的数或字母),n≥2,n∈N*,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叫做公差.师:定义中的关键字是什么?(学生:在学习中经常遇到一些概念,能否抓住定义中的关键字,是能否正确地、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概念的重要条件,更是学好数学及其他学科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深入理解一个概念,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生:从“第二项起”和“同一个常数”.师::很好!师:请同学们思考:数列(1)、(2)、(3)、(4)的通项公式存在吗?如果存在,分别是什么?生:数列(1)通项公式为5n-5,数列(2)通项公式为5n+43,数列(3)通项公式为2.5n-15.5,….师:好,这位同学用上节课学到的知识求出了这几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实质上这几个通项公式有共同的特点,无论是在求解方法上,还是在所求的结果方面都存在许多共性,下面我们来共同思考.[合作探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师: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到的,若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什么?生:a2-a1=d,即a2=a1+d.师:对,继续说下去!生:a3-a2=d,即a3=a2+d=a1+2d;a4-a3=d,即a4=a3+d=a1+3d;……师:好!规律性的东西让你找出来了,你能由此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吗?生:由上述各式可以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n-1)d.师:很好!这样说来,若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a1和公差d,便可求得其通项an了.需要说明的是:此公式只是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猜想,你能证明它吗?生:前面已学过一种方法叫迭加法,我认为可以用.证明过程是这样的:因为a2-a1=d,a3-a2=d,a4-a3=d,…,an-an-1=d.将它们相加便可以得到:an=a1+(n-1)d.师:太好了!真是活学活用啊!这样一来我们通过证明就可以放心使用这个通项公式了.[教师:精讲]由上述关系还可得:am=a1+(m-1)d,即a1=am-(m-1)d.则an=a1+(n-1)d=am-(m-1)d+(n-1)d=am+(n-m)d,即等差数列的第二通项公式an=am+(n-m)d.(这是变通的通项公式)由此我们还可以得到.[例题剖析]【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师: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分别是什么?你能求出它的第20项吗?生:1这题太简单了!首项和公差分别是a1=8,d=5-8=2-5=-3.又因为n=20,所以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得a20=8+(20-1)×(-3)=-49.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第(2)小题怎么做.生:2由a1=-5,d=-9-(-5)=-4得数列通项公式为an=-5-4(n-1).由题意可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401=-5-4(n-1)成立,解之,得n=100,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师:刚才两个同学将问题解决得很好,我们做本例的目的是为了熟悉公式,实质上通项公式就是an,a1,d,n组成的方程(独立的量有三个).说明:(1)强调当数列{an}的项数n已知时,下标应是确切的数字;(2)实际上是求一个方程的正整数解的问题.这类问题学生:以前见得较少,可向学生:着重点出本问题的实质:要判断-401是不是数列的项,关键是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an,判断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an=-401成立.【例2】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pn+q,其中p、q是常数,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若是,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例题分析:师:由等差数列的定义,要判定{an}是不是等差数列,只要根据什么?生:只要看差an-an-1(n≥2)是不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师:说得对,请你来求解.生:当n≥2时,〔取数列{an}中的任意相邻两项an-1与an(n≥2)〕an-an-1=(pn+1)-[p(n-1)+q]=pn+q-(pn-p+q)=p为常数,所以我们说{an}是等差数列,首项a1=p+q,公差为p.师:这里要重点说明的是:(1)若p=0,则{an}是公差为0的等差数列,即为常数列q,q,q,….(2)若p≠0,则an是关于n的一次式,从图象上看,表示数列的各点(n,an)均在一次函数y=px+q的图象上,一次项的系数是公差p,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q.(3)数列{an}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其通项an=pn+q(p、q是常数),称其为第3通项公式.课堂练习(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项与第10项.分析:根据所给数列的前3项求得首项和公差,写出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从而求出所┣笙.解:根据题意可知a1=3,d=7-3=4.∴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3+(n-1)×4,即an=4n-1(n≥1,n∈N*).∴a4=4×4-1=15,a 10=4×10-1=39.评述:关键是求出通项公式.(2)求等差数列10,8,6,…的第20项.解:根据题意可知a1=10,d=8-10=-2.所以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10+(n-1)×(-2),即an=-2n+12,所以a20=-2×20+12=-28.评述:要求学生:注意解题步骤的`规范性与准确性.(3)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分析:要想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某一个数列的其中一项,其关键是要看是否存在一个正整数n值,使得an等于这个数.解:根据题意可得a1=2,d=9-2=7.因而此数列通项公式为an=2+(n-1)×7=7n-5.令7n-5=100,解得n=15.所以100是这个数列的第15项.(4)-20是不是等差数列0,,-7,…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解:由题意可知a1=0,,因而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令,解得.因为没有正整数解,所以-20不是这个数列的项.课堂小结师:(1)本节课你们学了什么?(2)要注意什么?(3)在生:活中能否运用?(让学生:反思、归纳、总结,这样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生: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首先要理解和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a n-a n-1=d(n≥2);其次要会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n≥1).高中数学数列教案4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A.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B.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三数学高考复习回归课本教案:数列 教案

高三数学高考复习回归课本教案:数列 教案

2010高考复习数学回归课本:数列一.考试内容:数列.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二.考试要求:(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注意】本部分内容考查的重点是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 和公式的灵活运用,特别要重视数列的应用性问题,尤其是数列与函数、数列与方程、数列 与不等式等的综合应用.三.基础知识:1.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 项的和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 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12n n s a a a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n N =+-=+-∈;其前n 项和公式为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 211()22d n a d n =+-.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nn a a a q q n N q-==⋅∈;其前n 项的和公式为11(1),11,1n n a q q s q na q ⎧-≠⎪=-⎨⎪=⎩或11,11,1n n a a qq q s na q -⎧≠⎪-=⎨⎪=⎩.4.等比差数列{}n a :11,(0)n n a qa d a b q +=+=≠的通项公式为1(1),1(),11n n n b n d q a bq d b q d q q -+-=⎧⎪=+--⎨≠⎪-⎩;其前n 项和公式为(1),(1)1(),(1)111n n nb n n d q s d q db n q q q q +-=⎧⎪=-⎨-+≠⎪---⎩. 5.分期付款(按揭贷款)每次还款(1)(1)1nn ab b x b +=+-元(贷款a 元,n 次还清,每期利率为b ).四.基本方法和数学思想1.由S n 求a n ,a n ={),2()1(*11N n n S S n S n n ∈≥-=-注意验证a 1是否包含在后面a n 的公式中,若不符合要单独列出。

数列教案优秀5篇

数列教案优秀5篇

数列教案优秀5篇高三数学数列教案篇一数列§3.1.1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目的:要求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几何表示,理解什么叫数列的通项公式,给出一些数列能够写出其通项公式,已知通项公式能够求数列的项。

重点:1数列的概念。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数列的项,数列的第n项an叫做数列的通项(或一般项)。

由数列定义知:数列中的数是有序的,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出现,这与数集中的数的无序性、互异性是不同的。

2、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n}的通项an可以用一个关于n的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数列的通项公式。

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成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宽的有限子集)的函数。

当自变量顺次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自学成才的一列函数值,而数列的通项公式则是相应的解析式。

由于数列的项是函数值,序号是自变量,所以以序号为横坐标,相应的项为纵坐标画出的图像是一些孤立的点。

难点:根据数列前几项的特点,以现规律后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给出数列的前若干项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般比较困难,且有的数列不一定有通项公式,如果有通项公式也不一定唯一。

给出数列的前若干项要确定其一个通项公式,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找出已知的每一项与其序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抽象成一般形式。

过程:一、从实例引入(P110)1. 堆放的钢管4,5,6,7,8,9,102. 正整数的倒数3、4. -1的正整数次幂:-1,1,-1,1,…5、无穷多个数排成一列数:1,1,1,1,…二、提出课题:数列1、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数列的有序性)2、名称:项,序号,一般公式,表示法3、通项公式: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数列1:数列2:数列4:4、分类: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有穷数列、无穷数列。

5、实质: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通项公式即相应的函数解析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列(第二轮复习)
1.等差(比)数列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比)数列.
2.通项公式
等差 a n =a 1+(n-1)d ,等比a n =a 1q n -1
3.等差(比)中项
如果在a 、b 中间插入一个数A ,使a 、A 、b 成等差(比)数列,则A 叫a 、b 的等差(比)中项.A =(a+b)/2或A =±ab
4.重要性质:
m+n=p+q ⇔ a m ·a n =a p ·a q (等比数列)a m +a n =a p +a q (等差数列) (m 、n 、p 、q ∈N*) 特别地 m+n=2p ⇔ a m +a n =2a p (等差数列) a m ·a n =a p 2 (等比数列)
5.等差数列前n 项和
等比数列前n 项和
6.如果某个数列前n 项和为Sn ,则
7.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值
(1)若a1>0,d <0,则S n 有最大值,n 可由 ⎩⎨⎧≥≥+0a 0a 1
n n (2)若a1<0,d >0,则S n 有最小值,n 可由 ⎩⎨⎧≤≤+0a 0a 1
n n 8.求数列的前n 项和S n ,重点应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1).倒序相加法:如果一个数列{a n },与首末两项等距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可采用把正着写和与倒着写和的两个和式相加,就得到一个常数列的和,这一求和的方法称为倒序相加法.
(2).错位相减法: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乘积组成,此时求和可采用错位相减法.
(3).分组转化法: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两项,或把数列的项“集”在一块重新组合,或把整个数列分成两部分,使其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这一求和方法称为分组转化法.
(4).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即数列的每一项都可按此法拆成两项之差,
()()⎩⎨⎧≥-==-2111n S S n S a n n n ()()d n n na n a a S n n 2
1211-+=+=()()
()⎪⎩⎪⎨⎧≠--==111111q q
q a q na S n n
在求和时一些正负项相互抵消,于是前n项的和变成首尾若干少数项之和,这一求和方法称为裂项相消法.
9. 三个模型:
(1)复利公式按复利计算利息的一种储蓄,本金为a元,每期利率为r,存期为x,则本利和y=a(1+r)x
(2).单利公式利息按单利计算,本金为a元,每期利率为r,存期为x,则本利和y=a(1+xr) (3).产值模型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平均增长率为p,对于时间x的总产值y=N(1+p) x
10.例、习题:
1.若关于x的方程x2-x+a=0和x2-x+b=0(a,b∈R且a≠b)的四个根组成首项为1/4的等差数列,则a+b的值为( )
A. 3/8
B. 11/24
C. 13/24
D. 31/72
2.在等差数列{a n}中,a2+a4=p,a3+a5=q.则其前6项的和S6为( )
(A) 5 (p+q)/4 (B) 3(p+q)/2 (C) p+q (D) 2(p+q)
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数列{a n}的前n项和是S n=n2+2n-1,则{a n}为等差数列
B.数列{a n}的前n项和是S n=3n-c,则c=1是{a n}为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
C.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D.等比数列{a n}是递增数列,则公比q大于1
4.等差数列{a n}中,a1>0,且3a8=5a13,则S n中最大的是( )
(A)S10 (B)S11 (C)S20 (D)S21
5.等差数列{a n}中,S n为数列前n项和,且S n/S m=n2/m2 (n≠m),则a n / a m值为( )
(A)m/n (B)(2m-1)/n (C)2n/(2n-1) (D)(2n-1)/(2m-1)
6.已知{a n}的前n项和S n=n2-4n+1,则|a1|+|a2|+…|a10|=( )
(A)67 (B)65 (C)61 (D)56
7.一个项数是偶数的等比数列,它的偶数项的和是奇数项和的2倍,又它的首项为1,且中间两项的和为24,则此等比数列的项数为()
(A)12 (B)10 (C)8 (D)6
8.计算机是将信息转换成二进制进行处理的,二进制即“逢2进1”,如(1101)2表示二进制数,将它转换成十进制形式是1×23+1×22+0×21+1×20=13,那么将二进制数(111…11)2 (16个1)位转换成十进制形式是
( )
(A) 217-2 (B) 216-2 (C) 216-1 (D)215-1
9.{a n}为等比数列,{b n}为等差数列,且b1=0,C n=a n+b n,若数列{C n}是1,1,5,…则{C n}的前10项和为___________.
10.如果b是a,c的等差中项,y是x与z的等比中项,且x,y,z都是正数,则(b-c)log m x+(c-a)log m y+(a-b)log m z=_______.
11.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n2+1,则a n=_________________.
12.四个正数成等差数列,若顺次加上2,4,8,15后成等比数列,求原数列的四个数.
13.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前n 项的和为S n ,且S 3,S 9,S 6成等差数列.
(1)求q 3的值;
(2)求证a 2,a 8,a 5成等差数列.
14.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2项和为354,前12项中偶数项和与奇数项和之比为32∶27,求公差d.
15.数列{a n }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S n 为前n 项的和,是否存在正常数c ,使
得 对任意的n ∈N +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16.一个首项为正数的等差数列中,前3项和等于前11项和,问此数列前多少项的和最大?
17.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首项a1>0,公比q >0.设数列{b n }的通项b n =a n+1+a n+2(n ∈N*),数列{a n }与{b n }的前n 项和分别记为A n 与B n ,试比较A n 与B n 的大小.
()()()c S c S c S n n n -=-+-++12lg 2
lg lg
18.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10=100,S 100=10,试求S 110.
19.已知数列{a n }和{b n }满足
(n ∈N +),试证明:{a n }成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是{b n }成等差数列.
20.已知数列{a n }中的a 1=1/2,前n 项和为S n .若S n =n 2a n ,求S n 与a n 的表达式.
21.在数列{a n }中,a n >0, 2Sn = a n +1(n ∈N) ①求S n 和a n 的表达式;
②求证: n a n a a b n n +++⋅++⋅+⋅= 21212121111321<+++n
S S S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