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设计01: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和设计原则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与规范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与规范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数据库成为了处理和管理数据的重要工具。
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效率、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设计的原则与规范,旨在帮助读者建立一个高质量的数据库系统。
一、原则:1. 数据库设计原则的第一个目标是满足用户需求。
在设计数据库时,要深入了解和分析用户的需求,确保数据库可以提供准确、全面和及时的数据,以支持用户的业务需求。
2. 数据库设计原则的第二个目标是简化和标准化。
数据库设计应遵循简单和标准化的原则,避免冗余和重复的数据。
通过正规化过程,将数据拆分为更小的、相互关联的实体,以减少数据存储和维护的开销。
3. 数据库设计原则的第三个目标是保证数据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
通过定义适当的主键、外键和约束条件,限制数据的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4. 数据库设计原则的第四个目标是提高性能。
在设计数据库时,应考虑通常的查询需求和频率,合理选择和优化索引、视图和查询语句,以提高数据库的查询和处理性能。
5. 数据库设计原则的第五个目标是考虑安全性。
保护数据的安全性是数据库设计不可忽视的方面。
通过权限控制、数据加密和备份策略等措施,保护敏感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二、规范:1. 表命名规范:表名应具备描述性,使用英文单词或缩写,避免使用特殊字符和关键词,尽量使用小写字母,可使用下划线分隔单词。
例如,学生表可以命名为 "students"。
2. 字段命名规范:字段名应具备描述性,使用英文单词或缩写,避免使用特殊字符和关键词,尽量使用小写字母,可使用下划线分隔单词。
例如,学生的姓名字段可以命名为 "student_name"。
3. 数据类型规范: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来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以节省空间和提高查询性能。
例如,使用整数类型来存储整数值,使用字符类型来存储文本值。
数据库设计原则
数据库设计原则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据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
数据库作为管理和组织数据的重要工具,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个合理有效的数据库设计,对于数据的存储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据库设计原则,以帮助你更好地设计和优化数据库。
一、数据完整性原则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为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实体完整性:每个表必须有一个唯一的主键来识别记录。
主键不允许为空,并且必须唯一标识每一行数据。
2. 属性完整性:字段的取值必须满足事先定义的约束条件,例如数据类型、长度等。
3. 参照完整性:在多个表之间建立关联关系时,必须保证外键的参照完整性。
即外键值必须存在于被参照表的主键中。
二、范式化原则范式化是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用于规范化数据模型。
常用的范式有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具体原则如下:1. 第一范式(1NF):对于一个关系模式R,如果R中的每一个属性的取值都是不可再分的,那么R就满足第一范式。
2. 第二范式(2NF):在满足第一范式的基础上,如果R中的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那么R就满足第二范式。
3. 第三范式(3NF):在满足第二范式的基础上,如果R中的非主属性不传递依赖于主键,那么R就满足第三范式。
范式化的设计可以避免数据冗余和更新异常,提高数据的存储效率和查询性能。
三、性能优化原则优化数据库性能是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优化原则:1. 合理选择数据类型:选择适合的数据类型可以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提高查询速度。
2. 创建索引:合理创建索引可以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
主要对经常被查询的字段进行索引创建。
3. 分区设计:对于大型数据库,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进行分区设计,以减少查询的范围,提高查询效率。
4. 缓存数据:对于经常查询的数据,可以缓存到内存中,以减少磁盘IO的次数,提高查询速度。
四、安全性原则数据库的安全性是保护数据免受未经授权访问和恶意攻击的重要因素。
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原则与技巧
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原则与技巧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运营的核心资产之一。
而数据库作为存储和管理数据的关键工具,其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性能、可扩展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因此,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原则与技巧对于开发高质量的应用程序和确保数据的高效管理至关重要。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1、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是指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准确、一致和可靠。
这包括实体完整性(确保表中的每行都有唯一的标识符)、参照完整性(确保表之间的关系正确)和域完整性(确保数据的值在预定义的范围内)。
例如,在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学生表中的学号必须是唯一的,课程表中的课程编号也必须是唯一的。
同时,成绩表中的成绩必须在 0 到 100 之间。
2、数据一致性数据一致性是指在数据库的不同部分和不同操作中,数据保持相同的含义和格式。
为了实现数据一致性,需要在设计时定义明确的数据规则和约束条件。
比如,在一个库存管理系统中,如果一个商品被出库,那么库存数量应该相应地减少,而且在任何查询库存的操作中,都应该得到相同的准确数量。
3、最小冗余冗余数据是指在数据库中多次重复存储相同的信息。
过多的冗余会导致数据不一致、存储空间浪费和更新操作的复杂性增加。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适当的冗余可以提高查询性能。
例如,在一个订单管理系统中,可以在订单详情表中存储商品的名称和价格,而不是每次查询都从商品表中获取,这样可以减少表连接的操作,但需要确保在商品信息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更新。
4、可扩展性设计的数据库应该能够轻松适应未来数据量的增长和业务需求的变化。
这意味着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可能的扩展方向,例如添加新的表、字段或关系。
例如,如果一个电商平台预计未来会增加新的商品类别,那么在设计数据库时应该预留足够的灵活性,以便能够方便地添加相关的表和字段。
5、性能优化数据库的性能是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这包括合理选择数据类型、创建合适的索引、优化查询语句等。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数据库的设计是软件开发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数据库的可靠性、易用性、灵活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关于数据库设计的原则:1.需求分析在数据库设计的开始阶段,需要对使用数据库的用户和应用进行仔细的需求分析。
这包括确定每个用户的数据使用需求以及用户如何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需求分析有助于确定数据库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功能要求。
2. 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在设计数据库时,需要确保数据保持一致和完整性。
数据一致性是指数据在不同的位置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保持一致。
而数据完整性是指保持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以确保数据库中不会出现任何无效或重复的数据。
3. 使用合适的数据类型选择正确的数据类型是保持数据库设计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方面。
选择不合适的数据类型会导致数据存在问题以及数据库性能受到影响。
4. 数据库的结构化按照某种结构去设计数据可以确保数据库保持一致和易于维护。
遵循结构化设计的原则,可以使更多的数据存放到单个表中,并且可以轻松地通过索引进行访问。
在数据库的具体实现过程中,设计必须包括具体的表结构,每个表中包含哪些字段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关联等。
5. 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敏感信息有安全威胁无疑。
这些包括账户信息、密码等等。
数据库的设计者应当使用安全保存的方式来储存密码。
过多的人存储密码可能导致泄密事件的发生。
最好的安全策略之一是对所有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另一种是对全局权限进行访问控制。
数据库管理员可以为每个用户或应用程序单独授权。
6. 数据库的性能优化数据库的设计是应考虑到性能方面的。
通过使用合适的数据缓存技术,功能强大的索引,存储空间优化等设计方式,可以如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响应时间,这些设计方法能让数据库处于一个高效的运行状态。
总之,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包括需求分析、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使用合适的数据类型、数据库的结构化、数据库的安全性以及数据库的性能优化。
数据库标准化设计原则分析
数据库标准化设计原则分析数据库标准化设计是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有效性和完整性。
标准化设计原则利用一系列规范和标准来规范数据库的设计,以确保数据库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数据库标准化设计原则进行分析,讨论其重要性以及常用的标准化设计方法。
一、数据库标准化设计的重要性数据库标准化设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一致性:通过标准化设计,可以消除重复数据,减少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确保数据库中存在单一版本的数据。
这样,当数据需要更新时,只需要更新一处即可,从而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2. 数据有效性:标准化设计可以规范数据的存储方式和约束条件,确保数据的有效性。
通过设置主键、外键和约束条件,可以防止非法数据的插入和更新,减少错误和异常数据的出现。
3. 数据完整性:通过设置关系和约束条件,可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例如,通过设置外键约束,可以保证相关表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
4. 数据安全性:标准化设计可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通过合理划分表和设置权限,可以限制用户的访问权限,从而保证数据库中的敏感数据不被非法获取。
二、数据库标准化设计的常用方法在进行数据库标准化设计时,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第一范式(1NF):第一范式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属性都是原子的,不可再分。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将重复项拆分成独立的表,消除数据冗余。
2. 第二范式(2NF):第二范式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非主属性都完全依赖于关键属性。
为了满足第二范式,可以将存储在多个表中的相关数据相互关联,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3. 第三范式(3NF):第三范式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关键属性。
为了实现第三范式,可以进一步拆分表,并通过设置外键关系来关联相关数据。
4. 泛化与特殊化:泛化和特殊化是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泛化是指将具有共同属性的表合并成一个更高层次的抽象表,从而消除数据冗余;特殊化是指从父表中派生出更具体的子表,以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数据库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来确保数据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数据库设计原则和方法,并探讨如何应用这些原则和方法来制定可靠的数据库设计。
1.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1)合理性原则数据库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数据库的规模、复杂度、数据处理效率、安全性、可维护性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数据库的合理性。
(2)一致性原则数据库中的数据必须保持一致性。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避免出现重复、模糊或冲突的数据,避免不完整或不正确的数据输入,避免数据冗余等问题。
(3)可扩展性原则随着数据库的使用不断增加,应该具备相应的扩展性。
设计时可以考虑设计数据表的扩张性、设计数据类型的扩展性等。
(4)安全性原则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的敏感数据,如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银行卡号等。
因此,数据库设计时必须确保数据的安全性,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加密、权限控制等。
2. 数据库设计的方法(1)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的第一步是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明确数据库的使用需求,包括数据存储、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以及统计分析和报表输出等。
(2)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二步。
在概念设计阶段,应该建立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明确数据库中需要存储的实体、实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属性。
(3)逻辑设计逻辑设计是对概念设计的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化。
在逻辑设计阶段,应该将实体-关系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确定关系的范式和主外键的关系。
(4)物理设计物理设计是将逻辑设计转换为关系数据库的实际物理结构。
在物理设计阶段,应该考虑数据的存储方式、查询效率、数据安全等问题。
3. 数据库设计的注意事项(1)避免数据冗余数据冗余会导致数据不一致、浪费存储空间等问题,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避免数据冗余。
(2)合理设置主键和外键主键和外键是关系数据库中的重要概念,应该合理设置主键和外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据量的不断增长,数据库设计成为了现代信息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数据库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遵循一些设计原则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创建出高效、稳定和易于管理的数据库系统。
本文将探讨数据库设计的一些重要原则,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
1. 数据一致性数据一致性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原则之一。
在设计过程中,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合理地定义实体、属性和关系,遵循数据库的范式,可以帮助减少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
同时,使用约束和触发器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例如使用主键、外键、唯一约束和检查约束等。
2. 数据库的可扩展性数据库在面对不断增长的数据量时,应该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
这就要求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考虑到系统未来的发展需求,合理地选择表结构、数据类型和索引等。
避免创建不必要的冗余数据和不必要的索引,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维护性。
此外,一些先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分布式数据库和分区表等功能,可以进一步提高数据库的扩展性。
3. 数据库的性能数据库的性能对于系统整体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设计数据库时,应该合理规划表之间的关系、索引的建立和查询语句的优化等。
合理地选择查询策略、优化SQL语句和使用缓存等方法,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效率和响应速度。
此外,定期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和优化,例如索引重建、表分区和数据压缩等,也是提高数据库性能的重要手段。
4. 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中存储了重要的商业数据和用户信息,因此数据库安全性非常重要。
在设计数据库时,要考虑到数据库的访问权限管理和用户认证的需求,合理地设置用户角色和权限。
同时,采取加密、备份和恢复等措施,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了防止数据库被未授权人员访问和攻击,要定期更新数据库系统和软件补丁,以及监控数据库的访问情况。
5. 数据库的易维护性数据库的易维护性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数据库的设计原则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数据库成为了信息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用户可以方便地管理和维护大量数据,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分析等诸多功能。
然而,要想实现高效的数据库管理,需要遵循一些重要的设计原则。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数据库的设计原则:高效性、统一性、灵活性和安全性。
一、高效性高效性是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一方面,高效的数据库设计应该考虑数据的读写速度、数据的压缩、数据的索引、数据的备份等方面。
举个例子,如果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那么就应该考虑对这些数据进行压缩,在保证数据精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数据存储的空间。
另一方面,数据库设计也应该考虑数据库的访问频率,数据库冗余和查询优化等方面。
举个例子,如果一种数据在数据表中的频率很高,那么这个数据就可以设置成数据库中的主键,充分发挥主键的查询优化功能,提高查询效率。
二、统一性统一性是数据库设计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一方面,数据库的表名、字段名、数据类型等应该保持统一,使得其他程序员或者程序能够轻松地读取和维护数据库;另一方面,数据库设计也应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举个例子,如果存在多个数据表,这些表之间的数据应该保持一致,也就是说,任何修改或者新增的数据都应该被更新到所有相应的表中,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三、灵活性灵活性是数据库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一方面,数据库设计应该支持业务需求的变化,而且能够快速适应新的数据类型、数据结构或者数据格式;另一方面,数据库设计也应该考虑数据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方便在未来进行数据的扩展和维护。
举个例子,如果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量较大,可以考虑对数据库进行分库分表,便于数据管理和维护。
另外,可以采用开放的数据格式和标准来保证数据库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四、安全性安全性是数据库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原则之一。
一方面,数据库应该采用安全的验证机制,通过用户名和密码来验证用户的身份;另一方面,数据库设计也应该考虑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泄露或者被篡改的情况发生。
数据库设计四大原则
数据库设计四大原则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特点,合理地组织和存储数据的过程。
数据库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数据库的性能、安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因此,数据库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保证数据库的高效运行和良好发展。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设计的四大原则,分别是范式化原则、安全性原则、可伸缩性与可扩展性原则和规范化原则。
一、范式化原则范式化原则是指将数据组织成多个关系表的过程,目的是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范式化原则有多个级别,从第一范式(1NF)到第五范式(5NF),每个级别都有一定的规则和要求。
一般情况下,数据库设计应该遵循第三范式(3NF),即满足以下条件:表内的每一个值都只能被表达一次,即不存在重复的列或行。
表内的每一行都应该被唯一的标识(有唯一键)。
表内不应该存储依赖于其他键的非键信息,即不存在传递依赖。
范式化原则可以有效地避免数据的插入异常、删除异常和更新异常,提高数据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但是,过度的范式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增加了表的数量和连接操作,降低了查询速度和易用性。
因此,在实际的数据库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和数据特点,适当地进行反范式化处理,即在满足范式化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冗余字段或合并表,以提高查询性能和用户体验。
二、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指保护数据库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修改或破坏的过程,目的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可用性。
安全性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库管理和使用人员权限分离,即根据不同的角色和职责,分配不同的访问权限和操作权限,避免权限滥用或泄露。
数据库采用合理的加密算法和认证机制,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
数据库定期进行备份和恢复,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数据库及时更新补丁和防火墙,防止数据库被攻击或入侵。
安全性原则是数据库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忽视了安全性原则,可能会导致数据泄露、损毁或丢失,给企业或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或风险。
数据库设计原则
引言概述:数据库设计是开发一个有效、高效和可扩展的数据库系统的关键步骤。
数据库设计原则是指在设计数据库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本文将详细阐述数据库设计原则的重要性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的几个主要方面。
正文内容:一、合理分析需求1.1 了解业务需求:在数据库设计之前,必须全面了解业务需求和系统功能,以确保数据库能够满足用户的要求。
1.2 收集数据:通过用户需求调研和数据收集,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包括字段、表、关系等,为数据库设计提供必要的信息。
1.3 数据库大小估算:根据数据量的大小和增长趋势,预估数据库的大小和性能需求,以便选择合适的硬件和数据库软件。
二、正确选择数据模型2.1 关系型数据库模型:关系型数据库是最常用的数据库模型,它以表格的形式存储数据,并通过键值进行关联。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各种范式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三、建立合理的结构和关系3.1 正规化设计:通过正规化设计,将表格分解为更小、更简化的结构,以消除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并提高数据库性能。
3.2 设定主键和外键:在数据库设计中,需要为每个表格指定主键以唯一标识记录,并通过外键与其他表格建立关系,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3.3 考虑索引:合理地设置索引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性能,但过多的索引会增加存储空间和对数据库的写入性能产生负面影响,需要在性能和存储空间之间进行权衡。
四、保证数据安全和完整性4.1 数据库备份:定期备份数据库以避免意外数据丢失。
备份策略应充分考虑数据库大小、增量备份和全量备份的平衡。
4.2 访问控制权限:为不同的角色和用户设置不同级别的数据库权限,限制对敏感数据的访问和修改,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4.3 完整性约束:通过设置触发器、约束和规则,限制数据的输入和更新,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始终保持一致和正确。
五、性能调优和扩展考虑5.1 查询优化:通过合理设计数据库结构、选择合适的索引和优化查询语句,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性能。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数据库设计是创建和维护数据库的过程,它是系统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一个合理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如下:1.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它是数据库设计中最基本的原则。
数据完整性可以通过定义关系约束、主键约束、外键约束等来保证。
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数据的完整性,以避免数据错误和冗余。
2.数据独立性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和应用程序之间的独立性。
在数据库设计中,应该将数据和应用程序分开设计,以便于修改和维护。
数据独立性可以通过使用视图、存储过程等技术实现,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3.数据冗余性数据冗余性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存储相同的数据。
数据冗余性不仅会浪费存储空间,而且容易导致数据的不一致性。
在数据库设计中,应该尽量避免数据冗余,以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安全性。
4.数据安全性数据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不被非法访问、修改或删除。
在数据库设计中,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如定义访问权限、加密存储、备份和恢复等,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5.数据可靠性数据可靠性是指系统能够正确地处理和存储数据。
在数据库设计中,应该采用合适的技术和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例如,定义适当的数据类型、采用合适的索引、优化查询语句等。
6.数据的易用性数据的易用性是指用户能够方便地访问和使用数据。
在数据库设计中,应该采用合适的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以便于用户查询和操作数据。
例如,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模型、定义合适的数据表和字段等。
7.数据的可扩展性数据的可扩展性是指系统能够方便地扩展和修改数据结构。
在数据库设计中,应该考虑到系统的未来发展,采用合适的数据模型和技术,以便于系统的扩展和升级。
8.数据的性能优化数据的性能优化是指通过优化数据库结构和查询语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在数据库设计中,应该采用合适的索引、分区、缓存等技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设计数据库需要遵循的原则
设计数据库需要遵循的原则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我们确保数据库的结构合理,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得到保障。
下面是设计数据库时需要遵循的一些原则:1. 数据库范式化数据库范式化是指按照一定规则将数据库的数据组织成合理的结构,以减少数据冗余。
范式化可以避免数据的重复存储,提高数据更新的效率,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常用的范式有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等。
2. 数据库表的结构清晰设计数据库时,应该将数据按照不同的属性进行划分,将相关的属性放在同一个表中。
每个表应该具有明确的主键,用于唯一标识每一条记录。
同时,还应该定义适当的外键,用于建立表与表之间的关系。
3. 数据库表的命名规范为了方便理解和查询,数据库表的命名应该具有一定的规范。
表名应该简洁明了,能够直观地反映出表所存储的数据的含义。
同时,表名应该使用小写字母,并使用下划线分隔单词,以增加可读性。
4. 数据库字段的命名规范数据库字段的命名应该具有一定的规范和一致性。
字段名应该能够准确地描述字段所代表的含义,同时应该避免使用过长或过于复杂的字段名。
字段名应该使用小写字母,并使用下划线分隔单词,以增加可读性。
5. 数据库索引的使用合理地使用索引可以提高数据库查询的效率。
在设计数据库时,应该根据查询的需求来选择适当的字段创建索引。
一般来说,主键字段和经常作为查询条件的字段是适合创建索引的。
6. 数据库表的关系设计在设计数据库时,应该合理地定义表与表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关系有一对一关系、一对多关系和多对多关系。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关系类型,并使用外键来建立关系。
7. 数据库的安全性设计在设计数据库时,应该考虑到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库应该设置合适的用户权限,限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和操作。
敏感数据应该进行加密存储,以防止数据泄露。
8.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为了防止数据丢失,数据库应该定期进行备份。
数据库设计的九大原则
数据库设计的九大原则作为一个数据库管理员或者开发人员,在进行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数据库的高效性、扩展性、安全性以及易用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数据库设计的九大原则。
1. 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在数据库中,不同的表之间需要保持一致性。
这意味着,每个表都应该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并且这个标识符应该在所有表中保持一致。
此外,如果某个表中的数据发生了改变,那么该表所关联的其他表中的数据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更新。
2. 数据库的可扩展性数据库的可扩展性是指当数据量增加时,数据库仍然能够保持高效性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这一点,数据库需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类型和索引。
此外,还需要进行合理的分区和优化来提高查询速度。
3. 数据库的安全性保障数据安全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
需要通过使用访问控制和加密等措施来确保数据的安全。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备份和数据恢复,以减少数据丢失或损坏的风险。
4. 数据库的易用性数据库设计需要考虑到数据库的易用性,使用户能够方便地访问数据。
需要提供易于使用、直观的界面和良好的文档,以减少用户学习数据库的成本。
5. 保持数据的完整性数据库中的数据应该始终处于有效状态,并且需要满足特定的限制和规则。
这就需要设置合适的检验约束,以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6. 数据库的标准化标准化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应该符合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这能够提高数据的维护和管理效率,并防止不必要的冗余数据。
需要遵守标准化原则,尤其是第一范式和第二范式。
7. 数据库的适当性数据库的设计应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
需要考虑数据的类型、大小、复杂度、访问模式等因素,并相应的进行技术选择。
需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库引擎、数据容量方案、操作系统、导入和导出工具等。
8. 数据库的稳定性稳定性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之一。
这意味着数据库需要有高可用性和可靠性。
应该采用冗余设计来保证数据库的可用性并预防数据丢失。
同时,还需要合理的规划容量和性能,来满足使用需求。
计算机软件数据库设计重要性以及原则研究
计算机软件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原则研究摘要:数据库设计在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过程总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研究的重点便是计算机软件设计过程中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原则,良好的数据库设计规范不仅能够简化计算机软件的开发难度,还能够提升系统的运行效果。
关键词:软件设计;数据库设计;dba中图分类号:tp393计算机软件在设计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数据库操作的相关内容,数据库设计已经成为了计算机软件设计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了支撑计算机软件系统运行的关键因素,数据库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计算机软件系统运行的是否稳定。
因此,数据库至关重要。
优秀的数据库设计在一个性能要求比较高的计算机软件应用程序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便是研究计算机软件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原则,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规范数据库的设计模式,能够使得程序员在设计数据库的过程中真正意义上明白数据库设计对于应用程序的重要性。
1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数据库设计是计算机软件设计的核心部分,由于计算机软件设计工程师的层次不同,导致不同的软件工程师在对于计算机软件设计的出发点的理解上并不相同,有些软件工程师更加注重的是业务功能模块的实现,在接收到应用程序的需求文档之后便迅速投入到软件开发的工作中,在数据库的设计上只用了较少的时间,并且思考的点仅仅注重在功能模块的实现[1],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思考数据库的性能以及后期维护等等。
数据库设计的这种不负责任模式通常是致命的,对于软件应用程序会留下非常多的隐患,这些隐患有可能会在程序开发过程中出现,也有可能会应用程序运行很久之后出现,造成应用程序崩溃,还有可能对于软件系统的后期维护工作带来非常多的麻烦,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再优化数据库或者修改等于应用程序重新开发,即浪费人力也浪费财力。
1.1不能满足需求。
数据库设计不能够满足业务需求,通常会带来非常大的改动,如果应用程序进入设计阶段,有可能导致系统崩溃。
1.2数据库性能比较低。
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及技巧
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及技巧数据库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数据库设计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之一。
好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企业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和系统的可扩展性,因此,数据库设计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及技巧。
一、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1. 数据库设计是信息系统的核心信息系统的设计离不开数据存储与处理,而数据库设计是信息系统的核心。
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具有较高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可以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2. 数据库设计能保证数据一致性数据一致性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
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可以确保数据存储的一致性,避免数据冗余和重复,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稳定的数据存储和管理。
3. 数据库设计能提高数据的安全性通过数据库设计,可以设置不同的用户权限和访问权限,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可以确保数据的可访问性和可控性,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合法性和完整性。
4. 数据库设计能提高数据库的性能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响应速度,避免数据库访问造成的效率和资源浪费,保证企业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行。
二、数据库设计的技巧1. 基于需求进行设计数据库设计应该基于用户需求进行设计,理解用户业务流程,了解业务需求,考虑用户操作的便捷性和数据操作的效率,将数据存储在规范的数据表中,确保数据的精确度和一致性。
2. 表关系的设计表关系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表关系时,应该考虑数据的一致性,确保数据表之间的关系清晰明确,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表主键和外键的设计需要统一规范,并根据具体业务需求设置不同的表关系。
3. 设计数据字段好的数据库设计需要注意数据字段的设计。
提高数据字段的规范和唯一性,并对不同的数据字段设置不同的数据类型和长度等约束条件。
4. 数据库命名规范命名规范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的命名规范可以提高数据库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并便于数据库的维护和管理。
在命名时,可以采用具体含义的命名,避免使用单个字母或数字来命名。
设计数据库需要遵循的原则
设计数据库需要遵循的原则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建立高效、可靠且易于维护的数据库系统。
以下是设计数据库需要遵循的一些原则:1. 数据库的一致性:数据库应该保持一致性,即数据在不同的地方之间保持一致。
这可以通过使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中的事务来实现。
2. 数据库的完整性:数据库应该保持完整性,即数据应该符合预定义的规则和约束。
这可以通过在数据库中定义适当的约束和触发器来实现。
3. 数据库的可扩展性:数据库应该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即能够在需要时轻松地添加新的数据和功能。
这可以通过使用合适的数据模型和设计范式来实现。
4. 数据库的性能:数据库应该具有良好的性能,即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处理大量的数据和并发访问。
这可以通过进行适当的索引、优化查询和使用缓存等技术来实现。
5. 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应该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即能够保护数据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修改或删除。
这可以通过使用合适的用户权限和访问控制机制来实现。
6. 数据库的灵活性:数据库应该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即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和技术环境。
这可以通过使用模块化的设计和遵循开放标准来实现。
7. 数据库的易用性:数据库应该具有良好的易用性,即能够方便地进行数据的输入、查询、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这可以通过使用直观的用户界面和提供合适的文档和培训来实现。
8. 数据库的可靠性:数据库应该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即能够在故障或错误发生时快速恢复并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这可以通过使用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机制、故障转移和冗余等技术来实现。
9. 数据库的可维护性:数据库应该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即能够方便地进行数据库结构的修改、数据的清理和维护等操作。
这可以通过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技术来实现。
10. 数据库的文档化:数据库应该有适当的文档记录,包括数据库设计文档、数据字典、用户手册等。
这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和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数据库。
设计数据库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数据库的一致性、完整性、可扩展性、性能、安全性、灵活性、易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文档化等。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和规范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和规范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并且方便后续的维护和扩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和规范,供读者参考。
一、遵循范式设计原则范式是数据库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定义了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方式。
遵循范式设计原则可以提高数据库的灵活性和规范性。
常见的范式有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
第一范式要求数据列是原子性的,即每个数据列都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数据单元。
这样可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第二范式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非主键列都必须完全依赖于主键。
如果存在非主键列只依赖于部分主键的情况,就需要将相关的非主键列提取出来创建新的表。
第三范式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非主键列都必须直接依赖于主键,而不能依赖于其他非主键列。
这样可以避免数据冗余和更新异常。
二、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在数据库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对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查询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不同的数据类型,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
例如,在存储整数数据时,可以选择int类型来节省存储空间和提高查询效率;而在存储小数时,可以选择float或double类型来确保精度;在存储字符串时,根据字符串的长度选择合适的varchar或char类型。
三、避免使用保留字和特殊字符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应避免使用保留字和特殊字符作为表名、字段名或约束名。
这样可以避免在查询和更新数据时出现语法错误或歧义。
通常,数据库管理系统会提供一份保留字的列表,设计人员可以参考该列表避免使用其中的保留字。
此外,还应避免使用特殊字符,以免引起解析错误或与系统命令冲突。
四、设立适当的索引索引是提高数据库查询性能的重要手段。
在数据库设计中,应设立适当的索引来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
一般来说,可以对主键字段和常用于查询的字段建立索引。
然而,索引也会增加数据库的存储空间和维护成本。
数据库系统设计原则
数据库系统设计原则数据库系统设计是构建高效、可靠和灵活的数据库系统的关键步骤。
在设计数据库系统时,需要遵循一些重要的原则,以确保数据库的稳定性和性能。
以下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的一些原则:1. 数据规范化数据规范化是将数据库设计为多个相关表的过程。
通过将数据分解为更小、更规范化的部分,可以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库的组织性和维护性。
常用的数据规范化形式包括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
2. 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为了确保数据完整性,可以使用约束和验证规则来限制和验证用户输入的数据。
常见的数据完整性保证方式包括主键约束、外键约束、唯一性约束、默认值约束等。
3. 数据安全数据安全是保护数据库中敏感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修改或破坏的重要方面。
为了确保数据安全,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合适的访问控制,加密和备份策略。
此外,还可以使用强密码和定期更新以增加数据库的安全性。
4. 性能优化性能优化是确保数据库系统运行高效的关键步骤。
为了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可以考虑以下方面:选择合适的索引,避免不必要的查询,合理设计数据库查询语句,定期清理无用的数据和索引,以及合理调整数据库服务器的配置参数。
5. 缓存和存储优化缓存和存储优化是通过合理利用内存和硬盘资源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可以通过使用缓存技术,如内存数据库或缓存服务器,来减少对磁盘IO的访问和提高数据的读取速度。
此外,还可以优化存储结构和使用合适的存储引擎来提高数据库的效率。
6. 容灾和备份策略容灾和备份策略是确保数据库系统对意外事故和故障具有恢复能力的关键措施。
应定期备份数据库,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的位置。
同时,应规划好容灾策略,保证在主服务器宕机或数据损坏时能够快速切换到备份服务器,并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可用性。
7.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是数据库系统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数据库应具备良好的扩展能力,以适应业务的发展和增长。
数据库设计的重要原则
数据库设计的重要原则数据库设计是构建数据库原型的一个过程,该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原则。
了解和遵守数据库设计的重要原则可以帮助数据库设计人员创建一个优质的数据库,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稳定性,减少发生错误的几率。
下面将重点介绍一些数据库设计的重要原则。
1. 规范化规范化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和核心。
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去除数据冗余和维护一组表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维护性。
数据冗余是指在多个表中保存相同数据的情况,这会导致数据更新和维护难度增大,浪费存储空间,影响数据库性能。
规范化的过程将重复数据分解到相关表中,以减少数据的冗余和重复。
2. 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安全性是数据库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尤其是在面对一些敏感数据的时候。
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机密性,数据库设计的人员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比如用户验证和鉴别,数据加密,网络安全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防止非法入侵,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库性能数据库性能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原则,它涉及到数据库的速度、可扩展性和容错性。
数据的持久性、高效查询和并发控制等方面都会影响数据库的性能。
为了保证数据库的效率,数据库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合理的数据结构、索引的使用、数据的压缩等方案。
4. 数据库架构数据库架构是数据库设计的另一个核心原则。
它是指数据的组织形式、结构和数据流。
数据库架构的目的是为数据库的本质特征提供支持,促进数据库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最终的功能性。
合理的数据库架构可以使数据库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5.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是数据库设计人员必须考虑的最后一个原则。
在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以应对各种灾害和故障,比如机器故障、数据丢失、操作者失误等。
此外,恢复可以帮助数据库维护人员在必要时快速恢复数据库的原始状态,并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功能性。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库成为了各类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无论是企业的业务管理、在线购物平台,还是社交媒体应用,都依赖于高效、准确和可靠的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数据。
而一个良好的数据库设计是确保数据库能够满足业务需求、提高性能、保证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关键。
那么,数据库设计都有哪些基本原则呢?一、数据完整性原则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准确、一致和可靠。
这意味着数据应该符合预定的规则和约束条件,避免出现错误或不一致的情况。
首先,实体完整性要求每个表都有一个主键,主键的值必须唯一且不能为空。
主键用于唯一标识表中的每一行数据,确保不会出现重复的记录。
例如,在一个“用户表”中,“用户ID”可以作为主键,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 ID。
其次,参照完整性确保了表之间的关系准确无误。
当一个表中的外键引用另一个表的主键时,被引用的主键值必须存在。
比如,在“订单表”中有一个“用户ID”的外键,那么这个“用户ID”必须在“用户表”的主键中存在。
最后,域完整性规定了每个列的数据类型、取值范围和约束条件。
例如,一个“年龄”列应该是整数类型,并且取值范围在合理的范围内。
二、数据一致性原则数据一致性意味着在数据库的不同部分和不同操作中,数据的表现应该是一致的。
这包括逻辑一致性和时间一致性。
逻辑一致性要求数据在逻辑上是合理和正确的。
例如,如果一个订单状态从“未支付”变为“已支付”,那么相应的支付金额和支付时间等信息也应该更新并且符合逻辑。
时间一致性则关注数据在时间维度上的准确性。
例如,在记录交易数据时,交易发生的时间应该准确无误,并且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存储和处理。
为了确保数据一致性,通常需要使用事务来处理一系列相关的操作。
事务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ACID 特性),可以保证一组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从而避免数据处于不一致的中间状态。
三、数据冗余最小化原则数据冗余是指在数据库中多次重复存储相同的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和设计原则
发布时间: 2012-10-31 09:31 作者: wangpeng047 来源: 51Testing软件测试网采编
字体: 小中大| 上一篇下一篇| 打印| 我要投稿| 推荐标签:软件开
发数据库
说起数据库设计,相信大家都明白怎么回事,但说起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
我想大家也只是停留在概念上而已,到底如何重要?怎么重要呢?今天就将我
至今为止的理解向大家阐述下。
一个不良的数据库设计,必然会造成很多问题,轻则增减字段,重则系统
无法运行。
我先来说说数据库设计不合理的表现吧:
1、与需求不符
因为这个原因造成的改动量往往是最大。
如果进入编码阶段的话,很可能
会直接让你崩溃掉。
2、性能低下
含有大数据量的表之间的关联过多;没有合理的字段设计来用于查询而造
成的SQL查询语句很复杂;对于大数据量的表没有采用有效的手段去处理;滥
用视图等。
3、数据完整性丧失
含有主外键关系的表之间关联字段的设计方式不合理,造成更新与删除操
作后程序容易出错或不完善;使用了已经删除或丢失掉的数据。
4、可扩展性性太差
表设计的与业务绑定的太紧密、单一,造成表的可拓展性、可修改性太差,
无法新需求的要求。
5、非必要数据冗余量太大
没用的垃圾数据存储过多,不仅占用资源,还影响查询效率。
6、不利于计算或统计
缺少必要的联系性或统计性字段或用于计算统计的字段分散于多个表中,造成计算统计的步骤繁琐,甚至无法计算统计。
7、没有详尽的数据记录信息
缺少必要的字段,造成无法跟踪数据变化、用户操作,也无法进行数据分析。
8、表之间的耦合性太大
多张表之间关联的过于紧密,造成一张表发生变化而影响到其他表。
9、字段设计考虑不周
字段长度过短或字段类型过于明确,造成可发挥、可拓展的空间太小。
大多数的程序员对于软件开发的出发点认识不是很明确,总是认为实现功能才是重要的,在简单了解完基本需求后就急忙进入编码阶段,对于数据库设计思考的比较少、比较简单,大多设计都只停留在表面上,这往往是要命的,会为系统留下很多隐患。
要么是写代码开发过程中才发现问题,要么就是系统上线运转后没多久就出现问题,还有可能给后期维护增加了很多工作量。
如果到了那个时候再想修改数据库设计或进行优化等同于推翻重来。
数据库是整个软件应用的根基,是软件设计的起点,它起着决定性的质变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对数据库设计高度重视起来,培养设计良好数据库的习惯,是一个优秀的软件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条件!
那么我们要做到什么程度才是对的呢?下面就说说数据库设计的原则:
1、数据库设计最起码要占用整个项目开发的40%以上的时间
数据库是需求的直观反应和表现,因此设计时必须要切实符合用户的需求,要多次与用户沟通交流来细化需求,将需求中的要求和每一次的变化都要一一体现在数据库的设计当中。
如果需求不明确,就要分析不确定的因素,设计表时就要事先预留出可变通的字段,正所谓“有备无患”。
2、数据库设计不仅仅停留于页面demo的表面
页面内容所需要的字段,在数据库设计中只是一部分,还有系统运转、模块交互、中转数据、表之间的联系等等所需要的字段,因此数据库设计绝对不是简单的基本数据存储,还有逻辑数据存储。
3、数据库设计完成后,项目80%的设计开发在你脑海中就已经完成了
每个字段的设计都是有他必要的意义的,你在设计每一个字段的同时,就应该已经想清楚程序中如何去运用这些字段,多张表的联系在程序中是如何体现的。
换句话说,你完成数据库设计后,程序中所有的实现思路和实现方式在你的脑海中就已经考虑过了。
如果达不到这种程度,那当进入编码阶段后,才发现要运用的技术或实现的方式数据库无法支持,这时再改动数据库就会很麻烦,会造成一系列不可预测的问题。
4、数据库设计时就要考虑到效率和优化问题
一开始就要分析哪些表会存储较多的数据量,对于数据量较大的表的设计往往是粗粒度的,也会冗余一些必要的字段,已达到尽量用最少的表、最弱的表关系去存储海量的数据。
并且在设计表时,一般都会对主键建立聚集索引,含有大数据量的表更是要建立索引以提供查询性能。
对于含有计算、数据交互、统计这类需求时,还要考虑是否有必要采用存储过程。
5、添加必要的(冗余)字段
像“创建时间”、“修改时间”、“备注”、“操作用户IP”和一些用于其他需求(如统计)的字段等,在每张表中必须都要有,不是说只有系统中用到的数据才会存到数据库中,一些冗余字段是为了便于日后维护、分析、拓展而添加的,这点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黑客攻击,篡改了数据,我们便就可以根据修改时间和操作用户IP来查找定位。
6、设计合理的表关联
若多张表之间的关系复杂,建议采用第三张映射表来关联维护两张表之间的关系,以降低表之间的直接耦合度。
若多张表涉及到大数据量的问题,表结构尽量简单,关联也要尽可能避免。
7、设计表时不加主外键等约束性关联(物理永久性)
,系统编码阶段完成后再添加约束性关联(逻辑临时性)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团队并行开发,减少编码时所遇到的问题,表之间的关系靠程序来控制。
编码完成后再加关联并进行测试。
不过也有一些公司的做法是干脆就不加表关联。
8、选择合适的主键生成策略
主键生成策略大致可分:int自增长类型(identity、sequence)、手动增长类型(建立单独一张表来维护)、手动维护类型(如userId)、字符串类型(uuid、guid)。
int型的优点是使用简单、效率高,但多表之间数据合并时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手动增长类型和字符串类型能很好解决多表数据合并的问题,但同样也都有缺点:前者的缺点是增加了一次数据库访问来获取主键,并且又多维护一张主键表,增加了复杂度;而后者是非常占用存储空间,且表关联查询的效率低下,索引的效率也不高,跟int类型正好相反。
终上所述,我们可见数据库设计在整个软件开发的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我说的设计原则的第一点,数据库与需求是相辅相成的,我经常把软件开发比作汽车制造。
汽车制造会经过图纸设计,模型制作,样车制造,小批量试生产,最后是批量生产等步骤。
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后一过程是建立在前一过程正确的前提基础之上的。
如果在图纸设计阶段发现了一个纰漏,我们可以重新进行图纸设计,如果到了样车制造阶段发现这个错误,那么我们就要把从图纸设计到样车制造的阶段重来,越到后面发现设计上的问题,所付出的代价越大,修改的难度也越大。
数据库设计难度其实要比单纯的技术实现的难很多(自主研究能力),他充分体现了一个人的全局设计能力和掌控能力,所以在今后的项目中大家一定要着重培养这方面的能力,这里我将我的经验分享给了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