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名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五年下册数学《平均数的再认识》优秀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下册数学《平均数的再认识》优秀说课稿

八、3 《平均数的再认识》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的再认识》

随着科学技术和数学本身的发展,统计学已成为现代数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领域。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统计无处不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将“统计与概率”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的。本课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后进行教学的,它包含两部分,即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

2、说学生:

3、教学重、难点:

平均数是统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特征数,它能反映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用途很广泛。所以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教学的重点。而本课的“平均数”又和过去学过的“平均数”的方法不同,弄清“全部数据的总和”与“全部数据的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就是教学的难点。

4、教学目标

在学生计算出平均数的基础上应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的背景,帮助他们认识到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与广泛应用,并能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必要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定为: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算术平均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根据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品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二、说教法:

平均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

平均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

平均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

《平均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数学术语“平均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2)掌握数值型数据的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2.情感态度:

(1)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实践的能力;

(2)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3)树立学生面对数学问题的「勇往直前」的态度,鼓励学生的尝试精神;

(4)了解和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

掌握数值型数据的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

掌握数学术语“平均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法:以一定的任务引导学生活动,在探究、互动中实现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问答法:通过讲解课文中关于平均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探讨问题,答疑解惑,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讨论法: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开拓思维,扩大视野,探究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

1.教师引导:让学生认识平均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2.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画图、说故事的方式向学生进行复习,引出计算平均数的重要性。

3. 团队活动:分组活动,分解数据,完成应用题,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4. 巩固性训练:设置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学生对计算平均数的掌握。

5. 综合检测:进行综合性测试,检测学生运用计算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平均数的再认识-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平均数的再认识-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平均数的再认识-北师大版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 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平均数与数据分布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平均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

1. 平均数与数据分布的关系。

2. 如何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数据,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平均数。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计算给定数据的平均数,教师巡回指导。

4. 应用:讲解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班级平均成绩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均数与数据分布的关系。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1. 平均数的再认识

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

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教学内容,包括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实际应用等。

作业设计

1. 计算给定数据的平均数。

2. 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班级平均成绩等。

3. 分析数据分布与平均数的关系。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了平均数的知识,并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练习和实例演示,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观念。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练习。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了平均数的知识,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说课稿(附反思、板书)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说课稿(附反思、板书)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五、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运用旧知迁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讨论 学习法等。另外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和实 践意识,注重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精神的培养等。课文结合学生的实际 生活,合理整合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把枯燥单调的教 学内容教活;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课堂上以学生讨论交流 为主,老师的引导为辅,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 核心素养,让孩子学习有价值的数学,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 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2.求平均数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87页问题2。 (1)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用总数除以总份数。
(2)请把统计表填写完整,然后排出名次。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选手1:(92+98+94+96+100)÷5=96(分) 选手2:(97+99+100+84+95)÷5=95(分) 选手3:(90+98+87+85+90)÷5=90(分) 选手1的平均分最高,他是第一名;选手3的平均分最低,他是第三名。
(3)在实际比赛中,通常采用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 计算平均数的记分方法。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交流,总结理由。 ①有的评委打分太高或太低。 ②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取平均数就更公平、更具有代表性 了。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备课课堂实录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备课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平均数的再认识》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平均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通过对平均数的再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2.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平均数。

3. 学会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如合理性判断、数据分析等。

4. 体会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平均数。

2. 教学难点: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组数据:5个同学的身高分别为1.4米、1.45米、1.5米、1.55米、

1.6米。提问:这组数据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引导学生尝试计算平均数,从而引出

本节课的主题——《平均数的再认识》。

2. 探究与交流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均数知识,提问:什么是平均数?如何求一组数

据的平均数?

(2)学生汇报: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求平均数的方法是将

所有数据相加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3)教师提问: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学生举例:如判断身高是否达到免费乘车的标准、分析考试成绩等。

(4)教师展示北京市6岁男童、女童的平均身高数据,提问:为什么身高达到

1.2米可以免费乘车?

学生解答:因为6岁男童、女童的平均身高大约是1.2米,所以身高达到1.2米可以免费乘车。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平均数的再认识》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平均数的再认识》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平均数的再认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平均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点概述

平均数是一组数的和除以这组数的个数。平均数是一种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组数据。

三、教学内容

3.1 平均数的定义

平均数是一组数的和除以这组数的个数。

例子:计算 2、4、6、8、10 的平均数。

平均数 = (2+4+6+8+10)/5 = 30/5 = 6

3.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除法运算是平均数计算的关键。在计算平均数时,需对一组数据进行求和,然后再除以该组数据的个数。例如:

例子:计算 3、7、10 的平均数。

平均数= (3+7+10)/3 = 20/3 ≈ 6.67

3.3 平均数的应用

平均数常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数量级或趋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应用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子1:某班共有20名学生,其中18名学生成绩的平均数是80分,另外两名学生成绩分别是75分和90分,求全班学生的平均分。

解答:全班学生的平均分= (18×80 + 75 + 90)/20 ≈

79

例子2:小明这个月的日常消费情况如下:100元、80元、120元、110元、90元。求小明这个月的日均消费。

解答:小明这个月的日均消费 = (100+80+120+110+90)/30 ≈ 10

3.4 平均数的特点

1.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代表值;

2.平均数比较易于计算和理解;

3.平均数易受极端值影响,因此需注意平均数的局限

性。

《平均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平均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 《平均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第十册第八单元《平均数的再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第十册第八单元《平均数的再认识》,教材第 87-88 页二、设计理念随着科学技术和数学本身的发展,统计学已成为现代数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领域。

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统计无处不在。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将统计与概率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的。

本课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后进行教学的。

求平均数作为一类应用题,若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积极创设真实的、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

而在本课中,本人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利用学生熟悉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为导入,使学生通过思考如何计算一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进而回顾有关平均数的求法。

并紧扣本校近期举办的汉子规范书写活动,进行合理有效的加工使之与新知相融合,成为行之有效的教学资源。

另外,本人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有效手段,以引导法为主,并联系

1 / 7

生活实践经验,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平均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实际应用。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2·1·c·n·j·y

3、通过体会平均数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五下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的第四课时。是在第一学段了解了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安排了三个问题,侧重点在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如何得到的平均数?为什么要用平均数即合理性问题?怎么用平均数更为准确?这些都从更深一个层次展现了平均数的实质,最终促使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发展。【来源:21cnj*y.co*m】学情分析:

平均数的再认识前测试卷

1、在一次测试中淘气语文得到了98分,数学92分,英语94分,用一个什么样得数可以代表这一阶段淘气学习的水平?这个数是多少?【出处:21教育名师】

2、笑笑统计学校小卖部三周冰淇淋卖的箱数,根据这个图表中的数据你能帮助判断一下,第四周进多少象冰淇淋合适吗?说明理由。【版权所有:21教育】

3、说一说通过你以前的学习你对平均数的知识还有哪些想知道的?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教学前测我们得到的数据是:题号知识性得分率理解性得分率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 96% 88%

2 97.5% 64%

3 53%

得到的数据不难看出:五年级学生对于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掌握是熟练的,同时有一定的抽象理解能力了。已经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学生感知事物的目的性和准确性都有所增强,所以在这个阶段的来对平均数的意义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有较为稳定的心理基础作为保障。同时,从数据中也能看出对于平均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并不很深入,所以脱离了现实情境的理解就空洞了很多,所以大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再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再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再认识》教学设计

第一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

第八单元《平均数再认识》导学案

学生活动一:六一儿童节班级举行了(每人投五次,每次投一分钟)投球比赛,淘气第1次投进5球,第2次投进4球,第3次投进7球,第4次投进5球,第5次投进9球,淘气在投球比赛中平均投进多少个球?(移一移、画一画、算一算)

学生活动二: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票乘车,即一名成年人可以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m的儿童免费乘车。

1、根据上面的材料,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1.2m这个数据可能是如何得到的呢?

学生活动三:

评委1评委2评委3评委4评委5平均分第一次

排名第二次排名

选手192989496100

选手297991008495

选手39098878590

1、请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并排出名次。

2、同桌交流汇报你们的结果。

3、在实际比赛中,通常都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一个最低分,然后再计算平均数的记分方法,说一说其中的道理。

4、按照上述的记分方法重新计算3位选手的最终成绩,然后排出名次。

对比两次所排名次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极端数据是指:

5、现在,你对平均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6、一个10人小组想知道他们小组更喜欢数学还是英语,于是他们展开了调查。下面是他们调查时使用的评分标准。

(1)分别计算数学和英语喜欢程度的平均分。

(2)根据这些得分判断,对于这个组的学生,哪个科目更受欢迎?

7、淘气调查了操场上做游戏的小朋友的年龄情况:

7岁,7岁,7岁,8岁,8岁,8岁,9岁,9岁。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

1.理解平均数的定义;

2.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3.学会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平均数的定义

2.求平均数的方法

3.平均数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3.1 教学重点

1.平均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2.平均数的应用。

3.2 教学难点

平均数的应用,特别是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4.1 活动一:引入

通过回顾五年级上册学过的相关知识,如加、减、乘、除等基本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平均数是什么,以及求平均数的目的和意义。

4.2 活动二:知识讲解

1.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是指若干个数的和除以它们的

个数,这个商叫做这些数的平均数。

2.讲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下列公式来计算平均

数:

$\\bar X=\\dfrac{X_1+X_2+\\cdots+X_n}{n}$

其中,$\\bar X$为平均数,X1、X2、$\\cdots$、X n为要求平均数的这n个数。

3.通过讲解示例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4.3 活动三:练习

1.让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完成练习册中的有关习题。

2.针对重点难点处进行详细解释和讲解。

4.4 活动四:拓展运用

让学生通过课外生活实例来应用所学知识,掌握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4.5 活动五: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

及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价

1.考试评价:出卷时应注意评价学生的平均数的应用能力。

2.课堂评价:平均数的应用是难点,多组织学生练习、讨论,

学生能否掌握该项内容是课堂评价的重要方面。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8.3平均数的再认识》精品教案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8.3平均数的再认识》精品教案

平均数的再认识

教学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87-88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具有代表性,任何一个数有变化,平均数就会受影响。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通过计算平均数的过程,认识平均数的灵敏性。情感态度:通过学习平均数,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平均数具有代表性,体会一个数变化引起平均数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平均数的灵敏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我们以前学习过平均数,你能说一说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吗?可以举例说明。

2、师:生活中运用平均数的地方很多,你们看,长大后的马小跳在找工作的时候就遇到了平均数。(马小跳找工作的故事:)

招聘广告

A公司因工作需要,招聘职员1名,待遇从优,员工月平均工资1200元。

招聘广告

B公司因工作需要,招聘职员1名,待遇从优,员工月平均工资1000元。

师:马小跳选择进入A公司,一个月后该领工资了,请你们猜一猜他大约能领多少钱的工资?(学生只要是根据平均数的意义进行的猜测都可以给予肯定)

(出示工资表)

经理职员1 职员2 马小跳职员4 职员5 职员6 3500 1150 850 800 700 700 700

请学生帮忙验证马小跳是否被骗。(计算组数据的平均数)

你们认为用1200这个平均数来代表他们的平均工资水平合适吗?(预设:有的同学会认为合适,有的认为不合适)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再次来探究平均数的意义,大家就会对平均数有新的认识。(揭示课题:平均数的再认识)

二、自主探究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教学设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教学设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P87-88

教学目标:

1.经历再次认识平均数的过程,理解平均数能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感受平均数的灵敏性。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和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难点:能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趣味故事导入

课前故事:(马小跳找工作的故事:)

1.师:同学们,平均工资1200元与马小跳的800元相差甚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再次来探究平均数,板书大家就会对它有新的认识。平均数呀他就在我们身边,大家在6岁前就已经享受过平均数带来的好处。我们先来看一段社会热点问题。播放!说了一件什么事?生:国家对学龄前儿童

1.2米的免票政策,现在很多孩子已经不能享受了。

2.关于这个社会热点问题,你怎么看待?你觉得1.2米免票线对于现在的6岁孩子还合适吗?生:不合适,应该调查师:你真有想法!多名孩子说师:大家都认为不合适,国家对学龄前儿童1.2米的免票政策应该随着孩子

们身高的增长而增高了。

3.(同桌交流)如果你是相关部门负责人,你觉得应该怎么调?具体怎么做?请同桌两人交流下想法。

4.分享:谁愿意来说说他的做法。生1 :调查6岁孩子身高求平均值。生2:调查6岁孩子身高求出平均身高,根据平均身高而定。师:为什么要求出平均身高呢?(平均身高能代表什么?)生:平均身高表示整体情况。生2:表示平均水平(多名学生回答,感受平均数的代表性)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8单元平均数的再认识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8单元平均数的再认识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第八单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平均数的再认识单元八学科数学年级五

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再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运用平均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复习导入。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请回忆一下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平

均数,你知道如何计算平均数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1)移多补少法;(2)先把每个

数加起来,再除以总个数。

师:那么平均数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较大呢?

学生可能答不出来。

师:我们今天就来进一步探究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提示课题) 指名说一说。

通过说一说,回

顾平均数的知

识。为新知识的

学习做准备。

讲授新课二、学习平均数的再认识。

1、出示问题1。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对学龄前儿童

实行免票乘车,即一名成年人可以携带一名身高不

足1.2m的儿童免费乘车。

(1)说一说:1.2m这个数据可能是如何得到的呢?教师总结:这幅图中多了图例,原来是一条折线,现在是两条折线,而且颜色不同,这就是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调查了一些6岁儿童的身高,是这些身高的平均数。

(2)讨论:据统计,目前北京市6岁男童身高的平学生小组内说

一说。

通过说一说,感

知平均数的作

用。

均值为119.3 cm,女童身高平均值为118.7 cm。请根据上面信息解释免票线确定的合理性。

五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的再认识》

2、教材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和数学本身的发展,统计学已成为现代数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领域。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统计无处不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将“统计与概率”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本单元

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的。本课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后进行教学的,它包含两部分,即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

3、教学重、难点:求平均数说课稿

平均数是统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特征数,它能反映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用途很广泛。所以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教学的重点.而本课的“平

均数”又和过去学过的“平均数”的方法不同,弄清“全部数据的总和”与“全部数据的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就是教学的难点。

4、教学目标

在学生计算出平均数的基础上应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的背景,帮助他们认识到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与广泛应用,并能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必要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定为: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算术平均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根据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品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备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备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备课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这一课,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感受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对数据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是,对于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2.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难点:深入理解平均数的性质,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

生感受平均数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探讨中理解平均数的性质;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如学生成绩、物体长度等。

2.准备计算器、纸张等学习用品。

3.设计好教学课件,准备好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生活案例,如学生的身高、体重,引出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思考:

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值?

2.呈现(10分钟)

呈现一系列的生活案例,如学生成绩、物体长度等,让学生独立计算平均值。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感受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8.3平均数的再认识丨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8.3平均数的再认识丨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8.3平均数的再认识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

1. 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均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

(1)平均数的概念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明确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2)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即总数除以数量。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步骤。

(3)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班级平均成绩、平均身高等。

3. 课堂练习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应用。

5. 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五、教学反思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附录

1. 教学资源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 相关教辅资料

2. 教学建议

-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北师大版数学_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的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_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的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_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

的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

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才会思索,有了问题才会引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

这节课通过具体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为什么两个阿姨都领着孩子,第一

位阿姨只买一张票,而第二位阿姨却要买两张票呢?”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进

一步探究平均数的意义的欲望。

2.在分析讨论中促进学生对平均数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再认识。

在以往的学习中,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学生已经接触过,但对于具体生活情境中

问题的解答,学生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使学生了

解到在不同的情境中,求平均数的方法也不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作业纸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两位阿姨排队买票的情境图一位阿姨抱着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孩子,另一

位阿姨领着一个大约七八岁的孩子。

师:从画面上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你认为买票时应该怎样做?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

德教育

课件依次演示第一位阿姨只买了一张票,而第二位阿姨却买了两张票。

师:从画面上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疑问呢?为什么两个阿姨都带着孩子,第一位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平均数的产生过程,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掌握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统计图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其应用价值,体验数学的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平均数的只是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活动一:人数相等的投篮比赛(课件出示三(2)班学生投篮成绩)

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上周,我们班男生队和女生队进行了一场投篮比赛,每队选出4名选手作为代表,看,这是男生队和女生队每个人在相同时间内投中篮球个数的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比一比)

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

2)让学生读出统计图的数据:女生队几个队员,各投中几个,男生队几个队员,各投中几个,你觉得这两个队哪个队实力强,说说你的理由

女生队:4+5+4+5=18(个)男生队:7+3+5+9=24(个)

设计意图:在真实的情境中,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活动二:人数不相等的投篮比赛(课件出示)

师:刚才我们通过比总数知道了男生队获胜了,现在老师加入了女生队里(出示第二次投篮

比赛的统计图),这一次你知道哪队获胜吗?学生会有争论,有的认为奖牌应奖给女生队组,因为女生队投中的总数多,有的认为女生队的人数比男生队多不公平,最后总结出了用每组投中的平均数来比较。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师:刚才同学们都认为应该用每组中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来比较,哪个同学来解释一下“平均”是什么意思?你们能有几种方法求出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

方法1:移多补少(动态演示)

方法2:合并均分总数÷份数= 平均数

女生队平均每人投中:(4+5+4+5+7) ÷ 5 = 5(个)男生队平均每人投中:

(7+3+5+9)÷ 4 = 6(个)(让学生说一说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2.平均数的产生像这样,原来各不相同的一组数,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移多补少最后变得一样多,这个一样多的结果就是原来那组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问:女生队的平均数是几?它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男生队呢?同学们现在知道奖牌应该是哪个队了吗?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引导学生讨论:男生队的平均数是6个,他们组没有一个人投中6个,那么这个“6”是从哪里来的?是不是我们算错了?(平均数6是把那个组中投中多的补给了投中个数少的,是移多补少得到的,是整体的平均水平,并不是每个人实实在在都投中的个数),那么女生队的平均数5呢?

4.平均数的性质(在具体情景中) △平均数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有利于学生计算平均数是检查是不是对的) △每个数据的变化都会影响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两种情况观察引出) △这组数据中超出平均数之和与低于平均数之和相等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生活中有很多关于平均数的信息,你们能说一说吗?(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自由表达、广泛交流的机会,提升了他们“数学交流”的能力。

2.提高练习试一试(出示主题图)男生队女生队

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商店本月前三周卖出的冰糕情况记录。

(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

(2)让学生读出统计图的数据:第一周卖出8箱,第二周卖出7箱,第三周卖出9箱。师:估计一下,前三天卖出冰糕的平均箱数应该在哪个范围内?(引出平均数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计算出前三天平均每天卖出多少箱?

(8+7+9)÷4 = 8(箱)

(3)让学生想出办法帮助小熊解决问题

师:到了星期四,水果店的老板又该进货了。你们说老板应该进几箱合适?(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求平均数和统计的作用)4.综合练习

数学故事:“有危险吗?”

我们的朋友美羊羊遇到平均数了,不会游泳的他心想:我的身高是140厘米,河底的平均水深是110厘米,下河底去应该不会有危险的。请问你是怎么想的?

(出示河底剖面图):平均水深110厘米,并不是说这个河底每个地方都是110厘米。有的地方可能深一些,有的地方可能浅一些。美羊羊到水深浅于110厘米的地方游泳就安全,如果到水深深于110厘米的地方游泳就不安全。

(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觉得要帮助自己的朋友解除危机,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挑战自我的机会,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题能力)(四)全课小结,感悟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五)板书设计比一比(平均数)

1.移多补少

2.合并均分:

总数÷份数= 平均数

女生队:(4+5+4+5+7)÷5 = 25(个)男生队:(7+3+5+9)÷ 4 = 24(个)平均数是表示整体的平均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