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心理学热点
2013年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_(综合)
各地教育局教师招聘试题集一、选择 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A]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D]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 A]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A.2-3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B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 C]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 D]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 D]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D ]9.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C ] 10.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C ]1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4.1)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 C]12.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 A]13.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A ]14.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C] 15.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A] 17.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2013福建教师招聘考试之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2013福建教师招聘考试之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学习策略的分类┍复述策略┍认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计划策略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时间管理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⑴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⑵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⑶重视知识问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⑴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⑵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⑴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⑵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⑶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主义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⑴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⑵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⑶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⑴保护好奇心。
⑵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⑶鼓励独立性创新精神。
⑷重视非逻辑思维。
⑸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⑴发散思维训练。
⑵推测与假设训练。
⑶自我设计训练。
⑷头脑风暴法训练。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时的注意事项(12.1)1、当学生对人名、地名等事实性的问题不能理解时,教师可以给以直接指导,将正确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因为事实性的问题不能依靠知识经验和思维加以推理。
2、对于与学生经验有关的逻辑性问题,可以提供间接指导,即给学生一定的暗示或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进一步推理而求得答案。
3、在进行间接方式指导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能力强个性独立的学生,给以较少指导;对于能力较弱个性依赖的学生给以较多指导,直到得到正确答案为止。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3.1)1、教师的领导风格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课堂管理有不同的影响。
2、班级规模班级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班级大小会影响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系。
201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小抄详尽版资料
填空N.1能否发现问题,与个体的活动积极性、已有的知识经验等有关。
P.2皮亚杰认为,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对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D.3对多动症的行为疗法中,在强化程序上应多用连续强化,少用间歇强化。
Z.4只是作为教学目标,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是记忆。
Z.5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勒温。
T.6提过教学过程中的非正式观察,教师也能够收集到大量的关于学业成就的信息。
Z.7专家型教师知道许多课堂规则是可以通过练习和反馈来习得的,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
C.8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经常思考的是“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和“如何呈现教材资料”等问题。
D.9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B.10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F.11非组织化观摩要求观摩者有相当完备的理论知识和洞察力,否则难以达到观摩学习的目的。
X.12选择题是由题干和多个选项组成。
Z.13自述法是通过学生的书面形式的自我描述来了解学生生活经历及内心世界的一种方法。
A.14按照心理测量的特征可以把心理测验分为认知测验、人格测验和精神心理测验。
C.15操作的熟练指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L.16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
A.17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理论代表了从认知观点来解释迁移的一种主流倾向。
C.18成就动机理论认为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容易或者非常困难的任务。
Z.19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他来自对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Y.20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沉思型认知方式。
另一些倾向于很快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其认知方式被称为冲动型认知方式。
F.21 20世纪40年代,费罗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性以及生理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2013年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18·联系实际分析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学习负担过重(2)家庭关系紧张(3)自我评价不客观(4)性生理与性心理发展不平衡。
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2013年四川省教师公招复习要点教育心理学一
2013年四川省教师公招复习要点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教育心理学对老师的作用:1帮助老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的原则: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性;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实验法、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问卷、访谈)、个案研究方法环境对教育的影响:性相近,习相远也《论语·阳货》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荀子·劝学》强调学习重要性“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论衡·实知篇》学习要循序渐进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之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礼记·学记》启发式教学的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礼记·学记》循循善诱《论语·子罕》美国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开山鼻祖,教育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开始重视潜意识,意识问题的研究,重视情感在教育及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有关儿童与社会适应以及心理卫生的内容进入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杜威推崇“从做中学”的信条。
西方教育心理学理论分为行为派、认知派。
行为派的代表桑代克,他认为所有的心理现象都可以用“刺激——反应”这个公式来说明;认知派,主要依靠主题的组织作用形成认知结构;加涅认知累积说布鲁纳认知发现说奥苏贝尔认知同化说乌申斯“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国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切夫1877《教育心理学》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中小学生心理发展具有的四个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儿童期、少年期、青春初期关键期是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认知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013年教育心理学必过-真题,课后习题,大纲重要知识点
关于教育的作用和目的,夸美纽斯认为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 段,教育能促进人的发展。提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第一次提出班级授 课制。提出统一学制和学年制。为各级学校设置了广泛的学科课程。建 立教学原则体系。 3杜威的主要教育观点是什么? 关于教育本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 造。 关于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不断的生长下去。 论课程与教材:为完成活动课程,提出“做中学”的教育原则 提出教学的五步骤: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足以 产生问题的资料。学生产生问题和假设、设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亲自 动手做、验证假设。 提出儿童中心论。 4《学记》阐述了哪些教育思想?
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资格认定考试复习提纲
《教育学》
绪论 教育与教育学
【1】 知识点 孟子是最早将“教”和“育”连在一起的人。 许慎是最早将“教”和“育”做出解释的人。 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广义教育:是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 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包含: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狭义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出现在奴隶社会早期)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教育的作用:“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敏,教学为先”。即教育 的作用是为国家培养所需的人才,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提出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古之教者, 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主张按照地方建制分别设学。
教学原则:教学相长的原则。顿时孙摩的原则。课内外结合的原 则。长善救失的原则。启发诱导的原则。 论教师:提出“师严道尊” 5孟子的道德教育方法是什么? 持志养气,即坚持纯高的志向,培养意念、情感和精神状态; 反求诸己,凡事求严于律己,自我反思,自我监督,自我评价; 动心忍性。即在逆境中得到磨砺 提出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主张,具有社会本位倾向的教育家凯兴斯坦 纳。
201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难点试题及答案
1.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2.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4."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5.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3.“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A.洛克B.杜威C.斯宾塞D.夸美纽斯11.“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对应()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15.下列哪个选项是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A.线条透视B.空气透视C.运动视差D.视轴辐合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感?()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热爱感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每空1分,共36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21.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______。
苏联的一些政治家和教育家中,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问题的当属______。
22.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______、教好学生。
狭义教育一般是指______。
2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是教育与______相结合。
体育是以______活动为基础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
2013年心湖南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如: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之间如何相互作用等。
教育心理学有较强的应用性。
2、教育心理学主要包括有: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两大方面。
3、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
①学生:作为学习中的个体与主体,存在着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②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③教学内容:是教与学过程中要有益实现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教学内容一方面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它划分为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
④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
随着科技的发展,从过去简单的事物、口头语言、印刷品、录音、录像、电影、投影、电视到现在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
⑤教学环境:实际是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可分为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
物质环境涉及教学设施,如课桌椅、黑板、多媒体等,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教室的自然条件,如活动空间、采光、照明等。
心理环境指集体气氛、班风、校风、师生关系,学校文化及社会文化等。
4、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①学习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及学习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态度,实现学习的过程。
②教学过程:即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通过设计教学情景、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等,引导学生实现对知识的建构、并获得相应态度的过程。
③评价/反思过程:即对学习和教学效果进行测量、评定和反思,以促进其进一步改进的过程。
5、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
6、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与教学,可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及技术。
7、教育心理学的作用:①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②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④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8、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的四个阶段:一、教育心理学的创建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的《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比较科学、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
2013教师招考《心理学》新增内容详解
品德心理与教育(1)品德的心理结构(2)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理论(3)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4)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5.1 品德的实质与结构(一)品德的实质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反映的是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要求转化为个体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2、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是此一时彼一时偶然的表现。
3、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的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即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二)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指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
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有赖于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指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缺乏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发展。
它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即对某种具体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二是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如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
3、道德行为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
5.1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法:故事包含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情境,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的人物的行为进行评论,从而了解被试的道德发展水平。
故事:有一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
医生告诉她的丈夫海因茨,只有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药可以救她,但该药造价昂贵,药剂师的索价又十倍于它的成本。
2013教师招考复习资料整理
教育心理学部分(选择+填空)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约是:20世纪20年代以前。
2、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1879年。
标志是德国冯特开创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
3、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一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教学内容。
4、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编制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5、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6、教育心理血液的学科性质是(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
7、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布鲁纳8、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这本著作被认为“奠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
9、学习的主体因素,指:学生10、在学校教育中,其关键作用的是:教师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12、1924年我国学者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廖世成13、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很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为智力常常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提供更为充实、更为有利其潜能充分发展的环境和教学内容,寿命教育心理学具有(预测并干预学生)作用。
14、教育心理学中,(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15、学习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和动物。
16、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这两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1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18、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877年俄,卡普捷列夫写的。
19、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兼心里学家是:赫尔巴特。
20、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最宽泛的定义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全国教师招聘:2013年教师招聘编制考试重点(一)
全国教师招聘:2013年教师招聘编制考试重点(一)江苏教师考试群: 248628080江苏省教师招考是一项测试准备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是否具有中小学教育要求的知识水平、职业道德素养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竞争性考试。
近几年,江苏省各类教师招聘提供的岗位数基本稳定,但报名人数持续增长,竞争热度不亚于公考。
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目前还未实行统考,除南京六城区外,各地大多是由各区县教育局或学校自行组织。
为了帮助备战2014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的广大考生更好的应对最难就业季,江苏公务员考试网会及时为大家发布最新的各地区教师招聘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站。
2013年教师招聘编制考试重点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2013年全国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_教育法规)试题
2013年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师德)及基础知识试题一、填空题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 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二、单选题1、" 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 这种说法违反了-- 。
(B)A、《学校管理条例》B、《教师法》2、教师之间要" 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
这是师德教育的-- 。
(A)A、"双赢"协作原则B、和平共处原则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
201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基础
第一讲教育心理学基础篇考点精讲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人(主体)的心理。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见图):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 / 反思过程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性格、兴趣和需要、家庭及其文化背景等差异。
)(2)教师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这些方面的差异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用于旨在改变学习者行为的教学信息的媒体,称为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简单的实物、口头语言、书本、录音、录像、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等都属于教学媒体范畴。
(5)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社会环境包括课堂纪律、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 知识汇总 重要(已排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2)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考纲链接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广义。
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2)狭义。
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一方面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方面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另一方面有助于使教师的工作符合自身的教学心理及学习者的学习心理,从而优化教学工作。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地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可参照的丰富例证。
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它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
(2)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现象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影响的方法。
主要有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3)调查法: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定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
2013年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题型笔记
2013年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题型笔记填空题: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生特征的多样性使得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3、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4、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和反思过程。
5、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6、所谓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研究,旨在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7、行动研究的四个环节: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
第二章1、心理发展的4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2、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学习准备中的适应性有两层含义:1)学生的准备应保证他们在新的学习中可能成功,2)学生的准备应该保证他们在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上经济而合理。
可见,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
4、成熟与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主要因素。
5、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发展水平二是目标水平,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6、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为本我服务。
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则”7、5、6岁以前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
8、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学龄期(6、7-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9、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10、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1、个性化教学是实施特殊教育的指导原则。
第三章1、学习指人和动物在活动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013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精选复习题及答案
1.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答案:B
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答案:B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答案:D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答案:C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
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答案:C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教师编制考试重点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
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
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
(4)方法恰当。
(5)语言艺术。
(6)板书有序。
(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
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
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心理学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
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6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
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
(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
(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
(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亢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
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面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
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83、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有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