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井、接收井逆作法设计施工专项方案word版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顶管井设计
§1工程概况
1.本工程位于广州市南部,其污水系统属沥滘分区,根据<<广州沥滘排水分区规划—污水管道系统规划>>,排水系统为分流制系统。南洲路肩负着转输工业大道南、江南大道南、大干围路等范围及南洲路周边地区的污水,规划设计管径:北侧为d900,南侧为d600,污水排入南洲路下游的DN2500主干管,再转输排入沥滘污水处理厂。
2.由于原有的污水管根本不能满足该区域范围污水排放的要求,以至工业大道南、江南大道南以及大干围路的污水管无法接入,而临时被溢流入雨水管道及就近河涌,严重污染河涌的水体,为保证该区域的污水能顺畅地排到南洲路下游的污水主干管,对南洲路进行污水管连接完善设计。
3.本工程主干管为D1200 钢筋混凝土管和D820及D1200钢套管,施工方法采用顶管施工。
DN300 HDPE双壁波纹管 12m
DN600 HDPE双壁波纹管 108m
D820×12钢套管 A3焊接钢管 82m
D1200 钢筋砼Ⅲ级”F”管 442m
D1200×12钢套管 A3焊接钢管 140m
4.工作井3座,接收井4座,马路甲式检查井(污水)19座
5.根据广州市污水治理公司图纸章使用审批的要求,W15~W3及W1~W3顶管段采用顶钢套管,内穿DN600双壁波纹管, 而W11~W13采用顶D1200钢管;由于南洲路下地下管线较多,三条供水主干管、煤气管、排水管和地铁线。部分顶管管线位置位于主干道路边,交通车流量很大,而且附近居民区密集,地下有电缆管线、通讯管线、供水管、排水管、煤气管等。根据该分项工程基坑对周围环境影响方面的要求,及综合考虑顶管的施工工艺、技术设备能力和经济等角度,为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及不影响周围的环境
卫生,我司特编制了基坑开挖专项方案。
§2工程地质水文条件
2.1施工区域内地质情况
据野外钻探资料,本工程地质由地面往下主要是:人工填土(Q ml)、第四系冲洪积形成的粉质粘土、淤泥质土、粉细砂、粗粒砂夹卵石(Q al+pl),第四系形成的残积粉质粘土(Q el)以及早期形成的基岩层(J、γ),砂岩、花岗岩。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 ml)
①人工填土:浅黄色、黄褐色、红褐色、浅灰色,由粘性土及风化碎块填成,局部钻孔偶见少量生活垃圾,干~稍湿,路基地段结构稍密实,其它结构松散。层厚为0.30~9.80m,层顶高程11.8~19.28m,层底高程5.86~17.25m。标贯试验14次,标贯击数10.05~4.8击,平均6.4击。
(2)第四系粉质粘土层(Q al+pl)
②-1粉质粘土:灰黄色、红褐色、黄褐色、浅灰色,湿,可塑,局部软塑,含少量的粉细砂及1~2cm左右大小不等的卵石,次棱角状,局部地段含有少量的腐殖质,有腥臭味,土质较均。层厚为0.70~13.70m,层顶高程6.62~16.61m,层底高程0.56~13.19m。标贯试验122次,标贯击数3.5~11.8击,平均6.1击。
②-2淤泥质粉质粘土:浅灰色、灰黑色,很湿,软塑~流塑状,含少量的粉细砂及腐殖质,有腥臭味。层厚为0.90~5.00m,层顶高程 3.61~9.28m,层底高程
1.47~6.05m。标贯试验4次,标贯击数3.9~3.2击,平均3.5击。
②-3粉细砂:黄褐色、灰白色、浅灰色、饱和,松散,以粉砂为主,局部含有少量的卵石、中粗砂等,含约10%的粘性土。层厚为0.60~7.70m,层顶高程0.57~12.90m,层底高程2.03~9.52m。标贯试验36次,标贯击数5.8~17.6击,平均9.5击。
②-4粗砾砂夹卵石:浅黄色、黄褐色、灰白色,饱和,稍密~中密,局部松散,以粗砾石英为主,含有约10~20%的卵石,分选较差,次磨圆状,卵石直径一般在3~8cm,最大直径约10cm。该层未穿透,层厚为0.20~11.50m,层顶高程0.88~11.57m,层底高程2.78~6.30m。标贯试验64次,标贯击数7.2~21.2击,平均12.7击
(3)第四系粉质粘土层(Q el)
③粉质粘土:灰白色,黄褐色,红褐色等,湿,可塑~硬塑,含有少量的中细砂颗粒,局部钻孔含有石英质粗砾砂,残余原岩结构可见。该层未穿透,层厚为0.50~11.80m,层顶高程2.78~16.65m,层底高程4.18~13.35m。标贯试验23次,标贯击数10.9~14.4击,平均12.5击。
(4)风化岩层
④-1全风化砂岩:红褐色,浅黄色,黄褐色,稍湿,岩芯呈坚硬土状,遇水易软化,原岩结构可辨。该层未穿透,揭露厚为1.10~1.2m,层顶高程-0.22~3.06m,层底高程-1.32~1.86m。
④-2全风化花岗岩(γ):灰白色,灰绿色,黄褐色,红褐色,稍湿,岩芯呈坚硬砂土状,遇水易散,主要成份为长石,石英及云母,原岩结构可辨。该层未穿透,揭露厚为1.40~6.20m, 层顶高程-4.18~14.99m,层底高程-2.02~11.89m。标贯试验11次,标贯击数23.4~33.0击,平均28.5击。
⑤-1强风化砂岩(J):黄褐色,红褐色,块状构造,岩芯呈半土半岩状,裂隙发育,强度较高,局部夹中风化碎块。该层未穿透,揭露厚为0.50~1.40m, 该层埋藏普遍在11米左右,层顶高程-1.32~3.02m。
⑤-2强风化花岗岩(γ):灰白色,黄褐色,灰绿色,结构破碎,岩芯呈半土半岩状,主要成份为长石,石英及云母,裂隙发育,强度较高,局部夹中风化碎块。该层未穿透,揭露厚为0.60~6.5m, 层顶高程-2.02~17.25m,层底高程0.72~14.95m。
中风化花岗岩(γ):灰白色,黄褐色,灰绿色,粗粒结构,块状结构,主要成份为长石,石英及云母,岩芯呈块状,柱状,裂隙发育,裂面被铁锈色浸染,强度高。该层未穿透,揭露厚为0.30~6.80层顶高程0.72~14.95m,层底高程1.58~13.55m。
微风化花岗岩(γ):灰白色,黄褐色,灰绿色,粗粒结构,块状结构,主要成份为长石,石英及云母,岩芯呈块状,柱状,裂隙发育,断口处新鲜,强度高。该层未穿透,揭露厚为1.10~3.50m,层顶高程1.58~13.55m。
2.2施工区域内及邻近地区地下水情况
(1)地下水类型
场地地下水为赋存于第四系地层中的孔隙水,水量较大,主要补给为大气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