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未选择的路》导学案和参考答案
【优质课教案】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2《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及导学案
【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0.2《未选择的路》优秀教学设计及导学案教材分析《未选择的路》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诗歌。
它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表面平易,而实际上却蕴含深邃的哲理;表面看上去似乎倾诉个人经历,而实际上却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普遍的共同的感受。
全诗一共四节。
第一节:他站在人生的路口上,他两条都想去,他看一条路到尽头。
第二节:他选择人少的一条路,这条路充满挑战。
第三节:他想留下一条路改日再来走,但路很长很长。
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回来了。
第四节:他回忆他的往事,又想起了那片森林,未选择的那条路。
这首诗表面上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这是一种象征手法,与之前学过的《在山的那边》《行道树》一样。
在这一点上,让学生好好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如“山”与“海”的象征意义,就更容易理解本诗了。
学情分析《未选择的路》是一首新诗,阐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以道路比喻人生之路,比较浅显,但因为初一的学生经历和阅历都较少,学生可能理解的较肤浅。
对初一学生来说,如果学生不能真正与文本、与同学、与教师互动,所以引导学生成功参与是让学生品味透此诗的必走路径。
另外,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理解诗歌蕴含的深刻哲理,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幽寂、延绵、荒草萋萋”等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熟读《未选择的路》。
通过朗读,分析理解本诗象征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1、朗读法。
2、联想想象法。
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启发对人生和理想的深入思考。
《未选择的路》阅读答案
《未选择的路》阅读答案篇一:未选择的路预习单及练习题《未选择的路》预习单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时间年级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
2、通过流利的朗读,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3、通过感知文章主题,掌握象征手法,体会“路”的象征意义。
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用时3-4分钟。
要求:(1)读通。
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更改,流畅,争取读出感情。
(2)查文中不认识的不懂的字词。
(2分钟)把字词分类写在预习本上。
2、二读课文:4-5分钟个人读或小组轮读。
要求:读懂,把不懂的问题记在预习本上。
(2分钟)(2)作概括,了解每一节内容,并作分析。
(写下自己已经会的内容)。
(5分钟)3、背诵课文4、记下还没有解决的疑问。
整理自己的预习本。
写出你梳理的字词:一、预习展示1、搜集作者资料2、基础字词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4、分别用一个词语,给每一小节加一个标题二、精读研讨1、诗人为何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2、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请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
3、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未选择的路》练习单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时间年级姓名一、文学常识《未选择的路》一诗是()国诗人()的作品。
他的著名诗集有《》、等。
他吟唱着20实际的音调,又接近于传统诗的诗体;他的诗富于()和(),同时又有浓厚的乡土色彩。
二、内容探讨1、诗歌的第一节,“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心理?2、3、三、背诵诗歌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课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写一写请从“晚霞”“落日”“背影”中选择其一为题,创作一首不少于三句的小诗四、积累好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王安石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卢照邻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未选择的路》预习案导学案教案练习案
《未选择的路》预习案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上汉字。
伫.立()萋.萋()涉.足()延绵.()幽(jì)____ ____(yùn)含 ______(kuài zhì)人口污(rǎn)____2、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延绵__________叹息__________犹豫__________选择__________伫立幽寂3、填空。
《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____国诗人________,这首诗采用了____的艺术手法。
4、给诗句选择适当的词语。
①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________(A.荡荡地 B.轻轻地)/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________(A.纺织成 B.裁剪成)你裙裳。
②我在那路口久久________(A.站立B.伫立),/我向着一条路________(A.极目 B.放眼)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5、对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黄色的树林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涉足:趟过水进入某种环境。
B.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延绵:延续不断。
C.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D.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6、按要求默写。
写出《未选择的路》一诗中表现了“我”对已选择的路的无怨无悔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未选择的路》中“路”有什么深刻含义?他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答案:1、zhù qī shâ mián 寂蕴脍炙染2.连续不断叹气踌躇挑选停留幽静3.美弗罗斯特象征4、(略)5、A6、“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7、路既指林中的小路,又指人生的道路。
它告诉我们: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所以必须慎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部编版)
第20课《外国诗二首》导学案《未选择的路》1. 学习弗罗斯特的相关文学常识,熟读并背诵本诗。
2. 初步了解“象征”手法;在品读诗歌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3. 感悟作者对路的选择的思考,讨论如何慎重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熟练阅读课文,自学字词。
◆活动一、导入新课,预习展示1.你有没有想过,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如何做出选择?2.预习检查(1)请同学们读出诗歌中生词的正确发音。
(2)简要介绍弗罗斯特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3)介绍《未选择的路》的写作背景及其在弗罗斯特诗歌创作中的地位。
◆活动二、朗读诗歌,感受节奏1. 学生自读:(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标出自己认为需要重读和停顿的部分。
(2)小组内朗读,交流讨论。
2.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按照范读划分朗读节奏,并与自己划分的节奏进行对比。
3. 学生齐读:学生按照正确的朗读节奏,一起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美。
◆活动三、分析诗歌,领悟诗情1. 学生自由讨论以下问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内容。
(2)诗中的“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3)本诗中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4)从这首诗中,你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2.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活动四、细读诗歌,分析写法1.思考本诗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写法有何不同,分析原因。
(1)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有什么不同?(2)这两首诗可能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3)在写法上,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2.了解什么是“象征”手法,分析诗歌中的象征元素。
象征是诗歌创作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写作方法,诗歌一般都会通过一定的艺术形象,生动鲜明地将主题含蓄地表达出来。
(1)什么是象征呢?象征:指借用某一景物或形象的某些特征,来表现另一事物或形象的艺术手段。
(2)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3)分析诗歌中的象征元素。
本诗中有许多常见的景物,作者就是借助它们的象征含义来阐释哲理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生字、词、文学常识;进一步掌握诗歌朗读节奏,要求背诵此诗;体会自由诗的特点,把握诗歌主旨。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品读现代诗的方法;初步学写现代诗,以写促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选择。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朗读节奏、自由诗特点。
学习难点:品读方法、学写现代诗。
课前预学一.查资料,识记弗罗斯特及其作品。
上网查阅有着弗罗斯特生平及其作品的资料,做好笔记,并完成下面填空。
弗罗斯特(1874-1963)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他当过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
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其代表作有诗集有《》、《白桦树》等。
二.识记字音字形。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可惜我不能同时去shè足(意思是人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2.我在那路口久久zhù立。
3.它荒草qī qī(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十分幽寂。
4.但我知道路径yán mián 无尽头。
三.继续认知短语类型。
各种短语与词性的关系如下:主谓短语←名词或代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短语←名词+名词、代词+代词、动词+动词、形容词+形容词、数词+数词偏正短语←形容词+名词、数量短语+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动词、介宾短语+动词、副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动词+名词或代词后补短语←动词+形容词、动词+介宾短语、动词+数量(动量词)短语、形容词+副词根据这些规律,辨别并指出下列短语的类型。
1.黄色的树林()2.分出两条路()3.我不能()4.同时去涉足()5.久久伫立()6.极目望去()7.消失在丛林深处()8.选了另外一条路()9.荒草萋萋()10.十分幽寂()11.延绵无尽头()课堂研讨活动一.掌握朗读节奏。
根据上节课关于朗读节奏(停顿)的规律性知识,用“∕”标出《未选择的路》的朗读节奏。
《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教师版)
《外国诗二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2.理解文章的说理方式、象征手法。
3.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习难点:学习诗歌凝练的语言及其蕴含的深刻哲理,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法指导:“四步”阅读法:一读,二品,三诵,四背1.一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
这一环节旨在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2.二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含的道理和表现的手法。
3.三诵、四背,这两个环节常常紧密相连,因此要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课前导学】一、新知认知1.哲理诗。
①哲理诗的概念: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
②哲理诗的特点: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蕴含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
篇幅短小精悍,古代大都是四句的绝句,新诗则一至四句均有出现。
③哲理诗的分类:一是有一定的诗意,但不够含蓄,往往是“概念大于形象”。
二是具有生动意象,但十分含蓄,寓理于形象之中。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是一种谋篇立意的写作手法。
诗人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然之路来写人生之路,表现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和哲理。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未选择的路》象征美:象征是诗歌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是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这首诗通篇采用了这种手法,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使之蕴含深刻的哲理。
诗人以林间岔路象征不同的人生道路,人对路的选择即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未选择的路》哲理美:在现实生活中,生活的道路千万条,可惜我们不能“同时去涉足”,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们必须做出选择。
通过比较,你选择了其中一条,也就失去了再走另一条的机会,从此决定了你一生的道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诗人叹息人生的局限性。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5)七、读文感知 (6)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9)一、学习目标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对人生选择的独特思考和感悟。
通过学习,我们要能够分析并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认识到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性,且往往伴随着机遇与挑战。
欣赏诗歌优美的语言,学习诗人如何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来传达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通过学习,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对诗歌艺术的热爱。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明智的选择。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要学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选择,积极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我价值。
二、学习重难点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是学习的重点。
诗人通过对未选择的路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我们需要深入体会诗中的意象和隐喻,理解选择背后的责任与后果,以及不同选择可能带来的不同人生轨迹。
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是学习的难点。
诗人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使诗歌语言优美而富有深意。
我们需要细心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同时学会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未选择的路》,我们将更好地理解人生的多元选择和每个选择背后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提升我们的诗歌鉴赏水平。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_______的一首著名诗篇,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_______和_______。
2. 诗中“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这句话揭示了诗人_______的人生态度,选择了一条充满_______的道路。
二、选择题1. 下列对《未选择的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通过描述两条不同的路,暗喻了人生中不同的选择和可能。
B. 诗人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意味着他追求的是与众不同的人生。
2023年最新的《未选择的路》教案9篇
2023年最新的《未选择的路》教案9篇一、导入课文,解读诗歌1、导入。
我们还记得上期学过的散步吗?一家人走到田野的时候,碰到了一个什么问题?对,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
大路怎么样?小路又是什么样子?最后怎么做出的决定?我们看,这一家人为了走那条路都是经过慎重选择的,他们最后都满意吗?2、弄清可供选择的两条路。
美国桂冠诗人弗罗斯特也向我们展示了两条路,我们来看,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两条什么样的路呢?林中的两条路,一条选择的路,一条未选择的路。
一条大路(未选择的路),一条小路(选择的路)。
大路:极目望去,消失在丛林尽头(可见其平坦,笔直,树木夹道)小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这是一条景色美丽,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路,但是人迹罕至,更具挑战性)3、理解选择的痛苦。
如果是你,会选择哪条路呢?诗人选择了哪条?他选择的时候是不是也像我们一样艰难呢?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久久伫立”、“极目望去”。
理解“伫立”和“极目”,体会诗人决策的艰难。
————还有“可惜”一词也可以看出这种决策的勇气和痛苦。
4、体会选择后的惆怅。
诗人这么慎重地做出决定选择了小路,按理,他应该对自己的决定满意了吧?就如《散步》中的一家人那样。
诗人的心是惆怅的。
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返回”、“我将轻轻叹息将往事回顾”等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对另一条路的向往和对放弃的不舍。
既然是自己的选择,而且是自己慎重地选择,为什么还会惆怅呢?————这也许就是人们普遍的心理:这山望见那山高。
5、体会诗人写作的目的。
写这首诗,难道诗人就是号召人们在选择后就后悔,然后“吃着碗里瞧着锅里”,就是要人们“这山望见那山高”吗?诗人真实的目的到底是干什么呢?小组讨论。
诗人通过选择的艰难,尤其是选择后的惆怅,告诉人们,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不要草率,但是,一旦已经决定,就没有办法反悔,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一旦决定就无法反悔呢?“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及答案
论述题答案
未选择的路对人生的意义 和影响
策的关系
未选择的路对个人和社会 的启示和反思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及答案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导学案
答案
01
导学案
教学目标
掌握诗歌《未 选择的路》的
意象和主题
理解诗人对人 生选择的思考
和感慨
培养学生的诗 歌鉴赏能力和
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思考 自己的人生选 择,培养积极 向上的人生态
度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掌握 诗歌的主题思想 和艺术手法
教学内容:对诗 歌的文本解读、 语言特点、意象 分析等
教学难点:引导 学生理解诗歌中 的象征意义和深 层含义
教学重点:培养 学生的诗歌鉴赏 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 教学策略的运用 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 过提问或情境 创设,引导学
生进入课题
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__________。 诗中“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象征着__________。 “我选择了其中一条”象征着__________。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描绘的是__________。
简答题答案
简述《未选择的路》的主题思想。 分析《未选择的路》中“路”的象征意义。 探讨《未选择的路》中“我”的形象特点。 简述《未选择的路》的写作特点。
知识讲解:对 课文进行逐段 讲解,帮助学 生理解文章内
容
互动讨论:组 织学生进行小 组讨论,探讨 文章主题和思
想
课堂练习:布 置相关练习题, 巩固所学知识
02
答案
选择题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课题《未选择的路》第 1 课时累计课时学习过程(请同学们在复备栏补充课堂笔记)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学法指导复备
一、明确目标:5分钟
知识链接
·了解弗罗斯特的文学常识
2、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象征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
(2)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3)背诵全诗。
3、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象征的写作手法。
4、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1、听读课文,初步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并能准备的划分出节奏、重音。
2、自读课文,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并准备示范朗读。
3、同学示范朗读诗歌,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能作出中肯的点评。
再次明确文学常识,强调背诵,组间进行检测比拼。
注重朗读、默读,加快读书速度和效果。
1、独学:认真的阅读课文,开动脑筋,你一定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加油!
三、合作探究:10分钟
1、全诗一共四节,各写了什么意思?
2、怎样理解诗中所说的“路”?这里用了什么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生活的哲理?
四、展示提升:15分钟
1、展示:依照分配的任务,依次进行小组展示。
其他小组认真倾听。
等其他组展示完毕后再质疑、答疑、评价。
2、提升: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与《未选择的路》有什么不同?
五、过关检测:(根据老师的布置,认真完成)5分钟。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生字、词、文学常识;进一步掌握诗歌朗读节奏,要求背诵此诗;体会自由诗的特点,把握诗歌主旨。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品读现代诗的方法;初步学写现代诗,以写促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选择。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朗读节奏、自由诗特点。
学习难点:品读方法、学写现代诗。
课前预学一.查资料,识记弗罗斯特及其作品。
上网查阅有着弗罗斯特生平及其作品的资料,做好笔记,并完成下面填空。
弗罗斯特(1874-1963)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他当过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
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其代表作有诗集有《》、《白桦树》等。
二.识记字音字形。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可惜我不能同时去shè足(意思是人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2.我在那路口久久zhù立。
3.它荒草qī qī(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十分幽寂。
4.但我知道路径yán mián 无尽头。
三.继续认知短语类型。
各种短语与词性的关系如下:主谓短语←名词或代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短语←名词+名词、代词+代词、动词+动词、形容词+形容词、数词+数词偏正短语←形容词+名词、数量短语+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动词、介宾短语+动词、副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动词+名词或代词后补短语←动词+形容词、动词+介宾短语、动词+数量(动量词)短语、形容词+副词根据这些规律,辨别并指出下列短语的类型。
1.黄色的树林()2.分出两条路()3.我不能()4.同时去涉足()5.久久伫立()6.极目望去()7.消失在丛林深处()8.选了另外一条路()9.荒草萋萋()10.十分幽寂()11.延绵无尽头()课堂研讨活动一.掌握朗读节奏。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九课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未选择的路》导教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要旨。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朗诵为主,合作研究为辅,意会诗歌精华。
3、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谨慎的选择人生的道路,坚韧不拔而且不随声附和。
二、重难点:朗诵诗歌时对诗歌感情的掌握和内容的理解。
三、作者简介:罗伯特 ?弗罗斯特,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被以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弗朗斯特一世共出了 10 本诗集,代表作有《波士顿以北》、《山间》和《新罕布什尔》等。
他的诗歌朴素无华,却又仔细委婉、回味无穷。
四、预习检查:1、字音及解说:涉及():.屹立():.荒草萋萋.():幽寂:延绵:2、感情解析(每一节解决一个问题,解析情感基调解朗诵语速)(一)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惋惜我不可以同时去涉及,我在那路口久久屹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逝在森林深处。
·诗人为什么在路口久久屹立?·感情·语速(二)但我却选了此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漂亮;固然在这条小道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踪迹。
·诗人选择了一条如何的道路,从哪些地方看得出来?·感情·语速(三)那一天清早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迹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他日再会 !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终点,唯恐我难以再回返。
·路走错了能够回头再走,而弗罗斯特为什么说难以再回返?·感情·语速(四)或很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惋惜将往事回首: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此后决定了我一世的道路。
·全诗最后作者为什么将感触的要点放在未选择的路上?·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感悟与延长:1、此诗让你意会了什么道理?2、本文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以自然之路象征人生之路,在从前学习的课文中,哪些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呢?找到并详细谈谈是如何使用象征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未选择的路》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和诗人创作此诗的背景。
2、能够流利的朗读、背诵本诗,悟出本诗歌中所蕴涵的哲理。
3、了解一点关于象征的知识,初步掌握品味、欣赏诗歌的能力。
【预习自测】1、走近作者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生于加利福尼亚州,11岁父亲去世,随母亲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定居。
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曾前后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他的诗歌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诗风质朴无华,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诗集《山间》《白桦树》《西去的溪流》等。
2、走近文本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
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
”夫妻二人商量后,决定到异地去闯一条路,找一个生活水平比较低,但更利于写诗的环境。
这样他们来到大海对岸的英国,在离伦敦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的新家。
不久之后,他的第一本诗集《孩子的意愿》出版了,很快就以其特有的朴素坦率和真诚赢得了诗人们的好评。
美国著名诗人庞德特别撰文推荐,说它是美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最好的一本诗集。
【合作探究】阅读文本:(一)整体感知1、《未选择的路》中,“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你还学过使用这种手法的课文吗?(提示:诗人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是是象征。
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含义(抽象的东西)寄托在一个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上表达。
)2、理结构,本诗分四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二)、深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诗中第二节,诗人说另外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什么又说它“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他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条路?为什么?2、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诗题却取为“未选择的路”?本诗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解难答疑】1、你怎样理解“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这句诗。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word版 有答案)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生字、词、文学常识;进一步掌握诗歌朗读节奏,要求背诵此诗;体会自由诗的特点,把握诗歌主旨。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品读现代诗的方法;初步学写现代诗,以写促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选择。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朗读节奏、自由诗特点。
学习难点:品读方法、学写现代诗。
课前预学一.查资料,识记弗罗斯特及其作品。
上网查阅有着弗罗斯特生平及其作品的资料,做好笔记,并完成下面填空。
弗罗斯特(1874-1963)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他当过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
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其代表作有诗集有《》、《白桦树》等。
二.识记字音字形。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可惜我不能同时去shè足(意思是人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2.我在那路口久久zhù立。
3.它荒草qī qī(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十分幽寂。
4.但我知道路径yán mián 无尽头。
三.继续认知短语类型。
各种短语与词性的关系如下:主谓短语←名词或代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短语←名词+名词、代词+代词、动词+动词、形容词+形容词、数词+数词偏正短语←形容词+名词、数量短语+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动词、介宾短语+动词、副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动词+名词或代词后补短语←动词+形容词、动词+介宾短语、动词+数量(动量词)短语、形容词+副词根据这些规律,辨别并指出下列短语的类型。
1.黄色的树林()2.分出两条路()3.我不能()4.同时去涉足()5.久久伫立()6.极目望去()7.消失在丛林深处()8.选了另外一条路()9.荒草萋萋()10.十分幽寂()11.延绵无尽头()课堂研讨活动一.掌握朗读节奏。
根据上节课关于朗读节奏(停顿)的规律性知识,用“∕”标出《未选择的路》的朗读节奏。
第19课《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2-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未选择的路
【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及作者创做的背景
2、掌握象征手法,体会“路”的象征意
3.在人生旅途中的岔路口,选定目标,坚定地朝前走。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象征手法体会“路”的象征意
难点:比喻与象征的区别
【教学方法】朗读法。
反复吟读,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步骤】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悟:
1、朗读诗歌,理解几个词的含义:
伫立:涉足:萋萋:
2、根据提示,给每一节诗加上两个字的小标题:
选前的————选择后的——多年后回顾的
3、感知内容:
两条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诗人选择了哪一条?你能理解他为什么选择这一条吗?
诗人对另一条路的感情如何?哪里可以看出?
两条路中,哪条路是这首诗描写的重点?
既然选择了一条自认为是重要的路,为什么还要念念不忘另一条路呢?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
二、再读诗歌,品析鉴赏:
1、诗中的路有什么内涵吗?诗中的“荒草萋萋”、“幽寂”有什么内涵?
2、这种写法叫什么?
3、康乃馨玫瑰梅花莲花牡丹黄河
4、本诗给你什么启示?当我们面对人生选择时要:
三、拓展延伸:与路相关的名言、俗语、诗句你能写出一两句吗?
四、课堂反馈:
1、我在那路口久久______,我向着一条路____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横线处应填词语为:A站立极目B伫立放眼C伫立极目D站立放眼
2、《未选择的路》作者是,国诗人,他的代表作品有:。
3、《未选择的路》中的路既指,也指,采用了的手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未选择的路
未选择的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朗读并背诵《为选择的路》。
过程与方法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炼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难;慎重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学重难点】重点:加强诗歌朗读训练,读中感悟难点: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说到路,人们自然容易想到人生之路。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读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
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
(板书课题)二、走进作者:弗罗斯特(1874-1963),是最受人喜爱的美国诗人之一。
他的诗独具风格,以口语入诗,流传广泛,深受人们喜爱。
留下了《林间空地》、《未曾选择的路》、《雪夜林边小驻》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三、预习检测: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引导学生读诗。
听或跟读,自由读诗。
五、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互动探究以下问题:<1>诗中的“路”有两层含义,你能说出来吗?<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3> 全诗共4小结,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六、精读品析:1:诗中明确写了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为什么还要以“未选择的路”为题?2:读了这首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七、拓展延伸:鉴赏诗歌:致恰达耶夫普希金爱情、希望、默默的荣誉——时刻听候祖国的召唤。
我的朋友,让我们用满腔哄骗给我们的喜悦短暂,我们忍受着期待的煎熬,壮丽的激情报效祖国!少年时代的玩耍已经消逝,切盼那神圣的自由时刻来到同志啊!请相信空中升起如同晨雾,如同梦幻:正像风华正茂的恋人,一颗迷人的幸福之星,可是一种愿望还在胸中激荡,等待忠实的幽会时分。
俄罗斯会从睡梦中惊醒,我们的心焦灼不安,趁胸中燃烧着自由之火,并将在专制制度的废墟上我们经受着宿命势力的重压,趁心灵向往着荣誉之歌,铭刻下我们的姓名!读后思考: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可是一种愿望还在胸中激荡”中的“一种愿望”指的是什么?板书设计: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教学反思: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及答案
《未选择地路》导学案及答案主备教师:习志国焦立伟杨明杰时间:共计课时课题:《未选择地路》课型:自读课【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了解象征手法地作用.2、理解诗歌大意,认识慎重地选择人生地意义.3、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学习重点】1、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学习难点】1、象征手法地作用.【课件准备】白板【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课堂过程】【自学质疑】1、了解作者及象征弗罗斯特,美国诗人.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地农民诗人”;又被称为“交替性地诗人”(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地一个时期).他著名地诗集有《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地溪流》《又一片牧场》等.、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地事物来比拟想要说地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地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b5E2R。
、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及解释字词足迹()瞬间()诱人()幽寂()萋萋()涉足()伫立()伫立:极目:涉足:荒草萋萋:、对《未选择地路》一诗赏析不正确地一项是().诗人仅描绘选择,而不说面临地选择内容是什么,使此诗具有了内涵地开放性..这首诗具有象征意味,读后令人深思..“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是诗人对自己年轻时错误选择地悔恨..“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说明选择其中一种意味着对另一种地放弃,选择时应慎之又慎. p1Ean。
【合作探究】、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地“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你能从学过地课文中找出类似地例子吗?、诗歌中写到了两条路——选择地路和未选择地路.请找出有关描写地语句.、升华全诗主旨地诗句是哪句?、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诗人在诗句“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中所表达地思想感情.、“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一句中,“那路口”指什么?“久久伫立”说明了什么?DXDi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谭《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谭《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未选择的路》教学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授课教师:授课课型: [教学目标] 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掌握有关象征的知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 象征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教学方式]诵读法、联想想象法 [教具运用]常规、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反思] [课前检测]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弗罗斯特涉足伫立丛林荒草萋萋幽寂旅人回返二、解释下列词语。
涉足:伫立:丛林:幽寂:延绵:荒草萋萋:文学常识。
1、《未选择的路》选自《》。
作者是__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诗人______。
作品有《___》《_____》《西去的溪流》等。
其诗歌洋溢着浓郁的田园气息,他也因此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便是他的诗风。
2、本诗中的“林间岔道”实则象征了_____________。
3什么叫象征?四、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并在重读词语下面用“·”标注。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三、检查预习四、作家作品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共出版了10部诗集,这一首是其第三部诗集《山间》中的第一篇。
弗罗斯特以写抒情短诗著称,它的抒情短诗的质量很高,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劳伦斯指出他的主要艺术成就就在于他能把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征的意象糅合起来,用抒情诗的形式表达。
弗罗斯特年轻时当过工人、瓦匠、教员、新闻记者等,后考入哈佛大学,后因经济问题辍学归家经营农场,其间开始写诗,1912年,已近40岁的弗罗斯特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卖掉祖传的农场,放弃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携妻拖子,移居伦敦郊外的一所板房之中,准备为撞击诗坛大门做奋力一搏。
优质课《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19、《未选择的路》导学案1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选择。
2重点难点1、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理解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3教学时数:1课时4教学过程活动1【活动】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明白了面对人生挫折,应当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而人生的道路又不止一条,漫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该怎么办呢?(学生思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未选择的路》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呈现教学目标)活动2【讲授】讲授一、初读诗歌,整体把握。
1. 诗歌的“四步”阅读法一读读题目,读作者、读诗,读创作背景二品品读诗歌(情感、道理和表现手法)三诵注意诗歌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四背2.作者和有关背景简介“作者和有关背景”这一问题,谁能帮大家解决?背景:师作小结即可。
3.生朗读诗文,查找生字词。
注意字形 (学生演板)幽寂延绵荒草萋萋伫立涉足4.听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注意节奏、语速、轻重、情感等。
5.再听诗歌(看白板、图文并现)6、生分组(四组代表)朗读,其他未读小组(2组代表)做好评价。
7、看白板,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二、精读诗歌,掌握内容。
1、思考: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小组讨论交流)(1). 第一节: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伫立,不能选择。
(先由学生叙述,师再小结。
回答完整的,可不必小结)选择前的慎重(久久伫立), 深思 (板书思索)(2). 谁来告诉大家你对第二节内容的理解?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路,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诗人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也就意味着艰难和挑战。
选择更幽、更美、更有挑战性的路(人迹很少)(板书选择)(3). 那么诗人在第三节里又写了什么呢?诗人踏上了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了艰难的跋涉。
可这时诗人心中对于另一条路也十分的留恋,他知道只能选择一条路,却舍不下另一条路,他虽然作出了选择但心中仍有踌躇:万一选错了将“难以再返回”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语文《未选择的路》导学案和参考答案
【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美国诗人。
生于加利福尼亚州,11岁父亲去世,随母亲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定居。
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曾前后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他的诗歌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诗风质朴无华,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诗集有《少年的意志》《白桦树》《山间》《西去的溪流》等。
【知识链接】
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
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名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领悟了其中的哲理,并让同学们把它抄在笔记本上作为座右铭,相信大家已经熟记在心了吧。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品读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也有着特别的意蕴。
那么,他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 让我们走进《未选择的路》,看看那里有怎样的风景。
二.预习检测
涉足():
伫立():
荒草萋萋():
幽寂:
延绵:
三、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4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四、研读赏析
1.诗中的“路”有两层含义,你能说出来吗?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3.诗中明确写了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为什么还要以“未选择的路”为题?
4.读了这首诗,你悟出了什么哲理?
五、质疑探究
1、如何理解“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2、如何理解“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步污染”?
3、如何理解“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
4、如何理解“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5、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
既然已经作出了选择,为什么着重写未选择呢?
六、延伸拓展
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
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七、小结
1、主题:
2、写作特点的比较:
《未选择的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八、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未选择的路》中“路”象征()。
A.田间小路 B.林间大路 C.人生之路 D.河边小路.
(二)填空题
1、《未选择的路》是_____(填作家国籍)诗人_______写的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________。
2、《未选择的路》一诗中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述题
假如是你,你会选择哪条路,为什么?
九、课后作业
参考答案
一.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测
(shè):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zhù):长时间地站着。
(qī):荒草长得十分茂盛。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幽静寂寞。
延续不断。
三、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第1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面对两条路伫立思索,不能选择。
第2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第3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却留恋着另一条路。
第4节:写诗人遥想未来对往事的回顾。
四、研读赏析
1、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2、象征
3、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
诗人重在写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4、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