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语文九年级上下册文言文精读理解
中考语文精讲 阅 读 8专题十四 文言文阅读 九年级(上册)
考虑,想到 只是 等到 离开
B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仿 佛有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其中,原来是竹 子和松柏的影子。
这天晚上,雨后的天空格外明朗,树林间 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 悠闲都包含其中。(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 闷,同时表现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龙井题 名记》表达作者对此地美景的喜爱之情,抒写内 心的欢愉。
给予,赠送 低下 确实,的确才能看到。
读书时先要将房间打扫干净,点上香,使精神 (注意力)不分散。
专心致志地 学习
要主动 立思考,解决独疑 难问题。 要排 界的各种诱惑除,外静 心学习。
专题十四 文言文阅读
意同字不同:“便要还家”中的“要”,和“各 复延至其家”中的“延”,都是“邀请”的意思。
(他们的祖先)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 世隔绝的地方。
示例: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安宁和乐, 自由平等,丰衣足食。(意对即可)
早
减 少询 问
C
示例:①勉励刘禅“光先帝之遗德”“深追先帝 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大业,做个好皇帝;② 表明自己的忠心,报答刘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中考语文(精读) 文言文阅读 课标文言文基础储备练 九年级(下册) 4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呈现】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
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 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 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 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 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见:拜拜见见
(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确确实实
(6)今齐地方.千里 (7)面刺.寡人之过.者 (8)能谤.讥.于市朝
方:方方圆圆 刺:指指责责
谤讥:指指责责讥刺讥 刺
过:过过错错
6.重点虚词
而.形貌昳丽 (1)而暮寝而.思之
连词连词,,表表并并列列 连连词词,,表表修修饰饰
时时而.间进 连连词词,,表表修修饰饰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状)当当面面
(4)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动)使使………听…到听到
3.一词多义 (1)朝朝入.服朝.衣见威冠王早早晨晨朝朝廷廷
皆朝.于齐 朝朝 见见
(2)孰吾孰.与视徐之公孰.美同同谁谁““,熟,熟哪”哪”一,,一个仔仔个细细
(3)若门徐庭公若不.市若.君好之好像美也像 如如,,比比得得上上 (4)上受上.上书.谏赏寡上上人等等者 呈呈上上,,进进献 献
蔽:蒙蒙蔽蔽,指,所指所受的受蒙的蔽蒙 时时:常常蔽常常,,不 不时时
间:间间或或,,偶 偶然然
【拓展】常.有高猿长啸/人恒.过 (8)期.年.之后 期年:满满一一年年Leabharlann 5.其他实词(非课下注释)
201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解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词语归纳一、初中常见错别字(精选)注:括号内是正确的用法。
莫明其妙 (名) 不加思索 (假) 费寝忘食 (废) 再接再励 (厉)变本加利 (厉) 掩旗息鼓 (偃) 别出新裁(心)谈笑风声 (生)流光溢采 (彩) 沤心沥血 (呕) 不言而谕 (喻) 大相经庭 (径)不醒人事(省)坚苦朴素 (艰) 锐不可挡 (当) 粗制烂造 (滥)神态安祥 (详) 清冽可鉴 (洌) 墨守陈规 (成) 张灯接彩 (结)仰扬顿挫(抑)甜言密语 (蜜) 绿树成阴 (荫) 反应情况 (映)两全齐美 (其) 打架斗欧 (殴) 不可思意 (议) 鬼鬼崇崇 (祟)抑扬钝挫 (顿) 不知所错(措)改斜归正 (邪) 错落有志 (致)无精打彩 (采) 沓无消息 (杳) 秉独夜谈 (烛) 痛心疾手 (首)白壁微瑕 (璧) 卑躬曲膝 (屈) 互相推委 (诿) 关怀倍至 (备)如法泡制 (炮) 英雄倍出 (辈) 隹宾满堂 (嘉) 巧装打扮 (乔)一张一驰 (弛) 病入膏盲 (肓) 黄梁美梦 (粱) 好高骛远 (鹜)迫不急待 (及) 陈词烂调 (滥) 趁心如意 (称) 语无论次 (伦)相形见拙 (绌) 直接了当 (截) 毛骨耸然 (悚) 名列前矛 (茅)手屈一指 (首) 丰功伟迹 (绩) 残无人道 (惨) 挺而走险 (铤)殉私舞弊 (徇) 心旷神移 (怡) 声色俱历 (厉) 天翻地复 (覆)声名狼籍(藉)穿流不息 (川) 一愁莫展 (筹) 一口同声 (异)批发另售 (零) 因地治宜 (制) 出类拔翠 (萃) 破爷沉舟 (釜)记忆尤新 (犹) 仗义直言 (执) 貌和神离 (合) 汗流夹背 (浃)鞠躬尽粹(瘁)悔人不倦(诲)珠连壁合(璧)原驰腊象(蜡)婉蜓游动(蜿)挑拔离间(拨)雍荣典雅(容)松驰 (弛) 凛洌 (冽) 娇阳 (骄) 骄健 (矫) 签定 (订)暑假 (暑) 浪废 (费) 帐蓬 (篷) 暑名 (署) 峰烟 (烽)愚味 (昧) 自毫 (豪) 通辑 (缉) 急燥 (躁) 蒸气 (汽)二、2011中考成语俗语相似词语总结1.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2014年中考语文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
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 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
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分)
A.前人之述备 矣/众妙毕备 . . B.南极 潇湘/初极 狭 . . C.薄 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 . D.而或 长烟一空/一食或 尽粟一石 . .
)(3
D 解析:具体解析详见探究中答题思路的第(1)点。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 沉下的玉璧。 3.选文抒写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一是
因 己 而 悲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
文意思填写);二是“心 旷 神 怡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
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B 解析: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
小人”。
二、(2012 年广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12 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 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
D
解析:A 项前一个“论”是“判定”的意思,后一个
部编版新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注解与汇总
部编版新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注解与汇总岳阳楼记(1)范仲淹(北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2)守巴陵郡。
越明年(3),政通人和(4),百废具(5)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7)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8),在洞庭一湖。
衔(9)远山,吞(10)长江,浩浩汤汤(11),横无际涯(12);朝晖夕阴(13),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14)也。
前人之述备(15)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16),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17)霏霏(18),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19),日星隐曜(20),山岳潜形(21);商旅不行,樯倾楫摧(22);薄暮冥冥(23),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24),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25)明,波澜不惊(26),上下天光,一碧万顷(27);沙鸥翔集(28),锦鳞(29)游泳;岸芷汀兰(30),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31),静影沉璧(32),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33),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34)之心,或异二者之为(35),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6);居庙堂(37)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38)?【注释】(1)范仲淹(989—1052)。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本文选自《范文正公文集》。
(2)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3)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越,及、到。
(4)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5)具:通“俱”,全,皆。
(6)制:规模。
(7)属:通“嘱”,嘱咐,嘱托。
(8)胜状:胜景,好景色。
(9)衔:连接。
(10)吞:吞吐。
(11)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
2014年上海中考文言文(赏析)翻译对照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水光潋滟晴方好,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山峦迷茫烟雨中也显得神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浓妆淡抹总相宜。
无论淡妆浓妆她总是美丽。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走在西湖边。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课内文言文考点解析及分册练习(九年级上下册)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解析及分册练习九年级上、下册九年级上册10.岳阳楼记知识梳理1.重点词语解释(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越.明年(3)百废具.兴(4)属.予作文以记之(5)予观夫.巴陵胜.状(6)浩浩汤汤....(7)横无际涯..(8)朝晖.夕阴(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0)前人之述备.矣(11)然则..北通巫峡(12)南极.潇湘(13)迁.客骚人..(14)若夫淫雨霏霏....(15)连月不开.(16)浊浪排.空(17)日星隐曜..(18)山岳潜形..(19)樯倾.楫摧.(20)薄.暮冥冥..(21)则有去国..怀乡(22)忧谗畏讥....(23)至若春和景..明(24)波澜不惊.(25)沙鸥翔集.(26)锦鳞.游泳(27)郁郁..青青(28)而或.长烟一.空(29)此乐何极.(30)宠.辱偕.忘(31)把.酒临风(3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33)或.异二者之为.(3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6)先.天下之忧而忧(37)后.天下之乐而乐(38)微.斯人(39)吾谁与归.2.通假字(1)百废具兴,同,(2)属予作文以记之,同,3.古今异义(1)越明年..,政通人和古义:;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义:;今义:看(3)增其旧制.古义:;今义:制度(4)前人之述备.矣古义:;今义:具备,具有(5)则有去.国怀乡古义:;今义:前往(6)而或长烟一.空古义:;今义:数词(7)至若春和景.明古义:;今义:景色,景观(8)是.进亦忧,退亦忧古义:;今义:判断动词(9)微.斯人古义:;今义:细微4.一词多义予观夫巴陵胜状__________(1)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__政通人和__________(2)通北通巫峡__________南极潇湘__________(3)极此乐何极__________感极而悲者矣__________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__(4)和政通人和__________浊浪排空__________(5)空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6)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5.词类活用(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作动词,(2)百废.具兴作名词,(3)北.通巫峡作状语,(4)南.极潇湘作状语,(5)日星隐曜.作名词,(6)先.天下之忧而忧作状语,(7)后.天下之乐而乐作状语,6.文言句式请指出下面的特殊句式并翻译。
2014中考语文答案及考点解析
2014中考语文答案及考点分析A卷1、B 析:“栖”应为“qī”2、A 析:B“竟”为“竞”;C“急”为“激”,“至”为“致”;D“漩”为“旋”,“泄”为“泻”3、A 析:“忘乎所以”指因兴奋、得意等忘记了一切,含贬义,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4、C 析:A主宾搭配不当;B前后不一致,一面与两面不能同时呼应;C缺宾语5、D 析:本:本原,初始6、B 析:B项均为介词“从”,其它为:代词、语所词、表转折、表修饰、动词“到”7、C 析:“完全一致”不合文意8、(1)译: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魏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析:“或”、“代”必须要翻译出来。
(2)鯈鱼游得悠闲,这是鱼的快乐啊。
析:“从容”、“是”必须要翻译出来。
9、(1)己所不欲;濯清涟而不妖;了却君王天下事(2)《逢人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析:不能写错一个字,错、漏、添字,整句零分;找自己有把握的两句来写。
10、追求成长,让成功成为成长的结果。
析:无视各种修饰,重点观察每一段开头和结尾,提炼出观点。
11、首先举例方仲永未能成长故未能持续成功的反而例子(1分)紧接着列举居里夫人重视成长持续成功的正面例子(1分)一反一正,形成鲜明对比(1分)最后得出“持续不断的成功就是不断成长的必然结果”这一观点。
析:最后一分白送,因为论证必然要得出结论。
前面两分很明显,一反一正。
第三点强调说故事的表达效果。
整个四分就全部拿下。
12、邓稼先在持续的成长中获得了巨大的。
他在科学的研究中不断丰富经验,磨练意志,增强能力,获得了成长;成为中国核武器实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获得了成功。
析:表明观点(1分)阐述合理(2分),共3分。
B卷1、自然景色,市井景象析:考查描绘并概括诗歌的意境和画面。
每点1分,语意相近即可2、最后一句通过问句(内容0.5),写出了夜宿处所的难以选择,照应了上句的“多酒家”(结构作用0.5),侧面写出了市井的繁华(侧面作用0.5),表达了对成都太平生活的喜爱(诗人情感0.5)。
2014年中考语文 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重点考查学生活用文言文知识,拓展理解的能力。主客观题兼有,
题型主要有六种:词语解释、断句、句子翻译、内容理解、人物 分析和评价感悟。总题量只有 3 道。其中第 1 题解释词语近几年
都有考查,比较稳定;第2题从断句和翻译中选择,2011年到2013
年都是考句子翻译,但 2014 年可能会换为翻译的选择题;第 3 题 内容理解近几年都有考查,比较稳定。预计 2014 年课外文言文语
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
(2)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探究】
1.热门考点
综合近五年的广东省中考真题,课外文言文考查的热门考 点有:词语解释(2009~2013 年)、断句(2009~2010 年)、句子
翻译(2011 ~2013 年) 、内容理解(2009 ~2013 年) 、人物分析
4.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 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3 分)
示例:人类不能以自然之长的居高心态来欺压其他动物,
要与其他动物相互信任,和谐共处,不能以恶毒的方式或态度 来伤害其他动物。
三、(2013 年广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10 分)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 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箝②其喙③。鹬曰:‘今日不雨,
(2009~2010 年)和评价感悟(2011~2013 年)。
2.答题思路 (1)词语解释题。解此类题可先从课内搜索答案。以 2013 年广东省卷附加题的第 1 题为例,“且”在《愚公移山》中就 出现过,“年且九十”中的“且”可解释为“将近、将要”,
二、(2012 年广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10 分) 程氏爱鸟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
2014河南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卷分析】2
真题回放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2分)
答案: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 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考查类型】 诗歌主旨的理解。
满分率:26.0% 1分率: 58.6 % 0分率: 15.4 % 解析:答题时一定要着眼于全诗,看 清楚诗歌的内容,进而体会诗人的思想 感情。一般借助诗歌的题目,理解主旨; 借助“篇眼”,解释主旨;“知人论 世”,把握主旨。
【考查类型】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诗歌。
满分率:6.0% 1分率: 47.1 % 0分率: 46.9 %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的妙处。答题时首先 找准值得锤炼的字词,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和 活用词等;其次,理解词义;再次,结合语境 分析,最后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答题 模式:……字,有……之意,(形象生动地) 写出了……,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古诗文阅读试卷分析
李集中学 九年级备课组
说明
试卷总数:900 缺考人数:7 有效试卷:893
中考古诗文命题整体说明
近5年来,古诗文阅读的命题一直比较 稳定,题量保持6个小题,2014年的题型和 2013年一样,第一个小题都由原来的解释 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变为考查一词多义 的选择题的形式,其余都保持不变。近5年 来总分值分别是:15分、15分、14分、14 分、15分,其中诗词赏析分值一直保持4分 不变 。
命题特点
《小石潭记》在2011年的中招考试中 以文言文对比阅读的形式出现过,但在 2013年考试时又在16小题的解释加点词语 中涉及;《桃花源记》在2013年考试中刚 以文言文对比阅读的形式出现,在2014年 的考试中又以解释加点词语的形式出现在 了试题中。提醒我们,即使是近两年考试 过的古诗文,我们也仍然要认真复习,不 能忽视。
2014年成都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详解及翻译
2014年成都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详解及翻译李迪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0~14题。
张堪,南阳宛人也。
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
及即位,召拜郎中。
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
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
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
汉从之,乃示弱挑敌。
述果自出,战死城下。
成都既拔.,堪先入据其城,检阅库藏,收其珍宝,秋毫无私。
慰抚吏民,蜀人大悦。
【译:张堪,南阳宛县人。
16岁时,他来到长安受业学习。
他的品行超群,诸儒都称他为“圣童”。
世祖(刘秀)地位卑微(尚未显赫的)时候,看到张堪的志趣和节操,经常夸奖他。
当刘秀登上皇位后,便征拜张堪担任郎中。
领骑兵七千,前往协助大司马吴汉征伐公孙述。
在半道上又追任为蜀郡太守。
当时吴汉的部队只剩下七天的军粮,因此暗地准备船只打算退兵。
张堪听说后,赶紧拜见了吴汉。
张堪对吴汉说,公孙述必败,不应在这个时候退兵。
吴汉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故意示弱以引诱敌人。
公孙述果然中计,率兵出城追击,而被斩首于城下。
成都被攻占后,张堪首先派兵占据了城池,然后清查仓库,收其珍宝,没有半点据为己有。
他还慰问、安抚成都的吏民,使蜀地的吏民十分高兴。
】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
后拜渔阳太守。
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大破之,郡界以静。
乃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
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
【译:张堪在蜀郡任太守前后两年,刘秀又调任他为骑都尉。
后来他被任命为渔阳太守。
匈奴曾凭借一万骑兵入侵渔阳,张堪大败敌军,边界地区得以安宁太平。
紧接着他又开辟稻田8000多顷,鼓励百姓进行耕种,从而使老百姓逐渐殷实富有。
张堪在渔阳任职八年,匈奴不敢进犯边塞。
】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
蜀郡计掾樊显进曰:“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
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
2014年成都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详解及翻译
2014年成都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详解及翻译李迪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0~14题。
张堪,南阳宛人也。
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
及即位,召拜郎中。
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
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
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
汉从之,乃示弱挑敌。
述果自出,战死城下。
成都既拔.,堪先入据其城,检阅库藏,收其珍宝,秋毫无私。
慰抚吏民,蜀人大悦。
【译:张堪,南阳宛县人。
16岁时,他来到长安受业学习。
他的品行超群,诸儒都称他为“圣童”。
世祖(刘秀)地位卑微(尚未显赫的)时候,看到张堪的志趣和节操,经常夸奖他。
当刘秀登上皇位后,便征拜张堪担任郎中。
领骑兵七千,前往协助大司马吴汉征伐公孙述。
在半道上又追任为蜀郡太守。
当时吴汉的部队只剩下七天的军粮,因此暗地准备船只打算退兵。
张堪听说后,赶紧拜见了吴汉。
张堪对吴汉说,公孙述必败,不应在这个时候退兵。
吴汉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故意示弱以引诱敌人。
公孙述果然中计,率兵出城追击,而被斩首于城下。
成都被攻占后,张堪首先派兵占据了城池,然后清查仓库,收其珍宝,没有半点据为己有。
他还慰问、安抚成都的吏民,使蜀地的吏民十分高兴。
】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
后拜渔阳太守。
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大破之,郡界以静。
乃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
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
【译:张堪在蜀郡任太守前后两年,刘秀又调任他为骑都尉。
后来他被任命为渔阳太守。
匈奴曾凭借一万骑兵入侵渔阳,张堪大败敌军,边界地区得以安宁太平。
紧接着他又开辟稻田8000多顷,鼓励百姓进行耕种,从而使老百姓逐渐殷实富有。
张堪在渔阳任职八年,匈奴不敢进犯边塞。
】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
蜀郡计掾樊显进曰:“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
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
2014年苏教版语文中考复习专题古文阅读理解
2014年苏教版语文中考复习专题古文阅读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阶段目标第四阶段(7—9年级)明确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80篇。
”在评价建议中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由此可见,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及中考文言文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四个字,即读、背、译、析。
读:在朗读、默读的基础上诵读,主要强调诵读的过程,在诵读中体验、领悟和积累。
背:背诵优秀文言文,主要是必背篇目。
做到会背诵、会默写。
译:在读懂、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翻译。
翻译浅显的文言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析:理解并分析文章内容。
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意进行简单的分析,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这些要求体现在中考试题上,涉及的具体内容和考点设置主要是:对有关文言实词的理解或辨析;对常见文言虚词的词义及作用的理解或辨析;对文言文语段中重要的语句,特别是对主旨句、名言警句的背诵、理解及赏析;对文言文特殊的语言现象的理解或解释;对文言文诵读节奏的划分与把握;对文言文语段、篇章的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对文言文语段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与文言文语段相关的成语或名句的默写;与语段相关联的其他学科内容的交叉渗透。
文言文阅读考查材料主要以选段或短文形式出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型以主观试题为主,兼顾客观型试题。
客观型试题主要是默写题、选择题、注音和词语解释题型,主观型题主要是翻译题、简答题等。
由此可见,文言文阅读基本题型呈现五种形式,即①选择题;②解释题;③填空题;④简答题;⑤翻译题。
1、三峡◇郦道元自[从,由]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几乎,完全]无阙[同“缺”,中断,断开]处。
重岩叠嶂,隐[遮住]天蔽[挡]日,自[如果]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本指阳光,这里指太阳]月。
至于[到了那]夏水襄[漫上]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断]。
2014中考指定文言文一词多义解析
郭 采意 虹
钱 钰更 娇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心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 。
(情趣)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 (打算,想)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 (情态,表情)
略无慕艳意 。
(意思)
是日更定矣。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还)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重新)
长烟一空
(全)
邓 宝 妹
安求其能千里也 。 其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代词,“它”) (难道,表反问语气) (大概,表揣测) (能够)
梁 淑
食
文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 “饲”,喂养)
食不饱,力不足 。
(吃)
设酒杀鸡作食。
(食物)
虽有千里之能 。
(才能)
钱
执策而临之 。
喜 策 策之不以其道。
朱 素 芳
良
良多趣味。 此皆良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自三峡七百里中。
(很) (善良、忠良 ) ( 好)
(从)
罗 凤虽 仙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
(虽然)
寻病终。
( 不久)
郭 娇如 云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太行、王屋何。 其如土石何。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庭下如积水空明。
阔
策勋十二转 。
(鞭子) (鞭打) (登记)
烨然若神人 。
(如同,像)
陈
皆若空游无所依 。
(如同,像)
学 若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及,比得上)
2014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书下注释(题)
21篇文言文书下注释(解释加点字、划线词语)伯牙善鼓琴1.伯牙善.鼓琴 2.伯牙善鼓.琴3.志.在流水4.善哉..,峨峨兮若泰山5.善哉,峨峨..兮若江河..兮若泰山6.洋洋7.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8.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9.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10. 乃援.琴而鼓之11.卒.逢暴雨,止于岩下12.初为霖雨之操.13.伯牙乃舍琴..而叹曰14.吾于何逃声..哉曹刿论战1、齐师.伐我:2、又何间.焉:3、肉食者鄙.:4、何以.战: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6、小惠未徧.:7、牺牲..玉帛: 8、弗敢加.也:9、必以信.: 10、小信未孚.:11、神弗福.也: 12、小大之狱..:13、虽不能察.: 14、必以情.:15、忠.之属也: 16、公将鼓.之:17、齐师败绩..: 18、公将驰.之:19、下视其辙.: 20、遂逐..齐师:21、既克..: 22、公问其故.:23、一鼓作.气: 24、再.而衰:25、彼竭我盈.: 26、难测.也:27.惧有伏.焉:28、望其旗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环.而攻之而不胜2. 池.非不深也3. 兵革..非不坚利也4. 委.而去.之5. 域民..之界..不以封疆之界 6. 域民不以封疆7.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8.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9. 寡助之至..10. 亲戚畔...之11. 天下顺.之12. 以.天下之所顺13. 故.君子有不战 14、七里之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舜发.于畎亩之中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3、管夷吾举于士.4、百里奚举于市.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6、空乏其身7、行拂.乱其所为8、所以动心忍性9、曾.益其所不能10、人恒过..11、衡.于虑12、而后作.13、入.则无法家拂.士1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5、生于忧患16、死于忧患鱼我所欲也1、故不为苟得也2、故患有所不辟.也3、如使人之所欲4、凡可以得生者.5、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7、贤者能勿丧.耳8、蹴.尔而与之9、乞人不屑也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11、万钟于我何加焉1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3、乡.为身死而不受14、是亦不可以已.乎15、此之谓失其本心2、君有疾在腠理疾:腠理(理解即可)3、不治将恐深恐深:5、君之病在肌肤肌肤(理解即可)6、不治将益深益7、桓侯不应应8、桓侯又不悦悦9、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走还走10、桓侯故使人问之故11、汤熨之所及也汤熨12、针石之所及也针石13、火齐之所及也齐14、司命之所属司命(理解即可)属15、是以无请也是以16邹忌讽齐王纳谏1.邹忌修.八尺 2.昳丽 3. 朝服.衣冠4.窥镜5.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6. 旦日7.孰.视之. 8.美我者9.私.我也10.皆以.美于徐公 11.王之蔽.甚矣12.面刺13.能谤讥..于市朝14. 闻.寡人之耳者15.时时而间.进16.期年..之后陈涉世家1、辍耕之.垄上2、怅.恨久之3、苟.富贵4、若.为佣耕5、将军身被坚..执锐.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7、卜者知其指意 8、念.鬼 9、先威.众耳10、乃丹书..帛曰“陈胜王.”11、所罾.鱼腹中 12、固以怪..之矣1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14、夜篝.火15、卒中往往语 16、皆指目..陈胜17、適.戍渔阳 18、屯.大泽乡 19、皆次.当行20、会.天大雨 21、度.已失期.. 22、刑.其长吏23、今亡.亦死 24、所罾.鱼腹中 25、等.死26、死.国可乎 27、天下苦秦久已 28、楚人怜.之29、今诚以...吾众诈.30、为天下唱. 31、宜.多应者 32、举.大计33、忿恚..尉 34、尉果笞.广 35、并.杀两尉36、借第令...毋斩3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8、从.民欲.也39、为坛而盟. 40、蕲下. 41、徇.蕲以东42、比.至陈43、发.闾左44、以数..谏故.出师表1、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2、由是感激..感激: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4、诚宜开张圣听..开张: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6、恢弘..志士之气恢弘:7、临.表涕零临:8、此皆良实..良实:9、庶.竭驽钝..庶:驽钝:10、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拔:遗:11、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12、躬.耕于南阳躬:13、后值倾覆...值:倾覆:14、以光.先帝遗德光:15、引喻..失义引喻:16、夙夜..忧叹夙夜:17、攘除..奸凶攘除:18、以彰.其咎彰:19、则责攸之、依、允等之慢.慢:20、以咨诹..善道咨诹:21、察纳雅言..雅言:22、以昭陛下平明之理.理:23、悉.以咨之悉:24、陟罚臧否..臧否:25、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顾:26、必能使行阵..和睦行阵:27、深入不毛不毛....:28、性行淑均....:29、临表涕零....:30、中道崩殂....:31、作奸犯科....:32、裨补阙漏....:33、盖.追先帝之殊遇桃花源记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便要.还家率妻子..邑子来此绝境遂与外人间隔无论魏晋延.至其家不足为.外人道也便扶.向路诣.太守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重岩叠嶂.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素湍.绿潭绝.巘.多生怪柏良.多趣味飞漱.其间王命急宣.林寒涧肃.属引凄异略.无阙.处略无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陋室铭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谈笑有鸿儒.. 4、惟吾德馨.5、往来无白丁6、可以调素琴7、阅金经8、无丝竹之乱耳9、无案牍之劳形小石潭记1篁竹2如鸣佩环3清冽4全石以为底6为坻,为屿,为嵁,为岩7蒙络摇缀,参差披拂9可百许头10皆若空游无所依:1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12佁然不动13佁然14俶尔远逝15俶尔16往来翕忽1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8斗折19蛇行20明灭21差互2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3悄怆24邃25以其境过清以清活板1、持就火炀.之2、则字平如砥.3、以.纸帖之4、用讫.再火令药熔5、为.余群从所得6、松脂、腊和.纸灰之类7、第二已具. 8、每韵为一帖.9、旋.刻之 10、瞬息可就.11、用讫再火.令药熔指出通假字:已后:若止印三二本:岳阳楼记一、解释加点或画线的词: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越.明年3、百废具.兴4、增其旧制5、属.予作文以记之6、予观夫巴陵胜状7、浩浩汤汤 8、横无际涯.9、朝晖.夕阴 10、南极.潇湘1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2、前人之述备.矣13、然则..北通巫峡14、迁客骚人15、霪雨霏霏16、连月不开.17、浊浪排空 18、薄.暮冥冥19、至若春和景.明 20、沙鸥翔集21、沙鸥翔集. 22、锦鳞游泳23、郁郁青青 24、而或长烟一.空25、静影沉璧.26、此乐何极27、宠辱偕.忘 28、把.酒临风2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0、或异二者之为.3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2、微.斯人,吾谁与归.3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醉翁亭记一、解释加点或画线的词:1、环滁皆山也2、其.西南诸峰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4、有亭翼然5、饮少辄.醉6、醉翁之意.不在酒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8、野芳.发而幽香9、佳木秀.而繁阴10、至于负者歌于途11、休于树12、伛偻提携13、山肴野蔌14、杂然而前陈者15、杂然而前陈.者16、宴酣.之乐17、非丝.非竹.18、弈.者胜19、觥筹..交错20、苍颜白发21、颓然乎.其间者22、树林阴翳.23、树林阴翳2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5、太守谓.谁 26、得.之心而寓.之酒2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祖逖1、蹴.琨觉. 2.、.因.起舞3.、.及.渡江 4、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5.、.遂使..戎狄乘隙6、大王诚.能命将.出师7、睿素.无北伐之志 8、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9、不给铠仗...10、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11、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济:12、逖居.京口13、自相鱼肉13、毒.流中土14、给.千人廪.记承天寺夜游1、月色入户户:2、欣然起行欣然:3、念无与乐者念:4、遂至承天寺遂:5、相与步于中庭相与:步:6、庭下积水空明空明:7、水中藻荇交横交横:8、盖竹柏影也盖: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耳:10、怀民亦未寝寝:读《孟尝君传》1、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卒赖其虎豹之秦2、特鸡鸣狗盗之雄耳特雄耳3、擅齐之强擅4、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制5、不然然6、士以故归之以故归7、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称得宋东阳马生序1、嗜.学 2、无从3、致书4、假借5、弗之怠6、走.送之7、逾约 8、既.加冠9、又患无硕师硕10、尝趋百里外11、先达12、叩问叩13、德隆望尊14、门人弟子填其室填15、稍降辞色16、援疑质理援质17、俯身倾耳以请18、叱咄 19、礼愈至.20、出一言以复.21、俟22、负箧曳屣23、四支.24、僵劲 25、媵人26、汤 27、沃灌28、寓逆旅 29、皆被.绮绣30、日再食食31、腰白玉之环腰32、烨然33、缊袍敝衣缊敝34、略无慕艳意慕、艳3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核舟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陈涉世家》之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陈涉世家》一、文章内容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中考语文九年级上下册文言文精读理解问答梳理九年上册《陈涉世家》文章内容:课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按照起义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
第一段介绍陈涉,写他年轻时期的抱负,以“鸿鹄之志”引出下文,为“举大计”设伏;第二段写起义的原因及筹划经过,从“死国”“死即举大名”的意念到起义策略口号的提出,再到“大楚兴、陈胜王”这一谶语的制作(舆论准备),都可以看出他胸中大有丘壑;第三段起义的过程及初步胜利,起义军入陈,陈胜被立为王,正是“鸿鹄之志”的实现。
作者思想或主题:作者思想倾向也极为鲜明,“不虚美、不隐恶”。
例如课文《陈涉世家》,作者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看重。
陈涉是一个不仅有着强烈反抗精神和远大政治抱负的人,而且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超乎常人的胆略智慧,还有着一个优秀的领导才干和良好的军事指挥才能。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体现了他年轻时就有着宽广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死国”显示了他较高的思想境界,对形势的分析又说明他有着敏锐的洞察时局的能力,“称公子扶苏、项燕”口号的提出,表现了他的聪明机智和才略胆识;为起义做舆论准备、推动起义顺利进行以及起义军长驱直入、所向披靡有充分显示了他优秀的领导才干和良好的军事指挥才能。
写作特点:1、本文选材有祥有略,详略得当。
从全篇来看,详写的是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的是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起义军的进攻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至于各地的反秦斗争则仅用一句话带过。
在详写的那一部分里,重点写的是陈胜的谋划,其余的乳大泽乡遇雨、为坛而盟等都写的比较简略。
这样有祥有略的写来,才能突出表现陈胜非凡才略。
无相忘”表明陈胜有改变现状、摆脱贫困的欲望,有有福同享的思想;“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明陈涉怀有远大的志向、非凡的抱负;“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充分体现了陈涉有清醒的头脑、宽阔的胸襟、朴素的爱国情怀和置生死于不顾而为天下的可贵品质;特别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句道出了千百万贫苦人民的心声,彻底否定了统治阶级欺骗劳动人民的所谓天生贵种、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谣言,砸粹了禁锢劳动人民头脑的封建枷锁,激励天下人立下雄心壮志,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体现了陈涉勇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
《唐雎不辱使命》文章内容:本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
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要求,这是一个明显的骗局,因为安陵只是一个方圆五十里的附庸小国。
安陵君看出秦王的野心,委婉地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意在修好。
唐雎在吞并和反吞并斗争的背景下出使秦国,任务的艰巨程度可以想见。
这一部分是为下面的情节做铺垫。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
可分两层:第一层(第2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
唐雎一到秦廷,秦王就对安陵君提出严厉的指责。
他一面状出一副施恩加惠的脸孔,指责安陵君“逆寡人”“轻寡人”,一面以“灭韩亡魏”来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
唐雎对此则洞若观火,立即重申“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的严正立场,断然拒绝“易地”。
这种尖锐的对立,势必促使双方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
这是斗争的第一个回合。
第二层(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秦王的骗局既被揭穿,炫耀武力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进一步用战争进行恫吓,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战争的可怕场景。
对此,唐雎也毫不示弱,立即接过话题,以“士之怒”进行反击,自然而然地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意即要跟秦王拼命。
说罢,立即付诸行动,“挺剑而起”。
这是斗争的第二个回合,也是这场斗争中的高潮。
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
秦王没有料到唐雎敢于跟他拼命,只好“长跑而谢之”,表示屈服。
这种表示虽属权宜之计,但也反映出他确实看到了唐雎在保存安陵五十里地这件事情上的作用。
这是斗争的结局。
作者思想或主题:这篇文章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翦灭各诸侯国。
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
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写作特点:(1)通过对话,表现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本文除了很少几句串场的叙述,几乎全部是对白,用对白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用对白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安陵君的委婉而坚定,唐雎的沉着干练,口锋锐利、义正辞严,秦王的骄横无理,跃然纸上。
(2)运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
文中的秦王和唐雎本身就是两个相对而存在的人物,他们的身份、地位、目的,乃至性格、思想、语言、行为等都截然不同,在尖锐、矛盾冲突及多方面的对比衬托中突显人物,奇妙无比。
唐雎的性格:从容镇定、有胆有识、不畏强暴,具有凛然正气的外交家的形象。
秦王的性格: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贪得无厌、外强中干的封建统治者的形象。
九年级下册《公输》文章内容:课文记叙了墨子劝阻楚国进攻宋国的故事。
第1段交代事情的起因。
“造云梯之械”,表明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宋国形势很危急;“行十日十夜”既表现出时间紧急、刻不容缓,又表现了墨子不辞劳苦的精神。
课文主体部分详细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作斗争的经过,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下面作具体分析。
第一步:墨子先设下圈套,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
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来做文章。
“宋何罪之有”一句,轻描淡写而又咄咄逼人,立刻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接着,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角度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无法为自己的行为作任何辩解,等于是断了公输盘的退路。
“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公输盘服”,一个“服”字,表明了墨子的论说有理有力,使公输盘无话可说。
可是侵略者不会轻易罢手的,当墨子进一步追问他为什么不停止造云梯时,公输盘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然后在墨子的进一步逼问下,只好答应引墨子去见楚王。
文章极自然地过渡到下文。
第二步:对楚王,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先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
不过,在楚王面前,墨子更注意劝说的婉转和艺术性。
他先用一个假设,说有这样一个人,自己有华丽的车子不坐,而去偷邻居的破车;自己有丝绸衣服不穿,而去偷邻居的粗布衣服;自己有好饭好菜不吃,而去偷邻居的粗劣食物。
接着问:“此为何若人?”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这正是墨子要楚王说出的话。
墨子随即一连用了颇有夸张意味的三个对比,极言楚国的物产丰富和宋国的物产贫乏,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是和有“窃疾”“同类”的结论。
此时,楚王像公输盘一样,陷入自己所否定的圈子中而无话可说,只得说“善哉”。
但是,他仗着楚国的实力,仍不放弃攻宋的打算。
第三步:写墨子以实力迫使楚王放弃攻宋的企图。
先简要记述墨子与公输盘演练的攻守战。
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攻械尽”“守有余”交代激战结果,用“诎(屈)”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
在意识到墨子将是攻宋的一个极大障碍时,公输盘陡起杀机。
墨子敏锐地加以揭穿,并明白告诉公输盘与楚王,宋国已做好了充分准备,“虽杀臣,不能绝也”,这才使公输盘与楚王不敢轻举妄动,楚王不得不取消攻宋的打算。
这一段记述,说明要制止侵略,单靠说理是不够的,还得有足够的实力做后盾。
作者思想或主题: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表现出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的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和楚王的阴险狡诈,从而说明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写作特点:课文里人物的语言很富于表现力,能从中见出人物的精神和性格特征,墨子的语言尤其如此。
墨子的劝说艺术可着重从这些方面来把握:他所使用的逻辑方法(比较法、归类法),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境地的机智,或强悍有力或形象夸饰或尖锐直截的语言。
如他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而在和楚王的对话中,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的乃至愚蠢的举动。
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子无所畏惧、镇定自若的特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章内容: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人和”,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作者思想或主题:这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可见这一章不是论战争,而是讲民心向背的,是借战争论述实行“王道”(即“仁政”)的重要性。
由此逐层推进,短文先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做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最后由人和推演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完成本文的论证。
写作特点:本文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有说服力。
比如在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时,作者先用四个并列的否定句,充分铺张防守一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然后陡然一转,说出失败的结局,使得“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有了很强的说服力。
又如在阐述他的“得道者多助”时,作者也是先用了三个否定的排比句,顺理成章地推导出结论;然后又把“多助”和“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内容:这一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他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这样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到了。
短文再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
这是针对国君说的,意思是,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
由此自然导出这一章的中心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思想或主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章主要强调艰苦奋斗的生活对人的磨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