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的原则与技巧

合集下载

数据库数据模型设计与规范

数据库数据模型设计与规范

数据库数据模型设计与规范数据库是组织和存储数据的重要工具,而数据模型则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部分。

一个好的数据模型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扩展性,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数据模型设计的原则和规范,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建议。

一、概述数据库数据模型是描述数据库中数据结构和关系的图形化表示。

它通过定义实体、属性和关系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和组织数据。

一个合理的数据模型应该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 数据完整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避免数据冗余和不一致的情况。

2. 数据访问性能:优化数据库的读写操作,提高数据库的响应速度。

3. 数据扩展性:便于数据库的升级和扩展,适应业务的变化和发展。

4. 数据安全性:确保数据库的数据不会被非法访问、篡改或丢失。

二、数据模型设计原则在进行数据库数据模型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规范化:通过规范化设计,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分解成更小的表,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一致性。

2. 实体和属性的定义:确定数据库中的实体和属性,并为它们分配适当的数据类型和长度。

3. 主外键关系:通过定义主外键关系,建立不同表之间的连接,确保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4. 索引的使用:为数据库中的常用查询字段添加索引,加快查询的速度。

5. 数据安全性:在数据库设计中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包括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加密等。

三、数据库数据模型设计规范在实际进行数据库数据模型设计时,还需要遵守一些规范和约定,以确保数据库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1. 表和字段命名规范:使用有意义的表和字段名称,避免使用过长或过于复杂的名称。

可以使用下划线或驼峰命名法。

2. 主键设计:每个表都应该有一个主键来唯一标识每条记录。

常见的主键设计方式包括自增主键、GUID、业务相关的唯一标识等。

3. 字段类型和长度的选择:根据具体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字段类型和长度。

避免使用过大或过小的字段长度,浪费存储空间或导致数据溢出。

系统数据库设计

系统数据库设计

系统数据库设计引言系统数据库设计是指为一个系统设计和创建数据库的过程。

数据库是一个组织数据的集合,可以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数据。

在一个系统中,数据库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进行数据的存储和检索,还可以支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业务操作。

一个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并支持系统的需求变化。

本文将介绍系统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用的数据库设计原则和技巧。

为什么系统数据库设计很重要?系统数据库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功能。

一个糟糕的数据库设计可能导致数据冗余、不一致和重复,使系统运行缓慢、容易出错,甚至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相反,一个良好的数据库设计能够合理组织和管理数据,优化数据的存储和检索,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同时,数据库设计也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安全性,确保系统能够满足未来的需求,并保护用户的数据不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在进行系统数据库设计时,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和技巧,以确保数据库的质量和完整性。

1. 数据库正规化(Normalization)数据库正规化是将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成逻辑结构的过程。

正规化通过分解表和建立适当的关联关系,消除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正规化通常分为一到五个范式,每个范式规定了一组规则和要求,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标准化。

2. 数据库建模(Database Modeling)数据库建模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使用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等工具,将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属性和关系映射到数据库中的表、列和关联上。

数据库建模可以帮助设计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系统的需求和数据结构,提供一个高层次的视图,指导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

3. 设计规范和标准(Design Standards)在进行系统数据库设计时,制定和遵循一些设计规范和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规范和标准可以确保数据库的一致性和规范性,同时简化开发和维护的工作,减少错误和风险。

掌握数据库设计与编码的基本原则

掌握数据库设计与编码的基本原则

掌握数据库设计与编码的基本原则数据库设计与编码是软件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性能、稳定性以及可维护性。

在进行数据库设计与编码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可靠性。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数据库设计与编码的基本原则。

1.数据库设计原则:1.1.数据库范式化:在设计数据库时,应该尽量遵循范式化设计原则,将数据分解成逻辑上相关的表,避免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1.2.数据库表的规范命名:数据库表和字段的命名应该具有描述性,能够准确表达其所存储的数据内容,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命名或者无意义的缩写。

1.3.设计合适的主键和外键:每个表应该有一个唯一的主键来标识记录,同时需要使用外键来建立表之间的关联关系,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1.4.优化查询性能:在设计数据库时,需要考虑到系统的查询需求,合理设计索引和查询语句,以提高系统的查询性能。

1.5.考虑数据存储和访问的效率:在设计数据存储结构时,应该考虑到数据的访问频率和存储位置,尽量减少数据的冗余和无效存储。

2.数据库编码原则:2.1.避免硬编码:在编写数据库查询语句时,应该避免硬编码数据,尽量使用参数化查询,以防止SQL注入攻击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2.2.合理使用事务:在进行数据库操作时,需要使用事务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将多个数据库操作视为一个原子操作,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2.3.避免过度使用存储过程和触发器:存储过程和触发器能够提高数据库的处理效率,但过度使用会使数据库结构复杂难以维护,应该谨慎使用。

2.4.数据库连接池的管理:在编写数据库连接代码时,需要合理管理数据库连接池,避免频繁的连接和断开操作,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2.5.合理使用缓存:在对数据库进行读取操作时,可以通过缓存技术来提高读取效率,但需要注意缓存的更新和失效,避免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数据库设计与编码是软件开发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设计和编码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范式化设计、规范命名、优化查询性能、避免硬编码、合理使用事务等,以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可靠性。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的基本原则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的基本原则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的基本原则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管理的核心工具,也是各种应用系统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一个好的数据库应该具备良好的性能、高效的数据存储和操作方式、良好的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等特点,而这些特点都和数据库的设计和规范化密切相关。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数据库设计的核心是数据模型,其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减少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性,同时保留所有必要的数据。

为此,需要提出以下基本原则:1、数据独立性原则数据独立性原则是指在高级别的数据模型中定义的数据结构应该对低级别的数据模型进行抽象和隐藏,从而降低数据的依赖性。

这样,可以实现数据结构的更改不会引起更多的数据结构更改,也避免了重复的工作以及数据依赖式发生故障的风险等问题。

2、关系模型原则关系模型原则是指将数据存储在逻辑表中,并使用关系模型来表示表格之间的关系。

这样,可以灵活地进行查询和分析,并支持实体间的关系建立和维护。

同时,还可以通过自然键或逻辑键来保证数据准确性。

3、规范化原则规范化原则是指对非规范化数据表进行规范化操作,从而尽可能地消除数据冗余和避免数据冗余和建立数据关系。

这种规范化操作是一个良好的数据库设计的重要基础。

规范化的目标是将表格进行分解,避免数据冗余,并确保在不同的表格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减少数据泄露和数据不一致性。

在规范化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某些规则对原始数据进行分解和重构,使它们符合标准的数据模式。

规范化的步骤如下:第一范式:确保表格中的每个字段只包含独立的数据,不重复和不冗余第二范式:确保表格中的每个字段都受到唯一键约束的限制,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第三范式:确保表格中的每个字段依赖于表格的整个键,从而避免数据的传递依赖4、完整性约束原则完整性约束原则是指对数据库中所有的数据应用强制性的数据有效性规则,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等。

这些规则包括基础数据类型的限制、数据存在型键值限制以及所有数据之间的统一性和一致性限制等,都是确保数据正确和确保数据完整的重要因素。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技巧引言:数据库设计是构建一个高效、灵活和可靠的数据库系统的基础。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数据库设计已成为各个行业的核心要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旨在帮助读者了解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的关键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需求分析和数据建模需求分析是数据库设计的起点。

在开始设计之前,我们必须充分了解系统需求,包括用户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数据建模方法,如实体-关系模型(ERM)或统一建模语言(UML)等,来表示系统中的实体、属性和关系。

通过数据建模,我们可以对数据的结构和一致性进行初步概括。

二、选择适当的数据模型在数据库设计中,选择适当的数据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常用的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

根据业务需求和性能要求,我们应该选择最适合的数据模型。

在大多数情况下,关系模型是最受欢迎的选择,因为它具有简单的结构和灵活的查询语言。

三、规范化数据库结构规范化是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它旨在消除数据冗余和不一致。

规范化的过程包括将数据拆分为更小、更清晰的关系,并通过主键和外键来建立关系。

常用的规范化形式有第一到第五范式。

但我们需记住,过度规范化可能导致性能问题,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保持平衡。

四、优化查询性能查询性能是一个关键的考虑因素,尤其是对于大型数据库系统。

设计师应该优化查询语句,使用索引来加速查询,并避免不必要的数据访问。

此外,合理使用缓存、分区和并行处理等技术,也能有效提升查询性能。

五、确保数据安全和完整性数据安全和完整性是数据库设计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设计师应该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访问控制和加密,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此外,使用约束和触发器等机制,可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唯一性和有效性。

六、灵活的扩展和演化能力数据库系统需要具备灵活的扩展和演化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设计师应将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作为设计原则。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与规范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与规范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与规范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数据库成为了处理和管理数据的重要工具。

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效率、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设计的原则与规范,旨在帮助读者建立一个高质量的数据库系统。

一、原则:1. 数据库设计原则的第一个目标是满足用户需求。

在设计数据库时,要深入了解和分析用户的需求,确保数据库可以提供准确、全面和及时的数据,以支持用户的业务需求。

2. 数据库设计原则的第二个目标是简化和标准化。

数据库设计应遵循简单和标准化的原则,避免冗余和重复的数据。

通过正规化过程,将数据拆分为更小的、相互关联的实体,以减少数据存储和维护的开销。

3. 数据库设计原则的第三个目标是保证数据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

通过定义适当的主键、外键和约束条件,限制数据的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4. 数据库设计原则的第四个目标是提高性能。

在设计数据库时,应考虑通常的查询需求和频率,合理选择和优化索引、视图和查询语句,以提高数据库的查询和处理性能。

5. 数据库设计原则的第五个目标是考虑安全性。

保护数据的安全性是数据库设计不可忽视的方面。

通过权限控制、数据加密和备份策略等措施,保护敏感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二、规范:1. 表命名规范:表名应具备描述性,使用英文单词或缩写,避免使用特殊字符和关键词,尽量使用小写字母,可使用下划线分隔单词。

例如,学生表可以命名为 "students"。

2. 字段命名规范:字段名应具备描述性,使用英文单词或缩写,避免使用特殊字符和关键词,尽量使用小写字母,可使用下划线分隔单词。

例如,学生的姓名字段可以命名为 "student_name"。

3. 数据类型规范: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来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以节省空间和提高查询性能。

例如,使用整数类型来存储整数值,使用字符类型来存储文本值。

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原则与技巧

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原则与技巧

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原则与技巧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运营的核心资产之一。

而数据库作为存储和管理数据的关键工具,其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性能、可扩展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因此,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原则与技巧对于开发高质量的应用程序和确保数据的高效管理至关重要。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1、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是指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准确、一致和可靠。

这包括实体完整性(确保表中的每行都有唯一的标识符)、参照完整性(确保表之间的关系正确)和域完整性(确保数据的值在预定义的范围内)。

例如,在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学生表中的学号必须是唯一的,课程表中的课程编号也必须是唯一的。

同时,成绩表中的成绩必须在 0 到 100 之间。

2、数据一致性数据一致性是指在数据库的不同部分和不同操作中,数据保持相同的含义和格式。

为了实现数据一致性,需要在设计时定义明确的数据规则和约束条件。

比如,在一个库存管理系统中,如果一个商品被出库,那么库存数量应该相应地减少,而且在任何查询库存的操作中,都应该得到相同的准确数量。

3、最小冗余冗余数据是指在数据库中多次重复存储相同的信息。

过多的冗余会导致数据不一致、存储空间浪费和更新操作的复杂性增加。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适当的冗余可以提高查询性能。

例如,在一个订单管理系统中,可以在订单详情表中存储商品的名称和价格,而不是每次查询都从商品表中获取,这样可以减少表连接的操作,但需要确保在商品信息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更新。

4、可扩展性设计的数据库应该能够轻松适应未来数据量的增长和业务需求的变化。

这意味着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可能的扩展方向,例如添加新的表、字段或关系。

例如,如果一个电商平台预计未来会增加新的商品类别,那么在设计数据库时应该预留足够的灵活性,以便能够方便地添加相关的表和字段。

5、性能优化数据库的性能是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这包括合理选择数据类型、创建合适的索引、优化查询语句等。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是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它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方式来组织、管理和存储数据。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它可以用来管理学校的学生信息、教师信息、课程信息等重要数据。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1. 定义数据需求:首先需要明确数据库需要存储什么样的数据,比如学生的个人信息、成绩信息、选课信息等。

这样可以帮助确定数据库的表和字段的设计。

2. 设计合理的表结构:每个表代表一个实体,例如一个学生表,一个教师表等。

每个表应该包含与实体相关的字段,比如学生表可以包含学生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字段。

表之间可以通过关联字段建立关系,比如学生表和选课表可以通过学生编号关联起来。

3. 制定规范的数据命名规则:为了方便数据库的管理和使用,需要为表、字段、索引等命名规范。

命名应具有一致性和可读性,这样可以提高数据库的可维护性。

4. 设计适当的字段类型和长度:根据数据的类型和长度来选择合适的字段类型,比如字符串类型、数字类型、日期类型等。

字段的大小应该能够满足数据存储的需求,但也不能过度浪费存储空间。

5. 设计适当的索引:索引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性能,通过在字段上创建索引,可以快速地定位到符合条件的记录。

需要根据数据库的查询需求来设计适当的索引。

数据库管理的技巧1.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防止数据的丢失。

备份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全量备份或增量备份,并且要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可靠的位置。

2. 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中的数据通常是敏感的,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可以对数据库进行访问控制,只允许授权用户进行访问。

此外,还可以采用数据加密等方法来增加数据的安全性。

3. 数据库性能优化:通过合理的索引设计、优化查询语句等方式,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性能。

还可以定期进行数据库的维护,例如重新组织表、优化数据库参数等。

4. 数据库监控与优化:监控数据库的运行情况,例如数据库的空间使用、查询性能等。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数据库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来确保数据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数据库设计原则和方法,并探讨如何应用这些原则和方法来制定可靠的数据库设计。

1.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1)合理性原则数据库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数据库的规模、复杂度、数据处理效率、安全性、可维护性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数据库的合理性。

(2)一致性原则数据库中的数据必须保持一致性。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避免出现重复、模糊或冲突的数据,避免不完整或不正确的数据输入,避免数据冗余等问题。

(3)可扩展性原则随着数据库的使用不断增加,应该具备相应的扩展性。

设计时可以考虑设计数据表的扩张性、设计数据类型的扩展性等。

(4)安全性原则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的敏感数据,如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银行卡号等。

因此,数据库设计时必须确保数据的安全性,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加密、权限控制等。

2. 数据库设计的方法(1)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的第一步是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明确数据库的使用需求,包括数据存储、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以及统计分析和报表输出等。

(2)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二步。

在概念设计阶段,应该建立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明确数据库中需要存储的实体、实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属性。

(3)逻辑设计逻辑设计是对概念设计的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化。

在逻辑设计阶段,应该将实体-关系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确定关系的范式和主外键的关系。

(4)物理设计物理设计是将逻辑设计转换为关系数据库的实际物理结构。

在物理设计阶段,应该考虑数据的存储方式、查询效率、数据安全等问题。

3. 数据库设计的注意事项(1)避免数据冗余数据冗余会导致数据不一致、浪费存储空间等问题,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避免数据冗余。

(2)合理设置主键和外键主键和外键是关系数据库中的重要概念,应该合理设置主键和外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的原则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的原则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的原则数据库设计是构建一个高效、可靠且易于维护的数据库系统的重要步骤。

规范化则是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达到最佳组织和结构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的原则。

一、数据库设计原则1. 数据库需求分析:在设计数据库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数据库需求分析,了解业务需求、数据量估计、系统性能要求等。

通过深入了解需求,可以为数据库的设计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2. 实体和关系建模:实体和关系建模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

实体表示具有独立身份的对象,而关系则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

常用的实体关系模型有实体关系图(E-R图)、关系模式、关系图等。

通过建立实体和关系的模型,可以清晰地描述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和关系。

3. 数据库范式理论:数据库设计中的规范化是一种优化数据结构的方法。

数据库范式理论定义了一系列规则,用于规范化数据库中的数据。

常见的数据库范式有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等。

遵循范式规则,可以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4. 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是确保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的重要原则。

数据完整性可以通过定义数据的约束和触发器来实现。

例如,定义字段的数据类型、大小限制、主键约束、外键约束等,可以减少非法和不一致的数据。

二、规范化的原则1. 第一范式(1NF):确保每个数据库表中的字段都是原子的,即不可再分。

每个字段应该只包含一个值,避免重复的字段或包含多个值的字段。

2. 第二范式(2NF):在满足1NF的基础上,确保每个非主键字段都直接依赖于整个主键,而不是依赖于主键的一部分。

如果存在非主键字段与主键的部分依赖关系,应该将其分离到另一个表中。

3. 第三范式(3NF):在满足2NF的基础上,确保每个非主键字段都不传递依赖于主键。

如果存在非主键字段之间的传递依赖关系,应该将其分离到另一个表中。

4. 其他范式:除了1NF、2NF、3NF,还有更高级的范式,如BCNF(巴斯-科德范式)和4NF(第四范式)。

数据库选型与架构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数据库选型与架构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数据库选型与架构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导言: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数据的重要性无可忽视。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数据库是管理和存储数据的核心工具。

选择合适的数据库以及设计良好的架构是确保数据安全、高效运行以及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关键决策。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选型与架构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帮助您在面对众多选项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一、数据库选型的原则1. 数据需求分析:在选择数据库之前,首先需进行全面的数据需求分析。

具体而言,需要了解数据的类型(结构化、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容量、访问模式、数据完整性以及处理速度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全面了解数据需求,才能选择合适的数据库。

2. 产品评估:在选择数据库时,可以从开源数据库和商业数据库两个方面考虑。

开源数据库具有可裁剪、高拓展性的优点,而商业数据库在事务处理和数据敏感性方面的安全性更高。

在评估数据库时,需考虑其可扩展性、性能、稳定性、安全性以及社区支持等方面的因素。

3. 性价比评估:除了功能和性能,还需综合考虑数据库的许可费用、维护成本以及人员培训成本等因素。

有时候,免费开源的数据库可能比付费商业数据库更适合特定的项目。

要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哪款数据库在长期运营中具有良好的性价比。

4. 技术支持与服务:数据库的选型不仅仅在于产品本身的功能,还需考虑供应商提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了解数据库供应商的可靠性、响应时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扩展服务等,对于长期运营来说至关重要。

5. 跨平台兼容性:随着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跨平台兼容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选择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的数据库,可以保证系统能够灵活地在不同环境下运行,提高开发效率和协作能力。

二、架构设计的原则与方法1. 数据库范式设计:设计数据库时,应尽量符合数据库范式设计的原则,以达到有效的数据组织和查询性能。

首先,需设计适当的数据表结构,将数据按照属性分解为不可再分的子元素;其次,设计外键关联建立关系;还需避免冗余数据以及多值数据等不符合范式的设计。

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的基本原则

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的基本原则

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的基本原则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是构建高效、可扩展和易维护数据库系统的关键步骤。

通过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可以保证数据库结构的合理性和一致性,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以下是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的一些基本原则:1.数据库设计原则:-概念模型:在设计数据库之前,首先需要通过概念建模来理清楚系统的实体、属性和关系。

概念模型通常采用E-R图表示,有助于对业务规则和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

-数据库范式:数据库设计应尽可能遵循范式规则,即将数据按照不同的层次组织,减少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

常用的范式有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等,每一层次的范式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和优缺点。

-正规化:正规化是指将大的数据库表逐步分解为较小的、精确度更高的表,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查询效率。

正规化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即第一正规化(1NF)、第二正规化(2NF)、第三正规化(3NF)、BC范式和第四正规化(4NF)等。

2.数据库规范化的步骤:-第一范式(1NF):确保每个字段都是原子性的,即不能再分解成更小的数据单元。

每个字段应该包含一个唯一的值,并与其他字段无关。

-第二范式(2NF):确保每个非主键字段完全依赖于主键,而不是依赖于部分主键。

在2NF中,每个非主键字段应该仅与主键直接相关,而不是间接相关。

-第三范式(3NF):确保每个非主键字段只与主键相关,而不与其他非主键字段相关。

在3NF中,每个非主键字段都应该只与主键有直接关系,而不是通过其他非主键字段间接相关。

- BC范式:确保每个非主键字段只与候选键有关,而不与其他非主键字段相关。

在BC范式中,每个非主键字段仅与候选键相关,而不是间接相关。

3.数据库规范化的优点:-数据一致性:通过合理的数据库规范化,可以避免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始终保持一致性。

-数据更新效率:规范化可以减少数据的重复存储和更新操作,提高数据的更新效率和性能。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数据库设计是指在数据库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对数据库的结构、组成和关系进行规划的过程。

它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础,也是保证数据库系统高效运行和数据安全的前提。

为了实现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

一、数据库设计的原则1.规范化原则规范化是指为了使数据不产生冗余和不一致现象而对数据库中的关系进行优化。

规范化的目的是通过将数据划分为更小的表结构,从而减少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的发生。

数据库规范化的核心是通过消除数据冗余,使每个数据项只出现在一个表中,并且确保数据存储完整,不重复。

2.一致性原则一致性是指在数据库设计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一致性原则是数据库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在设计数据库时,数据必须符合特定的规则和约束条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唯一性。

3.可扩展性原则可扩展性是指在数据库设计中,必须考虑到未来的扩展和变化。

数据库的设计必须能够支持新需求和扩展,同时又能适应变化和发展,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接口透明原则数据库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到接口的透明性,要保证接口的简单易用,并且容易被应用程序所调用。

只有考虑到接口的透明性,才能让系统的使用变得更加方便和高效。

二、数据库设计的方法1.分层设计方法分层设计是指将数据库设计分为三层: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界面层。

其中,数据层是指数据库物理结构,业务逻辑层是指应用程序中的处理逻辑,界面层是指用户界面设计。

分层设计的优点是可以清晰地区分数据库的不同层级,方便维护和管理。

2.实体关系模型设计方法实体关系模型是指数据库中不同实体之间的关系。

实体是指数据库中的具体对象,实体关系模型是指通过实体之间的关系来表达数据之间的联系。

数据库设计师通过建立实体之间的关系来建立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数据。

3.面向对象设计方法面向对象设计是指利用面向对象的技术来完成数据库设计和建模。

面向对象设计与传统的关系数据库设计相比,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可以更好地解决一些复杂的关系问题。

多租户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技巧

多租户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技巧

多租户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技巧多租户数据库是一种用于支持多个租户共享一个数据库实例的设计模式。

在现代云计算环境中,多租户数据库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架构选择,它能够为不同的客户提供独立的数据隔离、安全性和灵活性。

本文将讨论多租户数据库的设计原则以及应用技巧,并介绍几种常见的实现方法。

第一部分:设计原则1. 数据隔离: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不同租户的数据应该被隔离开来,不允许跨租户的数据访问。

可以通过为每个租户分配独立的数据库模式或模块来实现这种隔离。

2. 共享架构:多租户数据库应该支持多个租户共享同一个实例,以降低硬件和维护成本。

为了实现这种共享,数据库设计应该考虑租户间的资源隔离和性能隔离,以确保一个租户的活动不会对其他租户产生负面影响。

3. 安全性和权限管理:在多租户数据库中,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租户应该拥有自己的安全策略和访问权限控制机制,以确保数据的隐私和完整性。

数据库管理员应该能够管理和监控不同租户的权限,并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和授权保护。

4. 弹性伸缩:多租户数据库应该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弹性。

随着租户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数据库应该能够自动调整资源和处理能力,以适应变化的需求。

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容错性和可用性。

第二部分:应用技巧1. 多租户架构选择:在设计多租户数据库时,需要选择适合的架构。

常见的选择包括共享模式、虚拟模式和分布式模式。

共享模式使用一个数据库实例,不同租户之间共享相同的表和数据结构,但通过权限控制进行隔离。

虚拟模式在同一个实例中创建多个虚拟的数据库,每个租户都有自己的数据库实例。

分布式模式将不同租户的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实例或地理位置上,可以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可伸缩性。

2. 数据分区和索引:为了提高查询性能,应该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区和索引。

可以按照租户或基于时间等属性将数据进行分区,以减少查询的范围。

同时,为常用的查询字段创建索引,可以加快查询速度。

3. 云原生技术的应用:云原生技术如容器化和自动化管理可以提供更好的灵活性和可伸缩性。

数据库表设计原则技巧

数据库表设计原则技巧

1. 原始单据与实体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它们是一对一的关系:即一张原始单据对应且只对应一个实体。

在特殊情况下,它们可能是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关系,即一张原始单据对应多个实体,或多张原始单据对应一个实体。

这里的实体可以理解为基本表。

明确这种对应关系后,对我们设计录入界面大有好处。

〖例1〗:一份员工履历资料,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中,就对应三个基本表:员工基本情况表、社会关系表、工作简历表。

这就是“一张原始单据对应多个实体”的典型例子。

2. 主键与外键一般而言,一个实体不能既无主键又无外键。

在E-R 图中, 处于叶子部位的实体, 可以定义主键,也可以不定义主键(因为它无子孙), 但必须要有外键(因为它有父亲)。

主键与外键的设计,在全局数据库的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

当全局数据库的设计完成以后,有个美国数据库设计专家说:“键,到处都是键,除了键之外,什么也没有”,这就是他的数据库设计经验之谈,也反映了他对信息系统核心(数据模型)的高度抽象思想。

因为:主键是实体的高度抽象,主键与外键的配对,表示实体之间的连接。

3. 基本表的性质基本表与中间表、临时表不同,因为它具有如下四个特性:(1) 原子性。

基本表中的字段是不可再分解的。

(2) 原始性。

基本表中的记录是原始数据(基础数据)的记录。

(3) 演绎性。

由基本表与代码表中的数据,可以派生出所有的输出数据。

(4) 稳定性。

基本表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的,表中的记录是要长期保存的。

理解基本表的性质后,在设计数据库时,就能将基本表与中间表、临时表区分开来。

4. 范式标准基本表及其字段之间的关系, 应尽量满足第三范式。

但是,满足第三范式的数据库设计,往往不是最好的设计。

为了提高数据库的运行效率,常常需要降低范式标准:适当增加冗余,达到以空间换时间的目的。

〖例2〗:有一张存放商品的基本表,如表1所示。

“金额”这个字段的存在,表明该表的设计不满足第三范式,因为“金额”可以由“单价”乘以“数量”得到,说明“金额”是冗余字段。

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一、引言数据库设计是指从现实世界中选取有意义的数据,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和设计数据库结构,以支持应用系统对数据的存储、操作和管理。

在数据库设计中,规范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其目的是消除冗余数据,提高数据存储的效率和完整性。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二、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1.数据一致性在数据库设计中,要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这意味着相同的数据在数据库中只能存储一次,不会出现数据冗余或者不一致的情况。

一致性原则可以通过合理地划分数据表和设定相应的主键外键关系来实现。

2.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必须符合既定的约束条件。

在数据库设计中,可以通过定义字段的数据类型、长度和相关的约束条件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例如,可以设定主键字段不能为空,或者设置外键字段的引用完整性约束。

3.数据灵活性在数据库设计中,要考虑到数据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和变化。

例如,可以采用灵活的数据模型,如关系型、面向对象和NoSQL等,以满足不同类型的数据存储和查询需求。

4.性能和效率数据库设计应该考虑到性能和效率方面的要求。

这包括设计适当的索引,避免过多的联接操作和合理划分表和分区等。

同时,在数据库设计中,还可以考虑选择合适的存储引擎和优化查询语句,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效率。

三、数据库规范化的基本原则1.第一范式(1NF)第一范式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字段不可再分,每个字段只能存储一个属性的值。

在第一范式中,每个字段都具有原子性。

例如,对于一个"学生"表,应该将"姓名"和"性别"等属性分开存储,不要将它们放在一个字段中。

2.第二范式(2NF)第二范式要求数据库表中的非主键字段必须完全依赖于主键,而不能依赖于部分主键。

如果某个表中存在非主键字段只依赖于部分主键的情况,应该将这部分字段单独提取出来,建立一个新的表。

数据库表分区的设计原则和使用技巧

数据库表分区的设计原则和使用技巧

数据库表分区的设计原则和使用技巧数据库表分区是一种将表按照某一列或几列进行拆分成多个子表的技术。

通过分区可以提高查询性能、简化数据管理、增强数据安全性等。

在设计和使用数据库表分区时,有许多原则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最佳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数据库表分区的设计原则和使用技巧。

一、设计原则1. 数据量和查询频率:根据表的数据量和查询频率来确定需要分区的列。

如果表的数据量非常大,并且常数频繁查询的列,可以考虑按照该列进行分区。

例如,如果一个订单表的数据量非常大,并且经常按照日期范围查询数据,可以考虑按照日期进行分区。

2. 数据的局部性原则:根据数据的访问模式来进行分区。

如果查询通常只涉及到某个分区的数据,可以将这些相关的数据放在同一个分区中。

这样可以提高查询性能,并且减少在多个分区之间的数据传输。

3. 存储限制:如果数据库存储有限,可以考虑按照表的大小来进行分区。

将较大的分区放在较大的存储分区中,将较小的分区放在较小的存储分区中。

4. 数据访问控制:根据不同的访问权限将数据放在不同的分区中。

当某些用户仅需要访问特定的数据时,可以将这些数据放在单独的分区中,并限制他们的访问权限。

二、使用技巧1. 分区列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列作为分区列是至关重要的。

分区列应该是经常查询的列,并且满足数据量大、数据分布均匀的特点。

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分区列,例如日期、地区或者用户等。

2. 分区策略的选择:根据分区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分区策略。

常见的分区策略包括范围分区、列表分区和哈希分区。

范围分区适用于具有连续性的数据,列表分区适用于具有离散性的数据,而哈希分区适用于均匀分布的数据。

3. 分区切分规则的调整: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会发现初始的分区切分规则不合理或者需要调整。

可以通过分区合并、分区拆分和分区重建等方式来调整分区切分规则。

通过动态调整分区切分规则可以更好地满足业务需求。

4. 查询性能的优化:针对分区表的查询性能进行优化是业务系统优化的重要环节。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和规范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和规范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和规范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并且方便后续的维护和扩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和规范,供读者参考。

一、遵循范式设计原则范式是数据库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定义了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方式。

遵循范式设计原则可以提高数据库的灵活性和规范性。

常见的范式有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

第一范式要求数据列是原子性的,即每个数据列都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数据单元。

这样可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第二范式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非主键列都必须完全依赖于主键。

如果存在非主键列只依赖于部分主键的情况,就需要将相关的非主键列提取出来创建新的表。

第三范式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非主键列都必须直接依赖于主键,而不能依赖于其他非主键列。

这样可以避免数据冗余和更新异常。

二、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在数据库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对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查询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不同的数据类型,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

例如,在存储整数数据时,可以选择int类型来节省存储空间和提高查询效率;而在存储小数时,可以选择float或double类型来确保精度;在存储字符串时,根据字符串的长度选择合适的varchar或char类型。

三、避免使用保留字和特殊字符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应避免使用保留字和特殊字符作为表名、字段名或约束名。

这样可以避免在查询和更新数据时出现语法错误或歧义。

通常,数据库管理系统会提供一份保留字的列表,设计人员可以参考该列表避免使用其中的保留字。

此外,还应避免使用特殊字符,以免引起解析错误或与系统命令冲突。

四、设立适当的索引索引是提高数据库查询性能的重要手段。

在数据库设计中,应设立适当的索引来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

一般来说,可以对主键字段和常用于查询的字段建立索引。

然而,索引也会增加数据库的存储空间和维护成本。

数据库设计中的表结构规范与设计原则

数据库设计中的表结构规范与设计原则

数据库设计中的表结构规范与设计原则数据库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用于存储、管理和访问数据。

在数据库设计中,表结构是其中一个关键方面,它决定了数据的组织方式、存储形式和操作方式。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设计中的表结构规范与设计原则。

一、表结构规范1. 表名规范:表名应具有描述性,能够准确反映表所存储数据的含义。

表名应使用单数形式,并使用下划线或者驼峰命名法来分隔单词。

2. 字段命名规范:字段名应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过长的命名。

字段命名应使用小写字母,并使用下划线或者驼峰命名法来分隔单词。

3. 主键规范:每个表都应该有一个主键,用于唯一标识表中的每一行数据。

主键字段应该是简洁、唯一且不可更改的。

4. 外键规范:在设计数据库时,需要考虑数据之间的关联性。

外键用于建立表之间的关联关系,应使用与被引用表的主键类型和长度一致的字段。

5. 数据类型规范: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来存储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数据类型包括整型、浮点型、字符型、日期型等。

在选择数据类型时,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避免浪费存储空间。

6. 索引规范:索引是提高查询速度的重要手段。

在设计表结构时,应考虑哪些字段需要建立索引以及何时建立索引。

需要注意的是,索引也会占用存储空间,并且在插入、更新和删除数据时会增加额外的开销,因此需要权衡利弊。

二、表结构设计原则1. 单一职责原则:每个表应该只包含与其职责相关的字段。

表的职责应尽量单一,避免冗余和重复存储。

2. 数据唯一性原则:在设计表结构时,需要保证数据的唯一性。

可以通过设定主键、唯一约束或者联合约束来实现。

3. 数据完整性原则: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是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可以通过外键约束、默认值约束、验证规则等手段实现。

4. 规范化原则:规范化是设计数据库表结构时必须考虑的一项原则。

规范化的目的是消除数据冗余、提高数据存储效率和维护效率。

常用的规范化范式有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等。

后端开发中的数据库设计和优化

后端开发中的数据库设计和优化

后端开发中的数据库设计和优化数据库设计和优化是后端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一个良好的数据库设计能够提高系统的查询速度,减少资源占用,而数据库优化则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同时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

本文将从数据库设计原则、常见设计模式和优化技巧等方面来详细介绍后端开发中的数据库设计和优化。

一、数据库设计原则1.数据库设计的核心是满足系统的需求,因此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需要充分了解需求,明确系统的功能和业务流程。

只有在了解系统需求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数据库的设计和优化工作,避免盲目行动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2.数据库设计应该遵循范式化的设计原则,将数据以最小的冗余度和依赖度进行组织,达到数据的整合和共享。

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应该尽量将同类的数据存放在一起,避免数据的重复存储,从而提高系统的查询效率,并减少数据更新时的风险。

3.数据库设计应该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在数据库设计时应该尽量减少对数据结构和业务逻辑的依赖,这样可以方便系统在未来的演进和升级。

4.在数据库设计时,需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合理的数据库设计能够有效的防止数据的损坏和丢失,以及数据的非授权访问。

二、数据库设计模式1.关系型数据库设计模式关系型数据库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数据库类型,它采用了数据表、数据行和数据列的结构,通过主键和外键关系来实现数据的关联。

在关系型数据库设计中,常见的设计模式包括实体-关系模型、范式化设计和反规范化设计等。

实体-关系模型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库设计模式,它通过定义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来描述系统的数据模型。

范式化设计是一种数据结构化设计模式,它通过消除数据的冗余和依赖关系来优化数据库的性能。

反规范化设计是一种以提高查询性能为目的的设计模式,它通过增加数据冗余以减少查询的连接和计算,实现系统性能的提升。

2.非关系型数据库设计模式非关系型数据库是一种新兴的数据库类型,它不采用数据表和关系的概念,而是采用键-值对、文档型和列族等数据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设计
概要:
数据库是企业信息的核心,其应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水平。

选择了一个高性能的数据库产品不等于就有一个好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如果数据库系统设计不合理,不仅会增加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程序的编程和维护的难度,而且还会影响系统实际运行的性能。

主要涉及数据库各种性能优化技术,从而避免磁盘I/O瓶颈、减少CPU利用率、大内存的设置和减少资源竞争。

大型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要复杂得多,因此在设计、开发过程中,除了要遵循数据库范式理论、增加系统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外,还要在总体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布式设计,紧紧把握集中控制、统一审核的基本原则,保证数据库设计结构紧凑、分布平衡、定位迅速。

数据库设计考虑工作
一、成立数据小组
大型数据库数据元素多,在设计上有必要成立专门的数据小组。

由于数据库设计者不一定是使用者,对系统设计中的数据元素不可能考虑周全,数据库设计出来后,往往难以找到所需的库表,因此数据小组最好由熟悉业务的项目骨干组成。

数据小组的职能并非是设计数据库,而是通过需求分析,在参考其他相似系统的基础上,提取系统的基本数据元素,担负对数据库的审核。

审核内容包括审核新的数据库元素是否完全、能否实现全部业务需求;对旧数据库(如果存在旧系统)的分析及数据转换;数据库设计的审核、控制及必要调整。

二、设计原则
1.规范命名。

所有的库名、表名、域名必须遵循统一的命名规则,并进行必要说明,以方便设计、维护、查询。

2.控制字段的引用。

在设计时,可以选择适当的数据库设计管理工具,以方便开发人员的分布式设计和数据小组的集中审核管理。

采用统一的命名规则,如果设计的字段已经存在,可直接引用;否则,应重新设计。

(必免出现不同位置的多义项目字段,如A表分类,类型) 3.表重复控制。

在设计过程中,如果发现大部分字段都已存在,开发人员应怀疑所设计的库表是否已存在。

通过对字段所在库表及相应设计人员的查询,可以确认库表是否确实重复。

4.必要的讨论。

数据库设计完成后,数据小组应与相关人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来熟悉数据库,从而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控制或从中获取数据库设计的必要信息。

三、设计技巧
1.分类拆分数据量大的表。

(1)(根据数据析分不同表)对于经常使用的表(如某些参数表或代码对照表),由于其使用频率很高,要尽量减少表中的记录数量。

(分好主从关系表的关系)例如,银行的户主账表原来设计成一张表,虽然可以方便程序的设计与维护,但经过分析发现,由于数据量太大,会影响数据的迅速定位。

如果将户主账表分别设计为活期户主账、定期户主账及对公户主账等,则可以大大提高查询效率。

(2)(数据库级的分割)发现某个表的记录太多,例如超过一千万条,则要对该表进行水平分割。

水平分割的做法是,以该表主键PK的某个值为界线,将该表的记录水平分割为两个表。

若发现某个表的字段太多,例如超过八十个,则垂直分割该表,将原来的一个表分解为两个表。

2.索引设计。

对于大的数据库表,合理的索引能够提高整个数据库的操作效率。

在索引设计中,索引字段应挑选重复值较少的字段;在对建有复合索引的字段进行检索时,应注意按照复合索引字段建立的顺序进行。

例如,如果对一个5万多条记录的流水表以日期和流水号为序建立复合索引,由于在该表中日期的重复值接近整个表的记录数,用流水号进行查询所用的时间接近3秒;而如果以流水号为索引字段建立索引进行相同的查询,所用时间不到1秒。

因此在大型数据库设计中,只有进行合理的索引字段选择,才能有效提高整个数据库的操作效率。

3.避免长事务。

对单个大表的删除或插入操作会带来大事务,较好的解决方法是,把整个事务分解成几个较小的事务,再由应用程序控制整个系统的流程。

这样,如果其中某个事务不成功,则只需重做该事务,因而既可节约时间,又可避免长事务。

(可减少排它锁时间)
4.将SQL的中的计算放在数据库这处理,最后才入库增加到表,这是电信计费系统的设计。

5.必免采用自增主键,不利数据的移植、及对业务主键不明而造成不易理解,增加开发难度及错误率。

6、
SQL的优化
1、多线程并发访问数据库(合并SQL:查询+更新,查询+增加的SQL)
2、在使用面向数据的SQL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时,尽量采取优化算法。

(distinct改写成Exist)(in 语句改写成多个=式)
数据库设计
概要:
基于第三范式的数据库表的基本设计,建立主键和索引的策略和方案,然后从数据库表的扩展设计和库表对象的放置等角度概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优化方案。

1.基本表的设计规范是第三范式(3NF)。

第三范式的基本特征是非主键属性只依赖于主键
属性。

基于第三范式的数据库表设计具有很多优点:一是消除了冗余数据,节省了磁盘存储空间;二是有良好的数据完整性限制,即基于主外键的参照完整限制和基于主键的实体完整性限制,这使得数据容易维护,也容易移植和更新;三是数据的可逆性好,在做连接(Join)查询或者合并表时不遗漏、也不重复;四是因消除了冗余数据(冗余列),在查询(Select)时每个数据页存的数据行就多,这样就有效地减少了逻辑I/O,每个Cash 存的页面就多,也减少物理I/O;五是对大多数事务(Transaction)而言,运行性能好;六是物理设计(Physical Design)的机动性较大,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

2.主键(Primary Key):主键被用于复杂的SQL语句时,频繁地在数据访问中被用到。

一个
表只有一个主键。

主键应该有固定值(不能为Null或缺省值,要有相对稳定性),不含代码信息,易访问。

把常用的列作为主键才有意义。

短主键最佳(小于25bytes),主键的长短影响索引的大小,索引的大小影响索引页的大小,从而影响磁盘I/O。

主键分为自然主键和人为主键。

自然主键由实体的属性构成,自然主键可以是复合性的,在形成复合主键时,主键列不能太多,复合主键使得Join*作复杂化、也增加了外键表的大小。

人为主键是,在没有合适的自然属性键、或自然属性复杂或灵敏度高时,人为形成的。

人为主键一般是整型值(满足最小化要求),没有实际意义,也略微增加了表的大小;
但减少了把它作为外键的表的大小。

3.外键(Foreign Key):外键的作用是建立关系型数据库中表之间的关系(参照完整性),
主键只能从独立的实体迁移到非独立的实体,成为后者的一个属性,被称为外键。

4. 索引(Index):利用索引优化系统性能是显而易见的,对所有常用于查询
中的Where子句的列和所有用于排序的列创建索引,可以避免整表扫描或访问,在不改变表的物理结构的情况下,直接访问特定的数据列,这样减少数据存取时间;利用索引可以优化或排除耗时的分类*作;把数据分散到不同的页面上,就分散了插入的数据;主键自动建立了唯一索引,因此唯一索引也能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即实体完整性);索引码越小,定位就越直接;新建的索引效能最好,因此定期更新索引非常必要。

索引也有代价:有空间开销,建立它也要花费时间,在进行Insert、Delete和Update*作时,也有维护代价。

索引有两种:聚族索引和非聚族索引。

一个表只能有一个聚族索引,可有多个非聚族索引。

使用聚族索引查询数据要比使用非聚族索引快。

在建索引前,应利用数据库系统函数估算索引的大小。

5. 锁:锁是并行处理的重要机制,能保持数据并发的一致性,即按事务进
行处理;系统利用锁,保证数据完整性。

因此,我们避免不了死锁,但在设计时可以充分考虑如何避免长事务,减少排它锁时间,减少在事务中与用户
的交互,杜绝让用户控制事务的长短;要避免批量数据同时执行,尤其是耗时并用到相同的数据表。

锁的征用:一个表同时只能有一个排它锁,一个用户用时,其它用户在等待。

若用户数增加,则Server的性能下降,出现“假死”现象。

如何避免死锁呢?从页级锁到行级锁,减少了锁征用;给小表增加无效记录,从页级锁到行级锁没有影响,若在同一页内竞争有影响,可选择合适的聚族索引把数据分配到不同的页面;创建冗余表;保持事务简短;同一批处理应该没有网络交互。

6. 查询优化规则
①尽可能少的行;
②避免排序或为尽可能少的行排序,若要做大量数据排序,最好将相关数据
放在临时表中*作;用简单的键(列)排序,如整型或短字符串排序;
③避免表内的相关子查询;
④避免在Where子句中使用复杂的表达式或非起始的子字符串、用长字符
串连接;
⑤在Where子句中多使用“与”(And)连接,少使用“或”(Or)连接;
⑥利用临时数据库。

在查询多表、有多个连接、查询复杂、数据要过滤时,
可以建临时表(索引)以减少I/O。

但缺点是增加了空间开销。

7. 分割表分为水平分割表和垂直分割表两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