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境消毒效果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330d42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9.png)
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目的为确保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部门的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
三、组织架构1. 成立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医务科、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后勤保障科等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2. 设立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办公室,负责全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和监督。
四、监测项目和频次1. 监测项目: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消毒后物品等的监测。
2. 监测频次:(1)空气监测:洁净手术室及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科室每月监测一次,其他科室每季度监测一次。
(2)物体表面监测:每季度对重点部门如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科、手术室等进行监测,其他科室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医务人员手监测:每月对重点部门如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科、手术室等进行监测,其他科室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4)使用中消毒液监测:每月对所有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监测。
(5)消毒后物品监测:每月对所有消毒后的物品进行监测。
五、监测方法和标准1. 监测方法:(1)空气监测:采用沉降法进行监测。
(2)物体表面监测:采用棉拭子涂抹法进行监测。
(3)医务人员手监测:采用棉拭子涂抹法进行监测。
(4)使用中消毒液监测:采用生物指示物法进行监测。
(5)消毒后物品监测:采用棉拭子涂抹法进行监测。
2. 监测标准:(1)空气监测:细菌总数≤500cfu/m³,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2)物体表面监测:细菌总数≤5cfu/m²,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3)医务人员手监测:细菌总数≤1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4)使用中消毒液监测:细菌总数≤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5)消毒后物品监测:细菌总数≤5cfu/m²,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医院环境、物品清洁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物品清洁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f05278e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2.png)
XXXX医院环境、物品清洁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制度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保证医院环境、消毒灭菌设备、医疗器械、器具、物品等消毒灭菌效果合格。
1、重点部门导管室、ICU、手术室、产房、消毒供应中心、新生儿病房、血液透析室、口腔科门诊、消化内镜室、急救中心、检验科、血库、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手术室、肿瘤血液病房等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卫生及使用中的消毒液每季度监测一次,普通病房、换药室、检查室等当疑有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与环境境污染有关时进行相关项目监测。
2、透析用水细菌培养每月一次,内毒素监测每季度一次,化学污染物监测每年一次。
3、消化内镜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一次,监测数量不少于5条,少于5条应全部监测。
4、压力蒸汽灭菌、干热灭菌、低温等离子灭菌(1)工艺监测:每锅登记温度、压力、时间、锅次、物品、消毒员等。
(2)化学监测:常规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3)压力蒸汽灭菌B-D试验:每日一次。
生物监测:每周一次,有植入物时每锅进行生物监测;低温等离子灭菌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灭菌循环的生物监测。
5、紫外线(1)日常监测:登记照射时间、累计使用时间、使用人签名,每周一次擦拭记录。
(2)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
(3)监测仪器每年校正一次。
6、消毒剂(1)化学指示卡监测:含氯消毒剂、戊二醛等易挥发消毒剂每日监测。
(2)生物监测:消毒剂(如碘伏、乙醇等)每季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菌。
高效消毒剂(如戊二醛、邻苯二甲醛)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7、清洁用品:地巾、布巾、洗涤织物每季度进行监测,不得检出致病菌。
8、污水、污物(1)污水处理活性氧浓度监测每日2次。
(2)每月进行粪大肠杆菌监测及沙门氏菌监测。
9、所有监测质量控制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监测结果超标项目,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消毒措施,复检结果质量控制合格。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持续改进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5d4eb0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82.png)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持续改进制度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作为重要的诊疗场所,其消毒灭菌效果越来越受到关注。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持续改进制度是保障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该制度的实施。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方式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保障医院环境卫生安全的重要手段,主要有以下方式:1.测定消毒剂和杀菌剂浓度。
医院消毒剂和杀菌剂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浓度使用,否则会影响其消毒效果。
因此,监测医院消毒剂和杀菌剂浓度是必要的。
2.细菌培养和鉴定。
医院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只有通过细菌培养和鉴定才能准确评估消毒灭菌效果。
3.生物指标监测。
生物指标监测主要是通过检测某些生物的存活情况来评估消毒灭菌效果。
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评价指标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评价指标是评估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关键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测定消毒剂浓度。
消毒剂浓度是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其浓度合格率是评价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2.消毒区域表面细菌数。
消毒区域表面细菌数能够反映医院环境卫生状况,其合格率也是评价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3.物品接触回收箱中细菌数。
物品接触回收箱是医院环境中重要的储存物品的场所,因此,物品接触回收箱中细菌数对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评估也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持续改进制度实施方案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持续改进制度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详细的消毒灭菌监测方案。
该方案应包括监测方式、监测频率、监测内容等具体细节,确保监测工作全面、准确。
2.建立健全的监测数据管理系统。
监测数据应及时、准确地录入系统,并及时生成监测报告,为后续分析和判断提供依据。
3.对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监测结果应综合分析,找出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主要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4.加强监测质量的管理。
包括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制定监测质量评价标准、建立监测数据反馈机制等。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2d63f15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0.png)
04
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和改进措施
监测结果分析
监测指标
对医院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时,应关注微生物数量、 菌落数等关键指标,确保 消毒效果达到预期标准。
监测频率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合理 安排消毒效果监测的频率, 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 整改。
监测方法
采用合适的监测方法,如 采样、培养、计数等,确 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臭氧消毒注意事项
臭氧对人体有害,使用时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臭氧浓度过高 导致中毒事件发生。
03
消毒效果监测标准和流程
监测标准
1 2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根据国家卫生部发布的消毒技术规范,对医院消 毒效果进行监测,确保达到规定的消毒合格标准。
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根据医疗行业和地方的相关标准,结合医院实际 情况,制定具体的消毒效果监测标准。
THANKS
感谢观看
要点二
未来展望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消毒效果监测水平,建议医院加强制度 建设,完善消毒流程和操作规范;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 高消毒意识和操作技能;加强监管力度,定期开展消毒效 果监测和评估工作;同时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 消毒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经验的 积累,相信医院消毒效果监测工作将得到持续改进和提升 。
01
02
03
04
热力消毒
利用高温或高压对物品进行消 毒,如压力蒸汽灭菌法、干热
灭菌法等。
紫外线消毒
利用紫外线照射物品表面进行 消毒,适用于空气、表面和物
品的消毒。
过滤除菌
通过过滤介质去除空气或液体 中的微生物,如医用空气净化
器等。
机械清洗
利用机械力去除物品表面的污 垢和微生物,如超声波清洗等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ca7f309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9.png)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1.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及重点部门如手术部、内科监护室、外科监护室、急诊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及 NICU、消毒供应中心、胃肠镜室、口腔科、急诊科、检验科等部门每季度进行环境卫生学及消毒效果(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抽查监测一次。
对普通科室每年抽查监测一次。
2.各科对本科室重点区域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依据《医院消毒、灭菌环境监测质控标准》要求进行微生物学自测。
细菌菌落总数应符合国家《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3.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相关部门的环境卫生学有关时应随时进行监测;增加采样点,查找、分析原因。
4.若发现医院感染暴发可能与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有关时,应增加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频率及内容。
5.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生物监测,使用中的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使用中消毒剂有效浓度应符合使用要求,连续使用的消毒液每天使用前应进行有效浓度的监测。
若怀疑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与消毒剂有关时,及时进行微生物监测。
6.临床科室新增设空气净化设施使用时,应及时进行相关的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结果应达标。
7.紫外线灯管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照射强度检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使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
紫外线照射强度检测应每半年进行一次,使用中灯管强度:≥30W 直管型≥70uw/cm2;30W 高强度≥180uw/cm2。
8.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及其它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后的内镜应每月进行微生物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9.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对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消毒的物品抽样检查,若医院感染暴发与相应物品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
10.灭菌效果监测: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消毒供应中心负责监测。
10.1物理监测(工艺监测):每锅进行,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进行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3484ce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9.png)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是为了确保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的卫生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以下是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的详细内容:一、目的和原则1. 目的:通过对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评价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剂是否有效、消毒效果是否达标,以及掌握医院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影响因素。
2. 原则: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应遵循科学性、规范化、持续性和改进性原则,确保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的卫生安全。
二、监测项目和标准1.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及环境外表、医务人员手的监测。
(1)空气监测:对洁净手术室、洁净技术房间、新生儿室、重症监护室等关键区域进行日常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监测。
(2)物体及环境外表监测:对医院各类物体表面、地面、墙壁等环境外表进行定期监测。
(3)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定期监测,以确保手卫生状况符合要求。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对医院各类消毒剂、无菌物品、使用中的消毒设备进行监测。
(1)消毒剂监测:定期对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2)无菌物品监测:对医院各类无菌物品进行监测,确保其无菌状态。
(3)消毒设备监测:对高压蒸汽灭菌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等消毒设备进行监测,确保其工作正常。
三、监测方法和程序1. 监测方法:采用国家规定的监测方法和技术标准,包括采样、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等环节。
2. 监测程序:(1)制定监测计划:根据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的特点,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
(2)监测实施:按照监测计划,进行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
(3)数据分析和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撰写监测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结果处理和持续改进1. 结果处理: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
2. 持续改进:督促相关科室和人员按照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监测,确保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的持续改进。
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一)
![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一)](https://img.taocdn.com/s3/m/6a3dd8c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d1.png)
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一)随着人们对医疗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消毒灭菌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在医院环境中,存在着大量可病原体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它们可能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疾病。
因此,进行有效的消毒灭菌,是保障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要措施。
然而,消毒灭菌的效果是否达标,是否能够有效地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测和评估。
一、医院消毒灭菌的监测内容1.消毒灭菌器具的检测。
如手术器械、注射器等。
2.消毒液的检测。
如常用的酒精、紫外线、氯气等。
3.手卫生的检测。
如手消毒液、手套、手袖等。
4.医院环境的检测。
如病房、手术室、门诊等。
二、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方法1.生物指示器法。
生物指示器是用特定的微生物或酶制成的。
将其放入灭菌器具中或环境表面,经过一定时间取出响应系统,判断该微生物或酶是否灭活,进而评价消毒灭菌效果的方法。
2.化学指标法。
通过对消毒剂的检测,如浓度、PH值、温度等指标来评价消毒灭菌效果的方法。
3.微生物学检测法。
通过对试样进行细菌涂片或细菌培养,来评价消毒灭菌效果的方法。
三、医院消毒灭菌监测的意义通过对医院消毒灭菌进行监测,可以有效地掌握医疗设施、人员及环境的消毒灭菌情况,减少医疗操作中的感染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
四、医院消毒灭菌监测的不足目前医院消毒灭菌监测主要由国家或地方卫生部门实施,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1.监测周期不够频繁。
2.监测指标不够全面。
3.监测数据不够公开透明。
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需要不断完善医院消毒灭菌监测的制度,加强技术力量和设施建设,提高监测效果和范围,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有效、公平的监测体系。
综上所述,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以便追踪记录、合理运用治疗、定期公开数据,倡导各类医务人员和患者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抑制因疏忽大意、治疗误区、机会主义而带来的病情反复和传染性疾病。
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efc42f7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1d.png)
六、手消毒效果监测
1、采样时间:消毒后立即采样。 2、采样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 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 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 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的棉拭子,剪去操 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 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进行细菌菌落总数 和致病菌检测。
结果判定:每个指示菌片接种的溴甲酚紫 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都不变色,判定为灭 菌合格;指示菌片之一接种的溴甲酚紫葡萄 糖蛋白胨水培养基都由紫色变为黄色时,则 灭菌过程不合格。
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菌片事 先放入一次性注射器中(每个注射器中放1个菌 片),然后封装在一剥离式包装袋内。菌片在灭 菌器内布放的数量应足够多,应放在那些在性能 鉴定时发现是最难灭菌的部位,并均匀分布于整 个灭菌物品中。
采样结果计算方法: 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 细菌总数(cfu/cm2)=
采样面积(cm2)
(2)致病菌检测:按《消毒技术规范》3.17.15原 则执行。
4、结果判定
Ⅰ、Ⅱ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5cfu/cm2, 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为消毒合格。
Ⅲ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2,并未检出金 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
(2)Ⅱ、Ⅲ类环境布点、采样方法
依 据 《 消 毒 技 术 规 范 》( 卫 生 部 2002 年 版 ) 3.17.8。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 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 M2,设 4角及中央5点(双对角线),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 1M处。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直径为9cm)放在室内各采 样点 处 ,采 样 高度 距 地面 1.5 米(GB15982-1995: 0.8~1.5米),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 旁,暴露5分钟,盖好立即送检,于37℃培养48小时, 计数平板菌落数,并计算出空气细菌菌落总数。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61eb9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9.png)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一、背景和目的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患者群体的免疫功能普遍较低,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感染。
因此,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建立一套全面、科学、规范的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体系,以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和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二、监测范围和内容1. 监测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全院各科室,包括门诊、住院部、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消毒供应室、实验室等。
2. 监测内容: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无菌物品、紫外线灯管等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三、监测方法和频次1.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采用沉降法,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在采样前,清洁并消毒采样区域,然后将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一定时间,培养后计算菌落形成单位数量,以评估空气中细菌的数量。
2.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采用擦拭法,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使用无菌棉签和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将棉签放入培养皿中进行培养,计算菌落形成单位数量,以评估物体表面的清洁度和消毒效果。
3. 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采用涂抹法,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在医务人员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后,取一定量的消毒剂涂抹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计算菌落形成单位数量,以评估手卫生状况。
4. 使用中的消毒剂染菌量监测: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从各科室使用中的消毒剂中取样,进行培养,计算菌落形成单位数量,以评估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5. 无菌物品消毒效果监测: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从各科室的无菌物品中随机取样,进行培养,计算菌落形成单位数量,以评估无菌物品的消毒效果。
6. 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每半年进行一次监测。
使用紫外线灯管强度测试仪测试紫外线灯管的强度,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四、数据分析和处理1. 监测数据由院感科负责收集和整理,建立监测数据库。
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46dc35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d8.png)
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1.各科室必须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100%,不合格物品禁止使用。
采集标本方法正确,及时送检。
2.手术室、产房、母婴同室、ICU、供应室无菌区、新生儿室、各科处置室、治疗室和烧伤病房等重点科室每月进行一次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的细菌学监测,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致病性微生物,产房、母婴同室、新生儿室物体表面与工作人员手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3.使用中的消毒剂每季进行一次细菌培养,细菌含量(100cfu/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进行一次细菌培养,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每日监测浓度一次,戊二醛浓度监测每周1-2次。
专职人员每月抽查。
4.科室泡镊子罐、消毒液罐每周灭菌两次,并有化学指示胶带显示灭菌效果。
5.科室经高压灭菌的物品在有效期内使用,有化学指示胶带显示灭菌效果和时间。
6.各科紫外线灯管强度每季度监测一次,并做好日常监测和记录。
7.供应室高压锅每锅进行工艺监测(包括锅号、压力、温度、时间、灭菌物品、操作者签名等),每包化学监测,每周生物监测,预真空压力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供应室灭菌后物品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发放。
8.每月对血液透析室出、入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反渗出水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结果符合标准才能进行透析。
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卫生标准致病微生物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致病微生物。
在可疑污染情况下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7207f3d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1.png)
2021/5/9
8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物理监测的主要项目:(必须每锅进行)
①物品的包装体积、重量:
下排气式:≤30cm×30cm×25cm 预真空: ≤30cm×30cm×50cm 金属包的重量不超过7kg ;敷料包不超过5kg 快速蒸汽:一般无包装
2021/5/9
30
三、消毒剂的监测
化学监测
①含氯消毒剂浓度测试纸: ➢测定时,半分钟内,在自然光下与标准色块
比较,读出溶液所含的有效成分浓度值。 ➢时间超过1分钟,颜色即逐渐消退。
2021/5/9
31
化学监测:(测氯浓度试纸
)
2021/5/9
32
三、消毒剂的监测
化学监测
①戊二醛浓度测试纸操作方法:
图4 照射1min后,关掉紫外线灯,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进行结果判定。将指示 卡色块的颜色与“灯管强度90 µ w/ cm2 ” 、“灯管强度70 µ w/ cm2 ”标准色块进行 比较,判定测定结果。
2021/5/9
26
二、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C、生物监测:
⑴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空气培养 ⑵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物体表面采样
13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B、化学监测
包括:①包内指示卡(121℃、132℃) ②包外指示胶带
要求:指示胶带每包外必贴; 指示卡每包包内必放。
2021/5/9
14
包内:化学指示卡
结果判断: 打开灭菌包,指示剂由米色变成黑色,表示 达到灭菌条件
2021/5/9
15
灭菌包的外包装
2021/5/9
医院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bfeb29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b.png)
医院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监测目的1. 评价医院环境卫生学状况,确保医疗环境清洁、安全。
2. 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确保医疗设备和器械符合无菌要求。
3.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安全。
三、监测范围1.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质量、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等。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包括医疗器械、药品、无菌物品、消毒液等。
四、监测组织1. 成立医院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小组,组长由感染科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感染科、护理部、检验科等相关人员。
2. 监测小组负责制定监测计划、组织实施、分析评价及整改措施。
五、监测方法1.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1)空气质量监测:采用空气采样器进行采样,按照《医疗机构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进行检测。
(2)物体表面监测:采用棉签法或擦拭法,将采样棉签放入营养肉汤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和计数。
(3)医务人员手监测:采用棉签法或擦拭法,将采样棉签放入营养肉汤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和计数。
(4)使用中消毒液监测:采用比色法或滴定法,检测消毒液的浓度和有效成分。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医疗器械监测: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将器械放入无菌容器中,进行培养和计数。
(2)药品监测: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将药品放入无菌容器中,进行培养和计数。
(3)无菌物品监测: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将物品放入无菌容器中,进行培养和计数。
(4)消毒液监测:采用比色法或滴定法,检测消毒液的浓度和有效成分。
六、监测频次1.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对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进行定期监测。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对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进行定期监测。
七、监测结果处理1. 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对不合格项目进行整改。
医院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bcf56caa25c52cc58ad6be49.png)
≤10cfu/cm2 (或0.2cfu/平板)
≤200cfu/cm2 (或4cfu/平板)
Ⅲ类
各类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 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 通病室和房间、血透室
≤500cfu/cm2 (或10cfu/平板)
某医院对中央空调出风口采样
15
(二)手卫生效果监测
• 监测对象:各科室医务人员,尤其是重点科室 • 监测频率:常规每季度1次,但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之
•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 新生儿室 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菌。
各类环境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环境类别
范围
空气 cfu/m3
标准
物体表面 cfu/cm2
Ⅰ类 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
≤10
≤5
房
Ⅱ类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
≤200
≤5
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
供应室洁净区、烧伤病房、
• 结论:依靠良好的手卫生依从性,我们发 现MRSA,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在病房电脑的污染率明显降低,并且没有 造成内院感染。研究结果提示在无院内感 染暴发的情况下,常规消毒甚至电脑设备 上的微生物监测不强制执行。
(三)物体表面采样
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 采样方法:棉拭子法、压印法 采样面积:
测试方法
1
2 2
(五)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采样时间:在消毒灭菌后、使用前进行采样 采样方法: 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 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
2小时内检测。 监测频率:灭菌内镜每月1次,消毒内镜每季度1次。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bbd816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c.png)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1.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2.监测项目及频次(1)空气监测: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口腔科、母婴同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静配中心、导管室、介入室、血液透析室,内镜诊疗及清洗消毒室等每季度监测一次。
(2)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监测: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静配中心、导管室、介入室、口腔科、内镜诊疗及清洗消毒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室、感染性疾病科等每季度监测一次。
(3)使用不稳定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现配现用,并在每次配制后进行浓度监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4)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等)每季度做生物监测;浸泡灭菌的内镜应每月做生物监测。
(5)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物理监测每锅做、化学监测每包做、常规生物监测做每周做,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
(6)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监测:物理监测每次做、化学监测每包做、生物监测每天使用时应至少进行一次灭菌循环的生物监测。
(7)环氧乙烷灭菌的监测:物理监测每次做、化学监测每包做、生物监测每灭菌批次应进行。
(8)紫外线灯的监测:分日常监测和灯管辐照强度监测。
日常监测是指科室日常使用的监测记录,包含消毒时间、消毒地点、累计时间、灯管清洁等项目。
灯管辐照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
(9)血液净化系统监测: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培养每月1次,细菌总数<100cfu/ml;内毒素检测至少每季度1次,透析用水内毒素<0.25EU/ml;透析液内毒素<0.5EU/ml;透析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每台透析机至少每年检测1次。
化学污染物至少每年测定1次,软水硬度和游离氯的检测至少每周进行1次。
(10)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污染有关时,应随时对其进行监测,并针对目标微生物进行检测。
3.不推荐医院常规开展灭菌物品的无菌检查,当流行病学调查怀疑医院感染事件与灭菌物品有关时,进行相应物品的无菌检查。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7e13252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8.png)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第一节医院消毒效果监测概述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因而在医院消毒、灭菌工作中必不可少。
一、医院消毒效果监测的特性1.必要性(1)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专业性强,不检验不知道结果。
(2)新建病房、新消毒设备、新消毒剂均应做效果监测。
(3)特殊对象、特殊需要,必做效果监测。
如移植术前、ICU 病房、危重患者等。
2.科学性以科学的试验设计、熟练的技术、可靠的结果、确切地分析,得出结果评价。
3.规范性以权威规范为依据,符合其基本原则要求。
如检测时机的确定、标准菌株的选择、标本数、重复次数、实验方法等确立。
二、医院消毒效果监测应遵循的原则(1)监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消毒知识,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
(2)选择合理的采样时间(消毒后、使用前)。
(3)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
三、监测方法的分类L根据检测方法性质分(1)物理方法:测量压力灭菌温度、测量紫外线强度等。
(2)化学方法:各种化学指示卡。
(3)生物方法:嗜热/枯草芽抱灭菌效果监测自然菌存活数监测。
4.根据消毒灭菌对象性质分(1)空气消毒。
(2)表面消毒。
5.根据具体消毒对象分(1)压力蒸汽灭菌。
(2)各种器械。
(3)化学消毒剂。
(4)紫外线灯杀菌效果。
(5)手和皮肤消毒效果。
(6)空气消毒效果。
(7)物体表面消毒效果。
四、医院消毒效果监测的必要条件(1)专业实验室。
(2)必备设备器材。
(3)选择实验方法。
(4)熟练实验技术。
五、卫生部对500张床位以上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指标规定(1)医院感染率<10%,灭菌切口感染Wo.5%。
(2)医院感染的漏报率W20%,调查样本量不少于年监测患者数的10%o(3)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4)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质量改进制度
![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质量改进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a5b598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6.png)
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质量改进制度一、临床各科室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及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100%,不合格物品不得使用。
监测方法应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二、环境卫生监测:1、每季度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进行监测。
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及时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2、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细菌菌落总数:三、使用中的消毒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使用中完整皮肤消毒剂菌落总数≤10CFU/mL(g),霉菌和酵母菌≤10CFU/mL(g),不得检出致病菌;破损皮肤的消毒剂应无菌。
使用中的消毒剂菌落总数≤50CFU/mL(g),霉菌和酵母菌≤10CFU/mL(g)。
不得检出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使用中破损皮肤消毒剂应符合出厂要求.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含氯消毒剂等应每日监测;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2%戊二醛或2%万金消毒液必须每日或使用前进行监测。
四、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要求按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执行: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
其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
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生物监测;其标准为:无菌生长。
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宫腔镜、胸腔镜、脑室镜等)及附件应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
其标准为:无菌生长。
五、灭菌效果的监测1、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以内,时间满足最低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符合灭菌要求。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24fa8afabd64783e08122b2e.png)
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 注意事项:
❖ 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 止10min后采样。
手术室 名称
沉降法(浮游法)细菌最大平均浓度
手术区
周边区
表面最大染菌 空气洁净度级别 密度(个/cm²) 手术区 周边区
Ⅰ
特别洁净 0.2个/30min·Φ90皿
手术室
(5个/m3)
0.4个/30min·Φ90皿 (10个/m3)
5
百级 千级
Ⅱ
标准洁净 0.75个/30min·Φ90皿 1.5个/30min·Φ90皿
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
5*5cm
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
步骤(在25c㎡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抹各5次, 连续采4个规格板面积)
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
❖ 检测方法:
❖ 充分震荡采样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 1.0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 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ml~20ml,36℃±1℃恒 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 有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 注意事项: ❖ 送检时间≤4小时。如不能及时送检,将样品保存于
0~4℃冰箱,必须在24小时内送检。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 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 并做好监测记录。
❖ 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 做好监测记录。
医院各类环境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要求
![医院各类环境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c314658427284b73f3425033.png)
医院各类环境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要求
1.监测内容包括空气、物表、无菌物品、使用中消毒液、工作人员手等。
2.检测时间要求
(1)环境卫生学监测:普通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供应室无菌区、ICU、CCU 及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腹腔镜、胸腔镜、胆道镜、膀胱镜、关节镜、椎间盘镜)、活检钳及进、出透析器的透析液每月监测一次;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每季度监测一次;各类普通病房、传染病房,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监测。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每月对重点科室或区域随机抽查。
采样方法见《消毒技术规范》20.6条款。
检验科微生物监测室检验师及时将检测结果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及各临床、医技科室,院感办专职人员及科室监控护士将结果粘贴在《微生物监测登记本》上,同时对本部门、本科室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2)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每年对全院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两次。
对监测结果不合格的紫外线灯管,督促立即更换:监测结果填写在《紫外线照射强度监测登记本》上,并统计、分析和归档。
(3)卫生标准: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监测不合格的科室,负责人应查找原因,直至监测合格。
医院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75e284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f.png)
医院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一、使用中消毒剂应根据其性能进行化学监测,并做好记录,含氯消毒剂浓度监测每日1次。
使用中消毒剂染菌量测定每季度1次,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
二、使用中压力蒸汽灭菌器每一灭菌周期应进行1次(每锅)物理监测和化学监测,有包装的应进行包内外化学指示物监测,并做好记录。
三、使用紫外线灯管应记录使用时间、累积照射时间、使用人。
对新灯管和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进行辐射强度监测,新灯管使用前符合相关要求,辐射强度不低于90μw/cm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一次,辐射强度不低于70μw/cm2,消毒效果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紫外线消毒后空气培养达标。
四、空气消毒机应按使用说明书使用和维护。
五、检验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室等感染高风险部门每季度进行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卫生效果等卫生学监测;普通病区每年监测一次。
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六、各科室对监测报告妥善保存,对不合格项目要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
• 1、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或怀疑与医院感染爆发有 关时进行采样。
• 2、采样方法:用5 cm×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 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 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 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表面<100 c㎡,取全部表 面;被采表面≥ 100 c㎡,取100 c㎡。剪去手接触部 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无菌检验用洗脱液的试管 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 体表面采样。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 应含相应中和剂。
采样面积( c㎡) 小型物体表面的结果计算:用cfu/件表示
(二)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
物体表面监测重点部位——手频繁接触区域 1、门:门把手、推手的区域、 2、椅子:靠背中央处 3、灯开关:开关和基座板 4、非感应式水龙头:开关 5、空调控制面板或遥控器、 6、监护仪:控制面板、触摸屏、电线 7、扶手:如手术室无影灯拉手、抽屉拉手 8、电话:按键、听筒靠顶端、电话线下端 9、静脉输液支架:齐胸高度手环握部分
(1)、洁净手术部及其他洁净用房可选择沉降法 或浮游菌法,参照GB 50333要求进行监测。浮游菌法 可选择六级撞击式空气采样器或其他经验证的空气采 样器。监测时将采样器置于室内中央0.8-1.5m高度, 按采样器使用说明书操作,每次采样时间不应超过 30min。房间面积>10㎡者,每增加10㎡增设一个点。
(四)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2、监测方法: (2)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的房间采样沉降法:室内 面积≤30㎡,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应 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设四角及中央5点, 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m处。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 ( ø90m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 定时间(Ⅰ类环境30min;Ⅱ类15min;Ⅲ、Ⅳ类 5min)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平皿收放顺序:从里到外(放)
从外到里(收)
(四)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2、监测方法(洁净手术部的布点方法及结果判定)
洁净度级别
手术区
5级
周边区
6级
手术区
6级
周边区
7级
手术区
7级
周边区
8级
8.5级
布点方式
对角线
每边内两点
四角布点 长边内2点 短边内1点
单对角线 长边内2点 短边内1点
避开送风口
正下方
布点数
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测定
• 用无菌吸管吸取一定稀释比例的中和后混合液 1.0ml接种平皿,将冷至 40-45 ℃的溶化营养琼 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20ml, 36 ℃ ±1 ℃温箱培 养72h,计数菌落数;怀疑与医院感染爆发有关 时,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2、计算方法: • 消毒液染菌量(cfu/ml)=平均每皿菌落数×10
13 21 8 4
10 6 3
9 6
≥3
标准
0.2 0.4 0.75
1.5 2
4
6
(四)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3、结果计算
院感科_
主要内容:
• 一、医院环境消毒效果监测采样的方法 • 二、采样的基本原则 生效果的监测方法
• 1、采样时间: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 2、采样方法:备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
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 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 涂擦过程中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 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 管内,及时送检。
(二)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
• 物表(手)卫生学监测的影响因素
试管 试管架 培养基 棉签 规格板 酒精灯 采样箱
采样工具
采样面积 采样手法 蘸取洗脱液 二次污染
送检
样品采集
实验操作人员 中和剂
实验室级别 实验结果计算
和判读
实验室因素
(三)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测定
• 1、监测方法:用无菌吸管按无菌操作方法吸取 1.0ml被检消毒液,加入9ml中和剂中混匀。醇类 与酚类消毒剂用普通营养肉汤中和,含氯消毒剂、 含碘消毒剂和过氧化物消毒剂用含0.1%硫代硫酸 钠中和剂,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用含0.3%吐 温80和0.3%卵磷脂中和剂,醛类消毒剂用含 0.3%甘氨酸中和剂,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 消毒剂可在中和剂中加入吐温80至3%;也可使用 该消毒剂消毒效果检测的中和剂鉴定试验确定的 中和剂。
3、检测方法:
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震荡20秒或用力振打80 次,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 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 45℃-48℃的营养琼脂15-18ml,边倾注边摇匀, 待琼脂凝固,置36 ℃ ±1 ℃温箱培养48h,计数 菌落数。
4、细菌菌落总数计算方法:
×稀释倍数
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测定
3、结果判断
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 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 使用中其他消毒液染菌量: ≤100cfu/ml。
4、注意事项
采样后4h内送检。
(四)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1、采样时间: 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
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非洁净区域在消毒或规定的通 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或怀疑与医院感染 爆发有关时采样。 2、监测方法:
3、检测方法
• 充分震荡采样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 1.0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 ℃的溶化营养琼脂 培养基每皿倾注15-20ml, 36 ℃ ±1 ℃温箱培养 48h,计数菌落数。怀疑与医院感染爆发有关时, 进行目标微生物检测。
4、结果计算
规则物体表面:物体表面菌落总数(cfu/ c㎡)= 平均每皿菌落数×洗脱液稀释倍数
细菌菌落总数(cfu/ c㎡)=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 数/采样面积( c㎡)
(一)手卫生效果的监测方法
• 为什么手越洗越脏? 揉搓时间≥120秒 明白两个概念:
常居菌: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 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 除的微生物,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 切相关。
手揉搓时间:卫生手:15s 外科手:1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