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晚粳通优粳1号高产制种技术
通育粳1号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通育粳1号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摘要通育粳1号属迟熟中粳水稻品种,株型紧凑,耐肥抗倒性强,具有良好的高产稳产性。
要达到优质高产必须做到:扩行缩株,栽插适宜基本苗;合理肥料运筹,实现氮磷钾配套,前后比例协调;科学水浆管理,实现稳发稳长。
关键词通育粳1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通育粳1号属迟熟中粳水稻新品种,由通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南通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选育,2003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生长。
截止到2006年,通育粳l号在江苏南通、淮安、盐城等地区累计种植面积已达40万公顷。
平均产量连续5年均能达到9 000kg/hm2以上,高产田块可达11.25t/hm2以上,表现出良好的高产稳产性。
1主要特征特性1.1农艺性状优良通育粳l号全生育期153d左右,株高100cm左右,主茎总叶数18叶左右,6个伸长节间,株型松散适度,偏紧凑,剑叶直立,受光姿态好,穗层整齐,着粒适中,穗长16.0cm左右,穗形中等偏大。
谷粒呈椭圆形、有芒,颖壳和稃尖均无色。
1.2抗逆性强通育粳l号还表现出良好的田间抗性,白叶枯病未发生,稻瘟病仅少数试点轻感。
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通育粳l号抗白叶枯病,中抗稻瘟病、纹枯病。
从南通地区大面积种植情况看,多年来未见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发生,纹枯病发生也较轻。
且通育粳l号根系发达,茎秆弹性好,耐肥抗倒性强,在正常栽培条件下,产量11.25t/hm2时不会倒伏。
1.3米质优经农业部米质检测中心检测,通育粳l号粒长4.6mm,长宽比1.7,出糙率84.9%,精米率76.2%,整精米率71.6%,垩白率16%,垩白度2.1%,透明度2级,碱消值7.0,胶稠度100mm,直链淀粉含量18%,蛋白质含量7.7%。
在稻米检测12项指标中,有10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仅垩白率、垩白度两项指标达二级标准。
2优质高产栽培技术2.1适期播栽,合理密度江苏苏中地区通育粳1号一般5月中旬播种,湿润育秧播种量300kg/hm2左右,旱育秧播种量600~750kg/hm2,大田用种量37.5kg/hm2。
晚稻常规粳稻高产高效标准化种植技术
常规晚粳稻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常规晚粳稻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指标,包括产地要求、品种选择、播种育秧、移栽、大田管理、收获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江西双季稻区晚季常规粳稻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8321.10农药合理使用标准(十)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NY/T847水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1922机插育秧技术规程DB36/T1077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3产地要求产地环境应符合NY/T847标准规定。
宜选择环鄱阳湖区或赣抚平原区,土壤肥沃、耕层深厚、排灌方便的田块进行种植,采用“早籼稻-晚粳稻”种植模式。
4品种选择宜选择已通过我省水稻品种审定或引种备案的,且适应性广、品质优、产量潜力高、抗逆性强的常规粳稻品种。
5播种育秧5.1秧田准备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熟化、肥沃的田块做秧田。
手栽采用湿润育秧,按秧田与大田比1:8~10留足秧田;抛秧、机插采用塑盘育秧,抛秧按秧田与大田比1:20~25留足秧田,机插按秧田与大田比1:80~100留足秧田。
秧田每亩施45%三元复合肥(15:15:15)25kg~30kg,畦面沉实整平后待播。
5.2播种期常规晚粳稻品种播种期选择在6月20-30日播种,早籼稻如果收获较晚的田块,可以适当推迟播种,但应保证在安全齐穗期以前齐穗。
5.3用种量湿润育秧每667m 2大田用种量3.5kg~4.0kg。
塑盘抛秧每667m 2大田用种量3.5kg~4.0kg,需434孔型85~90盘或353孔型90~100盘。
机插秧每667m 2大田需25cm宽秧盘30盘~35盘,每盘播量120g~140g。
5.4种子处理5.4.1晒种播种前1d~2d,选择晴朗天气,在背风向阳处将种子摊开3cm~4cm厚,每天翻动3~4次。
杂交水稻新组合国稻1 号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新组合国稻1号高产优质制种技术郭亚玲,张长海(安徽省桐城市种子公司,安徽桐城231400)摘要根据国稻1号亲本特征特性,提出合理安排和调整父母本播差期,确保花期相遇;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培育高产群体;适法适量喷施“九二0”,提高异交结实率。
并介绍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杂交水稻;国稻1号;制种技术;种子质量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517-6611(2006)21-5494-02国稻1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中9A和中恢8006配组选育而成的三系籼型高产、优质、抗病新组合,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04032)。
2004年在桐城杂交中籼对比试验中,单产8.77t/hm2,比对照两优培九增产0.99%,全生育期132d,比两优培九短5d。
2004年安徽桐城市种子公司引进国稻1号亲本,在乔庄基地安排制种0.17hm2,获得单产3.38 t/hm2,2005年扩大至36.89hm2,虽遇自然灾害,所制种子质量仍达国标一级。
1亲本的特征特性1.1父本中恢80062004年5月14日播种,8月12~14日始穗,播始历期90~92d,主茎叶片数14.50~14.85叶,株高108.4c m,穗长25.74c m,每穗总粒数148.62粒,千粒重29.72g。
分蘖力中等,株型理想,茎叶粗壮,抗倒能力强。
剑叶长35.75c m,较窄挺直,颖花长形,稃尖无色,花粉量充足,抽穗当天少量开花,第3天进入盛花期,单穗花期3~4d,单穴花期6~7d。
1.2 母本中9A2004年6月21日播种,8月11~13日始穗,播始历期51~53d,主茎叶片数11.35叶,分蘖中等,分蘖期长,成穗率高,穗型较大。
抽穗整齐,开花集中,抽穗当天开花,第2天进入盛花期,单穴花期5~6d。
对“九二0”敏感,包颈程度低,柱头外露率高,柱头活力强,能保持4~5d受粉,异交结实率高。
花时早,花期长,始花上午8:30~9:30,盛花上午10:30~11:30。
杂交晚粳“嘉优1号”SRI秧龄试验
穴 。为 4个处 理重 复 3次共 1 小 区。秧 龄 1 2个 3d
了探 索杂交 晚粳在 强化栽 培 条件下 对水稻 产量 的影
的为处理 一 、秧龄 1 8 d的为处 理二 、秧 龄 2 3 d的
响 ,特进行 杂交 晚粳强 化栽 培秧龄 对 比试 验 ,促进 单季 晚稻 生产综合 新技 术 的示 范推 广 ,降低生 产成
据 7月 1 0日苗情动 态调查 ( 见表 1 ,处理 一 )
为 2. 0 3万 ,处理 二为 1 . 9 6万 ,处 理三 为 1 . 8 5万 ,
分别 比对照多 35万 、 . 万和 17万 ;高峰苗在 . 28 .
7月 2 日出现 ,处 理 一 、处 理 二 、处 理 三 分别 比 0 对 照 多 4 1万 、2 5万 、14万 ;在 有 效 穗 数 上 , . . .
维普资讯
3 8
大麦与 N E A L Y A D C R A CE C S
杂交晚粳 “ 嘉优 1 号” S I R 秧龄试验
张春妹
( 江 省 海 盐 县 农 经局 ,浙 江 海 盐 34 0 ) 浙 130
本 ,提高 产量 ,增 加效 益 。
1 材料 与方法
为处理 三 、秧 龄 2 8d的为对照 C K。采 取塑 盘湿播 旱 育为 主 的短 秧龄 小苗 移栽 ,从 塑 盘取秧后 放入 脸 盆 ,带 土分苗 摆栽 或浅 栽 ,尽量 减 少秧 苗损 伤和 缩
短缓苗 时 间。移 栽 时 秧 龄 1 3 d的 叶 龄 为 3 6叶 , .
栽培技 术推广 项 目,这项 技术也 列入 海盐县 科技 项 目。强化 栽 培 的核 心 技 术 是 :小 苗 早 栽 、单 本 稀 植 、湿润灌 溉 、有 机肥 为主 、控制 杂草 。同 时 ,杂
皖垦粳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应用前景
1 2 3
适应性强
皖垦粳1号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的 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在多种生态区种植。
高产优质
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良的特点,能够满足 人们对优质稻米的需求,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市场 竞争力。
生态友好
皖垦粳1号具有较低的病虫害发生率,减少了农 药的使用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产安全。
特征特性的研究
皖垦粳1号具有株型紧凑、叶片挺直、抗倒性强、适应性广、产量 高、米质优等特征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针对皖垦粳1号的特征特性,开展了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包括播 种量、施肥量、灌溉方式、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文献综述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皖垦粳1号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等方面 都有相关的文献报道。
02
皖垦粳1号高产栽培 技术
种子处理技术
选种
选择优良品种,确保种子质量。
晒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播种前进行晒种,提高种子的活 力和发芽率。
药剂拌种
使用适量的药剂进行拌种,以预 防病虫害。
土地耕作技术
精细整地
耕翻土地,破碎土块,使土壤细碎、平整。
施足基肥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施用适量的有机肥和化肥作 为基肥。
起沟做畦
进行沟渠配套,方便排水和灌溉,同时根据种植 需求进行畦面设计。
种植管理技术
适期播种
根据气候条件和种植需求,选择适宜的播种 时期。
科学施肥
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配 比氮、磷、钾等养分。
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状况,确定合理的 种植密度。
水分管理
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土壤含水量,合理调节 灌溉水量和灌溉方式。
晚粳嘉花1号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contents •晚粳嘉花1号直播栽培技术概述•直播栽培技术的前期准备•直播栽培技术的核心要素•直播栽培技术的田间管理•直播栽培技术的收获与贮藏•直播栽培技术的经济效益与前景目录晚粳嘉花1号的特征特性晚粳嘉花1号是一种典型的晚粳稻品种,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特性。
晚粳稻品种生长周期长抗逆性强产量高晚粳嘉花1号的生长周期比一般粳稻品种要长,需要较长的生长期来积累营养物质和完成生殖生长。
该品种具有较好的抗逆性,如耐寒、耐旱、耐肥等,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
通过直播栽培技术,晚粳嘉花1号能够实现高产,亩产达到600公斤以上。
直播栽培技术的优势030201水稻种植区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直播栽培技术的应用范围选地整地选地与整地品种选择选用抗病、抗逆性强的晚粳嘉花1号品种,确保种子质量。
种子处理进行晒种、选种、消毒等处理,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性。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前的农田准备播种时间的选择气候条件避开病虫害高发期晚粳嘉花1号品种特性播种量的确定种植面积优质的种子能够提高晚粳嘉花1号的发芽率和成活率,因此需要选择高质量的种子。
种子质量土壤肥力精量播种采用精量播种技术,能够减少种子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发芽率和成活率。
直播技术晚粳嘉花1号直播高产栽培技术采用直播方式,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量。
均匀播种采用均匀播种技术,能够确保晚粳嘉花1号生长过程中的光照和养分需求得到满足。
播种方法的运用施肥管理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除草管理田间管理要点水肥管理水分管理在直播栽培过程中,应根据晚粳嘉花1号的生长需求和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保持土壤湿度适中,有利于水稻生长。
肥料管理根据晚粳嘉花1号的生长特性和土壤养分状况,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包括施用肥料种类、施肥量和施肥时间等,以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供应。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监测01生物防治02化学防治03生长调节剂的使用生长调节剂种类使用方法晚粳嘉花1号的最佳收获时间是在秋季,此时稻谷已经完全成熟,且天气状况较为适宜。
常优一号(杂交粳稻)
常优一号(杂交粳稻)“常优1号”系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8年育成的“三系”优质杂粳新品种。
2002年1月通过江苏省审定,2003年11月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03068),同时该组合不育系武运粳七号A已申请了新品种保护,编号为CN20010203.6。
由于该品种具有品质好、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优点,现已在江、浙、沪、皖、鄂等省(市)晚粳稻区推广种植20万亩,展现出广阔的利用前景。
该品种由常熟市农科所、苏州市种子公司、常熟市种子公司开发。
品质好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理化指标测定,其糙米率85.5%,精米率76.8%,整精米率73.9%,垩白率17%,垩白度2.0%,透明度2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92,直链淀粉含量17.1%,蛋白质含量7.2%,达到新颁布的国际(GB/T17891~1999)优质米二级标准。
在江苏省评为优质米。
产量高一是在各级各类试验中脱颖而出。
2001年参加全国南方稻区单季晚粳区试,平均亩产584.7公斤,比对照秀水6号增产6.16%,列第一位。
2002年继续参加全国区试,平均亩产601.5公斤。
同年参加生产试验,亩产623.2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5.46%。
二是大面积种植高产、稳产。
2002年浙江诸暨市店口镇种植73.5亩,平均实产505.6公斤/亩,比八优8号增产10.8%。
2003年在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熊头村、东山头原种场作单晚种植60亩,平均亩产552.0公斤,比鄂粳杂1号增产8.02%,比常规稻增产12.65%。
常优1号的高产、稳产主要体现在籽粒饱满,穗大粒重,穗粒结构协调。
该组合株高105~110厘米,亩有效穗数16~17万,每穗总粒数165~170粒,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7~28克,亩产稳定在600公斤左右。
熟期适宜在苏南稻区5月中下旬播种,6月中下旬移栽,秧龄30天左右,9月上旬齐穗,10月下旬成熟,全生育期160天左右。
两系杂交稻两优多系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两系杂交稻两优多系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两优多系1号系福建旺穗种业有限公司与福建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共同用优质两系不育SF21,为母本,四川内江市农科所的多系l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晚稻新组合。
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清流县2005年引进在各乡镇种植,经展示示范该组合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深受农户喜爱,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1 特征特性1.1 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沙县晚稻小区评比,平均单产9330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90%;2003年参加沙县品种区试,平均单产8430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7%,产量居参试组首位。
2003年在江西、浙江、云南、湖南、安徽等省试种,均表现比当地当家种增产。
2004年参加省晚稻区试,平均单产7095.9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88%,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100%,居第2位。
2005年在福建清流县林畲乡孙坊村、东华乡俞坊村、长校镇河排村3个烟后粮食“丰产技术推广工程”22.5hm2核心示范片,与后备品种一起展示,平均产8352kg/hm2,汕优63增607.5kg/hm2,增产7.84%,在东华全县多个乡镇种植,平均单产7950~8700kg/hm2。
比当地主推品种增产6%~8%。
1.2 品育期两优多系1号属晚籼两系杂交稻组合,在清流县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5d 左右,烟后稻种植135d左右,作晚稻种植130d,与汕优63相当。
1.3 主要农艺性状株高104cm,株形适中,群体整齐,分蘖力较强,熟期转色好,有效穗数271.5万/hm2,穗长24.8cm,每穗总粒数128粒,结实率82%左右,千粒重28.68。
2005年清流种植看出,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有效穗较多。
1.4 抗性该组合清流种植表现耐肥性好,抗倒性强,中稻、烟后稻、连晚种植均未发现稻瘟病。
但全省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病品种,因此,不宜在重稻瘟病区种植。
试论晚粳“嘉花1号”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试论晚粳“嘉花1号”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摘要:选择性状优良的水稻品种,是提高水稻栽培产量与质量的关键。
“嘉花1号”是嘉兴市农科院采用杂交育种方式培育的晚粳品种,该水稻品种自2002年开始示范种植以来,一直有着良好表现,在巢湖南岸、庐江、长丰等地均有着广泛种植。
现将晚粳“嘉花1号”的品种特性和直播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关键词:晚粳稻;嘉花1号;播前消毒;病虫害防治一、嘉花1号的品种特点1.品质优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嘉花1号糙米率83.5%,精米率76.0%,整精米率74.9%,粒长4.9mm,长宽比1.8,垩白粒率6%,垩白度0.8%,透明度2级,碱消值7级,胶稠度72mm,直链淀粉含量16.6%,蛋白质含量8.6%,9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1级标准。
2.抗性强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微所抗性鉴定,嘉花1号叶瘟平均5.4级,穗瘟平均3.0级,穗瘟损失率平均3.5%;白叶枯病平均4.3级;褐稻虱9级。
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感褐稻虱。
经中科院遗传所鉴定,嘉花1号高抗白背稻虱。
3.产量高我市于2014年开始引进晚粳“嘉花1号”,并选择在长丰县、庐江县等几处示范田,进行试点栽培。
为消除误差影响,在2014-2017年连续栽培三年,与武运粳21号进行对比,结果如下:“嘉花1号”连续3年平均产量为614.9kg/亩,“武运粳21号”连续3年平均产量为507.4kg/亩,“嘉花1号”亩产量高于“武运粳21号”17.4%。
4.株型好苗叶细,叶色淡绿,分蘖及分蘖成穗率中等,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有弹性,冠层叶挺。
直播主茎总叶片为15叶左右,株高约86cm,地上5个伸长节间,剑叶长×宽为20cm×1.6cm,倒二叶长×宽为29cm×1.5cm,倒三叶长×宽为32.7cm×1.4cm。
叶色较深,较易脱粒,后期转色好,青秆黄熟,熟相较好。
二、晚粳“嘉花1号”直播高产栽培技术1.种子消毒选取粒大饱满的水稻种子,将其倒入清水中浸泡10min左右。
农艺师考试试题及答案(种植业卷)
农艺师考试试题及答案(种植业卷)种植业卷.第一篇作物育种第一章作物育种基础一、单选C 1、种子水分测定的主要方法有()、电子仪器法、蒸馏法。
A、发芽法B、清选C、烘干法D、生理生化法C 2、下列作物哪一个是粮油兼用型作物?()A. 水稻B. 小麦C. 大豆D. 高粱A 3、减数分裂真正进行减数为第(A)次分裂A、1B、2C、3D、4D 4、DNA主要存在于()A、细胞质B、细胞壁C、细胞膜D、细胞核B 5、成熟的花粉是种子植物的:()A、雌配子体B、雄配子体C、雌、雄配子体A 6、种子扦样的目的是从种子堆中扦取适量有()的供检样品A、代表性B、准确性C、随机性D、多样性C 7、国际种子规程规定的种子发芽标准为()A、胚根、胚芽露出种皮B、胚根伸长约为胚芽1/2C、种子萌发长成正常幼苗D、胚芽伸长约为胚根的1/2C 8、重庆地区水稻种子的安全水分是()A、9%B、12%C、13%D、14B 9、在1995年颂布的种子净度分析标准中,明显不含真种子的种子单位是()A、净种子B、杂质C、其它植物种子B 10、把某些物质包裹在种子表面增大种子体积的种子处理过程叫()A、种子包衣B、种子丸化C、种子检验B 11、种子在一定的环境下所能保持生命力的期限,称为()A、种子生活力B、种子寿命C、种子活力A 12、在种子检验中,本品种的种子数(或株、穗数)占供检本作物(种)的样品数的百分比称()A、品种纯度B、品种净度C、健康度C 13、种子病害检验时采用的培养检验方法有()、吸胀种子检验和洗涤检验三种方法。
A、剖粒检验B、染色检验C、肉眼检验D、拌药处理B 14、种子是否完成()是能否作种用(播种)的必需条件A、形态成熟B、生理成熟C、后熟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A 15、种子植物从开花受精到种子完全成熟所需时间,因作物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般禾谷类作物约需()天A、30—50B、30—70C、40—60D、20—50C 16、一般农作物种子的千粒重在()克之间A、10—30B、20—30C、20—50D、30—60 D 17、种子中水分存在的状态有自由水和()A、临界水B、安全水C、平衡水D、束缚水D 18、种子中贮藏的糖类一般占种子干重的()A、2—3%B、8—12%C、60—70%D、25—70%B 19、有生命力的种子在适宜的发芽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叫()A、种子败育B、种子休眠C、种子死亡D、种子腐烂A 20、种子劣变的发生反映种子的()A、活力下降B、霉变C、死亡D、休眠B 21、一批种子从收获到发芽率降低到50%时所经历的天数叫()A、种子发芽力B、种子寿命C、种子生活力D、发芽率C 22、水稻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是()A、8—14℃B、38—42℃C、30—35℃D、42℃以上A 23、水稻温汤浸种一般中40-45度的水中浸泡()分钟,可杀死稻瘟菌A、5B、10C、20D、60B 24、种子的胚芽和胚根伸长而突破外颖时,叫()A、发芽B、露白C、膨胀D、吸水A 25、我国种子分级的指标体系为()A、纯度、净度、水分、发芽率B、纯度、净度、水分、发芽率、其它植物种子数C、纯度、净度、水分、发芽率、健康D、纯度、净度,水分、发芽率、健康度、其它植物种子数A 26、贮藏时间在()年以上的种子称为陈种子A、1B、2C、3D、4B 27、玉米生长发育的有效温度高于()摄氏度A、5摄氏度B、10摄氏度C、15摄氏度D、20摄氏度A 28、种子健康检验的主要内容是对种子()和虫害进行检验。
两系杂交晚粳华安1号示范技术总结报告
两系杂交晚粳华安1号示范技术总结报告摘要:通过对两系粳杂华安1号(优质稻)新组合的示范,重点实施了粳杂化控大苗抛植、合理肥水运作、病虫害防治等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新技术的应用,以充分发挥综合增产优势,其增产增收,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两系粳杂华安1号高产栽培效益显著1 面积、产量及效益1.1 面积示范种植华安1号面积达365hm2。
其中,示范区集中连片种植67hm2。
土壤肥力中等,均属丘陵地区的卅铺镇古埂村。
1.2 产量通过田间抽样调查测产及统计,华安l号平均产量6375kg/lam2,高产典型田块达7500kg/hm2。
平均产量比一般常规晚粳丙664增收稻谷1125kg/hm2,增产21.42,共增收稻谷41万kg。
1.3 经济效益两系杂交晚粳华安l号比一般常规粳稻每公顷增收稻谷1125kg,每百k9价格按116元计算,每公顷增加收入1305元,另加优质优价,每百k811.6元,每公顷可增收739.5元(即11.6元×6375kg),每公顷可净增收入2044.5元,合计共增加收入74.62万元。
另外,全面实行化控大苗抛植,每公顷可节省工日26.25个,共可节省投劳9581个工日,每个工日按20元计算,计减少投劳成本19.2万元,累计共创经济效益93.82万元。
2 两系杂交晚粳华安1号生育特点及产量构成2.1 生育特点华安l号,播种期一般在6月20日左右,9月15日前后齐穗,10月底成熟,全生育期约128d,具有高产稳产的温光资源。
2.2 特性及产量构成该组合株高93cm左右,株型松紧适中,叶色淡绿,作双晚栽培全生育期128d 左右,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后期灌浆迅速,落色快,易脱粒,米质优(1995年被评为安徽省优质米粳稻组第1名)。
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但易感稻曲病。
2.3 性状考察结果在示范区内对华安1号与常规粳稻品种丙6 6 4同田栽培作了考察,其结果(见表1、2)。
2.3.1 同田对比的两个田块增产显著。
新粳优1 号高产制种关键技术
新粳优1 号高产制种关键技术作者:刘贺梅殷春渊王书玉等来源:《中国种业》 2019年第2期摘要:新粳优1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母本新稻97200A和父本新恢3号杂交育成的河南省第1个纯自育的杂交粳稻品种。
该品种产量高、米质好,于2011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1001。
通过合理安排播差期、调节父母本抽穗期、加强肥水管理、构建父母本最佳群体等措施,提高了母本的异交结实率,探索总结出新粳优1号高产制种关键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及高产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三系杂交粳稻;新粳优1号;制种技术新粳优1号是用自育的不育系新稻97200A作母本、新恢3号作父本经杂交配制的中熟中粳水稻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等优点[1],2011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1001。
新粳优1号的育成,实现了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良好结合,其应用满足了当前水稻生产需求,特别是为河南省豫南稻区“籼改粳”提供了品种支持。
新粳优1号在豫南稻区的“晚播+机插+定量施氮+综合防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正逐步完善熟化。
为更好地将该品种应用于生产,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课题组2011年起开展了新粳优1号高产制种技术研究,目前大面积制种每hm2产量稳定在2250kg左右,最高产量可达2625kg。
根据近几年的试验研究,现将其高产制种关键技术总结如下,供生产参考。
1 亲本来源新粳优1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科研团队历经10多年的潜心研究与攻关,于2010年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杂交粳稻品种,其亲本来源新稻97200A×新恢3号。
母本新稻97200A是以津5A为母本、以早熟材料新稻97200为轮回父本,经南繁北育历经7代连续回交转育,于2004年育成稳定的不育系,其保持系为新稻97200B。
该不育系具有熟期适中、株型紧凑、植株较矮、抗病性强、不育彻底、花时集中、亲和力较广等优点。
杂交晚籼协优中1号在海南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晚籼协优中1号在海南高产制种技术邓飞;朱浩;蒋梅巧;陈晓阳;于海富【摘要】A new late indica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Xieyouzhong 1,derived from the cross between a sterile line Xieqingzao A and a restorer line Zhongzu 14,was developed by Jinhua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Xieyouzhong 1 was registered and released in 2010 in Zhejiang province,which showed early-mature period,high and stable yield, strong rice blast resistance,high quality and high-yielding seed production. In this paper,we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male and female parents,and summarized its seed production techniques in Hainan province.%协优中1号是浙江省金华市农科院与中国水稻研究所以不育系协青早A为母本,恢复系中组14为父本共同选育的杂交晚籼新品种,2010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表现熟期早、高产稳产、抗稻瘟病、米质优、制种容易等特点。
主要介绍了协优中1号双亲的特征特性,结合海南制种实践,总结了其在海南的高产制种技术。
【期刊名称】《福建稻麦科技》【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3页(P4-5,6)【关键词】杂交稻;协优中1号;高产;制种技术【作者】邓飞;朱浩;蒋梅巧;陈晓阳;于海富【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金华321017;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金华321017;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金华321017;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金华321017;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金华3210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038;S339.5杂交晚籼协优中1号在海南高产制种技术邓飞,朱浩,蒋梅巧,陈晓阳*,于海富(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金华321017)﹡通讯作者:陈晓阳(1965-),男,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水稻育种摘要:协优中1号是浙江省金华市农科院与中国水稻研究所以不育系协青早A为母本,恢复系中组14为父本共同选育的杂交晚籼新品种,2010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常优1号杂交粳稻父母本特征特性及杂交制种花期相遇调节技术应用
幼 穗 分 化期 是 水 稻 进入 生 殖 生 长 阶段 的标 志 ,
个 时期 。 其中, 有 2个 时期对 肥、 水等 因素 敏感 程度 的差异 , 应在 准确 预 测花 期 的 其 分化 进程 一般 分 为 8
基础上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促进生长发育较慢亲本 父母 本 生长 发育 进 程影 响较 大 :一 是 幼穗分 化 Ⅳ期 此 时 的植株 对外 部条 件反 应较 为敏 感 , 生长 发 育 的发 育 进程 , 和 抑制 生长 发育 较快 亲本 的发 育 进程 , 前,
1 期播 种 时 间应控 制在 5 月 8 一l O日,第 Ⅱ期 播 种
在1 0 5 ~ 1 0 9 d , 单穗花期在 6 d 左右, 单株花期在 1 0 ~ 1 2 时 间应 控 制 在 1 6 —1 8日,母 本 播 种期 控 制 在 5月 d , 花 期 较母 本 武 运粳 7号 A长 2 ~ 3 d , 花粉量足 , 花 2 0 —2 2日。 移 栽 时父本 先移 栽 , 移 栽期 一般 控 制在 6 时相 对集 中。 在正 常天 气条 件下 , 开 颖 时间较 母本 略 月 1 4 —1 8 E l , 第1 期插南排 , 第Ⅱ 期插北排 , 分行栽 早, 闭颖 略迟 , 开 闭颖历 期 较 母 本稍 长 , 有 利 于扬 花 插 ; 母 本 在父 本移 栽 的 当天或 隔天移 栽 。 这样 安 排在
使 父母 本花 期一 致 。在 花期 调节 上应 掌握 “ 宜 早调 进 程 受 外部 环 境 条件 如 光 照 、 温度 、 水分 、 肥 料 等 的 节, 以促 为 主 , 促 控结 合 ” 的基 本原 则 。
2 .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苗期 和分 蘖期 调节
影 响较大 ; 二是 幼穗 发 育 的第 Ⅶ期 ( 花 粉 充实期 ) , 这 时花 粉粒 需要 大量 的碳 水化 合 物充 实 ,采 用 割 叶等
连粳1号特征特性及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此外,连粳1号还具有分蘖力强 、成穗率高、结实率高等特点
。
生长特点
连粳1号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 ,生长速度较快,营养生长期 较短,且耐肥抗倒。
在种植过程中,其抽穗期和成 熟期均较早,具有较强的感光 性。
此外,连粳1号还具有较高的 基本苗数和每穗粒数,千粒重 也较高。
品种适应性
连粳1号适应性强,适宜在长江 中下游地区种植,特别是江苏省
连粳1号特征特性及 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2023-11-06
目 录
• 连粳1号特征特性 • 直播栽培技术 • 高产栽培技术 • 品种比较与实验展示 • 技术推广与应用前景 • 相关问题和解决方案
01
连粳1号特征特性
生物学特征
连粳1号是一种粳稻品种,由江 苏省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选育
而成。
其生物学特征包括株型紧凑、 茎秆粗壮、叶片挺立、穗型较
的农药品种,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04
品种比较与实验展示
不同品种比较
抗病性
连粳1号对稻瘟病、纹枯病的抗性较强,在适宜的栽培条件下 ,能够显著降低稻瘟病、纹枯病的发病率。
产量
连粳1号的产量较高,一般亩产在500公斤以上,比对照品种增 产5%以上。
米质
连粳1号的米质优良,垩白率低,透明度好,口感佳,适合加 工和作为优质稻米销售。
播种量控制
根据田块肥力和品种特性,合 理控制播种量,保证稻苗的适
宜密度和生长空间。
播种方法
采用直播方式播种,可采用条 播、点播或撒播等方法,保证
播种均匀、深度适宜。
施肥管理
合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肥
根据水稻生长的营养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包括施用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杂交水稻繁种制种技术
实验十三杂交水稻繁种制种技术一、实验目的1.熟悉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技术环节。
2.初步掌握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技术和方法二、内容说明杂种优势利用在自花授粉作物中以杂交水稻的选育推广最为突出,主要有三种类型:①三系法杂交稻。
②两系法杂交稻。
③化杀法杂交稻。
目前主要应用推广的是“三系法”杂交稻繁殖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三系法”是指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
优良不育系的不育性稳定,不育度和不育株率达100%,其雄性不育性不因多代繁殖和温度等环境影响而出现自交结实;可恢复性好,配合力强,较易配组出强优势组合;花器发达,开花习性好,表现开颖角度大,持续时间长,柱头大而外露率高;穗不包颈或包颈轻等。
保持系实质上是不育系的同核异质类型。
保持系除雄性可育外,其他性状均与不育系十分相似。
优良的保持系应具有良好的保持雄性不育系的不育性和较好的丰产性,性状整齐一致,花药发达,花粉量多。
优良恢复系应具有如下特点:恢复性能强,与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种结实率高,性状稳定,配合力好;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抗逆性较强和稻米品质优良;开花习性良好,花期长,花时不过早,花粉量多。
目前对三系杂交稻的恢复系选育有测交筛选和杂交选育以及辐射诱变等方法。
“三系法”制种就是在一定隔离区内,将不育系与保持系相间种植,让保持系给不育系授粉,即繁殖得到雄性不育系;在另一隔离区内,用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即得到可供生产上使用的杂交一代种子(F1)。
为保持F1代杂种优势,必须年年制种。
保持系和恢复系可分别设隔离区繁殖。
也可在上述两个隔离区内通过自交繁殖自身种子。
杂交水稻“三系”制种在开花时,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
籼型杂交稻开花一般在日平均气温24~28℃,开花时气温28~32℃,相对湿度70~80%,昼夜温差10℃左右,日照充足,有微风的条件下,开花正常,异交结实率高。
当日最高温度高于35℃,最低温度低于24℃,或日平均温度低于22℃,开花时穗层气温26℃以下,昼夜温差过大,田间相对湿度低于65%或高于90%,对开花、散粉和异交结实都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交晚粳通优粳1号高产制种技术
作者:周根友杨红燕夏华陈启康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19期
摘要阐述了通优粳1号的亲本特征特性,如通优粳1号父母本生育期相差4~6 d,播始历期相差3~5 d,父本植株较母本高6~8 cm,花时较母本早30~60 min;介绍了其高产制种技术,主要包括适期播种、适时移栽、肥水管理、合理调控父母本花期、人工授粉、去杂保纯、病虫害防治、适时收割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晚粳;通优粳1号;亲本特征特性;制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9-0030-01
水稻是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主食,在粮食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杂交水稻是提高水稻产量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未来水稻生产的必然趋势。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优质高产杂交粳稻新品种育种研究,现已育成优质高产杂交晚粳新品种通优粳1号。
该品种是以BT型粳稻不育系扬辐粳7号A为母本、粳稻恢复系R98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粳稻组合,适宜在江苏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
2010—2011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平均较对照常优1号增产11.3%;2012年生产试验较对照甬优8号增产4.7%。
2013年5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苏审稻201315)。
该品种适应性好,产量高,米质优。
2011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垩白率19.0%,整精米率67.5%,直链淀粉含量15.0%,胶稠度80.0 mm,垩白度1.9%,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1]。
在制种上,应适期播种,父母本播期差3~5 d;适时移栽,合理布局,父母本行比一般以2∶6~8为宜,加强品种隔离;科学肥水管理,强父足母;合理调控花期,促进花期相遇;人工授粉,提高异交结实率;重视去杂保纯和病虫防治,适时收获。
为了加快通优粳1号推广应用,笔者根据其亲本主要特征特性并结合多地制种实践,总结形成了通优粳1号高产制种技术,现介绍如下。
1 亲本特征特性
1.1 母本
母本扬辐粳7号A为BT型粳稻不育系,全生育期153~155 d,播始历期100 d左右,株高100~103 cm,分蘖性强,株型紧凑,粒形椭圆,颖壳黄色,稻穗有芒,抗病抗倒性较好,米质优,千粒重25.5g,平均每穗颖花数130粒左右,无包茎现象。
经育性鉴定:该不育系育性稳定,自交结实率0%,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100%,为圆败型不育类型。
开花习性好,花时集中,开花高峰明显,正常气候条件下,11:00—11:30始花,12:00左右盛花,14:00左右终花;开颖角度平均31°左右,单个颖花开闭颖历时60 min左右,异交结实率可达30%~50%[2]。
1.2 父本
父本R98为BT型粳稻恢复系,属早熟晚粳类型,全生育期157~159 d,播始历期103~105 d,株高106~108 cm。
植株清秀,生长势旺,茎秆基部节间粗密,株型紧凑,丰产性好,叶片挺直,叶鞘包节,穗颈节较长,穗头弯垂呈草盖稻,分蘖力中等,着粒适中,粒重高,穗型大,脱粒性中等,群体整齐度好,抗病性好,抗倒性强。
花时早,花粉量大,花时集中,正常气候条件下,10:30—11:00始花,11:30左右盛花,13:00左右终花,阴天会推迟。
通常情况下,父本较母本生育期较长,生育期相差4~6 d,播始历期相差3~5 d,父本植株较母本高6~8 cm,花时较母本早30~60 min。
2 高产制种技术
2.1 适期播种,合理安排播差期
在江苏沿江地区制种时,播种适期为5月10—25日,这样可使制种田抽穗扬花期限出现在8月下旬,而此时该地区晴好天气居多,有利于水稻扬花授粉。
父母本播始历期相差3~5 d,因此播差期一般为3~5 d,先播父本R98,后播母本扬辐粳7号A。
育秧方式采用湿润育秧,净秧板落谷量以净秧板落谷300~375 kg/hm2为宜[1]。
2.2 适时移栽,合理布局
移栽适期以秧龄30 d左右为宜。
先插父本,3~4 d后再栽母本,可防止恢复系浮稞漂入不育系行中,影响制种纯度。
栽插规格:父母本行比一般以2∶6~8为宜。
母本行距16.7 cm,株距13.3 cm,每穴1~2株苗,栽足基本苗[3];父本行距25 cm,株距16.7 cm,大双行栽插,每穴2~3株苗。
2.3 肥水管理
大田要做到基肥足,追肥早,穗肥巧[4]。
追肥在移栽后7~10 d施入,并对父本偏施速效肥。
水浆管理要求苗期浅水勤灌,母本够苗后及时烤田,孕穗至扬花期浅水层灌溉,灌浆期保持田间干干湿湿。
黄熟时断水,确保产量。
2.4 合理调控父母本花期
认真观察苗情,若发现花期不遇,须及时调控。
在幼穗发育前三期,若发现花期可能不遇,对发育慢的亲本喷施1%的速效磷肥,可对发育快的亲本偏施速效性氮肥,这样一般可调节3~4 d的花期。
也可以进行旱控水促,由于不育系对水分反应较迟钝,而恢复系较敏感,所以可通过适量灌水和排水晒田等措施适当调节父本生育进程,促进父母本花期相遇。
一般情
况下,若父本花期比母本早,可排水晒田控父本;若父本花期比母本迟,可适当灌水促父本,这样可调节2~3 d的花期。
2.5 人工授粉,提高异交结实率
父本植株通常较母本植株高6~8 cm,穗位态势正好有利于人工授粉。
人工授粉宜2块田结合,循环赶粉。
由于母本开花较父本迟,且柱头外露率低,所以赶粉的原则为“早晚看母本,早开早赶,晚开晚赶,有风早赶,无风晚赶,每天赶粉3~5次[5-6]”。
花期若遇开花前出现阴雨天气,一般雨过天晴后会集中开花,应抓住时机,及时赶粉[7-8]。
2.6 去杂保纯
制种田500 m以内除恢复系品种外不得种植其他品种。
同时应及时检查,去除杂株。
特别是始穗后,可根据植株性状、抽穗时间、穗部性状、花药形状和颜色等特点,在盛花期前去除干净,保证制种纯度[9]。
2.7 病虫害防治
苗期重点防治稻蓟马、稻飞虱,治好稻飞虱可减轻母本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发生。
后期重点防治稻瘟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
2.8 适时收割
种子完熟期及时收割,收割前先清除父本。
及时晒干入库,防止机械混杂。
3 参考文献
[1] 周根友,王素宏,夏华.优质高产杂交晚粳新组合通优粳1号[J].杂交水稻,2016,31(2):91-92.
[2] 周根友,夏华.优质抗病高配合力粳稻不育系扬辐粳7号A的选育与应用[J].杂交水稻,2016,31(6):10-12.
[3] 何建华,林一波,沈雪林,等.杂交粳稻常优1号高产优质制种技术[J].中国稻米,2003,9(2):24-25.
[4] 李珍连,郑祖龙,方国成,等.两系杂交晚粳鄂粳杂3号高产制种技术[J].杂交水稻,2007,22(6):39-41.
[5] 刘峰,孟宪平,杨维山,等.杂交稻粤优1号高产制种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3):447.
[6] 涂建,奎丽梅,黄平,等.双亲主要性状在低纬高原两系杂交稻高纯高产制种技术中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6,29(12):2774-2779.
[7] 龙辉.滇型杂交稻滇杂33高产制种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9-30.
[8] 魏文辉,蔡为铭.烟后杂交稻不割叶高产制种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2(10):12-14.
[9] 谢伟东,骆春敏,鲁烈辉.三系杂交稻高产制种技术措施[J].广东农业科学,2008(10):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