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第十一单元表格式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第十一单元

四年级第十一单元

第十一单元《认识小数》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100—108页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运算,以及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

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并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再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最后介绍了小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在通过探索,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和加、减计算的方法,并从中进一步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和应用小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感受爱国主义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

五、教学难点:小数的含义六、课时安排:5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第100~101页,认识一位小数。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小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小数的含义。

2、使学生会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3、联系生活实际,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小数与分数改写,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发现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7分米=()米9分米=()米5角=()元2角=()元学生口答,选择其中2题,说说是怎样想的。

师:观察这些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分母都是10)师:这样的分数还可以写成小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小数。

(板书课题:认识小数)二、自我实践、初识小数,教学例1。

1、引入课题课件出示主题图师: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师:5分米、4分米、6角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又是多少?2、教写小数师:十分之五米,写成小数是0.5米。

(完成板书:5分米=5/10米=0.5米)师:小数中间的小圆点叫——小数点。

【范文】四年级数学下册11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表格教案(苏教版)

【范文】四年级数学下册11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表格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11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表格教案(苏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教学内容:第89页例题,第90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用画图或列表的策略整理有关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的信息,会解决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或稍微复杂的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画图或列表的策略整理有关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的信息。

教学难点:会解决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或稍微复杂的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你能画一幅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的示意图吗?画画看。

说一说画图时要注意什么?你会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有什么关系?你会用哪些关系式来表达这三者的关系?2.谈话:刚才你们画出了长方形的示意图,也解答了简单的求长方形面积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稍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

二、教学新课.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并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谈话:这道题数量关系不明显,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

怎样画图呢?先画原来的长方形花圃,长8米,我就画一条线段表示长8米,没说宽多少,我们就大约地画出宽,于是板书成图1。

谁读一读题目的另外两个条件,长增加3米,面积就增加18平方米,这些已知条件,应该怎样画呢?3米在哪里画?大约画多长?哪一部分是18平方米?谁到前边指一指再画出来、写清楚。

一名学生画过后,全体学生评议、补充、修改,成为图2。

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在图上怎样表示?学生指着图说清楚后补写“平方米”。

谈话:要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已经知道了什么条件?你认为这道题应该先求什么?让学生尝试计算,并指名板演。

提问:说一说每步求出的是什么?谈话:我们再来反思一下解题过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 表格式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 表格式教案

第十一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除了各类内容的学习时注意让学生感受一些数学策略外,从四年级上册的“列表整理”开始,每册都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方面促进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用画图或列表的策略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本学期学习三步混合运算以及乘法分配律时,所积累的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经验同样构成了本单元的学习基础。

从问题内容和图的形式上说,具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教材第89页至90页),通过例1重点教学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第二层次(教材第91页至93页),通过例因此,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喜欢使用这些方法。

怎样让学生学会画图和列表?不是告诉他们怎样画、怎样列,也不是把画成的图、列好的表展现给他们看,而是让学生在画图、列表的活动中体会方法、学会方法。

其次,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策略的多样性,要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具有应用方法的意识。

教学目标:1、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用画图或列表的策略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重点教学用画线段图或列表的方法的策略解决有关行程计算的实际问题。

3、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策略的多样性,要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具有应用方法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本单元教学重点主要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线段图等方法整理相关信息,借助所画的直观图或线段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方法,这些方法能直观地显示题意,有条理地表示数量,便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解题的思路。

课时画直观示意图解决问题(P.89~90)1画线段图或列表解决问题(P.91~93第3题)1想想做做(P.93第4至8题)1。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单元教案
2,游戏.
(1)说明游戏规则:在1到9之间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数字,想在心里,把这个数字在计算器上按9次.如:我喜欢2,就在计算器上按9个2.然后用这个九位数除以123456789.你只要告诉我结果是多少,我就可以猜出你喜欢的数字是几2
(2)学生算,老师猜.
(3)学生猜,谁会猜了就到上面来,你请同学报结果,再来猜.
②小组讨论怎样操作
③指名汇报操作方法
④师生共同总结操作方法。
(3)用科学计算器按书写顺序操作。
①有些科学计算器能识别运算顺序,可以根据算式的书写的顺序直接按键。(括号也可以直接输入)
②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器上有没有括号键(,)
③如果一些学生使用的是科学计算器,就把学生重新分组,使每组至少有一个科学计算器,然后在小组内尝试操作计算。
2、通过大数目的计算探索与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每位学生准备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入
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324+418 2600-1284 165×182
816÷68 784+365-493 343×725÷175
(1)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同时练习.
你们小组的计算器有哪些相同点和哪些不同点?
(2)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常用的计算器有很多种,它们一般都是由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组成的。(通过几个小组的介绍,使学生明确出示书上例题:
38+27 30×18
要求:现独立计算,再在纸上验算,看用计算器算得是否正确。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器,了解它的基本功能,会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2、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使用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配套教案/导学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配套教案/导学案)

二、乘数与 想想做做 5
1、在书上填好答案。
积 的 大 小 1、让学生在书上填好答 2、指名的学生说出答
变化关系 案。
案,其他人注意听他
2、指明学生说出是怎样计 说的是否完整。
算的。
3、同桌两个人讨论对
3、和第一栏的两个乘数 比的结果,得出结论。
比,后面的乘数分别有什
么 变 化 , 积 是 怎 样 变 化 学生直接写结果,同 的?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桌交流 想想做做 6
指名学生说出答案,并将 算的过程。
其中两题说出为什么这样 集体订正反馈情况。
做。
三、竖式计
260×14
67× 1、在规定的时间内在

189
随堂本上完成。
2、指名学生说出计算
的方法。
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是 怎样计算的?乘数末尾有
3、集体订正,反馈情 况。
页脚内容
[标签:标题]
0呢
4、在随堂本上列竖式
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
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
4.提问计算方法,并由老师板
书计算过程及书写格式。
指名学生口答
5.追问:为什么十位上的 1 乘
144 的积的个位与 1 对齐?
相互交流计算方法
6.总结算法
师:今天学习的是三位数乘两 指名口答
位数,(板书课题)你们能总结
出计算方法吗?
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单元教案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00~107页。

二、教学目标1.增加用计算器计算是近几年来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之一。

计算器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学生适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体验到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感受到使用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三、教学要求1.在介绍计算器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功能,再通过学生动手尝试操作,明确操作步骤,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教学中通过生活中的使用计算器的场景,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

3.在介绍计算器功能,认识计算器键盘的作用和操作方法时,注意让学生尝试操作,在相应的练习中让学生进一步探索性学习,培养数感。

4.教材安排了你知道吗,向学生介绍计算器有关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计算器功能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

四、课时安排(共计3课时)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 1课时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材 1课时练习十 1课时第一课时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00~101页。

教学要求:1.通过生活中购买物品的现时情景,使学生在计算中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激发起学生对计算器的学习和使用兴趣。

2.使学生认识电子计算器,知道电子计算器的构成,并学会使用。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只有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带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80+100 100-42 630+27 860-20 650+170860-60 100×6 300×7 3×30 560÷802.出示:5963×234 45875÷25提问:这两题可以口算吗?3.出示例题插图。

第十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锅圈岩乡中心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组集体备课讨论记录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备课时间:2011年11月29日主备人:章仁军参备人员:陈雪杜培菊备课地点:数学组办公室课题: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00~107页教学目标:1,增加用计算器计算是近几年来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之一。

计算器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学生适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体验到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感受到使用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教学重难点:1,增加用计算器计算是近几年来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之一。

计算器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学生适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划分:(共计3课时)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 1课时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材 1课时练习十 1课时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学生动手操作法。

讨论过程记录如下:章仁军:教学使用计算器的主要目的,一是进行较大数的计算,二是用于探索一些和计算有关的规律。

苏教版教材在整数四则计算(口算、笔算、估算)和混合运算的教学结束后,适时安排使用计算器的教学,能较好地实现这两个目的。

本单元的计算内容分三段安排,依次是初步了解计算器,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

探索规律的内容结合使用计算器进行一步计算和两步混合运算分散安排。

在单元结束时,有一次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

陈雪:1 让学生在“玩”中初步认识计算器上的一些常用的功能键。

计算器在生活中已经比较普及,很多学生都见过计算器。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配套教案/导学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配套教案/导学案)
第一单元 乘法
课题
1.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1)
总课时: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2 页例题和想想做做第 1~4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
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
解决呢?
积的末尾为什么写 2 个 口答
0?
学生试一试
如果草坪面积是 800 平方
米呢?
小结:乘数末尾有 0 的乘
法的计算方法。
3. 试一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独立解决并全班交流
白菜老师问:每天大约能
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要怎
样列式计算?
850×20 怎样列竖式计算 生口答
比较简便?
提问:积 170 的后面应该
添上几个 0,为什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创设比 师:今天我们来一个比赛,
赛情境
看看哪一组同学在这段时
间的学习中学的最好。完 学生在书上直接写结
成第 6 页的第 7 题

说说你是怎样口算出结果

汇报交流口算结果和
方法
二、乘数与 想想做做 5
1、在书上填好答案。
积 的 大 小 1、让学生在书上填好答 2、指名的学生说出答

45 × 207
板演
575 × 14
相互检查并指出错误
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之处
第 二 题 怎 样 计 算 ? 为 什 订正
么?
第二题运用简便方法的给
于表扬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表格式备课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表格式备课教案
1.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
提问:你准备怎样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整理。
呈现:判断是否符合题意。
观察:从这些整理后的信息中,你能比较方便地确定解题的思路吗
同桌商量,确定解题思路。Ww k BOm
汇报:根据线段图,你是怎样思考的从线段图中,你能很容易地看出要求“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也就是求什么
根据表格,你又是怎样思考的
同桌商量。指名说出分析过程。同步板书分析过程。
反思:是什么让我们找到了解题的思路为什么需要画图
你能说说没画图时和画图时的数量关系的清晰程度分别是怎样的
2.“试一试”
独立把图画完。
呈现图:观察,符合题意吗能我你寻找解题思路提供帮助吗
独立完成。
汇报:边指图边说出分析过程。ww
深入
体会条件的多变性。
在变与不变中体会画图的作用和数量关系分析思路的相对稳定性。
独立解答。
呈现:介绍你的解答过程,边指边说。
比较: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梳理:可以先算每人4分钟走的路程,也可以先算两人1分钟共走的路程,也就是速度和。
2.“试一试”
读题后独立图。
呈现线段图: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要求“两人相距多少米也就是求什么
独立完成。评:边指图边说出解题思路。
归纳:我们所说的画图,是画得怎样的图
揭题:解决问题的策略X k b1. Com
初探
初步体会方法选择的必要性。
培养画图能力。
培养识图能力。
感受画图的作用。
1.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
提问: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帮助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生试画图。
呈现:观察这些图,你能看懂吗
观察正确的图: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条件之间有关系能否找到所求问题的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配套教案/导学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配套教案/导学案)
索 , 学 习 新 读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条
知。
件和问题? 2.启发思考:
学生口答
要解决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
户怎样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144×15 3.激励探索
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 算,小组交流算法
页脚内容

你能用自己已有的笔算乘法的 全班交流集体反馈,学生
经验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吗? 说计算过程
观察表格 口答,填写 汇报交流结果
四、评价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回想一下你是怎样学会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你想提醒大家计算时注意些什么?
页脚内容

五、作业设计 一、用竖式计算。
52×157=
456×23=
二、一列火车有 12 节旅客车厢,每节车厢可坐 114 名乘客。这列
火车一共可坐多少名乘客?
计算
数 量?为什么用 140 乘 2、交流
60?
2、第 4 题:
1、学生口答并独立计
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京 算
拉线的长度要怎样算? 2、交流
五、评价总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要和大家

讨论吗?
六、作业设 一、填表。

乘数
395
46
234
78
乘数
124
38
302
147

二、解决问题。 1、某小学四年级有 8 个班,平均每班 45 人。
很快地算出下面的算式的
积各是多少吗?
独立计算并比一比
页脚内容

汇报计算结果,说说你是
怎样算的?
同桌相互交流
第 8 题的第 1 组:列式计 全班汇报交流 算
板演,其他学生在作业本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情分析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1)班,共有学生28人。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并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少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发言不积极。

我本学期需要较多地关注同学们业已形成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乘法、升和毫升、三角形、混合运算、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找规律、运算律、对称、平移和旋转、倍数和因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用字母表示数等。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本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与生活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本教材既注意体现教育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的数学教育内涵,使我们的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了解容量的意义及其常用计量单位。

(3)联系具体问题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能按照统计图里的数据变化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交流;初步学会根据数据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

2、数学思考方面(1)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3)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教学参考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教学参考

“平均数”是本册教科书第十一单元“统计”教学的主要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平均数的意义,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等。

粗略地看,这部分内容好像无异于传统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但仔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虽然知识还是这些知识,但通过这些知识所要传递的理念和思想,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平均数的教学应该呈现出新的气象。

一.新的教学视角:还平均数的统计本色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平均数是作为一种典型应用题加以教学的。

孩子们在低年级时,会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简单应用题,而平均数问题往往呈现这样的特点:已知几个数,在其总和不变的情况下,移多补少,使它们变成相等的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从应用题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看,两者间确有一脉相承的联系。

因而,教师们在教学平均数问题时,往往要引导孩子们归纳出“总数÷总份数=平均数”的解题要点,设计的练习也纯粹从训练学生解题思路出发,完全脱离现实生活的依托,人为地胡编乱造,例如“一辆汽车上午行了3小时,每小时行60千米;下午4小时共行18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试想现实生活中采集数据,哪有上午每一小时采集一次数据,得“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而到下午,变成4小时合在一起采集一次数据,得“共行180千米”的做法?很显然,这些做法已经完全掩盖了“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的统计学本质。

统计学认为,某次统计活动中,如果要对数据所蕴含的规律作更精确的描述和更进一步的推论,仅借助统计图表是不够的,为此,需要计算一些有代表性的量数,对整体数据所蕴含的规律作出更简洁明了的数量化描述。

平均数就是其中的一个量数。

它的基本思想是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总个数,以体现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对数据总体起着“中心”代表的作用。

本单元教材为体现如前所述的统计本色,正本清源的举措包括:1.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对小学生来说,“集中量数”这样的专业术语是难于理解的,所以,教材安排学生在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平均数的本质内涵,把握平均数的意义。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配套教案/导学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配套教案/导学案)

的观察力和敏感度。
页脚内容
[标签:标题]
3.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以及乘数末尾有 0 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计算乘法的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整理算 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两位 独立思考

数乘以三位数和末尾有 0 举手回答。
29×164=
二、解决问题。
1、某超市今年一月份共用电 325 千瓦时。照这
样计算,今年大约一共用电多少千瓦时?
2、某小学校园是一个长 123 米、宽 89 米的长方
形。
(1)校园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为了扩建操
场,要将校园的宽增加 8 米。扩建后的校园面积
是多少平方米?
教学反思:
页脚内容
[标签:标题]
课题 1.3、乘数末尾有 0 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总课时: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5 页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第 1-4 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计算、比较的过程,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口算练 32×3

×2
50 × 9 32×30
43 口答结果 500
×9
20×34

苏教版四上数学第十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上数学第十一单元教案

第 十一 单元 课题
课型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 新授
用计算器计算
第 3 教时 总第
上课时间:
个教案
1.进一步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感受计算器的优点,提高学生解 决问题的能力。2.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 学习的兴趣。 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感受计算器的优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力。 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感受计算器的优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力。 小黑板、挂图 思考与调整 二次备课
第 十一 单元 课题
课型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 计算器 新授
用计数器计算
第 1 教时 总第
上课时间:
个教案
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 能正确地运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 一、两步式题的计算。2. 能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基本的数学规律,解 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正确地运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一、两步式题的计算。 能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基本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用计算器计算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 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是计算。
第 十一 单元 课题
课型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 新授
用计算器计算
第 2 教时 总第
上课时间:
个教案
1、使学生通过计算继续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际问题。2、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用计算器计算在人类 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掌握用计算器计算两步计算式题的方法。 熟练运用计算器,提高计算速度。 计算器、小黑板 思考与调整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一、先学探究 1、导学提纲 活动一: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40000-165×182 2.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将你们的方法在全班交流。 思考: (1)这道题含有哪两级运算?运算顺序是什么? (2)如何操作计算器,按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活动二:试一试,比一比 1.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438×15-1274 (70310-69615)÷139 (1)思考:这两题各含有哪两级运算?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猜想:你认为这两题可不可以连续按键操作? (3)验证:用计算器尝试计算。 2.小组讨论: (1)用一般计算器计算“活动一”和“活动二”的两道题,计 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2)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应该怎样操作?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在全班交流。 二、交流共享 1、全班交流:学生汇报活动一: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单位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单位教案

集体讨论后,主备人拟写的教案二次备课与教学反思第十一单元 用计算器计算课题一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和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1、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只有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

2、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自带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电脑出示照片,了解计算器在生活中的运用。

2、揭示课题二、尝试使用,探索交流1.认识计算器。

(1)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题目:向小组同学介绍一下你的计算器(如怎样开机、关机)你们小组的计算器有哪些相同点和哪些不同点?(2)全班交流,达成共识常用的计算器有很多种,它们一般都是由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组成的。

(通过几个小组的介绍,使学生明确计算器常用按键的作用)2.尝试使用。

(1)学习例题出示书上例题:38+27 30×18要求:现独立计算,再在纸上验算,看用计算器算得是否正确。

(2)学习两步计算式题380+192+43 816÷68×27提问:这两题的运算顺序相同吗?让学生独立计算,全班订正得数讨论:你认为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应注意什么问题?3.教学“试一试”让学生尝试做题,记下得数,共同订正。

三、设计游戏,熟练使用1,看谁做得又快又对.做”想想做做”第1,2题.独立做题,课件显示得数,共同订正.2,游戏.(1)说明游戏规则:在1到9之间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数字,想在心里,把这个数字在计算器上按9次.如:我喜欢2,就在计算器上按9个2.然后用这个九位数除以123456789.你只要告诉我结果是多少,我就可以猜出你喜欢的数字是几2(2)学生算,老师猜.(3)学生猜,谁会猜了就到上面来,你请同学报结果,再来猜.(4)揭示规律:发现规律了吗?(5)小结:刚才的游戏好玩?要是没有计算器,这个游戏还能玩得这么顺利吗?计算器的用途可大了,除了今天课上学到的一点,还有好多.课上和老师同学一起学,课后怎么学呢?你有办法吗?3.探索规律.出示11111111×11111111.(课件出示)你有办法算出结果吗?试试看.(1)学生算.(2)汇报结果,教师提出质疑:一道题应该只有一个正确的结果呀,怎么计算器会显示的不一样呢?然后教师说明错误的原因.(3)讨论:能不能想办法找出结果呢?(小组商量)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找规律的方法探索这题的结果.先计算这题的结果,找一找有什么规律,再直接填出最后一题横线的数.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4)交流: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最后一题的结果是多少?四、追根溯源,了解历史.计算器就是人们为了计算方便而发明的一种计算工具.它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几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算盘,现在人们普遍使用计算器.它体积小,运算快,操作简便,能进行复杂的计算.五.整体回顾,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困惑?计算器是学生生活中常常接触的,在这个环节中,通过简单交流的方式勾起学生的回忆。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教案教学使用运算器的要紧目的,一是进行较大数的运算,二是用于探究一些和运算有关的规律。

苏教版教材在整数四则运算(口算、笔算、估算)和混合运算的教学终止后,适时安排使用运算器的教学,能较好地实现这两个目的。

本单元的运算内容分三段安排,依次是初步了解运算器,用运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一步运算,用运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运算)。

探究规律的内容结合使用运算器进行一步运算和两步混合运算分散安排。

在单元终止时,有一次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

1? 让学生在玩中初步认识运算器上的一些常用的功能键。

运算器在生活中差不多比较普及,专门多学生都见过运算器。

教材结合两张购物的照片,让学生明白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运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运算器,激发学生学习使用运算器的爱好。

学生拿到运算器都急于玩一玩,也急于告诉同伴自己对运算器的一些了解。

教材在简单介绍运算器上的显示器和键盘之后,满足学生的需求,让他们通过玩,初步认识运算器上的一些常用的键。

第一是找到开机和关机的键,试一试如何样开机、如何样关机。

再摸摸、按按其他的键,并相互交流各人初步明白了哪些键,有什么作用。

在那个教学环节里,着重认识0~9共十个数字键,+、-、、四个运算键以及让运算器显示得数的等号键。

学生了解这些键的功能后,就能够使用运算器进行运罢了。

2? 由易到难,指导学生使用运算器运算。

第100页的例题和试一试教学使用运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一步运算。

例题中的38+27和3018差不多上较小数的运算,那个地点选择较小的数有三个缘故,一是较小的数能专门快输入运算器,不容易输错数字;二是这些题都能口算,能够验证运算器运算的得数是正确的,从而对运算器产生信任;三是能体会用运算器运算比较省力。

想想做做里有较大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学生往常没有进行的四位数加、减运算,三位数乘两、三位数,多位数除以三位数等。

通过这些运算练习,能够达到本单元的教学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解决的又是哪一类的实际问题?与上一节课有什么不同?解决这类实际问题一般常用哪种解题策略?你还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科书第92—93页想想做做第1、2、3题
六、
教学反思:
课题
11.3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
总课时: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数学(下册)第93页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合适的策略整理相关信息,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2)自主尝试画图
要求画出的图能让人更清楚地看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组织交流:展示自己画的示意图,说说是怎么画出来的,结合示意图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引导学生比较展示出来的示意图,观察这些示意图,你觉得哪些画的好?哪些需要改进?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a.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是否都作了准确的标注;b.画的图是否美观清晰,有关长方形的长与宽是否大致符合比例。
2、看完我们的表演,你知道这里有什么数学知识吗?
小结:这是一个行程问题,其基本的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板书关系式)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解决行程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二、整理信息,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
提问:题目中说了一件什么事?哪两位同学到前边来演示一下小明和小芳是怎样从家出?
2、“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画线段图整理信息的方法,理解两种基本思路。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老师请一个“演员”和我一起走一走:请一位学生,老师和学生分别站在讲台前的最左和最右。说:他站的地方是他家,我站的地方是我家,中间讲台是学校。早上我们同时从家出发来学校。(开始走,直到相遇)放学后,我们又同时从学校出发,回家。
2、学生汇报整理信息的方法。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你打算用什么策略进行整理?
学生的方法只要能把题目的数量关系清楚准确的表现出来教师就予以肯定。
教师进一步把画图、列表这两种方法的重点地方强调,使方法完善。
具体指导画线段图的方法步骤:
确定两点表示小明和小芳家,连接两点画一条线段,线段上标出学校,学校应离小芳家近一些。
二次备课
一、复习回忆
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常采用什么策略来整理信息?采用这样的策略有什么好处?
指名回答,小组交流
二、灵活运用合适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1、小明和小芳在环形跑道跑步,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反向而行。小明每秒跑5米,小芳每秒跑7米,经过50秒两人相遇。跑道长多少米?
2、AB两地相距20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8小时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1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第十一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题
11.1用画图的策略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问题
总课时: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9——9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合适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感受运用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提高运用策略的能力。
教学难点:感受运用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提高运用策略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数学(下册)第91——9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有关行程问题及类似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策略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1、学会准确合理地运用线段图表示相关信息。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试一试”
出示题目,提问:你准备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问题?
按要求在教材提供的图上画出“减少的部分”
提问:要求现在鱼池的面积要先求什么?根据哪些条件可以求出原来鱼池的长?根据哪些条件可以求出原来鱼池的宽?你能解决吗?
2、想想做做第1题
3、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自主阅读,
3、小芳家原来有一个宽40米的长方形的养鱼池,今年将鱼池扩建,宽增加了5米,面积增加了240平方米。现在养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李爷爷家有一块长30米宽20米的长方形菜地。现在因旁边的土地被征用,长减少了6米,宽减少了5米。菜地的面积减少了多少平方米?
每次出示一题,在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提供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你是用什么策略将条件和问题整理清楚的?再请学生根据整理好的信息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算式。
根据刚才的讨论,修正自己画的图。
看示意图分析: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要先求什么?根据什么条件可以求出原来花圃的宽?
你认为解决这一类实际问题一般怎样做?
明确:
理解题意画示意图整理信息
根据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
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阅读
独立思考、交流
学生尝试画图、交流汇报
比较、改进自己的示意图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解决问题,交流反馈解题的情况
学生自主阅读
指名回答,指名表演
学生独立整理信息、交流汇报
学生修改自己的画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内交流。
尝试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交流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拓展运用
1、指导完成“试一试”
全班交流:
①展示学生画的线段图,并说出是怎样想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画的线段图加以完善。
②指名板演综合算式,并说出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1、提问:你能画一幅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的示意图吗?画画看。
说一说画图时要注意什么?
你会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
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有什么关系?你会用哪些关系式来表达这三者的关系?
2、谈话:刚才你们画出了长方形的示意图,也解答了简单的求长方形面积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稍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板书课题)
追问:你能由这一种方法想到另一种解法吗?写出算式后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变“试一试”的线段图为环形跑道,演示两人在环形跑道上从同一点出发,反向而行,两人最终相遇。在示意图上标注条件和问题,求跑道的长就是求什么?
学生自主阅读,理解题意,并在书上把图画完整,独立列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解题思路
指名口答
独立计算、交流,结合示意图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学生独立解决、汇报
学生独立解决、汇报学生源自立解决、汇报学生独立解决、汇报
三、运用策略解决一般的稍复杂的三步计算的问题
1、想想做做:第93页第5题
2、想想做做:第93页第6题
根据题意填表,说一说解题思路再解答、交流
四、评价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想想做做:第93页第4、7、8题
教学反思:
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画图,同桌检查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并结合所列式子再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展示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先让学生从自己所画的示意图中指出增加的部分,再让学生结合示意图或所列的表格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把小明家到学校的线段以及小芳家到学校的线段分别平均分成4段,每一段表示1分钟行走的路程。4段表示行走的时间。
标注条件和问题。
3、提问:根据你整理的信息,要求“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应该先算什么?
明确:可以先分别算出两人4分钟各行的路程,然后求总路程;也可以先算两人1分钟共行的路程,再求总路程。
4、追问:现在你们能独立解决吗?
学生独立解决、汇报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题
2、根据示意图分析、解决问题
3、反思解题过程
(1)引导交流:提供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用以前学过的列表的方法能把信息整理清楚吗?这样一个有关面积计算的问题,用什么方法能将条件和问题整理清楚?
使学生明确:这是一个有关图形面积计算的问题,如果画个图就可以将题意表达的更清楚了。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教学难点:掌握画示意图整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能力。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5、展示学生不同的解法
6、反思解题过程
提问: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把两种解法的综合算式写成等式看一看符合什么规律?
明确:两种解法的结果相同又一次证明了乘法分配律的正确性,我们也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由一种计算方法想到另一种计算方法。
你认为解决这一类实际问题一般怎样做?
明确:
理解题意画线段图或列表整理信息根据线段图或列表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解决的是哪一类的实际问题?解决这类实际问题一般常用哪种解题策略?你还有什么收获?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五、作业设计
校园里原有一块面积是210平方米的长方形草坪,如果草坪的宽增加6米,面积就增加到300平方米,原来草坪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